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穿線

七夕穿線

發布時間: 2021-02-27 01:35:18

1. 七夕節一天女子通長對( )用五綵線穿針,反映女人( )樣的心願

七夕節的一天,女子通過對彩燈用五綵線穿針反映女人渴望如意郎君的心願。

2. 七夕風俗穿針乞巧源於那個朝代

始於漢,抄流於後世

中國歲時風俗。每年七月初七舉行。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展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根據傳統,中國民間女子要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藝。乞巧的方式中,最廣為流傳的當數結綵線,穿七孔針「驗巧」,誰穿得越快,就意味著誰是「得巧」者。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

(2)七夕穿線擴展閱讀:

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

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乞巧節」作為一個流傳於民間的傳統節日,本身不存譜系傳承關系,但「乞巧節」中的內容核心——製作手工藝品「七夕貢案」則具有一定的傳承性。

3. 鵲辭穿線月 是什麼意思

七夕(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內。
天上分金鏡容,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鵲辭」:謂群鵲辭月赴銀河架橋。
韓鄂《歲華紀麗》「七夕」條:「鵲橋已成,織女將渡。」注引《風俗通》曰:「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

穿線:七夕婦女穿針乞巧。
宗懍《荊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鑰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4. 古代七夕節穿線最後做好叫什麼

古代七夕節穿線最後做好叫乞巧節。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專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屬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5. 七夕節有什麼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有拜織女、蘭夜鬥巧、七姐誕、種生求子、婦女洗發等。

1、拜織女。「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5)七夕穿線擴展閱讀: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體的綜合性節日。

七夕的「牛郎織女」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系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6. 七夕中穿針乞巧具體做法是什麼

在月光下用線穿針

7. 七夕也叫乞巧節這天晚上,女子通常對著什麼五綵線穿針

宋公、陳侯、蔡抄人、衛人伐鄭。秋,翚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翚者何?公子翚也。何以不稱公子?貶。曷為貶?與弒公也。其與弒公奈何?公子翚諂乎隱公,謂隱公曰:"百姓安子,諸侯說子,盍終為君矣。"隱曰:"吾否,吾使修塗裘,吾將老焉。"公子翚恐若其言聞乎桓,於是謂桓曰:"吾為子口隱矣。隱曰:'吾不反也。'"桓曰:"然則奈何?"曰:"請作難,弒隱公。"於鍾巫之祭焉弒隱公也。

8. 七夕穿針詩【南朝梁】劉樽 這詩的解釋是什麼

這首詩本身的詩意並沒有很深層次的寓意,幾乎可以直譯,但要更好的理解這首詩,必需要了解它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的風土人情。
時代背景:詩作的年代是中國的南北朝時期,由於士族特權盛行,這是中國歷史上世風最紙醉金迷的時代之一,男歡女愛盛行。因此,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造就了大量經典的愛情詩篇,而這一首劉樽的作品,就是當時典型的閨怨詩之一。
風土人情:七夕穿針,是當時社會的一種風俗,在七夕這天的晚上,年輕的女性會對著月亮,將綵線穿過一定數量的針(文獻中針的數量不定,一般為七根),穿得越快的人,織女就越會保佑她聰慧靈巧,這就是所謂的乞巧。
而越是聰慧靈巧的女性,就越會得到男性的青睞。
因此,這首詩是對七夕這天穿針的年輕女子的情態描寫,一個年輕女子滿懷情意,卻無法向愛人傾述,只能通穿針來表達、宣洩、祈願自己的心意。理解了這些,解釋這首詩就不難了:
「漫步在皎潔的月光下,心裡懷著深深地情意。愛情來了,自己內心根本無法控制。
無奈只能舉著手,對著月光抽一縷綵線,穿在針上。」
一些難懂詞彙的註解:步月:即月下漫步;雙針:即「針」,出自《太平御覽》卷八三○引南朝宋劉義恭《啟事》:「聖恩賜金銀針﹑七色縷。」因以「雙針」為針之美稱。

9. 七夕節為什麼要穿針乞巧

七夕為了抄紀念牛郎織女,織女,顧名思襲義,善於織布的女子。織布織衣,當然要穿針引線,乞巧,乞求心靈手巧之意,女子乞求自己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穿針乞巧,中國歲時風俗。每年七月初七舉行。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展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作為一種古老的中國節日習俗,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節(或乞巧節),根據傳統,中國民間女子要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藝。

10. 七夕穿針乞巧反映了人們什麼的願望

乞巧 林傑
表達了人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熱點內容
珠寶情人節促銷活動 發布:2025-05-16 11:53:34 瀏覽:656
櫻花e竹葉 發布:2025-05-16 11:53:00 瀏覽:510
玫瑰味的葡萄 發布:2025-05-16 11:48:50 瀏覽:262
洛陽牡丹石產地 發布:2025-05-16 11:40:57 瀏覽:397
梅花茶壺工筆 發布:2025-05-16 11:35:09 瀏覽:750
情人節送36朵紅玫瑰 發布:2025-05-16 11:32:36 瀏覽:859
插花手繪簡筆畫 發布:2025-05-16 11:31:10 瀏覽:477
米粒香盆景 發布:2025-05-16 11:14:12 瀏覽:951
南京櫻花石 發布:2025-05-16 11:12:56 瀏覽:957
己過的情人節 發布:2025-05-16 11:03:39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