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七夕是中國節日

七夕是中國節日

發布時間: 2021-02-26 03:45:09

A. 七夕節屬於傳統節日嗎

七夕節屬於傳統節日。

在陝西西北地區,在每年七夕節,都會舉辦乞巧活版動的風權俗,女人們要的插草人,謂之巧姑。還比賽穿針走線,以及剪窗花等傳統民俗活動。

另外,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與青蔥,在七夕之夜,女子們都剪豆苗與青蔥,投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命運。

在嶺南廣東,七夕節有拜仙的傳統民間習俗,這個活動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婚後的新娘,在過七夕節時,要舉行辭仙儀式。在初六晚上祀神時,表示與姑娘節離別之意。據史料記載,農歷初七,還有女子泛舟,來游石門沉香浦的習俗,此日為仙女淋浴日。石門浦水質清冽,泛舟者渴望帶來好運氣,這也是當地一個節日的習俗。

B. 七夕是不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的衍生、嫁接與新創
——從七夕能否稱作「中國的情人節」說起 七夕原本是一個關乎星辰的時點。自從捏合出牛郎和織女,七夕節就增添了豐富的感情色彩,承載了厚實的天倫之致,成為中國節日系列裡最具情感性的「這一個」了。傳統節日文化的衍生和新創,就像一棵大樹的分叉和長枝葉一樣,是自然的、必然的事情,當然也不會拒絕若干「嫁接」——只是嫁接得對紋路、通脈絡 明天又逢農歷七夕。報紙上又有關於它的說辭,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如同「賀歲片」一樣,今年七夕節據說也有「情人節原創電影」上演,並將以此為「序幕」,展開「中國首屆情人節嘉年華」系列活動:「月光寶盒現場活動」、「愛情手勢牆行為藝術」、「『愛我就……』博客表白大賽」,等等。也許會不錯。但其實,把七夕叫做「中國的情人節」,實在有點牽強附會。把歷史上和現實中的七夕節攤開、收攏、分析、概括、演繹、歸納,沒有什麼文化元素是指向「情人節」的。名之為「愛情節」、「家庭節」什麼的還差強人意。試想:人們哪有拖兒帶女談戀愛的?中國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情人節」是三月三。 傳統節日自其發端就一邊衍生著、一邊新創著 當然我這么說,並不是反對傳統節日的現代化演進。兩千年來,中國傳統節日自其發端之後,就是一邊衍生著、一邊新創著走過來的,從來都不是、也不可能一成不變。 端午原是個防病防災的日子,卻因大詩人屈原增添了紀念層面的意義,增添了愛國情懷和報國無門的悲情、齊心協力救助生命的悲壯;因了陶淵明酷愛重陽,因了他酷愛的菊的勾連,重陽節衍生了「頌陶」的文化意蘊,歌頌他「人淡如菊」的精神境界,「重陽無酒」也成了知識分子安貧樂道的形象寫真。近年來,重陽節又衍生為「敬老節」,因為「重陽」在字面上有「再度陽光」的意思,又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民俗節日,「敬老節」在尊老愛老、倡導孝文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七夕原本是一個關乎星辰的時點。自漢代開始流傳的牛郎織女故事,正是從星宿名稱衍變而來。自從捏合出牛郎和織女,七夕節就增添了豐富的感情色彩,承載了厚實的天倫之致,成為中國節日系列裡最具情感性的「這一個」了。 歲歲七夕,今又七夕。今天的七夕節又是怎樣一種境況呢?2006年,七夕節與其他5個節日一同,被列為中國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2007年決定、2008年實施的國家法定節假日調整方案里,七夕節卻並不放假。於是,七夕節就有些尷尬,也不太被人們所重視。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放假了,放假後這些節日怎麼過?這是一個問題;七夕、重陽沒有放假,不放假的傳統節日又怎麼過?是又一個問題。 各地可以有自己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節 日本是一個很會衍生和創新節日文化的國度。他們抓住七夕傳說故事裡牛郎織女有一雙兒女的情節,在家庭親情、親子關繫上頭大做文章,老故事早已被改編為新的童話,七夕節的衍生產品有漫畫書、動漫影視等,語出強調仙女下凡和上天,以及她與兩個孩子的關系。近年,日本的迪斯尼樂園又在七夕節那天推出由米老鼠「米奇」和「米妮」扮演牛郎織女的表演,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其實,如此突出少兒的七夕,我國兩宋時期就已然。南宋筆記《夢粱錄》卷四「七夕」條,說這一日「傾城兒童女子,無論貧富,皆著新衣」,而且「手執新荷葉,效摩合羅之狀」。摩合羅,是當時孩子們的七夕玩具,一種泥塑的偶人。只是,中國後來漸漸丟失了這么好的一個節日意蘊,除了浙江有個沿海小島、台灣一些地方還把七夕過成「小人節」外,絕大部分地區、絕大多數人恐怕都不知道有這回事了。 諸節皆熱鬧起來了,七夕怎麼辦? 傳統節日文化的衍生和新創,就像一棵大樹的分叉和長枝葉一樣,是自然的、必然的事情。 當然,我們可以學習日本七夕的一些做法,亦即傳續宋代的一些七夕活動,或謂推廣浙江石塘的「小人節」經驗,也把少兒的主題凸顯出來。除此以外,我覺得各地可以有自己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七夕節。上海嘉定有一座牛郎廟,對河的江蘇太倉有一座織女廟,兩地可以聯手搞活動,把那些健康樸素的節慶儀式、節日精神恢復起來,圍繞著節日的民間藝術更需要保護和傳承。 在上海,還可以把對黃道婆的紀念,與七夕節捏合起來。黃道婆及其烏泥涇棉紡織技術,現在已經是上海地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了。黃道婆是江南乃至中國千千萬萬個「織女」的代表。可惜的是,不但她的事跡不詳,而且姓名不詳、生卒年不詳。所以,要想為她安排一些常規性的紀念活動,必須尋找一個能夠周而復始的時間節點。七夕節是最好的時點。「織女」是可以大力運用的文化元素。七夕,乞巧,學習和發揚黃道婆的創新精神,為我們的時代所用,保持中華民族「巧手民族」的優點不使失傳。 傳統節日就像參天大樹,不會拒絕若干「嫁接」 最近數十年節日的狀況是:一方面,傳統節日正慢慢被人淡忘,另一方面,又憑空「生」出頗多的「節日」來,一個地方有什麼土特產,就可以為它度身定做一個「節日」,比如「風箏節」、「豆腐節」等等;待到市場經濟一介入,更加泛濫,甚至到了不嚴肅的地步。整治這些多如牛毛的所謂「節日」,可以有兩個做法:如是純商業性的、毫無意義的,取消便是了;如是有一定意義和影響的,則可以歸並到傳統節日里來。如「風箏節」、「桃花節」之類,可以根據日期的接近歸並到清明節里;而最近正在熱議的「知青文化節」,我看可以放在七夕節。 機緣巧合,兩年前佳木斯市「知青文化廣場」奠基那天,正好是農歷七月初七。所以我建議:我們終於有了紀念知青這一群體的空間上的保證,但還要有時間上的保證才行,這時間保證,就是今天的七夕節。當年,我們是「牛郎」,我們是「織女」,像牛郎一樣苦幹,像織女一樣巧幹,苦幹加巧幹,正是我們當年的口號;今天,當我們重返第二故鄉,則像極了走「鵲橋」,在城市與鄉村之間,在今天和明天之間,牽線搭橋,做著溝通和聯絡的工作。知青們,不老的知青們,把這七夕的文化元素,體現得題無剩義。知青文化節放在七夕節過,也是對傳統節日的一種參與。 傳統節日就像參天大樹,分叉長葉、枝繁葉茂的同時,當然也不會拒絕若干「嫁接」——只是嫁接得對紋路、通脈絡。

C. 七夕是什麼節日

七夕抄是中國的情人節。

七夕是咱們中襲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有很多豐富的節日活動,但這些傳統的節俗,今天已經很難見到了。我們今天所謂「過七夕」,或者叫「中國情人節」,其實大多數的節日符號都是從西方情人節復制過來的,諸如巧克力啊、燭光晚餐啊等等。雖然也挺熱鬧,但總歸少了些「中國范兒」。

七月七日牛郎織女相會,民間最早的節俗實際上也是跟男女相會有關。但後來傳到宮廷之中,皇宮里自然不能再慶祝男女相會。宮廷之中彩女(即宮女)眾多,於是就逐漸地變成以穿針為代表的乞巧、鬥巧活動。這些活動也隨著官方的推動逐漸地擴散到民間,七月七日也就有了「乞巧節」的名字。而由於這些活動主要都是女性尤其是未婚女性參與的,所以在很多地方,這一天也被叫做「女兒節」。

D. 七夕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一般有什麼風俗

民俗專家表示,七夕節又叫「女兒節」,它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各種乞巧活動.七夕乞巧,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褸,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除了乞巧外,七夕這一天,民間還流傳有拜月的習俗.女孩子們在這個充滿浪漫的節日晚上,仰望天空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除了乞求針織女紅技法嫻熟之外,更是要乞求姻緣巧配.過去,婚姻是決定女孩一生幸福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痴情女孩會在七夕這天晚上,趁夜深人靜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婚姻幸福美滿,時至今日,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完美的姻緣,仍是女孩子們的夢想.
在古時,七夕夜,拜月前要先沐浴,浴畢換上盛裝,姐妹幾個人聚集戶外,設小幾案,上置簡單的時令水果,焚香裊裊,輕衫飄飛,靜默地對月傾訴心願.
民俗專家表示,直到今日,七夕節仍是我國一個富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尤其是為年輕人所喜愛,但遺憾的是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只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和民間故事廣為流傳.七夕夜,有心的公眾不妨嘗試一下這些習俗,不為應景,就為感受一下這個傳統節日的魅力.

E.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嗎

是中國的傳復統節日,制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七橋節」、「女兒節」或「七夕情人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西關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關於七夕http://ke..com/view/23307.htm#1,
謝謝觀看,

F. 七夕是中國節日還是外國節日

七夕是中國節日,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日期在每年農歷的七月初七。
版節日權簡介: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流行於中國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七夕乞巧,最早起源於中國漢代,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為極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之一。婦女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陳列花果、女紅等習俗。遠傳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

熱點內容
3月1日是什麼情人節 發布:2025-05-17 15:45:05 瀏覽:452
大砧木茶花 發布:2025-05-17 15:43:30 瀏覽:969
重慶買玫瑰 發布:2025-05-17 15:39:11 瀏覽:751
卡絲櫻花套裝功效 發布:2025-05-17 15:34:02 瀏覽:459
烏來山下一朵花廣場舞mp3 發布:2025-05-17 15:33:11 瀏覽:963
婚慶櫻花門 發布:2025-05-17 15:32:31 瀏覽:790
玫瑰園乾洗店加盟費 發布:2025-05-17 15:31:12 瀏覽:600
湖州玫瑰庄園 發布:2025-05-17 15:28:11 瀏覽:131
玫瑰夢幻 發布:2025-05-17 15:27:22 瀏覽:754
少兒插花活動 發布:2025-05-17 15:26:35 瀏覽: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