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歌仔戲
❶ 中國四大民間故事的白蛇傳
宋朝時,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
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
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
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
(1)七夕歌仔戲擴展閱讀: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
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在清朝後期,之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白蛇傳》不但在國內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的電影。法國漢學家儒蓮也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由於《白蛇傳》的故事早期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
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後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歡喜的結局。
但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認為在南宋就已經具備了。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並沒有產子祭塔。
後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人物介紹:
1、白素貞
白素貞,出生於四川成都青城山,是一條修行千年的白蛇精。傳說為黎山老母弟子,為古代民間四大愛情傳說之一《白蛇傳》的主人公。白素貞在青城山和峨眉山修煉得道,法術高強。
她美貌絕世,明眸皓齒,傾國傾城賽天仙,集世間美麗優雅而高貴於一身。天性善良菩薩心腸,用岐黃醫術懸壺濟世造福黎民百姓,功德無量。
白素貞和許仙邂逅於西湖,而後一見鍾情,喜結連理。金山寺僧法海蠱惑許仙,離間其夫婦,許仙聽信讒言,棄家出走金山。白素貞至金山索夫,與法海發生爭斗致使水漫金山。
法海用強力拆散他們,把白素貞壓在雷峰塔下。二十年後白蛇兒子許仕林中狀元孝感動天,白蛇終得出塔,歸位仙班。
2、許仙
許仙,字漢文,在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白蛇傳》或《白娘子傳奇》中的男主人公。在早期的傳說中,許仙名為「希宣贊」後來又有「奚宣」、「許宣」之名。
3、法海
歷史上真實的法海確有其人,雖然原型身份尚有爭論,但已經可以確定他是一位得道高僧,更有觀點認為他是一位對中國佛教發展有卓越建樹的唐代高僧。
歷史上名為法海的僧人有數位,名最著者為金山寺法海禪師。在影視劇中,法海則是一個被成功塑造的角色:無論是《新白娘子傳奇》中的老法海,還是《青蛇》中的酷法海。
都是劇中情節表現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給人留下了亦正亦邪、亦執著亦陰險、亦冷酷亦多情的多重印象,讓人不由得或深思、或糾結、或崇拜、或憎恨。
❷ 中國傳統文化分為幾類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雜家、縱橫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陰陽家等文化形態,具體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以及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
1、傳統文學
主要是指詩、詞、曲、賦、小說,如《詩經》、《楚辭》;先秦詩歌、漢賦、漢樂府、民歌〔南北朝時期〕、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四大名著(《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
2、傳統節日
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漢民族傳統節日近50個。如下是15個主要節日:春節、上元節(元宵節)、花朝節(百花生日)、上巳節(三月三)、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盂蘭盆(鬼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祭灶日(小年)、除夕。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3、中國戲劇
京劇、越劇、秦腔、潮劇、崑曲、湘劇、豫劇、曲劇 、徽劇、河北梆子、皮影戲、川劇、黃梅戲、粵劇、花鼓戲、巴陵戲、木偶戲、梨園戲、歌仔戲、廬劇等。
4、語言文字
漢語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現代漢語有標准語〔普通話〕和方言之分。漢語方言通常分為十大方言:官話方言、晉方言、吳方言、徽方言、閩方言、粵方言、客家方言、贛方言、湘方言和平話土話。
5、傳統音樂
傳統音樂是中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音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
❸ 孫翠鳳的演藝經歷
1983中視歌仔戲《父子情深》 。
1986於台北藝術季演出歌仔戲《劉全進瓜》,擔任第一男主角。
1987華視歌仔戲《千里姻緣路》。
1988於國家戲劇院演出新戲《紅塵菩提》,擔任武生。應文建會邀請參加「優良劇團下鄉巡迴演出」。華視歌仔戲《一見情》。
1989應邀參加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於社教館演出新戲《財神下凡》、《真命天子》,擔任第一小生。參與教育部主辦的「大專院校巡迴公演」。應國泰企業邀請,參加「深入鄉鎮,回饋社會」巡迴文化中心演出。華視歌仔戲《鐵膽英豪》。
1990於北京亞運藝術節演出《濟公活佛》,佳評如潮,此後成為明華園當家小生。蘭陵劇坊《戲螞蟻》,擔任女主角。
1991凌波告別舞台,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舞台劇,飾祝英台。
1992於國家戲劇院演出新戲《逐鹿天下》。獲文化總會頒獎,肯定其為「推展戲劇有功人員」。公共電視「母親」系列-「慢慢來唱」,與年僅四歲的女兒陳昭賢演出對手戲。
1993演出新戲《李靖斬龍》、《界牌關傳說》。
1994演出《薛丁山傅奇》、《鴛鴦槍》。於法國巴黎圓環劇場演出《濟公活佛》,為百年來歌仔戲首度登上歐洲大陸。國片演出《我的一票選總統》,擔任女主角。
1995巡迴日本六大城市演出,贏得熟烈回響。華視歌仔戲演出《皇甫少華與孟麗君》。
1996一月:赴日巡演回響大,一天內受總統兩度召見。八月:為天主教德蘭啟智中心發起「愛,相隨」愛心T恤義賣。新加坡大會演,戲曲演出《燕雲十六州》。十月:慶祝八十六年國慶晚會,演出「酬山-天人合一」。國際青商會選拔為「第三十四屆十大傑出青年」。日本NHK來台錄制孫翠鳳特輯。
1997獲紐約美華藝術協會頒發「亞洲最傑出藝人獎」。電視劇演出中視《大巡案蕃薯官之玫瑰賊》。電視劇演出華視《施公奇案之法外情》。電視劇演出中視《大姐當家》。超視《赤腳、木屐、高跟鞋》節目主持人。踏上紐約林肯中心舞台。
1998二月:中華職棒開幕戰,擔綱《人棋大戰》演出。三月:華視《歡喜住台灣》節目主持人。四月:台灣民俗技藝節演出《歌仔戲三部曲》。五月:薪傳兵分三路舉辦成果展。六月:主演「蓬萊大仙」,捷克總統夫人贊不絕口。文化薪傳,成了「國歌」女主角。八月:為國產的農產品代言。十月:電視劇演出中視八點檔《女巡按》。遠傳電信「0936」廣告代言。
1999一月:擔任由台灣省政府和民視共同主辦「台灣文化節」的代言人。三月:與陳凱倫搭檔空中主持「女人有約 查某人俱樂部」。大成報與AVON共同舉辦「廿世紀能力 + 美麗女性風雲榜」,獲傳統歌仔戲最佳代言人。第34屆金鍾獎頒獎典禮,與葉青、吳興國共同頒發「傳統戲曲獎」。五月:台北藝術節菁華再現演出《濟公活佛》。六月:擔任「公視大使」。孫翠鳳傳奇,贏「德」人心,德國公視ARD來台專訪,列名亞洲傑出人士。電視劇演出台視八點檔「雨中鳥」。明華園赴台大醫院義演。由媒體工作者、五萬位校園學子與網友票選成為「粉領極星」。拍攝光泉牛奶、柳橙汁廣告。「名人簽名手機網路義賣」,孫翠鳳成為最愛。九月:遠赴南非海華文藝季演出《鴛鴦槍》。十月:國父紀念館「急急賑災-布袋戲義演」,擔任主持人並參與演出。「亮相」-第一套歌仔戲地方戲曲郵票發行。九二一賑災義演,歌仔戲由明華園打頭陣。參與「祈福台灣,文化心靈」燭光靜心晚會。十一月:《武松打虎》新戲發表暨歌仔戲郵票發行賑災義演。十二月:於淡水捷運站廣場演出時裝爵士歌仔戲《溪寮校長》。福華飯店舉行 「點燃世界之光」慈善祈福晚會,搖身成為「千禧女皇」。
2000一月:參與高雄市新春踩街活動。大成報系十周年,與葉青、黃香蓮三位歌仔戲巨星會面,盛況難得一見。二月:除夕持別節目「歡樂民生賀新春、辭舊布新慶團圓」,恢復女兒身。新春開箱響戲迷,《父子情深》新春票房開紅盤。三月:國民黨改造委員名單出爐,代表文化界發聲建言。四月:北京及香港電視台采訪明華園。以武會友趙文卓,正宗歌仔戲撂倒功夫皇帝。五月:千禧百歲酒文化節,於松山煙廠演出《父子情深》。明華園登敦睦艦演出。「E娃選E媽,要臉也要形」,武出雙後冠。六月:代言「紅心小天使」。鄉城文教基金會2000年歌仔戲藝術季,於台南桂花鄉演出《鴛鴦槍+溪寮校長》。應高雄市稅捐處之邀,文化中心廣場登台挑大樑。七月:慶祝89年稅務節於高雄港都演出《八仙傳奇》。第三度深入災區賑災義演。於台北市立圖書館,與馬英九暢談「我的成長經驗與生命關懷」。八月:為遠東銀行New Century信用卡代言。九月:屏東文化節923好戲開鑼。代言COL(跨世紀行善網)。登海軍艦艇演講。2000年星世紀廣播情人頒獎典禮,與陳美鳳搭擋脫口秀笑果好。為國際老年日獻藝。十月:八十九年國際四海同心聯歡晚會,與黃子佼、卜學亮共同主時。國慶晚會明華園演出「百年歌仔戲」。歌仔戲租稅宣導活動「傳統藝術素戲連套」演出《逐鹿天下》。「阿鴻上菜」節目,獻出私房菜。十一月:前進日橋學校演出《鴛鴦槍&護國將軍》。十二月:《祖師爺的女兒-孫翠鳳的故事》12/1發行。板橋歌仔戲游藝活動。港都跨年晚會。
2001一月:參加天帝教與紅心字會合辦的「感恩祈福園游會」二月:《乘願再來》新戲巡演。應星雲法師邀約,萬人法會首演《青獅王》。三月:擔任憂鬱症公益廣告「正視憂鬱症」代言人。超級戲迷李前總統、林謝罕見欣賞《乘願再來》。四月:義賣《祖師爺的女兒》為「屏東家扶兒童館」籌募基金。台灣之子陳水扁贊是台灣經典。五月:拍攝芝麻麵包醬廣告。接任中廣董事,希望廣為提升文化和公益層面,再造中廣第二春。六月:「龍騰粽香戲白蛇」,孫翠鳳、魏海敏、王海玲飆媚力,端午接力戲白蛇。拍攝公視製作「夢想看得見」短片。七月:新竹「遠東E世紀藝術盛宴系列」,歌仔戲、豫劇、京戲再度聯合演出《白蛇傳》。擔任「捷運電扶梯安全大使」並現身捷運車票票面。九月:聯合報五十周年社慶,難得一見玩變臉。十月:友情擺當中,只為文化立委站台。十一月:與陳文茜音樂派對顛覆傳統,搖頭歌仔戲。
2002一月:高雄國際貨櫃nbsp; 台北中山堂,跨年推出「中山堂-歷史開門」系列活動,明華園《乘願再來》壓軸。二月:「2002年佛光山國際平安會」,佛光山打破佛家「不觀戲、不起舞」邀明華園
演出《獅子王》。
第十屆台北國際書展,人潮比2001年冷清,「祖師爺的女兒」簽名會卻大排長龍。
六月:台北市立社教館封館大戲演出《獅子王》。
國家戲劇院演出明華園年度大戲《鴨母王》。
電視劇演出民視八點檔《移山倒海樊梨花》
八月:板橋音樂文化節,演出《濟公活佛》。
新竹風城普渡文化祭,演出《劉全進瓜》。
九月:樊梨花高屏握手會,影迷三代同堂場面high翻天。
樊梨花小說、漫畫同步上市。
中秋夜辦握手會,擠爆三重體育場。
十月:參與「星願娃」認養活動,競賣星願娃,「吻」贏
兩廳院十五周年,《獅子王》祝壽。
十一月:神氣活現道高雄-道教廟寺嘉年華會,明華園跳鍾馗為神明開路。
十二月:台南市政府頒發榮譽市民。
2003
一月:歡度羊年,台北中山堂好戲開演。
二月:遠赴舊金山慈善義演—「戲春囍筳」。
四月:抵抗SARS,化身蓬萊大仙,國父紀念館票房滿堂彩
五月:主持南港101「向第一線抗疫英雄致敬-慈善募款音樂會」。
參與拍攝抗SARS公益廣告。
六月:國家戲劇院演出明華園年度新戲《劍神呂洞賓》,並於全台巡迴演出。
七月:搶救失業潮及受害兒,拋磚引玉義賣襯衫。
八月:代言牛頭牌素食沙茶醬。
十月:網路義賣星願娃,全數捐給家扶基金會。
十二月:大陸影帝陳道明來台,只見女巡按孫翠鳳。
2004
一月:明華園封箱戲,八團聯演,歷年之最,扮戲神-田都元帥。
四月:台北建城120周年活動序曲「雙城音樂會」擔任主持
六月:兩廳院為與民眾歡度端午節慶,特別邀請擅長聲光效果的明華園演出全本《白蛇傳》,並由孫翠鳳小姐領銜演出 白蛇-白素貞。
八月:赴大陸廈門參加「2004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演出《蓬萊大仙》。
九月:為徒弟跨刀客串,並與京劇天王朱陸豪同台演出「一心歌仔劇團」的新戲《蕃薯頂的鐵支路-烽火英雄劉銘傳》。
十月:第六屆台北藝術界,擔任開幕式主持人、受邀參與藝術節系列活動——【沏老茶.聽名家講座】 演講《回首來路時-孫翠鳳的戲劇人生》、擔任《劉銘傳台北大遊行》踩街活動主持人、與春禾劇團合作演出新劇《台北上午零時》
十二月:國家戲劇院演出明華園年度新戲《韓湘子》、加入華納唱片,發行首張同名專輯《新歌加精選CD+DVD超值精裝版》為飛碟電台分別錄制rap版及傳統歌仔戲版台呼,深獲好評。
2005
一月:聲援響應南亞賑災,義賣文化禮盒。
二月:示範搭乘捷運電扶梯,並擔任終身志工。新春不打烊,年初三、初四於台中中山堂巡迴演出《韓湘
子》。擔任台北燈節代言人,並演出明華園新編戲碼-花燈六百年。
三月:演出台視八點檔-《海誓山盟,飾企業家女強人葉明珠一角。
四月:獲泰國文化局邀請,前往泰國為泰皇及皇後獻藝演出《雪狐情》。
台視四十三周年台慶,獲網友票選第一名,獻唱RAP版歌仔戲及《勇敢的查某子》。
五月:擔任[第一屆國際素食及有機產品博覽會]推廣大使。
六月:端午節佳節,白蛇凌空而降,近六萬人湧入台中市國家音樂廳預定地觀賞,飛進金氏記錄。
七月:2005年明華園亞洲城市巡演,首站雨台中中山堂演出《劍神呂洞賓》,成績不斐。
八月:明華園七夕深情上演《韓湘子》,冷檔時段卻熱門演出。
九月:明華園應台南科學園區總管理處之邀,於《戲說南科點亮中秋》聯歡晚會中,演出招牌大戲《濟公活佛》。
十月:重回闊別十五年的北京,明華園於27、28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劍神呂洞賓》,為首屆《海峽兩岸文化節暨京台文化周》之活動壓軸演出。
十二月:國家戲劇院演出明華園年度新戲《王子復仇記》。
榮獲由台北市政府、中天電視、中國時報聯合主辦《愛上百分百台北十大票選活動最有台北味道的知名女性》網路票選第一名。
「2005年歌仔戲藝術節-風情萬種」活動,12月24日 「聖誕觀光列車」首航,擔任總列車長。
公視八點檔新戲《祖師爺的女兒》開鏡。
「2005年宜蘭傳藝中心歌仔戲跨年晚會 」擔任壓軸嘉賓,陪民眾歡喜倒數過新年。
2006
一月:獲邀擔任2006年台北燈節代言人。
「王子復仇記」新春巡演。
二月:「東森新聞報」舉辦網路票選,網友友心中最佳10大藝術情人,勇奪「最佳藝術術情人」寶座。
三月:府城舉辦「歌仔戲體驗營」及「明華園時光廊-七十七周年慶回顧及文物展」吸引大批人潮。 四月:遠赴非洲馬拉威,深入當地關懷部落及學校,為艾滋病孤兒代言。帶領明華園前往南非「行佛」義演。
五月:明華園端午戲藝,白娘娘發威「水漫沖武營」,五萬人次湧入,製造驚人記錄。
八月:公視「祖師爺的女兒」松山煙廠搭台,韓國公視LBS跨海專訪。
封箱十五年,「真命天子」再度登台。
九月:公共電視與明華園首度攜手合作的文學精緻大戲「祖師爺的女兒」11日上檔。
十一月:明華園年度大戲「何仙姑」於國家戲劇院正式登場,孫翠鳳變男變女連趕六角,票房長紅。
2007
三月:適逢兩廳院20周年,再度上演明華園首都登上國家劇院大作「蓬萊大仙」,意義甚大。
五月:獲選為技職畢業生典範。
「第三屆台北國際素食暨有機產品博覽會」代言人。
六月:明華園於永和運動公園為端午再獻「白蛇傳」,耗資1500萬,吸引超過10萬人前來台北縣觀賞。
七月:為《海之傳說~媽祖》的媽祖一角配音。
遠東愛買公益代言,為清寒學童募集新文具。
於台北城市舞台重新演出2001年二月舊作「乘願再來」。
十年後,再度代言遠傳電信廣告「遠傳哈拉頭家290/590」。
十月:獲得「台北傑出市民」殊榮。
十一月:明華園於大陸上海、南昌、深圳、杭州四城市演出「劍神呂洞賓」,不僅台商熱情捧場,大陸各省份戲迷亦到場支持,上座率約九成。
2008
一月:明華園大陸南昌演出「蓬萊大仙」。
四月:2008新版「何仙姑」於國家戲劇院正式登場,劇情更流暢。
五月:與女兒陳昭賢客串公視戲劇《新芽》拍攝。
受邀參加第12屆統統副總統就職國宴。
六月:桃源縣2008端午藝術饗宴系列活動-推出新版「超炫白蛇傳」演出。
七月:「聽障奧運」手語廣告。
「超炫白蛇傳」苗栗再度上演。
八月:大安森林公園《莽原佛種.感恩之旅》慈善義演,與非洲阿彌佗佛中心布蘭岱分院35名院童共同獻聲演出。
九月:明華園世界巡演於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演出「蓬萊大仙」,並為此次演出大手筆製作全新戲服,重新編寫劇本及調整唱腔,獲得新加坡觀眾的熱烈回響。
因應台北縣河堤文化節,明華園推出全新大戲「雲夢山 金蘭情」。
十一月:新版「何仙姑」於鳳山衛武營,台南文化中心巡迴演出。
2009
一月:出任國策顧問。
二月:為慶祝明華園創團團80周年,推出2009全新大戲-「貓神」,劇情懸疑詭異,預計進行一連串全省巡迴演出,首場演出在台中。
三月:明華園受彰化縣政府之邀彰化縣內巡迴演出八場。
明華園2009全新大戲-「貓神」,新竹巡演。
四月:遠傳節費盒廣告。
五月:明華園2009全新大戲-「貓神」及基隆巡演。
於八大新戲《青春歌仔》客串演出出。
公益代言,走出憂鬱症
六月:明華園2009全新大戲-「貓神」,台南及高雄巡演。
八月:台北聽障奧運藝術月,開幕活動,於兩廳院廣場上演明華園國際版《超炫白蛇傳》
台北聽障奧運藝術月,參加閉幕演出,舉杯慶演出
台灣六縣市八八水災,明華園賑災義演
十月: 獲邀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博覽交易會,演出明華園大戲—國際版《蓬萊大仙》,此次為明華園總團第一次在大陸以「戶外廣場藝術」的形式演出。
以屏東媳婦身份,到立法院推銷屏東豬腳。
十一月:跨刀演出陳玉慧與兩廳院製作的舞台劇,《海神家族》,與女兒陳昭婷有吻戲。
擔任疫苗大使。
2010
一月:明華園於蘇州演出國際版《蓬萊大仙》。
二月:代言仁濟院串愛行動。
五月:孫翠鳳參加《鑒真大和尚》首映。
明華園受邀參加台北市仁濟院院慶活動,演出《包公審判官》。
六月:明華園於上海,為上海世博會暨台北文化周演出《超炫白蛇傳》。
七月: 陳勝福與孫翠鳳參加明華園辰字團《文柱》婚宴。
明華園於嘉義中正大學,演出《濟公活佛之雪狐情》。
八月:新竹縣傳統藝術文化季,明華園演出《超炫白蛇傳》。
明華園2010年年度製作新戲《曹國舅》。
九月:明華園於江蘇鎮江演出《超炫白蛇傳》,白娘娘回娘家。
十月:明華園歐洲巡演六個國家,德國柏林上演《濟公活佛之雪狐情》,現場爆滿,獲得熱烈贊嘆。
十二月:非洲干兒子來台,孫翠鳳親授歌仔戲。
2011
二月:「新建大雄寶殿能柱定位」暨「萬家生佛,十方築願」,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領銜主演《獅子王》。
受邀參加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舉辦的「2011台中市傳統藝術節」,明華園演出《賣藝王家》,並加演《護國將軍》。
三月:台灣國際藝術節,明華園於國家戲劇院上演年度新作《蓬萊仙島》。
代言台灣聲寶SAMPO冷氣空調。
參加大愛馳援---祈願捐款,孫翠鳳擔當電話接線員。
四月:台北國家花卉博覽會,百變小聲孫翠鳳扮回女兒身,飾演牡丹花神,展現溫柔面,與兩個女兒同台演出。
與行政院長吳敦義演出用葯安全精彩橋段,並錄制用葯安全宣傳廣告。
七月:彰化戲劇季,明華園總團受邀演出16場。
八月:錄制《華視新聞雜志——有故事的人》——孫翠鳳。
九月:慶中秋,明華園於彰化縣上演《超炫白蛇傳》,創60萬人觀賞記錄。
參加台塑藝術饗宴。
十月:赴日,參加台日文化交流暨講座。
十一月:錄制交通部舉辦的公益廣告,宣導乘車安全。
十二月:明華園最新作《火鳳凰》於新竹縣首度上演。
2012
五月:參加520總統就職國宴。
七月:明華園於嘉義縣,上演八仙傳奇系列《劍神呂洞賓》。
八月:請辭國策顧問一職。
九月:明華園八仙傳奇系列《曹國舅》巡演,首站嘉義縣。
十月:2013台東藝術節,明華園演出《曹國舅》。
十一月:明華園海峽兩岸文化藝術之旅,孫翠鳳於廈門大學,集美大學演講,並首登廈門藝術劇院,上演明華園好戲《濟公活佛之雪狐情》。
明華園泰國巡迴文化表演,孫翠鳳任主講師。
十二月:錄制大愛電視台《菩提禪心》,首度展現孫翠鳳的光頭形象。
為加強台灣,印尼的文化交流,明華園演出歌仔戲《鴛鴦槍》以及《護國將軍》,孫翠鳳台上教學。
2013
一月:明華園劇場巡演八仙傳奇系列《蓬萊仙島——漢鍾離》。
擔任明華園旗下「風神寶寶兒童歌仔戲團」的藝術總監及製作人,飾演牛魔王。
參加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組織的公益活動——清寒家庭送年菜。
二月:2013苗栗戲曲藝術節開幕,明華園演出三十周年的好戲《濟公活佛之雪狐情》。
演出《薛丁山傳奇》。
三月:明華園於高雄市上演《雪狐情》以及《逐鹿天下》。
四月:由孫翠鳳藝文工作室歷時半年製作的《菩提禪心》系列電視歌仔戲,總共5個單元,由明華園精英參加演出,在大愛電視台熱播。
主講《靜思書軒.心靈講座》,法入戲,禪入心。
明華園於高雄市演出《鴨母王》。
明華園為內湖媽祖暖壽獻藝,於台北市內湖公園戶外演出國際代表作品《蓬萊大仙》。
五月:2013台東藝術節,明華園總團演出《貓神》。
2013慶祝國定佛誕節系列活動,明華園於高雄佛光山演出《乘願再來》。
六月:台北林安泰古厝——吟詩饗宴
台北國家戲劇院,明華園總團演出2013年全新喜劇大作《幺嘍正傳》 。
七月:與台南市文化中心,明華園總團演出《幺嘍正傳》
2013年台塑關懷活動--下鄉巡禮 校園紮根活動。
2014年大愛菩提禪心歌仔戲「億萬里」單元是孫翠鳳藝文工作室至今唯一的清裝大戲 。
2015年演出的《濟公活佛之雪狐情》亮相中山大學 。9月孫翠鳳主演青春愛情劇《流星》 。12月擔綱主演的台灣明華園戲劇總團歌仔戲《貓神》在廈門閩南大戲院開演 。
❹ 我國四大民間傳說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傳說故事:《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
❺ 中國民俗傳統文化
❻ 台灣的文化有哪些~~
台灣的歷史至少可上溯至7000年前。 7000年前起,到大約400年前,南島語系原住民的祖先先後陸續的漂流到台灣來,成為目前所知台灣最早的居民。 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西洋人航行到遠東地區進行殖民、貿易活動,台灣由於位於東亞陸域與海域交點,同時也是東北亞海域與東南亞海域交會之處,遂成為當時在東亞海域活動的東、西方各勢力的交集點。 17世紀前期,荷蘭人入侵安平 ( 今台南 ) ,建立據點,開始在台灣進行傳教、貿易及各項殖民活動,並招募大陸沿海地區的漢人來台墾殖,開啟台灣多族群歷史的開端。其後,在短暫的鄭氏政權時期及清朝統治的兩百多年間,漢人移民逐漸增加,在台灣形成漢人社會。所以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19世紀末在帝國主義向外擴張的浪潮下,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1945年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殖民統治結束。
現在的台灣,擁有優質的公共建設、便利的運輸系統及完善的通訊服務,為亞太地區首屈一指的先進地區。
初到台灣的你,一定會為這眼前的一切感到驚艷不已,因為豐富多元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多彩多姿的台灣文化。台灣發展的過程中包括了原住民、早期中國大陸閩南、 客家移民、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和近期的中國大陸移民,而此地人民甚為注重傳統文化的保存,也逐漸發展出新的文化,同時,在台灣你可以看到原住民、本土以及中國文化,也可以看到荷蘭、日本殖民者所留下的歷史遺跡。
中華文化
台灣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中心之一,除了台北故宮博物院完整保存了中國歷代文物之外,也可以從以下各個面向窺探:
寺廟與建築
台灣的傳統建築,是民間藝術的總匯,裝飾特別精美,舉凡彩畫、書法、木雕、石雕、泥塑、陶瓷、剪黏等都是構成建築的要素,從中能深刻的洞悉豐富內涵的台灣文化。此外,除了可在台灣看到由早期中國大陸閩南、客家移民所承襲的中國傳統建築外 ( 如:板橋林家花園 ) ,中國的廟宇建築也是隨處可見,其中鹿港的龍山寺、天後宮以及北港朝天宮等,都是台灣最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寺廟,具有崇高的藝術價值。
民俗文化與藝術
台灣重要的歲時節令包括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七夕、中元節……等;而松柏嶺玄天上帝祭典、大甲媽祖進香、北港媽祖出巡、台北迎城隍、東港王船祭、二結王公過火及原住民祭典……等也是台灣本土重要的民俗活動。另外,台灣除了傳承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之外,也發展出屬於台灣本土特有的歌仔戲與布袋戲,歌仔戲是結合台灣各種地方戲曲小調、音樂為一體的表演藝術;布袋戲近來更結合聲光特效,廣受年輕人喜愛。
台灣的電影與表演團體,近年來也逐漸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再次展現出中國傳統與台灣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原住民文化
豐年祭、祖靈祭、狩獵祭、圖騰、蛇紋…,台灣原住民神秘的文化色彩,為台灣文化加註了不同的生命力。台灣的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 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台灣原住民目前多定居於山區,計有:賽夏族、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排灣族、雅美族、曹族、邵族 、噶瑪蘭、太魯閣族 12 族 ,有各自的語 言、風俗習慣和部落結構,不過目前正面臨同化與文化保存的問題。其中,台灣外島蘭嶼的雅美族,由於地理上的隔絕,是最晚與漢人接觸的一支,因而保存了最完整的原住民文化。
殖民影響
你可以在台灣的許多角落,看到過去殖民時代的影子。淡水的紅毛城,是荷蘭人與葡萄牙人佔領台灣的遺址;台北人聲鼎沸的迪化街、桃園大溪、台南新化等地,可見日據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巴洛克建築,現在台北的許多日據時代的重要建築,例如:台北西區的總統府、行政院、舊台大醫院…等,都加了夜間照明以展現其古典婉約,成了點綴台北夜空的裝飾,讓台灣少了歷史悲情,多了份藝術人文的浪漫風情。
❼ 台灣的習俗
台灣的習俗有:神豬競賽;炮轟「寒單爺」;放天燈;神轎過火;過火;王船祭;天子御宴;普渡祭品;基隆放水燈。
❽ 中華傳統文化
1;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儒家學說
古典儒學 兩漢經學 儒道釋的交會與融通
義理之學 考據之學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學 莊子哲學 早期道教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時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國佛教
教義教規 歷史源流 教下諸宗 教外別傳 禮儀制度 藏傳佛教
·詩歌詞曲
先秦詩 兩漢魏晉 南北朝詩 唐詩 宋詩 元明清詩
·文章駢賦
散文 駢文 辭賦
·章回小說
形成與演變 流派與名著 民族風格
·書法篆刻
先秦書法 秦漢書法 魏晉南北朝書法 隋唐書法 五代兩宋書法
元明書法 清代書法 書論與欣賞
篆刻
·中國繪畫
教化人倫——人物畫 山境水情——山水畫 花鳥精神——花鳥畫
玄妙之門——繪畫理論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飾雕塑 宗廟造像 石窟造像 寺廟造像 建築雕塑
工藝雕塑
·傳統音樂
民歌 樂器和器樂 舞蹈音樂 曲藝音樂 戲曲音樂 樂論、
樂志和樂律學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樂舞 秦代百戲 隋唐樂舞 宋代隊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戲曲
戲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戲 元雜劇 明清傳奇 清代地方戲 京劇 傳統戲曲理論
·史官史學
史官史家 史書體裁 歷史思想 史學理論
·漢字的形質
漢字的基本類型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漢語方言 漢語語音 漢語詞彙 漢語語法
·書簡典籍
古籍形態 古籍整理 古典書目
·教育科舉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舉制度
·中華武術
拳術 武術器械 對練 集體項目 攻防技術
·中華氣功
淵源探蹤 歷史發展 門類劃分 研究方法 理論基礎 要領簡述
應用價值 外氣研究
·棋藝博戲 圍棋 象棋
·兵家韜略
韜略的形成與發展 韜略的理論原則 國防韜略 治軍韜略
用兵韜略
·政治謀略
政治謀略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條件及其作用 政治謀略的類型
·刑名律令 淵源與發展
理論基礎 形式特徵 主要罪名及處罰 刑罰體系主要適用原則
·中醫中葯 基礎理論 臨床基本原理 針灸學 中葯學 養生學 名醫名案
·建築園林 構造與材料 色彩與布局 傳統居住建築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築
宮殿建築 禮制與祠祀建築 陵墓建築 佛教建築傳統園林建築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銅器 瓷器 漆器 金銀器 文房四寶
·衣冠服飾
起源與初步發展 周禮縉紳與漢官威儀 從魏晉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採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簡與明代的恢復漢俗 滿漢並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飲
鬥茶品茗 瓊漿美酒 玉盤珍饌
·中國民俗
鬼神 喪葬 婚姻 宗法 節日 禁忌 相術 風水
自己選吧!
2;中華傳統文化的重大特徵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國國土遼闊、地大物博,自周秦以來除個別分裂割據時期外,在大部分時間內保持著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這一政治機構。因而,在中華傳統文化這一體系之中,既有源自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作為主體,也有多樣的少數民族文化作為補充,相得益彰。中華傳統市場早在數千年前就與異國文化開始了交流。漢唐時代,中國文化是相當開放的。在許多方面,中華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猶豫地吸收外來文化因素,並加以改造,不斷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從意識形態方面看,中國接受了從印度傳來的佛教,這是世界主要文明體系之間的最大規模的交流之一。從藝術方面看,中國大量吸收了沿絲綢之路傳來的異國音樂、舞蹈,並使之中國化。「胡琴」是中國民族樂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稱所示,它原來是外來品。從飲食、服飾、民俗等方面看,中國所吸收的異國文化內容也十分驚人。與此同時,中國也將自己的文化向外輸出,如造紙等四大發明、絲綢與瓷器等工藝製作等,都對世界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傳統文花的許多精華,如中醫、氣功、武術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視。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比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課題之一,需要加以專門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將進一步擴大,具有悠久傳統的中華文化,必將以嶄新的資態邁進未來的世界文化體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