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醬鴨
『壹』 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二月二龍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春龍節的來源,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其實,在農歷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貳』 200~300字以內的作文
母愛 天下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試問一下,誰會在我們生病的時候,不分晝夜的照顧我們,為我們擔憂?又有誰會在我們還不懂分辨是非的時候,引導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答案只有母親,母親是多麼偉大啊。 然而,就在我3歲那年,我的媽媽永遠的離開了我,從那時起,我就沒有再體會到母愛的溫暖。每當看到同學們說起自己的媽媽如何的關心他們,如何的給他們做好吃的等等,我的心裡真不是滋味。有一天,我對爸爸說:「爸爸,你給我找個新媽媽吧」,爸爸默然地點了點頭。幾個月的一天,爸爸給我找來一位眼睛大大的,高高鼻樑的漂亮阿姨,爸爸告訴我,眼前的這位阿姨就是我的新媽媽。 看到新媽媽,我不僅想起了去世已久的媽媽,心想這位新媽媽會對我好嗎?日後發生的一件事打消了我心中的疑慮。有一次,我不幸生病,新媽媽把我送去醫院,一直陪伴在我的身邊,當我醒來時,我看到媽媽焦慮的眼光,深深感受到因為我身體的病痛而使她的心靈也在痛苦,我為此而感動,大聲地叫著:「媽媽,媽媽,您就是我的親媽媽。」媽媽也因此留下了幸福的眼淚。從那以後,我和媽媽相處的非常好,媽媽無時無刻不細心、貼體的照顧著我的生活和學習。 啊!母親是偉大的。她為了我,而寧願犧牲自己的一切。母愛是根本無法補償的。所以,希望我們在長大成人之後不要拋棄母親,要盡量使她快樂,作為回報她撫養我們的養育之情! 補充: 走親戚 今天,媽媽帶我去親戚家。媽媽很早就把禮物准備好:給外婆的八寶飯、牛奶;給小姨的蘋果、梨。出門時,媽媽還要檢查我的指甲有沒有剪干凈,衣服上有沒有沾著灰,好像親戚家是衛生檢查院。親戚家住的很遠,在擠第三輛公共汽車時,媽媽帶的八寶飯被壓扁了,蘋果從口袋裡鑽了出來,像球一樣在車廂里滾來滾去。我去摸口袋裡的蘋果,蘋果少了四隻,倒摸到幾粒葡萄,大概也是別人送親戚的禮物。媽媽抱怨親戚家住的遠,其實,我是不喜歡親戚家住的太近,太近了有點像鄰居,穿著拖鞋就能去,一點也不正規。 到了親戚家,外婆就端了一盆糖果給我吃,媽媽說:「不用了,我兒子又不是五歲。」我不知道是聽外婆的還是聽媽媽的。過了一會兒,大人們開始說話了,我連打了幾個哈欠,媽媽怕我的哈欠越打越多,就說:「快去玩吧!」我連忙奔到弄堂里玩,於是半個哈欠也打不出來了。我和弄堂里的小孩一塊玩,開心得像在過年一樣。 吃飯像是大人們在做游戲。今天吃的菜一盤一盤端上來,他們坐下來慢慢吃,可以吃幾個小時。特別難受的是,我的碗里已堆滿了菜,但外婆又夾了兩只雞腿給我,小姨像是和外婆比賽,夾了四塊醬鴨要我吃。我想吃得快些,在大家下一輪夾菜前逃走,可手忙腳亂,兩次打翻醬油碟,一次打翻醋碟,挨了媽媽三次罵。 我跟媽媽離開親戚家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另一個我:頭發亂糟糟的,衣襟上有三塊醬鴨油漬,紐扣掉了兩顆,新鞋子變成了舊鞋子。但我的心裡充滿了快樂。我期待著下次去親戚家的日子快點來臨! 檢舉 補充: 夕陽西下 我登上了五層樓頂,極目眺望,看到夕陽已經懸掛在半空中了,就像玉盤一般。它照在人的臉上,人的臉就彷彿鍍上一層金;它照在水面上,河水就浮光躍金,似乎一顆顆神奇的小星星在閃閃發光;它照在綠樹上,綠樹就好像搽上了一層油,顯得更加翠綠了。 我抬起頭,去看夕陽,陽光好像千萬把利劍,直刺入我的眼裡,我的眼淚都流了出來。 夕陽旁邊的雲霞色彩變化極多,一會兒百合色,一會兒金黃色,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紅,只要你一眨眼,它又變成了紫檀色了,真是色彩繽紛,變幻無窮。 雲霞的形狀也一會兒一個樣。有時像團團棉花,有時像江面上的波浪,它們變化得是那樣的自然,那樣的迅速,那樣的瑰奇。 過了一會兒,夕陽突然失去了耀眼的光芒。它通紅通紅的,上面好像壓了塊千斤重的鋼板,逐步下墜了。忽然,太陽的下部陷入了天邊的烏雲里,把烏雲染成了紫檀色,我知道太陽快要下山了,便目不轉睛地望著它,一眨眼,太陽只剩下了小半邊的紅臉盤,它微笑著對我們說:「小朋友,明天見!」說完,便搖著頭倏地鑽進了雲層里。頓時天邊紅彤彤的,好像那裡著了火。這時不僅天邊紅彤彤的,就連我自己也染成了紅色的了。 啊!這真是少有的奇觀! 難怪唐代詩人李商隱《登樂游原》這首詩中會這樣寫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補充: 一個有趣的夢 清晨,我被智能電腦叫醒,一看睡過了時間,急忙起床,漱洗後,匆匆忙忙地吃了幾口智能電腦為我准備的早餐,就駕駛聲控汽車向研究院急馳。 我在研究院生物試驗室從事生物基因研究,近幾年來,由於世界上許多國家未實行計劃生育,導致地球上人口急劇膨脹。目前,世界上面臨的糧食危機越來越嚴重,已經威脅到整個世界的安全。受聯合國的委託,我所在的試驗室承擔起水稻基因轉換的研究,以大幅度提高世界糧食產量。經過我和助手們的共同努力,終於完成了這項科題的研究,我們已將控制樹木生長的基因和控制玉米顆粒大小的基因移植到水稻上。這樣以後生長的水稻就跟樹木一樣,稻粒的大小跟玉米一樣,不僅能大幅度提高世界糧食產量,而且也使農民朋友免受年年栽種收割的辛苦。目前,這項科研成果已走出試驗室,在農場試驗成功。根據聯合國的決定,將在世界范圍內推廣。為此,我和所在的試驗室受到了聯合國的表彰。 昨天,我剛從聯合國總部參加表彰大會回來,今天要參加單位為我舉行的歡迎會。不一會,汽車開到了研究院門前,只見研究院門前的廣場上擺滿了鮮花,大樓上懸掛著條幅,上面寫著「熱烈歡迎著名科學家鄒昕參加聯合國表彰大會勝利歸來!」院領導和同事們以及許多記者正在廣場上等候我的到來,我一下汽車,大家熱烈鼓掌。我被掌聲驚醒了,原來是爸爸在看電視,因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女排獲得冠軍而熱烈鼓掌。 啊,原來這是一場夢,這是一場多麼好的夢。相信不久的將來,夢中的科研成果會變成現實,到那時,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補充: 我的理想 俗話說:「人無志而不立。」一個人假若沒有遠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從遠古時代的盤古開天闢地到如今的知識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仁人志士都有著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們奮斗前進、勇於創新的動力;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理想是戰勝困難的力量源泉...懵懂的小時侯,當我看到那些富有愛心的幼兒教師用手輕輕撫摸摔傷了的小朋友紅撲撲的小臉蛋、想方設法來哄住他的時候,我便在我童稚的心裡立下志願-我,也要做一名傑出的幼兒教師,做一位辛勤的園丁,細心照料祖國大花園里的每一朵鮮花! 如果我的理想實現了,成為了現實的話,我就會把上面的語句落實到行動當中去。我會用愛心去征服那一個個頑皮的身影。但我也不會逼迫他們去學習! 然而現在,這一切都還只是泡影。 理想是一個深淵,從跳下那一刻起,就逼迫你奮力搏擊。要麼,大鵬展翅,扶搖而上;要麼,石沉淵底,再無聲響... ...而我,則選擇前者,我會努力奮斗,向自己的理想一步步邁進! 補充: 想成功只能靠自己! 如果有人問我,我的祖國在哪?那麼我一定仰起頭驕傲的告訴他:地球上那一個像金雞的地方便是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說起中國,首先要說的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萬里長城。 一位曾經遨遊太空的宇航員說過:從太空中俯瞰地球,地球是一個深藍色的球體,然而在這個深藍的球體上就有一條巨龍在蜿蜒盤旋,而這條「巨龍」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當初秦始皇建造長城的時候,為的只是防禦北方游牧民的侵擾,然而他不會想到的是,在五千年後的今天,萬里長城竟然成為了中華民族的象徵,更成為了炎黃子孫的驕傲。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出了多少位聞名世界的人物。 從秦始皇到毛澤東,從祖沖之到華羅庚,從楊利偉到聶海勝、費俊龍,再從許海峰到劉翔。這一個又一個的驕人成績,哪一個沒有在中國的歷史上留下足跡?哪一個沒有在世界的舞台上得到肯定? 現在,中國的航天科技也達到了世界的巔峰。從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再到神舟六號的順利返回,這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 2001年7月13日,中國申奧成功。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隆重開幕。申奧的成功,不僅實現了中國人民幾個世紀的夢想,更讓中國的體育水平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現在,走在街頭,會看見許許多多的外國人,他們都是為了觀看中國的風景而不遠千里趕來的。的確,中國確實不失為一個旅遊勝地。北京的故宮,,內蒙古的大草原,西藏的布達拉宮,雲南的西雙版納……這些都是人們嚮往的「人間天堂」。 現在,中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經擺脫了「東亞病夫」這個有失尊嚴的稱呼,但是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我相信,經過更多人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那些曾經羞辱、侵略過中國的國家和人民,會向中國豎起大拇指,用生硬的漢語說聲:中國,棒!
『叄』 誰能提供一篇作文《過年的感覺》
年味兒淡了」,恐怕是許多人過年時的感覺。不必說有著傳統過年記憶的老人們,連才上小學的小表弟,都一臉無聊地說,過年就剩了兩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壓歲錢。看來,年味兒還真是淡了。
有人說,過年最大的主題是團圓,這話沒錯。春節期間,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喝杯團圓酒,談談工作的事情,聊聊生活的煩惱,體會著家的溫馨,親情的溫暖,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節畢竟是春節,如果僅此而已的話,和一般的節假日也就沒啥區別了。過年,要過出年味兒來才好。
年是一種民俗,一種文化,它是幾千年民族文化傳統的積淀。爺爺說,以前過年,那可是有一整套的習俗,一進臘月,各家就開始忙活起來,初八吃臘八粥,二十三過小年,准備果品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二十四掃塵日,全家大掃除,還要在床腳點燈,驅鬼辟邪。年三十,講究就更多了,貼門神,貼年畫,貼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靈,一直到正月十五過完元宵節,鬧完花燈,年才算過完。
眼下的生活,那些傳統習俗似乎已經成了遙遠的回憶,帶點年味兒的活動似乎只剩下了貼個春聯,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的年味兒好像只有跟著旅遊團到遙遠封閉的鄉村才能看得到。
過年是一種文化,年味兒需要載體。當以前只有在過年才能吃到的年貨現在每天在超市裡都堆積如山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文化層面的年、民俗意義的年。迎來送往、喝酒聚會的間隙,可以去聽聽家鄉戲,看看大秧歌;興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筆來試著寫幾副春聯,跟老人們學學剪紙,或者什麼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爐旁聽爺爺講「過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覺到年味兒正一點點地從老人臉上的皺紋里,從噼啪作響的灶火中滲透出來,洋溢在你的周圍——那就是過年的感覺。
『肆』 二年級作文《你是怎樣過年的》
每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全家最盼望的一件事情就是吃餃子,因為媽媽包的餃子版味道特別鮮美。但權去年吃餃子的經歷卻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去年過年,媽媽包的餃子有兩種味道:一種是芹菜餡的,一種是肉餡的。媽媽包完之後就開始煮了,她把餃子一個一個放進鍋里,大概煮了十五分鍾餃子熟了,媽媽把鍋端到桌子上,味道香噴噴的,我和爸爸都忍不住留下了口水。
我們一家人開始吃了,我先夾了一個芹菜味的,特別好吃,接著媽媽給我夾了一個肉餡的,我說:「媽媽,我不喜歡是這個味道!」媽媽非讓我吃,還笑著說:「孩子,這個肉餡的餃子是甜的餓,不信你嘗嘗!」我咬了一口,一塊硬硬的東西碰到了我的牙齒,我吐出來仔細一看是一塊水果糖,於是,我又放回口中,酸甜可口,果然好吃!這時候,媽媽笑眯眯地說:「如果吃到了帶糖的餃子,這一年都會幸福甜蜜的!」接著,我們全家人歡呼起來,他們一起為我祝福。我這才知道剛才媽媽的良苦用心,眼裡閃動起感動的淚花!
我喜歡吃餃子,更喜歡吃媽媽親手包的甜餃子,因為吃餃子的時候,我能感到媽媽那份濃濃的愛!
『伍』 散裝醬板鴨,醬魚,醬牛肉放在保鮮櫃中能存放多久
保鮮最多3一5天!
『陸』 各個地方的民風民俗
一、安徽集居與散居.安徽宣城民俗風情
舊時民間村落多為集族而居。如至今還保存明清時期建築風貌的黃山市黟縣宏村、西遞村等,村民居舍相連一體,依山抱水,坐北朝南。
各戶頭喜歡建立獨門獨戶的居室,如建成連三、連五、連七(七間屋並排建築),或「明三暗五」式居室,中間為大廳,左右室各間隔為二,前場後院。多數為土磚瓦房,少數建青磚牆壁;貧戶則蓋土牆茅屋遮頂。
共和國成立後,少數城市民眾住進了單元樓房;80年代後興起老城改造,各街道大都建築有整齊劃一的高樓大廈,城鎮人以居住單元樓為主。90年代以來,小區建設漸成氣候。
(6)一朵醬鴨擴展閱讀:
早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記載。《禮記·王制》雲:「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這里說的王者巡守之禮,就是國君深入民間,對鄉村社會的民情風俗進行一番調查研究。
太師是掌管音樂及負責搜集民間歌謠的官吏,他把民間傳承的民歌(國風)呈遞給國君。國君通過這些民歌,「觀風俗,知得失」,制定或調整國家的方針政策。我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風》,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間流傳的民歌。
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風俗習慣,包含著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對研究我國古民俗具有重大價值。就比如《水滸傳》中的江湖文化、俠義文化都屬於民俗文化意識范疇。
(6)一朵醬鴨擴展閱讀來源:網路:民俗
『柒』 寫三篇過年的感受與經歷一篇作文六十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一首充滿了過年氣氛的詩《元日》。現在,只要你打開窗戶那麼一瞧,你准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耳旁的鞭炮聲聲不斷、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上了春聯、還有那醬鴨、醬肉……
過年的感覺日益平淡,不像小時候那樣日思夜盼。或許是年逾半百,心如靜水,沒有璀璨的漣漪,或許是時過境遷,願望不再,日子似一杯白開水,平平淡淡。穿紅著綠的城裡人給我視覺的沖擊,鞭炮、音樂、過年好的祝福給我聽覺的刺激。忙碌離我遙遠,喜慶與我無緣,生活總是平平淡淡,內心亦無牽絆,只是往事仍在眼前浮現。
一轉眼,一年忽悠地又過去了。看著春晚吃著年夜飯,就等著新年的鍾聲。外面的炮聲漸漸地濃密,一直到天放亮都有炮聲不斷。我想沒有了這鞭炮,年該是多麼地寂寞哦!
最重要的還是一個家,老人是喜歡過年的,孩子也是喜歡過年的。老人在平常的日子總是見不到兒孫,盼著過年的時候一家人親親熱熱一大家,他們就一定是喜上眉梢。老人不圖孩子們給他們帶什麼好吃的好穿的,只想到兒孫繞膝,享一點天倫之樂。如今的社會形態,孩子們出外工作,家裡只留下許多孤獨的老人,一年裡能見的機會太少太少,所以他們就盼望過年,過年了孩子們才能回家,聽聽孩子們的聲音,他們的笑聲,看看晚輩們喜鬧,老人的心裡是多麼地滿足啊!但這樣的機會又是何其少,又是多麼地寶貴!而孩子們則是少了作業,可以不去上學,可以瘋玩。想想現在孩子的學習簡直是比打仗還緊張,一年除了上學吃飯睡覺,毫無顧慮地玩的時間又是多麼地少!所以他們可以吃好的,玩得開心,可以上網聊天,可以在大年初一玩花炮,穿新衣。什麼是快樂?什麼是幸福?作為人,哪有老人在年節的幸福和孩子在新年的快樂更叫人滿足的呢!
終於吃晚飯了,大家齊聚一堂,歡歡喜喜的吃著晚餐,借著窗外放起了煙花,美麗的煙花在天空中絢麗繽紛,盡情地綻放自己的笑臉,像花一般迎接新年的美好,一朵比一朵高,一朵比一朵漂亮、絢麗。整個夜空像一片花海,是那麼的驚艷。
過年了,過年了,年就像一個驛站,這個驛站里有滿滿的歡喜,滿滿的盛裝。過了年,就預示新年的開始。
慢慢地,我的年走了,不在我的渴望中了,我覺得過年很無聊,飯菜平日里常吃,衣服想買就買,隨著季節更換。年,在我的心裡不再凝聚成一件新衣服,不再是那白白的饅頭和豐盛的菜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