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語集錦 » 海德格爾一朵花的美麗

海德格爾一朵花的美麗

發布時間: 2021-02-21 01:13:42

1. 用康德的美學觀點談談這朵花是美的理解

柏拉圖是公元前五至四世紀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與美學家。「理念論」是其美學思想的核心。「美即理念」的基本觀點滲透於他的美學觀與文藝觀的各個方面。不論是他的摹仿說、回憶說、靈感說、效用說,還是他的修辭學都被理論統帥,以其為理論基礎。德國古典哲學鼻祖康德的美學思想,不僅對十九世紀西方美學意義重大,而且對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的走向、嬗變亦有著深刻的影響。一、審美判斷力與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的轉向。康德之前的西方美學有兩個陣營,或堅信美是美感的根源,或強調美感決定美。康德藉助於先驗綜合方法提出了審美判斷力是美和美感的共同本源的思想,將對美和美感的理解定位於人的主體能力,實現了人本主義位移。而這一美學思想的重大變化又直接影響了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的轉向。這表現為三個方面:(1)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紛紛通過批判黑格爾客觀主義、繼承和光大康德的人本主義來建立自己的美學體系。克羅齊、科林伍德把康德做為自己的理論先驅,把主體情感、想像、直覺看成產生美、美感的根源,從而建立了全力張揚現代主義藝術、在二十世紀有著極大影響力的表現主義美學。胡塞爾、杜夫海納則從康德的先驗方法論中得到了啟示,開創了追尋本體之本、思維之思的研究美與美感的現象學方法。而海德格爾則又將現象學方法和康德的先驗方法再度綜合,建立了存在主義美學研究方法。在薩特、加繆、雅斯貝爾斯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執二十世紀美學牛耳達40年之久的存在主義美學思潮。(2)康德影響下的二十世紀美學人本主義的一個整體性傾向是非理性主義。二十世紀西方美學中的非理性主義是一次脫胎於康德而又不同於康德的人本主義位移。康德將美與美感的根源視為審美判斷力,判斷力的外化是可經驗的現象,其本質則是人的自由。自由不可為感知所把握,這正是美作為一種自由形式的超越性之所在。二十世紀人本主義美學卻力圖洞達、詮釋這不可感知的美之本體,因而只能從意志、直覺、潛意識、存在之在等方面把握美之本體,構成了美學非理性主義性質。非理性主義實際表現出二十世紀西方人本主義美學對美與美感的獨特見解,對美與人的現實關系煞費苦心的關懷,在美學史上具有一定積極意義。(3)與人本主義美學正面發掘、拓展康德的美學思想不同,二十世紀西方分析美學的立場則是康德在分析美與美感關系時使用的先驗分析方法在語義分析方向上的反面延伸。分析美學認為,美與美感如果有存在意義的話,那麼美與美感應是自足的實體。事實上,美與美感都不是實體,因而它們也就不具存在意義,美與美感不過是形而上的虛構。分析美學之父維特根斯坦堅持「意義即用法」的基本信念,認為審美活動是主客體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復雜的動態活動,整個活動又都由主體的審美能力來決定。由於主體的審美能力不同,具體的美與美感並無統一性而只有相似性,就像各種游戲之間無一致性而只有相似性一樣。可見,分析美學把康德的先驗分析方法在語義分析方向上用到了極致,徹底否定了美與美感的關系。盡管這未免過於極端,卻為藝術成為當代美學的主角,為美學日常化、藝術化掃除了理論和方法上的許多障礙。二、審美過程與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的唯美化傾向。康德認為審美判斷力現實外化為審美過程。審美過程既無功利又無概念,只擁有無目的合目的性,並且在審美過程中美與美感互相對應,共生共存。受這一美學思想的影響,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出現了明顯的唯美化傾向。唯美化傾向在表現主義美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表現主義美學認為,藝術不是功利活動。真正的直覺和表現決不追求感性快樂和效用目的。藝術不是道德活動,直覺與主體實踐活動無關。由此可見,表現主義完全繼承了康德對審美過程的詮釋,只不過把這個理論搬置於文藝理論中,用來解釋藝術問題。表現主義對藝術的康德式闡釋,為藝術的獨立性、自足性提供了理論依據。在很大程度上西方現代藝術是在表現主義指導、關懷和鼓勵下發展起來的。藝術中的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立體主義、行動主義等流派都可視為在不同層面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對表現主義這一美學觀點的闡釋和確證。在這個意義上,康德給現代主義藝術帶來了最初的理論火種。三、關注藝術與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的重構。康德從人的自由和審美判斷力出發對藝術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將藝術定位於人的自由和對審美能力的確認。可以說,第一個使藝術成為美學的基本理論方向和研究領域的人是康德。這一做法在影響了黑格爾、馬克思之後,又幾乎影響了整個二十世紀西方美學。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從形而上走向形而下的一個特徵就是高度關注現實的藝術問題。許多當代有影響的美學思想都將藝術研究做為建立理論體系的大陸地。生命直覺主義美學、自然主義美學、表現主義美學圍繞著藝術創作與藝術作品的關系對藝術進行研究,在直覺、想像、情感、快樂等概念范疇的建構下建立了各自的理論體系。精神分析美學、人類學美學則通過對藝術動機的解析建立了具有藝術心理學、藝術史學性質的理論框架。形式主義美學、分析美學、結構主義美學、解構主義美學在對藝術的意義構成研究中完成了理論建設。現象學美學、存在主義美學、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地關注藝術的功能,把昭示藝術的社會價值視為美學理論建設的核心。闡釋學美學、接受美學等則在為世人提供解讀藝術作品價值的方法中樹立了自己的理論權威。總之,由於康德批判性闡釋了藝術,使藝術成為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的中心,美從此走向了日常化、藝術化、現實化、經驗化,美學與藝術一起共同成為當代人類人文精神不可缺少的支柱。著名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美學家、辯證法者,喬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出生於德國斯圖加特市。黑格爾大學畢業後在瑞士和法蘭克福擔任多年家庭教師,1801年任耶拿大學講師,此期間曾與別人合過《哲學評論》雜志。曾任報館編輯、紐倫堡中學校長、海德堡大學教授,1818年被聘請到柏林大學任哲學教授和校長。黑格爾的著作很多,主要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死後出版的有《歷史哲學》、《哲學史講演錄》、《宗教哲學》、《美學》。他的美學理論主要見於《美學》,這是他在海德堡大學和伯林大學期間所作的「美學講演錄」,是由他的學生整理出版的。黑格爾的哲學體系是建立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論基礎上的,他的客觀唯心主義繼承了柏拉圖的「理念」論,核心是理念發展一切。具體分為三大部門:一是邏輯學,二是自然哲學,三是精神哲學。他把美學、歷史、宗教、法律都歸入了精神哲學。這就是他的美學在他哲學體系中的地位。他的美學是建立在客觀唯心主義和辯證法基礎上的,如果說康德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美學的奠基人,那麼,黑格爾便是這一美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績就是將辯證法全面地運用到美學中去,但他的辯證法僅限於精神辯證法,而不是自然辯證法。他說自己研究美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刺激藝術創作,而是為了科學地認識藝術是什麼」。他認為,絕對精神(即理念)在藝術中以直觀形式認識自己,在宗教中以表象形式認識自己,在哲學中以概念形式認識自己。他的《美學》分為三部分:一是美學原理,二是藝術發展史,三是藝術種類。他使美學成為一門完整的系統的歷史科學。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核心內容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理念就是絕對精神,就是概念,他又稱作「神」、「普遍力量」、「意蘊」,實際上就是指藝術的思想內容。理念是無限的,藝術形象是有限的,藝術就是在有限事物的感性形象中顯現出無限的普遍真理,達到普遍與特殊、一般與個別、客觀與主觀、理性與感性等的和諧統一。他指出藝術創作就是使思想內容灌注生氣,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外化為作品,成為自己的對立面(作品),又從對立面中認識自己。他指出藝術美高於自然美,藝術美是自然與理想的結合。「自然」是指社會現實,「理想」是指形象體現的思想。由此他提出,如果先有理想,再找自然體現理想,謂之理想主義;如果從自然中看出某種理想,從自然中產生理想,謂之現實主義。他要求將平凡的題材變成不平凡的題材。要求塑造典型性格,在「這一個」中表現普遍意義,達到個別與一般的辯證統一。他認為決定性格的有三個因素:一是「一般的世界情況」,即社會背景;二是「情境」,即具體環境;三是「激情」,即人物的理想、態度和感情。性格是在情境與激情的矛盾沖突中產生和表現的,要求塑造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使性格具有豐富性、鮮明性、一貫性這三個特徵。對藝術家,他要求具備想像、天才和靈感,要有獨特風格和獨創性。他把藝術發展劃分為三個時期:最古的是象徵藝術,用符號象徵理念,它是「物質因素超過了精神因素」,其次是古典藝術,如古希臘的雕刻、神像,達到了精神因素和物質因素的統一;第三階段是浪漫藝術,這是指西方的近代藝術,不等同於浪漫主義,它是精神因素超過了物質因素。認為浪漫主義發展到極端地追求理想、激情,就會毀滅,最後藝術就要讓位於哲學,人類就沒有藝術了。他認為藝術發展是精神與物質斗爭的結果。他還根據顯現理念功能的不同,區別了藝術的種類。認為建築是最低級藝術,代表了象徵藝術;雕刻比建築進了一步,代表了古典藝術;繪畫、音樂和詩是高級藝術,代表了浪漫藝術。他認為詩是最高級藝術,詩才是真正的理念的感性顯現。他說的詩是指詩、小說、散文,稱「美文學」。與「美文學」對立的是「硬文學」,包括科學、哲學、歷史,他稱為散文。他從認識方法、思維形式、語言使用三方面區別了詩和散文,即藝術與哲學、科學的不同。他又把詩分為史詩、抒情詩和戲劇三種,分別論述了各自特點,認為史詩偏重客觀,風格是冷的,抒情詩偏重主觀,風格是熱的,唯有戲劇達到了主觀與客觀、熱和冷的結合,是詩中的高峰。然後他又把戲劇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三種。黑格爾的美學思想是符合現實主義的,他駁斥了各種形式主義、頹廢主義和純藝術論,把辯證法和歷史觀點應用於美學領域,大大開闊了美學天地。後人以他的絕對精神為出發點,發展了美學。

2. 作文會不會走題有位哲學家說,人生只有不

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臘哲學家

1、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2、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樂的豬。

3、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

1889.4.26~1951.4.29,英國哲學家

1、一個人懂得太多就會發現,要不撒謊很難。

2、不要玩弄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

3、對不可言說之物,保持沉默。

3. 一朵花可以點綴春天的美麗

放棄也美麗.
持之以恆的意志力固然可以成為你的座右銘,"咬住青山不放鬆專"的氣勢更是可以得到別人的屬尊重,執著的心態更是你通向勝利的不二法門,堅持不懈固然可以取得最終的成功.盡管它意味著美好的未來,意味著光明的前程.但你依然可以發現:放棄才會輕松,其實放棄也美麗.

4. 一朵花比一朵花美麗的四字詞語或者是四字成語有哪些

奼紫嫣抄紅【拼
音】:chà
zǐ襲
yān
hóng
【解
釋】:奼:美麗;嫣:妖艷;美好.形容各色的美麗花朵爭相鬥妍.也作「嫣紅奼紫」.
【出
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示
例】:春天到了;漫步在花園里;那~、五彩繽紛的春景;讓人賞心悅目.

5. 海德格爾名言名句

1,向死而生的意義是:當你無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體會生的意義。
2,一朵花的美麗在於它曾經凋謝過。
3,人生的本質是詩意的,人應該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
4,良心唯有經常以沉默形式來講話。
5,我們絕不應該讓恐懼或別人的期望劃定我們命運的邊界。你無法改變你的命運,但你可以挑戰它。
6,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認並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擺脫對死亡的焦慮和生活的瑣碎。只有這樣,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
7,人安靜地生活,哪怕是靜靜地聽著風聲,亦能感覺到詩意的生活。
8,有擔當,才有自由。

9,人生就是學校。在那裡,與其是幸福,毋寧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師。因為,生存是在孤獨的深淵里。
10,只有已經理解的人才會傾聽。
11,人是被拋入到這個世界的,他是能力有限、處於生死之間、對遭遇莫名其妙、在內心深處充滿掛念與憂懼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這個受造之物對世界要照料,對問題要照顧,而自己本身則常有煩惱。處於眾人中,孤獨生活,失去自我,等待良心召喚,希望由此成為本身的存在。
12,思的任務將是放棄以前的所思,把真正應該思想的事情決定下來。
13,詩人從躍動喧囂不已的現實中喚出幻境和夢。
14,人是存在的澄明。
15,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為思由在發生,屬於在。同時,思是在的,因為思屬於在,聽從在。
16,故鄉處於大地的中央。
17,精神乃是湧向天空,追逐上帝的狂飆。

18,世界並不是世上諸多可見的存在者的總和,人也並不是世界的唯一組成部分;世界與人之間並不是客體與主體的二元對立關系。
19,思最恆久之物是道路。
20,男人的下半身是成人,上半身卻是嬰孩,他用下半身做些成年男人的事,上半身卻像嬰兒一樣嗷嗷地吮吸女人的乳房,希望獲得母性的溫暖。
21,唯有詞語才讓一物作為它所是的物顯現出來,並因此讓它在場。
22,人道主義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思想,人作為萬物的尺度凌駕於世界萬物之上。處於「存在的遺忘」中,人何以為人的本質也是被遺忘的

6. 形容一朵花很美的成語有哪些

奼紫嫣紅、嬌艷欲滴、鮮艷奪目、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7. 形容一朵花很美的成語

一、錦花綉草。

釋義:形容花草長得非常美麗。

二、花紅柳綠。

釋義:形容明媚的春版天景象。也形容顏色鮮艷權紛繁。

三、百花爭艷。

釋義:各種花草樹木競相開放出艷麗的花朵。

四、浪蕊浮花。

釋義:指尋常花草。

五、柳暗花明。

釋義:垂柳濃密,鮮花奪目。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六、百花齊放。

釋義: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自由發展。也形容藝術界的繁榮。

七、簇錦團花。

釋義:簇:聚成團。錦:有花紋的絲織品。形容五色繽紛,繁華艷麗的景象。

八、錦團花簇。

釋義:形容五色繽紛,十分華麗。

九、含苞待放。

釋義:形容花朵將要開放時的形態。也比喻將成年的少女。

十、嬌艷欲滴。

釋義:嬌嫩艷麗得好像要滴下來了。形容植物色彩美麗。一般是用來形容花,也喻女子容貌姣好美艷。

8. 我有一朵花,美麗的小花開在祖國金燦燦的陽光下,是那個歌名

名字就叫 我是一朵小花

我是一朵小花,喲喲喲,

我是一朵小花,喲喲喲,

美麗的小花,美麗的小花,

開在祖國金燦燦的陽光下,

開在祖國金燦燦的陽光下,

喲喲喲。

9. 形容一朵花很美的成語是什麼

形容一朵花很美的成語有:

1)錦花綉草:形容花草長得非常美麗。

2)花紅柳綠:內形容明媚的春容天景象。也形容顏色鮮艷紛繁。

3)百花爭艷:各種花草樹木競相開放出艷麗的花朵。

4)浪蕊浮花:指尋常花草。

5)柳暗花明:垂柳濃密,鮮花奪目。形容柳樹成蔭,繁花似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難中遇到轉機。

6)百花齊放:形容百花盛開,豐富多彩。比喻各種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藝術自由發展。也形容藝術界的繁榮。

7)簇錦團花:簇:聚成團。錦:有花紋的絲織品。形容五色繽紛,繁華艷麗的景象。

8)錦團花簇:形容五色繽紛,十分華麗。

9)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將要開放時的形態。也比喻將成年的少女。

10)嬌艷欲滴:嬌嫩艷麗得好像要滴下來了。形容植物色彩美麗。一般是用來形容花,也喻女子容貌姣好美艷。

10. 「形容一朵花很美的也很堅強」的語句有哪些

1.它生根在一條小溪邊的兩塊石頭間,四周沒有同伴。溪水從小山頂發端,與岩石激盪。沖擊著裹夾著它。它避無可避,弱小的身子被水流覆蓋又托起。它的無助和孤獨橫陳在我心裡。我本能的伸手擋住水流,它的枝幹穩住了,淡藍的花朵如釋重負般從水裡抬起,恬靜而平和。

2.絢爛的山花雖然有了凋謝的意味,但也開得潑辣:鵝黃的朵花襯在舒展著纖細絨毛的墨綠大葉上,顯出鐵似的風骨與剛強。

3.聖潔的荷花、羞澀的薰衣草、浪漫的玫瑰、幽香的蘭花、嫵媚的月季、神秘的曼陀羅、勇敢的薔薇、堅強的仙人掌、絕望的鳶尾、幸運的四葉、孤單的狗尾、溫柔的風鈴、真摯的桔梗、快樂的風信子、凄美的彼岸花。

4.我真愛梅花,愛它那種令人心曠神怡的香氣,它雖不像玫瑰的香氣那樣濃烈,卻如早晨的空氣那樣清新,令人陶醉其中。我更愛那堅強不屈,默默奉獻,不在寒風中低頭的那種令人敬佩的精神。

5.綻放的曇花花朵皎潔飽滿,光彩奪目,顯得那樣雍容華貴,嫵媚嬌麗;顫巍巍,飄飄然,芳香飄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6.在寒冷冬天的早晨,一股別具神韻、清逸幽雅的清香就從窗外飄來——那就是梅花。它雖然從不與百花爭春,但經常被古今詩人畫家所贊美。梅花以它那種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被我們中華名族的人民,稱作為——中國國花。

7.在春天,是百花爭艷的季節,但臘梅的身影卻永遠也找不到。但在寒風刺骨的冬天,臘梅花卻傲然出現在枝頭,開得正歡。這也說明了它具有堅韌不拔,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品質。它,默默的裝扮著銀裝素裹的冬天,給一片潔白的大地增添了一份絢麗的色彩。

8.吊蘭,很久不澆水都不會死,你一澆水就會回復生機,平凡朴質,低調地堅強著,不搖尾乞憐,賣弄無辜。

9.依米花生長在非洲的荒漠地帶,默默無聞,很少有人注意過它。許多遊人以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會在某個清晨突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10.風雨花,象徵著勇敢和堅強地面 對自己的挫折和困難波斯菊的花語:堅強 君子蘭象徵著堅強剛毅 仙人掌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 堅強

11.一花一世界,一葉一乾坤。每一種花都比喻著美好的青春,堅強的性格,蓬勃的朝氣。生命就像花兒一樣美麗地綻放,在有限的時間里帶給其他人們美的享受,所以,我們在這大好的青春里,要綻放自己的光華,自己的燦爛。

12.荷花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象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含苞待放,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13.不知不覺,冬天快要到了。此時,站在我家那株梅花樹前,我的腦海里不禁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冬天裡,寒風呼嘯,雪花飛舞,到處是一片銀色的世界。那光禿的樹幹上開滿了或白或黃的梅花。成千上萬朵梅花競相開放,清香撲鼻,讓人多麼心曠神怡啊!

14.花瓣中間有金黃色的花蕊,花蕊頂端粘著花粉,散發出陣陣醉人的芳香,引來一群蜜蜂「嗡嗡」地奔波忙碌,四周蝶飛翩翩,伴著可愛的玫瑰花。風吹著,玫瑰花隨風搖曳。不管是誰,經過她的身旁,都感到她在朝你微笑點頭;當你停下腳步,欣賞她時,就會覺得花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

15.太陽花只有在見到太陽時才開花,每天太陽從東方徐徐升起時,太陽花們就爭先恐後地張開塔門的一張張笑臉。微風吹去,太陽花「搖頭晃腦」似乎在念詩,又似乎向行人點頭。太陽花的花骨朵兒是紅色的,形狀有黃豆般的大小,和其它的花骨朵不同,短短的、圓圓的,看上去非常可愛。

熱點內容
玫瑰茄果醬 發布:2025-05-24 20:57:27 瀏覽:165
七夕七分甜 發布:2025-05-24 20:52:51 瀏覽:198
花卉記者 發布:2025-05-24 20:47:49 瀏覽:379
你拍一我拍一馬蘭花開 發布:2025-05-24 20:35:03 瀏覽:766
荷花五毛多重 發布:2025-05-24 20:13:49 瀏覽:926
初春插花主題 發布:2025-05-24 20:13:26 瀏覽:574
櫻花般若花臂 發布:2025-05-24 20:10:33 瀏覽:133
玫瑰花簡圖 發布:2025-05-24 20:06:17 瀏覽:452
清明子盆景 發布:2025-05-24 20:05:21 瀏覽:514
喜歡陰涼綠植 發布:2025-05-24 20:03:15 瀏覽: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