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情人節
1. 關於56民族資料.
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56個民族組成。由於漢族人口眾多(佔全國總人口的91.6%),習慣上把其餘55個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55個少數民族中,100萬人口以上的有壯、滿、回、苗、維吾爾、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瑤、朝鮮、白、哈尼、黎、哈薩克、傣18個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達1800萬人;10萬至100萬人口的有畲、僳僳、仡佬、拉祜、東鄉、佤、水、納西、羌、土、錫伯、仫佬、柯爾克孜、達斡爾、景頗15個民族;不足1萬至10萬人口的有撒拉、布朗、毛南、塔吉克、普米、阿昌、怒、鄂溫克、京、基諾、德昂、烏孜別克、俄羅斯、裕固、保安、門巴、鄂倫春、獨龍、塔塔爾、赫哲、高山(不含台灣省高山族人口)、珞巴22個民族,其中珞巴族人口最少,不足3000人。
漢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主要聚居在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的中下游和東北平原。55個少數民族雖然人口少,但分布的地區卻很廣,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4.3%,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的邊疆地區。雲南省居住著20多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成分最多的一個省份。由於歷史上多次的民族遷徙、屯田、移民以及朝代更迭等原因,中國各民族的分布形成了又雜居又聚居、互相交錯居住的狀況。這種局面,為漢族與各少數民族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廣泛交流,以及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客觀條件。
有在這樣的傳統節日給市民以假期,大家才有心思和精力去過節,去體會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享受親情的快樂;也只有規定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才能體現政府對自己民俗文化的重視,為民眾提供一個正確的指引,且有利於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政府應該考慮立法為中國傳統節日正名!給她們貼一個"法定"的標簽是絕對必要的!政府的高姿態,必然換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喚起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覺悟和興趣,否則,一切休提。
不知什麼時候聖誕節包括聖誕消費已在祖國大地悄然盛行,還真為中國的GNP保持穩定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GDP----國內生產總值也得跟著漲吧?計算公式中都有消費這一項嘛。
可是聖誕消費能增加中國的GNH值(國民幸福總值,由不丹國王首次提出)嗎?NO WAY,不可能!起碼我沒有為聖誕消費而感到幸福,錢花的心疼是次要的啦,關鍵是這節過的窩囊!放著那麼多中國人自己的節日不過,聖誕節在那兒消費個什麼勁兒嘛!---這根本就是文化入侵!為什麼美國人不過春節!!為什麼不讓中國的春節增加美國的GDP---------(破折號表示聲調的提高和聲音的延續以及咬牙切齒)!!!
牢騷歸牢騷,其實一句話,人家西方重視自己的文化,才能搞的全球都過聖誕,中國的基督徒不多吧,可就是要跟著人家過,我們自己願意當然不關人家的事啦。
當然過聖誕也不證明自己就崇洋,可心裡就是覺得不舒服,為什麼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很有意義,可中國人自己就是不重視?為什麼我們知道人家有個聖誕節還跟著過,人家就不知道我們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毫不誇張的說:甚至好多中國人都不能把這些節日的含義正確無誤的說出來!
我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其實不能怪偉大的中國人民,而是政府本身不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在先------除了春節和元宵節外,你們單位清明節和端午節什麼時候放過假的?中秋和重陽呢?
我清楚的記得清明節跟同事換課回鄉下掃墓,返校後將兩天的課放在一天上的痛苦經歷。還有更痛苦的,唉,往事不堪回首------
讓時間的車輪返回到兩年前的農歷八月十五,話說那年中秋節上午恰逢俺上最後一節課,下課已是北京時間11點50分整,下課晚倒不打緊,可那天恰逢我講授新課程;講授新課程也不打緊,可那天的新課程恰巧又很難懂;課程難懂也不打緊,可我的學生恰巧還很好學;學生好學也不打緊,奈何我的輕功還沒練到家,於是我那可愛的學生們不顧一切義無返顧的於教室門口擒獲了我,不假思索的從嘴裡蹦出了十萬個為什麼!
求知的過程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時光又總是顯得短暫的,於是半個時辰的光景象一柱香的工夫般匆匆溜走,等我回到家已是北京時間13點整!老媽跟老婆眼睛盯著月餅估計有一個時辰了吧,我沒回家又不好意思吃,反正看到我時兩人四隻眼齊齊發出殘忍的紅光,象要把我給吃了。還好親情是可貴的,她們最終口下留情,沒有真的吃了我,只是連手臭罵了我一通------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古人又雲好男不跟女斗,所以我當然不是對手了被海扁一頓。
幸虧我拜讀過金鏞先生的射鵰三步曲,從降龍十八掌到九陰真經,從黯然消魂掌到乾坤大挪移還都練過,否則肯定要被罵的神經質,從此以後非象歐陽峰一樣倒著走路不可!神經質倒是沒至於,可最終我還是功力大損,落的下場跟倒著走路也差不多------由於被罵傻了,吃月餅時我是把花紋拿倒了吃的,這真是一個不可饒恕的大錯誤,這月餅吃的思路不清晰,吃的沒有邏輯性,不符合一個優秀理科生的一貫進食習性。
試想如果政府在清明和中秋給全國人民提供哪怕一天的假期,我也就不用這樣慘了我!搞的功力大打折扣,下次你讓我使降龍十八掌我是使不出來了啦,你要是嘲笑我本來就不會,我就不能使一招亢龍有悔用事實來反駁你了。
哈!玩笑歸玩笑,可道理是很明顯的:不是大家不想過自己的節,只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按農歷計算的,未必就恰巧趕上公歷周末,所以由於工作的原因大多數人想過也是有心無力,即使有重視的,也大都因為跟工作沖突而留下過不美好的回憶,久而久之也就將這些東東給遺忘或在心裡淡化。
那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很簡單:只有在這樣的傳統節日給市民以假期,大家才有心思和精力去過節,去體會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享受親情的快樂;也只有規定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才能體現政府對自己民俗文化的重視,為民眾提供一個正確的指引,且有利於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所以政府應該考慮立法為中國傳統節日正名!給她們貼一個"法定"的標簽是絕對必要的!政府的高姿態,必然換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喚起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覺悟和興趣,否則,一切休提。
我意已決:至函文化部,向懂得尊重傳統文化的人傾訴一個普通百姓的心聲------至於喚起大多數人的覺醒就不是我這小人物力所能及的了。
今天是12月24日,學生見面就跟我說:老班節日快樂呀!!我心裡既欣慰又不是滋味:他們顯然對聖誕比對傳統節日感興趣。我該怎麼辦?難道我跟學生說:你們丫的不要給老子過聖誕了,違令者斬!------這樣顯然不行,只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他們會想:大叔,為什麼不讓我們過聖誕嘛,你老了沒心情HAPPY也不能不讓我們年輕人HAPPY呀!
我該怎麼改變他們呢?不是不想讓他們過聖誕啦,只是想讓他們也能多了解一下我們自己的傳統節日,這個要求不過分吧?喚醒大多數我是不能的,但是身邊的這些未成年人我還是有可能搞定的啦------如何達到我的目的?恩,讓我想想,哈哈
------靈機一動俺是計上心來,哼,學生就是學生,我要是搞不定他們又怎麼當他們的老師嘛!想當年我跟老師抖機靈的時候,他們還在吃奶呢!所以我決定來招陰的,利用未成年人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性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上一個惡當還覺得自己沾了便宜偷著樂,在自然而然中了解到中國文化。------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潤物細無聲,教育的最高境界?寫到這里,我要是否認自己境界高就是虛偽了。
於是在化學課上我一臉嚴肅的跟學生說:同學們,正象往常一樣,為了你們的前途,今天我要布置超多的作業給你們!話音未落,教室里已是哀鴻遍野,科代表在我的暗示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掏出了自己的單放機,教室里適時響起了一曲悲壯的詠嘆調------就是《無間道》梁朝偉在電梯里死翹翹時的那段配樂,屍體還擋著電梯,弄的門一開一合的。
在背景音樂的悲慘氣氛烘托下,我假裝布置了巨多的作業,當音樂聲和我渾厚的男中音一起落下帷幕時,氣氛悲壯到了極點,學生的情緒也低落到了極點,一片肅殺之氣在空氣中彌漫。
這時我突然將聲調提高八度,宛如晴天響了一個霹靂,說:"啊,明天不是聖誕節嗎?"
"是啊,怎麼?"
我裝做恍然大悟兼義憤填膺,臉上表情是絕對的演技派水準(當然長相是偶像派):"吆,我都忘記了------那今天怎麼能布置這么多作業嘛?"
"是啊是啊,誰說不是呢?老師你超可愛耶!我們真的一直都好好喜歡你!"
少來,想少做作業就給我灌點迷湯是吧?這招迷蹤拳我十年前就能在老師面前從頭耍到尾了,小樣兒。不過我還是裝作受表揚後的興奮異常:"是嗎?我也就一般般,跟劉德華比還是有差距的啦。既然你們這么懂事,我決定:為了迎接聖誕的到來,我要減少作業量,且改變以往只懂布置化學作業的老套路----今天就給你們布置一個有關節日的課外作業吧!
"有關節日"四字真言果然非同凡響擲地有聲,剎那間,學生就象中了神奇的魔咒般由極度哀傷變得歡聲一片!
一個眼色遞給課代表,背景音樂重新響起,不過改成了《友誼地久天長》,考慮到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格調不能反差太大,要循序漸進,於是音樂聲不斷變幻,歷經《梁祝》、《二泉映月》、《生日快樂歌》、《婚禮進行曲》直到《男兒當自強》,最後,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我庄嚴宣布我的作業內容:
請每位同學回家詢問爸爸媽媽,並查閱相關資料,找出下面幾個問題的答案:
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意義各是什麼?各節日的風俗習慣有哪些?請盡量找出古往今來描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詞句賦,並提供鑒賞心得。你們家每年都過哪些中國的傳統節日?你覺得有意義嗎?
在聖誕節當天已書面形式交給你們最喜歡的我,我不僅會給每位認真完成作業的同學說聲聖誕快樂,還會利用當天的班會時間認真評講作業。並且這份作業我也會跟你們一同完成,參加評比。如果哪位同學的作業能夠比我的更優秀,他將受到可觀的獎勵,並可獲與我共進當天晚餐的殊榮,至於誰買單,可在餐桌上猜拳論英雄。
學生一絲不苟的聽完並記錄我說的每一句話,高呼萬歲歌功頌德的聲音此起彼伏,聽到居然有跟我共進晚餐的機會時,不由露出了感動和嚮往的神色。我不失時機的煽情:"能認真完成這項充滿樂趣的作業嗎,就當給老師的聖誕禮物吧。"所有學生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現在就放學回家給我准備這份厚禮。
搞定!哈哈,要是我直接跟他們說讓大家查閱資料找出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的農歷日期及節日風俗,他們才不會這么樂意呢,少不了推三阻四陽奉陰違。所以說老師布置作業要講究方法,做好前期的鋪墊工作,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在這次作業布置過程中,我順序使用了以下多種伎倆:故弄玄虛,將計就計,先抑後揚,偷梁換柱,動之以情,誘之以利,以身試法,身先士卒。願各位同仁多多提點,不吝賜教。
不過光是這樣還不夠,興趣的激發要更徹底才能保證學生對作業的熱情不隨著老師在眼前的消失而減退。於是我給學生介紹了有關傳統節日的以下幾點(衷心感謝中國傳統節日_中國網http://www.china.org.cn/ch-jieri/),讓他們體會到其中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一. 春節
春節簡介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一種方式。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蘊味無窮。
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習俗有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年畫、守歲、爆竹、拜年、壓歲錢、蒸年糕、包餃子。
其實這些習俗有的還得到了拓展,演變成了具有時代特徵的新事物:
比如賀年片: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後來的"賀年片"。
又如掛歷: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早就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春節的詩歌(精選)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賣痴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賣。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二.元宵節
元宵節簡介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其實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的一個,因為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所以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而不是有人膚淺臆想的七夕。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時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此為例證。
歐陽修(生查子)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網路,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也是描述元宵夜的情感經歷。
《青玉案 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火闌珊處。
生查子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其中歐陽修的《生查子 元夕》體現了中國詩詞的高境界,中國傳統詩詞不講究華麗的辭藻,而注重意境,作為唐宋八大家中最有成就的著者,歐陽修這首詞文字淺顯但感情豐富,是我最喜歡的詞之一。
以下是痞子的品評,與我心有戚戚焉: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街道上會張懸著花燈,因此燈火輝煌,把夜晚照亮如同白晝,既繁華又熱鬧。因為這天是農歷十五月圓時刻,月亮特別明媚照人。趁著月亮剛升上柳梢頭,街道上正要開始熱鬧時,兩人相約到街上瞎逛。
柳在中國詩詞中,常常是愛情的象徵,因此"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這兩句很含蓄的寫出了兩人的情意,以及相約時的愉悅。這是作者追憶去年元宵夜溫馨甜蜜的景象。
誰知道過了一年,兩人大概因為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各分西東。當作者又在元宵夜來到熱鬧的街市,看到月亮依舊明媚照人,燈火仍然滿街輝煌,但是穿梭擁擠的人群中,卻沒有去年相聚的人。作者在街道上看著燦爛奪目的七彩花燈,在熱鬧的氣氛中更覺得孤單和傷感。於是在不知不覺中,眼淚已沾滿並弄濕了衣袖,這個"滿"字把作者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而且整首詞並沒有說明兩人到底是什麼關系(難道是網友見面?或是兩情相閱的戀人約會?)也沒交代女主角為何離開(難道是網友的見光死?還是兩人性格不合吵嘴後女方負氣出走?)更給讀者想像的空間和無奈。
本詞借著兩年元宵夜的景物相同,但人事已有很大的改變,在今與昔、悲與歡的對比之下,抒發心中的情意和感嘆。意境讓人深受觸動。
就到這里吧,學生的表情已經毫無保留的告訴了我他們對中國節日的興趣正在不斷積蓄和膨脹,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的美就留給他們自己去尋找和體會吧,追尋的過程,不就是中國文化在他們心底沉澱的過程嗎?至於留在心底的烙印有多深刻和久遠,和這些對一個中國人意味著什麼,我想要等他們長大了才能真正體會到。
現在我心裡舒坦多了。並不是因為陰謀得逞,而是覺得終於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一點點微薄的貢獻。我這個並不具備叱吒風雲改變世界能力的小人物,,終於從身邊做起,將祖國的花朵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忽悠起來了!
於是這個聖誕節心情變的美麗。在大家准備過聖誕的前一天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比跟美國隊踢球,在決定勝負的最後時刻晃過對方門將直接帶球入門的感覺還痛快淋漓!
......然而,我其實只是在自己的國土向自己的同胞推崇自己的文化;就象比賽時球還在自己的半場,根本沒能給對手造成威脅,而對方卻早已將球踢進我們的門里了,我又何樂之有呢?原來剛才那決定勝負的時刻只是我的幻覺,比賽,真的還沒有結束;而我們正處於絕對的劣勢。
中國傳統文化真的是弱勢文化嗎?中華民族真的是弱勢民族嗎?
渴望我中華上國早日崛起,渴望做一個大寫的中國人......
回答者: _不拋棄不放棄_ - 一派掌門 十二級 3-16 12:21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和睦相處的大家庭,官方的統計資料是由 56 個民族組成,按照人口數量的降序排列,依次為:
漢、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拉祜、水、東鄉、納西、景頗、柯爾克孜、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錫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烏茲別克、俄羅斯、鄂溫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爾、獨龍、鄂倫春、赫哲、門巴、珞巴、基諾。
以上 56 個民族中新疆就佔有 47 個民族。
其中毛南族,原稱毛難族。
德昂族,1985 年前稱為崩龍族。
基諾族,為 1979 年 6 月正式確認。
另外,據說尚有一個未定民族的族群——克木人。
這是生活在西雙版納,除了世居的傣、拉祜、布朗、基諾等 12 個民族以外一個未識別的族群。他們自古居住在西雙版納至寮國北部邊境地區,屬古高棉的一支,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勐臘縣南臘河、南亮河、南滿河、南俄河兩岸,以及景洪市嘎灑鄉曼邁村公所的老、中、新寨,總人口現僅 2000 餘人。
「克木」意為「人」、「人民」,克木人有克木、克比之分。克木內部又分為「克木泐」(西雙版納土著)、克木老(寮國遷入)、克木交(越南遷入)三個群體。相傳歷史上也曾建立過王國,但最終被傣族征服而淪為奴隸。
2. 互助縣位於哪個省
互助土族自治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合部,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里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另外,這里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土族,這個古老的民族世代在這里繁衍生息,使這里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這些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園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區。
互助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這里世居著一個勤勞純朴、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所以這里又稱土鄉,土族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風情習俗、民族語言和生活方式。土族婦女的花袖衫由紅、黃、黑、綠、白色彩條拼成,恰似天上裁下的一段彩虹,故土鄉被譽為「彩虹的故鄉」。
土族原是叱吒風雲於馬背上的游牧民族,先民曾在甘青牧區建立過一個長達300年的吐谷渾王國。 公元七世紀中葉,吐谷渾亡國後,留居於河湟一帶,與蒙、漢、藏等民族融合而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土族。一千多年來,土族與其它民族一道,在與自然、社會的嚴酷斗爭中,共同開發了這片神奇的土地。
土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土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1979年,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土族人民創造了自己的文字。
土族有自己獨特的服飾,土族青年婦女著花袖衫,衣袖上的紅色象徵太陽和吉祥;黃色象徵麥浪和豐收;黑色象徵土地和誠實;綠色象徵莊稼和希望;白色象徵牛羊和純潔。土族男子戴氈帽,腰系綉花腰帶。
土族婦女善於製作精美的刺綉品。土族刺綉分堆綉和盤綉兩種,堆綉艷麗,盤綉華貴。每一件刺綉作品都是一件藝術品,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土族由游牧轉向農耕後飲食和住宿發生了很大變化。土族人的住房一般是土木結構的平房。麵食中有「狗澆尿」油餅、餛鍋饃饃、蕁麻餅等具有獨具特色的民族地方食品。另外,土族人用高原盛產的青稞釀造的青稞酒,芬芳甘冽,回味綿長。如今,這里已是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青稞酒釀造基地。
土族人視「三」為吉祥數,客人到來,要敬「下馬三杯酒」,客人上炕,要敬「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啟程,要敬「上馬三杯酒」。
土族人能歌善舞,其傳統文體項目有舒展的「安召舞」、飛旋的「輪子秋」,而「花兒」會(民歌)是土鄉最具有浪漫色彩的情人節。
土族婚禮儀式繁縟卻又極具情趣,婚禮自始至終都在歌舞中進行,潑水、戲罵、改發、哭嫁等一系列儀式使婚禮既熱烈歡快,又幽默有趣。
三、互助土族自治縣金色旅遊
互助土族自治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結合部,獨特的地理位置,使這里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另外,這里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土族,這個古老的民族世代在這里繁衍生息,使這里形成了獨特的人文景觀。這些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吸引了眾多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旅遊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正在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遊客人數逐年增加。其中2001年,互助土族故土園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區。
土族信仰喇嘛教,能歌善舞,服裝富有民族特色。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等民間節日,互助旅遊區內多舉行「花兒演唱會」。土族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土族婦女的袖子用紅、黃、黑、綠、白等不同顏色拼成,恰似天上彩虹,因此,這里被譽為「彩虹的故鄉」。
這里還有風景如畫的北山國家森林公園。奇松怪石、林海雲濤、流泉飛瀑、珍禽異獸構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總面積達11.3萬公頃,公園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其中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植物就有400多種。整個公園風景秀麗、奇景迭出,有葯水泉瀑布、達坂紅葉、胡勒天池、擎天一柱、十二盤坡、孔雀崖、妖魔洞、小三峽(卡索峽、 青崗峽、下河峽)等王牌景點。 公園的旅遊設施也十分健全,有森林賓館、帳房賓館、石龍山寨。遊客還可騎馬、登山、射箭、狩獵、野炊等,體驗山林野趣,回歸自然。
3. 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
二月二龍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春龍節的來源,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就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
其實,在農歷二月以後,"雨水"節氣來臨,冬季的少雨現象結束,降雨量將逐漸增多起來,這本來就是華北季風氣候的特點。
4. 關於月亮的民風民俗
在威寧彝族回族自治縣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傳著一種傳統的戀愛方式——踩月亮。這里的踩月亮與黔東南的「遊方」大同小異。
踩月亮就是每當清風明月時,小夥子們拿著蘆笙或木葉便走出家門,三三兩兩地來到山坡或高地上,趁著皎潔的月光,吹起動聽的蘆笙、木葉。優美動聽的樂曲呼喚著寨內的姑娘出來賞月,頗有點「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味道。小夥子的蘆笙或木葉吹 過三遍之後,仍不見姑娘的面,就說明姑娘已有對象或不喜歡這位小夥子,小夥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則被認為不禮貌。
樂曲如呼喚來的姑娘,二人可通過對歌交談。次數多了,就產生了感情。感情通過對歌來訴說,愛慕之情通過歌來傾吐。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時,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礎,可互贈禮物表示定情。一般地說,小夥子送給姑娘的禮物是木梳、口弦或銀器之類,姑娘回贈的是自己親手織綉的花布帶等。
這種戀愛方式是在月光下進行的餓,故叫踩月亮。
民風民俗: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是中華民族很重要的一個節日,象徵著合家團圓.
農歷七月初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一年相會的日子,在古時,這一天是女性的節日,她們可以在一起聚會,乞求自己心靈手巧,故曰"乞巧節",也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關月亮的謎語
1、 太陽西邊下,月亮東邊掛(字)
答案:明
2、 三四五,象把弓, 十五十六正威風, 人人說我三十壽, 二十八、九便送終。(打一天體)
答案:月亮
3、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象面圓鏡,有時象把鐮刀。 (打一天體)
答案:月亮
4、 一個藍藍盤,兩個圓圓餅, 一個火火熱,一個冰冰冷。(打兩種天體)
答案:太陽、月亮
5、 小時兩只角,長大沒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兩只角。 (打一天體)
答案:月亮
6、 同走同走同向前,相隨相伴緊相連, 面對太陽隨身後,背朝月亮站身前, 壞┳囈詘盪ΓШ敉蚝舨宦睹妗?nbsp;(打一自然現象)
答案:影子
7、 打開半個月亮,收到兜里可裝, 來時荷花初放,去時菊花天黃。
答案:摺扇
8、 走了太陽,來了月亮(四字影院用語)
答案:輪流上映
9、 半個月亮
答案:胖
10、 百年前的月亮
答案:胡
11、 十字對十字,太陽對月亮
答案:朝
名勝古跡:台灣的日月潭
詩歌:
1 武則天---贈胡天師---迢迢間風月,去去隔煙霞。
2 李衍---輝輝赫赫浮玉雲,宣華池上月華新。
3 李衍---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4 李白---樂府雜曲*鼓吹曲辭*上之回---閣道步行月,美人愁煙空。
5 徐彥伯---樂府雜曲*鼓吹曲辭*芳樹---曉月憐箏柱,春風憶鏡台。
6 王勃---樂府雜曲*鼓吹曲辭*臨高台---狹路塵間黯將暮,雲間月色明如素。
7 王維---橫吹曲辭*隴頭吟---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
8 翁綬---橫吹曲辭*隴頭吟---殘月出林明劍戟(註:念法同「擠」),平沙隔水見牛羊。
9 陳子昂---橫吹曲辭*出塞---星月開天陣,山川列地營。
10 王昌齡---橫吹曲辭*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11 杜甫---橫吹曲辭*前出塞九首---已去漢月遠,何時築城還。
12 杜甫---橫吹曲辭*後出塞五首---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13 余延壽---橫吹曲辭*折楊柳---餘花怨春盡,微月起秋陰。
14 盧照鄰---橫吹曲辭*關山月---相思在萬里,明月正孤懸。
15 李白---橫吹曲辭*關山月---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16 戴叔倫---橫吹曲辭*關山月二首---月出照關山,秋風人未還。
17 崔融---橫吹曲辭*關山月---月生西海上,氣逐邊風壯。萬里度關山,蒼茫非一狀。
18 李端---橫吹曲辭*關山月---露濕月蒼蒼,關頭榆葉黃。回輪照海遠,分彩上樓長。
19 張籍---橫吹曲辭*關山月---秋月朗朗關山上,山中行人馬蹄響。
20 李白---橫吹曲辭*幽州胡馬客歌---彎弓若轉月,白雁落雲端。
21 劉希夷---相和歌辭*江南曲八首---月明芳樹群鳥飛,風過長林雜花起。
22 崔國輔---相和歌辭*王昭君---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23 上官儀---相和歌辭*王昭君---霧掩臨妝台,風驚入鬢蟬。
24 李賀---相和歌辭*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開。
25 李暇---相和歌辭*怨詩三首---相憶不可見,且復乘月還。
26 李白---相和歌辭*長門怨兩首----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27 王翰---相和歌辭*蛾眉怨---珠簾北卷待涼風,綉戶南開向明月。
28 李益---相和歌辭*宮怨---露濕晴花宮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陽。
29 李白---相和歌辭*烏棲曲---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30 李賀---相和歌辭*莫愁曲---羅床倚瑤瑟,殘月傾簾鉤。
31 楊巨源---相和歌辭*大堤曲---月落星微五鼓聲,春風搖盪窗前柳。
32 劉長卿---琴曲歌辭*湘妃---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
33 李白---琴曲歌辭*蔡氏五弄*秋思二首---月出碧雲斷,蟬聲秋色來。
34 王涯---琴曲歌辭*蔡氏五弄*秋思二首---月渡天河光轉濕,鵲驚秋樹葉頻飛。
35 盧照鄰---琴曲歌辭*明月引---浮雲卷靄,明月流光。
36 李白---雜曲歌辭*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37 張熾---雜曲歌辭*歸去來引---相見故明月,浮雲共我歸。
38 姚系---雜曲歌辭*古離別---輕寒入洞戶,明月滿秋池。
39 王涯---雜曲歌辭*春江曲---歸時不覺夜,出浦月隨人。
40 李白---雜曲歌辭*宮中行樂詞---更憐花月夜,宮女笑藏鉤。
41 令狐楚---雜曲歌辭*宮中樂---明月秋風起,珠簾上玉鉤。
42 李白---雜歌謠辭*司馬將軍歌---狂風吹古月,竊弄章華台。
43 上官儀---春日---飛雲閣上春應至,明月樓中夜未央。
44 盧照鄰---贈益府裴錄事---浮雲映丹壑,明月滿青山。
45 盧照鄰---贈益府群官---明月流客思,白雲迷故鄉。
46 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47 張九齡---秋夕望月---清迥江城月,流光萬里同。
48 張九齡---奉和吏部崔尚書雨後大明朝堂望南山---夜雨塵初滅,秋空月正懸。
49 宋之問---下山歌---松間明月長如此,君再游兮復何時。
50 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神話傳說:當然是嫦娥奔月啦~~
對聯:
1、畫眉生新月
靚妝似嬋娟
2、水清魚讀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無月
雲後無日本有日
4、樓高窗小可儲月
峰平徑長難藏景
5、簫聲遙呼關山月
笛韻震破水底天
6、圓月照方窗,有規有矩
長箋寫短詩, 無方無圓
7、櫓梢撥破江心月,水定還圓
浣紗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無
8、月缺月圓,缺似梳子圓似鏡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9、半月如船,撐入銀河渡織女
七星似斗, 懸於北極照天狼
10、嫦娥妝容,霞抹胭脂月掠梳
天蓬現形, 霧當被子石作床
1、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5. 中國傳統節日時間表
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歷(又稱夏歷、陰歷)來算:
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三月初三
上巳節
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
清明節
9、四月初八日
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
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
「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
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
地藏節
16、八月十五
中秋節
17、九月九
重陽節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
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
冬至
21、十二月八
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還有幾位聖賢的誕辰日:
關帝誕:六月廿四
至聖先師孔子誕:八月二十七
蒼頡至聖先師誕
:三月廿八
魯班公誕:六月十三(五月初七)
伏羲誕辰:五月十三(傳說中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誕辰:七月二十三
孟子誕辰:四月初二
岳飛誕辰:二月十五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
釋迦佛陀誕辰: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誕辰:二月初八
附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臘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迎婿日,閨女回娘家。
正月初三
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四
迎財神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穀日/順星
眾星下界之日
也稱「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頭生日
「石不動」「十不動」
老鼠嫁女
附2:其它節日:
「半年節」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說!
觀音誕: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范圍,他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願望!
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三日為媽祖的誕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稱開息門
填倉節:中國漢族民間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歷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倉節、天倉節,是祭祀倉神的節日。
6. 中國的節日,從1月1號的到12月31號的名稱, 比如3月8日-婦女節. 外國的重大節日也包括,比如聖誕節
1月1日-元旦、農歷12月30日-除夕、農歷正月初一春節、2月14日-情人節、內農歷正容月十五日-元宵節、3月8日-婦女節、3月12日-植樹節、4月4日-清明節、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5月1日-勞動節、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5月12日-國際護士節、6月1日-兒童節、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7月1日-建黨節、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8月1日-建軍節、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9月10日-教師節、10月1日-國慶節、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11月11日-光棍節、12月25日-聖誕節。
中國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而中國的節日,指中國民間相傳的紀念日、歡慶日和被中國承認的國際通用節日等。
7. ~~青海省民和縣官亭鎮怎麼樣~如:風土、人情、經濟、婚嫁等各方面簡單的說說,各種復制的、xx的拜託
這網上的不是對的,要問鄉村裡的老人家會很清楚的。
8. 土族的婚禮和習俗
土族的婚禮和習俗
結婚前一天,男方在下午請兩名能歌善舞、能說會道的"納什金"(即娶親者)帶上娶親的禮品和新娘穿戴的服裝、首飾,拉著一隻白母羊(土族婚禮象徵著純潔和財富)到女方家娶親。此時,女方家故意不給納什金開門,並由阿姑(年輕女子)唱起悅耳的"花兒",讓納什金對歌,還從門頂上向納什金身上潑水,以示吉祥。直到阿姑們被唱得無歌以對或者是娶親人詞窮時,女方才肯開啟大門將納什金邀至家中。
隨後由新郎向岳父母敬獻哈達,拜神佛,禮畢上炕喝茶、吃飯。此時阿姑們擁擠在窗口唱起婚禮曲,氣氛熱烈歡快,緊接著阿姑們沖進屋裡拉起娶親人到庭院或麥場上去跳"安昭"舞。整個婚禮一直進行到深夜才結束,其間所涉及歌舞的種類近二十種,一場土族人的婚禮就是一次優美的歌舞盛典。
第二天天亮前,新娘經過梳妝打扮,頭上罩上一層層五顏六色的漂亮紗巾,上馬起程。新娘的親屬將一把紅筷子撒在院子里,母親將新娘穿過的衣服扔出牆外,表示姑娘已經出嫁。
土族姑娘出嫁方式有兩種,一種叫"小出小進",一種叫"大出大進"。所謂"小出小進土族婚禮",即新娘到婆家後才改變發式。這種方式比較復雜、莊重。所謂"大出大進 "即在娘家改發式,到婆家後立即拜天地,這種方式比較簡便、省事。"小出小進"的出嫁方式,新娘到了規定的時辰,須坐"經卷",即在堂屋的桌子上,依次擺著"經卷"、柏樹枝、佛燈、牛奶、紅筷子、茯茶、糧食、羊毛等九種吉祥物品。納什金在堂屋門前唱《依姐》歌,並使勁擺動褐衫衣襟,新娘由其兄弟用白氈或紅氈抬著沿院里的圓槽轉三圈後,出門上馬。"大出大進"的出嫁方式,納什金可以不唱《依姐》歌,穿戴一新的新娘,由其母親或姐姐陪著繞圓槽三圈後,出門上馬。新娘由其姐姐作伴娘、小妹作伴女同到婆家。伴娘當天隨送親隊伍回去,伴女則要等到婚後第三天新娘新郎回門時帶回。
新娘在娶親人、送親人的簇擁下來到新郎家門口,首先由新郎捧著美酒和哈達,迎上前去接新娘下馬。在他身後,每一步站一個姑娘,一個捧著酒盅、酒壺,為送親的賓客致酒。新郎土族婚禮新娘進門時,進大門時,有兩個年輕婦女在前面拉著紅氈或白氈,新郎新娘跟著氈,男左女右,抱著用紅布製作的布娃娃,並肩緩緩邁入庭院。
如果是"小出小進",則新娘到伙房灶神爺前,由事選定的婦女動手為她梳頭改發式,穿新婚服裝,開口。開口儀式是,有一位也是事先選定的婦女,手拿用紅線纏著的擀麵杖,在新娘面前繞幾下,說:"新娘新娘你開口,金口玉言,家裡的話不要到外面去講,外面的話也不要在家裡亂說,守口如瓶,免惹是非……"
穿戴後,即舉行拜天地。新郎新娘要連續拜四次,進入洞房。
接著謝媒人,土族稱"瓦日哇西買拉"。人們圍著媒人,一邊唱謝媒歌,一邊給媒人敬酒,並向他嘴裡喂炒麵,額頭上貼酥油。紅仁切和媒人都被請到上房,設宴款待。過去一般土族婚禮不炒菜,主要是酒肉。現在有擺八盤的,還有土、漢宴席並上,十分豐盛。
9. 我國有多少個節日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8/content_695315.htm
中國的節日
中國法定節日有:新年(1月1日),全國放假一天;春節(農歷新年),全國放假三天;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中國青年節(5月4日);護士國際節(5月12日);兒童節(6月1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8月1日);教師節(9月10日);國慶節(10月1日),全國放假三天;記者節(11月8日)。 人大代表提出將傳統節日納入法定假日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傳統節日,諸如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彝族的火把節、瑤族的達努節、白族的三月街、壯族的歌圩、藏族的藏歷年和望果節、苗族的跳花節等等。
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的第一個傳統佳節。過去,春節被稱為「新年」,因為按照中國歷史上一直沿用的農歷,這天是正月初一,為新一年的開頭。據記載,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虞舜興起的。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算是正月初一。據說這就是農歷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採用公歷紀年,農歷新年便改稱「春節」(大約在公歷1月下旬到2月中旬之間)。春節時,家家貼春聯、貼年畫、裝飾居室。春節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團聚的重要時刻,全家人歡聚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許多人通宵不眠,稱「守歲」。次日,大家便開始到親朋好友家裡「拜年」,相互問候,祝願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春節期間,傳統的文娛活動以獅子舞、龍燈舞、劃旱船、踩高蹺最為普遍。>>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這是春節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並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亘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過元宵節,有吃元宵和觀燈的習俗。元宵以糯米粉為皮,內裹果料糖餡,圓形,是「團圓」的象徵。元宵節觀燈始於公元一世紀,沿至當代仍在各地盛行。每到元宵節之夜,許多城市舉辦燈會,展出各種彩燈,造型新奇,千姿百態;在農村,則舉行文娛活動,如放焰火、踩高蹺、耍龍燈、扭秧歌、盪鞦韆等。>>
中和節在農歷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此時正值驚蟄前後,春歸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故名龍抬頭。古時龍是神聖的象徵,所以就借龍來驅逐害蟲。明代曾流行熏蟲兒,二月二這天人們要把元旦祭祀餘下的餅,用油煎,以此熏床和炕,叫熏蟲兒。在農村,老百姓用草木灰蜿蜒圍宅一圈,再入院內繞水缸一圈,中引龍回。有趣的是,這天的飲食也多以龍為名。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中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現在的「龍須面」大概就是由此得名的。小孩這天剃頭理發,叫「剃龍頭」。婦女在這天還不動針線,據說是為了避免傷龍眼。也還有以蠟燭照房子牆壁,有「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之語。不過這個節日現已被人們遺忘了,但吃春餅等習俗至今還有。>>
清明掃墓祭祖 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00多年歷史。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這一天開展祭掃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動。清明時分,天氣轉暖,草木復萌,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春光,所以清明節有時也被稱做"踏青節"。>>
端午悼念愛國先人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本名「端午」。《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風土記》有「仲夏端五,端,初也」之句。一般認為,它是為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他因自己的政治理想無法實現,又無力挽救楚國的滅亡,當秦國滅楚後,五月初五抱石投汩羅江自沉;江邊群眾得知,便紛紛駕舟打撈屈原屍體。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後人把這天定為端午節。每逢此節,民間有帶香袋、吃粽子、賽龍舟習俗。香袋錶示屈原的品德節操如馨謚藝,萬古流芳:粽子原是防止魚把屈原的屍體吃了,後成為節日食品,劃龍船則表示去營救屈原。>>
農歷七月初七夜,稱「七夕」,是傳說中牛郎織女每年相會的日子。是夕,陳瓜果子於庭中,女孩子結綵縷,穿七孔針。據說先穿完者為巧。「乞巧節」,又由於多是女孩子參加,故稱「少女節」。>>
中元節在農歷的七月十五。是傳說中地官的生日,所以又稱「鬼節」。佛教徒這天要設「盂蘭盆」,施齋供僧,舉行誦經法會以及水陸道場、放河燈等宗教活動。中國大約是在梁武帝時(六世紀上半葉)始設「盂蘭盆齋」的。現在,設「盂蘭盆」的在民間少見,但放河燈的習俗卻仍在一些地區流傳下來。
中秋闔家團員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節最早源於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魏、晉、唐、宋以來,逐漸演變成賞月的風俗。「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據傳這個中華民族重要節日的形成與「唐明皇夢游月宮」的故事有關。在古代,每逢中秋人們就用精製的糕餅祭奉月神;祭奉之後,全家人分吃,表示合家團圓歡聚。這種風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重陽登高敬老 重陽節為農歷九月初九,是魏晉以後興起的節日。「重陽」、「重九」之名,肇於三國時代。主要有五種傳統習俗。一是登高,此時秋高氣爽、景色宜人,正是游歷的好季節,既可以陶冶情趣,又有益於健康。二是插茱萸,可驅秋蚊滅蟲害。三是飲酒賞菊。農歷九月正是菊花盛開之時,觀賞千姿萬態的秋菊,喝幾盅菊花酒,也重陽節的樂事。四是食重陽糕。人們把糧食製成白嫩可口的米糕,謂之重陽糕,而「糕」又與「高」諧音,食之謂可步步高升。五是開展敬老活動,從古至今重陽敬老之風綿延不絕。
農歷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俗稱臘八。早先傳說這天是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寺院都要煮粥祭佛,後來成為民間習俗,以示五穀豐登。
民間有這樣一首俗曲;「年年有個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當中擺上一桌供,兩邊配上兩碟糖。黑豆乾草一碗水,爐內焚上一股香。當家的過來忙祝贊,祝贊那灶王降吉祥」。它反映了過去民間祭灶的情景。這天由於特別熱鬧,有人甚至認為這是農歷新年的「綵排」,所以又稱過小年。現在盡管沒有再祭灶的了,但每年臘月二十三前後賣的關東糖、至今仍是人們喜愛的傳統食品。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
http://www.255266.net.cn/Class/zhongguojieri/zhongguojieri03.html
中國傳統節日
·春 節12/11
·元宵節12/11
·清明節12/11
·端午節12/11
·七夕節12/11
·中秋節12/11
·重陽節12/11
·中元節12/11
·冬至節12/11
·婦女節12/11
·勞動節12/11
·青年節12/11
·母親節12/11
·兒童節12/11
·父親節12/11
·建軍節12/11
·教師節12/11
·國慶節12/11
·臘八節12/11
·小 年12/11
·火把節12/11
·寒食節12/11
·奇異元旦風俗12/11
·義大利人過元旦12/11
·澳大利亞人過元旦12/11
·臘八節與佛教的傳說12/11
·臘八節與朱元璋的傳說12/11
·臘八節與臘祭的傳說12/11
·臘八棗樹「吃」米飯12/11
·臘八節與臘八的傳說12/11
·臘八粥各地食俗12/11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12/11
·冬至節的風俗12/11
·與冬至有關的詩詞12/11
·小年的簡介12/11
·「小年祭灶」的民間傳說12/11
·小年的習俗及美食12/11
·[春節溯源]"年"獸的傳說12/11
·小年後的春節前准備工作12/11
·[春節溯源]熬年的傳說12/11
·[春節溯源]萬年創建歷法說12/11
·[春節習俗]貼春聯12/11
·[春節習俗]貼門神12/11
·[春節習俗]倒貼福字的傳說12/11
·[春節習俗]掃塵12/11
·[春節習俗]除夕12/11
·[春節習俗]年夜飯(團年飯)12/11
·[春節習俗]守歲12/11
·[春節習俗] 迎 春12/11
·[春節習俗]紅包(壓歲錢)12/11
·[春節習俗]新年贈橘12/11
·[春節習俗]香港年俗12/11
·[春節習俗]澳門年俗12/11
·[春節習俗]新年放爆竹12/11
·[春節習俗]拜年12/11
·[春節習俗]接財神12/11
·[春節習俗]回娘家12/11
·[春節習俗]正月初六"送窮"12/11
·[春節習俗]香港年俗12/11
·[春節習俗]澳門年俗12/11
·[春節習俗]台灣年俗12/11
·[春節習俗]新加坡華人年俗12/11
·[春節習俗]少數民族年俗12/11
·[春節食俗]春節食俗12/11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的來源12/11
·[十二生肖]何以十二生肖中無貓呢?12/11
·[十二生肖]大笨牛行大運12/11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何以鼠為先12/11
·[十二生肖]猛虎上當記12/11
·[十二生肖]飛毛腿白兔12/11
·[十二生肖]忠狗送信記12/11
·[十二生肖]懶豬大逃亡12/11
·[十二生肖]為何猴子屁股紅12/11
·[十二生肖]神奇魔術龍12/11
·[十二生肖]大自然的鬧鍾12/11
·[十二生肖]聰明的蛇醫生12/11
·[十二生肖]駿逸的千里馬12/11
·[十二生肖]脾氣乖巧的羊12/11
·[春聯年畫]年畫12/11
·[春聯年畫]年畫瑣談12/11
·[元宵游藝]耍獅子12/11
·[元宵游藝]舞龍燈12/11
·植樹節拾趣12/11
·各國植樹節的日期12/11
·藏族節日112/11
·蒙古「那達慕大會」12/11
·藏族節日212/11
·壯族「歌婆節」12/11
·傣族「潑水節」12/11
·"火把節"12/11
·回族「開齋節」12/11
·阿昌族「會街節」12/11
·瑤族「盤王節」12/11
·僳僳族「刀桿節」12/11
·白族「三月街」12/11
·彝族「插花節」12/11
·回族「古爾邦」12/11
·納西族「當美空普」12/11
·壯族「花朝節」12/11
·帑族「鮮花節」12/11
·侗族「鬥牛節」12/11
·鄂溫克族「敖包會」12/11
·藏族「曬佛節」12/11
·哈尼族「街心酒」12/11
·土族的主要傳統節日112/11
·土族的主要傳統節日212/11
·廣西苗族的古龍坡會12/11
·穆斯林的古爾邦節12/11
·踩山節12/11
·「乾巴」節12/11
·土家族調年會12/11
·回族的開齋節12/11
·哈尼族的十月年12/11
·水族端節12/11
·黔東南州主要民族民間節日12/11
·花樣「十五」:「豎」中秋 盼「月破」12/11
·土族納頓12/11
·中秋節的兔爺兒12/11
·吃新節12/11
·火把節:不是狂歡節的狂歡節12/11
·苗族趕歌會12/11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12/11
·三月街12/11
·納吾魯孜節12/11
·哈尼族「里瑪主」節12/11
·土家族的「三過年」12/11
·白族「青姑娘節」12/11
·景頗族「木腦」會的傳說12/11
·錫伯族抹黑節的傳說12/11
·景頗族目腦縱歌12/11
·苗族過苗年12/11
·彝族年12/11
·楚地節日巫術形態12/11
·寒 衣 節12/11
·古老納頓狂歡節12/11
·少數民族中秋習俗拾趣12/11
·天時與人時——民眾時間意識探源12/11
·難忘布朗山康節12/11
·哈尼族苦扎扎節12/11
·哈尼族苗愛拿節12/11
·甘南舟曲藏族的朝水節12/11
·苗族龍船節12/11
·侗族大霧梁歌會12/11
·壯族婭拜節12/11
·苗家三月情12/11
·織女傳說與中國情人節考釋(上)12/11
·中國傳統歷書12/11
·春播節12/11
·藏北牧區新年習俗12/11
·北方人過大年12/11
·小年祭灶12/11
·二十四節氣12/11
·姊妹節12/11
·彝族年12/11
·苗年12/11
·團圓餅與月亮節12/11
·雪頓節上的展佛儀式12/11
·白族石寶山歌會12/11
·雪頓節12/11
·老人節12/11
·花兒會12/11
·雨節12/11
·關帝誕12/11
·葯王誕辰12/11
·四月八12/11
·錫伯族的西遷節12/11
·穀雨12/11
·天後誕辰12/11
·三月三12/11
·三月街12/11
·刀竿節12/11
·春分12/11
·花朝節12/11
·驚蟄12/11
·填倉節12/11
·少數民族年-希恩吉樂12/11
·藏歷年12/11
·赫哲年12/11
·擴塔節12/11
·嫩西節12/11
·由奔吉鋥12/11
·崩南尼12/11
·阿聶節12/11
·打鐵節12/11
·人日12/11
·布依族的過大年12/11
·普米族的大過年12/11
·普米族的大過年12/11
·黎族的年月12/11
·白年12/11
·彝族老年節12/11
·侗年12/11
·太陽會12/11
·查白歌節12/11
·螞拐節12/11
·二月二龍抬頭12/11
·重陽詩篇12/11
·重陽節的習俗12/11
·重陽節的起源12/11
·重陽節簡介12/11
·中秋節詩詞選12/11
·各地中秋節的習俗12/11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12/11
·中秋節簡介12/11
·元宵節詩詞選12/11
·元宵節習俗12/11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12/11
·元宵節簡介12/11
·清明詩句12/11
·清明節習俗12/11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12/11
·清明節簡介12/11
·七夕節的詩詞12/11
·乞巧七夕的習俗12/11
·七夕的由來與傳說12/11
·七夕節的簡介12/11
·端午節詩選12/11
·端午節的習俗12/11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12/11
·端午節簡介12/11
·與冬至有關的詩詞12/11
·冬至節的風俗12/11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12/11
·冬至節簡介12/11
·春節的詩歌12/11
·春節的習俗12/11
·春節的由來與傳說12/11
·春節簡介12/11
--------------------------------------------------------------------------------------------------
http://www.supfree.com/cha/inquiry.asp?id=6072
中國世界節日查詢
一月
新年元旦[01/01]
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
二月
世界濕地日[02/02]
國際氣象節[02/10]
情人節[02/14]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三月
全國愛耳日[03/03]
婦女節[03/08]
植樹節[03/12]
國際警察日[03/14]
國際消費日[03/15]
世界森林日[03/21]
世界水日[03/22]
世界氣象日[03/23]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03/24]
四月
愚人節[04/01]
清明[04/05]
世界衛生日[04/07]
世界地球日[04/22]
五月
國際勞動節[05/01]
中國青年節[05/04]
全國碘缺乏病日[05/05]
世界紅十字日[05/08]
國際護士節[05/12]
國際家庭日[05/15]
世界電信日[05/17]
國際博物館日[05/18]
全國助殘日[05/19]
全國學生營養日[05/20]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05/22]
國際牛奶日[05/23]
世界無煙日[05/31]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母親節[第二個星期日]
六月
國際兒童節[06/01]
世界環境日[06/05]
全國愛眼日[06/06]
端午節[06/15]
父親節[第三個星期日]
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06/17]
國際奧林匹克日[06/23]
全國土地日[06/25]
國際反毒品日[06/26]
七月
香港回歸日[07/01]
七夕情人節[農歷七月初七]
建黨日[07/01]
中國抗日戰爭紀念日[07/07]
世界人口日[07/11]
八月
八一建軍節[08/01]
九月
勞動節[09/02]
國際掃盲日[09/08]
教師節[09/10]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09/16]
國際和平日[09/17]
國際愛牙日[09/20]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國際聾人節[09/22]
世界旅遊日[09/27]
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
十月
國慶節[10/01]
國際音樂節[10/01]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10/02]
世界動物日[10/04]
國際住房日[10/07]
全國高血壓日[10/08]
世界視覺日[10/08]
世界郵政日[10/09]
世界精神衛生日[10/10]
國際盲人節[10/15]
世界糧食節[10/16]
世界消除貧困日[10/17]
世界傳統醫葯日[10/22]
聯合國日[10/24]
萬聖節[10/31]
十一月
中國記者日[11/08]
消防宣傳日[11/09]
世界糖尿病日[11/14]
國際大學生節[11/17]
感恩節[11/28]
十二月
冬至節[農歷12月22日]
世界艾滋病日[12/01]
世界殘疾人日[12/03]
世界足球日[12/09]
聖誕節[12/25]
世界主要節日、紀念日、活動日
元旦(1月1日)-----NEW YEAR'S DAY
成人節(日本,1月15日)-----ADULTS DAY
情人節(2月14日)-----ST.VALENTINE'S DAY (VALENTINE'S DAY)
元宵節(陰歷1月15日)-----LANTERN FESTIVAL
狂歡節(巴西,二月中、下旬)-----CARNIVAL
桃花節(日本女孩節,3月3日)-----PEACH FLOWER FESTIVAL (DOLL'S FESTIVAL)
國際婦女節(3月8日)-----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聖帕特里克節(愛爾蘭,3月17日)-----ST. PATRICK'S DAY
楓糖節(加拿大,3-4月)-----MAPLE SUGAR FESTIVAL
愚人節(4月1日)-----FOOL'S DAY
復活節(春分月圓後第一個星期日)-----EASTER
宋干節(泰國新年4月13日)-----SONGKRAN FESTIVAL DAY
食品節(新加坡,4月17日)-----FOOD FESTIVAL
國際勞動節(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男孩節(日本,5月5日)-----BOY'S DAY
母親節(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MOTHER'S DAY
把齋節-----BAMADAN
開齋節(4月或5月,回歷十月一日)-----LESSER BAIRAM
銀行休假日(英國, 5月31日)-----BANK HOLIDAY
國際兒童節(6月1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父親節(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FATHER'S DAY
端午節(陰歷5月5日)-----DRAGON BOAT FESTIVAL
仲夏節(北歐6月)-----MID-SUMMER DAY
古爾邦節(伊斯蘭節,7月下旬)-----CORBAN
筷子節(日本,8月4日)-----CHOPSTICS DAY
中秋節(陰歷8月15日)-----MOON FESTIVAL
教師節(中國,9月10日)-----TEACHER'S DAY
敬老節(日本,9月15日)-----OLD PEOPLE'S DAY
啤酒節(德國十月節,10月10日)-----OKTOBERFEST
南瓜節(北美10月31日)-----PUMPKIN DAY
鬼節(萬聖節除夕,10月31日夜)-----HALLOWEEN
萬聖節(11月1日)-----HALLOWMAS
感恩節(美國,11月最後一個星期4)-----THANKSGIVING
護士節(12月12日)-----NRUSE DAY
聖誕除夕(12月24日)-----CHRISTMAS EVE
聖誕節(12月25日)-----CHRISTMAS DAD
節禮日(12月26日)-----BOXING DAY
新年除夕(12月31日)-----NEW YEAR'S EVE(a bank holiday in many countries)
春節(陰歷一月一日)-----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其它活動節日
世界消費者權益日(3月15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世界水日(3月22日)-----WORLD WATER DAY
世界衛生日(4月7日)-----WORLD HEALTH DAY
世界地球日(4月22日)-----WORLD EARTH DAY
世界住房日(十月第一個星期一)-----WORLD HOUSING DAY
國際秘書節(4月25日)-----INTERNATIONAL SECRETARY DAY
國際紅十字日(5月8日)-----INTERNATIONAL RED-CROSS DAY
國際護士節(5月12日)-----INTERNATIONAL NURSE DAY
世界電信日(5月17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世界無煙日(5月31日)-----WORLD NO-SMOKING DAY
世界環境日(6月5日)-----WORLD ENVIRONMENT DAY
世界人口日(7月11日)-----WORLD POPULATION DAY
世界旅遊日(9月27日)-----WORLD TOURISM DAY
世界郵政日(10月9日)-----WORLD POST DAY
世界糧食日(10月16日)-----WORLD GRAIN DAY
世界愛滋病日(12月1日)-----WORLD AIDS DAY
世界殘疾日(12月3日)-----WORLD DISABLED DAY
---------------------------------------------------------------------------------------------------
http://www.china.org.cn/ch-ji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