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過了嗎
Ⅰ 七夕怎麼過
浪漫派
用煙花放一圈或組成圖形或字,然後與她在中心仰望這片燦爛!
現實派
家庭燒烤和紅白葡萄酒—順便……買條金魚送給她吧,挑個漂亮的魚缸。
求愛派
花20塊錢,買20個氫氣球,把家的屋頂全部飄滿,然後,再買幾個彩燈,吊在氣球下邊,有點節日氛圍,再就是買些女友愛吃的小零食,等女友回來關了燈,只開幾個彩燈,來個浪漫大餐,然後給她說愛的宣言。
節約派
留在家裡,打開音樂,大放節日歌,如果有紅酒就倒兩杯,沒有就用白開水,互相舉杯慶祝,祝對方快樂健康。
孝順派
拿出50元,跟她一起給自己和她母親買一些她們最愛吃的東西,各自提回家,出來後,再買兩張電影票,買點零食。看完、吃完各自回家,心裡也踏實。
紀念派
自己買菜在家做飯,很溫馨,可以相擁到外面去感受一下氣氛……總之只要兩個人在一起,怎麼樣過都是幸福快樂。
體貼派
我會買她最想要的東西。
傳統派
買三朵玫瑰送給她,一起去吃頓好吃的
如果你是學生我建議你送50元到200之間的...不能讓那個女孩覺得你寒酸,而且還不能讓她覺得你很浪費花錢..一般的比較好
禮物選擇有:(1)卡通毛公仔一般60到100可以買到一個大好號
(2)音樂盒,少女讀喜歡浪漫..最好是送水晶的..一般在60元到100元就可以了.
(3)手機掛件這個我覺得不錯..可以讓女孩成天帶著一般在10元到20元之間當然有些比較貴如一些水晶的..一般也要50元之間
(4)手鏈,耳環,勁鏈如果你和那女孩不是太熟就不要送這個因為手鏈,耳環,勁鏈等是要情人送的...熟的人也可以呀...不熟的送了也不帶,浪費呀..她不可能當著自己喜歡的人帶上一跟不喜歡的人送的手鏈,耳環,勁鏈吧..呵呵..要不要送是看你啦
(5)一套情侶杯給它...這個有很多等級的價錢..你自己到精品店看看好了.
(6)手錶也不錯的喲..
(7)來點浪漫的,在她七夕的0:00即是0點0分發條簡訊給她..這好難..我自己就用我發到妹妹的手機聯系的幾次才行..我發去的時候她很感動呀...
還有要在24:00再發一條簡訊給他....禮物嘛當然還要送啦....你沒有手機問也要問別人借到來用一天
如果你是有能力,出來工作了的...我建議你.買200到600之間的禮物...
禮物選擇有:
(1)花,每一個女孩都喜歡花,雖然口說不是但心裡是很希望收到花的...
(2)手鏈,耳環,勁鏈..對於成人來說手鏈,耳環,勁鏈送這個不成問題的..因為很多人是這樣送呀..
(3)手錶,要比較貴的,才能顯出你的風度呀....
(4)來點浪漫的,在她七夕的0:00即是0點0分發條簡訊給她..這好難..我自己就用我發到妹妹的手機聯系的幾次才行..我發去的時候她很感動呀...
還有要在24:00再發一條簡訊給他....禮物嘛當然還要送啦
禮物還有許多可以送...你到精品店看看...大多都可以送的
注意:不要為了人那女孩對你有很深的印象而送惡作劇行的禮物...
無論怎樣也是不要送送惡作劇行的
禮物
Ⅱ 你們過七夕嗎
不能從這方面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愛你!
如果是情侶,應該得過這個七夕,或許是他沒注回意到,你提醒下,問答問他是否要過, 要過的話商量怎麼過! 在一起是互相的,有什麼問題大家一起解決麻!不要把所以的事情都推給男的!
Ⅲ 馬來西亞過七夕節嗎
這只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外國不一定過
Ⅳ 有幾個國家過七夕節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稱乞巧節,也是華人的傳統節日。
除了其他國家的華人地區外,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也過七夕節。
Ⅳ 不同民族都過七夕節嗎 有什麼區別
七夕節是漢族的節日,主要是漢族人過,但是各地的習俗卻有些不同——
七夕節最普遍的民族活動---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 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 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 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 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浙江的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在浙江金華一,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在廣州這座城市,七夕節民族活動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 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 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 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 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 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 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 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 女乞巧。
Ⅵ 日本也過七夕節嗎
當然日本的七夕也是來源於中國的,最初也是為了牛郎織女。不過現在一片燈紅酒綠中根本找不到牛郎織女的影子。大家不過是找種種借口來熱鬧熱鬧才是真意吧。
據說七夕是奈良時代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本來跟中國一樣,是舊歷的7月7日,後來在明治6年(1873年)改歷以後,只有很少地區沿用舊歷,大部分地區把七夕節變為新歷的7月7日;另外東日本和北海道,仙台等地是推遲一月,把8月7日作為七夕節,這樣跟舊歷七夕大致相同。日本的七夕節也有很多傳說,不過最流行的不是「天仙配」的情節,而是下面的故事(貌似中國的另一個傳說):
天河將天分為東西兩半,西邊叫做天人界。天帝的女兒織女從小就將發展天國的紡織事業作為畢生的追求,每日每夜孜孜不倦的鑽研探索。皇天不負有心神,織女織出的布絢麗無比,人人見了都想要,那布自然供不應求。由於織女的努力,使得天帝的生意紅紅火火,也帶動了天人界的輕工業蓬勃發展……隨著織女長大成人,天帝愁了,織女整天對著織機,連梳洗打扮都顧不上,咋能嫁出去呢?最後,他把織女嫁給了天河對岸,整天放牛,為畜牧業發展不斷奮斗的牛郎(日語叫牽牛)。織女嫁給牛郎後,夫妻恩愛,生活幸福。逐漸由事業型的女強人轉變為家庭主婦,放棄了織布。天帝那邊來買布的客戶源源不斷,可是織女的布卻已沒有了。天帝一看就急了:他倆要是繼續這么粘粘糊糊的在一起,織女就不能幹活,太耽誤我生意了,必須把他們分開。不過那樣的話他們也太可憐了,就按排他們每年見一次面吧。見面的日子定在了7月7日,平時不可渡過的天河在那天會飛來無數的喜鵲架橋,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
Ⅶ 韓國人過七夕節么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又名乞巧節或七巧節。
中國、韓國和日本人都會慶祝七夕,但日本人由於明治維新時改用西元,所以七夕也改在陽歷7月7日慶祝。
Ⅷ 七夕節你過嗎
不過,節日跟我免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