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亭花卉
1. 蘭州五泉山海拔
五泉山
五泉山位於蘭州市區南側的皋蘭山北麓,是一處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旅遊勝地。五泉山海拔1600多米,佔地26萬平方米,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史有鞭響泉涌傳說。公園景點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築為主,海拔1,600多米,佔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來的建築群10餘處,1,000餘間,建築面積一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園內丘壑起伏,林木蔥郁,環境清幽;廟宇建築依山就勢,廊閣相連,錯落有致。
遊玩攻略
五泉山於1955年辟為公園,現已成為蘭州人休閑旅遊的首選去處,也是來蘭遊客值得一游的理想目的地。園內丘壑起伏,林木蔥郁,環境清幽;廟宇建築依山就勢,廊閣相連,錯落有致。崇慶寺內至今保存一口泰和鐵鍾,此鍾鑄於金泰和二年(1202年),高三米,直徑二米,重達萬斤。金剛殿內完好地保存一尊鑄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銅接引佛和蓮花基座。佛像高5.3米,圍寬2.7米,重2萬余斤,面露笑容,神態自然,為銅像之精品。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五泉山公園內舉辦廟會,除浴佛和法事活動外,還設有花卉展覽和各種民俗文化活動。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紛紜踏來,人海如雲。每年春節期間還舉辦燈飾展覽。公園西側辟有動物園,有各類動物上百種。園內還有各種兒童游樂設施。
五泉山可分西、中、東三路游覽,三路均有樓台亭閣、長棧虹橋、清泉飛瀑,但布局各異,自成體系,各有獨到之處。
若從西路前行,第一個風景點為「翠幽新圃」,圃內有梅花洞,洞內有幾汪清池,幾丈迴廊,一座凌波軒,一座八角亭,一座地下游藝場。池中飛檐紅柱的倒影,和青幽山色相映,景緻優美迷人。循西長廊而上,有一形似一輪初上新月的小亭,名「半月亭」,穿半月亭即到企橋,五泉之一的「惠泉」就緊依在企橋邊。泉圓形,四周綠樹掩映,芳草環繞,泉水清澈見底,味甘甜,宜於烹茶,且有灌溉之利,非常實惠,故名「惠泉」。
離開惠泉,踏著一道道青石階迴旋而上,就到了久負盛名的「嘛尼寺」。這里古槐濃郁,寺院清幽,一排懸樓橫壓寺門,東為瞰霞樓,西為延月樓,樓下前方有依依徑、仄仄門、重重院、疊疊園、曲曲亭,小巧玲瓏,曲折有致。出嘛尼寺,向高處繼行,只見一面削壁上有涓涓清瀑直瀉壁下一汪清潭中,這便是西龍口。這里距甘露泉很近。「甘露泉」是五泉中最高的一眼泉,地處文昌宮西邊,孤亭掩護,源流纖細,久雨不淫,大旱不幹,飲之猶如甘露。相傳此泉合「天下太平,則天降甘露」之意而得名。
出甘露泉就到了文昌宮。宮東側有一垣花牆,其花瓶狀小門的門楣上,大書著三個淡灰的隸字——掬月泉。此泉和其它幾眼泉迥然不同,說它是泉,其實更象井,泉水聚在一眼井樣的深洞中,距地面深約1.6米。每逢月夜,月影直投泉心,如掬月盤中,「掬月」雅名由此而來。這里還是西、中、東三條上山路徑的匯合處。邁出千佛閣沿東長廊緩步而下,就到了子午台和八卦台。這兒上臨東龍口,下瀕蒙泉。仰視可觀東龍口飛瀉而下的瀑布,俯瞰則可飽覽五泉之冠的「蒙泉」。「蒙」為卦名,是六十四卦之一,坎上艮下,坎為水,艮為山,用「蒙」字概括東谷面貌,含山下有險之意。明人李文曾有詩贊美蒙泉:「上人邀我烹新茗,水汲山中第五泉。」由東長廊西望,在那高聳、陡峭的青雲梯下有一個四角鍾亭雄立山腰。亭內懸掛一個高約3米,口寬2米,計重10000斤的泰和鍾,系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由待鑒鎬監視鑄造。此鍾造型雄偉,聲音洪亮,所鑄銘文,清晰可辨。原懸於普照寺(蘭園舊址)鍾鼓樓,為蘭州最早的金石文物之一。解放後移置五泉山,現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