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養護畫報
㈠ 畫報買來時紫色花為什麼我養兩年開白色
不開花,應該是缺光缺肥了,放在陽台上,明亮通風處澆水時加點營養液
㈡ 黃般若的簡介
黃般若(1901~1968),名鑒波,字般若,號萬千,別號「四無恙齋主」,廣東東莞茶山園頭鄉人。他3歲喪父,隨母入廣州,寄住叔父黃少梅家。黃少梅(1886~1940)早年從何作干習畫,畫風穎秀淡雅,尤擅人物,精鑒賞,旁及版本篆刻。黃少梅當時在廣州已具畫名,他還與潘達微等人共同創辦《時事畫報》。黃
般若自小便受到藝術熏陶,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但叔父開始並不支持,告訴他:畫畫是不能當飯吃的。 10歲那年,他把叔父的一張八大山人的藏畫拿出來臨摹,又用番薯做圖章蓋在畫上,然後拿到街上擺賣,居然有人出10個大洋買了一張。叔父及其朋友潘達微、潘致中這才開始注意黃般若的習作,從中看出他的執著和悟性,於是開始引領其步入藝術殿堂。
1912年,潘達微邀黃少梅打扮成乞丐到佛山等地行乞,以體驗生活,了解社會眾生相,黃般若也要求同行。他們三人換上一身破爛衣服,以爐灰塗臉,加入行乞隊伍,與流民談天廝混,幕天席地,殘羹冷炙,如此三日而歸。歸來後,潘達微與黃少梅以途中見聞作《流民圖》,轟動整個廣東美術界。
黃般若與潘達微從此成為忘年交。潘達微早年參加革命,以收葬廣州起義七十二烈士於紅花崗,並以「碧血黃花」之意改紅花崗為黃花崗而聞名。辛亥革命後潘被黨人舉為廣東省都督,但他痛恨昔日「同志」在官場中爭權奪利,毅然歸隱,專心畫事。1929年潘達微在香港逝世,黃般若作輓聯哀悼,其聯曰:「似鐵之蒼,有如此江山無如此筆;其妙在化,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潘達微號鐵蒼,皈依後法號妙化,黃般若此聯寓大雅於大俗,准確概括了潘在藝術及革命活動中的地位,也可見黃的功力深厚。
美術廣告顯功夫
黃大德編《黃般若美術文集》,第一篇即是《實用廣告法》。這篇文字寫於上世紀20年代初,黃般若不僅是中國美術廣告的先驅者,還是個理論家。
潘達微1905年創辦《時事畫報》時,便開始大量使用廣告畫,其實早於1910年李叔同所辦《太平洋報》。1913年,潘達微從上海回到香港,南洋煙草公司老闆簡照南聘請他為該公司廣告部主任。當時,外國資本的英美煙草公司與民族資本的南洋煙草公司競爭十分激烈,南洋煙草公司在競爭中幾乎瀕於倒閉。潘達微主持其廣告部,很快利用廣告打開局面,使南洋煙草公司在競爭中站穩腳跟,獲得巨大成功。潘達微是廣告天才,絕招很多,對於美術廣告貢獻尤大。
隨著業務不斷發展,潘達微邀請當年辦《時事畫報》的朋友一起共同參與,而黃般若早就應邀為南洋煙草公司繪制廣告了。當時,為了促銷,每包香煙都附有一張「公仔紙」,集齊一套可以換煙,也可收藏。這些「公仔紙」不少出自黃般若筆下,他為繪製成套的「公仔紙」,大量臨摹綉像畫,如《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打下了仕女人物畫特別是線描功夫的基礎。
稍後,南洋煙草公司出版月份牌《名畫日歷》,均選用國畫,其作者包括潘達微、黃少梅、潘致中和黃般若等,題材有山水、花卉、人物和鳥獸。這套《名畫日歷》出版後很受歡迎,甚至被當成學習國畫的教材。黃苗子後來回憶:「記得在潘達微先生主持的南洋煙草公司廣告日歷本上,每日有一幅線描國畫,每掀開幾頁,便有一幅黃般若畫的梅花、翠鳥或佛像人物。那時佩服和羨慕,充塞了我這個毛頭小子的心靈。」
「方黃之爭」影響大
黃般若二十多歲時已成廣州畫壇活躍分子。1923年,他與趙浩公、盧觀海、黃少梅、潘致中等八人成立癸亥合作畫社。1925年,因為加入的畫家增多,畫社遂改名廣東國畫研究會。國畫研究會致力於弘揚傳統畫學、維護國粹藝術,會址設在六榕寺的人月堂。潘達微晚年加入這個群體,發動並領導了一場與折衷派(後稱嶺南派)的激烈論爭,黃般若即是國畫研究會的論戰先鋒。
清末民初以來,廣東畫風萎靡不振,正統國畫受到東、西洋繪畫以及當時「新國畫」的沖擊。高劍父、高奇峰兄弟及陳樹人從日本歸來後,以居廉花鳥畫為根底,接受日本畫風影響,創立折衷派。針對「二高」頻頻在不同展覽會上推出「新國畫」,年輕氣盛的黃般若撰寫《剽竊新派與創作之區別》一文,正面提出「二高一陳」作品有「剽竊」、「抄襲」的問題。1926年,高劍父在廣州組織「新派畫大展」,他同時授意自己的學生方人定回應黃般若的挑戰。方人定這時還沒有去過日本,出於對老師的景仰,便匆促上陣,以《新國畫與舊國畫》一文回應黃般若,指責國畫研究會守舊。
3月1日,黃般若在潘達微授意下,在《國民新聞·新時代》發表《新派畫是中國的衣冠嗎》一文,給予還擊。後來雙方就傳統文人畫的認識、繪畫的寫生、借鑒與抄襲、中西繪畫與日本畫等諸方面展開激烈爭論。論戰持續半年之久,這便是著名的「方黃之爭」,又稱新舊畫派之爭。後來經葉恭綽居間調解,論戰雙方暫時結束紛爭。此次論戰已經超出其所討論的具體論題,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公而忘私美名傳
1939年「九·一八」事變8周年前夕,中國文化協進會在香港成立,並決定舉辦廣東文物展覽會。葉恭綽出任展覽會籌委會主任,他聘請黃般若為執行委員。
在整個籌備過程中,黃般若的責任最大,工作最繁重,經過四個多月的緊張籌備,1940年2月26日,廣東文物展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開幕,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在9天的展覽時間里,共有20多萬中外觀眾前來參觀,留下了珍貴而又難忘的記憶。由於黃般若組織得力,150多位藏家借出的2000多件展品竟無一件損壞與遺失。展覽會後,黃般若又與葉恭綽、簡又文、許地山等編輯出版了三巨冊、共300萬字的《廣東文物》,為後人留下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1947年1月29日,香港中國文化協進會與中英學會聯合舉辦「中國古代文物展覽會」,該會實際上是由黃般若與鄭德芬等幾位藏家發起組織的。籌備工作仍由黃般若主持,展覽會在香港般含道羅富國師資學院舉行,會期5天,當時共向省港澳三地藏家徵集展品一千多件。
2月3日,展會結束,各藏家帶著展品各自回家。2月4日凌晨,黃般若與一干朋友帶著參展文物乘西安輪回廣州。啟航前一小時,西安輪船尾突然起火,同船其他藏家幾乎都是隻身逃出,黃般若臨危不懼,盡棄所攜私人藏品,僅攜徵集參展之最有價值的數張古畫,包括文同的《墨竹》和羅兩峰的《鬼趣圖》。西安輪火災,共有127人遇難、30多人失蹤及受傷,黃般若公而忘私的義舉當時傳為藝壇佳話。
師法自然成大器
黃般若早期畫作師法古人,臨摹真跡;後期師法自然,以山水為主。在水墨運用上敢於探索,大膽創新。他曾對他的學生呂壽琨說:「如果把自己畫的畫,一定要歸入南宗、北宗、工筆、意筆、院體畫或文人畫,我認為都是一件愚蠢的事。在今天世界性的眼光看來,如果藝術屬於全世界,而藝術家又希望把藝術貢獻給人類,那麼,我們為什麼一定要指明這是什麼畫派呢?」
黃般若齋名有「小黃山館」、「四無恙齋」,前者因1933年游太湖時得一小黃蠟石,形似黃山,後者則緣於牛石慧《花卉圖》。牛石慧為明末清初畫家,其《花卉圖》題跋雲:「平生願四無恙者四,一曰青山,二曰故人,三曰藏書,四曰花卉。」黃般若購得此畫,喜不自禁,遂以「四無恙」為自己的書齋命名。
從1956年起,黃般若每年均應邀回內地觀光寫生,多次參加國務院舉辦的五一、國慶慶典活動,其國內寫生作品也不乏佳作。1956年,周恩來總理曾邀請他回故宮博物院工作,後因「文化大革命」爆發而未果。1968年,黃般若在香港病逝。1997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廣州美術館聯合主辦「黃般若的藝術世界」展覽,取得巨大成功,美術界及藝術評論界給予黃般若作品以高度評價。
㈢ 園藝專業書籍
園林專業應該看的書
歷史類:
一、 國內
01.《中國古典園林史》 作者:周維權 清華大學出版社
02.《江南園林志》 作者:童 寯 中國建工出版社
03.《中國建築史》 作者:梁思成 百花文藝出版社
04.《中國雕塑史》 作者:梁思成 百花文藝出版社
二、 國外
01.《西方造園變遷史》 作者:針之谷鍾吉
02.《造園史綱》 作者:童 寯 中國建工出版社
03.《西方園林》 作者:酈芷若,朱建寧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04.《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王向榮,林菁 中國建工出版社
05.《環境設計史綱》 作者:吳家驊 重慶大學出版社
06.《外國造園藝術》 作者:陳志華 河南科技出版社
理論類
01.《建築十書》 作者:維特魯威 知識產權出版社
02.《城市意向》 作者:凱文?林奇(譯者:方益萍等)
華夏出版社
03.《城市形態》 作者:凱文?林奇(譯者:林慶怡等)
華夏出版社
04.《建築的倫理功能》 作者:卡斯騰?哈里斯 華夏出版社
05.《總體設計》 作者:凱文林奇(譯者:黃富廂等)
中國建工出版社
06.《設計結合自然》 作者:麥克哈格
07.《景觀設計學》 作者:西蒙茲 中國建工出版社
08 《人性場所》 編者:克萊爾?庫珀?馬庫斯(譯者:俞孔堅等)
09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環境結構中心系列叢書 知識產權出版社
《建築的永恆之道》 作者:C?亞歷山大等(譯者:趙冰)
《建築模式語言》 作者:C?亞歷山大等(譯者:王聽度等)
《俄勒岡實驗》 作者:C?亞歷山大等(譯者:趙冰等)
《住宅製造》 作者:C?亞歷山大等(譯者:高靈英)
《城市設計新理論》 作者:C?亞歷山大等(譯者:陳治業等)
10.《外部空間設計》 作者:蘆原義信 中國建工出版社
11.《風景園林設計要素》 作者:
12.《建築形式美的原則》 作者:托伯特哈姆林 中國建工出版社
13.《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 作者:弗朗西斯?D.K.欽(譯者:鄒德儂)
中國建工出版社
14.《園冶圖說》 作者:計成(注釋:趙農)
山東畫報出版社
15.《說園》 作者:陳叢周 同濟大學出版社
16.《中國古典園林分析》 作者:彭一剛 中國建工出版社
17.《江南理景藝術》 編者:潘古西 東南大學出版社
18.《建築空間組合論》 作者:彭一剛 中國建工出版社
19.《環境行為學概論》 作者:李道增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廣義建築學》 作者:吳良鏞 清華大學出版社
21.《現代建築理論》 編者:劉先覺 中國建工出版社
22.《現代景觀規劃設計》 作者:劉濱誼 東南大學出版社
23.《景觀形態學》 作者:吳家驊 東南大學出版社
24.《理想景觀探源》 作者:俞孔堅 田園城市出版社
25.《景觀:生態.文化.感知》 作者:俞孔堅 中國建工出版社
26.《城市綠地系統規劃》 作者:李 敏 中國建工出版社
27.《風景園林設計》 編者:王曉俊 江蘇科技出版社
28.《美國景觀設計的先驅》 作者:孟雅凡 中國建工出版社
實踐類
01.《德國景觀設計1-2》
02.《日本最新景觀設計1-3》
03.《台灣景觀設計98/99/2000/2001/2002/2003》
04.《世界景觀大全》
05.《環境空間—國際景觀建築》 作者:羅伯特霍爾登 中國建工出版社
06.《世界景觀設計叢書》 作者:弗朗西斯科 中國建工出版社
07.《90年代日本環境設計50例》 作者:章俊華河南科技出版社
08.《高科技園區景觀設計》 作者:俞孔堅 中國建工出版社
09.《日本景觀設計師系列》 作者:章俊華 中國建工出版社
(已出版《佐佐木葉二作品集》《升野俊明作品集》《戶田芳樹作品集》)
10.《美國現代景觀建築大師作品系列》 作者:夏建統 中國建工出版社
(已出版《點起結構主義的明燈——丹凱利》)
11.《當代國外著名景觀設計師作品集》 作者:詹姆斯 中國建工出版社
(已出版《馬里奧.謝赫楠作品集》)
12.《景觀細部圖集》 作者:邁克爾 大連理工出版社
13.《景園建築工程規劃與設計》 作者:吳為廉 同濟大學出版社
14.《景觀設計師便攜手冊》 作者:劉玉傑 中國建工出版社
15.《植物造景》 作者:蘇雪痕 中國林業出版社
16.《植物景觀造園應用實例》 作者:薛聰賢 浙江科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