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天花卉節
❶ 預報天氣的植物有哪些
「人不知春鳥知春,鳥不知春草知春。」人們發現,不僅許多動物有洞天察地的本領,而且一些植物也有這種「奇術」。在植物王國里,有些成員竟能像氣象台那樣預報天氣。下面就跟隨波奇網小編,一起來看看有哪些代表性的植物吧。
含羞草
花兒知晴雨,草木報天氣。含羞草是很奇妙的:你碰它一下,它的葉子會合攏起來,又垂下去,像害羞似的。這其中,因為「害羞」的程度不一樣,預示的天氣也不一樣:如果被觸動的含羞草 葉子很快合攏、下垂,之後,需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原態,則說明天氣將艷陽高照,晴空萬里;反之,葉子受觸後收縮緩慢、下垂遲緩,或葉子稍一閉後即張 開,則預示著風雨即將來臨。
更為有趣的是,大樹也能預報天氣。柳樹在夏季里,柳葉下垂,隨風搖擺,不失為一種景緻;但如果發現柳葉變成白色,就預兆著陰雨天氣將會來臨。其實,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並非柳葉變白,而是柳葉在陰雨天前會全部反轉過來,而柳葉的反面是淺綠色的,表面還帶一層「白霜」。如果你有興趣,不妨在夏秋時節的陰雨前後觀察、驗證一番。
其實,不僅以上幾種植物可以預報天氣,大自然中還有很多植物也有這樣的功能,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發現。而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植物,去預測天氣情況,雖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正確,但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
❷ 「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的意思
意思是:花果山是能得福的地方,水簾洞的洞室可以通達上天。
出自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洞府被稱作「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在道教神話中,「福地洞天」就是對神仙和真人棲息的名山的稱謂。古人雖然認為神仙可以升天,但大多數還是居住在地上的名山之中。早在戰國末期,燕國與齊國的方士就聲稱,東海中有蓬萊、瀛洲、方壺三座神山,西方有昆侖、閬圃兩處仙居,分別是東王公與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託名西漢東方朔著的《十洲記》里所記載的山,據說,在這些名山幽谷中,隱居著神仙,藏著天書和靈葯。後來的道士就多到名山幽谷修道煉丹,這些道教名山漸漸成了信徒的聖地,慕之者紛紛入山學道。
到了北宋,張君房編道教類書《雲笈七籖》,始將全國的道教名山分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合稱「洞天福地」。所謂「洞天」,取「別有洞天」的意思,即謂洞中別有天地,以指神仙居住的奇妙。
(2)小洞天花卉節擴展閱讀
《西遊記》第一回內容梗概: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達到了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巔峰,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❸ 錦洞天"是指唐代宮中在哪個季節舉辦的花會活動
這是南唐李後主舉辦的活動,是五代時候了
❹ 彼岸花和夾竹桃哪個毒性大
夾竹桃的毒性比較大,
夾竹桃是最毒的植物之一,包含了多種毒素,有些甚至是致命的。它的毒性極高,曾有小量致命或差點致命的報告。
一、養護條件
1、澆水:在養護夾竹桃時把握好澆水量很重要,若不正確的澆水可能讓植株死亡。春季可以每日進行澆水,夏季氣溫稍高可每日澆水兩次,平時還要適當噴水清洗葉片的灰塵,冬季需節制澆水。
2、施肥:在上盆的時候需施20%左右基肥,清明前施一次肥,清明後需要間隔10天施一次豆餅水;等到過了秋分還要施一次沃葉氨基酸水溶肥,秋分後也要間隔10天施一次肥。
3、修剪:春季要對植株進行修剪,對於過長、瘦弱的枝條要全部剪掉。過密枝也需要適當的疏剪,這樣植株生長才會更飽滿。
二、繁殖方法
1、播種法:一般是等果實成熟後邊采邊播,播種後將盆土放進溫室中,3個月就會長出小苗了。
2、水插法:在其生長期間用刀剪一段30cm左右的枝條,將底部用刀切開4-6厘米左右,插進裝水的容器中,大約半月時間就會長出新的根須了。注意,生根前需要及時給它換水。
三、病害防治
主要危害植株的是褐斑病和黑斑病,所以需要平時加強管理。在栽種的時候不要太密集,適當施肥讓植株生長更健壯。發生病害後需要將病葉集中清理掉,嚴重時還要噴灑多菌靈或百菌清防治。
❺ 貴州百里杜鵑花節
2011年中國貴州國際百里杜鵑花節是今年「中華文化游」貴州省的主要節慶活動之一。今年貴州百里杜鵑花節在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拉開帷幕,去貴州百里杜鵑花節,賞世界最大杜鵑花林。遊客可到貴州畢節國家4A級景區百里杜鵑國家森林公園,欣賞綿延百里的世界最大天然杜鵑花林帶。
同程 網預訂貴州景區,可以打折優惠,免費預訂
貴州杜鵑花節5月中旬結束,其中花期最旺的時間是4.15-4.30號這半個月。
2011貴州百里杜鵑花節—景點旅遊攻略
百里杜鵑風景區:
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地區中部,總面積500餘平方公里,其中面積125.8平方公里的原始杜鵑林帶,分布杜鵑花41種,佔世界杜鵑花種屬5個亞屬的全部。
九洞天:
九洞天風景區位於大方縣城西南,長約23公里,九洞天景區內的懸崖河谷長13公里,兩岸自然植被非常豐富,有著眾多野生群猴。坐船而下,可觀賞到千姿百態、氣勢磅礴的自然景觀。下游約2公里處,有九個伏流「洞口」,稱「九洞天」,每個「洞口」周圍都有奇特的熔岩景觀,形成了風格迥異的伏流洞口。
南江大峽谷:
「陶淵明的第二故鄉,貴州的香格里拉」――南江大峽谷開,南江峽谷公園,距貴陽市六十餘公里。以發育典型,氣勢宏大的喀斯特峽谷風光和類型多樣,姿態萬千的瀑布群落為特色,是美學價值和科學價值都很高的風景區。
天龍屯堡:
屯堡文化是貴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天龍屯堡古鎮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這里就是有名的順元古驛道,天龍屯堡古鎮最早是順元古驛道上的一個驛。
丹霞谷:
中國丹霞谷深藏於綠色林海之中,九溝十八岔澗谷縱橫,山原逶迤,林莽蒼蒼,千峰竟秀,碧水縈繞。深邃幽靜的峽谷曲流,千奇百怪的峰林石柱,神奇靈秀的丹霞洞穴,形成神奇而美麗的 「 峽谷大觀園 」 。
❻ 賞花筵宴是什麼
有一個成語叫「漸入佳境」,源於晉代畫家顧愷之吃甘蔗的故事,說他愛從梢吃到根,越吃越甜,這叫「漸入佳境」。這是一種味覺的佳境,古人其實也注意追求飲食外在環境美,這也是一種佳境。
飲食要有良好的環境氣氛,可以增強人在進食時的愉悅感受,起到使美食錦上添花的效果。吉慶的筵席,必得設置一種喜氣洋洋的環境,歡歡喜喜品嘗美味。有時聚會雖未必全是為了尋求愉悅的感受,說不定還要抒發別離的愁苦和相思的郁悶,那最妙處就該是古道長亭和孤燈月影了。作為飲食的環境氣氛,以適度為美;以自然為美;以獨到為美。在上流社會看來,奢華也是美,所以追求排場也被認為是一種美。
飲食佳境的獲得,一在尋,二在造。尋自然之美,造鋪設之美。天成也好,人工也罷,美是無處不在的,有了尋覓和創造,便可獲得最佳的飲食環境氣氛。
先說佳境的尋覓。
鬼斧神工的幽雅峻峭,司空見慣的柳下花前、小橋流水、芳草萋萋,自然之美,無處不在,佳境原本用不著尋覓。但自然之美,有時還得踏青郊野,遠足尋覓。把那盤盤盞盞的美酒佳餚,統統搬到郊野去享用,另有一種滋味,別有一番情趣。郊遊野宴,自然以春季為佳,春日融融,和風習習,花紅草青,氣息清新。難怪唐人語出驚人:「握月擔風且留後日,吞花卧酒不可過時。」
唐代長安人春遊的最好去處,是位於城東南的曲江池。曲江池最早為漢武帝時鑿成,唐時又有擴大,周圍廣達十餘公里。這是長安都城風光最美的開放式園林,池邊遍植以柳木為主的樹木花卉,池面泛著美麗的彩舟。池西為慈恩寺和杏園,杏園為皇帝經常宴賞群臣的處所。池南建有紫雲樓和彩霞亭,是皇帝和貴妃登臨的處所。陽春三月上巳節,皇帝為了顯示昇平盛世,君臣同樂、官民同樂,不僅允許皇親國戚、大小官員隨帶妻妾、侍女及歌伎參加曲江盛大的游宴會,還特許京城中的僧人、道士及平民百姓共享美好時光。如此一來,曲江處處張設筵宴,皇帝貴妃在紫雲樓擺宴,高級官員在近旁的亭台設食,翰林學士們則被特允在彩舟上暢飲,一般士庶也能在花間草叢得到一席之地。考古在長安發現的唐代韋氏家族墓壁畫《野宴圖》,描繪的大概就是這種春日野宴的情景。
青春年少的貴家子弟,春日游宴更是他們的主要活動之一。也是表示他們不負春光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們的出行自然就不限於三月三日這一天了,據《開元天寶遺事》說,長安闊少每至陽春,都要結朋聯黨,騎著一種特有的矮馬,在花樹下往來穿梭,令仆從執酒皿隨之,遇上好景緻則駐馬而飲。而仕女們也有游春野步的興致,遇名花則藉草而坐,還要解下亮麗的石榴裙圍成一圈,在裡面自得其樂,謂之「裙幄」;還有人帶上油布帳篷,以防天陰落雨,任它春雨淅瀝,仍可盡興盡歡。
唐時都城的春遊,政府也是支持的,官員們因此還享受春假的優待。據《通鑒》記載,開元十八年(730),初令百官於春月旬休,選勝行樂。不僅放了長假,還有盛宴,增賜錢鈔,百官盡歡。私人如有園圃,那就更自在了,如《揚州事跡》所說,揚州太守圃中有杏花數十株,每至熳開,要設大宴觀花。一株令一女子倚立其旁,以美人與杏花爭艷,為春宴增輝,別出心裁。
虢國夫人游春圖佳境的尋覓,自然不限於春日,還有賞花,也是一個設筵的理由,花開四季,筵宴的名目也就與花朵緊密聯系起來。《聞見前錄》說,洛陽人愛賞花,正月梅花,二月桃李,三月牡丹,花開時都人士女載酒爭出,擇園林勝地,引滿歌呼,雖貧者亦以戴花飲酒為樂。賞花的方式新樣迭出,《曲洧舊聞》說,宋人范鎮在居處作長嘯堂,堂前有荼蘼架,春末花開,於花下宴請賓客。主賓相約,花落杯中,誰的杯子見花誰就要罰干。花落紛紛揚揚,無一人能免於罰酒,於是這酒宴就有了一個雅名,叫做「飛英會」。有了眾多的賞花宴,也就有了許多的詩文,如唐人劉兼的《中春宴遊》詩,「二月風光似洞天,紅英翠萼簇芳筵」,寫的就是這種賞花宴。在宋人歐陽修的詩作中,也能讀到這樣的句子,如《南園賞花》雲:「三月初三花正開,閑同親舊上春台。尋常不醉此時醉,更醉猶能舉大杯。」又有邵雍《樂春吟》:「好花方蓓蕾,美酒正輕醇。安樂窩中客,如何不半醺?」
賞花筵宴的名稱一般也是極美的,陶宗儀《元氏掖庭記》提及的這類筵宴的名稱,有「愛嬌之宴」、「澆紅之宴」及「暖妝」、「撥寒」、「惜香」、「戀春」等,十分別致。花至美,酒至醇,這種感受並不是天天都能得到的,所以要賞花到花謝,飲酒到酒醉。明代李攀龍有一首詩表達的正是這樣的感受:
梁園高會花開起,直至落花猶未已。
春花著酒酒自美,丈夫但飲醉即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