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花卉
① 哪位知道楊貴妃花的相關內容
一、楊貴妃,中國歷史上最特出的女人
中國歷史,就從文獻最少的夏代起計,每一個朝代,大抵都有些特出的女人。「特出」,指其本身的姿色美麗以及和政治的關連;任何一個朝代的美麗女人,倘若沒有強烈的政治陪襯,便不會享大名,流傳後世。
舉例來說,最古老的夏代,末代帝王桀的妻子妹喜;其次,商殷的紂王妻子妲己;周的幽王之妻褒姒。被列為亡國的美女,是禍水!雖然褒姒並未使周亡,但丈夫被殺,王都東遷,人們也就含糊地將之列入亡國禍水類中。
這是中國史上可考的最早的三個朝代,便已如此了。往後去,文明進化,政治權力興替間,總會有一些美麗的女人出現,組織和構成所謂的「歷史悲劇」,於是乎,有所謂「女禍」,有所謂「紅顏薄命」等等說法配逗罩。
那些歷史上著名的美人,大致是少有「福壽全歸」的。長春不老的夏姬下落不明;西施是否被淹死不知道,後人珍惜一名美人,把她送給范蠡作結,聊以自慰而已;其餘如楚霸王的虞美人,漢高祖的戚夫人,死得都很慘。王昭君雖然嫁得很好,丈夫死了,丈夫的兒子再娶她(不是她的兒子),一樣有崇高培鬧的地位,但在漢民族的心理上,這樣的遠托異國,又總是可悲的。再往下數,歷代美女,幾乎脫不了悲終。而從青春華茂到悲辛收場,有史以來,集其大成而又奇詭多變,故事流傳最廣最久的,要算唐朝玄宗皇帝的貴妃楊玉環。
我處理中國歷史,以夏禹為有史之起點,以前自然有,但只是一些傳說,完全不能稱為史,此後,我的大劃分代為: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南北朝的大混亂;唐玄宗天寶之亂;蒙古人統治中國;孫文創中華民國。
這個大劃分,以唐玄宗天寶之亂為中國命運的轉折點。自天寶之亂以後,中國就長期向衰了,這是從文治教化整體的輝煌而言,一時的武功或疆土擴大,是不足道的。
天寶之亂,主要人物或代表人物,自應是當時的皇帝李隆基,但史家和文學家們,把天寶之亂的重點落在馬嵬坡事件上,於是,楊貴妃便成為中國歷史轉折點的代表人物。
這其實是很荒唐的,但把一個並非政治性的女人來承擔有史以來最大的政治包袱,又是中國趣味——中國哲學的奧妙所在。
把這個大包袱讓楊貴妃背上,在當時就已如此了,在此,可以引二十八字為證;唐僖宗朝宰相鄭畋有詩如下: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這一首詩後面十四字去掉也不妨,前面十四個字,寫盡了大唐皇朝由危亡到復興的關鍵所在:「楊妃死」,危亡的厄運解除,「肅宗回馬」,即太子李亨離開父皇而領一軍奔靈武自立為帝,展開反攻,收指空復失土,中興唐皇朝。亦即「雲雨雖亡日月新」七個字所表現的,「雲雨雖亡」是楊貴妃的,「日月新」則是唐肅宗的,那意思是:楊貴妃雖然遭難但唐皇朝終於復興。
這一首詩包含的意義很廣,對楊貴妃之遭難,寄予同情——一死而中興國家,死亦得所。
——中國的舊詩,作得好的,常能用極少的字包括敘事和評論在內;但毛病在於這需要熟知史實的人才能了解,即以上舉鄭畋這首詩,後來被人改(或抄誤)成「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難忘日月新」,本意全失,且成俗唱了。
我引此,用以證唐朝人把本朝的興亡之際的大包袱推到楊貴妃身上。而這一段歷史,又是中國史的轉型期,是以越到後來,楊貴妃所背的包袱也越大了!從夏禹開始到現在,四千零數十年間,沒有一個女人身負的包袱有如此之重大的!
平時,我們泛泛而道楊貴妃,一個美人,自霓裳羽衣舞至宛轉蛾眉馬前死,繁茂悲辛的故事,乃至情天長恨,屬於兒女情的,但是,擴大了來看這一個故事,所包含的實在很多。
以上是楊貴妃故事政治、歷史的方面。
而在文學上,楊貴妃其人更張廣大,自公元七五六年楊貴妃死(官定的死期)到如今,楊貴妃其人其事,成了中國文學創作最大最廣的共題。
唐朝,是中國史上文化、政治、經濟最發達的一朝,也是特出的有言論自由的朝代。唐朝人雖然有不少文字上和語言上忌諱,但忌諱的范圍以私人之間為主,一般的,可以放言無忌。批評皇帝,拿皇帝的故事作詩作文,甚至講得很不堪,亦不會遭禍。在楊貴妃生前,文人對她品評有之,對楊氏家族譏嘲也有之,到她在馬嵬驛遭難後,她的故事迅速地發展成為文學創作上的主題,並且隨著時間而更加深廣,漸漸,唐朝的文人把歌詠楊貴妃故事當作一種「考試」式的共題。白居易的《長恨歌》自然考得了古往今來的第一名。但在「長恨歌」出現之後,文人依然熱心於自這一個「共題」而孜孜不倦於「考試」,藉此來練習和表達自己的史才,詩筆,議論,想像……
唐代著名的詩人李商隱,對詠楊貴妃故事是極為熱衷者之一,李商隱所作不及《長恨歌》,李又好在字面上作評斷,而且多局限於兒女情,不過,從李商隱的作品中,卻讓我們得知了:唐人對皇家的言論自由到了可驚的寬容程度,舉例:
華清恩幸古無倫,猶恐蛾眉不勝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暫蒙塵。(華清宮)
這首詩是諷刺的,但力求在「考試」中作驚人語,結果卻不倫不類了,褒姒「使」她的王死,楊貴妃沒有「使」她的皇死,這成了什麼話?但由此可見言論自由的放任程度。另外,李商隱最出色的一首詠楊貴妃的詩:「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這兩句雖沒沿襲《長恨歌》「忽聞海上有仙山」的提示,但翻了新意,作為楊貴妃在海外得知玄宗皇帝被廢被囚。這對楊貴妃逃亡到日本傳說,有進一步的傳播作用。同詩最後兩句:「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蘆家有莫愁」,再加「君王若道能傾國,王輦何由過馬嵬」,那是直接批評皇帝無力護全一名女子以及「有情」的虛假,亦屬於言論自由的頂端了!更有一首:「驪山有感」詠楊妃雲: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
這首詩一些也不見好,但卻赤裸裸地寫出了玄宗皇帝奪取兒媳為妻的事實,再道出壽王以後處境的尷尬。詩雖然不見佳,但總是有新意在。
上面,我零亂地取了一些詩句,為了引發楊貴妃故事的若干特出點。
唐朝人就此完全不避諱的,楊貴妃先為李隆基的兒子、封壽王的李瑁之妻,後來父皇取兒媳為妻。
這是楊貴妃故事的第一階段,當中國的社會道德律更變之後,有許多「衛道」之士,拚命要否定這一故事,有的人以事實俱在,無可否定,求告和恫嚇兼施,命人們不可提及此事,甚至搬出孔夫子,「春秋為尊者諱」,唐玄宗是尊者,千萬不可說他這一宗亂倫的醜事啊!到了清朝,中國自南宋以來積累起來的社會道德律,幾乎比泰山高,比長城固,如朱彝尊其人,想盡辦法來遮掩楊貴妃先事子,再事父的故事,他「考證」楊貴妃雖壽王妃,但卻是處女入宮,所以,唐玄宗雖有丑聞,並不太嚴重。
這是可憐亦復無知的新道德保衛者的自我欺騙。唐朝人自己不以為是違反道德律的;官文書記載,至今仍存,後人為了後起的對婦女的道德律而大叫,其陋可知,從而也可見中國的文化的向衰。為此,在講故事之前,特別將它提出來。
關於楊貴妃的婚姻,現存「唐大詔令集」(按即皇帝命令,俗稱為聖旨的東西)卷四十,「諸王冊妃」類,及「王妃人道」類,有兩封詔令,直接提到,一封詔令,間接相關,摘要如下:冊壽王楊妃:「維開元二十三年,歲次乙亥,十二月壬子朔,二十四日乙亥。皇帝詔曰(中略)……爾河南府士曹參軍楊玄璬長女,公輔之門,清白流慶……今遣使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李林甫、副使黃門侍郎陳希烈持節冊爾為壽王妃……」
「同中書門下」,即是宰相。冊楊玉環為壽王妃,有年月日可查考。冊妃,等於現在的訂婚。「冊」後,尚有不少繁文褥節(見開元禮),大約需要半年或一年才能結婚。估計:楊玉環嫁到壽王李瑁那兒,應在開元二十四年夏秋,再推遲些,或開元二十五年初春,要再遲,便少有可能了。(按:舊、新兩唐書的楊貴妃傳,對楊玉環出身,似有故意的錯亂或隱蔽,舊唐書連楊貴妃的父名都弄錯,且完全不提先嫁壽王事,新唐書主修者不敢太抹煞事實,加入先為壽王妃語,但對楊玉環的父叔,卻矇混過去,因為新唐書取舊書資料,二傳皆亂采傳說,荒唐不經,不必深信。)
壽王的親母武惠妃,為皇帝所極寵,她的女兒咸宜公主嫁楊洄,據史書載:楊洄與岳母武惠妃同謀,陷害三位皇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李隆基於開元二十五年四月,將這三個兒子廢為庶人,隨後又賜死於城東驛。武惠妃這樣做,據說是為她親生的兒子李瑁奪取太子地位,這是可信的。然而,武惠妃本人,卻在同年十二月死了,死時才四十歲。史書說,武惠妃是被三位皇子的鬼祟而死的。
至於楊玉環入宮,中間有一個轉折,並不是名義上直接由壽王妃變成貴妃的,「唐太詔令集」卷四十有「道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中曰:「……壽王瑁妃楊氏,……屬太後忌辰,永懷追福,以茲求度,雅志難違……宜度為女道士。」
此敕文不曾留下年月,但仍可以考據的:第一、度楊玉環為女道士,必然是皇帝先和她奸好之後的事,據《新唐書》本紀第五玄宗紀,開元二十八年條下雲:「十月甲子幸溫泉宮。以壽王妃楊氏為道士,號太真。」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雖缺了年月,但參照本紀,我們可以定出:皇帝和兒媳楊氏奸好,當在開元二十八年十月(或稍早,但以十月赴溫泉宮時帶到驪山以供淫樂的可能最大)。如此,則度為女道士的正確時間就容易考出了,李隆基的親母竇氏(太後)死忌在正月初二。敕文中「屬太後忌辰」,當是開元二十九年的正月初二。(公元七四一)
楊玉環做壽王的妻子,應當有三年多或四年多,結婚至四年,豈有再是處女之可能?何況,唐朝人又並不重視處女膜的。
楊玉環入宮為女道士(在內宮的太真觀,不是長安市的太真觀),過了四年多,才被冊立為貴妃。
父、子之間共妻奪妻,以「女道士」作為過渡,說起來,也可以算避了一下,父親娶的是女道士,並非兒媳。兒子則在這四五年間沒有正式妻子了。天寶四年(公元七四五)七月二十六日壬辰,皇帝再為兒子壽王冊韋氏為妃,冊韋氏為壽王妃詔,亦存,同見「唐大詔令集」卷四十,皇帝為兒子再冊妃後,八月六日壬寅,即冊楊太真為貴妃。兩冊時間頭尾在內共十一日。雙重喜事來得也真快。
楊貴妃入宮問題,自南宋末年起,就成了中國歷史、文學、乃至社會上的大問題,衛道之士,竭盡心智要縫補一個古人的處女膜。以現代觀念看,這是很無聊之事,但在過去六百年間,此事關系社會風教,大得很。
南宋以後,中國女人裹小腳,等於半廢了二分之一的人口,而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知識分子也自行在思想上裹小腳,使中國長期不能進步,這是因,而此因又可以說出在楊貴妃的身上。
除了政治包袱之外,楊貴妃又背上了一個社會道德的包袱。
在此,先交代了屬於正派的有關楊貴妃的大事,這屬於嚴肅和沉重的一面。下面,我再作一篇引言,講講馬嵬坡事件的來龍去脈。讀者們將來看故事,可以有一個概念,同時,也輕松一些,把楊貴妃可能沒有死而逃到海外說一說,考一考,事屬渺茫無稽,但很有趣,至少比使楊貴妃背著上面所說的包袱為幽雅和風趣一些。
二、馬嵬事變和楊貴妃生死之謎
中國文學史上傑出的、傳播最廣和久遠不衰的敘事長詩:《長恨歌》,作者白居易以楊貴妃的故事串連成此巨制,他寫楊貴妃在馬嵬坡事變時: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這是文學作品上記楊貴妃的死,是記實。只小有考證上的錯誤:楊貴妃死於馬嵬驛時間為:天寶十五載(即至德元載,公元七五六)六月丁酉(十五日),其時,天子只四軍,據舊唐書玄宗皇帝紀:「六月壬寅(二十日)次散關,分部下為六軍。」
「六軍」是在楊貴妃死後五日才建制的。馬嵬坡事變,只可稱「四軍不發」。不過,文學作品上這樣的小誤,實無損記實,因為有不少專家編著的史書,如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等,也一樣系錯了時間,甚至,連舊唐書本身,也前後錯記,六軍建制,玄宗紀系時和肅宗紀系時亦各記一日。
我先引白居易的《長恨歌》,那是為了簡單明白,只用十四個字注出了楊貴妃之死。
舊唐書本紀第九,記馬嵬兵變:「……丙辰(按:辰應為申字之誤)次馬嵬驛。諸衛頓軍不進,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奏曰:『逆胡指闕,以誅國忠為名,然中外群情不無嫌怨,今國步艱阻,乘輿震盪,陛下宜徇群情為社稷大計,國忠之徒,可置之於法。』會吐番使二十一人遮國忠告訴於驛門,眾呼曰:『楊國忠連蕃人謀逆。』兵士圍驛四合,乃誅楊國忠,眾方退。一族兵猶未解,上令高力士詰之,回奏曰:『諸將既誅國忠,以貴妃在宮,人情恐懼。』上即命力士賜貴妃自盡……」新唐書本紀第五,記馬嵬兵變雲:「……丙申,行在望賢宮,丁酉次馬嵬;左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殺楊國忠及御史大夫魏方進,太常卿楊暄;賜貴妃楊氏死……」
(按:楊暄為楊國忠之子;二書所記載,以新唐書確。)
又:舊唐書五十一,列傳卷第一;後妃上:「玄宗楊貴妃」雲:「……從幸至馬嵬,禁軍大將軍陳玄禮密啟太子,誅國忠父子;既而四軍不散,玄宗遣力士宣問,對曰:『賊本尚在。』蓋指貴妃也。力士復奏,帝不得已,與妃詔,遂縊死於佛室,時年三十八。瘞於驛西道側……」
新唐書楊貴妃傳所載略同,文字稍有出入,有如下數語:「帝不得已,與妃訣,引而去,縊路祠下。」
司馬光資治通鑒引實錄記馬嵬事變較祥,錄如下:「……陳玄禮以禍由楊國忠,欲誅之。因東宮宦者李輔國(此時名李靜忠)以告太子,太子未決。令吐蕃使者二十餘人遮國忠馬,訴以無食,國忠未及對,軍士呼曰:『國忠與胡虜謀反。』或射之中鞍,國忠走至西門內,(搏按:馬嵬驛之西門。)軍士追殺之,屠割支體。以槍揭其首於驛外門。並殺其子戶部侍郎暄,及韓國、秦國夫人……軍士圍驛,上聞喧嘩,問外何事?左右以國忠反對。上杖履出驛門,慰勞軍士,令收隊。軍士不應。上使高力士問之,玄禮對曰:『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愛恩正法。』上曰:『朕當自處之。』入門倚杖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錄韋諤前言曰:『今眾怒難犯,安危在晷刻,願陛下速決。』因叩頭流血。上曰:『貴妃常居深宮,安知國忠謀反?』高力士曰:『貴妃誠無罪,然將士已殺國忠,而貴妃在陛下左右,豈敢自安,願陛下審思之,將士安,陛下則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輿屍置驛庭,召玄禮等人入視之。玄禮等乃免胄釋甲,頓首請罪。上慰勞之……」(搏按:秦國夫人已早死,資治通鑒誤。)
根據以上的記載,楊貴妃縊殺於馬嵬坡的佛堂(依唐實錄),應該無疑的了。楊貴妃死於馬嵬,葬於馬嵬,在官文書中,應已確定無疑。同時,我們只從上舉簡單的官式紀錄,即可明白:馬嵬兵變,實在是李亨(唐肅宗)所發動的。唐代皇位繼承權,自來就不穩定,李亨雖為太子,但能繼承與否,不到最後,實無由知。因此,李亨集團乘亂發動兵變,其真正目的,並不是殺楊貴妃,乃在於楊國忠,因為楊國忠是一個有權力的宰相,如果不能去國忠,即無法弒帝或迫帝李隆基(唐玄宗)遜位。是以馬嵬兵變發生,楊氏兄妹俱死,李亨在後隊得訊,即不再隨駕赴蜀,而自帥所部趨渭濱,走奉天而赴朔方,至平涼,再轉靈武,便自為皇帝。
資治通鑒卷二一八,唐紀三十四,據唐實錄述馬嵬事件發生之後,李隆基等待太子不來,有如下一段記載:「……上總轡待太子,久不至,使人偵之,還白狀。上曰:『天也!』乃分後軍二千人及飛龍廄馬從太子,且諭將士曰:『太子仁孝,可奉宗廟,汝曹善佐之。』又諭太子曰:『汝勉之,勿以吾為念。西北諸胡,吾撫之素厚,汝必得其用。』……又使送東宮內人予太子。」
這是經過修飾了的篡位之情況,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這里看得出李隆基無可奈何的心情。
由於目的只在除去楊國忠,國忠死後,新的事太多,迫楊貴妃死,旨在損李隆基的尊嚴。因此,驗屍雲雲,陳玄禮決不會認真。再者,陳玄禮為了將來自存,以一個軍人,叛迫皇帝之後,如再認真驗看貴妃遺體,褻瀆之罪大矣。這方面,史書所載,亦已很明白;四軍將士聞楊貴妃死訊,即歡呼,陳玄禮免甲胄而拜,那是說明了他們並未去驗看楊貴妃的遺體。於是乎,楊貴妃生死之謎,就由此而起——其後,又有一連串故事發生。
李隆基自蜀中返長安,為太上皇,權力已失,他欲改葬楊貴妃而不能公開進行,乃使內侍秘密進行,舊唐書楊貴妃傳雲:「……上皇密令中使改葬於他所,初瘞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上皇視之凄惋,乃命圖其形於別殿,朝夕視之……」
新唐書楊貴妃傳略同,但無「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之句,只言:「啟瘞,故香囊猶在。」
以上兩種唐書,皆根據唐實錄,文字太簡略了,且不提改葬事,但強調香囊仍在,這記載便引人玄想,其一:由文句引致之錯覺,只剩香囊;其二:李隆基返長安之後,本身處境極劣,改葬楊貴妃為秘密進行,不見屍體,自將引出大事來,甚至會影響到李隆基的生命,於是乃為之諱。至「屍體已壞」說,乃是飾詞吧?
因為,楊貴妃不曾死的傳說,在當時即已有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當是據傳說而將楊貴妃故事神化,不會是完全受漢武帝李夫人故事所影響,李夫人故事被白居易作《長恨歌》時引用衍化,自有其可能,但必然先有傳說而才會聯想及之。再者,《長恨歌》中記臨邛道士入海上仙山訪楊貴妃,是基於:一、「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這里應已點出了楊貴妃葬處無屍體在;倘若未有民間傳說,白氏應不會如此寫;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碧落是天堂,黃泉即地府,人死,不入天堂,即歸地府,臨邛道士既能通鬼神,則「兩處茫茫皆不見」,又進一步說出了楊貴妃的未死;三、「忽聞海上有仙山」以下雲雲,在白居易時代,中、日交往已久,且極為頻繁,「海上仙山」,無疑是指日本,實是人境,並非仙山;白居易這樣的寫法,是文學的而非歷史的,在文學作品上,倘若指明人境,那就索然無味了。然而,白氏《長恨歌》用「海上仙山」,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當能明其所指。再者,陳鴻所作《長恨歌傳》,對於《長恨歌》中的傳說「仙話」,作了很有力的結語:「世所不聞者,余非開元遺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紀在,今但傳長恨歌雲爾。」
在此,陳鴻把歷史及民間傳聞分割了開來。可是,民間傳說,有時卻比較歷史更吸引人和令人願意相信。
於是,楊貴妃不死於馬嵬之說,便流傳開來。不但在中國如此,在日本國,楊貴妃逃出中國,卒於日本之說亦甚。而且,在近年間,楊貴妃故事又泛起來。
先說日本的近事:一九六三年,一位日本少女出現於電視,自稱是中國楊貴妃的後裔,而且還展視古代文件作佐證。
此一事件曾引起小小的轟動,竹內好主編的日文雜志《中國》,並詳記其事。我在那時也曾為此而赴日搜找一些材料。
在日本,有關楊貴妃死於日本的材料,的確有一些,偽真自然無法鑒定(說老實話,偽的多)。但存在久遠則是事實。
其所謂遺跡而使人感到興趣的是:楊貴妃在日本有兩個墳墓,一在荻町的長壽寺,又一在久津。兩墓皆為石塔,但形狀不同,我沒有親至墓地察看,所見到的只是楊貴妃二墓的照片。
此外,又有楊貴妃的像(不知是玉是銅),亦傳有二,一在山口的荻町長壽寺,據說是楊貴妃死後,日本人所琢;一在京都,為唐使送往,而兩像至今尚存。我到京都幾處,俱未曾見到「真跡」,人們指一尊佛像謂為即楊貴妃像,其地似在三十三間附近,我不能相信它是真的,或為導游者任意指點而敷衍。
雖然如此,楊貴妃二墓及二像,又都有典籍記載。我看到好幾種有關楊貴妃的文字記載,是古之好事者虛構,或是傳奇小說類,亦無由辨別,也不欲認真去辨別。各種文件記載不同,一說楊貴妃東渡,侍女從口,大多死去,楊本人抵日後不久亦死;另一說,楊貴妃受到日本禮遇,還有一些繁茂的故事留下。亦有說楊貴妃到了日本之後,仍有信息托遣唐使帶入中原與李隆基……
凡此,如認真去作史料看,那應是無稽的,但是,作為傳奇故事看,卻有其意趣。
再者,由於上述種種,我們應該從「故事」的角度去推測:楊貴妃是否不死於馬嵬坡?是否能東渡日本?
從史書的縫隙中找線索,這兩者都有可能——故事性的可能,不是歷史的考據。
首先,楊貴妃不死於馬嵬的可能性很大。
綜合舊、新兩唐書及實錄與通鑒等記載,馬嵬之變的經過如下:第一階段:唐天寶十五載六月辛卯(初九),安祿山部眾攻陷潼關。
——按:唐天寶十五載七月,李亨奪權,即位於靈武,改元至德,因此,天寶十五載又稱至德元載。
潼關失守,河東、華陰、馮翊、上洛等城防禦使、兵吏皆逃散,是夜,長安城即因「平安火」不至而知事態嚴重——「平安火」是唐代一種通訊方法,每三十里設戍所,每日暮,放煙一炸,報告平安,下戍所見前戍所舉煙,便隨之而舉,如此,在很短促的時間內,訊息即可傳數十里。
六月初十日,皇帝知大事不妙,上朝之前,密召宰相楊國忠議事,決定出奔。繼而上朝,百官惶惶,對時事皆無所指陳,在緊張中的朝會,毫無結果而散。
此日,宮中已秘密從事出奔的准備。
六月十一日,宮中在准備出奔中觀望,而朝中則已大亂,楊貴妃的姊妹韓國夫人、虢國夫人入宮,與皇帝相見,商量出奔巴蜀之事。由於楊國忠遙領劍南節度使,因而楊國忠力主赴蜀。是日下午,市中已亂,有人逃難。
次日(六月十二),不敢在朝中宣布出奔之事,反而揚言御親征,自然,官員對此是不會相信的,因為哥舒翰在潼關的大軍二十萬人已崩潰,長安及近郊已無可戰之兵,皇帝不可能親征也。
其次,皇帝發表了人事命令,以京兆尹(以現在官名,即長安市長)魏方進為御史大夫兼置頓使;京兆少尹崔光遠升為京兆尹。充西京留守將軍邊令誠,掌宮闈管鑰,並命劍南節度大使穎王李璬赴鎮,令本道預備接待皇帝西奔。
——在此,尚有一項不同的記載,舊、新唐書及實錄等皆言奔蜀出於楊國忠之謀。但《幸蜀記》文則稱:楊國忠力主堅守都城勿逃,宰臣韋見素主逃亡,與之力爭。並且爭執甚烈,韋見素還說出楊國忠通敵,所以不願皇帝走雲雲。最後,皇帝接納韋見素的意見逃蜀。(楊國忠通敵之說,絕對無稽,因安祿山起兵,以誅楊國忠為號召,楊國忠絕無通敵可能。《幸蜀記》此說,應不可靠。)
十二日傍晚前,皇帝自南內(興慶宮)移居北內——唐皇宮以太極宮(最舊),稱西內,大明宮稱東內(為主要宮城;大典、大朝皆在大明宮宮城),北內,在地方上應是玄武門西內苑禁區;不過,唐玄宗在位的中後一段時期,以興慶宮為起居,大明宮在興慶宮之北,因此,移居北內,也可能是入居大明宮,因為興慶宮獨立孤處在市區中間,安全防衛不及其它宮城,所以移居,是為了安全。
移居後,皇帝命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調雙禁軍,厚賜錢帛,並選了九百匹馬。
——這些事,都是在宮城內秘密進行的。
六月十三日(乙未)黎明前,大唐天子與東宮城之內的皇子皇孫、部分嬪妃以及楊貴妃與其姊妹、親近宦臣、宮人,以及楊國忠、韋見素、魏方進、陳玄禮等,悄悄出延秋門而逃。
——按:長安城九門,東三門曰:通化、春明、延興;南三門曰:啟夏、明德、安化;西三門曰:開遠、金光、延平。
其北為皇城,越皇城而北向為宮城。皇城東南西共七門,北面通宮城三門,宮城北通西苑、禁苑,為定武門、重玄門,定武門即前時之玄武門。延秋門之名不見於呂大防長安城圖,永樂大典及程大昌宮城圖亦闕其名,僅李好文《唐三苑圖》志之,延秋門實在是唐宮城之外,並在西內苑之外,為西北宮外禁區的外苑城門,其地為漢時古宮城所在,亦即漢未央宮之西城,此西邊牆城,自北而南,有三門,曰:雍門、直城門、延秋門。
皇帝一行人黎明時從延秋門禁區逃出,則前夕之移居北內,當是住玄武門禁軍中,非如前人所謂住大明宮也。
我特別指明逃走的地方,是為著這次逃亡是極秘密的,也不道德的。皇帝逃跑,連住在宮城以外的皇族諸王及皇族百官,皆不通知。
皇帝在黎明時逃走了,皇城中人當時亦未知,是日,官員們依然入朝,等到宮城開啟,內宮宮人逃奔而出,始知皇帝已棄城而逃,於是,城中大亂,諸皇族中人及百官士民四齣逃竄;流氓宵小,出動偷竊搶劫。長安城於一日之間,陷於空前大亂中。而此時,安祿山部,尚在潼關,距長安有數百里之遙也。
至於逃亡的皇帝一群,派內侍監宦官王洛卿先行至咸陽望賢宮准備午飯。結果,王洛卿與咸陽縣令都私自逃走了,皇帝出奔,走了四十里至咸陽望賢宮,已日中,大家都沒有飯吃。楊國忠去買了一些胡麻制的蒸餅供皇帝充飢,未曾逃走的民眾,以粗飯、麥豆獻給這一行逃難者。皇子皇孫皆以手掬之而吃——逃亡才走了四十里,狼狽相立刻顯露了,此去多艱,可以由此而想見。——這頓午飯,先是狼狽,後來,還是由隨行的御膳造了飯菜,供應逃亡者群。
下午,未時集中,再出發西奔,夜將半,一行人才到金城。(按:金城距長安八十五里,屬京兆府,本名始平縣,唐中宗景龍二年(公元七○八),因金城公主下嫁吐蕃,唐皇室人員送行至此而別,唐帝乃易始平為金城縣。)
金城縣令已經逃走,縣中百姓已大多亡匿,兵士們就破空了的民居住食,皇家諸人,胡亂宿於驛中,內侍監袁思藝看情形不妙,帶了幾名親信先逃了。
這情形,比在咸陽時更加狼狽。
當夜(或次日清晨)監軍潼關的王思禮,自間道逃抵金城,報告守潼關大將哥舒翰被俘事。
六月十四日(丙申)大唐皇帝的逃亡者群抵達興平縣境
② 家庭怎樣養蘭花
問題一:家庭的普通蘭花怎麼養 家庭養蘭不但娛情還改善家居環境,要養好家庭內的蘭花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選擇一個陽光不太充足的環境,蘭花是一具喜陰植物,陽光不能直射和光照時間太長;
二是購買不太嬌貴的蘭花,因為蘭花品種繁多,有的品種確難侍候,一般選擇春蘭、劍蘭、豆瓣蘭,鉤蘭等;三是一般從市場上買來的盆載蘭花基本都是化學肥料養成的,買到家後最好過一段時間後換一下天然的黑土;
四是蘭花是喜干植物,水不能過多,夏天一周澆一次就行,冬天半月澆一次便可。
五是適時分盆,兩到三年必須把一盆分為兩到三盆,因為太旺後不會影響長勢和生病。
問題二:室內蘭花怎麼養 1、要有和風吹拂
風可以送走污濁的空氣、悶熱的氣流,同時帶來新鮮的空氣。歷代蘭家均把通風透氣提到關系蘭花存亡的高度來強調,可見其重要性。當今居室裝修材料發出許多有害氣體,同時居室內還有生活污染等,更需要多開門窗使空氣對流,必要時設置換氣扇,以確保室內空氣新鮮,這是養好蘭花的首要條件。
2、要有陽光雨露滋潤(模擬)
有陽光雨露的滋潤植物才能強壯,高雅的蘭花也同樣離不開陽光雨露。在室內,僅僅靠窗口透進的部分陽光,靠經常調換盆位來使蘭花受光,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需要應用燈光來補照。經常微量噴霧,以模擬雨露,並向地面灑水造成濕潤環境。
3、要注意透氣疏水
a選用透氣疏水性能好的蘭盆(瓦盆、出汗泥盆等)
b選用粗植料栽培(塘基蘭石、仙土、陶粒等)
c設置蘭架,凌空蒔養
4、要適時澆水、施肥
因是粗植料栽培,水分容易流失,要注意保濕以免過於乾燥。施肥以長效緩釋肥料為好(魔肥等),輔以葉面施肥。
5、殺蟲、滅菌
要定期殺蟲滅菌,至少每月一次除蟲滅菌的預防工作。平時要隨時注意蘭花的生長情況,發現病蟲害要及時控制,以免蔓延.
如何養蘭花
三分栽,七分養,這是古人的養蘭經驗。養護好壞關繫到蘭花是否繁茂和能否開花,所以前人對此十分重視是有道理的。下面具體介紹養護和管理蘭花的方法。
一、 場所
蘭花放置的場所很重要,它直接影響蘭花的生長發育。蘭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蔭蔽處),冬季則放在室內。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曠,空氣濕潤。室內要有充足的光線,最好朝南。這樣,有利蘭花生長。蘭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二、 蔽蔭
蘭花多屬於半陰性植物,多數種類怕陽光直曬,需適當遮蔭。蘭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陽光促進其生長。4月下旬以後要適當遮蔭。夏蘭、秋蘭中直立性葉的品種最好放在蔭蔽處的南面,使其適當多受陽光;垂葉性的秋蘭和春蘭,每天以受兩小時的光照為好。從6月開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蔭,如用蘆簾可以用密簾或兩層稀簾。10月以後天氣轉涼,陽光較弱,可推遲蔽菜,但中午前後仍需注意做好蔽蔭工作。
三、 防雨
蘭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陣雨或連續下雨。在霉雨季節,特別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陣雨。如下雨時間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應多澆水,使盆內熱氣排出,否則會使蘭花損傷,甚至爛根枯死。如果陣雨後接著又出太陽,需及時蔽蔭,以免地上熱氣上升影響蘭花生長。
雨水多的季節,正值蘭花抽生葉芽的階段,如盆土太溫會引起葉芽生長不好或招致病害。此時,可撒少量草木灰,以調節盆土濕度。
四、 澆水
花諺說:干蘭濕菊,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蘭花以八分干,二份濕為最好。如果過濕,容易使花爛根而死。澆水的原則應是: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具體掌握時,一般應注意:在生長期(5-6月底)應適當多澆水,抽生葉芽期(約3-4月)和開花期(約3-4月)應適當少澆水,休眠期(冬季),則更應少澆水或不澆水。花盆大而蘭花植株小的應少澆水,盆小植株大的應多澆水。氣候炎熱乾旱時應適當多澆水,冷涼潮濕時(如霉雨季節等)應少澆或不澆水。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如果根系稀少或斷根較多,要少澆水,使盆土干一點,這樣不致爛根,有利於抽生新葉。
古人說的:秋不幹,冬不濕的經驗,是對春蘭、夏蘭怎樣澆水的很好總結。但在北方一些地區,由於冬季、春初氣候過於乾燥,也不有使蘭花過於乾燥。
澆水時間:夏秋兩季以在日落後澆水,使蘭花葉面在入夜前乾燥為宜,也可在清晨澆水;冬春兩季以在日出前後澆水為......>>
問題三:蘭花怎麼養才容易開花? 蘭花是一種「嬌」氣較足的花卉,對水、肥、土、溫、光等幾個主要方面照顧得稍有不周,就養不好。
一:水,是指澆水。蘭花性喜涼爽陰濕,但濕是指土壤保持濕潤,不可多澆水。遇氣候乾燥時,宜用細孔噴水壺將葉及盆土澆至微濕即可,切不能澆得太多,讓花的根部積水。夏季天氣乾燥時,要向葉子上噴水,每天噴2--3次更好。冬季,若未見盆土太干,不必澆水。不過,春、夏、秋三季又不可使其太干。
二:肥,蘭花喜肥,卻又受不了過多的肥料。若用無機肥(化學肥)則應兌稀,且不可多澆。用淘米水儲存1天後澆施(澆盆土,不要澆在葉上),肥量就足夠花的需要。用削下的蘋果皮、核浸泡在水中,1--2天後澆花,比較合適,因為這種水肥分不濃,含有多種養分,並且帶有一定酸性,適合蘭花的胃口。
三:土,即栽培蘭花的土壤,宜用含有充分腐葉土的疏鬆土或自製的帶酸性砂質營養土。PH值最好在5--6.5之間的酸性土。
四:溫,即注意給蘭花以適宜的溫度。蘭花愛涼爽,忌悶熱,但又因其原產南方,不耐受
凍,所以暑天要注意通風和遮陰或放在陰涼透風的環境中,冬天又應放在避風的溫暖處,寒冬季節還應移置室內,以免凍傷。
五:光,即陽光。蘭花喜陰,不宜多曬,如若有條件,春、秋、冬季的晴天,上午8時至10時把它移往太陽下曬2--3小時;夏天早上8時左右讓它曬上半小時,對蘭花有益。
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蘭花最怕煤煙氣,煤煙一熏就會枯死。冬天把蘭花移入室內過冬時需特別注意。
問題四:家庭的普通蘭花怎麼養 首先,需要選用合適的蘭花盆,最好選擇帶些邊孔的蘭花專用盆。 其次,需要選擇合適的植料,疏鬆透氣性要良好,要呈微酸性。 第三,蘭花喜蔭,要放置於蔭涼通風處,散射光要充足。 第四,室內最好不要開空調,空調具有抽濕功能,而蘭花喜空氣濕潤,盆托內可注水以蒸發提供濕氣。 第五,澆水要干透澆透,忌澆水太勤,施肥要薄,澆水時不要讓水流進葉芯。 第六,平時早晚可用噴霧器噴葉背及葉面,葉面切記要少噴,防止水順葉面流入葉芯。 第七,自來水不能直接使用,需放置24小時以後用,使用時水溫要與蘭花的土濕及環境溫度相差不大。 等等
問題五:蘭花室內冬天如何養殖 蘭花是一種「嬌」氣較足的花卉,對水、肥、土、溫、光等幾個主要方面照顧得稍有不周,就養不好。 水,是指澆水。蘭花性喜涼爽陰濕,但濕是指土壤保持濕潤,不可多澆水。遇氣候乾燥時,宜用細孔噴水壺將葉及盆土澆至微濕即可,切不能澆得太多,讓花的根部積水。夏季天氣乾燥時,要向葉子上噴水,每天噴2--3次更好。冬季,若未見盆土太干,不必澆水。不過,春、夏、秋三季又不可使其太干。 肥,蘭花喜肥,卻又受不了過多的肥料。若用無機肥(化學肥)則應兌稀,且不可多澆。用淘米水儲存1天後澆施(澆盆土,不要澆在葉上),肥量就足夠花的需要。用削下的蘋果皮、核浸泡在水中,1--2天後澆花,比較合適,因為這種水肥分不濃,含有多種養分,並且帶有一定酸性,適合蘭花的胃口。 澆花用的水,自來水應放在容器中存放一天後再澆,可以減輕鹼分。冬季或初春應用於室溫相近的水澆花。 土,即栽培蘭花的土壤,宜用含有充分腐葉土的疏鬆土或自製的帶酸性砂質營養土。PH值最好在5--6.5之間的酸性土。 溫,即注意給蘭花以適宜的溫度。蘭花愛涼爽,忌悶熱,但又因其原產南方,不耐受凍,所以暑天要注意通風和遮陰或放在陰涼透風的環境中,冬天又應放在避風的溫暖處,寒冬季節還應移置室內,以免凍傷。 光,即陽光。蘭花喜陰,不宜多曬,如若有條件,春、秋、冬季的晴天,上午8時至10時把它移往太陽下曬2--3小時;夏天早上8時左右讓它曬上半小時,對蘭花有益。 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蘭花最怕煤煙氣,煤煙一熏就會枯死。冬天把蘭花移入室內過冬時需特別注意。
問題六:如何在室內養好蘭花? 、要有和風吹拂
風可以送走污濁的空氣、悶熱的氣流,同時帶來新鮮的空氣。歷代蘭家均把通風透氣提到
關系蘭花存亡的高度來強調,可見其重要性。當今居室裝修材料發出許多有害氣體,同時
居室內還有生活污染等,更需要多開門窗使空氣對流,必要時設置換氣扇,以確保室內空
氣新鮮,這是養好蘭花的首要條件。
2、要有陽光雨露滋潤(模擬)
有陽光雨露的滋潤植物才能強壯,高雅的蘭龔也同樣離不開陽光雨露。在室內,僅僅靠窗
口透進的部分陽光,靠經常調換盆位來使蘭花受光,是遠遠不夠的,所以需要應用燈光來
補照。經常微量噴霧,以模擬雨露,並向地面灑水造成濕潤環境。
3、要注意透氣疏水
a選用透氣疏水性能好的蘭盆(瓦盆、出汗泥盆等)
b選用粗植料栽培(塘基蘭石、仙土、陶粒等)
c設置蘭架,凌空蒔養
4、要適時澆水、施肥
因是粗植料栽培,水分容易流失,要注意保濕以免過於乾燥。施肥以長效緩釋肥料為好
(魔肥等),輔以葉面施肥。
5、殺蟲、滅菌
要定期殺蟲滅菌,至少每月一次除蟲滅菌的預防工作。平時要隨時注意蘭花的生長情況,
發現病蟲害要及時控制,以免蔓延.
問題七:在家裡怎麼栽種蘭花 上盆方法 栽植蘭花以泥盆為佳,因為它泄水性和透氣性好,而塑料盆、瓷盆、陶盆因盆壁不透氣,不利於初栽蘭株的成活。一般選口徑20~25厘米的泥盆,可栽種蘭株2~3叢。 所用培養土以弱酸性土壤(pH5.5~6.5)為最理想。如質地疏鬆、排水良好的「蘭花泥」。也可用塘泥2份、腐葉土和沙土各l份混合配製而成。 栽植時,先用幾片蚌殼或薄瓦片(以凸面朝上)相互交叉重疊蓋住盆底部,上覆粗泥粒或炭塊,約為盆深的1/4。將處理好的蘭株放於其上,順勢理直根系,再向四周填入蘭花泥或腐殖質含量豐富的培養土加至根基部,繼續填充培養土時,需用手將蘭株懸提一下,使蘭根得以伸直舒展,以利於蘭株成活。待培養土加至盆沿2厘米左右時,再輕輕墩幾下蘭盆,使蘭根與盆土密切結合,同時也使盆土的盆面平整。這時再在盆土的表面蓋上一層白石子或鋪種翠雲草,既美觀,又可保持盆土表層濕潤,還可防止澆水沖刷盆內的泥土。 栽植後的管理 蘭株上好盆後,應及時澆一次透水,以細口水壺低貼泥面,盆底孔見水為止。澆水時盡量避免噴濕葉叢,否則在緩苗養護期間,葉面極易發生黑斑,從而引起霉爛。也可採用盆底滲水法使盆土濕透後置於陰涼處緩苗。待7~10天後,蘭株已基本恢復生機,再逐漸把盆花移至向陽的窗口,室溫在5℃以上,保持盆土濕潤,施1~2次稀薄液肥(蘭花專用復合肥)。通過一段時間的養護管理,有些蘭株就會現蕾開花。花蕾破苞、花萼露色,或綻蕊舒瓣時,切忌陽光直射,否則,花色泛黃,瓣緣易受灼傷,花開不挺。一般待花盛放10天,應將花朵連花葶一起剪除。 隨著天氣的回暖,不久在蘭株鞘葉又抽出新芽。春天氣溫轉暖,氣溫達15℃時,即可將開過花的春蘭和沒有花蕾的蕙蘭、寒蘭等移放戶外疏陰下栽培,而建蘭和報歲蘭卻應推遲出室。 栽培蘭花選擇基質的技術 基質的選擇對於栽培蘭花是十分重要的。由於大多數蘭花都是喜潤而畏濕,要求通風通氣,因此基質要用能吸水並通氣的材料。其次,蘭花也需要養分,基質中要混有有機物和其他能逐漸釋放出養分的物質。常用的基質有:水苔(主要是泥炭蘚)、蕨根(主要是紫萁根)、椰殼、樹皮、樹葉、棕纖維、腐殖質、碎骨、羽毛、木炭、泥炭土、塘泥球、泥土、煤渣、浮石、沙礫、蛭石、珍珠岩、陶粒、磚塊、瓦片等。 栽培者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栽培的要求,選擇資源豐富、取材容易、價格低廉的材料,以合理搭配。例如,在北方種植春蘭,可以取當地闊葉林下的腐殖土,既透氣又有肥分,而且也呈微酸性反應。而在南方則可選用塘泥、水苔、椰殼、樹皮、棕纖維等既排水通氣,又有一定肥分且呈微酸性的材料。 栽培蘭花的基質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塊狀的基質和非塊狀的基質。前者如樹皮、椰殼、蕨根、木炭、磚塊、瓦片、陶粒、珍珠岩等,應敲碎至直徑0.5~2 厘米,最好不留尖銳稜角,以免磨擦傷根;後者如塘泥、土壤、沙粒、泥炭土、腐殖質、羽毛、牛糞干、鋸末等,最好先搗碎,按比例配在一起,加水和勻,曬干後再搗成小塊備用。 栽培蘭花基質的酸鹼度主要指腐殖土和沙壤土,以微酸(pH值5.5~6.5)為宜。過酸的可用石灰中和至微酸,鹼性的基質可用過磷酸鈣或硫酸亞鐵等混入土中。一般用樹葉、草皮等漚制的有基肥帶酸性,在北方可用來調節酸鹼度。 基質調制好後,最好進行一下消毒處理。最簡單的辦法是在高溫天氣將基質攤在水泥地上,在日光下曝曬5~7天,一般可以殺死真菌孢子和蟲卵。如果用蒸汽消毒則效果更佳,任何裝置均可,只要蒸汽通過1小時就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此外,用福爾馬林加50倍水噴灑(400毫升/平方米)並密封2周,啟封後 10~20天即可使用。 蘭花需要的環境條件 蘭花和其他植物一樣,種類繁多,生長環境各異......>>
問題八:蘭花怎麼養(初養蘭必看)的養護方法 蘭花品種繁多,家庭養蘭初種者往往不知選種哪些蘭花,感到無從著手。作為一般以欣賞為目的而花錢義不多的愛好者,可以選種普通的春蘭、蕙蘭、建蘭、墨蘭和寒蘭。如果想提高養蘭的檔次,則可選種一些名種。春蘭中的名種可選宋梅、十園、龍氏、汗氏、萬氏、文團、玉梅、鄭同荷、蓋荷、西神、余蝴蝶等。有條件還可種楊氏素荷、楊氏素碟、環球茼鼎、綠雲,它們都是春蘭中最有代表性的公認較好的蘭花。蕙蘭中可選程梅、大一品.金山奧素;建蘭可選大葉門、龍岩素;寒蘭則可選素心寒蘭;墨蘭中可選素心墨蘭、銀邊、大屯麒麟,神州奇等。如果再選些各種蘭花中的葉藝蘭.則四季有花有葉可賞,其樂無窮了.
蘭花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約占盆深度1/5 - 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使盆中部的土隆起後栽植。栽時將根散開一些,盆土隨填隨舒展其根,並搖動花盆數次,同時用手指塞緊壓實,栽實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人土中為度。栽植後盆面略呈拱形,盆邊緣留2厘米沿門,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以細噴壺噴水兩三次.澆透為止,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轉入正常養護管理。蘭花栽培擺放場地,要求選擇宅曠、通風良好,又無環境污染處。出房後在室外均需蔭棚下渡過。一些春蘭名種在夏季需蓋雙層簾子,或採用密簾,春秋用疏簾。蘭花在乾旱季節,每天傍晚須在場地噴霧,藉以降溫增濕。高溫季節還需噴灑葉面,但霧點要細而勻。這樣葉面濕潤,促進生長,葉子也光亮、清鮮。
蘭花可以淋小雨,忌連續下雨或暴雨,否則易爛心、爛葉,所以半夜有雨也應起身遮蓋。多雨的天氣注意觀察蘭盆內有無積水的現象,發現後立即換盆,改變盆土的透水性。
盆土的干濕程度是澆水的直接依據。可以用手觸摸和觀察盆土的干濕來決定澆水量。表土已干,下面的土尚微潮,這時就可以澆水。不可等盆土完全乾了再澆水,尤其在夏季,這樣對蘭花的生長會造成影響:一般表土尚潮濕,則可再遲l-2天澆水。澆水不能硬性規定幾天澆1次或每天澆1次水,最好的澆水時機是盆土出現干而不燥的時候。澆水時間,一般講來,春秋二季宜在早晨進行,盛夏炎熱期間應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時為宜,初冬和早春時期可在日出當頂,氣溫稍暖後澆水。進房過冬期間,必須在晴天中午前後澆水,但必須注意:避免沾濕葉面或侵入葉鞘內。
周年澆水程度,應根據季節氣溫高低,盆體大小,品種特性,因地制宜。我園藝蘭先輩們所說:「春喜潤,夏秋喜微潮,冬須潤中帶干」,充分說明了蘭花在不同時期內對干濕度要求的道理。
蘭花施肥以量少、稀薄、勤澆、適時為原則。初春盆蘭出房後,約在「清明」前後,選擇天氣晴和之日,先對沒有花蕾的蘭花澆肥一次,以稀薄為主。間隔半月余,再施一次。凡開過花的,可在盆底放些腐熟沉澱物,再加蓋泥層把根系座上栽植,這樣在當年不必再施肥了。在幼芽和新根萌發時期,要求養分較多,如不給予適當施肥,日後破土子草和展開新葉變得瘦弱,且不易生花,或影響明年生長和花朵大小。白子草出土前開始施肥到立秋停肥,每隔半月至三周施一次,掌握薄肥多施的原則。蘭花施肥後第2天必須澆水,以防濃度不當有傷蘭根,俗稱「回水」。施肥應在早晨或晚時進行,如盆面表土稍實,可將盆表土輕輕撥松,切忌碰傷蘭根。施肥時還要看盆大小,葉叢老、嫩、葉束多少,葉色深淡,靈活配製濃度,控制施肥量。凡屬素心瓣蘭花,一般不宜過肥,否則不易生花。施肥後如發現葉色發黃,葉尖焦黃現象,說明用肥過多或過濃,應立即翻盆換土,停止日後追肥。如葉片質薄色淡,這是缺肥現象,可適當增加追肥次數或增加濃度。施肥時盡量避免灌入葉鞘或濺及葉面,尤其在新葉上沾污後,更易...>>
問題九:網路一下蘭花怎麼養 種蘭花土要松軟,就是在土裡放點沙土。不幹的發白不澆水,澆水就要澆透。不能放在太陽底下直接照射,比如樹下,其它高一點的花草下,有陽光但不是直接照在上面,沒事就在上面噴灑點水霧,這是最間單的方法
問題十:養蘭花有什麼注意事項 很簡單:
只需盆(無釉陶土盆或蘭專用盆)和土(腐葉+陶土顆粒+泥炭)使用正確,放於能避免太陽直曬而光線充足之處,空氣流通不會遭雨淋的地方培養即可。
①水:牢牢把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種蘭原則。
②肥:每隔三次澆水,用充分發過酵的弱酸性清淡淘米水代替澆水一次(夏季忌土壤過肥)。
③濕:蘭花喜歡生長在相對空氣濕度大的環境,如遇乾燥晴天要中午和傍晚用噴霧器給蘭花葉去塵增濕。
④剪:去除老黃枯葉,以免耗養分和導致感染病菌的機會。
做好以上四條就 OK!
③ 浙江蘭花品種
老種蕙花: 大一抄品、大陳字、老染字、金嶴素、後翠蟾、老極品、樓梅、疊翠、秀字、赤蜂巧、浙頂、慶華梅、劉梅、朵雲、端梅、江南新極品、崔梅、端蕙梅、長壽梅、溫州素、金華素、永春梅、葉梅、秦淮綠荷花、衢州素、 老種春蘭: 梅瓣: 玉梅素、宋梅、老代梅、集元、萬字、春元梅、天章梅、祥字、永豐梅、賀神梅、方字、冠春、笑春、養安梅、湯梅、瑞梅、萃英梅、元吉梅、雪美人、桂元梅、發揚梅、冠姚梅、西湖梅、湖州第一梅、姚梅、翠文 水仙瓣: 汪字、龍字、西神梅、天樂、逸品、姚石仙、文品、宜春仙 荷瓣: 綠雲、翠蓋、環球荷鼎、端秀荷 奇花: 楊氏素蝶、老蕊蝶 累死我了
④ 關於蘭花的知識
"三分栽,七分養",這是古人的養蘭經驗。養護好壞關繫到蘭花是否繁茂和能否開花,所以前人對此十分重視是有道理的。下面具體介紹養護和管理蘭花的方法。
一、 場所
蘭花放置的場所很重要,它直接影響蘭花的生長發育。蘭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蔭蔽處),冬季則放在室內。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曠,空氣濕潤。室內要有充足的光線,最好朝南。這樣,有利蘭花生長。蘭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二、 蔽蔭
蘭花多屬於半陰性植物,多數種類怕陽光直曬,需適當遮蔭。蘭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陽光促進其生長。4月下旬以後要適當遮蔭。夏蘭、秋蘭中直立性葉的品種最好放在蔭蔽處的南面,使其適當多受陽光;垂葉性的秋蘭和春蘭,每天以受兩小時的光照為好。從6月開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蔭,如用蘆簾可以用密簾或兩層稀簾。10月以後天氣轉涼,陽光較弱,可推遲蔽菜,但中午前後仍需注意做好蔽蔭工作。
三、 防雨
蘭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陣雨或連續下雨。在霉雨季節,特別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陣雨。如下雨時間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應多澆水,使盆內熱氣排出,否則會使蘭花損傷,甚至爛根枯死。如果陣雨後接著又出太陽,需及時蔽蔭,以免地上熱氣上升影響蘭花生長。
雨水多的季節,正值蘭花抽生葉芽的階段,如盆土太溫會引起葉芽生長不好或招致病害。此時,可撒少量草木灰,以調節盆土濕度。
四、 澆水
花諺說:"干蘭濕菊",這話有一定道理。一般說,蘭花以八分干,二份濕為最好。如果過濕,容易使花爛根而死。澆水的原則應是: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具體掌握時,一般應注意:在生長期(5-6月底)應適當多澆水,抽生葉芽期(約3-4月)和開花期(約3-4月)應適當少澆水,休眠期(冬季),則更應少澆水或不澆水。花盆大而蘭花植株小的應少澆水,盆小植株大的應多澆水。氣候炎熱乾旱時應適當多澆水,冷涼潮濕時(如霉雨季節等)應少澆或不澆水。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如果根系稀少或斷根較多,要少澆水,使盆土干一點,這樣不致爛根,有利於抽生新葉。
古人說的:"秋不幹,冬不濕"的經驗,是對春蘭、夏蘭怎樣澆水的很好總結。但在北方一些地區,由於冬季、春初氣候過於乾燥,也不有使蘭花過於乾燥。
澆水時間:夏秋兩季以在日落後澆水,使蘭花葉面在入夜前乾燥為宜,也可在清晨澆水;冬春兩季以在日出前後澆水為好。不可在太陽的灼曬後驟用冷水澆灌,以免土溫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生理平衡。澆水量不可過大,以利抑制病害發生。
澆水方法:澆水要從盆籩澆入,不可澆入花蕾內,以免引起腐爛。
前人對蘭花澆水,有很好的經驗總結,例如於照在《都門藝蘭記》中根據一年內二十四個節氣分別提出了不同的澆水方法,茲節錄如下,供參考。但需注意兩點:一是《都門藝蘭記》是以北京的氣候為標準的;二是文中的月份是指農歷而不是公歷,如"正月"實際上是公歷的二月。
1、 立春、雨水,春蘭已著花,土不宜太干,沿盆籩微微潤濕;秋蘭盆如未乾至底,不澆。
2、 驚蟄,春蘭盆干至半盆(上空下實)時,可以潤水,惟不宜多,秋蘭同前。
3、 春分,春蘭已花謝,忌潮濕,盆半干時可潤水。
4、 清明、穀雨,盆土勿使過干,每5天潤水。
5、 立夏,蘭開始出房,宜澆透水一次。
6、 小滿,盆土勿過乾和過濕,葉上生斑即為過濕,新芽枯尖即為過干,每4天澆水一升(約干茶杯),使盆土自下而上2/3濕潤為宜。
7、 芒種,氣候乾燥,更宜注意勿過干過濕。
8、 夏至,盆土忌過干,若遇大雨,只能忍受一日,如連朝陰雨需將盆移置通風處。
9、 小暑,此時空氣過濕,盆土不可過濕,盆宜放於通風處,若燥熱少雨,每2天澆水一升,大雨或大濕一次,必須俟干至盆土2/3,否則不宜再澆。
10、 大暑,盆土易一干到底,需注意每天只宜大雨或大濕一次。
11、 立秋,蘭於此時正需水分,每3天需澆水2升,並宜秒為避風。
12、 處署,每5天澆水一次,除連朝霾雨外,可令其受雨露。
13、 白露,秋蘭較春蘭尤需勤澆水,但水濕之後必須大幹,始可再濕。
14、 秋分,秋蘭若已出花,澆水宜稍少;若未出花,澆水宜稍增加。
15、 寒露,秋蘭宜澆透水,春蘭則不宜透宜潤。
16、 霜降,蘭宜入房,澆水時間改為日中,澆後需置日中曝1-2小時。
17、 立冬,只宜潤水,每5天約半升。
18、 小雪,花房忌暖,不宜過濕,若過潮濕可引起爛根、瘢葉以至枯萎,若盆不幹至底,只需稍潤土皮。
19、 大雪,秋蘭不需水,春蘭宜微潤
20、 冬至,均不宜灌溉。
21、 小寒,均忌澆水。
22、 大寒,秋蘭仍不需水,春蘭可微潤以水。
五、 施 肥
蘭花施肥要看蘭花生長情況來決定。凡是生長茂盛而無病害的可以施肥,生長差的,則不可施肥或少量施肥。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新根未發前切忌用肥,需經1-2年的培養,待新根旺盛時才可施肥,否則易遭枯死。
一般說,在6-7月當蘭花葉芽伸長約1.5厘米時,可施用1-2次稀薄腐熟的液肥(不宜用化肥),但在高溫季節不宜施肥。到8-9月再施1-2次腐熟稀薄的液肥。素心種的蘭花,可施用1-2次草木灰浸出液,效果甚好。施肥時間在傍晚進行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澆一次清水。
區別蘭花是否需要施肥,較簡便的方法是看葉色的深淺。葉現黃而薄是缺肥,應追肥;葉呈黑而葉尖發焦是施肥過多,應停止施肥。
肥料,可用上面介紹過的各種辦法自製肥料。施用這些肥料時,需加水8-9倍稀釋,切不可過濃。施肥時,要施入植株的根際,切不可施到葉面上。 蘭花主要施肥次數及日期
次數 日期類別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備 注
春蘭類 六月下旬 七月中旬 八月中旬 九月上旬 第四次要特別稀薄
夏蘭類 六月下旬 七月中旬 八月中旬 九月上旬 第四次要特別稀薄
秋蘭類 六月上旬 六月下旬 七月下旬 八月中旬 第四次要特別稀薄
六、 修 剪
在蘭花培養中要不斷進行修剪。在老葉枯黃時應及時剪去,以利通風,有些葉子的葉尖乾枯也應剪除。尤其是有病蟲為害的葉片需及時清除,以免傳染。在剪除病毒病的葉子時,用的剪刀不要再來剪無病的葉子,以防病毒傳染。如用同一把剪刀,則需進行消毒。
名貴蘭花花芽出土之後,如花芽太多,應留壯芽,將其餘瘦小的花芽除去,每盆以留1-2朵花芽為宜。如花芽太多,既會使年當的花開不好,又要過多消耗母本養分影響下年開花。一般蘭花可不剪除花芽。
春蘭的花,約開半月,即需將花剪除;夏蘭的花,到花序上最後一朵後開放一周時,也應將花序剪除。名貴的品種不應使其受粉結實,否則影響翌年開花。如果作為雜交育種的,則另需加意培養,使其果實飽滿成熟。
七、 防 寒
秋蘭宜提早做好防寒工作,如氣溫在2-3℃時,即可搬入室內。寒蘭生長在南方更需提早防寒。春、夏蘭耐寒性較強,如有冰凍出現也要及時搬入室內。室溫能保持1-2℃即可越冬。萬一有嚴重寒流侵襲,室溫降到零度以下時,需及時進行加溫,一般能保持室內不結冰就好。
在室內,秋蘭需放在向南的一面,春、夏蘭放另一面。在中午前後,朝南和東南面要開窗通風(秋蘭在攝氏1-2℃的陰天,不可開窗,以防冷風吹襲凍傷葉子)。秋蘭冬季喜干一些,其餘蘭花盆土宜保持濕潤。
八、 摘 花
對生長差的蘭花,每叢葉子不多,或根部不好的,應進行摘花。對較好的品種,春蘭可適當地摘去1-2個花苞,夏蘭待花苞伸長時留1-2個花苞,其餘的可摘掉,這樣花可開久些,又可使新葉多抽,老葉也不易枯死。
名貴春蘭花開3-5天應摘掉,使葉芽生長茁壯;夏蘭的花開到頂上一朵時也可離盆面厘米處剪下。
九、 防 汛
栽培場所如四周空曠,地勢較高,夏季遇有大風或台風過境時,需做好防風工作,以免夏蘭或寒蘭的葉子被折傷。
十、 噴 霧
乾旱季節,每天傍晚在放置盆花的陽台上進行噴霧,主要使地面潮濕,增加空氣濕度。蘭花的盆面也要進行噴霧。噴霧時要向上噴,使霧點落下細勻,葉面濕潤,這樣可促使蘭花生長良好,葉面富有光澤。
十二、病蟲害防治
要進行殺菌處理(在烈日下曝曬即可),以防病害發生。蘭花在多雨高溫的季節最容易發生白絹病,可用托布津800倍液或波爾多液噴施預防。如發病嚴重可用托布津500-750倍釋,每隔7-10天噴一次。蟲害中以介殼蟲發生最多,此蟲附著在葉的基部,如發現介殼蟲,應及時剔除。如要避免介殼蟲侵襲,從4月份開始,可用"1059"2000倍液防治。
為了抑制蘭花病害的發生,除平時對盆土的干濕度應作適當的控制外,還應在花盆的選上盡可能多用泥盆,少用釉盆。特別對生長差的新從山上挖來的蘭花必須用泥盆栽種。這樣做使盆土容易干,可促進蘭花生長,減少發病
⑤ 雲想衣裳花想容描述的是什麼花
雲想衣裳花想容是詩人設想雲朵想與楊貴妃的衣裳媲美,花兒想與楊貴妃的容貌比妍,這是極言楊氏的衣飾和容貌之美。而想用得頗為巧妙而富有張力,這是用擬人、誇張和想像等藝術表現手啟圓法側面摹悄差塌寫出楊貴妃的亮麗容顏和高貴身份。
答案:牡丹
在詩中,把木芍葯(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慶和玄宗的恩澤。
⑥ 蘭花品種裡面有哪些是開白色素花的
感謝邀請:
蘭花又稱君子蘭,君子蘭的名稱也是因為孔子特別愛好蘭花而來,
所以自古以後深受人們的喜愛,愛好的人多了,種類就會被區別開來,我們平常養的蘭花香味也是各種各樣的,而蘭花的香味主要來自芳香油脂腺體分泌的揮發油,這些揮發油是由脂類等有機化合物混合而成。
對於白色素蘭,種類不是很多,主要以建蘭種類為多。
首先
白色素種類主要有鐵骨素、龍岩素、鳳尾素、魚枕大貢等等
,其實白色素主要就是開的花是白色的,葉有2-7枚,有光澤,長度在30-65之間,寬2厘米左右,一般有3-8朵左右花朵
主要生長在海拔600-1850米,在貴州雲南較多見。
其次
、培植方式:培植方式基本差不多,因為都是同一品種,她們都比較喜歡陰涼的地方,
不要強光直射,特別是怕乾燥,
但是也不能太潮濕,容易把根泡壞,在15攝氏度和30攝氏度之間是比較容易生長的,溫度高了和溫度低了都不宜生長。土質最好是選擇腐質土,就是山上腐爛的葉子形成的土質。
第三
、她們的開花期一般是在6-10月份,
一般分為兩次開發,兩次開發相隔一個月左右,在開花的時候需要的營養較多,所以我們看到要開戶之前多補充一些有營養的肥料
。可以進行分盆栽培,一般2-3年可分一次,注意分開時的培植也是一件繁瑣的事情,要不然就會壞點。
⑦ 「白雪」楊氏淫羊藿有哪些特性
花卉介紹
為簇生的多年生植物。在暮春時,植株能夠抽生出由細小的白色花朵所構成的秀美花簇。葉片亮綠色,在幼嫩時具青銅暈,盡管其葉片是脫落性的,但還是能夠很好地宿存到冬季。可以作為濕潤的蔭地花境與林地良好的地被植物。
栽培
種植在濕潤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肥沃土壤中,喜疏蔭環境。在暮賀或攔冬時剪去衰老、殘破的葉片,以保證於春季能看到新開的花朵。
光照條件
疏蔭禪胡;間有團殲蔭蔽之地或非全日的蔭蔽之地。
土壤參數
土壤排水良好。
所獲獎項
皇家園藝協會園藝共享獎。
耐寒級別
花卉為十分耐寒的植物。
株高冠幅
株高20~30厘米冠幅30厘米。
「白雪」楊氏淫羊藿
⑧ 家庭養殖花卉中開白色的花都有什麼花
你好!
家養的盆栽花卉中曇花、茉莉、梔子、晚香玉、蔥蘭、玉簪、盛花球內(草球)、還有蘭花容中的許多素心品種(如鐵骨素、鳳尾素、龍岩素、青山玉泉、張荷素、如意素、楊氏素荷等)都是開白花的,另外,菊花、令箭荷花、仙人指、蟹爪蘭、牡丹、桔梗、球蘭也都有白花的品種。
打字不易,採納哦!
⑨ 蘭花比較名貴的有哪些種類
蘭花屬單子葉植物中的蘭科植物,為多年生草本。全世界估計有蘭科植物800個屬,3000萬~內4000萬個原生種容,人工雜交種也已達40000種以上。按照生長方式通常可分為附生蘭、地生蘭和腐生蘭三大類。
附生蘭大都生長在樹幹上,部分生長在岩石或懸崖上。其吸收養分主要取自雨水和露水中含的無機鹽和水分。雨林中各種動植物的殘落物飄落到蘭花根系周圍,都會成為它的營養。常見栽培種類有卡特蘭、萬帶蘭、蝴蝶蘭、石斛、虎頭蘭等。
地生蘭幾乎包括了原產於溫帶地區的所有種類。它們生長在土壤中,並從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養料。常見栽培的有大多數的兜蘭種類、春蘭、蕙蘭及蝦脊蘭等。
腐生蘭是指生活在已死亡並且腐爛的有機體上的蘭花。種類比較多,我國著名的中葯天麻即是其中一種。
⑩ 「楊氏」垂枝樺該怎麼養護
花卉介紹
「楊氏」垂枝樺為一種株形優雅、枝條下垂的落葉喬木。柔荑花序黃褐色,在早春時於三角形的葉片長出前抽穗。秋季,葉片變為金黃色。為小型庭園中一種有吸引力的喬木。要比品種「憂郁」(「Tristis」)或「裂葉」(「Laciniata」)有著更圓的樹冠,其他的垂枝型樺樹要比上述所提到的品種使用更為廣泛。
栽培
植株在任何濕潤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都能生長,宜選開闊向陽之地。盡量少對植株進行修剪,在暮秋時將主幹上的新枝剪去。
光照條件
全日照。
土壤參數
土壤排水良好。
耐寒級別
花卉為十分耐寒的植物。
株高冠幅
株高8米冠幅10米。
「楊氏」垂枝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