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花卉
『壹』 江蘇句容五十畝向日葵花海綻放,向日葵代表的是什麼
江蘇句容五十畝向日葵花海綻放,也是吸引了很多遊客紛紛前來觀賞,向日葵因為具有向光性,也被人們稱為太陽花,向日葵有著頑強的生命力,盛開的太陽花也給人一種非常熱情和充滿希望的感覺,所以它也是帶給人們光明和希望的花朵,而人們賦予它種種美好的寓意,也都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託。而且江蘇句容的向日葵花海也是象徵著當地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一般養殖向日葵的話首先需要給它找一個合適的土壤,像景區種植的話有專人護理和養殖是非常容易存活的,家庭種植的話一定要找一些比較肥沃的酥鬆的土壤來進行養殖。其次養殖向日葵也是需要適宜的溫度的,一般向日葵的生長溫度是在10度左右,最高不能超過40度,因為溫度過低的話向日葵是不能開花的,但是溫度過高的話也是會影響向日葵的生長的。再次是需要充足的光照,家庭養殖的話一定要將向日葵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才能保證他的正常生長。最後就是需要適量的水分,雖然說向日葵一般是在夏季生長的,但是對於水分的需求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成長的各個階段一定要給它們澆適量的水,保證它的需求。
『貳』 江蘇句容向日葵花海綻放,你想去看看嗎
江蘇句容向日葵花海綻放,我當然很想去看看。
總而言之,50畝向日葵花海,其實從規模上來看還是非常大的,既可以滿足人們的漫步旅遊,又可以為當地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黃色的向日葵花朵,可以讓遊客們沉醉其中,這確實是個打卡和拍照攝影的好地方。相信很多在城裡的人都沒有見過向日葵花朵,如果你也想要看向日葵花海的話,一定要抓緊時間,否則過了花期就看不到了。
『叄』 句容櫻花節是什麼時候2021 句容櫻花節時間-地點-詳情
2021句容櫻花節 遊玩項目 路線推薦2021句容市第八屆櫻花節預計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天王鎮浮山櫻花園舉辦,活動期間,有精彩的表演、豐富的活動,感興趣的趕緊來了解一下詳細情況,與好友一起共赴櫻花盛宴!
2021句容櫻花節
2021句容市第八屆櫻花節預計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地點:天王鎮浮山櫻花園
花節是櫻花的盛會,也是當地特色農副產品的展示會。據了解,櫻花節現場特地開設了句容市名特優農副產品一條街,當地的草莓、草雞蛋、有機大米、金蟬花等特色農產品深受遊客青睞,當地「農家樂」、特色酒店也成了遊客們喜愛的駐足之地。
據了解,近年來,句容市天王鎮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規劃發展了九大特色農業園區,與櫻花節同期,該鎮的唐陵木易園、天隆神怡生態園、大美庄園、花果原鄉庄園、金山東籬園、戴庄有機農業園、那田山水生態園、白沙湖鄉村休閑區等鄉村旅遊景點也開門迎接各方遊客。九大園區串聯成線,拓展旅遊深度廣度,著力打造處處皆景、處處可游的全域旅遊「天王版」。
遊玩項目
2、真人CS:緊張又刺激的真人CS野戰,無論是團隊拓展還是親子活動,都可以來體驗一番。在園區還有軍事模型展、射擊等項目,軍事愛好者們千萬別錯過哦。
3、越野沙灘車:戶外越野沙灘車,讓你體驗瘋狂的速度與激情,讓你一整天都沉醉在放鬆和歡樂的笑聲中。
4、步步驚心高空玻璃橋:既然叫步步驚心了,自然是刺激加倍的,大家可以放心去體驗高空帶來的刺激感。恐高的朋友,可以體驗網紅吊橋,七彩的顏色適合拍照。
5、喊泉:喊泉是一種只要你用力「啊~」的吶喊,就會隨著喊聲出現的一種撥地而起的壯觀噴泉!並且,喊得越大聲,噴泉就會越高,喊聲不停,噴泉不停。
6、皮劃艇:在視野開闊、風光旖旎的湖面上,或泛舟賞景,親近自然,或水上馳騁,追風逐浪……一靜一動,妙趣橫生。
7、萌寵島:超多種類的萌寵,在這里等著和孩子來場「零」距離的親密接觸
8、游樂園:游樂園可是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天堂,在櫻花園里,可以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摸、爬、滾、疊、鑽、翻等種種游戲,浪漫和好玩指數爆表!
路線推薦
自駕線路1:導航直達,打開導航輸入「浮山櫻花園」即可,適合任何地方。
自駕線路2:寧杭高速---轉常合高速---天王道口---進入104國道--S340省道(適合常州蘇州上海杭州方向)
自駕線路3:104國道---S340省道(適合南京江寧方向)
自駕線路4:滬寧高速---句容城區道口---經過句容城區---104國道---S340省道(適合南京方向)
『肆』 傳說中的句容
句容市地處蘇南,緊鄰南京,是南京的東南門戶,素有「南京新東郊、金陵御花園」之美譽。 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說的句容市,南倚茅山,北瀕大江,赤山湖橫陳城西,寧鎮山脈透迤境內,地勢高坦不一,山川縱橫交錯。茅山位於江蘇句容市的東南方向,山脈南北走勢,北低南高,猶如一條綠色蒼龍,橫卧在江南的錦綉大地上。 句容市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共有大小河道44條,總長310多公里。總容量3.1億立方米。句容市境河流分屬秦淮河水系、太湖水系和長江水系。 句容富含森林、葯材、礦藏等資源。 森林葯材資源 句容有林面積達40萬畝,木材蓄積量80萬立方米。用材林有杉、松、棣等,經濟林有油桐、板栗、青梅、葡萄、柿、桃等270多種,是江蘇省林業生產重點市。茶葉、草莓、裘皮、四季鵝是句容的四大特產。茶葉 「金山翠芽」、「茅山長青」和「寶華玉筍」等皆為中國名茶。「金山翠芽」獲國家金獎,被列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葡萄 已形成葡萄生產基地,「繼生」、「丁庄」葡萄遠近聞名。花卉 有80多個優質花卉品種,是全國重要的出口花卉生產基地。寶華山植被保存較好(自然保護區2080畝,吃不盡的天寧米,燒不盡的華山柴),有124科、352屬、525種,寶華玉蘭尤為罕見;茅山有中草葯750多種,僅《本草綱目》就收錄有380多種。茅蒼術、太保黃精、彩色苗木等。 礦產資源 句容境內現已探明的礦藏有20多種。金屬礦主要有鉬、銅、金、銀、鐵、鋁、鋅,非金屬礦主要有硫、磷、大理石、石灰石、膨潤土、紅柱石等。礦床點分布廣,儲量大,易開采,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等特點。其中膨潤土礦品位高,儲量達1.5億噸,被列為全國第二大儲區。優質石灰石儲量達20億噸,且含鈣量高達55%以上。此外,還有儲量可觀的黃砂、紅砂等。 土地資源 全市土地面積1100萬畝,「五山一水四分田」是句容地形地貌總的特點。在13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低山區約佔16%,丘崗地佔71%,平圩區佔13%。耕地面積72.2萬畝,其中水田佔72.2%,旱地佔27.8%,人均耕地1.42畝。 水資源 句容市境有大小河道40多條,長江岸線5公里多,為航運、發電提供了條件。句容河流分屬秦淮河水系、太湖水系和長江水系。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水域面積30萬畝,境內有中小型水庫(湖)76座(中型水庫8座),河道四通八達,可供排灌、養魚綜合利用。魚、蝦、毛蟹、珍珠等水產養殖已形成一定規模。(破崗瀆秦太運河)
『伍』 梅花是何時移植到北京的
眼下,京城多處景區梅花綻放,吸引了眾多遊人觀賞。在人們印象中,梅花多盛開於江南,且以杭州孤山、南京梅花山和蘇州鄧尉山而知名。其實,梅花的種植在北京同樣歷史悠久。那麼,北京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梅花的?北京種植的梅花有哪些品種?
京城種植梅花始於元代
吳全節移梅進京成為燕地種植梅花第一人
早在元代,大都城(今北京)已有了梅花。元末明初學者陶宗儀在《輟耕錄》中記載:“初,燕(今北京)地未有梅花,吳閑閑宗師全節時為嗣師,新從江南移至,護以穹廬,扁(匾)曰‘漱芳亭’。”吳閑閑,即吳全節,元代著名道士,字成季,號閑閑,饒州(今江西鄱陽)人,酷愛梅花,有“梅花道士”之稱。他於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至大都謁見元世祖忽必烈,並於至大三年(1310年)赴江南祀茅山(道教名山,位於江蘇省句容市)及歸省雙親,回京時,移植梅花數十株於大都。因大都冬季較為寒冷,梅花不能露地越冬,遂建漱芳亭於齊化門(今朝陽門)外,並設穹廬(氈帳)將梅花植於其中。
吳全節所移植的梅花至少有紅、白兩種,因當時的文人范梈(“元詩四大家”之一)所作《次韻賦吳尊師漱芳亭白、紅梅花二首》中對白、紅兩色梅花均有贊美。同期的另一位詩人張雨(杭州人)在漱芳亭觀賞了梅花後,也寫文贊嘆:“恍若與西湖故人遇,徘徊既久,不覺熟寢於中”。
此前,史籍中未見北京地區有梅花種植的記載,可以說吳全節移梅進京,開創了燕地種植梅花的先河,故元宮詞中有“繞羅亭植紅梅百株”,“紅梅初發,攜尊對酌”之詩句。由此可見,至少在700多年前,當時的元大都內已有梅花種植了,只是數量極少而鮮為人知。
明代香山天壇多處植有梅花
《游西山諸剎記》描繪“盆梅盛開”“玉色燦然”
到了明代,梅花在京城多地已有種植。據史料記載,天壇里很早已有梅花栽培,嘉靖年間儒學大師、散文家唐荊川(原名唐順之,江蘇常熟人)在天壇觀賞梅花後,欣然寫下《詠天壇梅花》:“名卉來南土,奇葩曜上方。花遲疑避雪,葉早為迎陽。靈液滋玄干,仙雲拂素裳。無言恆斂笑,不謝暗飄香。夕伴芝房月,朝承菟苑霜。飛窺玉女鏡,舞撲羽人觴。擬結千年實,先呈五齣妝。帝羹如可和,持此奉明光。”西郊香山碧雲寺在萬曆年間也有梅花栽培。明代《宛署雜記》收錄了御史朱孟震(今江西新餘人)的《游西山諸剎記》,其中就有關於梅花的描述:“萬曆丁丑(1577年)日近暮,輿夫行不前,促之行,至碧雲……循池而出道右,幽洞敞明,貯花樹其中,時春已半,盆梅盛開,暗香襲衣袂,玉色燦然,恍惚若羅浮故人,千里會面,又奇矣!”作為南方人,他對在京西香山一帶能看到梅花感到驚奇,並予以“暗香襲衣袂,玉色燦然”的贊譽。隨後在《碧雲寺山房次日喜雪》中寫道:“梅花開未落,相對玉為標。雨聲方瀝瀝,雪意復蕭蕭。”從詩句的描寫來看,當時碧雲寺三仙洞(遺跡尚存,位於該寺東側水泉院)內擺放的盆梅應為白色品種。
此外,明代史料中還有昌平小湯山、北郊滿井、西直門外高梁橋極樂寺和豐台草橋等極小范圍種植梅花的記述。《京師雜憶》記載:“草橋偶見梅樹,妖艷而幽芬,別有景觀。”《帝京景物略》記載:“右安門外南十里橋,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為業。都人賣花擔,每辰千百,散入都門,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由此可見,在京城眾多的初春花木中,梅花開放得最早。
清代梅花多植於宮苑
乾隆皇帝盛贊梅花“冰姿玉骨鐵干古心”
圓明園等御園都曾有梅花種植,《圓明園內工則例》記載了圓明園所種植的花木70餘種,其中就有梅花。據傳康熙皇帝對梅花情有獨鍾,在暢春園聽政時,每到初春之日,總要在他的御案上擺上一兩盆梅花,以作“歲朝清供”,獨自欣賞。
清乾隆年間在興建香山靜宜園時,曾栽培過梅樹。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皇帝在香山觀賞梅花後,題寫了一首《梅》詩,並在詩的前面寫下一段解釋文字:“梅於北地不宜,而香山土脈殊勝,卉樹皆易植。嘗以盆梅移種庭中,今七年,高可八尺許,枝幹勁達,其天自全。初夏駐山館,梅始著花踈蕊,暗香故不減冰雪中標格。而草樹扶疏時,得此亭亭玉照,更足為泉石之助。夫孤山鄧尉非不繁且早,而茲獨以後開見珍,塵外一枝,所成正復不少,又何必較量遲早之間哉。”其詩曰:“盆梅棄可惜,試種岩之隈。山中氣候遲,清和花始開。瀟灑五齣葩,因緣值我來。羞同桃李芳,雅契泉石材。一樹不為少,雪海何為哉。白傅與林翁,假借聊相陪。”詩中生動記述了乾隆皇帝在香山試種梅花的過程。
紫禁城內也有梅花種植。乾隆皇帝在《庭梅四聲四首》序中稱:“北地無梅,有之亦盆植耳。十數年前命於靜怡軒庭中植梅二株,冬時設旃棚護之,今已成樹。”靜怡軒為紫禁城建福宮內寢宮,據傳每至冬日,乾隆皇帝便在靜怡軒里放置多盆梅花。他不僅喜歡梅花,還對梅花大加贊許:“梅花品格最勝,冰姿玉骨,鐵干古心,迥非凡卉之匹。”
慈禧太後也獨愛梅花,在頤和園的寢宮里,梅花與水仙是她必置的花卉,她還以此為臨摹對象,創作了不少山水畫。《花鄉豐台》中也記述了草橋附近清代已有冬日在暖洞子(暖房)里培育梅花,除送往大內(皇宮)外,也送往海甸(淀)諸多宮苑裡,供帝後們觀賞的記述。
“南梅北移”漸成新景
京城梅花品種已超過125個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京城一些文人雅士和宅門大戶還有在家中養殖梅花的。當時豐台一帶的花農,多在春節前將造型優美、熏成含苞待放的梅花用糊了八層紙的保溫筐肩挑著進城,送進預定了梅花的人家,並有文人雅士借景生情,吟詩作賦及繪畫。當時的北平農事試驗場(今北京動物園)和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等地均設有花圃,培育花卉,其中也有梅花種植,“數株種於地上,冬日築花房以避寒雪”。
由於地域與天氣的原因,北京地區地氣寒冷,梅花很難正常越冬,所以均在暖棚中培植,而較大范圍種植梅花還是近五十年的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北京進行了長達半個多世紀“南梅北移”的艱苦實踐。
1957年植物學家陳俊愉調入北京林學院(今北京林業大學),一邊教學,一邊與北京植物園合作,進行梅花引種馴化研究,嘗試著把江南的梅花移到北京。三年後,四株幼苗吐出一二十個鮮艷的花蕾。但在朔風寒流的不斷襲擊下,大部分花蕾被吹乾枯死,到3月底就只剩下兩個花骨朵了,不過這兩個花蕾終於在1962年4月初怒放了。翌年,那些梅花開了更多的.花,初夏時還結了一個碩大的梅子。兩朵梅花度過北國嚴寒,由此宣告了“南梅北移”的成功。主導“南梅北移”研究的陳俊愉被譽為“梅花院士”,並榮獲“中國梅花研究終身成就獎”。
據《北京梅花》統計:北京市域內的梅花品種已經超過125個,約佔中國梅花品種登錄總數的32.64%,遍布全市40多個景點景區。其中,中山公園梅園是京城建立最早的梅園,種植的梅花品種最多,包括杏梅、江梅、綠萼、宮粉、硃砂、龍游、垂枝梅、豐後等;明城牆遺址公園梅園種植的梅花多是早花品種,如復瓣桃枝、小宮粉、小綠萼等;位於香山腳下的北京植物園梅園種植的梅花數量最多,已有杏梅系、真梅系、櫻李系梅花等三十餘個品種共2000餘株;地處西山鷲峰的梅園則匯集了國內外精選的珍品上百個,其中露地抗寒梅花分櫻李梅、杏梅和真梅等種系,並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