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寫意花卉教案

寫意花卉教案

發布時間: 2023-03-08 00:59:24

① 急求,,人教版高一美術鑒賞第14課的教案!求熱心人幫助,謝謝!

第14課百花齊放推陳出新——中國現代美術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近代美術概況。
2.知道中國近代繪畫、雕塑的代表性的美術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裡。
(二)內容結構
本課開篇對中國現代美術予以界定,指1919年「五四運動」起始至今的美術,主要指20世紀的中國美術。其後,課文分別介紹中國現代繪畫和中國現代雕塑兩大美術門類的概況、代表美術家及其代表作品。
1.兼容並蓄的中國現代繪畫
第1自然段:介紹中國現代繪畫概況。
第2-4自然段,介紹中國畫在20世紀形成兩種類型,分別介紹傳統型中國畫和融合型中國畫及其代表畫家與代表作品。
第5-6自然段,介紹油畫的概況、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7自然段,介紹「創作版畫」的概況、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8自然段,介紹「中西結合」的新品種新樣式的繪畫及其代表畫家、作品。
第9自然段,簡略介紹近年來繪畫的新探索。
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國現代雕塑
第1自然段:指出中國現代雕塑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取得的,介紹20世紀50年代雕塑成就及代表作品。
第2-3自然段,介紹20世紀80年代至今雕塑快速發展,並列舉一些有影響的作品。
(三)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中國現代繪畫呈兼容並蓄、百花齊放的局面,中國畫、油畫、版畫概況,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品。
(2)中國現代雕塑迅猛發展,介紹、分析有影響的作品。
2.教學難點
(1)傳統型與融合型的中國畫,創作版畫,架上雕塑,紀念雕塑等名詞。
(2)分析、理解作品。
二、教學內容資料
(一)作品分析
蛙聲十里出山泉(中國畫)齊白石
齊白石(1863—1957)原名純芝,小名阿芝,後名璜,號瀕生,別號白石山人、杏子塢老民、星塘老屋後人、三百石印富翁等。1863年11月22日生於湖南湘潭縣杏子塢星斗塘一貧苦農民家庭。8歲時曾隨外祖父讀村學,1年後因家貧而輟學,在家放牛砍柴。15歲拜師學木匠,始為粗木工,後為細木工,以擅雕花名聞鄉里。21歲時得《芥子園畫譜》,有空時便臨摹。27時才拜師學畫,繼而學詩、學篆刻。他曾在70歲時寫過一首《往事示兒輩》詩:「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松火讀唐詩。」他又在《記羅山往事》詩中敘述學篆刻時的情景:「石潭舊事等心孩,磨石書堂水亦災。」對此自註:「余學刻印,刻後復磨,磨後又刻。客室成泥,欲就干,移於東復移於西,移於四方,通室必成泥底。」由此可見齊白石苦學鑽研的精神。40歲以後5次雲游祖國南北各地,積累了不少創作素材和畫稿。50多歲後定居北京,以賣畫為生,並銳意進取,立志創新。1922年陳師曾首次將齊白石的畫介紹到日本,1927年北平藝術專科學術校長聘請齊白石任中國畫教授。1937年「七•七」事變,齊白石辭去一切教職,閉門居家。1939年,為了拒絕大小敵偽頭目糾纏索畫,在大門上貼一紙條:「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畫不賣與官家,竊恐不祥」。1944年,停止賣畫,並以「壽高不死羞為賊,不醜長安作餓饕」的詩句,表示寧可挨餓,也不取媚惡人丑類。這一年他寫了不少抒寫亡國之憤的詩,如《題胡冷庵(胡佩衡)山水卷》:「對君斯冊感當年,撞破金甌國可憐,燈下再三揮淚看,中華無此整山川。」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畫家欣喜作畫頗多。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義賣畫展,畫和平鴿,並題「願世界人都如此鳥」。1952年,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藝術家」榮譽獎狀。同年,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6年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1955年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9月16日逝世於北京。
齊白石的繪畫,以畫花鳥草蟲為多,且兼工、寫兩種畫風,皆造詣高深。而他的寫意人物畫與山水畫,在藝術上的成就也毫不遜色甚至更為突出。簡括、傳神、充滿人情味和幽默感是他寫意人物畫的特色;他的山水畫匠心獨運,境界新奇而充滿詩意,自成一家。他對繪畫藝術的突出貢獻,是將質朴天真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傳統的文人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他的繪畫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此外,他在詩、書、印等方面也造詣高深。(參照《中國大網路全書•美術卷》編寫)
《蛙聲十里出山泉》這件作品,是1953年文學家老舍請白石老人以詩句「蛙聲十里出山泉」為題作畫。如何將很遠處的蛙聲表現出來,一時也難住了年逾90高齡的老畫家。老人經過兩天兩夜的冥思苦想,突然從「出山泉」三字中獲得靈感,決定在「泉」字上做文章,據此,成就了這一名畫。
他在豎幅的畫面上沒有畫蛙,而是畫高山峽谷間由泉水匯成的一股溪流,由遠而近流淌下來,溪水中幾只活潑的小蝌蚪,離開源頭,順著湍急的水流歡快地游來。觀者見到蝌蚪自然聯想到源頭的青蛙,彷彿蛙聲也在順著峽谷、隨著溪流,由遠處隱隱傳來,真乃沒有蛙聲勝過蛙聲。
這富有想像力的構思,巧妙而貼切地表達了詩意,顯示了畫家對農村生活的熟悉和繼承中國自古強調表達詩意的繪畫傳統。據記載,宋代畫院錄用畫家的考試,多以詩句為題,如「竹鎖橋邊賣酒家」,眾考生多在酒家上下功夫,一個叫李唐的考生則畫橋頭外掛一酒簾,將「鎖」意表達了出來,深得皇上賞識;又如「踏花歸去馬蹄香」,眾試者多畫馬、畫花,有一人畫數只蝴蝶飛逐馬後,也深得皇上滿意;再如考「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第二名以下者多畫空舟系於岸邊,或鷺鷥縮於舷間,或烏鴉立於篷背,意在舟中無人,然考第一名者則畫一孤舟,船夫卧於船尾,身旁橫一孤笛,以示終日無遊客,船夫曾吹笛解悶,後吹笛也膩煩了,而卧於船尾睡起覺來,這樣便將「無人渡」和「盡日橫」雙層意思都表現出來。雖然這些詩意畫我們見不到了,但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卻讓我們領略了詩意畫的妙趣。
畫家在技法處理上,採用狹長的豎幅構圖,以大筆濃墨在紙卷兩邊畫出峽谷山石,中間留出曲折的空白為小溪,其間以流暢的曲線畫出溪水急湍的流動感,僅用一兩筆重墨便畫出溪流中蝌蚪的活潑可愛的游姿。這些都顯示了大師的不凡的藝術功力與技巧。
山水冊頁(中國畫)黃賓虹
黃賓虹(1865—1955)原藉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自幼攻詩、經、書、畫及篆刻,青少年輾轉求師,奠定濃厚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力。中年「激於時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皆有參與」。後長期定居上海也曾在北京和杭州,從事文化出版、書畫鑒定和美術教育工作。他在古文字學、畫史畫論等方面造詣頗深,著述甚豐。在繪畫方面,50歲之前,廣學古人,努力繼承藝術傳統。50歲—70歲左右,游歷祖國名山大川,如他曾八上黃山。其一生旅行游記畫稿在萬件以上。70歲後在深刻理解傳統基礎上大變畫法,技法上以用墨見長,筆墨層層積累,具有「黑、密、厚、重」的特點。其獨特的「深厚華滋」的藝術風格,不僅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力,而且在中國畫的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90歲時,文化部給他頒發了獎狀,稱他是「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
黃賓虹一生畫過很多山水冊頁。這件《山水冊頁》是他晚年時期的作品,具有「深厚華滋」的典型面貌。構圖上,山偏左側,占據全畫大部面積。畫家用似不經意、隨意揮毫的筆法勾勒輪廓,線條卻蒼勁流暢,再用濃淡墨色點染相積,給人以山上雜樹參差叢生、植被豐厚鬱郁蔥蔥之感。局部裸露山石和山間房舍留為空白,成為畫中「氣眼」,使墨密黑沉的畫面有了活氣。畫家利用虛實相生的效果使下部與右側大片空白為水,遠山及前景小船用筆極淡,與畫面主體之山形成鮮明對比。
畫家的這幅冊頁山水,既不是描繪哪處具體的自然山水,也不是毫無根據地主觀臆造,而是對自然山川瞭然於胸之後,離象取神,表達心象之山水的神來之筆,是不求貌肖的神似之作。他用積墨,意在墨中求層次,以表現山川之渾然元氣。畫的色調濃重卻能給人以亮的感覺,這是因為畫家巧妙地運用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和黑中留白之技巧。在層層積墨加深之後,形成墨中有墨、色中有色、色墨交融,使深沉中蘊藏著墨色的神奇變幻,把積墨的應用和表現發揮到極致。
記寫雁盪山花(中國畫)潘天壽
潘天壽(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晚年常署頤者、雷婆頭峰壽者,浙江寧海縣冠庄人,是中國現代最傑出的中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之一。他精於寫意花鳥,兼作山水畫、人物畫,又擅長書法、篆刻,特別是「指畫」。他對中國繪畫史和繪畫理論也有很深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他的花鳥畫別開生面,獨樹一幟,具有渾雄奇崛、蒼古高華的藝術風格。他常用的閑章「強其骨」,概括了他的審美追求——以骨氣、骨力取勝。他的畫不論構圖、用筆,都追求雄強、豪壯、氣勢之美。強其骨即講求力之美。我國清末以來的文人畫多巧而秀媚,缺乏骨力與氣魄,而潘天壽的中國畫,不論是畫勁松修竹、山花野草,還是畫翠鳥鷹鷲、崇嶺巨石,無不具有豪放的氣勢。這不僅是他正直倔強的個性的表現,也是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欲以雄力改造世界的崇高理想的曲折反映。
在潘天壽的作品中,所畫的都是常見的題材,但這些最平凡的東西,經他的點化,便具有了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那些不為人們注意的山花野草,他都寄予無限的熱情,信手畫來,總是表現得那麼新穎別致、優美動人,真有一種化平凡為神奇的傑出才能。這幅《記寫雁盪山花》便是一個突出的例證。他從深入雁盪山寫生得來的這些山花幽草的細微題材,居然被他化為氣勢磅礴的巨制。為了使這些山花幽草表現得更鮮明突出,他採用雙勾重彩畫法,與大筆濃墨的寫意岩石,取得粗細、剛柔、黑白、青紅的強烈對比,並巧妙地使之達到對立統一,產生豐富的變化和動人的藝術效果,同時創造了花卉與山水結合的獨特形式,以小見大,以平見奇。
群馬圖(中國畫)徐悲鴻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父親是個窮畫家,幼年隨父親學畫。17歲時在宜興女子師范學校任圖畫教師。1914年5月曾去日本學習美術,年底回國應聘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受新文化運動影響,接受民主與科學思想,曾寫《中國畫改良論》一文,提出「西方繪畫之可采入者融之」,並奠定了以寫實繪畫改良中國畫的宏志。1919年赴法留學,選學寫實藝術,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並認准只有寫實繪畫才能扭轉中國畫的關在家中的模仿之風,使他在「為人生而藝術」的實寫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1927年回國,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1929年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1934年受歐洲諸國之邀,在多國舉辦中國畫展和個人畫展。以後又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徐悲鴻自從留學歸國後,堅持倡導寫實主義,抨擊形式主義,他的作品是他藝術主張的最好見證。此間創作的油畫《田橫五百士》、《我後》,尤其中國畫《九方皋》、《晨曲》、《逆風》、《風雨雞鳴》、《灕江春雨》、《巴人汲水》、《群馬》、《群獅》、《愚公移山》等開創了寫實繪畫新風。抗戰期間,他搞義賣畫展,將全部收入慰勞前方抗日將士。1946年,出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49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出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徐悲鴻堅持中國畫師法造化的傳統,反對因襲模仿,對傳統中國畫樣式、技巧和造型,用科學的比例、解剖和透視等法則加以改造,以寫實的「惟妙惟肖」替代文人畫的「不求形似」的「不似之似」。由於徐悲鴻的素描及油畫功底深厚,能在中國畫創作中融進西法,顯示寫實藝術之美,而深受人們的歡迎。所以他倡導和推動的寫實主義運動能影響一代人和中國美術界。
《群馬圖》是1940年徐悲鴻應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之邀赴印度國際大學講學時,聞及國內鄂北大捷時欣然命筆創作的,他在畫面左上角題寫「鄂北大捷豪興勃發」,反映了畫家對當時的抗日戰爭所取得的勝利無比歡欣的心情。畫中四匹駿馬,姿態各異,靜中有動,透出一股內在的力量,使人感到有一種不可阻擋的氣勢。徐悲鴻曾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畫家將這種「傲骨」注入馬的形象,使馬的駿氣中勃發著生命之美,藝術形象中孕含的精神力量感染了觀眾。
該畫的構圖取方形,四駿有聚有散地佔據畫面的主要空間,下部用淡綠輕掃數筆為近處青草,其餘處空白便令人產生草原遼闊之感。四匹駿馬前三匹昂首豎耳,似有警覺,後一匹低頭吃草,使之動態有對比。由於畫家熟悉馬的解剖,在畫馬技法上,用粗細有別的濃墨線條,精練准確地畫出馬的形體結構,又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大筆寥寥渲染出軀體的明暗起伏,這種融入西法的表現,加強了馬的體積感。畫馬鬃及馬尾的豪放用筆,增強動感和表現力度。這種新面貌的中國畫成功地刻畫了形象,傳達出作者的強烈情感,在當時給人以耳目一新、令人振奮的感覺。
徐悲鴻之所以能將馬畫得如此生動,且以畫馬聞名中外,可從他給一位愛畫馬的少年的信中找到答案。信中說:「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用過極長時間的功。即以馬論,速寫不下千幅,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夫然後詳審其動態及神情,方能有得。」
春雨江南(中國畫,46厘米×68厘米,1984年作,畫家自藏)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江蘇徐州人。出生於一個漁民家庭。早年曾就讀於上海美專、西湖藝專,先後學中國畫、油畫,後專攻中國畫。上世紀20年代末參加青年美術組織「一八藝社」,30年代投身愛國救亡運動,40年代執教於重慶國立藝專,將一腔愛國熱忱付諸丹青。1946年先後拜齊白石為師,隨黃賓虹學山水畫,奠定了傳統中國畫的深厚基礎。新中國成立後,以革新中國山水畫為己任,立志為祖國山河立傳。50年代至60年初,他走遍江南、四川和兩廣等地區的名山,行程十幾萬里,風餐露宿,不畏艱辛地畫了大量寫生,從中探索山水畫的創作新路。他在寫生過程中融進西方透視與明暗等法,逐漸形成自己的表現風格,至他最後10年才確立了他在中國山水畫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山水畫的特色是博大、雄渾,充滿活力,重視山水畫意境的創造,進一步解決了山水畫的層次表現,創立了一種新的藝術樣式。這種樣式,從中期的以「積墨法」為主,發展到後期的「積墨」、「潑墨」兼用,畫面墨色豐富、濃黑深重,並且很好地吸收了西方繪畫善於用光的經驗,將光引入畫面,尤其善於表現逆光山水,使中國山水畫變得更富有藝術魅力。
《春雨江南》一畫是李可染山水畫創作高峰時期,即上世紀8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近景山腳下是典型的黑瓦白牆的江南民居,紅艷的春花點綴其間,其後是突起的重重山巒。畫的左側,一條江水蜿蜒遠去,整個畫面被大水濃墨潑灑得濕漉漉的,表現出一種嶄新的動人意境。其春雨江南的意境就在「濕」,在雨中。畫中所有的物象,都表現為被春雨淋得濕透的感覺,淋得山石泛著水光的閃亮,春花也如浸在雨中而水淋淋。這種意境被畫家高超的筆墨技巧表現得生動至極。此畫是先用濃墨勾勒輪廓,再以皺擦積墨與潑墨兼用,達到「墨韻」與「神韻」交融。再加上他將西洋繪畫中的用光,巧妙地引入畫中,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顯示出一種博大、深沉、渾厚、開放,充滿活力的時代精神。
油燈花果(繪畫)林風眠
林風眠(1900—1991),廣東梅縣人。從小隨父學畫,並為做石匠的祖父當助手,奠定他樸素和勤勞的品質。1918年留學法國學油畫,1925年歸國任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後轉任杭州藝專校長至1938年。此間,他熱衷於美術教育和美術活動,力主改革中國傳統繪畫。自抗戰初期,他辭去藝專校長職務後,不再熱心活動,而是埋頭於繪畫創作的探索。1952—1977年間,以退休教授身份棲居上海,任上海畫院畫師,在倍受美術界冷落的情況下,全身心地從事於新形式繪畫的創作。
林風眠使用毛筆和宣紙,顏料有時增加水粉,在保持中國傳統重抒情、重韻律感和意境的基礎上,融入西方19世紀以來的創作理念之新傳統,強調色彩和造型的表現性,採用方形畫幅,充分利用墨與色的變化,勾線但不追求傳統書法入畫的線條,追求一種既不像西畫,也不像傳統中國畫的繪畫樣式,開拓出一條通向繪畫現代化之路。
《油燈花果》從構圖形式上看,以直線將方形畫面分割為幾個不等的矩形,其間安排一盆豎長的開著白花的仙人掌和圓形的盛著淡黃色水果的瓷盤,右邊窗檯上放著不甚顯眼的油燈,白花與果盤的亮色使畫面活躍起來,且打破了橫豎線分割畫面的機械感,其結構緊湊、嚴密,給人以均衡和富有變化的形式美感。畫家在汲水的宣紙上,以透明色和墨調合的顏色,用板刷熟練地畫出背景,前景主體的花果則以不透明的水粉顏料和豐富的筆法,使之鮮亮、富有厚度和凝重感。主體與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整體構成令人賞心悅目。
齊白石像(油畫,116厘米×89厘米,1954年作,中國美術館藏)吳作人
吳作人(1908—1997)生於江蘇蘇州。1927年考入上海藝術大學,1930年赴歐留學,先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後轉到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在比利時獲會考第一的金質獎章和「桂冠學生」榮譽。1935年歸國,先後在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和北平國立藝專任教,建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教務長、院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85年法國政府和文化部授予藝術文學最高勛章。1988年比利時國王授予王冠級勛章。
20世紀50年代是吳作人油畫創作的高峰期,該時期創作的《齊白石》、《三門峽》、《鏡泊湖飛瀑》等作品,其畫色調醇厚清新、明快和諧,洋溢著中國心魂。他從40年代也開始水墨畫的探索,60年代後漸入成熟境地。作品風格洗練,具有典雅的詩境與墨韻,代表作品有《牧駝圖》等。
《齊白石像》是吳作人創作的油畫肖像的代表作。當時白石老人已是91歲高齡。吳作人與白石老人有著長期密切的交往,對齊白石的形象、性格、氣質有著深入的了解。這是他創作這一肖像畫最有利的條件。但是,畫家並不滿足於這一點,正式作畫時,他還曾對齊白石的面部和雙手進行了一次直接寫生。在這一作品中,畫家舍棄了一切背景描繪,著重表現白石老人的精神世界。那安詳端莊、銀髯鶴發的形象,慈祥深邃的眼神,體現出畫家深廣的生活閱歷和藝術修養,嘴唇的動作和右手的姿勢,使人聯想起老畫家習慣於吮筆、握筆的職業特徵。整個作品的用色沉著明凈,衣服、帽子大塊的青黑色和背景的暖灰,決定了作品的基本情調,與人物的身份和氣質是完全符合的。在這沉著色調的襯托下,手和臉部明朗溫暖的色彩就顯得突出。
狼牙山五壯士(油畫,195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詹建俊
詹建俊,當代著名油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59年畫家應中國國家博物館之邀,創作了《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9月25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分區第1團7連6班班長馮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宋學義、胡福才5人,為掩護主力部隊和人民群眾轉移,在易縣地區的狼牙山英勇阻擊日軍3500餘人發起的數次進攻,苦戰一天,斃傷敵90餘人,後又主動把敵人引至懸崖絕路,彈葯用光後仍頑強戰斗、誓死不屈,用石頭打擊敵人,最後,砸壞槍支,跳下懸崖。除葛振林、宋學義遇救外,其餘3人英勇犧牲。這一壯舉,表現了革命戰士崇高的氣節和英雄氣概,後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為他們建立了紀念碑。
由油畫家詹建俊創作的這幅著名革命歷史畫,選擇了五壯士即將跳崖前怒視侵略者的瞬間情節,既鮮明地刻畫出他們對侵華日軍的強烈義憤,又表現出他們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和英勇氣概。作品在構圖上也獨具匠心,將五位英雄的形象組織成一個莊重的三角形,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峰矗立在群峰聳立的狼牙山之巔,從而象徵並且突出了抗日英雄永遠屹立於神聖不可侵犯的中華領土,也永遠屹立於中國人民心間這一英雄史詩的主題。
進城——西藏組畫之一(油畫,1980年)陳丹青
陳丹青,當代油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進城》是畫家在中央美術學院就讀研究生時的畢業創作《西藏組畫》之一。陳丹青曾在西藏生活過一段時間,對西藏和藏族兄弟懷有深厚的情感。西藏組畫以寫實的手法,刻畫了男女藏民的強悍、俊美和對宗教的虔誠。畫的色調濃重,色彩豐富,深重與響亮對比鮮明,精細刻畫與粗放概括運用巧妙,充分展示了油畫的表現力。作品展出時受到極大歡迎,美術界給予很高的評價。

② 一課一案《花園里有什麼》中班張晨華教案

教材簡解: 《花園里有什麼》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繪本,它有別於一般的科普讀物,帶領孩子們走進一個精彩奇妙的世界裡。

1.學慣用擬人的手法表現春天的美好景象。

2.嘗試續編散文詩,並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的想像。

1.課件-花園里有什麼

2.繪畫材料人手一套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花園里有什麼

教師:現在已經是春天了,我們的周圍發生了什麼變化?花園里有什麼不一樣?

二、學習散文詩《花園里有什麼?》

1.教師朗誦散文詩,幼兒欣賞。

2.教師:春天的花園里有些什麼?他們都在干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擬人的表現手法:如,柳樹姑娘長長的辮子在微風里飄來飄去,蚱蜢在草地里學跳高。

3.教師播放散文詩,幼兒學習有感情地朗誦散文詩。

三、續編散文詩《春天,花園里有什麼?》

1.教師:春天的花園里,還可以看到些什麼?聽到些什麼?

聞到些什麼?如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小溪在歡快的歌唱、聞到百合花的'清香、泥土的芳香等。

2.幼兒嘗試根據自己的想法,續編散文詩《春天,花園里有什麼?》。

四、 畫一畫

1.教師:春天的花園里有那麼多好朋友,我們把它們畫出來吧!

2.幼兒操作,畫出自己想像中的春天的花園。

3.交流展示。

附散文詩:春天,花園里有什麼?春天的花園里有什麼?讓我們仔細去尋找。

太陽公公紅紅的臉膛,美麗的花朵張開了笑臉,青青的草地像綠色的地毯鋪在花園里,柳樹姑娘長長的辮子在微風里飄來飄去,勤勞的蜜蜂在采蜜,五彩的蝴蝶翩翩起舞,蚯蚓在泥土裡忙著鬆土,蚱蜢在草地里學跳高。

③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梅花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梅花》,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梅花》1

設計意圖:

幼兒非常美術活動,而"吹畫梅花"的製作方法有趣又簡單易操作,很適合中班的幼兒進行學習。而且在情境的創設下,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能夠與小夥伴一起積極創作,完成作品。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一種新的繪畫表現方法。

2、讓幼兒掌握吹畫的方法,培養幼兒大膽的想像和創作。

3、讓幼兒體驗吹畫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掌握吹畫的方法,並進行創作。

活動准備:

1、水粉顏料、水粉紙、背景音樂、吸管若干。

2、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觀看照片導入主題師:老師在公園見過一種花很漂亮,於是把它拍了下來,帶大家一起來欣賞一下吧!(出示梅花圖片)師:小朋友知道這是什麼樹嗎?(梅樹)師:對,這是梅樹,那我們一起欣賞一下漂亮的梅樹吧。

二、出示PPT,欣賞圖片請幼兒觀看各種梅樹圖片,(重點引導幼兒觀察梅樹的樹枝的形狀、姿態和生長方向)師:剛才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的梅樹,它們的樹枝是什麼樣的?(彎彎曲曲的)師:那它們的樹枝都是朝著哪個方向生長的?(樹枝都是朝著上面生長的,還有側面的)師:我們今天一起畫一畫漂亮的梅樹吧!

三、教師示範吹畫方法,激發幼兒創作慾望師:固定好水粉紙,將調好的顏料用棉簽沾一下顏料(是黑色的顏料),滴在畫紙的中間,用吸管向四周吹。

師:好了,梅樹的樹枝已經吹好了,接下來我們用棉簽添畫上漂亮的梅花吧(自由選擇有紅色和黃色顏料)。

四、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師:在繪畫之前,我請小朋友把你的衣袖挽起來,以免顏料弄在衣服上,在繪畫的過程中請你們不要用手去碰顏料。

教師播放音樂,幼兒有序找位置,進行繪畫。

五、展示作品,對作品進行評比。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梅花》2

活動目標

1.學習吹畫的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手指點畫、彩筆添畫等輔助手段表現臘梅花的基本特徵。

2.喜歡吹點畫,體驗吹點畫的樂趣,提升孩子審美能力作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准備墨汁、紅色顏料、棕色顏料,圖畫紙、毛筆、彩筆,抹布,雪中臘梅的圖片、范畫一幅、乒乓球若干。

教法學法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觀察法:通過播放臘梅花課件,直接讓幼兒進行觀察和學習。只是形容孩子還是不能很直觀的想到臘梅花的形態,利用課件使幼兒對梅花有直觀形象的認識。

示範法:通過教師的示範作畫讓幼兒感受吹點畫的有趣,達到激發孩子們創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活動過程一、引導幼兒觀看臘梅花的課件,讓幼兒通過觀察對臘梅花有初步認識,欣賞臘梅花的美,接著出示範畫,引導幼兒觀察臘梅花的枝、干、花、花蕊的形狀顏色。引導幼兒說一說這是用什麼方法畫出來的?師:「孩子們想不想也用這種方法自己來做畫,激發幼兒學習吹點畫的熱情。」

二、1.讓孩子一起玩幫球球找家的游戲,先讓孩子練習下如何掌握吹氣的方向,以備孩子在吹樹干、樹枝時能較好的掌握生長的方向。

2.讓孩子休息下並觀看教師示範吹樹干、樹枝。這是難點部分,詳細講解。先用毛筆蘸棕色的顏料滴在紙的下半部分,然後用嘴對著顏料向前吹、改變方向吹,慢慢吹出樹干樹枝的形狀。吹時用力要適度,主幹粗吹時用力小一些,樹枝細吹時用力大一些,在吹的過程邊吹邊講解。

3.用右手食指蘸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點臘梅花的花瓣,也可點上幾個花苞。點畫前先看好位置,花瓣在排列上要注意層次,排的美觀,不能出現排隊現象。點畫後及時擦手,注意手上的顏料不要弄到衣服和桌椅上,注意衛生。

4.用彩筆添加花心。

三、教師示範完畢,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1. 提醒幼兒注意畫面整潔衛生。

2.能力強的幼兒可多吹畫幾顆梅花樹,能力弱的重點掌握吹的方法。幫助每個幼兒完成業,享受成功的樂趣。

四、作品展覽完成作品並進行展覽,互相欣賞評價。與幼兒用幼兒作品布置教室,讓孩子們一起欣賞自己的作品布置成的梅林,鼓勵、激勵不同水平的孩子,讓孩子們在看到自己的成績後有成就感,並在美麗的`環境中學習成長。

五、活動延伸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利用點畫的方法創作出更多漂亮好看的作品供大家欣賞。

活動反思

臘梅花在我們當地的生活中不常見,在這次活動中能讓孩子們初步認識臘梅花,並能學習運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來表現臘梅花的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其中的樂趣,輕松的認識臘梅花,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悅,不但可以讓孩子掌握一種新的繪畫方法,還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梅花》3

教學目的:

1.學慣用手指點畫梅花,體驗點畫的快樂。

2.培養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教學准備: 梅花,范畫,顏料,白紙。

教學過程:

1.小朋友最喜歡花了,因為每一朵花都是那麼漂亮,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美麗的梅花。(出示梅花圖)小朋友,看看梅花什麼樣子的?(紅色的,五個花瓣,樹枝是彎彎曲曲的,枝上還有沒有完全開放的花骨朵。)

2.老師想把這美麗的梅花保存下來,可我不想畫,那可怎麼辦呢?老師啊,用手指點畫了一幅梅花圖。小朋友想不想看?(看點畫圖,幼兒說一說老師是怎麼做的?)小朋友們是不是也想做啊?(幼兒:「是。」)那我們今天一起做一幅美麗的梅花圖!

3.看好老師是怎麼做的(教師示範做一朵梅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做吧!

4.幼兒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5.成果展示。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梅花》4

一、 教學目的:

1、 繼續學慣用團點的方法畫出梅花的花朵,並初步學慣用勾線的方法畫花枝。

2、 鞏固幼兒的正確握筆姿勢,讓幼兒熟悉毛筆和顏色的使用,以及常規訓練。

二、 教學准備:

(1)幼兒作彩色畫的用品;

(2)不同的姿勢的紅梅數枝。

三、 教學過程:

1、 復習鞏復固團點的技法

出示數幅幼兒畫的梅花朵的作品,鞏固團點的方法,接著老師出示一幅畫好花枝的畫,請個別幼兒畫上花朵。

2、 講解示範勾線的方法畫花枝

(1)讓幼兒通過觀察知道畫花枝的方法與畫花朵的方法不一樣,是用勾線的方法畫花枝的,因為花枝有粗有細

有長有短,有的彎曲,有的直(同時出示實物,讓幼兒觀察)所以用筆的輕重,筆的轉動都要有變化。

(2)演示勾線方法。筆桿握直,由下端往上畫,用筆時先重後輕,這樣花枝才能由粗變細,同時用筆轉動使花枝曲直變化。

(3)示範畫一枝梅花。請二個幼兒可以先畫花後添枝,也可以先畫枝再畫花。

3、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檢查握筆並指導蘸色、用筆方法。

4、 講評作品,重點講評用筆用色的優缺點以及表揚在洗筆蘸色、擱筆等常規方面表現的好的地方。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梅花》5

一、活動名稱:

人在萬點梅花中

二、活動目標:

1、欣賞畫家別具風格的梅花寫意畫,感受密集線條節奏和色彩的濃淡變化。

2、整合前面活動中有關梅花的經驗

三、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掛圖

四、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人在萬點梅花中》

教師請幼兒靜靜的聽音樂,整體欣賞作品

1、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在哪裡?它讓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

2、 引導幼兒觀察細節。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天氣,為什麼?

畫面上有哪些顏色?最密的地方在哪裡?這么多的花枝和花朵,畫家想和我們說什麼呢?這些密密的線條斜斜的交錯在一起,你覺得像什麼?

4、引導幼兒閉上在音樂聲中想像一下在花叢中行走的樣子,然後描述給大家聽。

5、再引導幼兒觀察背景

二、整合自己的相關經驗。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梅花》6

活動名稱: 人在萬點梅花中

活動目標:

1、欣賞畫家別具風格的梅花寫意畫,感受密集線條節奏和色彩的濃淡變化。

2、整合前面活動中有關梅花的經驗

活動准備:幼兒用書、掛圖

活動過程:

一、欣賞作品《人在萬點梅花中》

教師請幼兒靜靜的聽音樂,整體欣賞作品

1、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你有什麼感覺?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在哪裡?它讓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

2、 引導幼兒觀察細節。你覺得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天氣,為什麼?

畫面上有哪些顏色?最密的地方在哪裡?這么多的花枝和花朵,畫家想和我們說什麼呢?這些密密的線條斜斜的交錯在一起,你覺得像什麼?

4、引導幼兒閉上在音樂聲中想像一下在花叢中行走的樣子,然後描述給大家聽。

5、再引導幼兒觀察背景

二、整合自己的相關經驗。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教案:一枝梅花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一枝梅花

一、 教學目的:

1、 繼續學慣用團點的方法畫出梅花的花朵,並初步學慣用勾線的方法畫花枝。

2、 鞏固幼兒的正確握筆姿勢,讓幼兒熟悉毛筆和顏色的使用,以及常規訓練。

二、 教學准備:

(1)幼兒作彩色畫的用品; (2)不同的姿勢的紅梅數枝。

三、 教學過程:

1、 復習鞏復固團點的技法

出示數幅幼兒畫的梅花朵的作品,鞏固團點的方法,接著老師出示一幅畫好花枝的畫,請個別幼兒畫上花朵。

2、 講解示範勾線的方法畫花枝

(1)讓幼兒通過觀察知道畫花枝的方法與畫花朵的方法不一樣,是用勾線的方法畫花枝的,因為花枝有粗有細,有長有短,有的彎曲,有的直(同時出示實物,讓幼兒觀察)所以用筆的輕重,筆的轉動都要有變化。

(2)演示勾線方法。筆桿握直,由下端往上畫,用筆時先重後輕,這樣花枝才能由粗變細,同時用筆轉動使花枝曲直變化。

(3)示範畫一枝梅花。請二個幼兒可以先畫花後添枝,也可以先畫枝再畫花。

3、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檢查握筆並指導蘸色、用筆方法。

4、 講評作品,重點講評用筆用色的優缺點以及表揚在洗筆蘸色、擱筆等常規方面表現的好的地方。

④ 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方案_人教版美術教案大全

美術是一種高檔次的藝術,它能提高人的修養,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打開你的眼界,讓你看到什麼是美,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方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2、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學法指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 方法 :啟發式、情境式、嘗試法教學

教具准備:交通標志牌、習題卡、若干立體圖形、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圓圓的臉上露出甜甜的微笑,給老師笑一下。咦!你們桌子上都擺積木了,喜歡玩嗎?能 說說 你手中的積木是什麼形狀嗎?

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師:(出示三稜柱)這個物體有點特別,你知道它的名字嗎?

生:三稜柱。

師:這些都是立體圖形。

二、探究新知

1、師:今天我們還要認識幾位新朋友,(當當當??),他們就在這個機器人的身上,請大家來找一找,分分類,看看有幾種圖形。

(貼機器人)

師:拆分機器人,(貼一個,板書一個名稱)

師:它們還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做平面圖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有趣的平面圖形。

(板書:有趣的圖形)

2、師:我們每天放學回到家中,依偎在爸爸媽媽的懷抱,享受家的溫暖,這些新朋友的家住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到哪兒去找它們呢?

師:(手拿長方體,用手摸著它的面),請看這個長方體,這個面是什麼形狀的?生:長方形。

師: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也就是從立體圖形中找到了今天的新朋友。你試著從 其它 的立體圖形中找找其它幾位新朋友。

生:我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

師:你找到幾個正方形?

生:6個。

生:正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師:摸一摸你剛才找到的幾個面,說說摸的時候有什麼感覺?

生:平平的、滑滑的。

3、師:這些圖形有點著急了,我們趕快從立體圖形中把他們請出來吧!自己選一個積木畫一畫,

(注意:左手按緊積木不動,右手來畫。)

師:好多同學的筆上功夫還要加油。

4、師:請同學們放亮眼睛,記住新朋友的樣子。

師:請閉上眼睛,老師說四種圖形的名字,你用手比劃它的樣子。

師:你能很快說出它們的名字嗎?(試試看)

生:長方體、

正方體(同學們興趣盎然)。

三、尋找生活中的圖形

1、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這些圖形呢?(可以離開座位)

生:①桌子的面是長方形

生:②黑板的面是長方形

生:③電燈開關盒的面是正方形

生:④鍾表的面是圓形

生:⑤紅領巾是三角形

師:生活真奇妙,這么多的地方用了不同的圖形,使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

2、請你仔細觀察,說出交通標志牌的形狀。認識嗎?說說看。

師:交通標志主要是提醒大家時時刻刻要注意安全。

你還知道哪些交通規則?

生:紅燈停,綠燈行。

生:上下樓梯靠右行。

師:老師相信我們班的小朋友都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的,對嗎?

四、基本練習

師:這些圖形寶寶今天和大家交朋友了,特開心,他們盡情地玩,連自己的家都找不到了,我們幫忙找找吧!打開練習紙。

(生答完後)

師:你們很會思考。

對了的給自己畫上一個喜歡的圖形寶寶。

(誇誇自己)

五、拓展練習

師: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這些圖形的裝扮,用這些圖形,可以拼成漂亮的圖畫,請看:(出示圖片)

老師把這間房子的窗戶放大了些,看看,有幾個正方形?有幾個長方形?師:你是個愛思考的孩子。

回家後,把你的收獲說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方案2

教材分析:

花的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為人們所喜愛。本課採用《美麗的花》為課題,其目的是通過觀察各種花卉的枝葉的組成規律,讓學生感受花卉在形狀、色彩上的自然美,再結合以前學習的知識(大小對比、前後遮擋等關系),用線條和色彩概括地表現植物的形象,並探究如何將廢舊材料製作成立體或半立體的作品。因此,教材的課文導語是「花兒五顏六色,姿態各異。有了它們,我們的生活更加美麗」。

本教材從「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角度提供了鋼筆線描作品《南美水仙》、寫意畫作品《新曙》和 工筆畫 作品《花卉》作為欣賞內容,讓學生對中國花鳥畫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了解了繪畫表現方式的多樣性。所以,教材中提示「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現出來的畫面效果是不一樣的」。在欣賞中 國畫 作品的同時,也讓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南美水仙》是一幅線描寫生作品,線條剛柔相濟,疏密有致,展現出了花瓣、花莖與枝葉的巧妙組合關系,是重點分析的對象;而後兩幅作品則引導學生在繪畫學習中,體會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方法。

本課啟發學生對花瓣、葉片的形狀特徵以及枝杈的前後穿插關系進行細致觀察,並採用寫生與創作的形式將其表現出來,旨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善於發現大自然中的美,激發學生造型表現的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繪畫藝術的多種表達形式,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思路:

本課分為兩課時,採用「欣賞—觀察—寫生—創造」的策略進行教學活動。

第一課時:教師利用盆栽花卉作為觀察對象,引導學生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對花卉的形態特徵進行觀察,並用基本形概括花、葉的形狀以及前後關系,充分了解花卉的結構。課堂上採用演示與視頻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學習線描寫生。

第二課時: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花卉的理解,將收集到的各種廢舊物品進行分析,選擇恰當的材料,通過剪、折、粘、插等製作方法進行再創造,製作出立體或半立體的花卉作品。

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引導階段

課前分組,在每組的寫生台上放置盆栽花卉。

1. 板書:花。

2.教師採用談話法,讓學生談談對花卉的認識和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3.視頻欣賞不同形態、顏色各異的花卉。

小結:花能美化環境,給人們帶來愉悅的精神享受。教師完善課題:美麗的花。

(二)發展階段

1.教師引導學生欣賞與花相關的若干美術作品,讓學生理解同一題材有多種繪畫表現形式。如線造型是繪畫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板書——線描。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盆栽花卉,分析花瓣、葉子的形狀和組合規律、枝乾的穿插規律,結合演示法或利用視頻播放的形式讓學生掌握線描寫生的方法及要領。教師需特別強調觀察的整體性及用線的流暢性,在寫生過程中讓學生把握寫生對象的特徵,有目的地進行取捨。

(三)實踐階段

1.作業要求:運用線描的方法對盆栽花卉進行寫生,描繪出花與葉的形態以及前後遮擋關系。

2.學生寫生,教師巡視指導。

3.指導要點

①用線流暢,一氣呵成。

②抓住花的整體形狀特徵進行描繪,注意花與葉、葉與葉之間的前後遮擋關系以及枝杈的穿插關系等。

(四)展示與評價階段

1.展示學生作業。

2.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講出感受。

3.學生和教師點評,提出建議。

第二課時

(一)引導階段

展示學生上節課的優秀作業。 總結 :花卉不僅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美的情趣,也能為我們的美術創作帶來靈感。

(二)發展階段

1.教師:任何花卉都有獨特的外形特徵,根據這些特徵採用不同的材料進行製作,可以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

2.展示利用綜合材料製成的立體或半立體的作品。學生探究:作品美在哪裡,用什麼材料做成的,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3.教師根據花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材料,演示製作的過程和方法。

(三)創作實踐

1.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合作,製作出立體或半立體的作品。

2.教師指導,提示學生安全使用工具。

(四)展示與講評階段

1.展示學生的作品,小組代表作簡要介紹。

2.學生和教師點評。

(五)拓展

展示「花卉」在藝術創作中的運用實例。

(六)收拾與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收拾、整理好製作工具和材料。

評價建議:

第一課時

1.學生能否做到對盆栽花卉進行仔細觀察,能否表現出花和葉子的形態特徵及枝杈的穿插變化關系。學生能否運用線條對花的結構特點進行大膽概括。

2.學生能否在描繪的過程中做到用線干凈、流暢。

第二課時

1.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本課的教學活動。

2.學生能否與小組同學協作完成作品。

3.學生能否用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創作意圖和感受。

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方案3

教學目的:

1、簡單了解有關居室的功能和特點、以及不同地區、民族在設計上的不同 文化 和習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僅有一般居室的特點,還要有表現個人的興趣和 愛好 。

2、使學生能按照自己的心願去表現和設計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嘗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對幸福生活的喜愛之情,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人。啟發學生通過設計、表現自己的居室,體驗生活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通過了解有關居室設計的文化、習俗。加深對自己身邊居住環境的了解,喚起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教學難點:繪畫時房間里傢具與傢具、傢具之間與周圍環境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前後、大小關系

教具准備: 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教師作 自我介紹 ,學生依次作自我介紹、

二、導入新課:

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們》

今天我們是第一節課美術課,我想大家都想輕松一點,我們今天就來欣賞一幅外國名作、

學生欣賞討論:

1、從畫中你看到了什麼?感覺怎樣?

2、從畫中、文字中你了解到了那些東西?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補充介紹《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們》的相關知識:

1、古典油畫的特點

2、《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們》的畫面特點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教材中的圖片和小朋友作品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欣賞了古代名作《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們》,這幅作品雖然好,可是同學們總覺得它離我們台遙遠了是吧?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下現代一點的東西。

提問:

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麼地方?你最喜歡那一個設計,它有什麼特點?

2、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誰能告訴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樣的?

3、你對你的小天地滿意嗎?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樣的?它的布置應當具有什麼功能和特點?

5、你准備怎樣去改進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學生討論)

想一想,在你動手的時候你會遇到些什麼困難?(內容、比例、層次等)

三、學生作業:

要求:可憑記憶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設計自己的居室。

教師指導

四、學生作品展示:

學生交流討論

1、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的地方又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五、拓展:

運用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試著設計我們的教室、校園等。

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方案4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了解機器人的相關知識,指導機器人與人有著密切的關系。

應會:能用繪畫的方法畫一個機器人。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啟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關注,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了解機器人的種類、特點和功能,利用多種繪畫用具進行繪畫創作,或利用廢舊材料設計製作。

難點:生動地表現機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學准備:

課件、繪畫工具和多種製作材料。

四、教學過程:

1、欣賞?感悟?暢想:

檢查學生學慣用具准備情況,調節學生情緒。

找學生裝扮成機器人與大家見面交流。

講授新課:

2體驗?表現?創新

(1)展示機器人文字資料。

(2)展示機器人圖片資料。

(3)展示表現機器人的優秀作品。

(引發學生觀察機器人的種類和特徵,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

(1)為什麼叫機器人?

(2)機器人能做什麼?

(3)機器人必須是人的樣子嗎?

(4)機器人是使用什麼材料製作的?

展示表現機器人的功能和作用的圖片。(讓學生初步了解有關機器人的科學知識,體會機器人與人的關系。)

提出問題:機器人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師概括,在各行各業中(農業、工業、服務行業、軍事等)都用到了機器人,它的種類非常多。能幫助人們做好多的事情。

出示課件:講解機器人製作的基本方法。(手工製作和繪畫的方法)

手工製作: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廢舊物製作機器人。

繪畫法:用水彩筆或水粉染料完成。

3、展示?交流?評價

(1)分析生活中有哪些廢舊物品可以再利用?課本上都用了哪些廢舊物品製作的?

(2)繪畫作品中,畫的是什麼內容,她是怎麼樣表現機器人的功能的?

4、學生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作業要求:

用繪畫或者手工製作的方法,完成一組幫助人們做事的機器人。(也可以設計一個多功能的機器人

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方案5

一、教學內容:課本第5—7頁。

二、教學目標:

欣賞優秀的卡通片,提高學生對卡通片的鑒賞能力。

了解、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以及簡單的製作過程。

激發學生運用所學創作可愛的有個性的卡通形象的欲 望。

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了解、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以及簡單的製作過程。

五、教學准備:卡紙。

六、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內容內涵很豐富,並且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非常感興趣。教師可根據當地條件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靈活地處理教材。一般教學過程可作如下安排。

活動一:欣賞感受——分析評述——掌握特點——設計表現——探討研究——課外延伸

活動二:了解方法——確定思路——創作表現——交流欣賞。

活動一可將欣賞和創作結合起來,首先給學生欣賞幾個經典的、積極向上的中外動畫片片段,美美地飽覽卡通明星的多姿風采。然後再讓學生講講最喜歡其中的那一個卡通形象,為什麼?接著從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來分析評述其藝術特點。在分析時可採用直觀的方法,如:講解分析「唐老鴨」的形象特點時,將唐老鴨和生活中的鴨子放在一起,讓學生發現區別在哪兒?並讓他們自己總結,抓住生活原形的特點,運用誇張、變形、簡練、鮮明對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藝術特點,為自己喜愛的小 故事 中的主角設計形象。

在讓自己設計的卡通形象動起來這一環節,可讓學生根據書上的提示圖,自己探索製作方法。然後教師就一些難點問題提示後,利用課外做出來。

在這一階段讓學生掌握以下幾點:1、簡單了解卡通片的製作過程、方法;2、對優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鑒別能力;3、掌握運用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造型規律進行卡通形象的創作。

活動二可由欣賞一本卡通連環畫入手,來了解創作卡通連環畫的簡單方法。創作過程如下:1、根據故事情節,將故事分為若干個場景(策劃文字腳本)。2、根據每一個場景構思畫面。注意每一副畫面都要清楚地表達出故事情節。3、創作繪制出每一副畫面。注意:構圖飽滿,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個角色在不同畫面中形象不能差別太大。4、整理裝訂。最後同學們將做好的連環畫互相交流觀看,並評出秀的卡通連環畫。在這一階段應讓學生將在動畫片中所學到的簡明、概括、誇張等手法,運用到連環畫中的人物和場景的創作繪制中去。作業要求:活動一:設計一個造型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並試著讓它動起來。活動二;將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編成連環畫形式畫出來。


小學二年級美術教學方案_人教版美術教案大全相關 文章 :

★ 小學二年級繪畫教案

★ 二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 適合小學的美術教案美術教師必備的教案大全

★ 小學美術活動方案範例大全

★ 小學美術教學計劃大全集錦5篇

★ 適合小學的美術教案小學美術教師必備的教案

★ 小學二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精選(供參考)

★ 小學美術版畫教案(2)

★ 適合小學的美術教案2020小學美術教案設計集錦

★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美術教學計劃

熱點內容
朱涇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17 04:09:32 瀏覽:612
福建馬櫻花 發布:2025-09-17 04:04:37 瀏覽:824
梅花手錶走慢 發布:2025-09-17 03:41:59 瀏覽:64
四川蘭花酒 發布:2025-09-17 03:31:35 瀏覽:204
三角插花瓶的做法 發布:2025-09-17 03:18:55 瀏覽:590
牡丹江山城火鍋 發布:2025-09-17 03:13:53 瀏覽:733
綠植行業利潤 發布:2025-09-17 03:08:13 瀏覽:691
女司機七夕 發布:2025-09-17 03:06:54 瀏覽:938
一朵花老王 發布:2025-09-17 03:02:27 瀏覽:332
花藝畢德 發布:2025-09-17 02:39:38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