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片蓮花語
閑著無聊,翻了下《花語詞典:賞花、插花、花禮(全彩)》這本書,作者是(日)fleur革和,朱子熹(譯)。
裡面有一些基本的插花技巧,送花的一些禮儀。
還有許多花的基本信息,包括名字、科屬、原產地、外形、花期、圖片(手繪的)、功效等
最重要的就是有花語和花語的來源,包括像一些歷史,虛構或真實的故事。
1.婚禮贈花一般選擇白色或粉色的花較為普遍。
2.黃色玫瑰的花語為嫉妒,所以在婚禮時應避免。
3.朵數與對方年齡相符。如果是快遞送花,要提前告知主人,
4.慶賀母子平安應選擇在產後一個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內贈花。如馬上去慰問的話,可能會讓對方來不及招待,反而打擾人家。還需要注意的是避開香氣、顏色過於濃烈的花朵,選擇溫和的花朵贈送。如知道對方喜愛的品種,也可投其所好。
5.送別會時送花沒有特別的規定,選擇適合的花相贈即可。
6.對喬遷的人來說,紅色會讓人聯想到火災,所以應盡量避免贈送紅色的花朵。
7.選擇標準的花籃插花比較妥當。花語為「豐收」且花朵保鮮期較長的蝴蝶蘭經常被使用。
毛果一枝黃花『提防』『警戒』
莨艻花『美術』『計策』『技巧』
牽牛花『故作姿態』『炫耀』
紫花藿香薊『信賴』『安全感』
薊『權威』『簡朴』『嚴格』
馬利筋『讓我重獲新生』
綉球花『冷酷』『無情』
銀蓮花『棄之不顧』『被拋棄』
孤挺花『絢爛奪目』『羞怯』『自尊心』
溪蓀『好消息』荷蘭鳶尾『好消息』燕子花『幸福一定會到來』
海石竹『同情』『同感』
六齣花『付出』『留戀
屈曲花『不介意』『不關心』
紅掌『調情』『激情』
葯蜀葵『善行』『恩惠』
錦葵『魅力』『沉穩』
翠菊『多種多樣』『追憶』
梅花『不屈的精神』『高潔』
歐石楠『悲寂』『孤獨』
敗醬『溫柔』『忍耐』
紫茉莉『客氣』『害羞』
文心蘭『脾氣好』
伯利恆之星『純粹』『清純』
康乃馨『純潔真摯的愛』紅『母愛』粉紅『女性的愛』白色『純粹的愛』
滿天星『純粹的愛』『幸福』
非洲菊『感嘆』
母菊『逆境中的生命力』
卡特蘭『魔力』『魅惑』
美人蕉『快活』『興高采烈』
馬蹄蓮『華麗的美』
桔梗『戀戀不舍』『深厚的愛情』
風鈴草『感謝』『道謝』
菊花『逆境中的樂觀心態』紅『我愛你』白『真相』
夾竹桃『警戒』『小心』
玉簪『冷靜』『捨身』
桂花『謙遜』『謹慎』
金盞花『悲傷』『寂寥』
唐菖蒲『幽會』『挑撥』
梔子花『至高的幸福』
聖誕玫瑰『舒緩緊張』『得以舒緩』
鐵線蓮『清廉之心』『精神之美』
白三葉草『記著我』紅三葉草『勤勉』四葉草『為我所有』
黑百合『詛咒』『戀愛』
紅番花『青春的喜悅』
雞冠花『與眾不同』『裝腔作勢』
嘉蘭『勇敢』『光榮』
波斯菊『純真』『謙虛』『和諧』
麻葉綉球『優雅』『高貴』
蝴蝶蘭『純粹的愛』『豐收』
櫻花『精神之美』『純正』
日本辛夷『憐愛』
茶梅紅『你最漂亮』白『你拒絕了我的愛』粉紅『永恆的愛』
紫薇『雄辯』『饒舌』
番紅花『不要得意忘形』
山梗菜『敵意』
一串紅『尊敬』『尊重』
紫菀『追憶』『信賴』
宮燈百合『祈禱』『對祖國給予的思念』
仙客來『顧慮』『膽怯』
毛地黃『不認真』
瓜葉菊『開朗』『爽朗』
百日草『思念遠方的友人』
茉莉花『乖巧』
芍葯『謙遜』『害羞』
大花蕙蘭『好感』
瑞香『打扮』
香豌豆花『片刻的喜悅』『短暫的歡愉』
毛剪秋羅『我的愛不變』
水仙『自戀』
紫盆花『沒有結果的愛情』
睡蓮『純粹的心』
中國芒『活力』『健康』
紅醋栗『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
鈴蘭『幸福再次來臨』『謙虛』『沒有陰霾的純粹』
紫羅蘭『不變的美』『愛的羈絆』
不凋花『無盡的回憶』
金魚草『推測』『自大』
鶴望蘭『走運』『熱烈』
夏雪片蓮『純真的心』『純潔』
雪花蓮『希望』『安慰』
堇『忠實』『貞操』『謙遜』
天竺葵『憂愁』Profile
耬斗菜『愚蠢』
蔥蘭『期待』『預想』
千日紅『不朽』『不褪色的愛』
大麗花『推移』『品味』
蒲公英『愛的神諭』『樸素的託付』
鬱金香『同情』紅『愛的告白』黃『名聲』白『失去的愛』
山茶花白『完美』紅『適可而止』
杜鵑『張弛有度』『謹慎』
蔓長春花『愛的記憶』
鴨跖草『不被尊重的愛』
雛菊『純潔』『同感』
大吳風草『謙遜』『先見之明』
西番蓮『狂熱信仰』
石斛蘭『任性的美女』
瞿麥『大膽』
附子花『厭世、悲觀』
油菜花『活潑』『開朗』
合花楸『賢明』『勤勉』
黑種草『困惑』『為難』
南天竹『對你的愛愈加深厚』
石蒜『再尋機會』
長春花『愉快的回憶』
高山蓍『心傷』『戰斗』
凌霄『名聲』『名望』
山梅花『回想』『追憶』
美女櫻粉紅『家庭和睦』紅『團結』白『祈福』
貝母『放逐』
扶桑花『優美』
花荵『歡迎做客』
垂絲海棠『溫順性格』
開花山茱萸『永恆性』
花菱草『財富』『成功』
文殊蘭『去遠方』
日本玫瑰『魅力的美』
玫瑰『愛』大紅『純潔可愛』白『少女時代』黃『妒忌』
三色紫羅蘭『思慮』『思考』
蛇目菊『一見鍾情』
向日葵『憧憬』『膜拜』
牛膝草『清潔』『愛美』
風信子『競技』『游戲』紫色『悲哀』『競技』『游戲』紅色『嫉妒』白色『適度可愛』
倒掛金鍾『見識』『高雅』
三角梅『激情』『狂熱』
多花紫藤『溫柔』『歡迎』
側金盞『幸福』
寒丁子『交流』『深交』
白頭婆『遲到』『延期』
小蒼蘭『優雅』『天真爛漫』
木芙蓉『纖細之美』
宿根福祿考『全員一致』
花貝母『威嚴』『權力』
矮牽牛『撫慰人心』
秋海棠『小心』『真心』
天芥菜『崇拜』『忠實』
紅花『寬大』『有雅量』
堆心菊『淚』
蠟菊『永恆的歡樂』
一品紅『祈求幸運』
長葉婆婆納『忠心』『忠實』
鳳仙花『不要碰我』
貼梗海棠『平凡』
酸漿『欺騙』
牡丹『害羞』『認生』『王者風范』
冰島罌粟白『沉睡』紅『安慰』
紫海蔥『青春永駐』
松葉菊『空閑』『游手好閑』
瑪格麗特『信賴』『真摯的愛』
月見草『陰晴不定』『多變』
太陽花『天真爛漫』
彼岸花『悲傷的回憶』
萬壽菊『羨慕』『嫉妒心』
金合歡『被藏匿的愛』『友情』
日本裸菀『短暫離別』
葡萄風信子『失望』『悲嘆』
高雪輪『誘惑』
毛蕊花『性格好』
日本紫珠『聰明』『伶俐』
木蓮『熱愛自然』
桃花『你是我的俘虜』『長命百歲』『女性的溫柔』
矢車菊『優美』『氣質』『奢華』
棣棠花『高貴』『高尚』
珍珠綉線菊『愛』『自立』
虎耳草『愛』
百合『純潔』『可愛』
歐丁香『謙虛』
飛燕草『活力』『快活』
薰衣草『不信任』『疑惑』
花毛茛『極具魅力』
蘋果花『愛好』『優先』
龍膽『苦惱』『悲嘆度日』
連翹花『預測』『期待』
羽扇豆『想像力』『貪欲』
紫雲英『舒緩悲哀』
勿忘我『真摯的愛』『不要忘記我』
地榆『沉迷於思考』『推移』
Ⅱ 雪滴花的其它相關
石蒜科(Amaryllidaceae)
單子葉植物綱百合亞綱的一科。多年生草本,具鱗莖或根狀莖。葉通常基生,狹長。花常艷麗,通常兩性,單生或成各式花序,具佛焰狀總苞或無;花被片6,2輪,花瓣狀,具花被筒或無;雄蕊常6枚;子房下位。蒴果或漿果。約90屬1300多種,分布於全世界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許多種類為旱生植物。中國連同引種栽培有17屬30種,主要分布於南方各省區,有一些種從國外引種栽培以及少數逸為野生。
百合目(Liliales)的一科,約65屬,835種,多年生草本。主要產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具鱗莖或地下莖;葉少數,舌形或披針形,基生或互生;花通常具花瓣3枚,萼片3枚;果為蒴果或漿果狀。許多種可供觀賞,尤其是朱頂紅(Amaryllisbelladonna,即孤挺花)、晚香玉(晚香玉屬〔Polianthes〕)、雪花蓮(雪花蓮屬〔Galanthus〕)、雪片蓮(雪片蓮屬〔Leucojum〕)和黃水仙(水仙屬〔Narcissus〕)。
許多熱帶的百合狀植物也屬於本科,如網球花屬(Haemanthus,俗名血百合或血蓮)、六齣花屬(Alstroemeria,俗名秘魯百合)和朱蓮屬(Hippeastrum)。歐亞大陸的黃施特恩貝格氏花(Sternbergialutea)常種於沿邊花壇和岩石庭園。南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紅花君子蘭(Cliviaminiata,即君子蘭)是室內植物,花大,猩紅色,帶黃色條紋。 花語:希望,生命力強,勇往直前的力量,英國的一些地方也被稱為死亡的象徵
贈花禮儀:迷你盆栽,經禮品紙包裝,飾以銀色的緞帶,強調出白雪般的清純感。 雪滴花和夏雪片蓮的葉、花莖、花都很相似,很不容易區分。
雪滴花為一莖一花,偶見多花;夏雪片蓮為一莖多花,偶見一花;雪滴花花瓣較狹長,夏雪片蓮花瓣較短圓。
二者最明顯的是;雪滴花的外瓣尖端無綠點,內瓣尖端有U狀綠點。夏雪片蓮只有一層花瓣,花瓣遠端有綠點。右圖為「夏雪片蓮」,一莖多花,花瓣頂端的綠點和雪滴花有明顯區別。
Ⅲ 哪些花卉型如鈴鐺
1、藍鈴花
藍鈴花,鈴狀之花,嬌美可愛,是天冬門科藍鈴花屬,花期4-6月,是西方廣泛種植的家庭植物,秋天片植後,第二年春天會出現由藍鈴花組成的藍紫色花毯,十分美麗。
Ⅳ 「雪」字開頭的花有哪些花語分別是什麼
雪字開頭的花有以下幾種:
雪蓮花,學名:Saussurea involucrata,主要指菊科風毛菊屬多肉植物,又名新疆雪蓮、回天山雪蓮、高山雪蓮。答
雪寶花,學名Chtionodoxaluciliae,為百合科雪寶花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白色小鱗莖。
雪滴花,株叢低矮,花葉繁茂,不畏春寒,傲然開花。宜於半陰林下或草坪中叢植,又適合花境和岩石園中點綴,也可盆栽供室內擺設或做切花。雪滴花又名雪鈴花或鈴蘭水仙,只有兩種雪片蓮和夏雪片蓮。
雪鍾花,學名是Galanthus nivalis;英名是Common Snowdrop;科屬是石蒜科 雪鍾花屬(雪花蓮屬);別名為雪花蓮、鈴花水仙、小雪鍾。
雪絨花,又名薄雪火絨草(學名:Leontopodium japonicum)是菊科火絨草屬的植物。是藏族古老文化中的神聖之花,它更屬於中葯范圍內的中葯藏葯蒙葯(都是基於漢中葯),實用性強,並且歷史悠久,有記述文獻於典籍,諸如《本草綱目》《敦煌本藏醫殘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