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卉業
A. 中國的花卉市場大致情況 有高人一下
近幾年 中國 逐步成熟 的花卉 消費市場格局初現,花卉由奢侈消費向日常消費的轉變已露端倪。找國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定位勢必成為2008年國內花卉生產企業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之一,當然由於更多外資企業進駐 中國 ,定會加速花卉專業化細分市場及產業化鏈條的完整性。但是面對跨國企業紛紛來 中國 參與花卉業的競爭。如何應對壓力、抓住機遇以尋求突破,對 中國 花卉企業尤顯緊迫。 以差異化生產規避風險現階段我國花卉品種資源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國外,很多企業都把精力放在主流花卉上,如紅掌、鳳梨、仙客來等,生產基數龐大直接導致市場價格混戰。品種盲從跟風往往是罪魁禍首。實現本土化生產的外資種苗供應商提供給我們的品種價格比以前更有吸引力,但當價格優勢變得大眾化的時候也就不是什麼優勢了,相反對於集中供應則會帶來潛在的威脅。 品種的差異性往往是規避市場價格競爭的有力武器,花卉零售商都明白「新奇特少」 的花卉 往往可以賣個好價錢。目前大部分國內生產企業看中的是規模化效益,走的都是薄利多銷的老路,這在很大程度上間接地將企業引向價格戰中。其實國外 的花卉 行業也有類似的問題,尤以日本最為嚴峻。受到東南亞諸多花卉出口國的壓力,日本花卉生產企業都開始走品種革新路線,對新品種的熱衷程度極高,一旦發現有商業價值的新品種,往往會全力以赴地進行新品種的生產和推廣。價格比較是基於同類型同標準的比較,新品種因具有特異性往往沒有價格參照,不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 品種引進需要前期投入很多資源,所帶來的風險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承受的,規格差異性的優勢就此體現。在規格戰上,國外企業的經驗還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荷蘭一些花卉生產企業在「母親節」的時候會生產一批針對中小學生市場的微型康乃馨,便宜的價格是其穩定銷售的絕佳保障。聖誕迷你一品紅在歐美園藝中心都可以見到,迷你盆栽的廉價、小巧、精緻永遠是其最大的賣點。 花卉經紀人角色亟待加強 「產供銷一條龍」的傳統模式已經很難適應現在多變的市場環境。我國 的花卉 產業化細分格局已經體現。在鮮切花行業,扮演專業花卉中間商的人越來越多。苗木產業也是如此,苗木經紀人近年來蓬勃發展。產銷分離的大局趨勢已經不可逆轉,花卉產業想要做大做強也要依靠穩定的銷售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石,傳統 的花卉 批發商正在向「花卉經紀人」的角色轉變,一旦這種銷售渠道建立完善就會給訂單花卉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出口型也可向內銷型轉變 企業獲得國外市場高利潤的同時也承擔著繁復技術壁壘帶來的高風險,近年來花卉產品出口糾紛頻繁發生,靠廉價的勞動力換取外匯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國內花卉消費結構開始顯現出成熟的一面,日常花卉消費比重越來越大,高質高價的市場規律在國內也是行得通的。現階段生產企業想在國內找到具有大購買能力的客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想辦法有意識自己逐漸培養幾個大客戶,這種前期輔助的合作模式在苗木產業中已經得到有效的驗證。 盆栽向藝術再加工轉變市場需求的多元化創造了成品組合盆栽的半壁江山,現在國際盆栽花卉貿易越來越認可一些經過簡單藝術加工美化的組合類盆栽。以常春藤為例,普通的盆栽花卉沒有任何新意,但是在生長種植過程中配上一個扭曲的樹枝支架,讓常春藤自然地攀爬附著其間,使得整個植株看上去更富有生命力。花卉最大的價值是其觀賞性,同樣的植物鮮活獨特,價格往往可以居高,但具有獨特個性是需要付出額外代價的。 國內目前的組合盆栽都是由終端批發商、零售商進行加工銷售的,大多組合後經過馴化適應期直接進行銷售,完成的效果是不錯,但能不能在消費者手裡養活就成了問題。組合盆栽的形式很好,但這種銷售方式不太合適,如果把組合盆栽的養護階段留在溫室種植階段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由於是從幼苗開始種植,植物間是自然地同步生長,成品也會具有渾然一體、自然天成的感覺。 小型種植者將逐步淡出市場 專業化的現代花卉種植企業將會通過吞並小的園藝種植場發展壯大,其實幾年前這種趨勢就已經存在了。零散小型種植者不太適應多變 的花卉 貿易市場,其對產品品質及成本的控制也很薄弱,在一些主流產品市場上無法與規模化花卉企業競爭,走另類發展路線是其生存發展的出路。在許多國家,花卉種植的總面積比較穩定,但是企業的數量卻在逐漸下降,資源的再整合、企業間的兼並重組往往是產業良性發展所必需的,這個國際大趨勢不可逆轉。
B. 花卉行業的現狀和機會
一、花卉行業競爭格局
從國際競爭格局看,一是花卉行業歷經多年發展,行業格局基本定型,荷蘭、日本、德國等花卉產業發達國家不斷向種子、種苗、種球和新品種研發等高附加值的產業鏈上游集中。二是花卉生產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隨著發達國家土地、勞動力等生產成本的增加,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花卉生產正在由歐美等發達國家向勞動力和土地等成本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目前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產國。三是發達國家依然保持旺盛的消費需求,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國家花卉消費潛力巨大。
從國內布局看,我國花卉行業中地區、規模和技術水平也分化嚴重。江蘇、浙江、廣東、雲南等地整體行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發展較好,東北、西北相對滯後。從花卉品種看,形成了以雲南、遼寧、廣東等省為主的鮮切花產區,以廣東、福建、雲南等省為主的盆栽植物產區,以江蘇、浙江、河南、山東、四川、湖南、安徽等省為主的觀賞苗木產區,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等省為主的盆景產區,以上海、雲南、廣東等省(市)為主的花卉種苗產區,以遼寧、雲南、福建等省為主的花卉種球產區,以內蒙古、甘肅、山西等省(區)為主的花卉種子產區,以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山東、重慶、廣西、安徽等省(區、市)為主的食用葯用花卉產區,以黑龍江、雲南、新疆等省(區)為主的工業及其他用途花卉產區,以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為主的設施花卉產區。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花卉行業現狀調查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二、花卉園藝行業發展前景
我國發展花卉園藝產業優勢明顯、潛力巨大,主要體現在資源、消費、就業、生產力和花文化等方面。
1、花卉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我國花卉種質資源豐富,是很多名貴花卉的起源中心和野生花卉資源寶庫,擁有高等植物近3萬種,居世界第三位,僅蘭科植物就有180餘屬1,200餘種,其中特有種達500種左右。在兩千多年的花卉栽培過程中,我國培育出了數千個花卉品種。合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可以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狀與競爭力的花卉新品種。
2、國內花卉消費潛力巨大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城市群的興起,城市園林建設對花卉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鄉居民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花卉需求日趨多樣化,為花卉消費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據統計,世界人均盆花和鮮切花年消費額約20美元,而我國人均消費水平僅0.5美元,市場潛力很大。
3、生產力提升空間很大
據統計,2010年丹麥、加拿大、荷蘭、瑞士、芬蘭等國的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頃平均產值超過50萬歐元,而我國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頃產值不到3萬歐元,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非設施栽培產品產值提升空間更大。
4、解決社會就業優勢明顯
花卉產業是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部門多、領域廣、鏈條長,需要大量勞動力參與。花卉種植可以有效吸納大量勞動力,花卉加工、營銷服務等可以有效提供就業機會。
5、中國花文化基礎深厚花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密切,不斷地被注入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不斷地被融進文化與生活的內容,從而形成了與花卉相關的文化現象和以花卉為中心的文化體系,形成了中國花文化,在人們生活、工作和節慶中得到廣泛普及。中國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C. 插花藝術起源於中國還是日本
對此問題的探討當前有兩種看法,即源於佛前供花或民間生活。日本、韓國和我國部分插花界人士認為,插花最早是由佛前的供花發展起來的。其理由是史書、佛經中有明文記載。在佛教傳入這些國家之後,插花才隨之興起,並且首先始於寺廟的祭壇插花,而後傳入宮廷,繼而發展到民間的。我國不少插花學者都引用《南史·晉安王子懋傳》為佐證:「有獻蓮華(古同『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認為這是我國最早有關插花的記載。又引證北周觀音像(現存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中的觀音手持瓶花的形象,謂之我國最早的插花標本。故而由此得出結論,我國插花源於佛前的供花,始於南北朝。韓國善良插花藝術研究會會長、國際文化協會國際插花事業委員會委員長朴善良女士在《台灣花藝》(152期)著文《韓國的插花藝術》中明確寫道:「插花起源於印度,由印度傳入中國,再傳入韓國,由韓國傳入日本的……」文中沒有引證,但是根據史書記載來看,這條插花源流的傳播路線恰巧與佛教由印度興起後,向國外發展的北傳路線十分吻合,那麼隨著佛教連同佛教藝術、佛教禮儀一起傳播,也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因為佛前供花是佛教主要供奉法式這一。又據史書記載:佛教於公元6世紀由中國和朝鮮傳入日本,當時為日本飛鳥時代,推古天皇的太子聖德攝政,指導政治和文化。他對佛教狂熱崇拜,多次向中國隋、唐王朝派遣使者朝貢學習,致力於引進佛教和中國文化。使者小野妹子曾先後三次到中國,將唐代的禮儀、佛教藝術(包括佛前供花以及供花的花瓶、祭壇器皿等)不斷引入日本。當時中國的僧人、工匠也成群地東渡日本。聖德太子網羅大批中、朝工匠帶領日本匠人大興土木,修建許多寺廟,聚集數百名僧人、女尼宣傳佛教,從而奠定了日本早期佛教藝術的發展基礎,同時也促進了祭壇插花的興起,並開始發展為早期的僅在僧侶中流行的祭壇插花。
佛教於公元前6世紀在印度興起並盛行1000多年,傳遍了亞洲各國,並成為世界性的一大宗教或某些國家的國教,對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有的國家幾乎使社會上的一切無不帶有宗教的色彩,打上宗教的印記。由此看來,插花藝術直接源於佛前供花或在供花催生下發展而來,都是不言而喻的;插花源於佛前供花之說在某些國家確是如此。
但是,並非所有國家的插花都是源於佛前供花,因此還有插花源於民間生活的第二種觀點,比如我國部分插花學者即是該觀點的支持者。其理由是,西漢年間(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佛教傳入我國之前,在民間已經有廣義的原始的插花意念,並流行有多種形式的插花。據史料與考古發現,我國上古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6世紀)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大量的以花傳情、裝飾儀容的歌謠。《鄭風·溱洧》記:「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 (即蘭香草)兮……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即芍葯)。」這是描寫溱河洧水解凍之時男女青年到岸邊採集蘭花去祭祀、嬉戲、雙方相愛,海誓山盟,別離之時互贈一束芍葯花的愛情歌謠。《陳風·東門之扮》曰:「東門之扮,宛丘之栩。子促之子,婆娑其下。……視爾如 ,貽我握椒。」扮即白榆樹的古名; 即錦葵之古名;椒即香草或花椒。這首歌謠是記述陳國的一種風俗,男女青年聚集在樹蔭下,跳舞唱歌、談情說愛的情景,男青年誇贊女青年的美麗像是一朵錦葵花,而女青年則以一束香草贈送給男青年表示愛慕。又如我國戰國時期屈原的經典之作《楚辭》中也有許多類似之記載,《九歌·東皇太一》記:「瑤席兮玉 ,盍將把兮瓊芳……」 即鎮;盍即合。此詩意是指鋪著瑤席,上面壓著玉鎮,合手捧著成束的美麗鮮花。《九歌·山鬼》載:「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杜衡即一種野生葯用草本植物。這是記載山鬼出行,車上披掛著紅綠相映的美麗花草,並拿著折下的香花贈其所思者。再如《九歌·少司命》記:「 (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這是一首祭迎神巫的歌謠,描述神主男女相愛之情以及用淡雅芳香的蘭花枝供奉的盛況。由上述種種充分說明,遠在公元前11世紀我們的祖先們對花卉就有了多種多樣的審美創作活動,將鮮切花(古稱折枝花)廣泛應用於生活中,並以頭飾花、腰花、胸花、花束和花車等形式出現,這不正是今日禮儀插花中的某些花飾雛形嗎!另據考古發現,在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中繪有一方幾上放一陶制卷沿圓盆,盆內均勻立放著6支幾乎等形等長的紅花枝,酷似人為插做而成(見圖1),由此也說明在1900多年前,在祖先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進而在切花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將花枝插貯水養用以祭神、供佛或饋贈親友、美化生活、裝點儀容。這些審美創作活動的出現也是合情合理的。當佛教傳入後,這些審美創作活動與佛前供花相結合,廣為傳播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從史籍中同樣證明,遠在4000-5000年前另一個人類文明發源地的古埃及,已開始了同樣的審美創作活動,將齒葉睡蓮插入花瓶、花缽中作為墓室壁畫,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與哀悼,也常將插花器皿作為隨葬器。還有古希臘人遠在3000-4000年前就有了大型的瓶花和花環,作為婚禮中的裝飾物,至今這些古典的傳統的裝飾形式還保留在西方各國的插花之中。這充分證實插花源自民間生活之說也是歷史的事實。
關於世界插花的源頭問題,目前尚無大的爭論,都認定二源論的觀點。即西方插花藝術發源地是古埃及,東方插花藝術發源地是中國。根據考古發現,公元前2500年埃及法老(國王)貝尼哈桑墓壁上的瓶插睡蓮圖案以及公元前2400-公元前1800年隨葬品五口插花容器、工藝美術作坊以及1922年發現的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王的浮雕(公元前1358-公元前1348年),這些發現都是人類生活中最早的有關插花的最可靠的文物佐證。古埃及人視睡蓮花(實為印度藍睡蓮)為祭祀司育女神的聖花,是神聖幸福的象徵,因此,常把它作為宮廷中的雅卉,插入器皿中,裝飾餐桌或作為饋贈禮品,也常用作喪葬品。古埃及人信仰人死後還會過著另一種與人間類似的生活,應當把人間的一切盡量提供給死者,所以隨葬品很多,並且在墓室壁畫和浮雕中充滿了人間生活氣息與時代感,這些隨葬品就像一部形象的歷史,成為考證研究古埃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重要依據。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建起了完善的奴隸制國家,在文字、歷法、藝術、科學知識等方面,對西亞和歐洲都曾有相當影響,乃至對整個人類的文明都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對希臘半島的文化藝術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希臘、羅馬的文化藝術及用花的習俗緣由都與古埃及相似,插花藝術自然也不例外,很快由古埃及傳至希臘、羅馬,主要用來敬神、崇拜英雄、美化環境。在地中海沿岸的義大利、荷蘭、英國和法國,插花也得以發展,並逐漸形成了一門完整的西方插花藝術。從人們對其風格的研究中發現,那對稱的幾何造型,豐滿充實的構圖以及巨大的體量,都與古埃及的美術和插花的定型格式、對稱均勻的圖形、巨大永恆的風格十分相似,如出一轍。所以,古埃及是西方插花藝術發源地了結論是無可非議的。
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在中國,但也有人認為是印度,究竟屬誰目前尚無最後定論。從現有史料以及前述的許多佐證來看,中國為發源地是可信的,理由是充分的。
D. 花卉市場的歷史傳承
現代花市最為代表的是廣州市的花市
到了清朝中期,老廣州花市又有所發展,由各城門擴展至城內,而且還整天營業,並由單一的素馨、茉莉花向多樣化發展。辛亥革命後,老城拆除,花市擴展至高第街一帶,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花街也更加繁華。但是,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在19世紀60年代才形成的。在藩署前的花市逐漸成為年宵花市,並遷到了雙門底,除賣花以外,還賣古董、年宵品等。雙門底成為過年時候廣州最熱鬧的去處。即便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天天有日本飛機在頭上亂飛,市民還是喜歡到這里逛街賣花。
E. 世界花卉業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一、國外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概況及趨勢 1、世界花卉產業的市場格局及發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貿易額不足30億美元,1985年發展為150億美元,1990年為305億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億美元,此後,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世界花卉消費總額已近2000億美元。目前國際花卉業的現狀可以概括為:各國花卉生產有起有落,生產格局出現新的調整。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已達22.3萬公頃。其中亞太地區花卉栽培面積最大,達13.4萬公頃;其次是歐洲,栽培面積達4.5萬公頃;美洲地區的栽培有4萬公頃。花卉栽培面積比較大的10個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日本、美國、荷蘭、義大利、泰國、英國、德國和墨西哥。由於各地區花卉科研、生產、流通和消費水平不同,花卉業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發達國家仍佔有絕對優勢地位。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的鮮切花、切葉及盆花的世界貿易總額達42.3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出口量最大,佔世界貿易總量的67%,美洲地區佔19%,亞太地區佔5%。花卉出口創匯額比較高的十個國家依次是:荷蘭、哥倫比亞、丹麥、以色列、義大利、哥斯大黎加、比利時、美國、泰國和肯亞。花卉的消費與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三個地區:歐共體、美國、日本形成了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這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進口的花卉佔世界花卉貿易的99%,其中歐共體佔主導地位,達80%,美國佔13%,日本佔6%。世界的花卉生產和花卉消費已形成區域化布局。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交通運輸方便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生產區域。經濟發達、有著良好花卉消費習慣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消費區域。目前,荷蘭的花卉93%出口到歐共體國家,哥倫比亞的花卉75%出口到美國,泰國生產的盆栽熱帶蘭花則有78%銷往日本。近年來伴隨著世界花卉自由貿易的發展,世界花卉業的發展又有了明顯的變化。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花卉生產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第二,隨著國際貿易日趨自由化,花卉貿易將真正實現國際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產和經營企業由獨立經營向合作經營發展;第四,國際花卉生產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國紛紛走上特色道路,力爭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五,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花卉消費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二、國內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花卉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栽培面積穩步增長。1992年全國花卉總產值為12億元,1994翻了一番,達到38億人民幣,花卉的出口創匯為2000萬美元;1996年達到48億人民幣,創匯1.3億美元;1999年面積達9.1萬公頃,產值115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億美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鮮切花消費和生產形成三大消費區和三大生產區。鮮切花三大消費區是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和以廣州為主的華南地區,約佔全國的80%。鮮切花三大生產區是雲南、廣東和上海,約佔全國的80%。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花卉產銷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和季節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花卉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一個穩步調整階段,其特徵是行業發展逐步實現了以下轉變:第一,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轉變。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花卉市場從「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到花卉企業到處尋找買主推銷產品的「買方市場」以後,目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第二,由「小而全」的生產方式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隨著花卉業的不斷發展,花卉生產方式由過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第三,由傳統落後的經營方式逐步向現代化的流通方式轉變。最近幾年,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經開始逐步進入花卉流通領域。
F. 開鮮花店需要做什麼准備工作啊
開家花店--花店地址必備條件
1.必須有雙向交通,機動車可以方便通行、停靠。受交通管制的墳不好開店,滿足不了大 額商業用花。
2.周圍有大的建築物可以輻射,如大的寫字樓、商場,這樣能夠增加即興購買的客源。
3.如果有居民區的話,可以保證散戶購買。
4.開花店一般需要時間的積累,客戶生意的穩定,所以選址應該考慮店面的長久性。
在選擇花店地點時,以上幾點最應該滿足兩點。
開鮮花店(零售店)最初包括店面選址、租金、裝修和進貨資金四部分。投資規模要根據店面的租金而定,根據情義花卉公司介紹,規模在60平米左右的花店投入要在10000元~20000元,中國鮮花網方天先生介紹在北京南城開一家30平米左右的花店月租金約為3000元~5000元。以30平米為例,裝修費用一般在5000元。保鮮櫃、剪刀、噴壺等必要設備的投入在3000元。30平米的花店需要花藝師一名,普通員工3人~4人。花藝設計是立店之本,所以在店中花藝師水平很是關鍵,一般花藝師的工資在1000元~2000元,普通員工薪金約為800元。
開鮮花零售店又不一樣了。據玉泉營花卉市場北京吉祥花卉中心的田甜小姐介紹,開一個15平米的鮮花批發店開始要交納50000元的入場費(其中包含買攤費和其他一些費用),每月交市場3000多元的攤位費,這其中包含水電費和其他一些簡單的設施費。簡單裝飾3000元,除此之外還要交納300元左右的稅費。15平米的店要聘一個花藝師1000元~2000元(店主自兼除外),兩個普通員工,工資在500元~800元,每天流水約在700元~1000元左右,由此我們也可以估算出開一個鮮花批發店是否賺錢了。
與鮮花有關的數字?花卉消費近年來呈越來越旺的趨勢,除了花卉本身所具俏麗姿容、讓人們賞心悅目、美化家居等功效外,它還可以開發人們的想像力,使人們在相互交流時更含蓄、更有品位。現在我們的花卉市場景況如何呢?據北京花卉協會鄭先生介紹,2002年北京鮮花市場的消費約在5.51億元。記者走訪了幾家鮮花店,每家鮮花店銷售額每天流水在700元~1800元不等,北京現在已有花店數量約800~1000家。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品位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鮮花的需求還會加大。雖然北京14家大型鮮花市場(萊太花卉市場、玉泉營花卉市場、大自然花卉市場、大森林花卉市場……)航天橋花卉市場、建有國際上先進的拍賣技術和設施,但以拍賣方式交易的花卉只佔花卉總量的20%,而在荷蘭、日本等國家的這個數字達90%以上。由此可以估算出北京花店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
開店方式開店方式總體來說有三種:
自己開鮮花零售店、在花卉市場內開鮮花批發店、鮮花連鎖加盟店。現在各種大型花店都可以加盟,初期的人員培訓、店鋪的裝修、選址都要經過總店的嚴格審核,並在開店之前必須簽訂《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合同》。據中國鮮花網方天先生介紹,特許連鎖加盟商是獨立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行負責財務金融安排。加盟商應支付的費用有加盟費、手續費。加盟費須在簽訂《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合同》後付清,具體數額是按照店鋪規模大小來收取。手續費是指開業後總店對連鎖加盟店在技術上、業務上和服務等方面持續支持所收取的年費用。
經營技巧與建議送花是一門學問,送花也是一門藝術,用花來表達的語言實在太豐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領會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點困繞?知道紅、白玫瑰組成的花束的意義嗎?知道探病時送百合要先作些處理嗎?等等,要很好地表達和領悟送花的意義,才能更好地表達這種藝術。開店技巧主要包括熟悉行情、選擇地段、店面布置、插花藝術掌握、投資風險等。
一、技術掌握:首先要了解花語,什麼花送什麼人,什麼場合適合用什麼花,過什麼節送什麼花,開業花籃、花車的製作,婚慶、喪葬的花籃、花圈的製作。很簡單,一本介紹插花用書便解決問題。總之,經驗就是熟能生巧。
二、店址的選擇:這是開花店的關鍵。因為零售利潤在花卉業中可達50%-80%,零售利潤足以滿足一月的房租水電、員工工資、稅收開支等。從這個角度考慮,店址在醫院、酒店、影樓或娛樂城旁,可避免6~9月淡季對整個業績的影響,二是從擴展批零業績的提高考慮,因為批發利潤大概在10%~30%之間,可將店址選擇在花卉市場批發一條街,或花店比較集中的街區。另外�在選址時還要考慮房間的門窗是否足夠大,將來換成玻璃門窗,以展示花店內部的容顏。在9月至第二年5月的旺季,所有的花店,買花者都是你的客戶,由於顧客購物的從眾心理,批發貨量大、價格便宜,你會爭取到許多別人得不到的生意。同時,別的花店也是你的批發客戶。
G. 日本的國花是什麼
日本的國花是什麼
日本的國花是什麼,花朵的種類很多,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一個象徵他們的花朵,我們稱之為國花,一個國家的精神象徵,更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那麼日本的國花是什麼呢?
日本的國花是什麼1
日本的國花是櫻花
櫻花一直來與日本人民的生產、生活和感情融合在一起:花開花落,預告著春播、秋收時令的到來;櫻汁、櫻葉、櫻花、櫻木,是常見的葯材、食品、傢具和木雕的上好原料。
櫻花是日本民族的驕傲,它同雄偉的富士山一樣,是勤勞、勇敢、智慧的象徵。每年的三月十五日,是日本的櫻花節。這一天,日本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公園或野外賞櫻。
在東京的上野公園,這天有花宴、花會、花舞等種種活動。當日本櫻花的一個著名品種——「八重纓」在東京的新宿公園盛開時,日本政府還在這里舉辦「觀櫻會」,招待外國使節和社會名人。
日本人民對櫻花的喜愛之情有久遠的歷史。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木花開耶姬的美麗而又智慧的姑娘,用了半年時間,自冬季到夏天、自南而北走遍了整個日本,沿途撒下了櫻花的種子。自此以後,日本各地便盛開櫻花了。櫻花成為日本的國花是深受日本人所認可的!
櫻花花語:生命補充。
山櫻的花語:花語是「向微笑」、「精神美」西洋櫻花的花語是「善良的教育」櫻花熱烈、純潔、高尚,嚴冬過後是它最先把春天的氣息帶給日本人民,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為日本的「櫻花節」。
花開時節,人們攜酒帶餚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邊賞櫻、邊暢飲,真是人生一大樂趣。「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
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乾脆,被尊為日本精神的象徵。日本人不但賞櫻,還吃櫻,其櫻花雪糕別有滋味。
日本的國花是什麼2
日本的國花是櫻花和菊花。
櫻花象徵日本人團結一致、眾志成城的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勤勞、勇敢、友好、和平的美好品質,在日本人的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菊花因其高貴、華麗、閑寂的風度非常契合日本皇室貴族的情趣,長期成為日本皇室的`象徵,又因其高潔、不畏嚴寒的品行,深受日本民眾喜愛。雖然日本現行法律沒有明確本國國花,但綜合日本的歷史和文化,日本民間和國際社會都將櫻花和菊花視為日本的國花。
一、日本簡介
1、地理位置
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其它6800多個小島嶼組成。
2、地形地貌
日本是一個多山的島國,山地和丘陵占據了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大多數是火山,其中富士山是最高峰。
3、氣候類型
日本是典型的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溫和濕潤。夏季台風比較多,全年降水量十分豐富。其中五六月份是典型的梅雨天氣。
4、水資源
日本境內河流流程短水能資源豐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積672.8平方千米。最長的信濃川長約367公里。
5、自然資源
日本自然資源是比較匱乏的,只有少量的天然氣、煤炭等,其他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因為是環海島國,森林資源和漁業資源是非常多的。森林覆蓋率是世界上覆蓋率最高的國家,占陸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九。日本著名的漁場有北海道漁場和日本海漁場,魚類種樹差不多有七百多種。
日本植物類型也比較多,有五千多種,大概有有一千六百多種被子植物和高裸子植物為日本當地的原生植物。大概有一千九百多種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為日本本土原生植物,約占日本所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35%。
二、日本的國花是什麼花?是櫻花還是菊花?
日本到處都有栽種櫻花,所以有櫻花之國的稱呼,一般民間認為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其實,日本皇室是將菊花作為國花的,也是皇室專用花卉,民間的百姓只有重大的事件發生時才能佩戴菊花。
櫻花是日本民族精神的發表,象徵著瞬間燦爛不惜生死,而通過旅遊業傳播、電視劇文化等,讓很多朋友誤以為櫻花是日本的國花。
所以總的來看,兩種花卉都是日本典型的代表花卉。
日本每年都會舉行櫻花節,在櫻花盛開的這一期間,這也是日本旅遊的忘記時節。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趕到這里欣賞一場櫻花雨,非常的浪漫。在這里還可以感受到日本當地的美食和習俗。
日本的國花是什麼3
世界各國的國花是什麼
很多人說中國的國花是牡丹,其實中國的國花並不是牡丹。至今,中國的國花還沒有確立。中國人還在糾結是選牡丹作為國花,還是選梅花作為國花。牡丹代表的是雍容華貴,梅花代表的是堅強不屈,這兩種代表都是中國人自古就有所追求的。
2、朝鮮——天女木蘭
天女木蘭花的花、葉、莖均含芳香油,可提取高級香料。這種天然香料可廣泛用於食品、化工、醫葯、卷煙、糖果、化妝品,是增香劑中的最佳品。
天女木蘭花除具有特異芳香外,清白美麗,花期長,所以又是綠化、美化庭院的珍貴觀賞樹種。天女木蘭花的木質也很優良,可做傢具、農具和雕刻用材。
3、日本——櫻花和菊花
很多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櫻花是日本的國花,其實日本的國花是菊花。菊花是日本皇室所定的,想具體了解這段歷史建議大家看一本美國作家所編寫的《菊與刀》,這本書是研究日本文化十分著名的書。
4、韓國——木槿
木槿花,即錦葵科木槿屬植物木槿的花,又名白槿花、大碗花。木槿花多色艷,非常美麗,花似錦葵,白色、粉紫色到紫色,基部一般深紅色,某些品種有重瓣花。是作自由式生長的花籬的極佳植物。因生命力極強,所以象徵著歷盡磨難而矢志彌堅的性格、紅火、念舊、重情義。
5、寮國——雞蛋花
雞蛋花花語:孕育希望,復活,新生。雞蛋花花期是五月到十月,它沒有神秘的傳說,沒有優雅的氣質,高貴的芳姿,卻有著很簡單的外表---
用五片花瓣組成了一個清新,充滿希望的花語。在中國西雙版納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雞蛋花被佛教寺院定為「五樹六花」之一而廣泛栽植,故又名「廟樹」或「塔樹」。
6、緬甸——龍船花
龍船花原產中國南部地區和馬來西亞。在17世紀末被引種到英國,後傳入歐洲各國。龍船花株形美觀,開花密集,花色豐富,終年有花可賞。是重要的盆栽木本花卉。廣泛用於盆栽觀賞。
7、馬來西亞——扶桑
「扶桑」是馬來西亞的國花,不過那裡叫「大紅花」。馬來西亞人把「大紅花」當作馬來民族的熱情、爽朗的象徵,比喻熱愛祖國的烈火般的激情
8、印度尼西亞——毛茉莉
茉莉花在菲律賓人民心目中是純潔、熱情的象徵,是愛情之花,友誼之花。菲律賓人稱茉莉花為「山巴一吉塔」,這是青年男女表示愛情的用語,意為「愛的誓言」,所以茉莉花也稱「誓約花」。
H. 中國主要出口哪些鮮花
中國花卉出口日本現狀透視
近年來,在國內花卉消費不斷增大的同時,一些大型花卉生產企業開始瞄準國際市場擴大出口。2005年全國花卉產業出口創匯1.5億多美元,比上年增加了992萬美元,增長了6.9%。形成了以廣東、福建、海南為主的觀葉植物出口基地,以雲南、遼寧為主的切花出口基地,以浙江為主的切葉切枝出口基地。日本作為中國花卉產業的主要出口國,研究其市場需求特點及變化規律,對做強做大對日花卉出口,保護生產者利益有著重要的作用。
對日本出口持續增加
近幾年來,日本由於受經濟不景氣、花卉從業人員老年化、年輕繼任者嚴重不足的制約,花卉生產出現了停滯的趨勢。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2003年與上年相比,切花類的栽培面積為1.86萬公頃,減少了420公頃(2%),上市量53.05億支,減少了1.08億支(2%);球根類的收獲面積704公頃,減少了74公頃(10%),上市量2.07億頭,減少了3300萬頭(14%);盆花類的收獲面積和上市量分別為2184公頃和3.2億盆,與上年基本相等;花壇用苗的栽培面積1741公頃,減少了27公頃(2%),上市量8.7億株,減少了3280萬株(4%)。但是,由於日本花文化比較發達,人們有著良好的花卉消費習慣,花卉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國內生產停滯或萎縮的同時,進口在不斷增加,這為中國花卉的擴大出口創造了條件。據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速報),2005年進口切花3.1萬噸,240.7億日元(約34.4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了4.4%和6.8%。如果加上切葉切枝,共4.5萬噸,289.2億日元(約41.3億元人民幣),分別增長了4%和6.4%。
事實上,中國花卉產業對日本的出口總體上一直處於上升階段,2005年出口菊花1.5萬噸,6.1億日元(約8767.3萬元人民幣);百合126.4噸,1.1億日元(約1513.1萬元人民幣);玫瑰28.7噸,2332.8萬日元(約333.3萬元人民幣);康乃馨1582噸,8.2億日元(約1.17億元人民幣);切葉切枝1.1萬噸,22.5億日元(約3.33億元人民幣)。除蘭科花卉外,出口量和金額分別比2002年增長了2.8倍、4.9倍;5.9倍、5.3倍;60%、88%;5.2倍、4.7倍以及18%、11.5%。目前,中國花卉對日本的出口基本都是切花、切葉、切枝。福建、廣東等地也大量出口發財樹、小榕樹、仙人掌等觀葉植物,但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是以半成品的形式出口。近幾年來,森禾種業公司出口仙客來到日本,開中國盆花成品出口之先河,在日本花界引起了不小轟動。但是,盆花出口日本比切花復雜得多,除了造型、花色、品種等要適銷對路外,更重要的是怎樣才能順利通過檢疫關。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中國盆花大規模出口日本,還需走較長的路。
花卉出口面臨四大問題
中國花卉出口日本,雖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對花卉出口的可持續發展,保護花農和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有著重要作用。
質量不穩定,規格不統一 質量不穩定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花卉生產企業和分散的小規模花農之間生產水平有著巨大的差距;二是在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花卉生產仍然是靠天吃飯。冬季和夏季在華北、東北、華東、西北等地區不能或很難生產出高品質的花。即使在切花主產地春城昆明,每年的2、3月份,康乃馨、玫瑰等產品也易受到低溫危害,出現褐斑葉;夏季受高溫影響,常出現莖稈變細、花頭變小的現象。
加之,一些出口企業在市場上盲目收購產品,沒有認真經過篩選、分級、加工、包裝等程序,競相大量出口,使中國花卉產品在日本成為價廉物差的代表。即使像雲南英茂、楊月季公司、浙江森禾種業等一批能生產高檔花卉的企業,其產品由於貼上了中國製造的標簽,在日本也難以賣到理想的價格。
中國對日出口花卉產品的數量已佔日本花卉總進口的56%,但出口額僅佔7.6%。這既有主要產品是價格較低的楊桐、柃木等切葉切枝的原因,也有花卉質量不穩定、不能適時供貨的原因。
出口渠道混亂,缺乏有效的行業服務協調機制 中國花卉產業對日本的出口渠道,可謂千姿百態。各企業或商社各自為政,通過一家或數家日本公司以委託拍賣、買斷銷售或部分委託拍賣,部分買斷銷售的方式出口其產品。由於質量、規格不統一,出口渠道多、銷售地集中,經常形成中國產品不分質量好壞在東京
大田花卉拍賣公司、日本花卉拍賣公司等市場低價競賣的局面。
由於缺乏行業服務協調機制,除部分大型企業外,許多生產者不了解日本市場的需求情況,盲目生產。如母親節前,按理說是一個充滿商機的日子,但是由於各地的康乃馨大量銷往日本,結果造成爛市,有的康乃馨每支只賣到3、4日元(0.2元人民幣)。今年昆明等地的生產者調減了康乃馨的種植面積,價格有所回升。
對新品種的保護認識不足,難以提升產業總體水平 新品種的保護是花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近幾年來,各級政府、有關部門、企業都在抓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但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據日本《花卉園藝新聞》(2006年5月25日)報道,今年母親節前的5月10日,在康乃馨育種公司、批發市場的協助下,農林水產省品種保護對策官在東京大田市場花卉部,對用違法繁殖苗生產的中國產康乃馨進行了檢查。這是繼3月13日之後的第二次檢查,確認違法嫌疑的品種有荷蘭HILVERDA公司育成的Cherry Tessino、L.P Barbara、D.P.Barbara等。報道稱進入日本的80%的中國產康乃馨都是未經許可生產的。這些報道對中國花卉的出口無疑帶來了負面影響。
當前,中國花卉產業的對日出口面臨著哥倫比亞、馬來西亞、韓國、肯亞等國的嚴峻挑戰。增強國際競爭力,除價格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保護育種者權利,開拓適銷對路的產品。
重視新品種的保護至少有兩個方面的積極意義:一是能吸引國外新品種盡快進入中國,提升國內花卉產業水平,增強國際競爭力。這樣,既能減少國外「高、新、奇」花卉產品對中國花卉產業的沖擊,又能發揮國內勞動力便宜的優勢,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擴大出口;二是培育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進入花卉生產強國的行列。中國有著豐富的植物資源,但是由於缺乏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民間資本對植物資源的開發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這不僅使中國花卉產業長期處於低水平生產大國的地位,而且面臨著大量植物遺傳資源流失的危險。近幾年,隨著花卉產業對外開放的深入,國外的植物學家、育種家紛紛到雲南、四川、西藏等地考察,這對我國植物遺傳資源的流失帶來了不小的安全隱患。
物流成本高,制約著對日出口的擴大 雲南是中國最大的切花產地,也是花卉對日出口的大省。但是由於缺乏冷鏈設施和專業物流組織,從而縮短了雲花的
售前保鮮期,極大的影響了雲花的品質。物流成本高主要表現在:一是沒有專業的花卉運輸公司,運輸設備落後。許多花農依然用手扶拖拉機、小馬車、摩托車、自行車送花到市場。出口公司常常在市場上購買切花,加工、包裝後出口,很難保證產品質量。一些大型花卉企業用自己公司的卡車直接運送產品到空港,但是由於沒有專業化的冷藏車輛,鮮活花卉產品在運輸中損失較大。二是不進行產後處理。大多數花農對收獲後的切花基本不進行分級、加工、包裝等產後處理,以200支或300支為一捆,打包送到市場銷售,這樣既保證不了商品的質量,又容易在運輸中壓壞產品。三是出口運價高,運輸條件差。據有關資料統計,昆明到大阪飛行4.5小時,運價為2.9美元/千克。而從印度孟買到大阪飛行10小時,運價僅為2美元/千克;從哥倫比亞到大阪飛行24小時,運價也不過3.25美元/千克。運價過高明顯削弱了雲花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力。
另外,昆明到日本沒有直達貨機,出口切花與行李混放到客機的行李艙里,經北京、上海以及曼谷、首爾等地發往日本。空運時間長,滿足不了切花在運輸中所需要的恆溫條件,還易受到其它物品的污染。特別是每年的7至9月松茸上市時,由於松茸出口商能以較高的價格訂到艙位,發送大量松茸到日本,致使大量的切花發不出去,造成積壓。雲花銷往日本應獲得比國內市場更高的利潤,但由於物流成本高,許多花卉生產出口企業常常出的越多虧損越大。
擴大對日出口前景看好
隨著花卉產業國際分工的深化,正如歐美國家的花卉生產基地向南美、非洲轉移一樣,日本的生產基地轉向中國、馬來西亞、印度、越南等國已是大勢所趨。中國花卉出口除面臨著日本國內生產者的競爭外,還必須面對哥倫比亞、肯亞、馬來西亞等國的嚴峻挑戰。因此,要針對上述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盡快推進產業升級。
一是大力發展花卉合作經濟組織,把分散的小規模生產納入社會化大生產的軌道。通過花農自己的合作經濟組織,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的篩選、分級、加工、包裝、運輸等問題,增加花農購買種苗、化肥以及銷售產品的市場交涉力,從源頭上保證花卉質量,從組織上保護農民的利益。
二是加強物流體系建設。與市場建設結合,逐步建立專業化花卉運輸公司,力爭以最短的時間,把鮮活的花卉產
品運到消費者手中。花卉主產區政府應設立外銷花專項基金,積極支持花卉出口。特別在當前,國際航線價位過高、缺乏貨機專線的情況下,作為政府反哺農業政策的一環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加強新品種的研發,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中國花卉資源的開發和新品種的選育主要集中在植物研究所、農業科學院等官辦研究機構,這些部門由於缺乏對國內外市場的了解,研發的品種往往缺乏商業價值,花農或生產企業開發的新品種很少。而在日本95%以上的新品種都是由花農或企業完成的,每年申請登錄的新品種數百件,可以說每個花卉生產者都是潛在的育種家。而且申報程序簡單,花農選育的新品種可委託拍賣市場或花卉普及員(農業試驗場)上報農林水產省生產局新品種登錄科,登記在冊後即受到法律的保護。花農能很快生產富有個性化、競爭力強的產品。一般花農從委託到收到農林水產省發行的新品種登記受理號碼,只需要3周的時間。源源不斷的新品種開發是日本成為世界花卉強國的核心動力。中國花卉產業要培養花農選育新品種的意識,轉變研發機制。鼓勵花農或企業在生產中研發新品種,簡化新品種的登錄程序,從內涵上提高中國花卉產業的競爭力。
四是加強行業服務,提高對外銷售的市場交涉力,對內的信息傳遞和協調能力。中國花卉產業各自為政的出口模式,使其處於完全競爭的狀態,而買方只是十幾家日本進口公司,處於壟斷地位。由於地位不平等,在市場交涉中,定價權往往由買方控制,這對中國花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同時,由於國內花農和生產企業不知道日本市場的變化規律,在出口方面經常出現低價競賣的現象。因此,在花卉主產區建立由幾家龍頭出口企業、花卉合作經濟組織牽頭組成的行業服務協會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對內提供信息等服務,按國內外市場的變化規律安排生產,減少花農的經濟風險;另一方面通過相對統一的對外交涉,穩定、提高花卉產品的國際銷售價格,以保護花農的利益,做到花卉出口的可持續發展。
引用:http://..com/question/3970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