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中式插花活動

中式插花活動

發布時間: 2023-02-17 01:16:10

插花活動總結

精彩的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經驗,寫一份活動總結,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你想知道活動總結怎麼寫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插花活動總結(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插花活動總結1

酷暑寒冬已經悄悄的到來了,但完全按捺不住我們年輕人的熱情——如鮮花綻放的園林園藝協會。在20xx年12月23日我們協會開展了插花藝術表演活動,經常,我們在進行居住裝飾布置時,插花是我們一渲染氣氛,提升格調的一個重要手段,每每在此較顯要位置,比如戶門正對的玄關,餐廳,客廳的一角等放置一盆經過精心設計的插花。專業的插花要有許多講究,技巧,要去花店選一盆喜歡的插花常常要付出幾百元的代價,實在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我們協會今天開展的這樣的活動,共全院師生來觀賞,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製作插花的平台,讓更多的愛好插花者加入我們,給他們更多機會。

雖然鮮花人人喜歡,可當中的奧妙卻只有了了數幾懂的,在製作中應注意的問題許多,插花的選擇,插花的技巧,器材的選擇,花的搭配等等,都是非常注意的,插花來源於日本,更多的就是讓人有藝術感。往往能體現一個花藝師的精神,但是在我國照貓畫虎的東西太多了,從婚慶布置婚禮,從哪個主席台島電視台,從婚慶到喪禮這些用花往往都是大同小異,同是形和色,異的是花材和價格,現今國內的花藝電影,太商業化了,沒有深度,沒有意境,即使比較與眾不同的花藝作品,對花藝來講人們給予的關注太少了,經濟來源也是形成的因素之一。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對插花的藝術也越來越深入,對插花的喜愛也佳,更深的年輕人喜愛,今天我們協會開展活動贏得了大家青睞。

插花活動總結2

為慶祝第xx個國際「三八」婦女節,活躍節日氣氛,豐富女職工幹部文化生活,提高員工美學素養及審美能力,增強公司凝聚力,3月8日,公司工會舉辦了20xx年「美麗心情,舒適生活」藝術插花活動。

活動當天,近百位女職工參加,滿滿當當的坐滿了兩間教室。花藝培訓老師首先對花藝理論知識進行了簡單介紹,包括插花的特點,有時間性,生命性,時尚性,裝飾性;插花的基本分類,分東西方,現代古典,基本創意,以及一些送花的禮儀禁忌比如德國人不收鬱金香,日本人不喜荷花和山茶等,又譬如,在生日,喬遷,探病,節日時合適送的花等等。

在短暫的介紹之後就是本次活動的高潮環節,開始實踐插花。浪漫粉色的玫瑰,高雅神秘的桔梗,零星點點的滿天星,還有各色花卉放滿了一桌。大家在老師地指導下,講究色彩搭配,錯落有致,也有藝術感滿分的同事開始了與眾不同的藝術插花,同樣美麗別致。完成了盆花後,大家又開始學起了韓式包花,含苞待放的黃玫瑰包裹在點點滿天星中,精美非凡。

熱鬧的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活動圓滿地落下了帷幕。每位女同事都手捧鮮花,歡度佳節。

插花活動總結3

3月8日下午,公司47名女員工歡聚一堂,開展了一次具有古樸風韻的插花活動。活動邀請了中國插花花藝協會理事、台州市花藝文化研究會會長xx老師作指導。

插花前,蘇群老師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了插花藝術的起源、發展,插花工藝等方面的知識,使大家對插花這門藝術有了基本的認識。而後,精通東西方插花藝術的蘇老師對插花的基本方法進行現場講解和演示。她的作品優雅有氣韻,花材簡單卻不流於俗套。女員工們紛紛躍躍欲試,發揮創造力,整合造型,使得原本普普通通的花草經她們的巧手修剪後,錯落有致地落在劍山上,一盆盆中式典雅的碗花悄然綻放,增添了節日氣氛。大家看著自己親手創作的插花作品,感到滿滿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此次婦女節插花活動,讓女員工們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釋放壓力、放鬆心情,進一步提升了生活品質和文化修養,同時感受到來自公司大家庭的關懷和溫暖。

插花活動總結4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映淺紅」、「城邊流水桃花過,簾外春風杜若香」、「柳色黃金嫩,梨花白雪香」…古人有關花的詩句讀不完說不盡。正是樹葉抽芽花苞待放的初春,為慶祝「3。8女神節」到來,中紡對外公司工會組織全體女員工共聚一堂,跟隨具有社會知名度的玉泉營插花培訓學校教師學習共賞插花藝術。

多情的玫瑰、可愛的跳舞蘭、熱情的火鶴、雅緻的楊蘭,單獨看一朵已是「亂花漸入迷人眼」,組合在一起又會是怎樣的`盛情?經過老師的悉心指導,朵朵新鮮嬌嫩的花兒,在公司女員工們手中組合成「可愛深紅映淺紅」的藝術品。

花中自有詩意,需要的是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此次插花活動不僅讓女員工們在忙碌的工作中舒緩了心情,陶冶了情操,也為今後高效工作充足了電力。

插花活動總結5

春天的腳步漸漸走近,20xx年3月8日,一個屬於女人的季節。嶽麓區望城坡街道湘儀社區攜手長沙華夏銀行開展了插花慶祝「三八」婦女節活動,為轄區內的女職工提供一個「與花共舞」、「與花為伴」的機會,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享受花樣年華。

活動當天,居民們准時來到插花活動現場。「好漂亮啊,我們也能插出這樣的花嗎?」大家一進門看到老師提前准備的花都驚嘆不已,紛紛拿出手機記錄下美麗的瞬間,老師說,「只要大家按照我說的步驟,每個人都能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美麗」。隨後,在大家的期待中老師開始從基礎教大家如何插花,先用枝子葉插出造型的輪廓,老師建議大家先從簡單的扇形面學起,然後再根據造型的高度將花徑多餘的部分剪掉,在插花的時候要注意花朵色彩的層次感,讓整個造型有立體感,最後再用水晶草點綴。雖然老師講的內容都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對「美」的理解都截然不同,所以每個人創作的作品都獨具風格。

此次插花DIY活動,讓平時忙碌的女性朋友忘卻工作和生活的煩惱,在花的海洋徜徉,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作力,親手DIY,感受插花藝術的獨特魅力。

插花活動總結6

為了培養公司員工插花藝術的興趣,增強藝術修養,提高生活品質。在12月22日,工會女工部在聖誕節來臨之際,聘請花藝老師來公司開展插花培訓,報名人員盡然空前的踴躍,感興趣的員工准時准點拿起手機來爭取報名名額。

培訓開始,花藝老師為員工們講解了花的起源及插花的基本概念,並向員工介紹此次手提禮花所有使用到花的種類。

培訓過程中,老師講到:「所謂插花藝術,即指將剪切下來植物的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修剪,發揮自己的想像,將大自然美完全的體現出來」。老師從插花的步驟到插花的要領及高度,逐步的進行示範教學,採用現場演示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形式進行互動。

在老師的講解過程中,員工們早就躍躍欲試,迫不及待的想一展伸手,准備大幹一場了呢!

經過員工們耐心的插花後,老師逐個講解員工作品,並進行指導。

最後,在老師悉心指導後,員工們都收獲了自己滿意的作品,老師還評選出最佳作品,獲獎者還是名男員工哦!

㈡ 一枝談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閑說中式傳統文人插花



一枝談貯書窗下,

人與花心各自香

——閑說中式傳統文人插花

插花是藉以消憂的好辦法,和自然之物在一起,會被生命的能量感動。現代城市生活,很少機會接觸山水自然,可是哪怕在室內插作一瓶代表情緒心象的瓶花、一盤描摹自然景色的寫景花,便能使你即刻忘記當下煩惱事,獲得一瞬間歸返自然的輕松喜悅。花朵是有力量的。它們本身就是大自然的語言,它們身上藏著宇宙人生的奧義。讀懂一朵花,便能讀懂一個世界。科學技術從中解碼自然知識,而文學藝術,從中解碼人的故事。

縱觀中國古代文人插花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歷代文人們在其身處的時代,是如何運用插花這一「生活藝術」作為他們表達的載體,講述著自我與自然、自我與時代、自我與世界的反觀。

宋代無名氏《南歌子》:「閣兒雖不大,都無半點俗。窗兒根底數根竹。畫展江南山景、兩三幅。彝鼎燒異香,膽瓶插嫩菊。翛然無事凈心目,共那人人、相對弈棋局。」歌詞中可以看出宋代人生活狀態的風雅趣味,窗下竹、瓶中菊,都是插花藝術在生活中的影子。

歷代詩詞歌賦中,亦充滿了花的身影,或專為詠花、或是在言志遣情的詞曲里借花的符號,表達著自己的隱喻。

插花陳設歷來並非僅只女子雅尚,其真正況味乃在於文人之審美意趣、士子之心胸呈現。花之身影姿態也是文德修養的狀態,文人雅士對花的吟詠,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刻意唯美而為之,而是發自內心的詠嘆。

而時至今日,人們普遍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認為「插花」只是一門倡導生活情趣的「技術」,和藝術不沾邊,頂多算一項「藝能」,不過是女性(通常都是女性)在傷春悲秋的賦閑生活中一項趣味活動;抑或婚慶、會議、典禮時才會使用到的一種「職業技能」。早就不再將它和「道」相提並論。甚至已不能區分出「中式傳統花道」、「日式花道」以及「西洋插花」之間有何異同。

台灣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創始人黃永川先生曾在《中國插花史》一書中寫道:「插花乃生活藝術,與政經發展之枯榮同其消長。故而雖經六朝隋唐之孕育,歷經宋明之繁榮,但降至清代以後卻一蹶不振,直到近代風氣雖盛,但時下所見者皆日本流派,怎不令人唏噓!」(《中國插花史》)

大眾不知,作為一種文人生活方式的存在,插花自六朝起,便和文人士子緊緊聯系在一起。始有南北朝庚信、魏晉竹林七賢;至唐代,王維、盧鴻、陸羽,都是插花、賞花、詠花之極高造詣者。在唐代,整個時代都有愛花的風氣,詩詞吟詠中盡是花木之美,更有璀璨花學著作,如李贊《花木記》、賈耽《百花譜》、羅虯《花九錫》(隋唐時期插花學的代表作)名篇繁多,不可悉數盡陳。

中唐名士歐陽詹曾作《春盤賦》雲:「多事佳人,假盤盂而作地,疏綺綉以為珍。叢林具秀,百卉爭新。」說明在當時,盤花的插作,已有成型的哲學觀念和審美特點,對於插花的形式、色彩、花器、花材、線條、構思及維持花命的方法與技術都有了足夠的考量。若用一句唐詩窺其盛況,大概便是楊巨源那句:「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唐人愛花的時尚可見一斑。

到五代十國之時,由於社會的分裂與長期戰亂,文人情志由盛世解衣磅礴、自由詠嘆之大氣象,頹轉為寄情山水、借物言志的委婉表白。與文人相隨的插花形式,也因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生活形態而轉向野花閑草、就地取材,不拘形式,信手拈來。時人倡言返璞歸真,如陶淵明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幸而當時已有盛唐之鋪墊,人們對於花之情狀、花之性格,以及花種、花品、花命的體會和研究,都有了較成體系的認識,於是歷史上最有名的花品著作因此誕生——蜀漢·張翊《花經》,根據花材的顏色、香氣、性狀、氣質等等,模擬人類社會的官階,分出九品九命。這也是文人以花自喻,將花代語,並以此寄託自己理想人格的典型象徵。譬如《花經》中評為一品九命之花材有:蘭花、蠟梅、牡丹、酴醾、紫風流(瑞香)。皆是花中最為清雅、高格、富貴、大器者。插作什麼樣的花,便是什麼樣的人,心中對花的品評和認識,也體現著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再說到當時的南唐後主李煜,更是傳統中式花道走向藝術巔峰的締造者,他不但是後世「六大花器」中「筒花」的發明人,他創辦的「錦洞天」更是歷史上最早、也最為盛大的插花藝術「展覽會」。

到了宋代,宋太祖勵精圖治,宇內昇平,各地插花風氣回暖提升,「插花、掛畫、焚香、點茶」被奉為生活四藝,成為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修養,甚至連僕役也不例外。當時最有名的「萬花會」,是宋人在「花朝節」(農歷二月十五日)舉辦的盛大賞花宴會。元佑七年(1086)時,洛陽太守為花朝節的舉辦,「一次用花千萬朵」,被斥為:「勞民傷財,達於極點」。宋代傳於後世的插花著作更是豐富,有趙希鵠《洞天清録》、林洪《山水清供》、蘇東坡《格物麤論》、周密《癸辛雜識》等等。而當時最著名的文章,更要提到周敦頤的《愛蓮說》、曾端伯《花十友》、黃峪《花十客》、張敏叔《花十二客》……這些經典文論和文章觀點,皆成為後世文人插花賞花的審美准繩。

後至元代,又是社會離亂,戰火不熄的時代,文人階層保受異族壓迫而求安心切,於是偏重感性,表現空靈之心境的風格,成為了文人階層插花的主流。自由肆意的心象呈現,任性率真的自我表達,使得插花再次成為了文人的另一個張嘴唇,講述著他們不能開口明言的心志。

直至明朝,文風鼎盛,文人插花完全脫離政治排場,形成一個專門性學術的世術類型,並有完整體系的花道著作問世,整個時代所追捧的審美格調已是清一色的「文人花」。

最值得一提的是明人袁宏道《瓶史》,這部著作堪稱插花史上最具學術性、最成體系的經典之作,後人爭相傳譯,奉為准則。對後世和海外插花藝術的傳播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其他文人編撰的經典花道著作,還有張謙德《瓶花譜》、陳洪綬的《瓶花畫作》、王世懋的《花疏》、陳繼儒的《嚴棲幽事》、何仙郎的《花案》、高濂的《瓶花三說》《草花譜》、文震亨的《清齋位置》、屠本畯的《瓶史月表》、程羽文的《花歷》、《花小名》等等。那是一個文人審美成為社會主流審美的時代,也是民間處處爭相效仿、追求文人插花之境界的黃金時代。

而到了清代,國勢漸衰,學術走向考據之路,文人與花道日俱衰頹,民間對自然之美也較少關心,或審美日漸庸俗化。成體系的中國傳統花道和大清國運一同式微,直至緩慢的消亡。

當然,文人與花的歷史關系,不只是這樣粗淺概述足以囊括,二者盤根錯節的連結,值得用許多篇幅去書寫。

明代袁宏道在其著作《瓶花譜》中說,花是「天地慧黠之氣」所形成。「慧黠」二字,含有一種擬人的靈秀感,好似花朵也是動物,有感知、有感情、有靈性。花朵,的確是所有植物的最外放的生命表達。集結植物的「精氣」。而白居易又曾這樣寫:「天地間有粹靈氣焉,萬類皆得之,而人居多,就人中,文人得之又居多。」人類世界的精英,將自然界「精氣」凝結的花卉用以自喻,間中姿態亦值得玩味。

時常思索,中式傳統花道的現實意義應該是什麼?畢竟這不是一門與衣食相關的技藝,更不是人們生活中「剛需」的藝術。過去它的存在,除出對生活審美的高層次的需要之外,更高意義便是「成教化,助人倫」,如今,它還具有這樣的作用嗎?

資中筠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不經意提到:「追求真、善、美而厭惡假、惡、丑,應該是普通的人性,不過在閱歷太多,入世太深之後,可能審美神經就會麻木……」我想,所謂「生活美學」的意義,恰恰就在此處。美的作用,何其潤物細無聲,但凡目之能及的美,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內在教育。所以資先生還說:「對美有了足夠的感知力,對那些見怪不怪,不以為意,一嘆了之,一笑了之的醜陋便難以忍受,如鯁在喉。」

而這種難能可貴的「如鯁在喉」,我想,不單是對「美」而言,更是「真」與「善」的底線吧。

㈢ 第七節花藝課:中式傳統插花

你喜歡什麼就會吸引什麼,知道我們一撥小夥伴喜歡插花,好友介紹了莉萍姐給我們。在一個公司一個樓層工作十幾年,因為插花的共同愛好現在才相識。莉萍姐願意跟我們分享她學到的中式插花課。

喜歡茶、插花中國傳統文化的麗萍姐,有一種東方古典氣質。那種讓人放鬆、舒服的琴棋詩書畫茶熏染的神韻,在骨子裡、精氣神里,舉手投足里,一顰一笑里。沒有半點做作,自然、嫻靜、舒服。有時你感覺不到她的存在,她跟周遭的雅緻意境融為一體,那時你感覺她應該是掛在牆上的仕女圖。

我獻出昨天製作的花束,大家又在院子里剪了一些枝條,這就是今天上課的花材了。中式插花講究的是花器、配飾、支架,我們帶來家中的器皿,我買了劍山給大家。

一葉一世界,一花一乾坤。西式插花繁復追求效果,中式插花簡練追求意境。中式插花使用的是四季應季花材,也會選擇竹、菊、桂樹、荷花等有寓意的花材。莉萍姐告訴我們一定要找到花材、葉材的向陽的一面,順勢而為,依從花枝的自然長勢,展示花枝的姿態和神韻。這樣作品會感覺積極、樂觀有精神。

中式插花的花型簡單來說 一般是 以三個主枝條骨架 (第一主枝、第一客枝、第二客枝) 然後再在各個主枝的周圍插輔助枝條來填補空間 ,最後的花型要豐滿、有層次感。

第一主枝高度一般來說是花器單位的1.5-2倍(花器單位是指花器的高度與直徑之和),盆插1.5倍瓶查2倍,第一客枝一般是主枝的1/2-3/4,第二客枝是第一客枝的1/2-3/4, 中式插花裡面一般第一主客枝多用木本枝條,第二客枝可本可草本,三枝是骨架,其次從枝補枝基本都是草本枝條,且一般不超過三個主客枝的長度,主要是陪襯作用。

主要的花型就是 直立式、傾斜式、水平式、下垂式。 我們今天採用 直立式插花:第一主枝 在花器中線左側10-15°,第一客枝與主枝同側,左前45°,第二客枝右前75°。

中式插花雖然多為正面觀,但是 三主枝骨架構建時注意要有角度,非在一個平面內偏斜,豐滿立體層次豐富為優,且骨架枝條多木本枝條,求曲不求直,花色 花材選擇上淡雅為主,一般枝葉花兼備,少純花插花。

接下來不停的把枝條、花朵換位置,左看右看,怎麼看著更美更舒服。很考驗耐心!

最後就是加水,水要沒過劍山。

大家的作品,第一次嘗試,都還說得過去。

㈣ 理念花~中式傳統插花四大類型之二

中式插花以基本型插作展示,用之傳播及認識中華插花藝術的根本精神所在,使用的花材則盡量比照古法,也用些許外來新花材,使之兼具古典與現代生活精神,體會中華花藝的審美興味。

理念花

【以理為表,以意為衷。】

理念花,盛行於明清兩代,由宋之理學發展而出,因而命名。強調哲學,以倫理為主,注重理性,內容重於形式,為大眾社會而插,與古典派有相似之處,以「善」為出發點,是有秩序、重視社會美,結構講求「清、疏」。一般以瓶插或碗插居多。

宋明兩代受理學發達的影響,以理念花最為盛行,常用品格高及有美好吉祥象徵意義的花材插作,如松、竹、梅、蘭、菊等,表現理性之美,為插作者對社會的期許或理想美的表現。

傳播中華傳統插花文化!

版權說明:文章僅為交流和學習之用,資料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若有異議請聯系我,我們將以最快的時間予以處理。

㈤ 日式插花與中式傳統插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中日式插花的總體構造之後,其實會發現盡管在細分到各類花型的骨架布局會有不同,但事實上二者均源於最早的中國山水審美意識,其立意布局等大都借鑒於中國山水畫、書法的構造布局技法及傳統的儒家哲理,重視插花花枝的姿態及神韻,造型注重線條、瀟灑自然,多為不對稱的均衡構圖,清閑淡雅,超凡脫俗。基本精神就是「天、地、人」的和諧統一,這是東方特有的自然觀念和哲學觀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許多特點基本是重合的。所以說區別的話,個人認為其是在本質上並與特別明顯的區別的,但要說的話日本花道到今天是遠比中國的系統,如今的3000多流派,雖源於池坊,卻各有特點,在最早的花道形式上有傳承又不斷在創新,並且融入了日本精緻、凝練、簡潔干凈的氣質。另外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將流派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下來。而中國插花藝術,重新發展的歷史不長,且如今依舊派系不明,分類混雜。並且在傳統的插花方面,關於最早期的中式插花的許多重要部分其實是已經遺失或處於碎片化的狀態,還處考古文物及現存史籍的整理歸類,整理歷代插花資料與圖片、系統梳理的過程中。

㈥ 中國傳統插花有哪四種形式

1、自然式插花:在構思選票和製作中都要考慮花卉自然形態,充分表現出作品的自然專美和藝術美。一屬般多選用四季應時花卉。插花時注意使花、葉、枝等部位之間,花枝與容器之間牌基本平衡狀態。如採用高大古雅的花瓶,插上幾支姿態優美的菊花、蘭花,或松、竹、梅等花枝,格調高雅,頗受人們喜愛。
2、壁掛式插花:壁插容器多為半面器皿。造型多採用自然手法,充分表現出花卉的自然美。注重布局巧妙,使之形態生動、和諧有趣。在花材選擇上宜選用柔和、淡雅、清秀花朵較小的花卉,陪襯花卉多選用文竹、觀賞蕨類等細小觀葉植物。
3、果蔬插花:選用果盤、碟等作容器。在容器前半邊插上3-5支應時花枝,選其中一支花色鮮艷的長花枝作主枝,作陪襯材料,並配天門冬等裝飾葉。在容器另一邊堆放新鮮的時令水果和蔬菜。季節的變化,再重新插作常得新意。這種插花具有的生活氣息使人觀賞後感到親切。
4、野趣式插花:可選用山花野草以及水生植物等作插花主體材料。容器靈活多樣,日常生活中用的茶杯、竹筒、酒瓶及兒童玩具等均可採用。造型比較隨便,但色調要注意和諧。

㈦ 中式插花的好處

為什麼要插花?首先,我們先弄明白為什麼愛花吧!

花,世間的清凈優美之物;面對花朵,一時之悲哀、憤怒、疲勞,盡數揮散,不覺間已心曠神怡。都市生活,到處都是高大質堅、鋼筋水泥混合的家屋櫛比,透露無情冷漠的氣息,總是壓迫地讓人去追逐生活的籌碼,忙忙碌碌,心累神傷,沒有半寸空地是真正屬於自己。

插花,將遠離的、模糊的四季風情移入這雅緻的花器里,它是在心間劈出尺寸空地,讓盎然的綠意進駐,讓清新楚麗的花兒在身心間觸動,如此卸下沉重的負荷。

所以,為什麼愛花?只因它純粹,沒有繁雜,為什麼插花,只因它修身養性,可以擯棄繁雜。

插花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豐富生活,給生活帶去繽紛色彩,還可以從插花體驗中得到放鬆和愉悅,其實,插花可不止這些好處,不信我們繼續往下看~

一、為中式裝修環境增添高雅意境

中式插花是心靈和自然的結合,尤其是中式裝修環境,典雅禪意的東方插花藝術,雖然它的用花量不大,但卻能夠利用每種花材的美妙姿態、個性氣質,巧妙配合,為中式裝修環境增添高雅意境。

二、為人們的生活增加情趣美談

「深紅淺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賞,莫教一日不開花」,從歐陽修的詩中就可以看出古人插花百瓶醉飲其間的生活姿態,還將「插花飲酒」列為生活情趣美談。

三、成為人們表達情感意趣的傳遞者

文人插花以其深刻的含義,結合清雅優美的線條造型,確立了他在中國插花藝術中的主導地位。插花不單把花材看成是表現形式美的要素,而是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讓花成為表達情感意趣的傳遞者。插花作品也不僅是一件作品,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作者在插作中突然的領悟。

四、讓人在插花過程中變得平和而寧靜

插花的過程就是一個人不斷修煉自我的過程,內心的平靜,深厚的文化底蘊,文人情懷以及傳統審美必不可少。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體悟,人就變得平和而寧靜。

五、讓生活多一些雅緻,多一些情趣

城市化的生活讓不少人覺得沒有情趣,只想在業余時間從體驗插花中尋找樂趣來填充生活空缺的一部分。中式插花已經廣泛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家庭和各種不同的行業,它不僅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還表現了中國人接待客人的禮儀,同時也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六、可使人修身養性、陶冶情操

可以時常與花作伴,以花為友,不僅給你帶來大自然的美感,同時不同插花作品所展示的豐富內涵,或熱情歡樂、或典雅秀麗、或雍容華貴、或傲霜鬥雪、或堅韌剛毅品質的精神風貌,能逐漸美化、凈化人們的心靈,陶冶人們的情操,起到修身養性增進友情和傳遞信息的作用。

煮一杯余香裊裊的茶,插一束清雅有致的花,燃一縷似有若無的香……插花品茗,自古以來便是人們修身養性的活動。

                                      ~~來自奇梅花

版權說明:文章僅為交流和學習之用,資料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若有異議請聯系我,我們將以最快的時間予以處理。

㈧ 心象花~中式傳統插花四大類型之三

中式插花以基本型插作展示,用之傳播及認識中華插花藝術的根本精神所在,使用的花材則盡量比照古法,也用些許外來新花材,使之兼具古典與現代生活精神,體會中華花藝的審美興味。

心象花

【以抒發個人情緒的抽象表現】

心象花,盛行於元及清代。反映個人主觀心境及志趣,強調花材個別特有的意向、神態,利用花材的象徵意義及不同的搭配手法,以情或美為出發點表現出感情及浪漫,可傳情達意,寄憂舒懷。文人插花大多屬於此類。

心象表現是以「情」為出發點,注重個人內在的冥想。以自身感覺意象的經驗再現為基礎,是故包含了復雜的心靈作用,反對因襲,而嚮往新奇。

心象花是作者思想或感情抽象概念的具體化呈現,以個人主觀意念為主,重視人生美,強調花材個別特有的意向或意念。在造形方面,為了強有力地表現其「充滿生命」的心象意志,大多追求單純活潑,明確有力的線形,並盡量避開令人炫目繚亂的效果。

㈨ 日式插花與中式傳統插花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中式插花

(一)起源

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起源。隋唐時期花卉藝術興盛。中國佛教禮儀中的插畫,是日本花藝起源的最初研究對象。後來,除了宗教活動之外,插花藝術的發展也開辟了一個新的局面,形成了一門在社會各階層廣泛流傳的特殊藝術。中國傳統插花比日本插花更注重意境的表達。不僅追求花的自然美,而且追求意境美和精神美。花卉具有人類的情感,每一種花卉材料都具有象徵意義,從而表達了人們的情感、信仰、意志,充滿了中國的詩歌和繪畫。

中日插花的區別

從中日插花的整體結構來看,雖然插花的骨架布局有所不同,但實際上都源於中國最早的景觀審美意識,其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這是東方獨特的自然哲學觀念。因此,中日插花的許多特點基本一致。

㈩ 中國傳統插花有哪4種形式

傳統插花分為民間插花、寺觀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類型。

主要容器為瓶、盤、碗、籃、缸、筒等六大類,由花材、容器、花插、幾架和墊板、配件等構成。主要流程為構思、構圖、花材與容器的選擇、花材修剪、固定、調整、陳設、賞析。其間包涵豐富的文化內涵、系統的插花理論、精湛的插花技藝與獨特的賞花方式。

中國傳統插花的顯著特點是花枝較少,選材時重視花枝的美妙姿態和精神風韻,喜用素雅高潔的花材,卻並不像西方插花那樣講究花朵一定要豐滿、碩大、色彩鮮艷。

造型時講究線條飄逸自然,構圖多為不對稱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通過賓主、虛實、剛柔、疏密的對比與配合,輕描淡寫,清雅絕俗,以體現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諧美,悉心追求詩情畫意。

(10)中式插花活動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期間,經歷了漢代初始期、南北朝發展期、隋唐興盛期、宋代極盛期、元明成熟期、清後代衰落期等階段。

這種古老的藝術以群體傳承的方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它早已成為民眾寄情花木、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裝點生活的重要載體。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自隋唐時期始,中國傳統插花傳入日本,對日本花道的發展影響巨大。而其追求線條美、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的創設、簡約環保的創作技法等,對近現代西方插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熱點內容
范縣陳庄荷花節時間 發布:2025-09-18 10:00:22 瀏覽:712
花卉類素材 發布:2025-09-18 09:59:30 瀏覽:507
假山盆景雕刻 發布:2025-09-18 09:55:17 瀏覽:881
觀音蔓綠植 發布:2025-09-18 09:54:37 瀏覽:104
多果盆景 發布:2025-09-18 09:54:36 瀏覽:181
戲海棠蘇軾 發布:2025-09-18 09:50:22 瀏覽:747
浪花一朵朵向陽陽和祁睿峰 發布:2025-09-18 09:42:48 瀏覽:296
寫生速寫花卉 發布:2025-09-18 09:42:46 瀏覽:925
家裡石山盆景 發布:2025-09-18 09:35:02 瀏覽:438
七夕住外面 發布:2025-09-18 09:26:45 瀏覽: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