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花卉臨摹
Ⅰ 手繪臨摹方法
在經過了線條的單項練習,對線條的運行規律有了一定的認識後,就需要臨摹完整的「白描」花鳥作品了。本文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手繪臨摹方法,希望大家喜歡!
「白描」是一種純粹以單純的線條表現物體的繪畫形式,據傳它起源於唐代畫聖吳道子。「白描」和上色前的「線稿」不同,它不藉助於任何附加物(如色彩)表現物體,因此「白描」就特別注重線條自身的表現力和感染力,並將其發展到了及至。
臨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拷貝」,另一種是「對臨」.
1、「拷貝」
「拷貝」就是用一張較薄呈半透明狀的熟宣紙覆蓋在臨摹品上,然後按原稿的形狀進行描畫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就象書法練習的「描紅」.「拷貝」主要練習的是線條,對造型也有一定的幫助,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初學,待掌握了一定的線條工夫和造型能力後就不能繼續這種練習了。
2、「對臨」
「對臨」就是將臨摹品放置在一旁,用鉛筆輕輕地將臨摹對象的形象描畫到畫稿上,然後依據鉛筆稿,再對照臨摹品進行臨摹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相對於「拷貝」有下列優點:A、可以直接在畫稿上勾線而不會被臨摹品的形象所影響,對線條運行規律的認識和自由發揮有很大的幫助;B、「對臨」可以有助於對動植物生長結構和線條穿插組織的認識和理解。因此,在有一定的線條工夫和造型能力後,提倡進行「對臨」練習。
臨摹時要根據繪畫基礎和對線條掌握的程度有選擇地練習,臨摹要遵循由易到難,由短到長的原則,進行有目的地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練習。
A·短線臨摹練習
短線的`轉折較多,在進行短線臨摹練習時要注意隨時用「頓挫」的方法來及時調整筆鋒運行的軌跡,以免出現「側鋒」現象。勾線時要「運腕」,也就是用腕部的運動來勾勒線條,切忌以手指的撥拉劃線,這樣可以始終保持「中鋒運筆」.
B·長線臨摹練習
勾勒長線時不要緊張,特別要注意呼吸的平和,這樣線條才能流暢。起筆時要「頓」,行筆時要運動手臂,保持「中鋒運筆」,這樣線條才能「如錐劃砂」,「力透紙背」。
C·分解臨摹練習
分解圖就是將花卉的不同生長期、不同生長結構、不同部位和不同的透視角度進行分解描繪,目的是為了更加深入透徹地了解物體的生長結構和透視規律。這種方法在進行花卉寫生時運用得較多,但在進行線條練習也要有目的地進行練習,這樣才能加深對臨摹對象的了解。
D·構圖臨摹練習
構圖臨摹練習就是臨摹具有完整構圖的畫面,通過臨摹練習,了解並掌握一定的構圖規律和技巧。
以上方法,你要選擇性練習,你能吸收的方法你才能練好,你不能吸收的,練不好等於零;當然,你如果能發掘出你自己的潛在素質,吸收更多的方法,那就更好了。
Ⅱ 如何自學畫工筆畫
都能學好的~照著樣子臨摹就是了~
當然一些基本功還是要學會的,在畫工筆之前要先畫一些白描的作業,練習一下手感和筆觸,剛開始畫白描的時候,最好挑一些名家的花卉白描稿,比如《芥子園畫譜》,把畫畫用的宣紙蒙在上面,也用鉛筆描摹,注意,用鉛筆描摹也是對線條的練習,不可以馬虎,而且要一次描好,因為宣紙是不能擦的。描好之後,就可以開始用紅豆之類的勾線筆沾墨汁勾了。多加練習之後,就可以直接用勾線筆描摹了。
等白描練習一陣子之後,就可以臨摹一些工筆畫作品了,最好先挑選一些簡單的花卉開始,然後是花鳥魚蟲,最後人物。當然不能一味的練習,其實閱覽一些書還是有幫助的,很多工筆的書裡面都會教授一些畫畫的特殊技法,很有意思的,我以前就是這樣看學會這些技法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技法,只有博採眾長才能學到更多。
至於一些基本的東西,我想石榴石頭已經說的挺具體了:買熟宣紙,開始是拿頁筋筆勾線,然後是手握住2隻筆,一隻小紅毛筆,一隻大白雲,小紅毛上色,大白雲是白水,勻染使,然後買本書臨摹。還要補充一點,也是我自己的心得,再暈染的時候,寧可先淡一點,如果不夠深度,可以再染,若是一下子染太深,就不能漸淡了~特別是一些花卉和人物的臉。
說了這么多,其實都是紙上談兵而已,關鍵還是要實踐,多畫畫一定行的。以前我們班級很多人都不會畫的,手也很抖,不過1個月下來就能出成果了,只要靜心。畫工筆就是要靜心。
另外,臨摹了一陣子之後,就可以去寫生一些東西,回家自己創作了!
等你的好消息哦!!!
Ⅲ 工筆畫的技巧
畫工筆畫有什麼技法,要注意些什麼? 繪畫上出現的線在自然物中並不存在,但它去是塑造物體形象最便捷、最概括的手段,在遠古時代既為外先民所掌握。在中國,由於書法藝術的發展,極大地加強了線條的表現力和藝術性。中國書法和中國畫使用的毛筆為圓錐形,這對於線描尤為適合,所以線描的運用和中國畫已結下不解之緣。
中國畫強調骨法用筆,甚至骨法用筆當作衡量藝術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尺度。
所謂骨法應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說描繪形體要准確生動;二是說用筆要遵勁有力,這就是對線描的要求。
學習、練習方法
白描勾線、著染、重彩、沒骨,還包括一些皴、擦等等。
簡單地說,工筆畫中的勾線就是勾輪廓線,一般用小衣紋或勾線筆,是工筆畫的第一步,成品即白描。勾線的方法類似於寫毛筆字,講究起筆、行筆、收筆等;
沒骨法是一種不用勾出輪廓而直接著色落筆的方法,要求畫前必須做到胸有成竹,如初練可先在宣紙下襯一事先畫好的白描稿;
重彩是用石青、石綠、石黃、硃砂、蛤粉等不透明石色為主進行著染的畫法。鮮麗凝重。
「皴」和「擦」是一種肌理的表現方法,其區別在於工筆畫中後者較前者多以側鋒行筆且用力較輕,後者在筆中含水分少,比較干;
「染」是著色的主要方法,包括分染、統染、罩染、接染、點染、烘托、積水、托色、立粉等。
其中分染是用一手拿兩支筆交替進行,一支蘸色(不要過於飽滿或過干),一支蘸清水(不要過多)把顏色均勻地烘淡,形成一邊色濃逐漸向一邊色淡的過渡效果。
統染就是從整體出發,大片地分染出前後的層次關系。
罩染是在分染好的底色上罩一層透明色彩(水多色少,調勻,較稀)的方法。分染前應用此法就叫平塗,平塗色彩時也可使筆中色彩飽和。罩染和平塗時注意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均勻平塗,又不能使水分過多,汪在紙上互相沖激,也不要一次塗夠顏色,調淡色彩一遍一遍地塗,塗夠為止。
接染就是反染,用兩支筆各蘸上不同顏色著染,使兩色趁濕相互滲接在一起的染法。初學可用第三支白水筆幫助接染。
點染是不勾輪廓線,用一支筆蘸上一種顏色,然後在筆尖上再蘸另一種顏色,一筆按點下去,使兩種顏色自然滲和在一起,一筆成形。此法多用於沒骨形式。
烘托是大片地烘染底色,以襯托出淺色主體部分的方法。可用平塗和分染兩種方法進行,為使其均勻,可先用清水把底了鋪濕,趁其半干時烘染。
積水是先以淡墨和色積水成形,趁濕沖入水或其他顏色,使水與色相互沖激,干後形成自然斑駁的痕跡。此法用時水要多,沖入顏色和水要掌握好火候。
托色是重彩畫法,即在紙背面平塗一層與正面顏色相同而明度較淺的顏色,可使正面色彩更鮮亮厚重。
立粉是用濃厚的粉質色點或勾出色點或色線的方法,常用於勾點花蕊等。
批毛和絲毛是畫鳥獸毛的技法,批毛是將水分較少的白雲筆蘸上墨或色後用手指將筆鋒捏扁,平均分成4-6年尖叉,這樣畫下來即成一組小毛,批毛時筆與筆之間如品字形接續著畫,如魚鱗的分布一樣;絲毛是用細筆一根根勾毛,方向與批毛相同。
此外還有噴彈法、揉紙法、拓拍法、灑水、灑鹽、油水混用、用蠟、絹後作畫等肌理和繪畫的技法等。都能學好的~照著樣子臨摹就是了~
當然一些基本功還是要學會的,在畫工筆之前要先畫一些白描的作業,練習一下手感和筆觸,剛開始畫白描的時候,最好挑一些名家的花卉白描稿,比如《芥子園畫譜》,把畫畫用的宣紙蒙在上面,也用鉛筆描摹,注意,用鉛筆描摹也是對線條的練習,不可以馬虎,而且要一次描好,因為宣紙是不能擦的。描好之後,就可以開始用紅豆之類的勾線筆沾墨汁勾了。多加練習之後,就可以直接用勾線筆描摹了。
等白描練習一陣子之後,就可以臨摹一些工筆畫作品了,最好先挑選一些簡單的花卉開始,然後是花鳥魚蟲,最後人物。當然不能一味的練習,其實閱覽一些書還是有幫助的,很多工筆的書裡面都會教授一些畫畫的特殊技法,很有意思的,我以前就是這樣看學會這些技法的。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技法,只有博採眾長才能學到更多。
至於一些基本的東西,我想石榴石頭已經說的挺具體了:買熟宣紙,開始是拿頁筋筆勾線,然後是手握住2隻筆,一隻小紅毛筆,一隻大白雲,小紅毛上色,大白雲是白水,勻染使,然後買本書臨摹。還要補充一點,也是我自己的心得,再暈染的時候,寧可先淡一點,如果不夠深度,可以再染,若是一下子染太深,就不能漸淡了~特別是一些花卉和人物的臉。 以上是網上找的方法。關鍵在於多練。技法很多,自己要多知道它的基本知識,然後靈活運用。
Ⅳ 零基礎自學國畫從《芥子園畫譜》開始,芥子園畫譜版本推薦
什麼樣的教材才更適合現代人學畫畫呢?我認為還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傳統畫譜,如《芥子園畫傳》!不少成功的畫家的入門教材幾乎都選用了她,如齊白石入門教材就是《芥子園畫傳》。《芥子園畫傳》好就好在是對傳統的中國畫進行歸納總結,特別是第二集《蘭、竹、梅、菊譜》編寫得最為精彩,無論是畫法、畫理都闡述得很到位,至今未見那本畫譜能超越。我認為學習繪畫不學《芥子園畫傳》是很難把住中國傳統花鳥畫正脈的,所以,我堅持將《芥子園畫傳》作為花鳥畫教學的首本教材。
《芥子園畫譜》山水
如何自學水墨畫?
1:你看中國古代的國畫大師有多少學過素描?
2:你先從看下國畫大師的紀錄片,感受下創作過程,然後在研究筆墨紙硯和國畫工具的講究和用法,舉個例子,齊白石最開始學習畫國畫是從芥子園開始的,但是芥子園是清朝開始流行的,木刻印刷,所以畫質可能不是很好,但是說白了,還是屬於白描的范疇,所以你可以盡量收集中國白描圖譜,人物白描圖譜,花卉白描圖譜,第一步就是從白描開始。國畫分2種,一種寫意,一種工筆,所以畫白描不管是對寫意還是工筆都是非常重要的。
繪畫的第一步就是臨摹,不管是齊白石,還是張大千,還是徐悲鴻,這些大師從學國畫開始,都是從臨摹開始,沒有捷徑可走,比如張大千臨摹石濤的,幾乎亂真,所以臨摹的好不好,還是實力的證明。
然後從工具開始,筆,我一般用的是大白雲,大中小各一隻,墨水,宣紙,宣紙分3種,生宣,半生半熟宣,和熟宣。生宣畫寫意,熟宣畫工筆,對於初學者,宣紙比較貴,這里推薦下毛邊紙,非常劃算,適合練習!書畫書畫,學習國畫,也不能疏忽字的練習,字寫的不好,完全可以把一幅好畫給毀了,所以不管是字還是畫,都是同時學習。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山水
零基礎自學國畫,應購買哪些書籍,從什麼方面開始學習?
目標是寫意山水,零基礎,感覺工筆好像比寫意容易學,可以先從工筆開始學習,但是不知道要買什麼類型的書,最好有書名的推薦,不想先學素描,用鉛筆畫畫跟毛筆畫畫感覺完全不一樣,希望能推薦一下比較詳細適合初學者的書籍
初學者買半生不熟的宣紙作為練慣用。或者毛邊紙也可以。很便宜的那種。三塊錢一百張吧大概有。然後毛氈一塊,毛筆的話就兼毫的大白雲就可以了,然後墨水。一個扁的盤子。一個筆洗。基本上工具就全了。然後需要理論的話。芥子園畫譜裡面都有。注意看文字標注。各種筆法,如何用墨。裡面都有講的,就先這樣。
《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是一部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課本。近代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園畫譜》作為進修的範本。
《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又稱《芥子園畫傳》,中國畫技法圖譜。在中國的畫壇上,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孕育名家,施惠無涯者,《芥子園畫譜》當之無愧也。
《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出世,備受時人贊賞。光緒十三年,何鏞在所作後序中寫道:「一病經年,面對此譜,頗得臥遊之樂。」並題聯雲:「盡收城郭歸檐下,全貯湖山在目中。」
《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
畫畫是日積月累的,在邊學習邊聯系的基礎上,多翻牆去看國外的作品,買各種你喜歡的畫家的畫集和書,眼界和思維也是提高技法的一個重要方法
芥子園是清初著名劇作家、名士李漁金陵別墅之名。李漁為明代遺臣,入清後絕意仕進,優游於山水亭榭之間。其才氣既高,復以不擅繪事為憾。謂「餘生平愛山水,但能觀人畫而不能自為畫」。時漁婿沉心友經營芥子園甥館,刊行圖書,遂以明末畫家李流芳所繪冊頁為基礎,延山水畫名家王概增輯編次,三易寒暑,於康熙十八年書成,意在使「世間愛山水者,皆有山水之樂」。是為初集。初集刊行後,頗受歡迎,一時紙貴。李漁稱此集「上窮歷代,近輯名流,匯諸家所長。」其藝術價值不言自明。李漁謝世後,芥子園三易其主,然遐邇爭購如故,沉心友見狀,出其翁婿所藏花卉蟲鳥、名雋諸作,不惜重費,請王概及其同為名家的兄弟王蓍、王臬「重理舊緒」、「經營臨寫」,錢塘畫家王質、諸升等襄助其事,完成二集、三集,並於康熙四十年同時梓行。
《芥子園畫傳》描摹傳神,鐫刻精工,刷印神巧,完全地保留了原畫作的神韻,每一幅畫都是窮極人事、巧奪天工的佳作。這是名畫家描摹、名刻工鐫刻的完美結合。王概,字安節,康熙間秀水人,寓居金陵,工詩善畫,以山水畫名於世。其兄王蓍,字宓草。工詩歌,善畫花卉翎毛,得黃荃遺法。弟王臬,字司直。三兄弟均善繪畫,並著有《學畫淺說》等。
《芥子園畫傳》是繼《十竹齋書畫譜》之後用餖版彩色套印的又一部大型畫譜,初印本用開化紙,五色餖版套印,濃澹深淺陰陽向背,不失原稿色澤神態,色調絢麗奪目,氣韻自然生動,「一幅之色,分別後先,凡數十版,有積至逾尺者;一版之工,分別輕重,有印至移時者」,代表著清代前期凋版彩色印刷的高峰,在我國印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版本學家趙萬里先生稱之「初印本用開化紙套色精印,絢麗奪目。此書為畫學津梁,初學畫者多慣用之」。
《芥子園畫傳》的產生,對中國繪畫史的影響和貢獻是無法磨滅的,300多年來覆刻重刊數十次,至今仍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人推崇,我國許多近現代的著名畫家,如齊白石老人,自幼即以《畫傳》作參考,接受系統的基礎訓練。此書問世後很快就傳到了海外,在乾隆間還出現了日本翻刻本,對浮世繪等日本近代繪畫產生深遠影響。
《芥子園畫譜》,初集5卷(青在堂畫學淺說、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摹彷諸家畫譜);二集為蘭、竹、梅、菊4譜,由諸升、王質繪,王概與兄王蓍、弟王臬論訂;三集為花卉、草蟲及花木、禽鳥2譜,4卷,王氏兄弟編繪。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學山水建議從《芥子園畫譜》的臨摹開始《芥子園畫譜》自清康熙十八年(1679)初版後,便成為清代影響最大、版本最多、印量最大的中國畫教材,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對於中國畫初學者而言,它仍是無可替代的經典教材
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Ⅳ 怎樣畫好花草素描
素描花草技巧
1、勾線起筆順序
為不蹭臟畫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順序勾下來。
2、如何表現結構之前後關系
當兩條線相遇,一線在前壓住另一條線,即為前壓後。
3、邊緣線與折面線的處理
花葉的輪廓線大致可分為兩類不同的線條:一種是葉片和花瓣轉折時產生的折面線和花葉的主筋。另一種是葉片、花瓣的邊緣線要用頓挫、起伏、有粗細、連斷等多種變化的筆觸,以表現花葉曲折豐富的變化。這兩種線條既有對比,又要統一,既表現了花葉轉折變化的多姿,又要有線條本身的節奏和韻律
4、線條的濃密粗細 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靠用筆墨的變化表現花卉的質感。做畫時一般用淡墨和較細的線勾花瓣,以重墨和較粗的線,勾葉、莖、花萼等。花絲用中或淡墨,花葯則用最焦濃的墨。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線粗重、方硬,色彩淺及薄嫩的地方用線輕細圓柔。
5、白描花頭的用筆及注意事項
(1)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一般從花瓣基部起筆。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從尖端起筆。玉蘭、月季等花瓣厚硬,勾線應挺拔有力;牡丹芍葯等花瓣勾線可用細線顫筆,用筆瀟灑些。
(2)花頭外輪廓要有參差、圓缺之變化。
(3)花筋的處理:花筋不明顯的不勾花筋,如梅花、海棠等。花筋明顯的必須勾好,如辛夷、牡丹、杜鵑等。
(4)花蕊是勾點:花蕊一般放到最後,並精心點好。花絲要勾的細而有力;花葯一點成型。
2、素描勾葉的各種變化及注意事項
勾葉:勾葉多從柄起筆,由粗而細向尖端勾去。葉的尖端三線交界處要求錯開,這樣勾出來的線生動有變化。
Ⅵ 國內外有哪些大師白描畫得好啊
陳子奮 王道中 李公麟 丁雲鵬
唐代吳道子的畫作筆簡神全,意氣豪放。他的作品《送子天王圖》為白描畫、水墨畫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李公麟(1049—1106),字伯時,舒州(今安徽舒城縣)人,是宋代傑出的人物、鞍馬、山水畫家。
李公麟創作的「白描畫」以人物畫為主。
丁雲鵬 (1547~?)明代畫家。字南羽,號聖華居士,安徽休寧人。卒年不詳,天啟五年(1625)尚在作《白馬馭經圖》,瓚子,詹景鳳門人。書法鍾、王。畫善白描人物、山水、佛像,無不精妙。白描酷似李公麟,絲發之間而眉睫意態畢具,非筆端有神通者不能也。供奉內廷十餘年。與董其昌、詹景鳳諸人交遊,故流傳作品多有董其昌、陳繼儒等人的題贊。董其昌贈以印章,曰毫生館。其得意之作,嘗一用之。萬曆八年(1580)作江南春扇,天啟元年(1621)作伙溪漁隱圖。仇英 約1498年(一說約1509年)—1552年在世,字實父,號十洲,漢族,江蘇太倉人。後移居吳縣。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艷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稱為「明四家」。夏鼎[明]蘇州(今江蘇蘇州)人。善白描人物,亦工山水。馬振[清]字岡千,號雲鶴,長安(今西安)人。善白描人物,精妙不減仇英。客畢沅制軍幕,縱觀名跡,遂擅山水、花卉,臨摹宋、元諸家,無不酷肖。湯祿名(1804~1874),字樂民,亦署湯生,江蘇武進人。畫家湯貽汾第四子。善白描人物,工設色仕女,尤以花卉果實擅長,畫署以祿名為多,官兩淮鹽運判。
Ⅶ 白描花卉臨摹步驟圖例(芭蕉白描步驟圖示)
白描花卉臨摹步驟圖例(芭蕉白描步驟圖示)
將臨本拓好以後,要遵循由前往後、由中間向四周的順序勾線。有的同學習慣由上往下畫,結果常常是先畫後面的線以後,再畫前面的線,容易造成線的交叉,這是不對的。
步驟一 :這是一幅《芭蕉》的白描,左上角的小芭蕉位於芭蕉花的前面,要先從小芭蕉畫起。
步驟二 :依次畫後面的小芭蕉和芭蕉花。
步驟三 :再畫上面的花苞,中間的托葉、下垂的和右上角的芭蕉葉。
步驟四 :最後畫位於後面的葉柄和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