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語花卉
❶ 黃花梨翻譯成越南語
hoàng hoa ly, 這個木材好貴哦
❷ 中越青年大聯歡中 茉莉花的那部分音樂 中越雙語的
演出時候的音樂都是製作組重新編過的曲子,貌似是不外流的~至少我現在在網上都沒有找到過,那首《藤纏樹》也是……不過排練的時候我記得李導把茉莉花部分的歌曲叫做《美麗越南.茉莉花》,它至少是由三首歌混成的,其中那段越南語歌曲部分是由越南著名歌手香清(huong thanh)的專輯《Moon and Wind》里的《The Soaring of the Heron (Co La)》取了一段出來編制的。
在這里順便介紹一下她:
出生西貢,香清(huong thanh)來自知名的傳統音樂家庭。父親huu phuoc(逝世於1997年),是越南改良劇場cai luong劇的名角。cai luong將傳統戲曲演唱、舞蹈與劇場結合,1916年由一群南方音樂愛好者引自北方劇場傳統風格,結合hat boi與hat cheo等南方絲竹樂與法國音樂的元素再創而成。cai luong於30年代始,受到越南聽眾的喜愛,不過今日越南的年輕人鮮有人聽cai luong了,倒是隨著越南船民往歐陸的遷徙,巴黎邊界的越南社區,成為cai luong的新生地。
香清十歲開始,由父親傳授cai luong與傳統戲曲。她仍記得當時名演員都是家中座上客的盛況,而長輩們也隨時指點香清唱腔。在那樣環境成長的香清,13歲便掌握純熟技巧,並進入西貢音樂與劇場學校就讀,16歲初次在職業舞台嶄露頭角。
2007年,香清得到法國世界音樂獎,並出版了第四張專輯—《脆弱的美麗》(fragile beauty),此張專輯中加入日本箏(koto)新星宮崎美枝子(mieko miyazaki),為他們的音樂增添不同色澤。本次音樂節就是由香清及宮崎美枝子的組合演出。
中文女生部分來自群星演唱版的《茉莉花》,至於男聲部分至今我還找不出來……
多數人喜歡這首歌是因為其中的越南語部分(《The Soaring of the Heron (Co La)》部分)很耐聽,若你也是對這部分歌感興趣我留個網址給你http://www.51t.com/ting/0f698056/3ae9a7d4/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❸ 都那些國家過春節時間和中國是一樣的嗎
時間上是一樣的,都是農歷算的
韓國人過春節:要吃米糕片湯
中國人的春節也是韓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作為一名嫁在中國的韓國媳婦,我已在北京學習並生活幾年,每到春節來臨,在婆家的我都會分外地思念故鄉韓國,想念韓國過年時的情景和那裡的家人。
韓國是一個非常遵從傳統的國度,春節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為基礎的節日,是祭祖祈願家庭平安的一天。今天,春節也被現代人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讓人們從都市生活的緊張節奏中暫時解脫出來,得到片刻的寧靜與快樂。所以,春節到韓國你的所到之處都會充滿歡樂和吉祥的氣氛。
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有很多,有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等傳說。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有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等習俗。中國人春節都要吃年糕,韓國人春節也有專門講究吃的食品,統稱為「歲餐」。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古代的韓國人崇尚太陽,白色的小圓狀米糕片就代表著太陽,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代表著迎接太陽的光明。另外依照原始的宗教信仰,也代表著辭舊迎新、萬物更生復活之際的嚴肅和清潔。以前做米糕片湯的湯是用野雞湯熬成,現在野雞難得,因此改用牛肉或雞肉湯代替。中部和北部地區還喜歡在米糕片湯里加入山雞肉、綠豆芽、蘑菇和泡菜為餡的餃子。此外,每個家庭還會准備蜜糯油果、桂皮湯、八寶飯和肉片等食品接待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
日本過年習俗:買福袋圖吉利
日本:春節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節日,每家用松柏裝飾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圍著火爐守歲。午夜時寺院響起108聲鍾聲,第二天互相拜年。
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總之能裝進袋子里的都行。價錢從1000日元到上萬日元不等。由於非常受歡迎,福袋往往年前就開始預售。
同樣是商品,為何福袋如此受歡迎呢?原來,福袋非常超值,一個千元的福袋裡,往往標價千元左右的商品就有三四件;有時一個兩萬日元的福袋裡,有價值三四萬日元的數碼相機也說不定。這樣一來,買福袋又給人一種新年中大獎的感覺。當然,如此超值的福袋只是少數,但一想到可能會中大獎,而且至少也會物有所值,消費者自然會爭相搶購了。
對商家而言,這種銷售方式比起普通的促銷來,效果大不相同。一般的促銷是消費者來選購商品,買幾件要消費者說了算,而裝在福袋裡的東西是看不見的,商家可以自由搭配。對消費者來說,福袋實在是物美價廉,據說日本女性很少有人能抵禦福袋的誘惑,況且福袋這個名字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大過年的,誰不想帶著福氣回家呢!
春節看蒙古人:吃喝足歌舞盛
新春伊始萬風象更新,遠在中國北疆的蒙古族也同樣沉浸在濃烈的喜悅氣氛中。
在歷史上,春節本來不是蒙族傳統的節慶,但是由於後來蒙古人居住地的漢人越來越多,人民的風俗也隨之起了變化,使得春節變成蒙漢人民共同慶祝的歡樂時光!
不過同樣是慶祝春節,草原上的蒙古人和城市中與漢人雜居的蒙古人卻有很不相同的慶祝方式。
裝束色彩繽紛
草原上的蒙古人依然保持自己的傳統,他們在盛大的節日中,穿上色彩繽紛的盛裝,拿出最美味的食物,邀請最好的朋友和親友來到自己的家裡,一邊痛飲濃香的馬奶酒,一邊盡情地唱歌跳舞,一邊品嘗肥嫩的手抓肉。
春節是草原人民相互聚會交流的大好時機,由於很多蒙古人還在草原上保持游牧的浪漫生活方式,他們之間在平時很難有見面的機會,借著春節分隔很久的朋友也許能夠在賽馬大會上,或者摔跤大會上相遇。
無論比賽成績如何,經過激烈的場上龍爭虎鬥後,在私下會面的時候,他們會彼此互贈哈達,互敬鼻煙壺,以表達思念和祝福的深厚感情。
親戚朋友共同慶祝新春的時刻,彼此或許會感到陌生,因為一些親戚之間距離遙遠,可能十年都沒見過一次面,等到見面了,經過風霜雪雨的臉已經變得難以相認了!
我就曾經見過一對親兄弟在同一個蒙古包中飲酒,但是彼此之間竟然沒有認出對方,直到一個老人點破「機關」後,兩兄弟才喜極流涕!
城市慶祝方式
生長在城市中的蒙古人,他們有的已經忘記自己的母語,完全漢化;有的還能夠維持自己的民族圈子,但是也不得不受整個大環境的影響,而適應潮流。城市中的蒙古人對於春節有著和草原完全不同的概念,他們有自己的一套,還有從漢人那裡學來的另一套。一般他們還保留些許自己的慶祝方式,比如吃手抓羊肉、燒烤羊肉串、邊喝酒邊唱歌、拉馬頭琴等等,蒙古族自己的慶祝節慶方式。
而另一方面,他們也有基本和漢人一樣慶祝方式,例如親戚相聚會、朋友聚餐、邀請上司到家中促進感情;放爆竹、扭秧歌、包餃子、小孩子做新衣等節目。
對於漢化的蒙古人來講,在除夕晚上的那頓團圓飯,和新舊歲交替之際午夜零時燃放爆竹是必不可少的。
團圓飯其實是以吃餃子為主,在舊歲的零時之前,全家人會聚集在一起,一邊歡聲笑語,一邊包餃子。除夕夜的餃子十分講究,首先是大家的餃子都要一樣大,這表示全家人平等,誰也不欺負誰!
其次是餃子餡的選料上,絕對不可以馬虎,除夕的餃子餡選材一定要有吉祥如意的含義。例如你不可以選擇牛肉餡,因為誰都不想新的一年太「勞碌」;也不可以選胡羅卜,因為沒有人想自己越來越胡塗;當然也不可以放入大蒜,一直算表示不夠多。
吉祥的餃子餡包括「飛龍」肉餡、馬肉餡、香菜餡、韭菜餡、羊肉餡等等。
這些都能夠從中找出吉祥的跡象,如龍騰虎躍、萬馬奔騰、吃香喝辣、長長久久、三羊開泰。
喜慶「爆炸」聲
除夕的這頓餃子一定要在午夜鍾聲敲滿12次的時刻端上桌子,象徵送舊迎新,圓圓滿滿!
與此同時,外面的爆竹和煙花也隨這舊歲的離去和新年的到來而爆響起來。這個時刻,滿天都是彩色火焰,滿耳都是喜慶「爆炸」聲,同時滿心洋溢著新春喜悅。
穿新衣是小孩子們除了紅包外最關心的一件事,雖然城市中的蒙古族孩子已經被那些價錢貴得離譜的名牌所吸引,但是仍然有一些蒙古族媽媽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要忘記自己是蒙古人的後代,會讓他們在新年的時候穿上自己親手縫制的傳統服裝,用情之深,用心之苦,從衣服的精美圖案和細致做工足以體現。
其實無論對草原上的蒙古人或者城市中的蒙古人,新年都是他們都特別重視的佳節。
每逢新春時節,那些身著鮮艷服飾的草原兒女,都會經過長途跋涉來到城市中,逛街、看新鮮事物、購買各種年貨,同時也要備足明年春天需要用到的生活工具。
生長在城市中的孩子很少懂得使用母語,當他們看到自己的父母用自己聽不懂的語言和陌生的矮壯漢子親切交談的時候,他們迷惑不解,為什麼父母每年都要來這里找人講話呢?
其實,這里是專門為這些草原來的「黑臉客」預備的,而城裡的居民卻很少來這里買東西。
過年的確不一樣了,那些應該相見的人們總能夠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地點,相遇相見,可以聽到自己想聽的聲音,講自己願意講的話,分享各自不同的快樂故事。
這樣可以為新年增加喜慶的氣氛,還可以為明年的再會搭上一級台階。
越南人過春節:糯米豆沙年粽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
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花市是越南春節重要活動之一。比如河內,春節前約10天,花市就開始熱鬧。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鮮花、盆景,花市還出售各式氣球、彩燈、玩具、年畫、春聯、年歷等,把相連的幾條街道裝點得五彩繽紛,喜氣洋洋。
糯米豬肉綠豆沙做年粽
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另外,越南人也愛在家裡貼上「福」、「喜喜」等字樣和福、祿、壽星的形象,還有各種傳統年畫,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與嚮往。
本地華人過春節必備年糕等食品,越南人也不例外,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餅。
年粽做法跟我們吃的粽子一樣,不過越南年粽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間包上200克豬肉和150克綠豆沙,外裹芭蕉葉。傳說年粽象徵大地,綠色顯示生機勃勃,豬肉和綠豆沙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生。
從前越南人過年也放爆竹,不過1995年起越南政府已禁止民間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
華人過年有除夕守歲習俗,越南人也一樣。除夕夜人們便穿上節日盛裝,不約而同湧上街頭,年輕女子還穿上越南旗袍。零時,當電台播出國家領導人春節講話,節日氣氛達到高潮。隨後人們還采一根樹枝回家。這風俗叫「采綠」。在越南語中,「綠」和「祿」同音。「采綠」就是「采祿」,意味著把吉祥如意帶回家。
新春第一位客人會帶來好運
越南人過春節照例放幾天假,也有到親友家拜年的風俗。最早到家裡拜年的客人特別受重視,據說他會給主人帶來好運。越南人稱之為「沖家」或「沖地」,其意義跟「沖喜」接近。因此越南人通常會約請自己最親近最尊敬的朋友,作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
除了親友間互相拜訪,新春期間越南各地街頭、公園和公共娛樂場所,連續幾天舉行各種文娛活動,演出越南傳統戲劇、歌舞、雜技、武術、摔跤、舞獅等,還有盪鞦韆、下人棋、斗雞、斗鳥等民間活動,整個越南沉浸在節日氣氛之中。
新加坡過春節:東南亞特色濃
農歷春節即將來臨,在華裔人口占近80%的新加坡,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氣氛最濃厚的節日。聖誕節一過,大街小巷和商業區就換上了中國傳統的春節盛裝,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年畫也貼了出來,一片喜氣洋洋。牛車水各個中國傳統式的店鋪里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更是播放著傳統的新年歌曲,好不熱鬧!
春節慶祝活動一覽
牛車水農歷新春亮燈慶典:1月15日至2月28日,喧囂熱鬧的牛車水年貨市場會有超過400個年貨攤位,售賣各式各樣佳節禮品。在此采辦年貨,感受濃郁的春節氣氛!別錯過2月8日除夕夜的倒數嘉年華,與本地人一同熱鬧歡慶迎接新的雞年!
春到河畔迎新年:2月7日至2月23日,春到河畔迎新年是一個盛大的嘉年華會,送舊迎新,合家歡樂!每年的節目精彩豐富、包羅萬象,一連10多天。
奇思夢想妝藝大遊行:2月18日晚上7時預演、2月19日晚上7時半正式遊行。已步入第33個年頭的「奇思夢想妝藝大遊行」,每年都會聚集精心設計的花車遊行、絢麗的奇裝異服、令人贊嘆的武術表演,以及舞者們的曼妙舞姿!
2005年聖淘沙花卉節:2月9日至20日,別錯過在聖淘沙噴泉花園所舉辦的花卉節!萬紫千紅的花卉和熱帶自然植物,都是您難得一見的。
春到人間:1月13日至2月23日,來自中國各地的表演藝人及手工藝品師傅,將在萊佛士城購物中心為您帶來一系列的精彩節目。此項活動為期1個月,讓您盡情欣賞融會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風格的音樂、舞蹈及雜技的深湛表演。
非嘗不可東南亞美食
海南雞飯:蒸煮嫩雞加上用雞湯烹煮的米飯。叻沙:椰漿咖喱汁加上粗米粉、小蝦、雞蛋、雞肉絲和生蛤。
炒諽條:白色的寬粉條以黑甜醬、豆芽、魚餅、臘腸和生蛤一起烹炒而成。
福建蝦面:細面條、蝦、墨魚片和豬肉一起煮炒而成。印度餡餅:夾以牛肉或羊肉的餡餅,沾以咖喱汁來吃。
咖喱魚頭:大魚頭和蔬菜、咖喱粉一起烹煮,與米飯一起吃,甜美而開胃。若再配上一杯冰凍檸檬汁,那就更令人回味無窮了!
沙爹:燒烤肉串、配料有馬來米粽和黃瓜,沾辣花生醬吃。
羅雜:本地色拉,用料包含了水果和蔬菜,例如黃瓜、豆芽、黃梨、白蘿卜、豆乾甚至加上芒果和墨魚。
娘惹糕:結合了華人與馬來人的傳統,以色香味著稱的甜品,用料有糯米飯、木薯、斑蘭香葉和各種熱帶水果如香蕉、榴槤和椰子。
辣椒蟹:番茄咖喱濃醬與硬殼大蟹一起烹煮的美味海鮮,您大可以入鄉隨俗,大膽地用手將白麵包沾著辣醬來吃,好吃到吮手指。
「魚生」是另一項您非嘗不可的春節美食。新鮮生魚片佐以多種蔬菜、芝麻、香脆果仁等配料混制的開胃中式沙拉。
非逛不可的集市
牛車水年貨市場:購物高手請出發吧!具有本地特色,價廉物美的年貨市場,讓您感受更濃厚的過年氣氛!
新春特價年貨市場:1月28日至2月8日下午5時至晚上10時,羅弄阿蘇與後港一道交接處,阿裕尼-景萬岸區的熱鬧春節氣氛,儼如濃縮版的牛車水!此處滿是吸引人的璀璨彩燈,還有豐富的文娛表演。
雅柏中心2005年花園會:1月26日至2月8日、2月12日至3月13日期間,新加坡最大的花園盛會為您綻放春意!無論是人造花或是庭園栽種的工具,您都可在這一應俱全的花園會找到,更別提那滿庭芳香的艷麗百花了!
濱海藝術中心華藝節:2月11日至20日,進入第三年的華藝節將為您呈獻華人藝壇優秀傑出的現代與傳統藝術表演,您可欣賞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飛的精湛絕技,或觀賞來自紐約的神威舞蹈團的舞藝,讓華藝帶您進入一個難忘的藝術領域。
購物天堂烏節路:喜愛時尚品牌的遊客,烏節路正是您期待已久的購物天堂!如先得坊、高島屋、百麗宮或威士馬廣場等購物中心,伊勢丹、美羅或羅敏升等百貨公司,輕易就能滿足您的渴望,讓您盡享購物樂趣!
非玩不可的景點
裕廊飛禽公園:何不趁新春佳節前來游覽東南亞最大且最負盛名的飛禽公園?觀賞了精彩的飛禽表演與游覽公園後,還能與親朋好友在FlamingoCafe一起享用非嘗不可的「魚生」大餐!
新加坡動物園:人見人愛的動物園吉祥代表「阿星」大猩猩,將用它的長臂熱情迎接您!只須短短五分鍾路程,您就能游覽享負盛名且為全球首創的夜間野生動物園。踏入叢林密布的熱帶森林,窺探夜行野生動物,體驗驚險刺激的感受!
亞洲文明博物館新春慶典:亞洲文明博物館是一個適合全家大小歡度春節的地方!您可在此用手製作紅包封套、燈籠,以及觀賞引人發笑的木偶表演。
❹ 希望你過得像花兒一樣純潔漂亮 越南語怎麼說
希望你過得像花兒一樣純潔漂亮
Mong em sống được đẹp đẽ và đơn thuần như hoa.
❺ 一些國家的春節習俗是什麼(15個就行)
1、越南過春節
新春亮點: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和廣州人非常相像的是,花市也是越南春節的重要活動之一。越南人最愛的年花有劍蘭、大麗菊、金橘和桃花。除夕夜零時,電台會播出國家領導人春節講話,節日氣氛達到高潮。隨後人們采一根樹枝回家,這風俗叫「采綠」。在越南語中,「綠」和「祿」同音,「采綠」就是「采祿」,意味著把吉祥如意帶回家。
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另外,越南人也愛在家裡貼上「福」、「雙喜」等字樣和福、祿、壽星的形象,還有各種傳統年畫,表達對新年的美好祝願與嚮往。
新春期間到越南,可以暢游湄公河,欣賞胡志明、美拖市內獨具特色的新年裝飾,感受異國濃厚的新春氣氛。也可以在各地觀賞到別具特色的文娛活動,如越南傳統戲劇、歌舞、雜技、武術、摔跤、舞獅等,還有盪鞦韆、斗雞、斗鳥等民間活動。節日期間,穿上越南旗袍的年輕女子特別美麗。
2、韓國過春節
在韓國,傳統節日很多,四大傳統節日是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其中春節和中秋節是最重要最盛大的節日之一,法定假日都是三天。
朝鮮半島過春節的文化習俗,據說可以追溯到古新羅時代。韓國春節也在正月初一,韓國人稱為「舊正」,傳統上又稱「元旦」、「元日」、「歲首」, 與我國春節相似。每到除夕,韓國人也是千方百計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春節一大早,舉行「茶禮」,即在宗祠或住宅的廳里擺設年禮、歲酒、年糕片湯等,進行家庭祭祀,這個過程也叫做「祭禮」。然後全家一起吃「歲餐」,歲餐相當於我國大年三十的年夜飯。年飯後,收拾好飯桌,互相拜年,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糕湯,韓國人認為吃了它就算長了一歲。接著還要「省墓」,即到先人的墓地,擺上祭品,進行祭奠。
初一下午,人們互相走親串友,給親朋好友拜年。如今,更多的人用賀年卡和禮物來互賀春節。春節期間有很多民俗活動,如擲骰子、放風箏、抽陀螺、踏蹺蹺板等。 懸掛「福笊籬」的習俗,至今在一些地方特別是農村,仍很流行。
3、朝鮮過春節
朝鮮也有過春節的習俗,朝鮮管春節叫年節。每年陰歷初一,朝鮮人帶著新的憧憬和期望熱熱鬧鬧地過年,這是一年中最大的民俗節日。為了過年,人們把屋裡屋外收拾得乾乾凈凈,縫制新裝,做特種飯菜。
節日飲食主要有年糕湯、煎餅、江米條、食糖、柿干、松子、柿餅汁、蜜糯湯、米花果兒等。這些節日飲食中不可缺的是年糕湯,人們說每年吃一大碗就長一歲。
每到過年這一天,無論是誰都要互相拜年。凌晨時開始祭祖。祭祖儀式結束後,全家人按輩分依次拜年,然後,到村裡的長輩和老師家拜年。拜年的時候,互相說些萬事如意等吉利的話,表示祝福。這一天,家家愉快地吃應時飯菜。人們把過年的飯菜叫做歲餐,過年喝的酒,叫做歲酒。
過年的飯菜很豐盛,有糕片湯、糯米糕、蒸糕、煎餅類、糖果類、柿餅汁、蜜糯湯、烤肉等。其中,糕片湯是不可缺少的和最有代表性的。過年這天早晨喝的酒叫「屠蘇酒」,是用多種葯材泡製的。喝「屠蘇酒」已成為朝鮮民族過年的一種習慣。
過年,更令人快樂的是男女老少都要參加的各種游戲,有壓跳板、盪鞦韆、滑冰車、踢毽子、和抽陀螺等。抽陀螺在中國玩得也很普遍。目前朝鮮過春節是光有假日沒有什麼供應。每個人根據自家的情況過節。而金正日的生日的2.16和金日成的生日4.15的時候,不但放假,還家家戶戶免費供應酒、肉、糧食等。
4、新加坡過春節
新加坡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一年中各種民族節日很多。重要的有華人的春節、西方的聖誕節、馬來人的開齋節、印度人的大寶森節、新加坡國慶節。新加坡華人占總人口的75%以上,所以中華傳統的春節是最隆重、最具影響力的節日。
每逢春節,新加坡華人家家戶戶寫春聯、貼福字,屋裡屋外紅紅火火;買年貨、做年菜、除夕吃團圓飯喜氣洋洋;民間也興拜年、祝福、送紅包和壓歲錢,圖個吉利。南洋華人還用獨特的方式來歡慶華人年,那就是一家人歡聚一堂「撈魚生」。「撈魚生」是一種菜式,以生魚條為主食,加以有色蔬菜和水果絲、白芝麻、花生碎,調和五香粉、胡椒粉、醬汁等,裝成一個大盤。「撈魚生」儀式開始時,便由一人發令,其他人一起把大盤中的菜物高高撈起,並齊聲高喊:「撈起,撈起(撈喜),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 。「撈魚生」帶有吉祥的意味,祈求來年好運,能發大財。一份考究的魚生,價值新幣千元以上。我多次品嘗過這種既當菜又當飯的魚生,確有其特色,但並無當地人那份興致和著迷。
春節的市場上張燈結綵,人山人海,一派繁忙景象。特別是牛車水(唐人街)更是大量出售華人風味食品,中國民族服飾和林林總總的吉祥物。那裡鑼鼓喧天,舞龍隊、舞獅隊盡情表演。一年中唯有春節這一天,這里可以燃放煙花炮竹,節日的氣氛非常濃郁。
「春到河畔迎新年」 是每年春節活動的重頭戲,舉行的地點是濱海灣。在那裡春節期間有各種文藝演出,有各式雜貨市場,有中華各地特色小吃,還有迎新燈展,並在新加坡河兩岸燃放大型煙花。2012年春節還展出70多手工扎制的巨龍形彩燈,四川成都的燈彩,廣西民俗文化表演,還有LED舞龍隊,都是新的亮點。一年一度的妝藝大遊行,往年都在烏節路等鬧市區舉行,今年移至新加坡河進行水上大遊行,載歌載舞如同揚州古運河花船表演,不知哪個更加出色。
聞名遐邇的新加坡風景區聖淘沙,新春花會已經開幕,100萬株花卉竟相綻放,奼紫嫣紅,爭奇斗艷,美不勝收,這可算是熱帶雨林的南洋島國春節展示的一大特色。
5、馬來西亞過春節
馬來西亞過春節習俗與中國大致相同,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時,喜歡帶一些橘子,進門送給主人,橘與「吉」諧音,象徵大吉大利。
放鞭炮是過春節的標志。這兩年馬來西亞政府宣布解禁燃放鞭炮,給每年歡慶農歷新年的華人一個大喜訊。於是,從歲末除夕到大年初一,即使到了元宵節,大街小巷到處爆竹連聲,此起彼伏。孩子們歡樂地爭執著,誰放的爆竹最響亮,誰放的煙花最美麗;而這嘰喳爭論的童稚聲,總被連綿不絕的鞭炮聲所淹沒。
6、印度尼西亞過春節
臨近傳統節日春節,印度尼西亞彌漫著濃郁的節日氣氛。首都雅加達的商場超市掛滿了大紅燈籠和中國結,有些商場還搭起了販賣中國傳統臘肉乾、應子梅等的臨時攤位,紅蠟燭、紅年糕、各式各樣的紅色佩飾以及大紅喜字令人目不暇接。
在班芝蘭一帶的唐人街,造型各異的各類鞭炮品種齊全,年糕專賣店的貨架上擺滿了各類年糕,糖果店裡的巧克力、蜜餞、開心果、瓜子、花生、山楂、梅子等一應俱全,紅梅、金橘等印尼華人春節必備的裝飾品銷路也格外地好。
除夕當天,人們要到廟堂進香祈禱,希望一年健康平安、萬事如意。除夕夜,大多華人都會聚集在老人家裡吃團圓飯,家中年長者接受兒孫們的拜年,老人則向晚輩發放紅包,然後兒孫們與老人合影,之後是全家聚餐。直到深夜,晚輩們才告別老人,各自回家。
印尼華人過春節的另一特色是公益色彩濃。各華社團體、宗親會、互助會和廟堂組織獻血、分發食品等社會公益活動,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一個美滿幸福的春節。
❻ 黃花梨木。酸枝木用越南話怎麼說
越南黃花梨go huynh dan 酸枝木有二種trac ,cam l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