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花卉畫
A. 小學美術試題及答案
1、中國寫意畫講究用筆和用墨,用筆包括(落筆),(行筆)、(收筆),用墨包括墨色的(濃淡),(干濕)的變化的運用。
2、傳統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是(勾)、(皴)、(點)、(染)。
3、繪畫中的色彩美是指(統一)與(變化)中的美。
4、色彩的差別大是(強烈對比)。在色環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別小的(弱對比),在色環中相隔60度以下。
5、美術課可以分成(繪畫課、手工課、欣賞課),手工課常運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透視的基本規律是(近大遠小),可分為(成角透視和平行透視)成角透視是指物體的一個角與畫者相對,平行透視是指物體的一個面與畫者相對。
7、要畫好人物物速寫,需要了解(人體的大體比例、結構和動態規律,還需要依靠對(形象的記憶和理解)。
8、選取恰當的形象或物體作為畫面內容叫(取景)構圖又叫(布局或經營位置,應注意物體在畫面中的(位置、空間以及線條色彩等在畫面中的結構組織形式)
9、剪綵紙的特點是(形式多樣,質朴簡潔、內容豐富、富有極強的裝飾性)。
其步驟是(起稿、固定畫稿、刻鑽剪、裱貼)
10、三原色是指(紅、黃、藍)。三間色是指(橙、綠、紫)。
11、橙色是由(紅)和(黃)組成,綠色是由(黃)和(藍)組成,紫色是由(紅)和(藍組成的。
12、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色相
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過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冷色是指(藍、綠等給人涼冷感覺的色彩,)暖色是指(紅橙等給人溫暖感覺的色彩)
14、中國畫從表現手法上可以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從表現內容上可以分為(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
15、任何物體都可以用(立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球體)四類基本形體去概括。
16、素描的基本調子是(三大面五調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調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線、暗面、反光。
17、美術字可分為(宋體、黑體、變體)三種。黑體美術字外形呈方形或長方形且筆畫粗狀,筆畫粗細基本相等。
18、單獨紋樣是指(與四周無聯系的紋樣),它是圖案的基本單元。左右上下四面相連的紋樣稱為四方連續紋樣。
19、角隅紋樣是裝飾邊角的紋樣,可分為(對稱式)和(均衡式)兩種。
20、將一分形進行有秩序的反復排列稱為重復具有一種秩序的美感。
21、形有秩序的逐漸變化,就叫漸變。
22、對稱軸或對稱中心兩側相同就叫做對稱,具有一種規則,整齊和穩定的美感。
23、成人的身高為7.5個頭長,少年為6個頭長。
24、「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長度平均分成三份稱為上庭(從發際到眉間)中庭(從眉間到鼻尖)下庭(從鼻尖到下下巴)
25、素描可以分為結構素描和明暗素描。
26、以畫馬見長的畫家是(徐悲鴻),以畫蝦見長的畫家是(齊白石),以畫竹見長的畫家是(鄭板橋)。
27、山水畫的方法組織山水畫的方法有近景有遠景,就可以構成不同特色的觀察空間,近景可以用勻、皴、點、染的方法具體刻畫。遠景可以簡略勾、皴,也可以用渲染的方法來畫。山水畫的步驟是先根據醞釀構圖,然後再畫近景或主要景物。再畫遠景或陪襯景物,最後用濃墨點苔或有重點地著色和整理。
1、點 線 面 組成了豐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條件。
2、常用的設計花卉圖案的方法有誇張、變形、添加等。
3、常用的幾種剪紙的方法有陰剪、陽剪、綜合法。
4、學習染紙時要一看紙怎麼折,二看色怎麼配,三看用了多少水,四看作品美不美。
5、外界的物體,透過瞳孔投射在眼睛的視網膜上就會變得近大遠小。
6、年畫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
7、點、線、面組成了豐富的形象世界,是一切造型的基本條件。
8、什麼是「裝置藝術」?
選擇一些現成的物品,組合起來,在一個新的標題下,呈現出新的形象。
9、用色彩和筆觸表現空間和距離的感覺時,要注意近遠出的那些變化?
一般情況下:近處色彩偏暖,遠處偏冷,近處色彩鮮艷,遠處灰暗,近處色彩筆觸強烈些,遠處筆觸柔和些。
五年級
1、自然界的一頭牛,在畢加索筆下,簡化、誇長、改造,被加工成一系列獨特的藝術形象。
2、現代繪畫設計,更是廣泛運用簡化、變形。
3、扇面有扇形、圓形等形狀。
4、世界上第一架動力飛機是美國萊特兄弟研製成功的。多數飛機由機身、機翼、機尾、起落等裝置組成。
5、人類原始衣服和住所都和穿編有關,用多種材料編織的東西,有時它們是生活用品,有時它們卻成為藝術佳作。
6、即使最嚴密精確的科學也需要藝術家的想像,發明家都充滿奇思妙想。
7、黃色很明亮,藍色暗得多,各種色彩明亮的程度叫做色彩的明度。
8、三角形構圖穩定,井字形構圖謹嚴,S形構圖流動,對角線構圖爽利。
9、動物的腳比人類的腳更靈敏、更能幹、更重要。
10、版面設計就像畫畫的構圖,要考慮內容的主次和圖片的聚散,版面整齊的,要避免呆板,版面活潑的,防止凌亂和鬆散,色彩鮮艷的,別讓人眼花繚亂,色調樸素的,別缺少生氣。
11、設計尾花,要注意簡潔、別致。
12、以古代雕刻為主體的非洲藝術,與西方藝術,東方藝術共同構成世界藝術寶庫的三大瑰寶。
13、非洲雕刻造型粗獷誇張,線條簡潔概括,不單純追求形似,更強調作品的節奏感。
14、什麼叫純度?答:色彩純凈的程度
15、《潑墨仙人》是宋代畫家梁楷的作品。
16、《青銅奔馬》是中國東漢時期的作品。
17、《蒙那麗莎》是由義大利畫家達芬奇畫的。
21、通過學習世界地球日這一課你懂得了什麼?
答:拯救地球,保護家園,保護環境,使她永遠美麗、安全,是人類共同的心願。
2.《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作品。
3.色調指:彩色畫面上色與色之間的整體關系,構成色彩的調子,其中主要的色相為主調。紅、橙、黃是暖色。藍、綠、紫是冷色。
7.製作紙工作品常用到:剪、折、切割、粘、彎曲、插接等加工製作方法。
一. 基礎知識部分.
1. 中國寫意畫講究用筆和用墨,用筆包括(落筆),(行筆),(收筆).用墨包括墨色的(濃淡),(干濕)的變化的運用。
2. 傳統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是(勾)、(皴)、(點)、(染)。
3. 繪畫中的色彩美是指(統一)與(變化)中的美。
4. 色彩的差別大是(強烈對比)。在色環中相隔150——180度,色彩差別小的(弱對比),在色環中相隔60度以下。
5. 美術課可以分成(繪畫課、手工課、欣賞課),手工課常運用(剪、刻、挖、粘、接)等方法。
6. 透視的基本規律是(近大遠小),可分為(成角透視和平行透視)成角透視是指物體的一個角與畫者相對,平行透視是指物體的一個面與畫者相對。
7. 要畫好人物物速寫,需要了解(人體的大體比例、結構和動態規律,還需要依靠對(形象的記憶和理解)。
8. 選取恰當的形象或物體作為畫面內容叫(取景)構圖又叫(布局或經營位置,應注意物體在畫面中的(位置、空間以及線條色彩等在畫面中的結構組織形式。)
9. 剪綵紙的特點是(形式多樣、質朴簡潔、內容豐富、富有極強的裝飾性。)其步驟是(起稿、固定畫稿、刻鑽剪、裱貼)
10. 三原色是指(紅、黃、藍)。三間色是指橙、綠、紫)。
11. 橙色是由(紅)和(黃)組成,綠色是由(黃)和(藍)組成,紫色是由(紅)和(藍)組成
12. 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彩的(明度、純度、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色相是指(色彩的本身面貌),可以通過加(白色)提高明度,加(黑色)降低明度。
13. 冷色是指(藍、綠等給人涼冷感覺的色彩,)曖色是指(紅橙等給人溫暖感覺的色彩)。
14. 中國畫從表現手法上可以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從表現內容上可以分為(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
15. 任何物體都可以用(立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球體)四類基本形體去概括。
16. 素描的基本調子是(三大面五調子),三大面是指(受光面、背光面、反光面)。五調子是指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線、暗面、反光。
17. 美術字可分為(宋體、黑體、變體)三種。黑體美術字外形呈方形或長方形且筆畫粗狀,筆畫粗細基本相等。
18. 單獨紋樣是指(與四周無聯系的紋樣),它是圖案的基本單元。左右上下四面相連的紋樣稱為四方連續紋樣。
19. 角隅紋樣是裝飾邊角的紋樣,可分為(對稱式)和(均衡式)兩種。
20. 將一分形進行有秩序的反復排列稱為重復具有一種秩序的美感。
21. 形有秩序的逐漸變化,就叫漸變。
22. 對稱軸或對稱中心兩側相同就叫做對稱,具有一種規則、整齊和穩定的美感。
22成人的身高為7.5個頭長,少年為6個頭長。
23「三庭五眼」是指人物的面部長度平均分成三份稱為上庭(從發際到眉間)中庭(從眉間到鼻尖)下庭(從鼻尖到下下巴)
24素描可以分為結構素描和明暗素描。
25以畫馬見長的畫家是(徐悲鴻),以畫蝦見長的畫家是(齊白石), 以畫竹見長的畫家是(鄭板橋)。
二.作品作家部分
開國大典——董希文
夯歌——王文彬 潑墨山水——張大千
對蝦圖——齊白石 祖國萬歲——齊白石
群馬——徐悲鴻
向日葵——梵谷 ——法 蒙娜麗莎——達.分奇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列賓 大衛—米開朗基羅()
1、色彩畫通常有干畫法和濕畫法兩種,色彩畫常用的筆有尖頭筆、圓頭筆、扁頭筆。
2、 色彩 的三要素:明度、純度、色相。色彩的明暗程度稱為明度,色彩的鮮灰程度稱為純度,色彩的相貌,如紅、黃、藍……稱為色相。色彩的明度變化可以通過加白提亮明度、加黑減弱明度。
3、繪畫三原色:紅、黃、藍;三間色:橙、綠、紫。
4、色彩的調配:紅+黃=橙 紅+藍=紫 藍+黃=綠
5、補色:紅---綠;黃---紫 ;藍---橙。
在色環中,互成150----180度的色互為補色,成強烈對比;60度以內的色成柔和對比。
6、臉譜是中國戲曲中特有的化妝藝術。
7、設計一枚郵票,首先要畫上合適的圖案,再寫上「中國人民郵政」字樣,標明面值金額。是紀念郵票的還要寫上紀念標題。
8、中國畫按繪畫題材分:可以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和山水畫;
按表現手法分:可以分為寫意畫、工筆畫和兼工帶寫。
主要用筆方法有:中鋒、側鋒、逆鋒、順鋒等。
主要用墨方法有:焦、濃、重、淡、輕。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9、寫意花卉畫,可以根據不同的表現對象,採用雙勾畫法,勾花點葉法,或以點 (DU)為主,再勾勒葉脈和莖枝的畫法。
10、樹木是中國山水畫經常表現的對象之一。畫樹時一般先畫干,再畫枝,最後點葉。畫樹要注意表現不同樹木的特點。11、色彩畫根據內容分為:靜物畫、人物畫和風景畫。風景畫通常可以分為:遠、中、近景物。
12、剪紙通常可以分為:窗花和鞋花兩類。我國剪紙有南、北之分,南方細膩,北方粗獷。
13、手工製作的方法通常有:剪、折、刻、撕、粘、貼等。
B. 中國畫以畫技巧分類包括哪幾種
以畫技巧分類:
1、工筆;
2、皴法;
3、白描;
4、沒骨;
5、指頭畫;
(2)渲染花卉畫擴展閱讀:
1、工筆
工筆,是中國畫中屬於工整細致一類的畫法,與「寫意」對稱。寫意是中國畫中屬於放縱一類的畫法。要求通過簡練的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來表達作者的意境。
2、皴法
皴法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以表現出石和樹皮的紋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雨點皴、卷雲皴、解索皴、牛毛皴、荷葉皴、折帶皴、括鐵皴、大小劈皴等;
表現樹身表皮的,則有鱗皴、繩皴、橫皴等,都是以其各自的形狀而命名的。這些皴法乃是古代畫家在藝術實踐中,根據各種山石的不同質地結構和樹木表皮狀態,加以概括而創造出來的表現程式。隨著中國畫的不斷革新演進,此類表現技法還會繼續發展。
3、白描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源於古代的「白畫」。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用於人物和花卉畫。
4、沒骨
沒骨也是中國畫技法名。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彩色繪畫物象。五代後蜀黃筌畫花鉤勒較細,著色後幾乎不見筆跡,因有「沒骨花枝」之稱。北宋徐崇嗣效學黃筌,所作花卉只用彩色畫成,名「沒骨圖」;
後人稱這種畫法為「沒骨法」。另有用青、綠、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樹石的山水畫,稱「沒骨山水」,也叫「沒骨圖」,相傳為南朝梁張僧繇所創,唐楊升擅此畫法。
5、指頭畫
指頭畫簡稱「指畫」。中國畫的一種特殊畫法。用指頭、指甲和手掌蘸水墨或顏色在紙絹上作畫。清高其佩擅此畫法,其侄孫高秉還著有《指頭畫說》。高其佩說:「吾畫以吾手,甲骨掌背俱;手落尚無物,物成手卻無」(轉引自胡海超編《中國繪畫趣談》第195頁)。
說明他作畫運用了手的各個部分,指甲、指頭、手掌、手背。分析起來,畫小的人物花鳥以及細線等,可能用指甲,可正用,也可側用,如使用鋼筆一般畫大幅如荷葉、山石,可用潑墨法,手背手掌正反可以撫摸成畫;畫柳條流水可以小指、無名指甲肉並用點苔可用一指或數指蘸墨直下。
總要立意在先,胸有成竹,然後心手相應得其自然,渾然天成,不現手畫的痕跡,方稱上乘,所以說「物成手卻無」。自此以後,作指畫的人雖不少,不過是偶然性的指墨游戲。只有現代已故名畫家潘天壽,指畫成就最高。
C. 名家牡丹國畫有哪些
名家牡丹國畫有:
1.清馬逸《國色天香圖》《國色天香圖》是一幅富麗堂皇的工筆重彩花卉圖。的牡丹花開嬌艷,明麗動人,色彩豐富飽滿,姿態優雅,設色極其講究,勾線細致圓潤。而花下奇石則用積墨與淡墨暈染相結合繪出。
以石綠、石青略染。蘭花以重粉罩染,胭脂點蕊,素雅動人。地面以淡彩渲染,營造出空間的伸縮感。
2.《國色天香圖》堪稱「中國牡丹第一圖」,是中國古代牡丹繪畫最傑出的作品。清余稺《花鳥圖冊》此冊共十二開。
構圖簡潔、高雅,設色明麗妍美,筆法工整細膩,飛蝶、蚱蜢、小鳥的造型准確,栩栩如生,說明畫家有扎實的寫生功底。此圖冊繪蘭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蘭、梅花、臘梅等。
3.清郎世寧《仙萼長春圖之牡丹》此圖冊分別描繪了牡丹、蘭花、罌粟、萱草、荷花、梅花等艷麗多姿的花卉和體態生動的蝶、鳥。構圖上取法中國傳統花鳥畫的格局,以虛托實,注重對所繪物象的突出。在表現技法上。
則充分發揮了歐洲繪畫注重明暗及透視的特點,以工緻細膩的筆觸,刻畫出花瓣、葉片以及鳥雀的羽毛質感和體積感,呈現出與傳統的中國花鳥畫迥然不同的藝術風貌。這種「中西合璧」的畫風成為清代宮廷繪畫藝術的一大特色。
受到了清皇室的青睞。
4.清惲冰《牡丹圖·國色天香》作者以寫實的手法,成功刻畫了蒲塘秋日的麗景。整幅運用沒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點就,荷花則以粉紅色點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暈開,色階層次豐富。
色調深淺過度自然,真實地展現出花瓣清淡雅麗之美。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圖》花鳥畫立軸紅花綠葉占據整個畫面,這種豐滿的構圖如肖像般使我們能直觀地欣賞這嬌嫩柔美的荷花。細膩的筆調把荷花的清純高潔。
5.南宋徐崇思《牡丹蝴蝶圖》花鳥畫立軸紅花綠葉占據整個畫面,這種豐滿的構圖如肖像般使我們能直觀地欣賞這嬌嫩柔美的荷花。細膩的筆調把荷花的清純高潔。
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現得入木三分。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難得的上乘佳作。近現代陳之佛《牡丹富貴圖》花鳥畫立軸陳之佛的工筆花鳥可謂別具一格。他的創作,殫精竭慮,匯古創今,開拓了前無古人的新意境。
傅抱石給陳之佛的《寒梅小鳥》題過這樣的兩句詩:「雪個已矣甌香死,三百年來或在斯」。意思是說自從八大山人朱耷及惲南田死了以後,這三百年來花鳥工筆畫的創作大概就算得上陳之佛了。陳之佛在花鳥寫畫的創作上強調構圖。
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並把豐富的圖案技法融匯於繪畫創作中,從而強化了花鳥畫的藝術效果,創造出清新典雅,富有濃郁裝飾特色的繪畫風格。他的淵深的文學修養更使他筆下的花鳥畫有詩一般的神韻,他創作的畫面永遠給人豐厚雋永的美的享受。
陳之佛的工筆花鳥藝術,融匯了中西繪畫之長,既表現出富有強烈的民族傳統色彩,又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既嚴謹工細,一絲不苟,又生動多樣,清新雋逸,他為工筆花鳥畫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北宋佚名《牡丹圖頁》花鳥畫小品圖繪牡丹花後魏紫。
花冠碩大,重瓣層疊,嬌艷華貴,左右以綠葉相襯。花瓣層次豐富,刻畫入微,先用中鋒細筆勾花瓣,然後用胭脂紅層層渲染,以淺黃色點花蕊,以花青汁綠染花葉。此圖頁精工富麗,美不勝收,構圖豐滿。
設色艷而不俗。近現代於非闇《牡丹蜂雀圖》花鳥畫立軸畫花木禽魚,從宋人鉤勒入手,雕青嵌綠,富麗絢爛。白描蘭、竹、水仙,尤為清逸。兼擅治印。解放後任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院副會長。
於藝術事業,致力甚多。著非闇漫墨、都門釣魚記、藝蘭記、豢鴿記(有英譯本)、中國畫顏料研究、我怎樣畫花鳥畫。卒年七十二。清錢維城《國色天香圖》牡丹花鳥畫立軸錢維城的《牡丹圖》是乾隆皇帝舊藏。
後賜與大臣英和,其意義可與《石渠寶笈》等同。「此圖用筆秀麗,艷麗的色彩渲染卻十分素雅,體現了錢維城的審美趣味。所繪之花朵枝葉刻畫極為精細,枝葉舒展婀娜。雖說錢維城的山水畫很有名,但花卉亦也毫不遜色,而且留世花卉畫作較少,此幅《牡丹圖》更是色澤潤藉,筆法俊逸,—派明麗清新。」據了解。
《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內收錄錢維城書畫作品共一百六十件,數量之多足以說明清宮對其藝術造詣的賞識。此外,《清史稿》卷504更贊揚錢維城的花卉畫作「花卉傳色尤有神采」。清汪承霈《三春韶牡丹圖》花鳥畫橫軸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美的民族。
自古就有種牡丹、賞牡丹之風。牡丹,花大色美、雍容華貴、芳香濃郁,自古就是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象徵,家居字畫裝飾中懸掛一副國畫牡丹圖不但能夠美化居室、陶冶情操。還能給居室帶來吉祥之氣。
因此牡丹裝飾畫成為家居裝飾字畫的首選。
D. 畫白描需要什麼功底和練習
線描就是靠線來體現空間關系 ,不同事物質感不同,體積關系……………………
在國畫中很有體現
你要多畫
練習線條的流暢感
建議你去圖書館或是書店看或買相關線描的書
理論 實踐 都要抓哦
hb的鉛筆還好吧 有時會覺得畫出來的畫 有些灰
畫線描要把筆銷尖 畫出來的線才顯得干凈利索
可以嘗試hb以上的鉛筆 畫出來會黑一些
或許效果更好 但要銷尖
祝你成功
E. 國畫工筆畫花草的上色步驟與技巧
暈染和罩染的區別:
暈染指一次調好的同一色,反復數次渲染。以花瓣為例,先在花瓣基部染出版一個小的局部後暫時權擱置,待其將干未乾之時再擴大范圍染第二次,再待將干未乾時染第三次,直到整個花瓣全部染色。這樣做的目的一是上色,二是分出厚薄濃淡,找出花瓣的質感。
罩染則是將暈染效果加強,同時具備修補作用。通常情況下,暈染調色未必一步到位,同時容易出現國畫弊病中的「火氣」或「稚氣」。這時就需要罩染了。罩染方法是根據暈染後需要加強的傾向,調出不同與暈染並符合傾向的其他顏色,對暈染部分做全部或局部的染色。罩染所用的顏料,一般應為質輕的薄質顏料,太重或礦物顏料覆蓋太強,不宜用作罩染。
F. 什麼是白描
白描
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即用墨線勾描物像而洋白菜顏色的一種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白描畫法多用於畫人物。這可分為兩派,一派出自於北宋大畫家李龍眠的,稱之為鐵線描,另一派出自於唐代大畫家吳道子的,稱之為蘭葉描。
這種繪畫技法,人們將它運用於文學創作的描寫中,形成為一種白描手法,即用最樸素最簡煉的筆墨,不事雕飾,不加烘托,抓住描寫對象的特徵,如實地勾勒出人物、事件與景物的情態面貌。
魯迅曾說:「白描卻沒有秘訣。如果要說有,也不過是和障眼法反一調:有真意,去粉飾,少做作,勿賣弄而已。」(《作文秘訣》)魯迅不愧為白描聖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傑作。他在《我怎麼做起小說來》一文中說:「我力避行文的嘮叨,只要覺得夠將意思傳給別人了,就寧可什麼陪襯拖帶也沒有。中國舊戲上,沒有背景,新年賣給孩子看的花紙上,只有主要的幾個人(但現在的花紙卻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對於我的目的,這方法是適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寫風月,對話也決不說到一大篇。」這是他在小說創作中成功運用白描手法的經驗之談。
白描手法,不僅可以運用於小說的描寫中,還可以運用於散文、詩詞的創作中。使用這種手法刻畫人物時,要求作者緊緊抓住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及人物的個性、經歷、言行的突出之點,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寫,以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在作品中,作者有時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如峻青的《黎明的河邊》,對年輕戰士小陳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寫:「他長得很矮,看樣子頂多也不過十八歲。圓的臉,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細長的疤痕,顯然是子彈掠過時留下的紀念。」作者將戰士小陳的體態特徵與戰斗中留下的傷痕聯結起來描寫,以突出表現他的勇敢精神。這灰白描的人物肖像,在魯迅小說中比比皆是,如對阿Q、祥林嫂、閏土等的描述。不僅如此,有時還有白描敘述人物的身世,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對孔乙己身世的介紹:「孔乙己原來也讀過書,但終於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於是愈過愈窮,弄到將要討飯了。幸而寫得一筆好字,便替人家鈔鈔書,換一碗飯吃。可惜他又有一樣壞脾氣,便是好喝懶做。」作者抓住他「沒有進學」、「不會營生」、「好喝懶做」的性格特點,來揭示封建科舉制度對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慘遭遇。有時,還可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對話與行動細節,以表現人物性格。如《三國演義》「曹操煮酒論英雄」這一回中,寫曹操擔心日後劉備可能成為與他爭奪天下的勁敵故意在飲酒之際對劉進行試探,問他誰是當世英雄?劉備此時正寄居曹操處,深怕曹操識破他奪取天下的雄心,對曹所問,故施韜晦之計,先是推託不知,繼而是「王顧左右而言他」,但當曹操指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他聞言吃了一驚,將手中匙筋,掉落於地。「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充滿德乃從容俯首拾筋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巧妙地借雷聲驚心將聞言失筋的緣故,輕輕掩飾過去,表現了劉備善於應變的性格。
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時,要求作者用簡煉筆觸,對所描寫之物的特徵、狀貌作真實的勾畫。如杜宣的《井崗山散記》中,有段文字敘寫井岡山茅坪的「八角樓」,作者用樸素的語言,不作任何形容,簡明地寫房間內簡陋的陳設,重點介紹了「八角樓」名稱的由來:「房間內的光線不夠,所以在房間正中頂上,開了一個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這個樓叫做『八角樓』。」使用白描手法繪景時,要求作者用簡筆作粗線勾畫,組成生動的畫面。如宋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作者善於抓住夏日急雨的特點,以樸素的語言進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現了西湖夏季風雲驟變的奇景。
從白描寫人、狀物、繪景中,顯示出這一技法的幾個主要特點:
(一)它不寫背景,只突出主體。中國優秀的古典小說和古典戲曲,就具有這種特點:不注重寫背景,而著力於描寫人物。通過抓住人物特徵的肖像描寫或人物簡短對話,將人物的性格突現出來。如《三國演義》中,對趙子龍肖像的勾勒:「忽馬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僅用「身長八尺……」寥寥十二個字,就將趙子龍這位「威風凜凜」英俊勇武的少年將軍的神態突現了出來。
(二)它不求細致,只求傳神。由於白描勾勒沒有其它修飾性描寫的煩擾,故作者能將精力集中於描寫人物的特徵,往往用幾句話,幾個動作,就能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勝多,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朱自清的散文極善於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如他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對歌妓船上伙計形象的勾畫:「那時一個伙計跨過船來,拿著攤開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裡,說,『點幾出吧!』……我真窘了!我也裝出大方的樣子,向歌妓們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強將那歌折翻了一翻,卻不曾看清幾個字,便趕緊遞還那伙計,一面不好意思地說,『不要,我們……不要。』他便塞給平伯。平伯掉轉頭去,搖手說,『不要!』那人還膩著不走。平伯又回過臉來,搖著頭不要,『不要』,於是那人重到我處。我窘著再拒絕了他。他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作者通過對這位伙計硬來兜攬生意的少許動作、神情和語言的描寫,將他的職業及性格特點突出表現出來,雖著墨不多,但頗為傳神。
(三)它不尚華麗,務求朴實。優秀的文藝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於作者抒發的是真實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讀者的心靈。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稱的詞人。在其詞作中,她直抒胸臆,感情真率細膩,用語樸素流暢,無造作之態,有自然之美。她的代表作《聲聲慢》,開端咱即連用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種疊字是最體現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卻用得恰到好處,十四字所設置的愁慘而凄厲的氛圍,與其處於國破家亡夫死的悲慘遭遇中的孤寂愁苦心境極為吻合,因此受到歷代詞論家所贊賞。往下寫風送雁聲,反增添了她思鄉的惆悵,還透露她惜花將謝的情懷,最後寫她獨坐無聊、內心極為苦悶之狀。作者對「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占滴滴」這種難挨時刻的心情刻畫,更是全用白描手法。秉筆直書,情真意切,如見肺腑。
白描技法要用好,需注意三點:
(一)要處理好與敘述的關系。敘述,是同描寫並列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敘述,除概括敘述外,尚有具體敘述。具體敘述是一種具體的交代,雖筆法粗疏,卻與白描的質朴簡潔相近。如果運用敘述手法表現事物的某一動態、風貌,簡練而傳神,獲得形象鮮明的描寫效果,就成為白描。因此可以說,白描是用敘述進行描寫。
(二)要重點突出。白描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也不用曲筆或陪襯,但要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徵和情態。
(三)所用語言要省儉、概括、傳神。白描不用濃麗的形容詞和繁復的修飾語,而須用准確、簡潔的語言進行樸素、單純的描寫,做到既省儉,又傳神。特別須注意的是切民間用「油滑」之調和「八股」之腔,因為根柢淺薄的「油滑」與言之無物的「八股」是同白描不相容的。
G. 都有哪些畫家畫沒骨畫
「沒骨圖」是中國畫的一種體裁。沒骨畫法是中國畫技法的一個組成部分。「沒骨圖」這個名稱,最早見於北宋郭若虛所著《圖畫見聞志》。書中記載,徐崇嗣有一幅花卉作品,中有芍葯五本,其畫皆無筆墨,惟用五彩布成,畫旁題「翰林待詔臣黃居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畫沒骨圖」。與郭若虛同時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徐崇嗣「乃效諸黃之格,更不用筆墨,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圖」。稍後,文學家蘇轍也在《欒城集》中提到徐崇嗣的畫「以五色染就,不見筆跡,謂之沒骨」。由此可見,「沒骨圖」就是不用墨線勾勒,直接用色點、色線和暈染去塑造畫面形象。根據記載,沒骨畫法在徐崇嗣之前早就有了,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張僧繇。張僧繇在建康一乘寺用朱及青綠畫凹凸花,傳其作《觀碑圖》亦俱用色彩畫成,故歷來被視為沒骨法的開創者。宋人樓觀在一幅山水畫題識中說:「梁天監中張僧繇每於縑素上不用筆墨獨以青綠重色圖成峰嵐泉石謂之抹(沒)骨法,馳譽一時,後唯楊 學之,能得其秘」。唐代畫家楊 的作品也已失傳,我們可以從明董其昌的《仿唐楊 峒關蒲雪圖》想見其面貌。宋代既有像《雪山行騎圖》這樣的沒骨山水,也有以徐崇嗣、趙昌為代表的沒骨花卉。徐崇嗣的畫,一方面繼承了徐熙的用筆方法,一方面吸取了黃氏父子的用色技巧,但他的畫也僅見於記載。我們現在能見到的是傳為模仿徐崇嗣沒骨法的北宋花鳥畫家趙昌的《杏花圖》。到了明代,沒骨畫技法有了新的發展,從接近雙勾填彩的渲染畫法發展為放筆點染的畫法。花鳥畫家孫隆的《花鳥草蟲圖冊》,郭詡的《青蛙草蝶圖》十分講究用色的干濕濃淡,水色交融,色彩有冷暖變化,形象生動,用筆揮灑自如,是沒骨畫技法臻於成熟的標志。清代畫家惲壽平、高其佩、李、羅聘、虛谷、居廉、任伯年、吳昌碩都有沒骨花卉作品。齊白石以及現代許多花鳥畫家也都用沒骨法作畫。而沒骨山水,自唐代以來的一千多年間流傳甚少,我們尚能見到的有明董其昌的《仿唐楊 峒關蒲雪圖》,藍瑛的《白雲紅樹圖》,清查士標的《張僧繇沒骨法》冊頁,惲壽平的《春山暖翠》,王時敏的《青溪泛艇》,王 的《柳岸曉風》,王原祁的《青山白雲》,張賜寧的《清溪放牧》,王宸的《秋山紅樹》等。現代畫家也有以沒骨法作山水人物的,但難以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
從歷代關於沒骨畫的論述及流傳的作品可以看出,沒骨畫最根本的特點是「直以彩色圖之」。宋郭若虛在論述沒骨畫時曾說徐崇嗣的畫「無筆墨骨氣」,趙昌的畫「筆氣羸懦」,可見當時的沒骨圖確有重渲染、尚傅彩、輕用筆的情況,但從明董其昌以來的沒骨畫看,崇尚用筆與水墨並無二致。許多沒骨畫上均題「仿張僧繇沒骨法」而張僧繇的畫被李嗣真評為「骨氣奇偉」,可見也是十分講究用筆的。
沒骨畫是中國畫發展過程中的一股涓涓細流,時至今日,應該得到更大的發展,與水墨、工筆重彩並列成為中國畫的三大表現技法體系之一。
今日的沒骨畫應該在傳統的基礎上高舉「講究筆色」的旗幟,以色代墨,在保持對筆墨的審美要求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容量,增強表現力。水墨畫講究筆墨的干濕、焦濃重淡清的變化,沒骨畫在用筆用色保持這些要求的同時還應具有色彩的冷暖和純度的變化,每幅畫具有不同的色調。講究畫面的色調,是中國畫迫切需要重視解決的問題。沒骨畫由於不以墨色為基調,所以它更易於拉開每幅畫色調的距離,形成具有鮮明
H. 中國畫花卉用什麼毛筆好
1、中國畫使用的筆通稱毛筆,制筆的毫料有軟毫、硬毫和兼毫三種。軟毫筆以羊毫為多,雞毫次之。羊毫筆有長鋒、中鋒、短鋒之別,長鋒羊毫筆鋒長,含水分較多,適於表現多種墨色變化,但不易掌握。短鋒羊毫筆鋒短,落筆易於渾厚。中鋒羊毫筆介於長短之間,鋒長適中,適於勾勒衣紋渲染著色。
2、雞毫更軟,不易掌握。硬毫筆包括狼毫、紫毫、獾毫及棕毫等。硬毫筆一般彈力較強、勁健鋒利,易於掌握和使用。其中狼毫筆和紫毫筆使用較多。多用於勾線、皴點山石、花卉和畫蘭竹等。
3、兼毫筆是兩種以上不同質的毫料兼制而成,此筆軟硬適中,適於勾線,也適於渲染用。如:「大白雲」是羊毫狼毫合制。「五紫五羊」是紫毫與羊毫合制。極少有用紅葉筋筆。
I. 工筆牡丹的葉子怎麼畫怎麼上色突出變化
要多上幾次顏料,可以顯出層次感,要經幾次上色才能完成,可以通過添加或減少顏料的多少來顯出深淺明暗的變化,要由淺入深的畫,還要注意留白。
J. 詩歌表現手法10種
詩歌中的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1白描
中國畫技法名。用墨線勾描物象,不著顏色的畫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數指人物和花卉畫。也泛指文學創作上的一種表現手法,即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2象徵
象徵指藉助某一具體形象,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種類似,使被象徵物的某一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在文學作品中,象徵通常是以具體事物來暗示作者的思想、態度與感情的方式。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實體,卻代表另一種東西。
3襯托
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一事物,稱反襯。
4烘托
是指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對象鮮明突出的表現手法。側面描寫即間接描寫,即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主要對象。
5渲染
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用於藝術創作,就是指正面著意描寫。
6對比
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