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鎮歷史
① 想問阜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阜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阜陽有哪些景點?
清灣公園
包括雙清灣,兩條南北向的中清河和西清河,以及一條東西向的五道河。外圍水廊有六里河等河道。公園綠化景觀部分已基本完工,水上表演劇場正在施工。
公交:9路、20路、31路、56路。
七漁河風景帶一期
南起一道河路,北至人民路,再現秋染橡林、冬梅雪妍等景象,還建有慢行道。
公交:6路、7路至祥源文旅城下;15路、26路、35路。
梅園
離阜陽生態園較近,以梅樹為主要觀賞樹種。園內有仿宋建築、湖面,亭台掩映、梅花照水。在梅園休閑後可往阜陽生態園繼續游賞。
公交:4路、16路、21路、28路、39路。
潁泉萬達游園
位於潁泉萬達北側,雖不大,但非常精緻。南側是潁泉萬達,東側過北三環大橋是臨沂商城,將直通建設中的潁河風景帶。
公交:5路、9路、19路、31路。
潁東東方公園
佔地4.5公頃,北京路大橋附近。除園林綠化,還有景觀廣場、竹徑和籃球場等。
公交:1路、7路、11路、21路、26路、38路。
阜合產業園彩蝶湖
彩蝶湖系阜合現代產業園區利用自然水系、人工開挖而成,因形似蝴蝶被命名為彩蝶湖。周邊綠化檔次高。來此處,可順帶看看安醫大附院、實驗中學南校區、合肥百大阜陽購物中心等。
公交:52路。
東環路綠化帶
北起阜蚌路、南至岳湖路,綠化標准非常高。暫不通公交。
阜王路/三塔高速出口景觀
因花博會舉辦而建,其中三塔高速出口景觀包含入口廣場、主園路、詩畫阜陽等,阜王路高速出入口包括濕地平台等十多個景點。此外,沿S202向潁州區三塔集鎮政府行進,路西側阜地河已得到綠化,沿線風景如畫。暫不通公交。
市內還有這些好玩的地方
景區方面,八里河、迪溝、阜陽生態園、潁州西湖等都人氣很旺。阜陽生態園將上演水上飛人秀,八里河景區明清苑讓你不出阜陽即可一覽徽派建築的風采。此外,還有這些好玩的地方。
插花鎮錦怡花海小鎮
有大片的花海、風車等,還有遊船、CS、滑草等游樂項目。假日期間購票可獲贈鮮花等小禮物並參加抽獎;各種游樂設施價格打八折;國慶期間舉辦燈光美食節。
潁州區農之源陌上花海
在十二里廟南,9月29日開始舉辦光影美食節,歷時30天。
阜陽海洋館
位於汽車西站北側,利用聲、光等,讓人們近距離感受海洋的魅力。目前已收納數百種海洋生物,還有美人魚表演。
嘉年華游樂園/沙潁河汽車露營地
太和環球嘉年華游樂園坐落於太和縣沙潁河三橋南往西500米,一期項目總投資4.5億元,太和之眼、急速飛車等項目與自然景色、人文歷史完美結合,是以自然生態環境為特色的精品旅遊項目。
太和沙潁河汽車露營地離該游樂園不遠,有房車和KTV木屋,沒住過的可體驗一把。
省內推薦旅遊線路
百公里范圍內,推薦線路為淮南境內壽縣-八公山-焦崗湖。
壽縣古城牆值得一看;在古城內的壽縣博物館,可重溫草木皆兵等歷史典故。
八公山,傳說為淮南王劉安得道成仙之地,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故事就出自這里;
焦崗湖又稱華東白洋淀,泛舟湖上,品當地河鮮,附近焦崗湖影視基地盡收眼底。
更多關於阜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e475201615684319.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② 阜陽有幾個區
3個區。截至2016年底,阜陽市下轄3個區4個縣1個縣級市: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臨泉縣、太和縣、阜南縣、潁上縣、界首市。市政府駐潁州區清河路。
1、潁州區
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地跨北緯32°45′23"—33°00′58"、東經115°26′33"—115°58′45"之間。阜陽市西、西南部與河南省周口、信陽兩市相鄰,北、東北部與亳州市相連,南、東南部和淮南市、六安市為鄰。
全市東西寬約160千米,南北長約142千米,面積977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潁州區下轄5個街道、7個鎮、1個鄉、1個開發區。潁州區人民政府駐清河街道一道河中路129號。
2、潁東區
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東部,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5°00′,北緯32°54′。南依潁河與潁州區和潁上縣相望,北跨茨准新河與毫州市的利辛縣接壤,東臨烏江與潁上縣和利辛縣毗鄰,西與潁泉區的阜陽北站和伍明鎮為界。潁東區面積685平方千米。
截至2009年,潁東區轄3個街道、8個鎮、1個鄉:河東街道、新華街道、向陽街道、口孜鎮、插花鎮、袁寨鎮、棗庄鎮、老廟鎮、正午鎮、楊樓孜鎮、新烏江鎮、冉廟鄉。
3、臨泉縣
位於黃淮平原的西南端,安徽省的西北部。東、東北、東南分別與潁州區、潁泉區、阜南縣相鄰,西、西北、西南分別與河南省的平輿縣、項城市、新蔡縣接壤,南與河南省的淮濱縣隔洪河相望,北靠界首市和河南省的沈丘縣。
縣境東西最寬62公里,南北最長68公里,總面積1839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臨泉縣轄5個街道、21個鎮、2個鄉, [6] 395個行政村(居、社區),縣政府駐城關街道。
4、潁上縣
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淮河與潁河交匯處、淮北平原最南端。南臨淮河,中跨潁水。東與鳳台縣接壤;西與阜陽市潁州區、潁東區、阜南縣毗鄰;南與霍邱縣、壽縣隔淮河相望;北與利辛縣交界。
縣境東西長72.5千米,南北寬56.1千米,總面積1988.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潁上縣下轄22個鎮,8個鄉。潁上縣人民政府駐慎城鎮城北新區政務南路。
5、界首市
位東經115°15'-115°32',北緯30°0'-33°0'。南北長48至58公里,東西寬10至25公里,國土面積667.3平方公里。地處淮北平原西北部。東與太和相鄰,東南與阜陽市潁泉區接壤,南與臨泉隔泉河相望,西連豫沈丘縣,北依豫鄲城縣。
截至2017年,界首轄3個街道、12個鎮、3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潁南街道、光武鎮、泉陽鎮、蘆村鎮、新馬集鎮、大黃鎮、田營鎮、陶廟鎮、王集鎮、磚集鎮、顧集鎮、代橋鎮、舒庄鎮、邴集鄉、靳寨鄉、任寨鄉。市政府駐東城街道。
③ 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富穎路78號屬於什麼鎮
袁寨鎮
截至2019年9月,安徽阜陽市潁東區有7個鎮:插花鎮、袁寨鎮、棗庄鎮、老廟鎮、正午鎮、楊樓孜鎮、新烏江鎮
阜(fù)陽,簡稱阜,別名潁州、汝陰、順昌,位於安徽省西北部,華北平原南端。西北、西、西南分別與河南省的周口、駐馬店、信陽4地市的鄲城、項城、沈丘、新蔡、平輿、淮濱、固始相接,北、東北與亳州的譙城、渦陽、利辛相連,東南與淮南市的鳳台縣、壽縣為鄰,南臨淮河與六安的霍邱縣隔河相望,總面積9775平方公里。
阜陽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是甘羅、管仲、鮑叔牙、呂蒙、劉福通的故里,晏殊、歐陽修、蘇軾曾在此為官。阜陽風景優美,潁州西湖歷史上曾與杭州西湖齊名,潁上縣八里河公園為國家AAAAA級風景區、阜陽生態園和迪溝生態旅遊風景區均為國家AAAA級風景區。阜陽剪紙、潁上花鼓燈、界首彩陶等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阜南縣出土的商代青銅器龍虎尊被列為中國十大國寶青銅器之一。
④ 碰到一家叫「插花牛肉湯」,大家有沒有碰到過比較奇葩的招牌
插花鎮的牛肉湯就是著名的淮南牛肉湯的一個著名分支。湯清如水,色淡如茶。可以和洛陽代表的豫派牛肉湯媲美。
淮南牛肉湯還是不錯的,很耐喝。這些年也發展非常快,很多連鎖店。我這邊也被淮南牛肉湯攻陷了,一條街甚至連著好幾家。
如果說奇葩的店名的話:我來說幾個。
喜迎辣雞店,客官裡面請,裡面有座位。
這老闆有幾個兒子賣的…(科普:易牙是齊桓公的太監總管,為了給齊桓公開胃把自己兒子燉了。)
孫子烤肉…不來你是我孫子。 這老闆天天被老婆吊起來打吧。 信不信來個四川崽兒把你龜兒子店砸了。
來來來,專賣孟婆湯陰陽散了啊。
不是飯店,那你是幹嘛的? 暫時就那麼多了,大家看到什麼 搞笑 奇葩的店名 ,快來下面留言吧,大家一起來斗圖。
這個名字並不奇葩,因為這是一個地名。
插花是插花鎮,位於安徽省阜陽市,以牛肉湯而聞名,插花牛肉湯 歷史 悠久,在今天全國已經有了很多家連鎖店。只是和沙縣,蘭州牛肉麵還沒發比,等級差的太多。
插花牛肉湯是阜陽著名的小吃,沒吃過的可以去嘗一下,口味絕對純正。
首先作為老阜陽人可以告訴題主的是,你覺得奇葩名字並不是你以為的奇葩名字,插花,是一個地名,在安徽阜陽,插花牛肉湯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地方特色小吃,距今已經有兩百多年的 歷史 了。湯鮮肉爛,堪稱牛肉湯里的一絕。如果有機會到阜陽,一定要去嘗嘗正宗的,現在外面有很多插花牛肉湯,一點也不正宗。希望能幫助還不了解的朋友。
現在的店家變了花樣起名字,就怕你記不住,什麼名字有吸引力,他就敢掛,不過還是有人為了這名字去嘗試的,
插花鎮牛肉湯,很有名的,跟淮南牛肉湯一樣,是地方特色 美食
⑤ 潁東區的歷史沿革
夏代,潁東區地域屬豫州所轄。
商代,潁東區地域屬梅伯國。
西周初,潁東區的現轄區域隸屬鬍子國。東周敬王25年,即魯定公15年(公元前495年),潁東區之地歸楚。潁河北岸建立的城邑有慎(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如今這里北枕濟河,西臨烏江古河流),今潁東區楊樓、烏江和老廟三個鄉鎮屬慎所轄。
秦置汝陰縣在今阜陽市區泉河北(即今潁泉區泉潁街道辦事處古城村),屬陳郡(治所在陳,即今河南省淮陽縣),潁東區歸汝陰縣管轄。
西漢時,置汝陰都尉於今潁泉區泉潁街道辦事處古城村,置慎縣於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屬豫州刺史部(治所在譙)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的上蔡縣)。今潁東區楊樓、烏江和老廟三個鄉鎮屬慎縣所轄,其他區域屬汝陰都尉管轄。
王莽建立新朝時,改汝陰為汝墳,改慎縣為慎治,潁東區歸屬依舊。
東漢時,恢復西漢時期建置舊稱,並在潁河流域有所增加建置,但汝陰和
慎陽仍屬豫州刺史部汝南郡(治所移於今河南省的平輿縣)。潁東區歸屬依舊。
三國時期,潁河流域屬魏。仍置汝陰、慎縣等7縣,屬豫州汝南郡(治新息,即今河南省的息縣)。潁東區歸屬依舊。
西晉置汝陰郡,轄8縣,屬豫州。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馬炎封其叔司馬駿於汝陰為汝陰王,封陳溫於慎縣為慎子。汝陰與慎以烏江為界,今潁東區歸汝陰王國所轄。
東晉十六國時,戰事紛爭,國家分裂,群雄割據,建置混亂。東晉南遷後,境內地屬後趙。汝陰地當南北要沖,又有淮、潁諸河交通之便,為兵家必爭之地。因戰事頻仍,人口流亡,咸和2年(公元327年)前後,後趙石勒政權保留汝陰郡,郡下廢縣。永和5年(公元349年),晉將褚裒率兵3萬伐趙,收復汝陰之地,不久又喪失。
前燕代後趙,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前後,境內仍僅置汝陰郡,郡下無縣。
前秦滅前燕,太元7年(公元382年)前後,境內仍僅置汝陰郡,郡下無縣。太元8年(公元383年)在今淮南市八公山下淮河之濱發生了淝水之戰,東晉收復了包括汝陰和古慎邑在內的大片土地,因戰爭連年,人口流失大多,此地未置郡縣。
南北朝時期,汝陰之地初屬南朝宋。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僑置樓煩縣(原在今山西省寧武縣境內)於慎(今潁上縣江口集北面古城自然村),屬豫州管轄(治所在懸瓠城,今河南省汝南)。直到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宋收復汝陰地,置汝陰郡。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北魏圍攻汝陰城,被宋汝陰太守張景遠打敗,第二年張景遠病故,北魏佔領汝陰。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宋僑置南汝陰郡於合肥,並同城僑置汝陰縣。僑置慎縣於今合肥東面梁園鎮。升明二年(公元478年),宋收復汝陰故地。南朝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蕭道成黜宋順帝劉准為汝陰王。第二年,北魏步騎20萬南侵,佔領汝陰。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拓跋元宏封拓跋景和為汝陰王。永元元年(公元499年),南齊伐北魏,收復汝陰。同年,北魏卷土重來,再度佔領汝陰。
南朝梁天監七年(公元508年),梁攻克汝陰故地,封劉端為汝陰王。僑置「雙頭郡」--汝陽弋陽郡,轄汝陰縣。又置潁川郡,僅轄一個許昌縣(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所謂「雙頭郡」,實際上一個治所。一個官員管兩郡,有時郡縣同在一個土城內,如潁川郡和許昌縣,實際人口不多,所轄區域也有限。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北魏攻入汝陰。梁普通5年(公元524年),梁武帝北伐,又收復汝陰,可謂戰事不斷,政權更迭。
北魏孝昌四年(即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北魏攻進汝陰故地,改置潁州,這是歷史上首次使用潁州地名。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干汝陰故地置潁州。煬帝大業3年(公元607年),廢州,行郡縣制,改潁州為汝陰郡,轄汝陰、潁陽、青邱(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潁上、下蔡(今淮南市鳳台縣)5縣。今潁東區之地域屬汝陰、青邱兩縣管轄。
唐初稱汝陰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信州(阜陽城)、青邱(今潁東區口孜鎮康橋行政村西古城孜自然村)、永樂(阜陽城西聞集鎮附近)、永安(阜南縣永安店)、高塘(臨泉縣高塘集)、沈丘(今臨泉縣城)、汝陰、潁陽、潁上等縣,今潁東區之地域屬汝陰、青邱兩縣分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信州為潁州,撤高塘、永樂、永安3縣入汝陰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又撤沈丘、潁陽、青邱等4縣,並入汝陰縣。同年,全國設10個道,潁州屬河南道,轄汝陰、潁上、下蔡3縣。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封李為潁王。至德2年(公元757年),唐肅宗封來為潁國公。開成元年(公元836年),唐文宗封李為潁王。天復2年(公元902年),唐昭宗封李為潁王。
五代十國時期,本地域先後分屬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皆稱潁州,沿襲唐朝設置。
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置潁州,轄汝陰、萬壽(今太和縣原牆集)、沈丘(今臨泉)、潁上四縣,屬京西北路(治西京,今河南省洛陽市)。今潁東區地域屬汝陰縣管。慶歷年間,仁宗先後封趙從靄和寵籍為潁國公。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宋英宗封其子趙項為潁王(後即帝位,是為神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因潁州為龍飛之地(趙項封地),升潁州為順昌府。哲宗封趙宗育為汝陰侯。
金天會八年(南宋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金兵南下,佔領順昌府。南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收復順昌府。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攻打順昌府,宋將劉錡大敗金兵。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宋金議和,順昌屬金,改為潁州,轄汝陰、泰和、沈丘和潁上4縣。屬南京路(治所在南京,即今河南省的開封)。
宋端平三年(公元1236年),蒙古太宗窩闊台率軍侵犯淮西,佔領潁州。蒙古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因戰亂侵掠,人口亡散,蒙世祖忽必烈撤汝陰、泰和、潁上、沈丘等縣,並縣入州。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蒙世祖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潁州隸屬元河南行省汝寧府(治汝陽,今河南省汝南縣)。轄沈丘和潁上兩縣。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劉福通在潁州東鄉的白鹿庄(今棗庄集北白木橋附近)發動農民起義,於潁州柳溝(治所先後在今潁東區的公平集和棗庄集)組建紅巾軍,攻打潁州東門。隨即破潁州,繼而往南,焚潁水縣(今阜南縣地理城),又攻下朱皋鎮,並分兵連陷上蔡、羅山、確山、舞陽、葉縣及汝寧、光州、息縣等地,從者如流,眾至十萬。公元1355年,劉福通擁韓林兒為小明王,徹底動搖了元朝的封建統治和民族壓迫。由於元軍多次圍剿,潁州各縣名存實亡,人口大量流散,耕地荒蕪。
明朝建立,潁州轄太和、潁上兩縣,屬南京(又稱直隸省)風陽府管轄。潁東今口孜鎮、楊樓鄉、老廟鎮、烏江鄉屬潁上縣,其餘鄉鎮隸屬潁州管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潁州設軍事機構潁川衛,屬河南都司,形成了軍事、行政兩條線管。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封傅友德為潁國公,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封王佐為順昌伯。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封楊浩為潁國公,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封朱子垵為汝陰王,嘉靖年間,曾封朱載為潁王。
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軍攻佔潁州,潁州轄太和和潁上兩縣,屬江南省風陽府管轄。康熙6年(公元1667年),以江南左布政使司置安徽省,潁州屬安徽省風陽府管轄。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置潁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潁州升為潁州府,附廓置阜陽縣,直屬安徽省。潁東區地域當時稱阜陽縣的東鄉。但需要說明的是,清朝時期,現潁東區轄域,僅有老廟集附近有些村莊屬潁上縣管,是潁上縣插入阜陽縣的一塊屬地(詳見道光《潁上縣志》),其餘皆歸阜陽縣所轄。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州府存縣,阜陽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省下增設道一級行政機構,阜陽縣屬安徽省淮泗道(道尹駐鳳陽)。民國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廢道,在阜陽設置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阜陽、亳縣、渦陽、蒙城、潁上、太和6縣,至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稱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8年,阜陽全境解放,建置阜陽專員公署,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9縣及阜陽、界首、亳州3市,隸屬皖北行署(駐合肥)領導。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當時,縣下設區,今插花鎮和冉廟鄉歸屬王老人集區,正午鄉、老廟鎮、棗庄鎮、口孜鎮、袁寨鎮、楊樓鄉和烏江鄉隸屬洄溜集區管轄。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後,阜陽專員公署屬安徽省人民政府,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界首10縣,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當時潁東設有茨河區(轄辛橋、洪山和潁河以東等周圍鄉村)、洄溜集區(轄袁寨集等周圍鄉村)、正午區(轄棗庄集等周圍鄉村)、口孜區(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插花區(轄冉廟及趙店和高集等周圍鄉村)和胡集區(轄烏江和老廟集等周圍鄉村)等七八個區。
1958年,阜陽縣在現潁東區范圍內設置城關、插花(轄冉廟、正午、趙店等周圍鄉村)、老廟(轄棗庄集、王胡同等周圍鄉村)、口孜(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袁寨(轄洄溜集等周圍鄉村)5個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陽縣劃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區,公社以下仍劃分生產大隊和小隊。
1965年,建置利辛縣和阜城鎮,今潁東區轄域,分別歸阜陽縣和阜城鎮管轄。
1969年,阜陽縣進行了撤區並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鎮的基礎上建置阜陽市(縣級市),1979年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再次劃小公社,社上建區。除原老廟區變成棗庄區,區政府駐在棗庄集外,其餘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置,改建為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民小組。
1992年,撤銷阜陽縣和阜陽市,重新組建阜陽市(縣級市)。
1996年,撤銷阜陽地區,設立地級阜陽市。同時撤銷縣級阜陽市,設立潁東、潁州、潁泉三個區。
⑥ 阜陽穎東區各個鄉鎮請分別告訴我謝謝
截至2019年6月,阜陽市潁東區轄9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和1個鄉。
8個鎮分別為:口孜鎮、插花鎮、袁寨鎮、棗庄鎮、老廟鎮、正午鎮、楊樓孜鎮、新烏江鎮;
1個鄉為:冉廟鄉。
潁東區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東部,南依潁河,與潁州區、潁上縣相望。北跨茨淮新河與利辛縣接壤,東臨烏江,與潁上縣和利辛縣毗鄰。西與潁泉區的阜陽北站和伍明鎮為界。
截至2019年,面積685平方公里,耕地56.16萬畝,人口約65萬人,轄8個鎮、1個鄉、3個辦事處,101個村委會,22個居委會,1643個自然村。
(6)插花鎮歷史擴展閱讀:
潁東區的區劃歷史沿革
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後,阜陽專員公署屬安徽省人民政府,轄阜陽、亳州、風台、渦陽、蒙城、潁上、阜南、臨泉、太和、界首10縣,現潁東區轄域,一直歸阜陽縣管轄。
1958年,阜陽縣在現潁東區范圍內設置城關、插花(轄冉廟、正午、趙店等周圍鄉村)、老廟(轄棗庄集、王胡同等周圍鄉村)、口孜(轄楊樓孜等周圍鄉村)、袁寨(轄洄溜集等周圍鄉村)5個人民公社。
1961年至1962年,阜陽縣劃小公社,公社之上建區,公社以下仍劃分生產大隊和小隊。
1965年,建置利辛縣和阜城鎮,今潁東區轄域,分別歸阜陽縣和阜城鎮管轄。
1969年,阜陽縣進行了撤區並成大公社。
1975年12月在阜城鎮的基礎上建置阜陽市(縣級市),1979年阜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阜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並再次劃小公社,社上建區。除原老廟區變成棗庄區,區政府駐在棗庄集外,其餘和1962年相同。
1983年,撤銷人民公社、生產大隊、生產隊建置,改建為鄉(鎮)政府、村委會和村民小組。
1992年,撤銷阜陽縣和阜陽市,重新組建阜陽市(縣級市)。
1996年,撤銷阜陽地區,設立地級阜陽市。同時撤銷縣級阜陽市,設立潁東、潁州、潁泉三個區。
⑦ 阜陽有哪些特色小吃
阜陽最出名的要數阜陽格拉條跟阜陽枕頭饃了吧!阜陽偏北方,善於製作各種麵食,而且阜陽那邊人特別實在,你去買六塊錢的一碗面都老大一碗,太實惠了!
格拉條,也叫格拉麵,是安徽省阜陽 地區特色傳統小吃。堪稱阜陽人的義大利面 。相傳與蘇東坡 有關,是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頗受當地人的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來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gé lā) ,而這種類似面條的食物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而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格拉條配花生醬真的超贊!
小時候有句諺語叫「 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枕頭饃又稱阜陽 大饃或大卷子饃,是安徽阜陽 頗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每個長約1-1.5市尺,寬 約0.5-0.8市尺,厚約0.3-0.5市尺,重約2-6斤,堪稱饃中之王。其做工甚細,先選用精細白面 揉和百遍,然後用鐵鍋 以文火蒸制而成。饃焦金黃,厚達半寸;饃瓣潔白,層層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潤,雖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軟 。存數日之久,不霉不硬,實為旅行食用佳品。
阜陽格拉條
格拉條,也叫格拉麵,是阜陽漢族傳統小吃,堪稱阜陽人的義大利面,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相傳與蘇東坡有關,頗受阜陽人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這種食物需要將各種佐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
推薦:幸福里格拉條、蓮池格拉條、人均6塊。
阜陽卷饃
卷饃在阜陽早期稱之為粉子饃,也有叫阜陽春卷的。卷饃起源於明朝,相傳是在明太祖 朱元璋和沈萬三落泊時所吃。卷饃價廉物美、營養豐富,是上班族以及學生們特喜歡的食品,趕時間時吃一個,既營養豐富又節省時間。
推薦:田三卷膜
阜陽麻糊
安徽皖北地區的一種小吃,主要流行地區在安徽省太和縣,全國其它地區很少能喝到。麻糊是一種用大米粉煮制而成糊狀小吃,大米粉只可煮到7、8成熟,煮過了或沒煮到這個程度都不好喝,單純這樣的麻糊很難喝,要在做麻糊的過程中放進去適量的大豆面。這個要有很好的比例,稍微不勻稱口感就不會那麼好。放在一起用攪勻後放在地鍋上加熱做熟。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放些鹹的大豆、芝麻鹽。
推薦:早上各街邊、小吃店均有 。人均3元。
阜陽枕頭饃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每個長約1-1.5市尺,寬約0.5-0.8市尺,厚約0.3-0.5市尺,重約2-6斤,堪稱饃中之王。阜陽枕頭饃系選用精細麵粉,精工蒸制而成。饃焦呈金黃色,似油炸一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濕潤柔筋,干而不燥,松軟而又耐嚼。由於蒸制前沒有放鹼、發酵粉等物質,存放數日仍不霉不硬,味道依舊。
推薦:大戲院對面街邊賣的枕頭饃
阜陽粉雞
安徽阜陽經典的漢族傳統小吃,特色是淡黃油亮, 外表軟綿,里邊粉色紅嫩。品一口微辣略麻的粉雞,讓人回味無窮。粉雞有兩種,一種是炸粉雞,一種是煮粉雞,是安徽地區雞肉分類 美食 的一面旗幟。而且「粉雞湯」堪稱物美價廉、百姓皆知的 美食 。
推薦:東關粉雞湯
阜陽撒湯
流傳於阜陽民間的一種小吃。撒湯,為肉湯、肉雜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誤寫為"撒湯"、"殺湯"等。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偶嘗此湯,大加贊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現今撒湯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推薦:格拉條店、早餐店均有售 ,人均2元
阜陽插花牛肉湯
插花牛肉湯,阜陽著名的漢族小吃,插花高家牛肉湯起源於清朝道光年間,發展至今已有近200年的 歷史 。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味道純正,回味悠長。
太和羊肉板面
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典範。相傳太和板面源於三國時期。張飛駐守潁州(今阜陽),張飛吃面總嫌太軟、不筋斗、清淡無味。廚師多次琢磨,添加近十多種葯材和羊肉一起做面,張飛吃後頓感可口。之後安徽板面便在穎(阜陽)、宛(南陽)、襄(襄樊)廣為流行。
推薦:苑小虎羊肉板面
除了這些你還可以來到 人民路老街
或者六紡小吃街!那麼你將 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嘴……
十里誘人的口感
十元四串的實惠
十拿九穩的手法
造就了這家千百意後面的
一個小小的攤位
生意火的不行不行的
竟然一天賣出去 1000多串
各種 新鮮魷魚
任你自由選擇
價位:10元4串、10元3串、5元一串
可免費搭配土豆片洋蔥
口感: 味美,鮮辣
十幾年的 歷史
一直在千百意後面的老地方
僅憑著一個小小的攤位
前來購買的人 絡繹不絕
這是一個剛剛進入阜陽的 湖北小吃
千百意小吃街的一顆粲然新星
才短短兩個月
已經門庭若市
每次路過吃貨們圍得都看不到老闆
今天剛好快收攤又不用等
火速購買一份! 價格:6元一份
即使九點了
即使快收攤了
但是前來購買的人
任然 從不間斷
我選擇的是番茄口味
外焦里嫩
咬開一小口
土豆的香氣撲鼻而來
哪怕剛出鍋的
吹一下忍不住再吃上一口
椒鹽味、孜然味、麻辣味
酸辣味、番茄味、海鮮味、怪味
絕對喂飽你挑剔的舌頭…
千百意小吃街里的
老字型大小
13年熬粥的經驗
這一碗八寶粥讓心裡暖暖的!
還是以前的味道!以前的價格!
小碗3元
大碗5元
老闆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情
現在阜陽流行這樣一句話
態度不好再好吃都不想吃了
不僅 味道周到!服務更周到!
贊一個!!!
沒聽過?陌生?那就對了!
千百意小吃街 又大力力力力推的新品
來自四川的 桂花冰粉
夏季消暑的必備良品
乍一看還以為是八寶粥
NO ! NO NO !!
這是一碗正宗的 桂花冰粉
秘制熬制的桂花釀、蔓越梅、葡萄乾、山楂片
阜陽夏季必備消暑利器!
吃到嘴裡的感覺已經無法用言語形容
冰冰涼涼,爽滑無比
夏天一定要嘗試的新品
就在千百意小吃街裡面
人均:5元一份
古商城北門的這家臭豆腐
一臭12年
懶漢臭豆腐 可真不懶
此時已經是 深夜十點左右
古商城北門賣臭豆腐的爺爺
還沒有閑下來的工夫
炸完的臭豆腐放在飯盒內
整齊的排好隊!
一盒放滿正好 十塊!五塊錢!
比別家賣的還多了兩塊
你見過臭豆腐是這樣的嗎?
往油鍋裡面一丟
慢慢的就變成了我們
平時看到的臭豆腐的樣子
好神奇的一個過程
老爺爺自豪的說
全是 新鮮豆腐 ,自己 在家裡臭
全程製作下來干凈放心
自己人也可以吃
不知不覺老爺爺已經賣了12年臭豆腐
每天都是凌晨12點才能忙完
有時候忙的太晚了
還能和賣早餐的迎頭碰面
魔力 一般的臭豆腐
吃第一口 又臭又香
吃第二口 立馬上癮
吃第三口已經 終身難忘了
老爺爺全程面帶微笑
每一個顧客都能聊上兩句
和藹的老爺爺&一見鍾情的臭豆腐
記住在古商城北門才能找到
都是 十幾年的元老級小吃
鐵板魷魚王、田芳八寶粥、懶漢臭豆腐
還有 吃貨的傲嬌新寵
神農架的炕土豆、四川的桂花冰粉
……
簡直不能再豐富了!
街頭巷尾還有哪些好吃的,歡迎你來補充……
特別推薦:
1、阜師院北門眉毛魚丸,配上旁邊家的燒烤,好吃2、二里井早餐(鍋貼,馬糊)3、阜師院南門插花牛肉湯,真心好吃,配上燒餅饃和他家自製的醋腌尖椒,那酸爽,你懂得。。。。4、綠色步行街的油炸叉燒,人超級多的那一家,名字叫麥什麼,記不清了,雞柳也不錯。5、窮人地鍋雞,便宜實惠啊,就是環境不太給力,喜歡他家的蒸菜6、阜師院夜市一條街中間(阜師院附中對面)一家的烤麵筋,一元一個。
下面是常見的阜陽 美食
1、太和貢椿
太和貢椿芳香肥嫩,質脆味美,品種多樣,有黑油椿、紅油椿、春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質最佳,穀雨前來摘,腌制後長年不腐,常食可抗腫瘤。早在唐朝,每年穀雨前後,驛者就馱著上等鮮椿芽馬不停蹄趕往長安;明萬曆二年《太和縣志》載;「每屆春季,各地遊人都到太和嘗鮮(指椿芽)」;清道光年間,椿芽已遠銷到東南亞各國。太和貢椿多次被選送參加全國農產品展覽,被清朝乾隆皇帝點為御用貢品,可見太和香椿的味道之鮮美。
太和貢椿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瓦店山羊 美食
瓦店山羊 美食 是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瓦店鎮的特產。瓦店山羊 美食 成為許多食客喜愛之物,烤全羊、涼羊蹄、羊肉湯、羊肝湯、羊心肺湯、紅燒羊龍骨、紅燒羊排、羊肉水餃等常常讓人難忘。
3、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由於它起源於太和縣,加之又是在鐵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這個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變過。太和縣不大,但卻以製作各種小吃而讓人們熟知。
4、雞絲燴面
雞絲燴面湯做法:
(1)、和面,面稍微軟一點,最關鍵的一點,面里要放鹽;每半個小時活一次,一共活個3、4次就行了,醒面至少3個小時以上,所以晚上准備吃,上午一定要和面,不然面沒勁兒;
(2)、帶骨雞肉燉湯,湯里只放姜,連鹽都不要放;
(3)、肉燉差不多爛以後將肉撈出,將骨頭剔掉,肥肉剔掉繼續放回鍋里燉
(4)、准備香菜,蔥花,豆腐皮絲,海帶絲,有人喜歡吃青菜可以准備點菠菜
(5)、在開始做之前半個小時,將面全部寫成兩厘米寬的長條,兩面抹油,再醒半個小時;
(6)、將長條的面甩開,越拉越長
(7)、下鍋中煮熟,面塊熟時,將海帶,菠菜放入一起煮熟;
(8)、准備大碗,放入切好的肉,香菜,豆腐皮絲,蔥花,鹽,味精,辣椒(一定要自己炸得有很多辣椒油的才好吃),將煮熟的面盛入,再澆上燉肉的湯;一碗香噴噴的雞絲
燴面就出鍋了,請大家來嘗一嘗吧一碗香噴噴的燴面就完成了。
5、阜陽枕頭饃
枕頭饃是阜陽特產之一,又稱阜陽大饃。每個長約1-1.5市尺,寬 約0.5-0.8市尺,厚約0.3-0.5市尺,重約2-6斤,堪稱饃中之王。阜陽大饃 歷史 悠久,源遠流長。相傳南宋初年「順昌之戰」(阜陽古 時又稱順昌),正值新麥登場,一來為了堅壁清野,二來為了支持宋軍抗 金,順昌府百姓使用新麥做成大饃帶入城內,宋軍每日發一個,餓時削 一片充飢,困時枕頭而卧,因此又稱枕頭饃。阜陽枕頭饃系選用精細麵粉,精工蒸制而成。饃焦呈金黃色,似油 炸一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 濕潤柔筋,干而不燥,松軟而又耐嚼。由於蒸制前沒有放鹼、發酵粉等 物質,存放數日仍不霉不硬,味道依舊。
6、阜陽皮絲
阜陽特產皮絲,系新鮮豬皮經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觀金黃途亮, 薄如蟬翼,食之滑而不膩,味美絕倫。上等的皮絲經高級廚師烹調後, 則成為招待客人的宴賓名菜,一般不可多得。 阜陽皮絲又稱春祥皮絲。抗日戰爭前,阜陽城內鼓樓西面有一個「國 民飯店」,因名廚掌勺,不僅生意紅火,而且名聲遠播。凡到阜陽的人,必先進去小坐,以飽口福。飯店有位股東名叫劉春祥,由於經常到三河 尖鎮采購貨物,與製作皮絲出名的顧某相識,天長日久也知其一點皮絲 的製作方法,由於當時顧某技術不外傳,劉春祥便回家進行試制,經多 次實踐後終於成功。從此以後,劉春祥的皮絲製作獨樹一幟,並很快在阜陽城傳開,其質量和色澤也不斷地提高和改進。
7、方集饊子
據宋代庄季裕《雞肋編》載,「饊子」又名「環餅」,或日之「寒具」。蘇軾謫居海南島時曾作詩贊之:「纖手搓來五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饊子的形色畢見。
8、阜陽格拉條
阜陽格拉條是安徽省阜陽市的特色小吃。格拉條是一種面條,按當地方言翻譯出來的當地通用寫法為「格拉條」,格拉條面比較有嚼勁,但不是很硬。
9、小籠蒸餃
(1.)用滾開的肉湯將麵粉燙成面絮;另取麵粉用溫水攪成面絮;再把兩種面揉合成面團;
(2.)把熟豬肉切丁,加芝麻油、精鹽、味精、紹酒,小火煸炒一下,與生豬肉末、芝麻油、味精、五香粉、精鹽及薑末、醬油、韭菜段、甜面醬、攪拌成餡;
(3.)將和好的面團擀成麵皮,加餡包成餃子,入特製的方形小籠內,用旺火蒸約10分鍾即可。
10、三粉
「三粉」即「粉面、粉皮、粉條」,韋寨地區加工三粉有半個多世紀的 歷史 。韋寨因盛產粉條而被譽為「三粉之都」。其年產量最高時可達數千噸。韋寨地區一產的粉絲是純紅芋粉,因色澤白亮,柔韌耐煮,口感爽滑而受到消費者青睞,產品熱銷全國各地。
11、插花牛肉湯
利辛西35公里: 插花牛肉湯 插花已屬阜陽地界,阜陽插花牛肉湯源於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以高姓熬制的較為有名。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純正,回味悠長;由於其風味獨特,在當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僅阜陽市內就有數十家正在經營。目前,插花牛肉湯正在注冊登記,准備進行專營。
12、嘛糊
嘛糊,安徽皖北地區的一種小吃,主要流行地區在安徽省太和縣,全國其它地區很少能喝到。 嘛糊是一種用大米粉煮制而成糊狀小吃,大米粉只可煮到7、8成熟,煮過了或沒煮到這個程度都不好喝,單純這樣的嘛糊很難喝,要在做嘛糊的過程中放進去適量的大豆面。這個要有很好的比例,稍微不勻稱口感就不會那麼好。放在一起用攪勻後放在地鍋上加熱做熟。然後在吃的過程中放些鹹的大豆、芝麻鹽。現在做嘛糊的成本太高賣的價格很便宜芝麻鹽現在基本上看不到了。
13、粉雞
粉雞有-雞和白粉雞兩種,-雞是油炸的,白粉雞是水煮的。
選用上好的雞脯肉,切成條狀。加入鹽。也可以打一個雞蛋清,和紅芋澱粉,充分摔打揉搓,讓肉和澱粉充分粘和,放半個小時。旺火把雞湯煮沸,雞肉分開放入鍋內,輕輕攪拌,把旺火改為慢火煮十分鍾即可。加入適量的鹽、雞精、胡椒、香菜,點入香油就可以了。如果想做-雞把雞湯改為油炸,然後把粉雞放入雞湯煮沸,放入作料同上即可。
粉雞:阜陽經典小吃。
粉雞是用嫩雞肉,拌上厚厚的水澱粉、雞蛋,然後在盆里可勁的摔(摔的過程很重要,一定要很大力氣),摔到澱粉不脫落,然後下到滾開的清水中,煮熟後撈出
然後在用雞湯做湯底,放上蔥姜,材料,下入粉雞,放點小白菜、黑木耳,一碗鮮嫩的粉雞就出鍋了。
14、菜卷饃
在阜南縣街頭,賣有一種叫「菜卷饃」的方便小吃,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尤其是在校的青少年朋友喜歡。這種食品是用薄面餅卷菜,主要以豆芽菜和新鮮蔬菜為卷料,方便食用,價格不高很容易被人們接受。
15、三鮮面
三鮮面,面條手工獨特,做法與一般手工不同,師傅在面板上方的牆上掏洞,將擀麵杖的一端放在洞里,另一端用來壓面,所做的面條入口有質感。
說起阜陽,不得不說一 美食 —格拉條
格拉條:阜陽漢族傳統小吃,堪稱阜陽人的義大利面,阜陽特有的一種食物。阜陽人都喜歡吃,大街小巷隨處都有!小恆感覺格拉條就是面條,不過比面條好吃多了,就叫它「高級面條」吧!呵呵~
說完格拉條,小恆再來說說我所知道的阜陽特色小吃哈:
阜陽撒湯:風味獨特的安徽著名小吃,阜陽特色小吃!
太和板面:這個面我比較喜歡吃,小恆這邊路邊攤天天晚上都有太和板面,這個面是安徽北部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起源於太和縣!
粉雞:阜陽經典小吃!
嘛糊:安徽皖北地區的一種小吃,主要流行地區在安徽省太和縣,全國其它地區很少能喝到。
插花牛肉湯:口味純正,回味悠長;由於其風味獨特,在當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菜卷饃:深受廣大阜陽市民喜愛,這種食品是用薄面餅卷菜,主要以豆芽菜和新鮮蔬菜為卷料,方便食用,價格不高很容易被人們接受。
好啦,小恆君就知道這些,歡迎補充哈~
途經廬州府治地,兩人感覺腹中飢餓難當,但離城還有不短的路程,一時無法只得硬著頭皮趕路,忽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兩人尋香而去,發現不遠處一戶農家正炊煙裊繞,走進一看,這戶人家正在擺宴,好客的主人聽說來意後盛情邀請兩人入席!菜過五味,酒過三巡,大家醉意已濃,蘇東坡一時興起,隨口吟到:「舉箸失量八碗入腹容易,宴罷無癮三年去意可難」。主人知是誇贊自己做的菜,知道兩位都是大有學問的人,於是再請題字,米芾回想剛才吃的八大碗美味,一蹴而就,「八大碗」三字便躍然紙上!
後來,主人便以「八大碗」為招牌,開起了酒家,八大碗美味也隨著這段佳話廣為流傳!「八大碗」菜餚秉承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地方傳統「八大技法」,分別是包括:扒雞肚、紅燜牛肉、醬爆仔雞、燒皮絲、清燉獅子頭、炒八寶、雪菜扣肉、熘魚片!
阜陽老雁饃:「老雁饃」也稱「大雁饃」,是阜陽民間一種帶有象徵意義的食品,關於這個名稱的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種說法是:大雁好叫喚,聲音刺耳,民間認為不甚吉利,大雁要一叫好收老年人,導致老年人病故,為了趨吉避凶,送什麼呢?借這個因由,女兒回娘家時要在家裡預先蒸好大雁(饃)帶回去作為禮物送給父母,父母把女兒送來的大雁饃吃掉,那就能逢凶化吉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老雁就是女兒的象徵,女兒雖然出嫁了,長大的雁子飛出了巢兒,但她不會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雁子南飛了,還有再回來的時候;像候鳥一樣出嫁的女兒,也銘記定期去看望父母!
水烙饃:如果你不是阜陽人,一定沒有聽過這個食物,更是聽得一臉迷茫,水烙饃在楚漢相爭時被一個廚師無意間發明出來的,但是真正影響且廣為流傳的便是在北宋時期,趙立聚是當時聚群抗金的北宋英雄,而地方的老百姓就會為其製作美味的水烙饃在卷上鬆脆可口的饊子送給他們吃!
繁衍至今,水烙饃更是花樣百出,但無論怎麼變,外面那層麵皮始終是那原汁原味的口感,更是歷代不衰,每次回家,還都會跟老爸嚷嚷要吃水烙饃,當老爸擀麵皮直接自己去超市買上幾種喜歡吃的蔬菜,回來自己翻炒,卷在水烙饃中,那叫一個美味啊!
咸鴨蛋:《齊民要術》這本書是在南北朝時撰寫出書的,而其中就有記載了那咸鴨蛋的製作方式:「浸鴨子一月,煮而食之,酒食具用」,別看它說的是鴨子,而實則是指:咸鴨蛋!而隨後在《東京夢華錄》中也均有記載!
阜陽的咸鴨蛋都是自己自家研製的,長時間的研製使得雅丹更是質細而又多油,當筷子挑開那冒出的油,蛋白更是柔嫩,我家的咸鴨蛋也是我老爸自己親自研製的,水、草木灰、白酒、食鹽混合在一起調制出某種特質的比例,然後將鴨蛋浸沒在草木灰內,兩月即可,撈出來,洗凈,煮熟,用刀對半切開或者是直接撥開食用,有沒有想像到那種油滋滋的感覺~
阜陽的特色小吃可多了。1、 卷饃。外層是簿的粉面,裡面有豆芽、麵筋和煮雞蛋,入口細膩柔滑,而且超級便宜,一塊五毛錢。一個就差不多讓女生們吃飽。每個大街小巷都有,最出名的要屬位於人民路的「天三卷饃」。2、燒餅。阜陽的燒餅品種很多,軟的硬的黃的白的芝麻的奶油的豆沙的,一個字:香。而且這香味能傳一百多米,不騙你,一塊錢四個,呵呵,便宜吧。3、格拉條。用千斤頂拉的面條,配上芝麻醬,有點像蚯蚓,但是卻很好吃。4、傻湯。用煮沸的雞湯沖生雞蛋,裡面好像應該有中草葯,反正味道特別好。5、油茶。就是馬虎湯,不過和河南的馬虎湯不同,河南的有草葯味,阜陽的沒為。6、豆腐腦。和普通的豆腐腦不一樣,是用雞湯沖的,那個味道就不說了,你自己想像一下吧。還有……不說了,你們自己快來體驗吧,阜陽人民歡迎你。
牛肉板面
格拉條,枕頭饃,棒棒雞,太和板面,油茶,嘛湖,撒湯,三鮮面,界首牛肉等。
微平涼的回答已經比較全面了。我簡單的再補充一下。1.墳台綠豆丸子。產於太和縣墳台鎮,是丸狀、乾燥、體型較小的油炸食品,可干吃,通常拿來煮湯,街市上有專門的墳台丸子湯館,做法各有特色。2.太和燒餅。別看太和縣比較小,但可口的地方小吃還真不少。這種燒餅我在其他地方沒見過,市面上有現炸好的,一般與太和嘛糊一起吃,所以在賣嘛糊的地方大都有賣;也有賣這種燒餅坯子的,可以買回去自己炸。阜陽的特色小吃很多,有的雖不如已介紹的出名,但也好吃看得見。
⑧ 安徽插花鎮
[編輯本段]1.基本概況插花鎮是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陽的東大門,曾被譽為淮北一支花。距離阜陽市區17.5公里,距離合肥250公里,位於京九鐵路編組站東側。徐{州}阜{陽}鐵路、在建的阜六高速公路、阜蚌公路穿境而過。主要水系有:茨淮新河、阜蒙河、總乾渠、蘇溝等,橫貫全鎮,茨淮新河可常年通航,水陸交通便利。 [編輯本段]2.歷史沿革插花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原名叫呂家鋪子。後來為何改叫插花廟,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東漢的創建者劉秀,當年在一次戰斗中失利,被敵軍追趕路過此地,人困馬乏,口渴難忍,遂向井邊汲水的一位頭插鮮花的姑娘討水喝,請求避難,這位姑娘就讓劉秀進屋藏了起來,劉秀才躲過敵軍的追捕。這件事不知如何被村裡人傳了出去,大家在姑娘背後風言風語,認為她未出嫁就與陌生男人來往,敗壞了風氣。在當時的封建禮教下,姑娘不堪忍受譏諷,投井自盡了。
後來劉秀當了皇帝,想感謝這位姑娘,派人來尋訪姑娘,屬下人匯報了姑娘已死的消息,劉秀心中甚感內疚,乃下詔在此地建座廟宇。廟里塑一位頭插金花的村姑像,人們就改稱此地為插花廟,建鎮後叫插花鎮。 [編輯本段]3.經濟概況插花集鎮現已由單純的商業消費集鎮變為農業服務的生產性集鎮,是方圓百里農副產品集散地,曾舉辦過全國長毛兔交易會,集市貿易活躍、日趨繁榮。古鎮插花區域優勢日益顯現,日俱影響力、吸引力和輻射力。
幾年來,插花鎮黨委政府把營造寬松外部環境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鄉鎮企業穩步發展,主要有水泥廠、磷肥廠、潁東建安公司、麵粉加工廠、電力標准件廠、汽車修配廠等。2003年,實現產值12892萬元。
農業生產,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種植高產、優質等多種經濟作物,鼓勵群眾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積極提供小額農業貸款,定期舉行農業講座,搞好服務。以期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就。2003年引進項目5個,實施項目4個,簽約合同資金2216萬元,到位資金1258萬元。我們要用活省級示範鎮的政策,為外來投資人以豐厚回報。 [編輯本段]4.插花總況插花鎮鎮域面積110.18平方公里,轄5個居委會。24村委會。總人口79200人。插花集鎮面積3.1平方公里,集鎮人口21900人。年財政收入790萬元,人均GDP289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870元。2003年由於自然災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708元。耕地面積8.3萬畝,是傳統優質小麥的主產區、商品糧基地。有5萬噸省級地方糧食儲備庫一座。
全鎮現有完中一所,初級中學三所,初級職業中學一所,小學25所,幼兒園3所。插花小學為省級農村實驗示範學校。初中入學率達98.7%,小學入學率100%。
集鎮設有文化站、廣播站、影劇院、有線電視台和地面衛星接收站。插花醫院醫療科室齊全,為一級四等醫院。鎮直部門齊全,設有派出所、法庭、刑警中隊、交警中隊、稅務分局、工商所、交管站、交通稽查站、石油公司、銀行、信用社、變電所、電信支局、郵電支局、國家糧食儲備庫等單位,新建成三峽電廠華東輸變站。去年成功引進江蘇鹽城客商對老自來水廠改造,實現全天24小時供水。集鎮建成區面積達3.1平方公里,工業園區配套設施齊全,初具小城鎮規模。
該鎮於1994年12月被國家確立為全國500家小城市試點鎮。省委、省政府及省體改委皖發[1997]11號文件批准為綜合改革試點鎮。同時,被阜陽市政府確立為副縣級加強鎮、市級重點中心鎮。2000年被省建設廳授予全省村鎮建設先進單位。
⑨ 亳州小吃特產有哪些
亳州小吃特產有哪些
從商成湯王建都開始,亳州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那麼亳州小吃特產有哪些?一起來看看我的分享吧!
1、撒湯
撒湯源於皖西北渦陽、蒙城一帶。撒為肉湯、肉雜之意,因其字生僻,人誤寫為「撒湯」、「殺湯」等。撒湯是用老母雞、豬排等為原料,燉好後,打生雞蛋在碗里,攪拌勻後,用沸騰的肉湯澆沏,製成黃橙的肉湯蛋花茶。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偶嘗此湯,大加贊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現今撒湯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2、葛俠麵皮
渦陽知名產品葛俠麵皮:其引進國際先進生產流水線,克服了傳統的作坊模式、手工製作臟亂差不衛生等現象。採用大米、小麥、玉米、綠豆等、干凈衛生、口感好、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劑,皖北獨一家真正的放心麵皮。
3、葯桂燜甲魚
甲魚性平、味甘,甲魚的食用價值很高,甲魚肉味道特別鮮美,營養十分豐富。甲魚肉及其提取物能有效地預防和抑制肝癌、胃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並用於防治因放療、化療引起的虛弱、貧血、白細胞減少等症。甲魚亦有較好的凈血作用,常食者可降低血膽固醇,因而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魚還能「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食甲魚對肺結核、貧血、體質虛弱等多種病患亦有一定的輔助療效。鮮龍眼烘成乾果後即成為中葯里的桂圓。桂圓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有補血安神,健腦益智,補養心脾的功效,是健脾長智的傳統食物,對失眠、心悸、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貧血有較好的療效。具有健脾補血,滋陰養腎,養肝安神的功效。具有甲魚原汁原味,桂圓清鮮香醇、營養豐富的特點。
4、重油大燒餅
展溝燒餅,又名「鞋底燒餅」,因其形似鞋底而得名。展溝燒餅採用獨特的製作方法,由麵粉、五花肉、芝麻等原料加工而成,外觀上長且薄,顏色橙黃,表面粘滿芝麻;食用過程中,色香味美,外脆內酥,可口宜人,每有外地人到來必定是「吃不夠帶著走」。
申明:生活十大、生活排行榜等內容源於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開心娛樂,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
5、牛肉膜
牛肉膜是亳州獨有的清真食品。它色澤金黃,外脆里嫩,香氣撲鼻。該饃以牛肉、粉絲和佐料為陷,用上好的麵粉做皮,陷皮層層相疊,製成直徑為35—40厘米,厚3—5厘米的`圓形餅,放在特製的圓形平地鍋內,用油炕,邊炕邊轉邊翻,約30分鍾即可。該饃入口油而不膩,香酥可口,是小吃中的上品。
6、西陽鹵豬頭肉
西陽鹵豬頭肉,相傳古時潞安府有一位名廚,他家祖祖輩輩有製作臘肉和豬頭肉的手藝。有一次,一位年輕人向這位名廚學做鹵豬頭肉,在燒制過程中忘記了放醬油。當發現後,豬頭肉已煮至八成熟了。這時,師傅忙讓他將豬頭撈出用涼水沖泡,設法補救,但再加醬油已來不及了。他們最終也沒有想出個好辦法來,就將未加醬油的豬頭肉放在一邊不管它了。第二天一早,名廚的徒弟驚奇地發現,用涼水浸泡一夜的豬頭肉看起來色澤潔白,摸一摸,肉質松軟,聞一聞,香味撲鼻。他趕忙取一塊切成片,拌上蒜泥,嘗一嘗,感到清香可口。師徒二人從此做起了白鹵豬頭肉的生意來。這種新的菜餚一上市就受到人們的歡迎,他們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白鹵豬頭肉,也漸漸出名了,其製作方法不斷改進,代代相傳至今,成為頗受人們喜愛的美味佳餚。
7、義門的壯饃
義門的壯饃又叫鍋盔,是一種獨特的食品。做法是,取大塊面團反復揉「熟」,做成臉盆大一個圓餅,厚約寸許,直徑一尺到二尺,表層粘上一層芝麻,放在平鍋上文火干炕,成後外焦里軟,食之噴香。有的行家,還能在外皮製出一些圖案來。鍋盔的形狀頗象古代的盔甲,又圓又硬,所以取名壯饃、鍋盔,同時它又特別頂餓,巴掌那麼大一塊鍋盔,能抵兩個大饅頭。
8、插花牛肉湯
插花牛肉湯 ,插花已屬阜陽地界,阜陽插花牛肉湯源於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以高姓熬制的較為有名。其原湯採用牛骨、上乘牛肉等原料添加眾多調料,用文火熬制而成,口味純正,回味悠長;由於其風味獨特,在當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僅阜陽市內就有數十家正在經營。
9、狗肉乾扣面
說起小吃,狗肉乾扣面之於安徽渦陽,正如羊肉泡饃之於西安,煎餅果子之於天津,淡麻糊之於阜陽,撒湯之於蒙城。渦陽人最喜愛的小吃,不是外焦里嫩的鍋貼,也不是熱氣騰騰的小籠包,不是傳統的豆漿油條,也不是碩果僅存的那幾家麻糊,而是近十年來活躍在渦陽小城而且漸漸名聲遠播的渦陽名吃-------狗肉乾扣面。
10、炒涼粉
炒涼粉是一道很有名的小吃,色澤潔白,晶瑩剔透,嫩滑爽口。有詩稱贊:「冰鎮刮條漏魚穿,晶瑩沁齒有餘寒。味調濃淡隨君意,只管涼來不管酸。」 涼粉種類繁多,用豆類、米類或山芋的澱粉等,加適量水稀釋成糊,煮熟後冷凝成塊,俗稱「涼粉』。如豌豆粉、綠豆粉、山芋粉等,爽口清香味濃。
;⑩ 安徽阜陽市有多少個鎮啊
截至2019年9月,安徽阜陽市有117個鎮,分別是:
一、潁州區(8個鎮)
程集鎮、王店鎮、西湖鎮、三合鎮、袁集鎮、九龍鎮、三十里鋪鎮、三塔集鎮
二、潁東區(7個鎮)
插花鎮、袁寨鎮、棗庄鎮、老廟鎮、正午鎮、楊樓孜鎮、新烏江鎮
三、潁泉區(4個鎮)
伍明鎮、聞集鎮、行流鎮、寧老莊鎮
四、臨泉縣(21個鎮)
楊橋鎮、鮦城鎮、譚棚鎮、單橋鎮、滑集鎮、宋集鎮、呂寨鎮、瓦店鎮、姜寨鎮、關廟鎮、楊小街鎮、廟岔鎮、黃嶺鎮、老集鎮、韋寨鎮、迎仙鎮、長官鎮、陳集鎮、艾亭鎮、白廟鎮、張新鎮
五、太和縣(24個鎮)
城關鎮、舊縣鎮、稅鎮鎮、皮條孫鎮、原牆鎮、倪邱鎮、李興鎮、大新鎮、肖口鎮、關集鎮、三塔鎮、雙浮鎮、蔡廟鎮、三堂鎮、苗老集鎮、趙廟鎮、宮集鎮、墳台鎮、洪山鎮、清淺鎮、五星鎮、高廟鎮、桑營鎮、大廟集鎮
六、阜南縣(21個鎮)
鹿城鎮、洪河橋鎮、王家壩鎮、鹿城鎮、方集鎮、中崗鎮、柴集鎮、新村鎮、柳溝鎮、朱寨鎮、王化鎮、趙集鎮、田集鎮、苗集鎮、黃崗鎮、焦陂鎮、張寨鎮、會龍鎮、曹集鎮、王堰鎮、地城鎮
七、潁上縣(21個鎮)
慎城鎮、謝橋鎮、南照鎮、楊湖鎮、江口鎮、潤河鎮、新集鎮、魯口鎮、耿棚鎮、半崗鎮、王崗鎮、夏橋鎮、陳橋鎮、黃橋鎮、紅星鎮、迪溝鎮、江店孜鎮、八里河鎮、西三十鋪鎮、十八里鋪鎮、六十鋪鎮
八、界首市(11個鎮)
光武鎮、泉陽鎮、蘆村鎮、新馬集鎮、大黃鎮、田營鎮、陶廟鎮、王集鎮、磚集鎮、顧集鎮、舒庄鎮
(10)插花鎮歷史擴展閱讀
阜陽市的歷史沿革:
阜陽市歷史悠久,人文蔚盛。歷史上以潁州(今阜陽市區)為中心的南部開發較早。西周以後,在今阜陽境內即建立了媯姓的鬍子國,臨泉境內的沈子國,潁上境內的慎等。春秋戰國時,又出現了太和原牆的原陽,倪邱的新,臨泉的寢等縣邑。由此地域概念逐漸形成。
秦代始置汝陰縣,漢屬汝南郡。三國魏置陰郡。北魏孝昌四年(公元532年)置潁州,隋設汝陰郡,唐設潁州,宋設順昌府,元屬汝寧府,明屬鳳陽府。清為潁州府。清雍正十三年,潁州更名阜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立阜陽地區專員公署,下轄八縣一個行政辦事處。
1953年9月,界首市撤銷,建界首縣。阜陽地區其它縣區劃未變。1964年10月,建立利辛縣。其轄地包括由阜陽縣劃出的4個區,由蒙城縣劃出的1個區,由渦陽縣劃出的3個區和由鳳台縣劃出的2個區。
1977年1月,鳳台縣從阜陽地區劃出,歸屬淮南市。1986年,國務院決定撤銷亳縣建制,設立縣級亳州市。1992年12月撤阜陽縣、阜陽市,重新組建縣級阜陽市;1996年1月,撤消阜陽地區和縣級阜陽市,設立地級阜陽市。
1998年2月,亳州市從阜陽市劃出,由省直轄。2000年5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地級亳州市、渦陽、蒙城、利辛三縣劃歸亳州市管轄。阜陽市轄界首市和太和、臨泉、潁上、阜南四縣及潁州、潁泉、潁東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