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正常

花卉正常

發布時間: 2023-01-03 16:44:04

A. 影響花卉開花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花卉開花的綜合因素有三個。一,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的酸鹹度,土壤有機質含量,土壤水好壞,有沒有化學污染,生長期土壤溫度等。二,環境因素,包括不適合花卉正常生長的自然現象,如大風、暴雨、霜凍冰雹等惡劣因素;還有高溫、冷空氣降溫等氣候因素。三,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人的因素。改善花卉生長條件和環境是養花人的基本要素。對花卉的精心管理,合理操做,是每個養花人必須做到的。

B. 宿根花卉地下根莖部分形態正常

不發生變換形態。多年生花卉個體壽命超過兩年,能多次開花結實,這類花卉中有些種類地下部分會發生變化,因此據地部分的形態變化與否,可把多年花卉分為兩類。其中一類宿根花卉地下部分形態正常,不發生變態,其中依冬季地上莖枯死與否,又分為落葉與常綠兩類,前者如芍葯、菊花,後者入麥冬。

C. 每天日照在8到12小時均可使花卉正常開花的稱為中性花卉對嗎

每天日照在8到12小時均可使花卉正常開花的稱為長日照花卉,長日照花卉象八仙花、瓜葉菊等。低於12小時,花芽分化就會受抑制,開花效果會大打折扣。

中性花卉與光線強弱無關,均能生長發育,如蘇鐵、天門冬等。中性花卉如天竺葵、石竹花、四海棠、月季花等,對每天日照的時間長短並不敏感,不論是長日照或短日照情況下,都會正常現蕾開發,叫作中性花卉。

短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需要保證每天的光照在12小時以內,否則就會只生長不開花,保持8~12小時的光照,連續一段時間,就可以促進花芽分化,實現現蕾開花。

常見的短日照植物有:菊花、一品紅、長壽花、蟹爪蘭、綉球花、君子蘭等,這些花在夏天光照強、時間長的情況下,只能保證生長,只有入秋後,日照變短,才會進行花芽分化。

D. 溫度對花卉生長發育有哪些影響

植物的生長發育與溫度關系十分密切,其中溫度主要指空氣溫度、土壤溫度和葉表溫度。花卉生長發育所需要的溫度條件與其原產地及品種特性有關。溫度對花卉生長發育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溫度影響花卉的休眠與萌發。

包括影響種子、球根和宿根花芽休眠與萌發。

影響種子的休眠與萌發。任何花卉種子萌發都需要一定適宜溫度,有的范圍寬些,有的窄些。有些花卉種子需要低溫處理打破其休眠。秋播花卉,要在溫室中促成栽培,有些種類需要低溫處理種子後,方可開花。

影響球根休眠與萌發。夏季低溫處理(冷藏)可以使鬱金香、水仙、百合等一些秋植球根花卉在冬季提前萌動。大麗花、唐菖蒲等春植球根花卉需要較高的溫度才能萌發生長。

影響宿根花芽的休眠與萌發。每年秋末溫度高低影響休眠的早晚,早春溫度高低影響萌動早晚,都會影響花期。

(2)溫度影響花卉生長過程(營養生長)。

花卉的營養生長過程包括莖伸長,側芽萌發,節間伸長,發葉多少等,這些都需要適宜的溫度。溫度對生長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對生理代謝的影響發生,如溫度影響光合、呼吸、蒸騰、物質吸收及轉運等。

最適溫度是花卉生長發育需要的溫度。在一定的溫度范圍,花卉才能正常生長,這個范圍因花卉種類和生長階段而異,有些花卉及一些生長發育階段較窄,而有些花卉及一些生長發育階段則相對寬一些。在適宜溫度條件下,生長發育最快,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影響花卉的生長發育,超出一定溫度甚至會造成該花卉的死亡。需要注意的是,最適溫度不是固定不變的,隨影響花卉生長發育的諸環境因子的相互作用而變,隨季節和地區而變,隨多年生花卉的年齡及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而變。花卉生長的最適溫度是使花卉健壯生長,有較好的抗性,有利於後期開花良好的溫度。

氣溫與地溫。一般花卉生長發育存在最適的氣溫與低溫差異。有少數花卉要求一定的地溫,如紫羅蘭、金魚草、金盞菊的一些品種,以低溫15℃最適宜。一般來說,較高的低溫有利於根系生長和發育。大多數花卉對氣溫與地溫差要求沒有這樣嚴格,在氣溫高於地溫時即可生長。

晝夜溫差。原產於溫帶的花卉要求最適晝夜溫差,而原產於熱帶的花卉,如許多觀葉植物則在晝夜溫度一致的條件下生長最好。

(3)溫度影響花卉發育過程。

包括花芽分化、花芽伸長、開花、結實、果實成熟。

花芽分化。花的發生和花芽分化都需要一定的溫度,不同原產地的花卉或不同特性的品種,要求的溫度不同。一年生花卉、宿根花卉中夏秋開花的種類、球根花卉的大部分種類,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花芽分化。春植球根花卉在夏季生長季節進行花芽分化;而秋植球根花卉在夏季休眠期進行花芽分化。還有一些花卉,如中華紫菀、金光菊在高溫誘導下成花。相反,有些花卉需要在低溫條件下花芽分化,如金盞菊、雛菊、小蒼蘭、石斛屬和卡特蘭屬花卉。原產溫帶中北部各地的高山花卉,需要在20℃以下的涼爽條件下進行花芽分化。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中早春開花的種類,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低溫才能成花。這種低溫對植物成花的促進作用稱為春化作用。感受10℃的低溫數天後才能成花,如果沒有低溫條件或低溫時間不夠,則不能開花。如紫羅蘭,一般品種是在葉子8~10枚,20天左右的10℃下低溫通過春化。

花芽伸長。大多數花卉花的發生、花芽分化和花芽伸長最適溫度差別不是很大。但是秋植球根類花芽分化最適溫度與花芽伸長最適溫度常常不一致。如鬱金香花芽分化適溫為20℃,花芽伸長適溫為9℃;風信子花芽分化適溫為25~26℃,花芽伸長適溫為13℃。

花色及花期。溫度對花色的影響,有些花卉表現明顯,有些不明顯。一般花青素系統的色素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如大麗花在溫暖地區栽培,即使夏季開花,花色也暗淡,到秋涼氣溫降低後花色才艷麗。再如冷寒地區栽培的翠菊、菊花等花卉,色彩一般比溫暖地區栽培的色彩艷麗。一般情況下,較低的溫度有利於已盛開的花卉延長花期。

E. 花卉的需肥特性與施肥有什麼關聯

花卉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的16種營養元素屬於花卉需肥的共性。但不同的花卉種類、品種、生育期、栽培環境及管理技術等,對養分的需求量、吸收能力、轉化速率等也存在很大差異。甚至個別花卉還需要特殊的養分,這就是屬於花卉需肥的個性,即營養的特性。分述如下:
1.碳、氫、氧碳、氫、氧是構成花卉有機體的重要組成成分。它們大量存在於水和空氣中,一般露地花卉栽培生產中不預考慮這3種元素供應。但是在溫室栽培中,當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低於0.01%~0.015%時,就會影響光合作用。若適量適時施用二氧化碳氣肥,能增強光合作用,促進花卉的生長。然而當二氧化碳氣肥濃度過高時,也會抑制花卉根系的呼吸作用和養分的吸收。因此,在設施栽培花卉時,應適當調控二氧化碳、氧氣和水的含量,以滿足花卉對碳、氫、氧的需求。
2.氮 氮在花卉生命活動中佔有首要地位。它是蛋白質、核酸、核蛋白、酶、葉綠素、植物激素、維生素、生物鹼的組成成分。花卉體內含氮量約為乾重的2.5%~4.5%。實踐證明,花卉依種類、品種、生育期不同,對氮需求量也各異。大多數觀葉花卉在整個生育期均需要較多的氮素供應,而大多數觀花、觀果類花卉,在營養生長期間需要較高水平的氮素供應,在進入生殖期生長期間,氮素供應不宜過高。冬季進入休眠期的花卉應少施或不施氮肥,以免降低花卉的抗性。一年生花卉在幼苗期對氮的需求量較小,以後隨生長量的增加而逐漸增大。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在春季需較多氮素以供其旺盛生長。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在生長初期均需要大量的氮肥以滿足其快速生長發育的需求。
生產實踐證明,在一定氮肥用量范圍內,隨施氮量的增加,花卉的產量和質量也隨之增加,但超過一定范圍值時,隨氮肥用量的增加,花卉經濟指標明顯降低,且花期短、花色差,病蟲危害嚴重。
3.磷 磷是花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的重要組成成分,也是腺三磷(ATP)、植素的組分成分,能促進碳、氮、脂肪的代謝。花卉體內磷的含量一般占乾重的0.1%~1.0%。增施磷肥可增加花卉莖、枝的堅韌性,促進新梢木質化和根系的發育,提高花卉的抗逆性。幼苗期施磷肥以滿足磷素營養臨界期的需求,增強抗性;當花卉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以後,更需要充足的磷肥來促進花卉的開花和結果。磷肥適量時,花色艷麗,香味郁濃,花期長,果實大,著色好。
4.鉀 鉀雖不是花卉體內重要有機化合物的組成成分,但參與活體內各種物質的合成、轉運與積累。因為鉀是許多酶的活化劑。鉀在花卉體內含量一般占干物重的0.3%~1%。增施鉀肥,能使花色鮮艷,並增加莖長、莖粗、花徑及花朵數量,提高花卉的經濟指標,還能增強花卉的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蟲的能力。鉀肥還能促進根系的生長,尤其是對球根類花卉的根系發育和球根(莖)的形成有極好的作用。
冬季溫室花卉栽培中,增施鉀肥可彌補光線不足、溫度偏低的缺陷。
5.鈣 鈣是構成細胞壁的一種元素。鈣在花卉生長旺盛的葉片中含量約占乾重的0.2%~1.5%。鈣可直接被花卉吸收,增強花卉抗性。我國南方紅黃壤栽培北方花卉時,常用石灰來中和土壤酸性,北方石灰性土壤種植南方花卉時,常需用石膏來中和土壤鹼性。鈣在體內也能調節細胞的生理平衡,能消除H+、Al3+、Na+、K+等離子的毒害作用。
6.鎂 鎂是葉綠素的重要組分,能促進呼吸作用,促進花卉對磷的吸收。鎂在磷酸和蛋白質代謝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鎂在花體內約占乾重的0.05%~1.5%。在花卉栽培中缺鎂很普遍。因為沒有專門的鎂肥供應,而在澆水多的情況下易流失鎂。鎂不足影響到磷的吸收,因而降低花卉的商品指標。
7.硫 硫是植物蛋白質的成分之一,也是細胞質的組分,能促進葉綠素的合成。硫的生理作用非常廣泛,在花器官中分布也很均勻。硫還能促進豆科花卉根瘤菌的形成,從而增加土壤中的含氮量。
8.微量元素 鐵在葉綠素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呼吸、氮代謝、光合作用等方面的氧化還原過程,也具有良好作用。鐵在花卉葉片中的含量范圍為75~125毫克/千克。在花卉栽培中鐵元素是最容易缺乏的一種微量元素,尤其是我國北方栽培南方酸性花卉時,最易發生缺鐵而葉片黃化,甚至整株死亡。如杜鵑、山茶、八仙花等。
硼對花卉的生殖生長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能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伸長,有利於受精結實。因此,以花器官中硼含量最高。硼在正常生長時的濃度為20~100毫克/千克。硼能改善氧的作用,促進根系發育和豆科花卉根瘤的形成。花卉蕾期噴硼,不僅能增大花朵直徑,使花色更加艷麗,還能延長花期,並有利於下次開花前的花芽分化。
錳在葉綠素的形成、糖類積累、運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對於種子發芽、幼苗生長及種子的形成等均有良好作用。銅和鋅與許多的酶活性有關。錳、鋅、銅在花體內的正常含量依次為50~100毫克/千克、25~100毫克/千克、5~15毫克/千克。

F. 水培花卉有哪些以及養護水培花卉需注意什麼

比較適合做家庭水培花卉的有:吊竹梅、綠蘿、富貴竹、吊蘭、常春藤、喜林芋、馬蹄蓮、仙客來、龜背竹、君子蘭、茶花、萬年青、紫羅蘭、蝴蝶蘭、倒掛金鍾、巴西鐵、蓮花掌等,有百餘種之多。那麼,養護水培花卉需要注意什麼呢?1.光照 光照以散射光為主,一般不需要長時間的陽光直射,尤其在夏天,應避免陽光直射。不同種類的花卉對光照的需求不一樣,如天南星科、蘭科、蕨類等喜陰植物應盡量擺放在陰暗處;綠蘿、龜背竹等中性植物對光照要求不高,所以一般光照就能使其很好地生長。溫度 適宜水培花卉生長的溫度一般為5℃~35℃,有些水培花卉如綠蘿、綠巨人等,需要保證10℃以上的溫度才能正常生長。
低於5℃或高於35℃,大多數觀葉花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出現葉片發黃、脫落的現象。在冬天,只有保證5℃以上的溫度,水培花卉才能安全過冬。3.換水 水中含有豐富的氧氣,充足的氧氣有利於花卉的生長。在長時間不換水的情況下,容器中的水會缺氧變質,不利於花卉生長。一般情況下,春、秋季15天左右,夏季5天左右,冬季15~30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只需要水沒過花卉根部的三分之二。容器可以用透明的玻璃器皿,也可用礦泉水瓶等。如果用的是透明器皿,可在裡面放一些彩色小石頭,既可固定根系,又可使器皿看起來很漂亮。
4.根部護理 ①洗根:藻類大量繁殖後,會與花卉爭奪水中的溶解氧,還會分泌黏液等有害物質,影響植物的生長,因此,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洗根,並清洗器皿。②修剪:在花卉正常生長的情況下,有時會爛掉一部分老根,長出新根,新長出的水生根是乳白色的。當花卉由以前的土培改為現在的水培後,若長出白色的水生根,證明花卉在水培環境下已成活,對於已經爛掉的根,要及時剪掉,否則會污染水,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通風 水培花卉生長的好壞與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有密切的關系,由於水培花卉的根生長在缺氧的靜止的水中,所以應注意室內通風,從而保證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使水培花卉很好地生長。6.濕度 多數水培花卉喜歡較高的濕度,如果室內空氣過於乾燥,會造成葉子的尖焦或邊焦,影響水培花卉的生長和觀賞。因此,應經常向水培花卉噴水,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確保其正常生長。來源:黃河黃土黃種人

G. 花卉對溫度有哪些要求

溫度是花卉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各種花卉的生長發育和佛眠都要求一定的溫度,不同種類花卉因原產地的氣候不同,對溫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果超過最高溫度或低於最低溫度的界限,花卉的正常生長發育就會受到損害,甚至死亡。例如原產南方的花卉引種到北方栽培時,如果冬季溫度低於原產地就會出現冷害或凍害。

相反,原產北方喜歡冷涼氣候的花卉,如果冬季溫度過高,不能充分休眠而空耗養分,就會影響第二年的生長和開花。為了栽培方便,通常根據常見花卉對溫度的要求分為以下三大類。

(1)耐寒花卉此類花卉原產於溫帶和亞寒帶,一般能忍耐-20%左右的低溫,在華北和東北南部地區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如紫玉簪、萱草、山丹百合、宿根福祿考、蜀葵、野薔薇、玫瑰丁香、海棠、榆葉梅、紫藤、金銀花、木槿、山桃、龍柏等。

(2)半耐寒花卉此類花卉原產於溫帶或暖溫帶,一般能耐。-5℃左右的低溫,在長江流域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在華北、西北和東北地區必須採取保護措施(如埋土或包裹枝幹)才能越冬。如菊花、三色堇、金魚草、鬱金香、月季、梅花、石榴、玉蘭、迎春、八仙花等。

(3)不耐寒花卉此類花卉原產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性喜溫暖,在華南和西南南部可在露地越冬,其他地區均需入溫室越冬,故有溫室花卉之稱。如天竺葵、君子蘭、仙客來、文竹、馬蹄蓮、一品紅、變葉木、葉子花、鶴望蘭、龜背竹、白蘭、橡皮樹、巴西木、蝴蝶蘭以及仙人掌類與多肉植物等。北方種植冬季室內最低溫度應不低於7—10%,保持在15—18%為宜。

此外,同一種花卉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也不一樣。一般種子發芽時,對溫度的要求不高,但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培育健壯的幼苗,通常在播種後需保持較高的土壤溫度。扦插繁殖同樣要求較高的土溫,以利生根萌芽。幼苗出土丘溫度宜略低一些,以防徒長。二年生花卉,幼苗期大多要求經過一段1~5℃的低溫才能通過春化階段,否則不能進行花芽分化因而不能正常開花。當植株進入營養生長以後則需要較高溫度促進營養生長,有利於營養物質的積累。到了開花結實階段,羞數花卉不需要高溫,溫度略低一些有利於繁殖生長。所以許多花卉在炎熱夏季開花很少。

H. 花卉市場的花那麼漂亮,買回家種一兩個月就死掉,這正常嗎

花卉市場的花之所以買回家中一兩個月就死掉,是因為商家為了讓花的賣相好看,會噴一些葯劑在花卉的花朵上和葉子上,營造出花卉格外鮮艷、格外生機勃勃的樣子。但實際上,當顧客被花的表象所迷惑將花卉買回家後,隨著不斷澆水將葯劑稀釋之後,花朵上葉子上的葯劑就會消失,花卉的顏色自然就不如以前鮮亮,很快花朵就會枯萎死亡。

大家平常想種花的話,建議你可以去買一些種子,從一開始就自己栽培,這樣子就不用擔心中途是否有人對花做了手腳。

I. 花卉的營養元素是怎樣的比例

在優質花的生產中,營養元素間的適宜比例比單一營養元素水平更為重要,因為元素間比例對花卉產量、品質以及抗逆性有深刻影響。早在1934年,Hill等就發現,菊花體內氮鉀比例過高時,營養體易受害,花色變差,品質降低,但氮鉀比過低時,也會導致節間縮短,植株變矮。目前許多專家認為:菊花體內的氮鉀適宜比例應為1:(1.2~1.5),即體內含鉀量應高於含氮量。香石竹、玫瑰、杜鵑、萬壽菊、百日草、一品紅和其他許多花卉植物盡管氮鉀水平沒有菊花那麼高,但組織中的適宜比例則是同樣的。在觀葉植物組織中,氮鉀比例則以1:(1~1.5)為宜。

其他大量元素之間的適宜比例的研究遠沒有氮鉀的研究那麼深入。許多研究者測定了植株體內磷的臨界水平為0.25%,約為氮鉀水平的5%~10%。隨著組織中含磷量的增加微量元素缺乏也隨著增加,研究發現,當菊花組織中磷鈣比(P/Ca)和磷鎂比(P/Mg)接近1或大於1時,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就難以控制。

花卉體內的養分含量還依賴於養分供應狀況。如果氮鉀比以1:(0.8~1)供給,多數花卉能吸收到適宜的養分濃度。在溶液培養中,溶液中的鉀、鎂比例與一品紅的含鎂量關系密切。當溶液中K為235mg/kg、N420mg/kg與Mg5mg/kg組成的處理時,並未出現缺鎂症,但鉀提高到420mg/kg,氮和鎂仍分別為420mg/kg和5mg/kg時,一品紅植株的下部葉片出現缺鎂症狀,因為較高水平的鉀抑制了一品紅對鎂的吸收(Cox,1980)。香石竹在高氮、低磷、低鈣的環境中栽培,則明顯增加莖基部的腐爛,若降低氮素濃度,使磷、鈣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則病害明顯減少。縱觀各方面報道,花卉正常生長發育的氮(N)、磷(P)、鉀(K)適宜比例約為1:0.2:1。當然,不同類型花卉也略有差異,如厥類植物N、P、K在3:0.4:2或4:0.4:1.6時生長良好,而觀葉花卉N、P、K比例以4:0.3:5為宜。

J. 移栽後的花卉多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生長

具體要看花卉自身的生長情況。一般帶土移栽的話保持水分濕潤兩天就可以正常生長了。如果是用扦插之類的方式進行移栽,需要的時間會更長,短的要一周,長的要半個月,因為要等花卉促根以後才能正常生長。關於花卉怎樣更好的護理,我這兩天看到一個網站,我覺得可以去看看學學,園藝人論壇(horticulturer.com)

熱點內容
藍色花瓶插花 發布:2025-09-21 00:02:06 瀏覽:966
下載校園櫻花模擬器二 發布:2025-09-20 23:42:53 瀏覽:78
情人節安妮皮膚 發布:2025-09-20 23:33:19 瀏覽:456
富順海棠壩 發布:2025-09-20 23:30:51 瀏覽:38
玉海棠是什麼 發布:2025-09-20 23:07:42 瀏覽:187
電視劇秋海棠85版 發布:2025-09-20 23:05:42 瀏覽:932
黑描荷花 發布:2025-09-20 23:00:04 瀏覽:861
喜歡插花的人 發布:2025-09-20 23:00:03 瀏覽:138
七夕戰略 發布:2025-09-20 22:54:14 瀏覽:518
荷花節濟南 發布:2025-09-20 22:48:59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