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插花
『壹』 雲南獨特的民俗文化
雲南各民族豐富多彩的風俗民情,是一個活的歷史博物館。
每一個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戀、喪葬、生育、節典、禮儀、語言、文字、圖騰、宗教、禁忌、審美,莫不結撰為個性鮮明的文化鏈;
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貝頁文化、彝族的貝瑪文化……潑水節、刀桿節、插花節、火把節、木鼓節、三月街……神話、史詩、歌舞、繪畫、戲曲、古樂……莫不獨具特色,深邃而幽遠。
『貳』 雲南都有那些特別的節日
雲南特別的節日有火把節、虎節、插花節、密枝節、賽衣節、牟定三月會、潑水節、關門節、送龍節、開門青姑娘節、石寶山歌會、繞三靈、梨花會、栽秧會、本主會等。
1、火把節
火把節是雲南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2、插花節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政府舉辦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
3、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也叫浴佛節,它有數百年的歷史,節日期間,傣族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而婦女們則各挑一擔清水為佛像洗塵,求佛靈保佑,之後,人們就開蛤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
4、西雙版納拉祜族擴節
西雙版納拉祜族擴節是西雙版納拉祜族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節期與漢族的春節相同,因此人們把拉祜擴節稱為拉祜族的春節。節日期間,殺豬、宰雞、吃年飯、盪鞦韆、打陀螺,拉祜族的人們會聚到一起,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祈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5、傣族粽包節
傣族民間節日。流行於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區。夏歷五月初五日舉行。節日里,未婚青年男女身著盛裝,在村邊樹下圍成一圈唱情歌。然後,小夥子把粽包擲給自己所看中的姑娘,若姑娘也有意,就拾起粽包,雙雙到附近僻靜處談情說愛,至日落西天時才離去。
『叄』 為啥道教和佛教都燒香
燒香,原指敬神禮佛的一種儀式。禮拜時把香點著插在香爐中,表示誠敬。有的時候,燒香是為了取其清雅而燃香,是一種中國類似插花的傳統雅文化。 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都有燒香的傳統 道教敬香 敬香有兩種,一是殿主燒香,此皆用立香,以三炷為准,插於大香爐內,炷與炷之間距,三炷平列以不過寸寬為合格,故有[燒香不過寸,過寸神不信]之諺。二是壇主拈香,此香以檀香為之,敬拈檀香,非常講究,每炷檀香長短粗細,長不過寸,粗不過分。壇主拈香時,初炷香插入爐中間,二炷插於左,三炷插於右,三炷香平列並攏。香爐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佛教的香 佛家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 佛家認為,香於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系,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聖,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 佛家認為香能溝通凡聖,為最殊勝的供品 。 佛陀住世時,弟子們就以香為供養。佛家認為「香為佛使」,「香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幾乎是所有佛事中必有的內容。從日常的誦經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會、水陸法會、佛像開光、傳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動,都少不了香。特別是法會活動,必以隆重的上香儀式作為序幕。
燒香都是用三支?
三柱香,分別叫戒香、定香、慧香。
『肆』 五十六民族有哪些節日,主要活動的都有些什麼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節日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民族 主要節日 時間 阿昌族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五日 德昂族 潑水節 農歷四月十五日 會街節 農歷九月初十 東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潑水節 農歷二月二十九日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撒神 農歷七月初一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嘗新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 侗族 蘆壟節 農歷六月至九月 白族 三月街 農歷三月十五日 侗年 農歷十一月十九日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鬥牛節 農歷二月 漁潭會 農歷八月十五日 吃新節 農歷六月至七月 保安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獨龍族 卡崔哇 農歷十月中下旬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俄羅斯族 復活節 公歷三、四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鄂倫春族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 布朗族 開門節 傣歷十二月十五日 鄂溫克族 米闊魯節 農歷五月二十二日 關門節 傣歷九月十五日 高山族 新年祭 農歷十二月 潑火節 農歷二月十九日 仡佬族 燈桿節 農歷正月初一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歷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歷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歷六、七月 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歷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歷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歷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歷三月初三 端午 農歷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獲節 農歷九月 哈尼族 十月節 農歷十月初一 澡塘節 農歷正月初三 六月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過年節 農歷正月初一 哈薩克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刀桿節 農歷二月初八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珞巴族 旭獨龍節 藏歷二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隆德節 藏歷四月 赫哲族 赫哲年 農歷正月初一 滿族 頒金節 陰歷十一月十三日 回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廟會 農歷四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景頗族 目腦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克爾克孜族 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三月十二日 基諾族 打鐵節 農歷一月 開齋節 伊斯蘭教歷九月三十日 火把節 農歷六月 古爾邦節 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 京族 哈 節 農歷六月初十 諾勞孜 農歷正彝族 火把節 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 石林、楚雄、大理 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 二月初八 大姚、雙江 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 二月初八 石林 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 二月初八 景谷 跳蘆笙舞 賽衣節 三月二十八日 大姚 賽衣 三月會 三月二十八 牟定 趕集、跳舞 虎節 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 雙柏縣小麥地沖 跳舞 白族 三月街 三月十四至十六日 大理 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大理 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 六月二十五日 大理村寨 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 日期不一 大理 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 頭、歌舞、游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 七月末八月初三天 劍川 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 一月三日 屏邊、永善 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桿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 五月十五日 麗江 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 節期不定 麗江 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 三月七月 牲畜交易 三朵節 二月初八 麗江 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 七月中旬 麗江 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 七月二十五日 瀘沽湖 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
『伍』 少數民族的節日有哪些
1、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贊頌駿馬和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主要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鄂爾多斯牧區。通常在農歷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兩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准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全羊席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和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或放電影等活動。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2、厚南節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歷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歷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里,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3、花山節
花山節,也稱「踩花山」、「跳花」等,是苗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川南南部和中西部雲南東南部。各地節期不一,通常在農歷五月端午節前後舉行。節日期間,苗族人民盛裝匯集到傳統的跳場坪,青年男女跳場中央的花桿跳舞,男青年還進行爬桿、賽馬、射箭、唱歌、跳舞、選美等比賽。人數多時達十幾萬人。
4、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中國西雙版納、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5、火把節
火把節是白民族內部唯一共同的節日。見於白族民家,拉瑪和勒墨三大民系內。是白族全年節日中除去漢源節日外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節日,在白族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相比之下,官方認可的白族民族節」三月街「僅僅流行於泛洱海區域的南大理一帶,其影響和重要性遠不及火把節。火把節被簡單地認定為彝族民族節也因此導致白族民間的很多怨言和不理解。
『陸』 布朗族我國西南歷史悠久的一個土著少數民族,布朗族的傳統節日有什麼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省西部及西南部的部分地區。其中一個最大的聚集地是勐海縣的布朗山,這里聚集的布朗族人口佔了布朗族總人口的65%。目前我國布朗族的總人口約為12萬人。布朗族的語言屬於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布朗語支,分為布朗和阿瓦兩大方言區。布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
第三天是真正的新年伊始之日。村民們要進行浴佛活動。所謂浴佛,就是把佛像上的灰塵擦洗干凈。同時家庭成員要向族長行跪拜禮。每戶要准備兩份糯米粑粑,上面插上蠟條和鮮花,送給家族長。一份放在家族長卧鋪上方,作祭祀用。另一份獻給家族長。然後為家族長洗禮。所謂的洗禮就是用一些清水洗頭,洗腳。同時祝福家族長身體健康長壽。最後是進行祭祀。到了中午,大家都穿著漂亮的服裝在趕擺場上燃放高升,敲鑼打鼓,載歌載舞,以此迎接日子之王的到來。
『柒』 為什麼寺院中蓮花特別多
佛家做法事用「蓮燈」。佛龕可稱為「蓮龕」僧衣袈裟稱為「蓮花服」,法帽邊沿配置版「蓮瓣」。和尚和權信徒跪拜用的蒲團也用「綉蓮蒲團」;供養和裝飾佛像和菩薩像的幢幡有用「蓮幡」,和尚念經唱贊時敲打用的法器上裝飾有蓮花圖案。佛教徒修行的坐姿稱為「蓮花坐姿」,坐的座位稱為「蓮花座」,行法手印稱為「蓮華合掌」,甚至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蓮子串成。佛經說,用蓮子做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樣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供佛的供物中有花,多為蓮花。據六朝時代(420—589年)的(南史記)載:「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千百年來,無論廟宇、宮廷、住家的佛案上,有盤盛青蓮一朵,頗顯庄嚴靜謚。宗教插花以蓮花為主,以素雅為上,以肅穆莊重為佳。日本「花道」,最早也是起源於佛教的供花,隨著中國古代佛教的東傳而傳入日本國。寺院內的放生池中大多種蓮花,有的還
在寺院園林中另闢蓮花池。
『捌』 雲南民族村潑水節的問題
潑水節期間,民族村女子騎巡隊員,將身穿仿古傣族武士盛裝,向遊客展示傣族的內服飾文化。每容天上午10:00在傣寨門口還舉行浴佛插花活動,遊客可以有序地參與浴佛插花,體驗神秘的民俗宗教活動。滇池大舞台前廣場比賽區域內,進行水槍戰比賽活動,獲勝方還能獲得一盆傣家人的「聖水」。每天傣寨廣場11:30舉行潑水狂歡及舉行水上拔河比賽等活動.
民族村的票價是70元每人,學生拿學生證買是半票,70歲已上老人拿身份證是免費 潑水節就是四月中下旬,潑好幾天呢,我去年也是潑水節去的,門票買的團體票三十,全票七十,學生半價!准備好被潑就是了!從昆明站坐44路可到!
『玖』 布朗族民族的節日都有那些
門節」(傣歷十二月十五日)、「潑水節」或「桑刊節」(傣歷六月)、「賧帕」(送袈裟)、「賧佛節」、「新米節」、「趕聽」、「獻經節」等。保山地區施甸縣布朗族受當地漢族、彝族的影響,節日有「春節」、「跳會」、「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中秋節」、「唱燈」。上述節日中,潑水節最為盛大而熱鬧。該節日因各地所舉行的主要活動項目不同而有不同的稱呼。雙江、永德稱「堆沙節」,瀾滄稱「插花節」。以前,在西雙版納過「桑刊節」(即過新年)時,不劃龍舟,潑水也只是象徵性的。近年來,靠近公路、河流的布朗族也舉行群眾性的潑水活動。節日期間,人們殺豬宰牛,製作豐盛的食品佳餚,還要進行一些宗教活動,如浴佛,給家族長洗禮,祭「胎嘎滾」,向祖
『拾』 雲南省少數名族的節日是什麼
雲南省少數名族的節日:
1、彝族節日有:火把節、彝族年、密枝節、跳歌節
彝族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節期三天。
2、白族節日有:大理三月街、白族青姑娘節、白族繞三靈、白族石寶山歌會、白族梨花會
白族三月街亦稱「觀音市」、「觀音街」;「祭觀音街」,白族傳統盛大節日,也是白族傳統的民間物資交流和文娛活動的盛會,流行於雲南大理等地。
三月街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明清時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貿易。它不僅是個交換場所,還是表演各種舞蹈和賽馬、競技的園地。
3、傣族節日有:潑水節、傣族送龍節、傣族關門節、傣族開門節
傣族潑水節又名「浴佛節」,傣語稱為「桑堪比邁」(意為新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的傣族又稱此節日為「尚罕」和「尚鍵」,兩名稱均源於梵語,意為周轉、變更和轉移,指太陽已經在黃道十二宮運轉一周開始向新的一年過渡。
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過這一節日。柬埔寨、泰國、緬甸、寮國等國也過潑水節。 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其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節日活動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4、回族節日有:開齋節、回族古爾幫節、回族肉孜節、回族宰牲節、回族聖紀節
開齋節,阿拉伯文『Id al-Fitr的意譯,音譯「爾德·費圖爾」。亦稱「肉孜節」或「小節」。與「宰牲節」同為伊斯蘭教兩大節日。時間在伊斯蘭教歷10月1日。穆斯林在萊麥丹(第9月)全月齋戒,齋月最後一日尋看新月,見月次日開齋,即為開齋節;如未見新月,則繼續封齋,節期順延,一般不超過3天。
5、布依族節日有:跳月節、布依族三月三、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跳花會
布依族的「跳月」為「逛場」,時間是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連續三天,地點在花溪或鳥當區的羅吏木和洛灣。
羅吏木,洛灣位於貴陽東北效區,草原廣闊,風景幽美,有布依族聚居的大村寨,我曾在這個地方居住過一段時間,親眼看過「逛場」的盛況,現在就所見聞記述如下:參加「逛場」的未婚男女由老母伴隨,有的兄弟姐妹也伴隨著來,以示對親人的關切和保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