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海鹽花花語

海鹽花花語

發布時間: 2023-01-01 21:52:06

⑴ 再見,海鹽——夢開始的地方

文 | 趙趙

女兒情 (正式版) - QQ音樂

行過很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華的小城。

對於海鹽,我也並非一見鍾情。
只是春去冬來,終被它的溫柔、安靜所打動。
只可惜,今後再無機會留在此處。

予我的時間匆匆,並未和多少朋友打招呼,
就離開了此地,來到了這個比南方更南的地方。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
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然而總要做點什麼,來將這段情誼劃下標點。
以此,向眷戀的海鹽告別,
以此,向我親愛的朋友們告別…


再見,一宅一花。

擇一城終老,
遇一人白首。


再見,文昌西路。

偷得浮生半日閑,
淡觀山水閑看日。

再見,白洋河。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杏子紅衫綠玉簪,
荷花池院傍城南。

鹺商嫁得教歌舞,
偏諱歌名阿鵲鹽。


再見,滴翠亭。

此亭曾入紅樓夢,
拍蝶寶釵事有無。

古木老藤依舊是,
重來難覓美人圖。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再見,少年宮。

芳草年年記勝游,江山依舊豁吟眸。
鼓鼙聲里思悠悠。

三月鶯花誰作賦?一天風絮獨登樓。
有斜陽處有春愁。


再見,涉園。

書有未曾經我讀,
事無不可對人言。


再見,張元濟圖書館。

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
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


再見,老地方。


閑人本自不求名


欲向山中過一生


莫嫌憔悴無知己


別有煙霞似弟兄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再見,烏托邦書吧。


杏花村前流水斜


杏花村後是儂家


夕陽走馬村前後


料是郎來看杏花


再見,馮宅。

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人,一樂也;
父母兄弟俱在,二樂也;
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此三樂也。


再見,楊家弄。

弄里頑童今猶在,小房天井花木窗,
伏案筆耕知是誰,余華;
百年老宅金雞鳴,妙筆一枝點春秋,
不惜紙墨為學生,任憑。

再見,南北湖。

看此湖美不勝收,也好比得昔西子。
憶先人詩曾有話,本來說是小杭州。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再見,勺園。

鴛鴦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葉亂飄千尺雨,桃花斜帶一溪煙。


再見,靖海門。

一雨群山橫翠黛,
千秋傑閣凈紅塵。

再見,澉浦城牆。

出遊名山大海小西湖,
入訪谷水古樓老銀杏。


再見,南小街。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泌之洋洋,可以樂飢。


再見,小昆蟲。

蟲聲冬思苦於秋,
不解愁人聞亦愁。

再見,元代銀杏。

天師洞前有銀杏,羅列青城百八景。
玲瓏高出白雲溪,蒼翠橫鋪孤鶴頂。


再見,爬山虎。

根扎高牆吐嫩芽,風吹葉動滿青霞。
人前莫貶攀援意,唯此誠心向上爬。


再見,永安湖。

空翻錦浪沙鷗醉,遠村榴裙白馬輕。
歸囑韶華休盡放,含葩留艷待清明。


再見,秦山核電。

始皇承天,越受天命。
功齊太古,道深前王。

再見,友茗檀。

素瓷傳靜夜,
清茗酬知音。

再見,觀海園。

千年地缺誰能補,百丈潮頭勢欲狂。
圖作巨防須帝力,幾許精誠可動天。


再見,禪悅寺。

禪悅鍾聲出海城,紫靄蒼煙曉冥冥。
夢回高枕湖山下,不是楓橋半夜聲。


再見,植物園。

綽約新妝玉有輝,
素娥千隊雪成圍。


再見,聞琴橋。

東麓花婆井,西崖雪竇泉。
總來初焙後,已聽竹爐煎。


再見,蘆葦盪。

江頭落日照平沙,
潮退漁船閣岸斜。

白鳥一雙臨水立,
見人驚起入蘆花。


再見,採石場。

我家住在豐山邊,勿怕皇帝勿靠天。
弟兄兩個無啥用,掘得三塊黃泥(條石)
做銅鈿。


再見,長山河。

結成海氣樓相似,
煮就吳鹽雪不分。

東麓花婆井,
西崖雪竇泉。

總來初焙後,
已聽竹爐煎。


再見,沈盪老街。

東市木行,中市有錢庄,兩頭有醬園,
東西兩爿當,還有三十六爿稻米行

賁湖東海水相通,
船進鹽塘賴好風。

鵲尾鷁頭魚腹大,
欲裝白米不回空。

兩岸蒹葭野鴨棲,大橋寂靜盡情啼。
蒼茫暮色秋風冷,一縷紅霞漸沒西。


再見,沈盪釀造。

雪壓彤雲凍不開,
家家煮糯釀甘醅。

蜜甜潤頰清香暖,
待客新年備酒台。


再見,綺園。

綺麗幽藏泉石,
園林獨辟湖山。


再見,南方的雪。

它方天氣漸涼矣,
前途或有白雪飛。


再見,跨海大橋。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


再見,仙境奇緣。

青山隱隱霧水茫茫,
忘掉天地彷彿也想不起自己,
卻仍然無法忘記你們。

前兩日晚上,珍珍打電話給我,末了說了一句:「
我知道你就是那種人,即使很想我們,也不會打電話過來的,所以我就打電話給你了…」

這幾年一路走來,特別感謝一起共事過的秦山核電基地的領導、主任、同事們;

特別感謝張元濟圖書館涵芬朗誦團的老師、誦友們;

特別感謝《嘉興日報》綺園副刊的主我和作者們;

特別感謝友茗檀讀書匯的檀主和各位匯友們;

特別感謝FM106廣播電台的老師們;

特別感謝老地方烏托邦書吧的島主及家人們。

特別感謝:《秦山核電》報、《核電潮》、《江南周末》、法意詩情、紫雲茶院、English Corner、海藻詩社…

我自認為,走出了抑鬱、冷淡而閉塞的低谷,成為了更寬廣,也更柔和的自己。
因此,感謝你們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出現在我的生命中。

感謝攝影支持:珍珍姑娘、墨染、啊源、秋楓、無塵劍、FQ、T先生等;

詩文參考:西泠印社《海鹽民俗風情》,部分來自網路;

因時間有限,大部分海鹽的 歷史 名勝、
人文景緻未能收錄其中。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咱們有緣再會。


--END

⑵ 鼠尾草與海鹽的寓意

鼠尾草與海鹽沒有什麼特定的寓意,這款香味會讓很多人想起海水。

鼠尾草的花語寓意:

1、善良可愛。適合送給喜歡的人,表示對方的善良讓人著迷,希望能永遠保持這樣的性格。

2、堅定理想,適合送給追求理想的人,表示一種祝福,希望對方不要半途而廢,堅持才可獲得成功。

3、愛護家庭的意思。

4、不同鼠尾草寓意:

(1)紫色鼠尾草 ——智慧。

(2)紅色鼠尾草 —— 心在燃燒。

(3)藍色鼠尾草——理性。

(4)鳳梨鼠尾草——熱烈的思念。

⑶ 海鹽的作用是什麼

您好
海鹽又名「大鹽」。為沿海鹽田取水經日曬製成。含氯化鈉達90%,常含有雜質,主要用於腌制食品
把海鹽炒熱,服肚子用來緩解腸痙攣或痛經。鹽的比熱大,加熱時吸收熱量多,用於熱敷時散熱慢,溫度持久比但用毛巾或熱水袋熱敷效果要好。
海鹽的特殊健膚美容效果突出表現在消毒、止癢、殺菌、消炎等方面。浴鹽利用鹽的特性,以鹽為主要成份,適當添加皮膚保護及營養成分,可以按摩皮膚,促進血液循環,起到殺菌、消炎、潔膚、美容、去濕氣、減肥、瘦身等作用。長期使用可以養生保健、美化人體肌膚。
海鹽用於健膚美容,可清除皮膚角質層,延緩皮膚衰老,健美皮膚,使皮膚細膩光滑;可促進皮膚血液循環,除去皮膚死亡細胞,使面部皮膚光澤,柔潤,有透明感。
利用鹽的滲透作用,浴鹽可深入人體皮膚內部,帶出皮膚下的水分及微細物質,起到瘦身作用;用於腹部凸起的人,可去除腹部多餘的脂肪。
希望回答可以幫助您

蘭花的寓意和象徵詩句

1. 關於蘭花的寓意詩句
關於蘭花的寓意詩句 1.蘭花有什麼寓意,詩句有哪些
蘭花花語:解讀蘭花的象徵意義——美好、高潔、賢德。

蘭花是一種珍貴、神奇的草本植物,她生長在深山野林,「長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張學良詩句),品德高潔,枝葉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種精神、一種藝術、一種情懷與境界,是植根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的一種文化。其品格風范已成為中國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徵。

蘭花的花語:美好、高潔、賢德。外國的蘭花花語為:熱烈、友誼、自信、自傲

竹有節而無花:與善人交,確確實實地根無所系了,志若蘭兮終不移:松,松有葉而無香。

秋蘭兮塵蕪,綠艷恐休歇:宋朝還有個很有名的畫家鄭思肖(1239—1316)畫蘭不畫土。——唐李白

蘭花十里照春水,久而不聞其香。非無腳下浮雲鬧,貽以賦役取之:不以無人而不芳:頭可得:歷朝歷代的中國士大夫們最喜歡三種植物,蘭於石背一花開

為草當做蘭,稱它們為「歲寒三友」。——潘天壽《題蘭石圖 》

忽有幽香尋不得.

若無清風吹。氣若蘭兮長不改,不採羞自獻,來不相知去不留,則與之俱化。~~~屈原

室雅何須大,復悲高秋月,梅有花而無葉。松的四季常青,清氣為誰發——唐李白
2.蘭花有象徵意思的詩句
愛 蘭

不是生來偏愛蘭,緣於神姿自天然。

心逐碧草搖清風,嗅得幽香沁心田。

尋 蘭

心儀蘭花愛意濃,山中尋蹤樂春風。

攀登危岩撥荊棘,一見芳姿露笑客。

采 蘭

雲遮霧罩溪水潺,登高攀崖覓幽蘭。

採取奇草花悅目,忘盡飢餓和嚴寒。

養 蘭

陽台蒔蘭數十叢,朝顧暮看日相逢。

道出不怕君笑我,糟糠說我已發瘋。

賞 蘭

採回蘭花盆中栽,馨香引得蝶飛來。

惹我夜半無睡意,燈照芳容細觀測。

夢 蘭

痴心蘭花登山采,歸來未歇數盆栽

天姿仙影日三顧,多少次第夢中開。

畫 蘭

一方宣紙幾筆墨,畫出蘭花迎春開。

不知墨香是花香,引得蝴蝶堂上來。

題 蘭

陽台蘭花巧安排,春夏秋冬輪回汗。

風送天香沁肺腑,自有狼毫抒胸懷。

讀 蘭

始自子稱王者香,空谷幽蘭天下芳。

蒔養數盆顯神韻,引我詩情讀華章。
3.代表蘭花的詩句
《芳蘭》 唐 李世民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

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

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

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感遇》(其一)

唐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唐 陳子昂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楚思》

唐 高蟾

疊浪與雲急,翠蘭和意香。描寫蘭花的詩句古詩。

風流化為雨,日暮下巫陽。

《蘭二首》(一)

唐 唐彥謙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第二篇:《蘭花的詩詞賞析》

蘭花的詩詞賞析

在梅蘭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蘭花。對於蘭花一直有一種莫名的情

愫。可能在蘭花的馨香環境中長大的人,更容易喜歡上它。人們對於蘭花的評價從古至

今一直都很高,蘭花一直被說為是空谷幽蘭;因為蘭花是喜陰的植物,常被說來是隱士來道

出作者歸隱的想法。

蘭花最早的含義是愛的吉祥物。屈原在詩歌中將蘭喻為君子,故後人又把蘭

理解為君子高潔、有德澤的象徵。如蘭桂齊芳(蘭花、桂花)喻德澤長留,經久不

衰,也就是把恩惠留給後輩子孫,亦用來稱頌別人的子孫昌盛。蘭後來又引申出

多層含義,如美好的文章稱「蘭章」,對別人子弟的美稱叫「蘭玉」,對友情契合

而結拜成兄弟稱「金蘭之好」等。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

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象徵高尚。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

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詩人屈原極愛蘭花,在他不朽之作《離騷》中,多處出

現詠蘭的佳句。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蘭花被譽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對

於中國人來說,蘭花還有民族上的深沉意義。在中國傳統四君子梅、蘭、竹、菊

中,和梅的孤絕、菊的風霜、竹的氣節不同,蘭花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因此對於蘭花,中國人可以說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感

情與性格認同。 蘭花,那飄逸俊芳、綽約多姿的葉片;高潔淡雅、神韻兼備的

花朵;純正幽遠、沁人肺腑的香味自古以來受人喜愛。所以,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養蘭、賞蘭、繪蘭、寫蘭,一直是人們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重要途徑,被譽為

"國香"、"王者香"的中國蘭花成了高雅文化的代表。 古今名人對它品價極高,

被喻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

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所以蘭花在古人眼中是很高貴的,也就有很多古詩詞是描寫蘭花的,或借蘭

花抒發自己的歸隱之志,或表現自己對蘭花的喜愛,或借蘭花藍表現自己鬱郁不

得志的心情。下面是對我最喜歡的兩首首寫蘭花的詩詞的賞析:描寫蘭花的詩句古詩。

孔 丘《猗蘭操》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之子於歸,遠送於野。

何彼蒼天,不得其所。逍遙九州,無所定處。

時人暗蔽,不知賢者。年紀逝邁,一身將老。

孔子歷聘諸侯,莫能任。隱俗之中,見芳 蘭獨茂, 喟然嘆曰:「蘭當為王者得,今 乃

與眾草為伍。」 止車援琴鼓之,自傷不 逢時,托詞於蘭。這首詩是孔子在被趕出魯國是看

到路邊蘭花與雜草生長在一起,有感而生就寫出了這首詩,他更是借這首詩寫出自己像蘭花

一樣生不逢時,生不逢地。他一蘭花自喻也表現了自己不願與雜草生在一起的文人高潔。
4.蘭花的詩句並與寓意和簡介
《詠蘭葉》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詠蘭花》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文人。

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啟、楊基、徐賁稱為「吳中四傑」,又與高啟、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花中四君子,即中國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蘭、竹、菊。其中,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於幽僻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徵。
5.關於蘭花的詩句及解釋
蘭花詩 十二首 古 風 唐 李白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

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廣群芳譜 清 劉灝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詠 蘭 元 余同麓 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題 畫 蘭 清 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岩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蘭 花 彷彿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嬌。

湘江清淚滴春潮,豈有心心同婉孌。 並無葉葉助風標,斷腸一集是離騷。

詠 蘭 朱 德 越秀公園花木林,百花齊放各爭春。 惟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幽 蘭 唐 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每到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蘭 明 陳汝言 蘭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為世人賞,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時,根株離本鄉。

雖承愛護力,長養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綠葉恐雕傷。

何如在林壑,時至還自芳。 詠同心蘭四絕句 清 錢謙益 新妝才罷采蘭時,忽見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妝成斂拜喜盈眉。 蘭 花 秋 瑾 九畹齊栽品獨優,最宜簪助美人頭。

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斗艷儔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9 13:44 《幽蘭》 轉過青山又一山,幽蘭藏躲路回環。 眾香國里誰能到,容我書呆屋半間。

《蘭》 世間盆盎空栽植,唯有青山是我家。 畫入懸崖孤絕處,蘭花竹葉兩相遮。

《盆蘭》 西江絕妙贛州蘭,曾買盆花幾上看。 畫里不知還得似,故鄉風露未全乾。

《山蘭》 山上山下都是蘭,香芬馥郁是一般。 可恨世人薄倖眼,只因高低兩樣看。

《幽蘭》 昨日尋春出禁關,家家桃柳卻無蘭。 市廛不是高人住,欲訪幽宗定在山。

《盆蘭》 買塊蘭花要整根,神完力足長兒孫。 莫嫌今歲花猶少,請看明年花滿盆。

《蘭》 (八首) 素心蘭與赤心蘭,總把芳心與客看。 豈是春風能釀得,曾經霜雪十分寒。

亂草荒蓬著處理,蘭花無地可安排。 想因賦質多靈秀,定要移根上苑栽。

九畹蘭花自千古,蘭花不足蕙花補。 何事荊棘夾雜生,君子容之更何忤。

不紅不紫不深黃,碧綠沉沉葉幾章。 惟有西風偏稱意,慣催石上掃秋霜。

春風昨夜入山來,吹得芳蘭處處開。 惟有竹為君子伴,更無他卉可同栽。

一峰過去一峰遙,路人三峰近斗杓。 蘭蕊愈高香欲遠,洞庭草青滿湖飄。

蘭花與竹本相關,總在青山綠水間。 霜雪不凋春不艷,笑人紅紫作客頑。

半邊修竹半邊蘭,碧葉清芬滿近山。 總是一團春夏意,略無秋氣雜其間。

提問人的追問 2009-11-29 13:46 有沒有解釋呢,一首就可以了。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29 13:54 【賞析】 這是一首以古諷今、寄慨抒懷的五言古詩。

詩的主題是感慨懷才不遇。 前四句用戰國時燕昭王求賢的故事。

燕昭王決心洗雪被齊國襲破的恥辱,欲以重禮招納天下賢才。他請郭隗推薦,郭隗說:王如果要招賢,那就先從尊重我開始。

天下賢才見到王對我很尊重,那麼比我更好的賢才也會不遠千里而來了。於是燕昭王立即修築高台,置以黃金,大張旗鼓地恭敬郭隗。

這樣一來,果然奏效,當時著名游士如劇辛、鄒衍等人紛紛從各國涌來燕國。在這里,李白的用意是藉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賢臣對待天下賢才的態度。

李白認為,燕昭王的英明在於禮賢求賢,郭隗的可貴在於為君招賢。 然而,那畢竟是歷史故事。

次四句,詩人便化用前人成語,感諷現實。「青雲士」是指那些飛黃騰達的達官貴人。

《史記。伯夷列傳》說:「閭巷之人慾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者!」意思是說,下層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達官貴人,才有可能揚名垂世,否則便被埋沒。

李白便發揮這個意思,感慨說,無奈那些飛黃騰達的顯貴們,早已把我們這些下層士人象塵埃一樣棄置不顧。顯貴之臣如此,那麼當今君主怎樣呢?李白化用阮籍《詠懷》第三十一首諷刺魏王語「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尖銳指出當今君主也是只管揮霍珠玉珍寶,追求聲色淫靡,而聽任天下賢才過著貧賤的生活。

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鮮明對比。詩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著尖銳的揭露和諷刺。

現實不合理想,懷才不獲起用,那就只有遠走高飛,別謀出路,但是前途又會怎樣呢?李白用了春秋時代田饒的故事,含蓄地抒寫了他在這種處境中的不盡惆悵。田饒在魯國長久未得到重用,決心離去,對魯哀公說:「臣將去君,黃鵠舉矣!」魯哀公問他「黃鵠舉」是什麼意思。

他解釋說,雞忠心為君主效勞,但君主卻天天把它煮了吃掉,這是因為雞就在君主近邊,隨時可得;而黃鵠一舉千里,來到君主這里,吃君主的食物,也不象雞那樣忠心效勞,卻受到珍貴,這是因為黃鵠來自遠方,難得之故。所以我要離開君主,學黃鵠高飛遠去了。

魯哀公聽了,請田饒留下,表示要把這番話寫下來。田饒說:「有臣不用,何書其言!」。
6.形容蘭花的詩詞
1、《蘭花》

宋代:潘牥

聞說吾家又一種,移來遠自劍津灣。

葉如壯士沖冠發,花帶癯仙辟穀顏。

行輩合推梅以上,交遊多在菊之間。

平生我亦好修者,乞取幽蘭鎮小山。

作者潘牥(1204-1246)字庭堅,號紫岩,初名公筠,避理宗諱改,福州富沙(今屬福建)人。

端平二年(1235)進士第三名,調鎮南軍節度推官、衢州推官,皆未上。歷浙西茶鹽司干官,改宣教郎,除太學正,旬日出通判潭州。

2、《蘭花》

宋代:許棐

竹底松根慣寂寥,肯隨桃李媚兒曹。

高名壓盡離騷卷,不入離騷更自高。

作者許棐,字忱夫,一字枕父,號梅屋。海鹽人(今屬浙江)。

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寶慶初前後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隱於秦溪,築小庄於溪北,植梅於屋之四檐,號曰梅屋。四壁儲書數千卷,中懸白居易、蘇軾二像事之。

3、《記小圃花果二十首 其十八 蘭花》

宋代:劉克庄

清旦書窗外,深叢茁一枝。

人尋花不見,蝶有鼻先知。

作者劉克庄(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後村。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於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4、《題蘭花圖》

元代:劉基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置月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薋菉葹。我欲紉之充佩禕。

睘睘獨立眾所非。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作者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

明朝開國元勛,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

5、《蘭花》

明代:文嘉

奕奕幽蘭傍砌栽,紫莖綠葉向春開。

晚晴庭院微風發,忽送清香度竹來。

作者文嘉(1501-1583),字休承,號文水,明湖廣衡山人,系籍長州(今江蘇蘇州)。文徵明仲子。吳門派代表畫家。

初為烏程訓導,後為和州學正。能詩,工書,小楷清勁,亦善行書。精於鑒別古書畫,工石刻,為明一代之冠。
7.描寫蘭花的詩句
詠 蘭 詩 選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 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韓 愈《幽蘭操》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

唐·王勃《春庄》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唐·李白《孤蘭》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⑸ 海鹽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急!!! 答得好我再多加幾分

[種植]
農家祀土穀神,祈豐年,沿襲已久,明天啟《海鹽縣圖經》載:「今社稷壇,在西門外西北一里。」「有里社壇,海里一百戶,各立一所。洪武初,凡四百四十一所,以祀五土五穀之神,春秋祈報。」以後無能為力廟廢,農家於清明節、中元節、春節時皆祀土地神,祈豐年及酬神保佑。各村口皆設五聖堂(廟),廟頗小,高1米余,寬深0.5—0.7米許,用青磚砌成,形似壁翕,內置一塑像或貼一張紅紙寫上幾囝。50年代後逐漸消失。
每年過春節,農家購一張《春牛圖》,貼於正屋中堂。鐵塔、鋤頭、水牛等農具及貯糧用具上貼紅紙。有的上書「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等字,曰迎春。年初一清晨看風雲,卜田事,諺雲「歲朝東北,田禾大熟」。二月十二(一說二月初八)為花朝,俗稱百花生日,是日天晴,兆春花、花果豐年。農家合夥飼養耕牛、供耕作、車水役使,視牛為寶。冬至一過,擇日為耕牛洗刷,喂以糯米飯、陳酒、雞蛋、豆餅,滋補禦寒,謂之敬牛。今耕牛已被拖拉機、電動水泵所取代,敬牛之俗已廢,貼年畫春聯的風俗仍保留,只是內容更新。
春播開始,播種者必飽餐,認為肚子吃得飽,秧苗長得壯,日後長出谷料會飽滿。插秧第一天稱「開秧門」,主婦必備些菜餚,力壯體力。開始拔秧,先由一名男青年下田,拔三紮秧後全家才下田。要左腳先下田『拔秧前用三根身苗搓爛擦手腳;拔頭三紮秧時不講話,謂可防爛手爛腳,忌講螞蟥、歪裊蟲等,怕被蟲叮咬。插秧前,由男青壯年把秧把挑至田邊,拋向耙平的水田裡,俗稱「打秧」。忌「中秧(殃)」,即秧把甩在人身上。插秧時亦左腳先下田,插頭三行秧時不講話,忌說「爛」字。插秧結束之日,提早歇工,稱「關秧門」。備些魚肉菜餚進行小酌,如有幫工者,則邀之。次日女兒回娘家,隨帶禮品看望父母。若娘家田未種好,則留下幫助插秧。
車水灌田,除養牛戶外,農家習慣伴工車水。車水時,喜唱車水號子,俗稱「哈頭」,既計車水數量,又增勞動熱情。通常四人踏車,其中一人執毛豆葉柄(或稻千)一紮計數。
收割莊稼,無論新米、新麥登場,農家把首次割起的米麥,做成新米飯、新麵食,點香燭,祀土地、灶神,祭畢,家人吃新米飯、新麵食,謂嘗新。
舊時,農家習慣種一二分地棉花,收獲後自紡自織土布,供全家一年之需。此俗至70年代才逐漸消失。
[育蠶]
農家素重祀蠶神。清嘉慶《嘉興府志》載:海鹽「先蠶廟,乾隆五十九年創建,歲春月吉巳致祭」。舊人俗十二月十二日蠶花生日,民間紛紛去先蠶廟,點香燭,祈蠶花茂盛。後廟毀,農家則於是日在家做繭圓(一種米粉製作的有餡圓子或團子),禮蠶神。民間皆以「接蠶花」為要事。請神待佛人家,必列入此項內容,當時佛進酒期間,由騷子先生邊唱「蠶花書」,邊將蠶神馬幛、彩紙做的蠶花及一桿秤、一聲紅手帕交女主人收藏,稱為接蠶花。春節前後,有以「送蠶花」為內容的行乞者,邊敲鑼舞獅,邊送蠶花;也有挑一副藉助在蠶神像擔子的行乞者,邊敲小鑼,邊唱養蠶吉語,如「馬鳴王菩薩到門前,保佑蠶花廿四分」等,唱畢捧著蠶神像到蠶室里兜一圈,祝蠶花茂盛。農家以為吉祥,給以大米或團子,置蠶花於灶山上。多數人家在過年時請一位蠶神馬幛或用紅綠彩紙自扎蠶花供於灶前。
農家玢蠶草率豐收殷切,行「卜蠶事」習俗。50年代前有請淘籮姑娘卜蠶事。此法每歲於地宵前進行,先焚香點燭,一隻小型竹淘籮倒置,兩名姑娘分立左右,各伸一個指頭掂起淘籮,左右擺動,看其掂起淘籮時間長短,卜一年蠶花年成。通常「看天氣,測蠶事」,諺雲:「冬至夜睛明年蠶熟,冬至夜雨明年蠶薄。」縣西水網地帶還有「潑蠶花水」習俗。即在女兒出嫁,行親船離埠時,其互將一桶水潑向船頭,謂女兒到夫家後,能育好蠶。
舊時育蠶多系餘杭種,農家於蠶花生日用鹽鹵、生石灰漂蠶種,殺菌消毒。「穀雨三朝撣花蠶」,從孵化撣蟻日起進入蠶月,家家戶戶,大門緊閉,邊門進出,不相往來,雖慶吊亦罷不行,俗稱「蠶關門」。育蠶諸多禁忌,忌蠶室附近污穢,忌不潔物入蠶室,忌室內掃塵,忌吸煙,忌煙熏,忌炙爆魚肉,忌燒皮毛亂發,忌酒醋五辛,忌膻腥芳香諸物,忌油漆,忌灶前熱湯潑灰,忌敲擊門窗,忌側近春搗,忌刮鍋灰,忌哭聲、高聲呼喚,忌喂濕葉熱葉,忌生人沖克等。蠶上簇時,用簾子將門窗遮好,好桃枝、楝樹花、新蠶豆莖、青油菜莖、大蒜頭紮成一束,掛在山棚上,並置鐮刀一把,「被動邪惡,除沖碰」。
采繭以後,蠶禁解除,俗稱「蠶開門」。至親好友相互往來作額,饋贈禮品。新女婿第一年必備魚肉、糕點、水果來岳家作客,詢問蠶訊,曰「望蠶罷」,亦稱「望山頭」。主人賣草率或土絲後,常買些鰳魚鯗和蒲扇帶回,意為想(鯗)得著耙(蒲)得牢。農家備香燭、菜餚八碗,在正堂屋祀蠶神、灶神,曰「謝蠶花」。
50年代起,祀蠶神的習俗漸消失。
[飲食]
主食 城鄉居民歷來以大米為主食,間或麵食。收獲季節農家有嘗新習俗,麥收時,做麥糕,麵疙瘩;新谷登場,嘗新米飯;糯米收獲後,做糯米圓子、甜酒釀等,先齋灶神,後品嘗。農家多食燦火,鎮民嘉食蒸穀米、冬霜米,出飯率高。還有「留娘飯」習慣,即吃剩冷飯在下餐和以生米重煮,可提高出飯率。70年代起,城鄉逐漸改食粳米。農忙季節,農家早中餐食干飯,晚餐食衡飯,下千本義加點心;農事間隙及農閑季節,以雜糧、瓜菜摻入米飯作主食。農家有「忙時吃干、閑時吃稀,下田吃干、在家吃稀」的習慣。城鎮居民習慣早晚食稀飯,中晚餐食干飯。今農家大多已一日三餐干飯,農忙則增加點心。
菜餚 城鎮居民日常多以素為主,葷素搭配;農家舊時常以蔬菜為主,自種自食。城鄉居民伏天制醬到備佐餐,家裡務有臭鹵甏,家常有臭豆腐乾、臭豆腐、臭南瓜、臭毛豆、臭菜頭等;還腌制各種蔬菜,春腌水花菜,冬腌青菜、歸里**菜等,供蔬菜淡季食用。武原近郊農家,普遍腌制水花菜、大頭菜等,出售至沈盪、平湖、乍浦一帶。城鄉有製作老乾菜習慣,用老乾菜燒肉,色香味俱佳,夏天過夜也不易變質。婚嫁宴請,民間常以8人一桌,每桌8—12碗(盤)菜,澉浦=六里通元一帶每桌有東坡肉一方,紅燒羊肉一碗,另有羊肉鹵燒芋艿。今通行圓台,每桌10—12人,有冷盤、熱炒、點心、甜羹及五大菜,第桌有16盤以上。招待新親、稀客,城鎮居民比較簡單,農家則比較講究,一般要殺雞買肉,盛情接待。80年代起,時興用冷盤、熱炒及大菜款待。喪事菜餚,舊時念經者純用素菜,以豆腐為主,喪酒亦素餚白酒,以示孝白,俗稱「吃豆腐飯」。近年來葷菜已憂為喪事必備菜餚。
點心 有糯米年糕、粽子、團子、圓子、包子、餛飩、綠豆南瓜、赤豆糯米飯等。特別是糯米年糕,農家在春節前普遍打制,打成年糕後浸入臘水(即立春前的水),經久不變質,可食一二月。近年來饋贈奶油大蛋糕頗為風行。
飲水 舊時,武原鎮居民飲井水,少數富裕戶獨家打井取水,天寧寺內有三眼公井,供居民取水飲用。其他集鎮和鄉村,少數富裕戶打井取水飲用,多數戶飲河水。家家備有貯水缸,用明礬凈水,俗呼「礬打水」。70年代前期,農家普遍打井,改飲井水。武原、沈盪普遍打井,改飲井水。武原、沈盪兩鎮居民分別於60年代中和80年代初改飲自來水,近年來有些鄉村也開始飲用自來水。
飲酒 歷來祭祖祀神必備酒。農業喜飲白酒,城鎮居民飲黃酒白酒均較普遍。農民在春節前喜自釀糯米白酒,曰「酒釀」,亦稱「杜做酒」,味甘美可口。除夕夜,合家團聚,飯前先飲酒,歡度佳節。婚嫁喜慶,親友聚會,備酒款待,以示禮遇。舊時鐵匠、泥工、搬運工、漁民、船工嗜白酒者頗多。近年來城鄉盛行飲啤酒、葡萄酒和各類瓶酒,一些名酒和補酒作為禮口饋贈親友。
飲茶 原只在士人中風行,清乾隆年間,普及民間。農民喜飲紅茶,鎮民愛飲綠茶。一些老人嗜茶成癖。城鄉遍設茶肆,天微明,茶肆已熱鬧非凡,茶客品茗閑談,互通信息。茶肆有早、中、夜市。城鎮茶肆,亦是農家出售農副產品後,歇腳休息的場所。城鄉居民有「客來先敬茶」的習尚。近年來重大節日,領導機關召開各種茶話會,已成常規。
[服飾]
服裝 清末民初,士紳富戶冬季穿長袍,用綾羅綢緞作面料,襯以狐皮、皮鼠皮、羊皮或用絲綿製成,出門作客外罩馬褂。春夏秋三季穿單夾長衫或短褂,亦非綢即紗。民初時期,白夏布長衫、紡綢長衫、香雲紗短褂長褲風行一時。工匠、農家春夏秋多穿對襟土布短衫,冬穿大襟短棉襖、大腰便褲。東北部一帶(海塘、西塘橋、元通)農家盛行織草席花紋、格子花紋土布。用藍、白色土紗交織而成,以此製成,腰間打襇,呈扇形,長達小腿,保暖性好,頗為中老年人喜愛。女子服式為大襟短衫和便褲,外罩打襇長裙。30年代起,城鎮出現中山裝、西裝和旗袍,機織細布逐漸取代土布,藍色士林布、藍細布風靡一晨。城鎮青年婦女流行穿旗袍,農家婦女仍穿大襟短衫和便褲。50年代,長袍、旗袍絕跡,大襟、對襟便衣逐漸減少。男女流行中山裝、列寧裝、工人裝、青年裝。斜紋布、卡其布、府綢和棉毛衫褲、衛生衫褲等針織內衣深受群眾歡迎。70年代中後期起,化穎布及化穎混紡布服裝普及城鄉,農村中青年流行呢中山裝,作為節日和作客時禮服,各式時裝、短大衣在城鄉男女青年中流行。80年代,城鄉部分中青年穿西裝及茄克衫。
冠戴 清末民初男子戴黑緞瓜皮帽,喜慶戴紅頂子,平時則戴黑頂子。後風行呢禮帽,俗稱銅盆帽,富戶望族、知識階層中有不少人戴 用。三四十年代在城鎮中青年中盛行鴨舌帽、毛線帽。平民及農民戴行灶帽,後業戴羅宋帽。老年婦女習慣戴縐紗雙葉帽,無頂。護額兩側,俗稱「洋套」。30年代後期起,部分城鎮中老年婦女戴絲絨帽、毛線帽。嬰兒一般戴綉花虎頭帽。寓避邪之意,40年代起,逐漸為毛線帽所代替。年輕婦子一般不戴帽,農村婦女喜扎拷花藍頭巾。建國初期,城鄉居民盛行戴布質解放帽、八角帽。70年代起,城鄉普遍戴呢制解放帽、工人帽。老年農民仍受戴駝絨行灶帽、羅宋帽。城鎮婦女中一度盛行針織風雪帽。
鞋襪 清末民初,城鄉穿玄色低幫圓口布鞋,冬季為蚌殼形棉鞋,雨天則穿釘鞋、釘靴或木屐(俗稱「木套」),雨天或田野勞作,農家赤腳或穿草鞋。婦女作客時喜穿黑幫綉花鞋。30年代開始,球鞋、跑鞋在城鎮中逐漸流行,雨天穿低幫橡膠雨鞋,富有者及知識階層穿皮鞋堵塞漸多。女青年流行襻鞋。襪子舊時通行布襪,男襪白色,女襪藍色。30年代起為線襪所代替。建國後,鞋襪用料,款式多樣,有高低幫球、橡膠雨鞋、皮鞋、各類跑鞋,以及紗襪、線襪、尼龍襪。70年代起,塑料人造革涼鞋、拖鞋、橡膠拖鞋,普及城鄉,今男青年盛行穿中跟皮鞋,夏天則穿人造革或牛皮涼鞋。女青年喜穿高跟皮鞋,冬季則穿高幫棉皮鞋。襪子大多穿卡普隆絲襪及各種合成纖維襪。
發式 清代,男子留發梳辮,士紳中年蓄須。中年姑娘梳辮,額前留有蓋額短發,稱「劉海」,婚時,用線絞去面部汗毛,曰「開面」,然後將發辮綰成發髻,俗稱「丫髻」。民初,男子剪發、剃須,女子放足。城鄉男子初為光頭,繼為平頂、圓頂。30年代起,城鎮青年、知識階層通行西發,婦女剪去發髻,改為短發,而老年婦女及東北鄉一帶不少數派農家婦女,仍館成發髻。解放後,女青年一度盛行留雙辮。此後 有剪辮留短發者,亦有前劉海後梳辮者。80年代男子普遍留西發,男青年中蓄西式長鬢較多。女青年中出現披肩長發,婦女中燙發亦日見增多。
佩戴 清代,女子穿耳戴環。姑娘出嫁時,富家備有金、銀、玉、翡翠之簪、釵、耳墜、手鐲等飾品。平民酌情置辦。民間有小孩佩戴銀飾習俗,通常戴手鐲或腳鐲,頸掛長命鎖片。辛亥革命後,發髻飾品逐漸淘汰,中上層人士盛行戴戒指、手鐲、耳環等飾品。戒指以戴純金戒居多,中老年亦有戴翡翠戒者。老年中還有戴玉鐲者。建國後,不尚修飾佩戴。80年代起,青年女子中又時行戴戒指、項鏈和耳環。
[居住]
村落 農村多數聚集居住。十多戶或二三十戶自成村落,少數望族住地有較大村落,一姓為主,兼有他性。住屋一般建在河浜兩岸。紹興、溫州客籍農戶。多單家獨戶蓋草舍,居住較散。沿海帶,地少人多,舊時雙淋鹵制鹽、海鹽捕撈為副業,住屋多建在塘河旁,村口架設平橋。有的村落聚集百戶至二三百戶。客籍農戶,今亦已先後蓋瓦房,聚集而居。
住宅 清末民初,城鎮住房多磚木結構,以平房、兩層樓房為主。普通民房單開間、兩開間。富裕之家三開間兩廂房樓房,坐北朝南,前在天井、牆門、照牆,後有披屋。官紳富戶則石基高牆,石庫牆門,三埭進深,前客廳、中書房、後卧房,室內地平磚、天花板、紅漆樓板,間以天井、小院、披屋、備弄,宅前照牆,旁有風火牆,宅後花園。商戶住房多臨街兩層樓房,一開間或兩開間,排時裝店 店面,樓上卧室。靠河房屋,多延伸至水面上,用木樁或石砌柱腳支撐,鋪以地板,稱為水閣。農村住房均坐北朝南,三開間一或二廂屋,平房為主。東北風鄉一帶,習慣建造屋脊、屋檐翹角的落舍屋子。70年代後期起,逐漸為鋼盤混凝土結構平屋脊的新樓房所取代。
30年代末,城鄉大量民宅遭日軍焚毀,草舍增多。建國後,城鎮逐年興建住宅,80年代城鎮已向四五層樓成套住宅發展。農村在60年代中和70年代後期起,兩次出現建房熱。現在兩層新樓房到處可見,草舍消失。
建屋 舊時民間建屋,擇基請風水先生看地勢,測方位。50年代起此俗民廢。上樑禮俗隆重,須擇定吉日良辰,按時上樑。是日,親月皆送禮慶賀,正梁居中用順治銅鈿釘紅布或紅綢,並用畿紙書寫「上樑大吉」字樣。時辰一到,主人齋梁祭拜畢,泥木作頭師傅從左右爬上棟柱,大梁兩端纏紅布繫上繩子,緩緩提升,邊上樑邊喊著:「上啊!大吉大利。」此時鞭炮齊鳴。待正梁敲進榫內,主人手捧盛有包子、糕點、紅紙包的方盤,順梯而上,由作頭師傅接盤,邊唱上樑贊歌,邊拋包子、糕點,男女主人張開紅被面,在下面接住包子糕點,入在正間供桌上。凡拋在被面外者,幫工及鄰里孩子爭相哄搶,熱鬧非凡。今上樑已不拘時日。是日擺上樑酒,主人給作頭師傅、工匠、春工、親友基酒道謝,並分送上樑包子。俗稱「吃了上樑包子,大吉大利」。親友返歸時,主人把送來禮品,分出一些,讓親朋帶去。此俗至今尚在農村盛行。
砌灶 舊時多為三眼灶、兩眼灶。灶台里沿上方稱為「灶山」,砌有灶君神龕,供神馬,前端掛灶元寶,並置香爐燭台,供祀灶神用。60年代中期起,灶山上已不砌灶君神龕。舊時民間新砌灶台,請風水先生定方位,算克忌。砌灶時灶基上放一些蠶沙,認為育蠶可得豐產,婦女及生肖忌者迴避。灶壁上繪彩色聚寶盆、萬年青、花鳥圖,寫「豐衣足食」,「人口太平」,「福祿壽」吉語。灶台砌成後,主家蒸一鍋米粉團子給打灶師傅吃點心並給雙工鈿,團子還分送鄰里,寓意團圓吉祥。今砌灶已請風水先生定方位,克忌之俗亦廢。
[其他]
制鹽 澉浦、長川壩、海塘沿海一帶居民,或專業制鹽,或以制鹽為副業。制鹽之法,先刮泥淋鹵,再用鹵作原料,盤(平底大鑊)內煎煮,或在鹽板曝曬。欲制鹵必先造泥**。造**之日鹽民備三牲黃酒香燭虔誠禮拜,祀**頭神,祈神保佑造出好**,多產鹵,產好鹵。然後舉家共飲。若請幫工造**,則邀其共飲。逢年過節皆祀之。專事煮鹽的灶戶,過年時祀鹽灶神(俗稱「盤頭神」),祈順利免災。新舍、落塘(今長川壩鄉)一帶農家煮鹽,無灘塗可刮泥,咸鹵主要購自對江餘姚、慈溪一帶,鹵船起航前在船頭上祀潮神,祈神保佑航行安全。50年代初廢場轉業,鹽業生產終止,50年代末60年代初一度恢復制鹽,至80年代初全部停產,制鹽習俗亦廢。
海洋捕撈 漁民長期在海潮中作業,崇敬潮神,逢年過節皆祀之。祀潮神時備魚肉供品、香燭黃酒及紙箔等,在海灘下供祭,祈神保佑出海平安,多捕魚貨,然後下海作業。用「關網」捕魚的忌說關網,要說關魚,取「關住魚」的口彩。漁民結伙出海,用竹筏捕撈海蜇,每歲第一次出海前,幾家合夥同祀筏頭神,祈出海吉利,祀後聚飲,然後下海作業。祀神之俗今廢。
畜牧 農家普遍飼養湖羊,有些農戶兼養山羊,少數農家還飼養肉豬、母豬。逢年過節農家備魚肉雞酒,點香燭,祀欄頭土地神,祈射保佑六蓄興旺。每豬產仔豬或發生畜病,主人祀欄頭神,祈母豬、仔豬無病,病豬早愈。此俗於50年代逐漸消失。
。。。這個是復制的。。。

⑹ 粉海鹽的味道怎麼形容

鹹味特別濃郁,比一般的鹽味還要濃一些。
海鹽一般比精製食鹽貴,因為它的採集方式比較復雜。比如,「法國鹽花」是由采鹽工從鹽水池的池壁上一點點刮下來的。有的海鹽不像精製食鹽那樣經過重重加工,因此它們能保留更多的微量元素。海鹽分為粗鹽、細鹽和片鹽。根據產地和內含礦物質的不同,海鹽的顏色各異,有白色、粉色、黑色、灰色和混合色。
有些粉鹽(如產於喜馬拉雅山的一種粉鹽)含有鈣、鎂、鉀、銅、鐵等成分,因此呈粉紅色。而有些粉鹽含有來自於耐鹽藻類的胡蘿卜素,因而顏色更加艷麗。像夏威夷alaea鹽這類桃紅色粉鹽則混合了火山粘土中的氧化鐵物質。
海鹽與食用鹽有什麼區別?
1、海鹽一般比精製食鹽貴,因為它的採集方式比較復雜。
2、海鹽也是食用鹽,不能吃太多。但和食用鹽不同的地方是含鈉量要比食鹽少的多。
3、根據產地和內含礦物質的不同,海鹽的顏色各異,有白色、粉色、黑色、灰色和混合色。而普通精製鹽為白色細小顆粒。
4、海鹽在古代採用古老傳統的手工制鹽工藝,經精選、加工製成,具有天然純凈、晶瑩潔白、咸中帶鮮、回味甘甜的特點。沿海地區的居民自古以來都十分喜歡使用海鹽產品來烹飪食材。
5、井礦鹽是以岩鹽或地下天然苦鹵為原料,採用真空制鹽工藝精製而成。井礦鹽生產過程中需要添加一些化學除雜劑來除去鹵水中的雜質,再通過多項工藝不斷處理後精煉而成。由於井礦鹽中天然礦物質成分和微量元素在制鹽工藝過程中基本流失殆盡,因此井礦鹽的氯化鈉含量很高,口感只有鹹味,略帶苦澀。

熱點內容
茶山荷花池 發布:2025-09-21 03:04:41 瀏覽:260
滿牆綠植 發布:2025-09-21 02:58:35 瀏覽:298
阿狸h情人節攻略 發布:2025-09-21 02:49:21 瀏覽:995
水仙花綠植 發布:2025-09-21 02:45:44 瀏覽:797
養成盆景 發布:2025-09-21 02:42:48 瀏覽:579
可愛花語頭像 發布:2025-09-21 01:38:54 瀏覽:993
青蘋果花語 發布:2025-09-21 01:36:54 瀏覽:118
女人夢到綠色盆栽茂盛 發布:2025-09-21 01:29:38 瀏覽:983
七夕霧水 發布:2025-09-21 01:24:52 瀏覽:800
剛發芽綠植 發布:2025-09-21 01:10:13 瀏覽: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