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密植吧
1. 常用的花卉栽培術語,看懂資深花友的攻略不是問題
隨著養殖花卉植物的朋友增多,資深花友的養殖攻略也逐漸多起來。但是對於新手花友們來說,攻略中的一些專業術語,她們真的是頭疼啊,完全看不懂。為此,我特意整理了一些常用的術語供新手花友們學習。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常用的花卉栽培術語:
上盆 potting:在花盆內,栽植花木的作業工藝。
氣培 air culture:將營養液連續地或間歇地直接施給植物的根部。
水培 water culture:將植物種在水中,連續地或間歇地浸入營養液中的栽培技術。
壓實 soil pressing:花木種植覆土後,用水或其他方法,使花木根系和土壤緊密結合的技術。
補植 replenish planting,repair planting:對花木種植後未成活者進行補植,其樹種、規格、株行距等要與原種植相同。
沙培 sand culture:植物種植在直徑小於3mm的沙體基質中,灌以營養液的栽培技術。
鬆土 loosen the soil:保持花木種植後土壤水分的技術之一。
放線 lining-out for planting:將種植設計圖上的花木種植線,依據坐標或固定物,准確無誤地移到種植地上的標記。
定點 spotting the planting position:將種植設計圖上的花木種植點,依據坐標或固定物,准確無誤地移到種植地上的標記。
定植 planting in fixed position:把苗木種植於永久生長的地點。
孤植 isolated planting:單株種植花木的方法。
挖坑 dig hole:按花木種植需要而挖掘的樹坑。
秋植 autumn planting:秋季植樹。
復土 soil return and recover:把挖樹坑挖出來的土重新填回,花木播種後所覆蓋的土。
盆栽 potting:在花盆內栽植花木。
換盆 pot out:將盆花由該盆換入另一盆的花木栽培作業工藝。
礫培 gravel culture:植物種植在大於3mm的顆粒中,定期澆灌和排放營養液的栽培技術。
假植 heeling-in:將苗木的根系埋入預先挖好的假植溝內,待栽植或出圃時利用的一種技術措施。
移植 transplanting:在苗圃中,把苗木從原育苗地移栽到另一塊育苗地繼續培育。
倒盆 inverted flowerpot:將花木苗由原來的盆中倒出來的作業工藝。
密植 compact planting:在單位面積土地上,適當縮小花木的株距和行距,增加株數。
混植 mixed planting:根據花木的生物學特性,在同一地域內,多種花木配置的種植方法。
摘心 pinching;pinch of the terminal shoot:除去頂芽,控制莖蔓生長。控制頂端生長優勢,促進分櫱。
整枝 pruning thinning and pinching:摘除植株部分枝葉、側芽、頂芽、花、果等,以保證植株健壯生長發育的措施。
露地 open; in theopen:溫室外或無其他遮蓋物的土地。
護樹架 tree-supporter:保護新植樹成活免被風搖所採取的技術措施。
澆水量 watering quantity:改為「依據花木的生長特性、不同的發育階段對水分的需要、自然條件,來確定花木的澆水量。
株行距 spacing in the rows and spacing between rows:株距和行距的簡稱。株距指同一行內相鄰兩株的距離;行距指相鄰兩行的距離。
假植溝 heeling-in trench:為保證栽植花木成活而挖的臨時貯苗溝。
鋸末培 sawst cultrue:將植物種植在由發酵鋸末製成的培養基質中的栽培技術。
稻殼培 rice―husk st culture:將植物種植在由稻殼製成的培養基質中的栽培技術。
灌水堰 irrigate ring weir:露地種植花木灌水坑的埂。
無土培育 soilless culture:不用土壤而用營養液種植植物的技術。
行列種植 row planting:花木成行的種植方法。
延後栽培 delayed culture:為了滿足某種目的的需要,將花木正常種植期向後推移的栽培。
花卉工人 gardener of floriculture:培育、養護、管理和銷售花木的工人。
花卉技師 technician of floriculture:通曉培養花木的技術人員。
花卉栽培 cultivation of ornamental plants:花卉的種植和管理。
岩棉栽培 rock cotton culture:將植物栽植於預先製作好的岩棉中的栽培技術。岩棉是60%的輝綠岩,20%的石灰岩和20%的焦炭,在1600℃的高溫下熔化,噴成0.005mm的纖維,並壓成塊,使其重量為77~80kg/m3無機固體基質。
草皮栽培 turf proction; sod culture:草皮的種植和管理。
促花激素 flower promoting hormone:促使花木代謝、生長、發育、開花和繁殖的物質。這里專指促使開花的物質。
促成栽培 forcing culture:在寒冷季節里,使花卉生長發育全過程處於保護設施內,而達到提前或縮短栽培周期的一種栽培方式。
樹冠整枝 crown training:高留樹乾的整枝方法。
陶粒栽培 cremated culture:把植物種植在人工陶粒中,並從底部供給營養液的栽培技術。
瓶碗栽培 terrarium:利用玻璃容器,不加溫,在裡面種植一些小型耐陰植物,封蓋起來,置於室內玩賞,像小型溫室一樣很有趣,是新興的一種室內容器栽培方式。
溫室栽培 greenhouse culture:利用溫室對環境條件的調節和控制能力,在寒冷的季節和地區,促使花卉正常生長發育的一種有較高水平的栽培方式。
植株調整 plant regulation:調整某些花卉植物的有關器官,以控制花卉營養生長、生殖生長,並協調其相互關系的技術。
集約栽培 intensive culture:在同一土地面積上,與常規相比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進行精細栽培。
裸根栽植 bare-root planting:花木不帶土坨的種植。
露地栽培 open culture:在溫室外或無其他遮蓋物的土地上種植花木。
花卉栽培者 flower gardener:種植花木者和養花人。
花卉栽培學 floriculture:園藝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以生物科學為理論基礎,與應用技術相結合,研究花卉生長發育規律、相應的栽培管理技術和原理的一門科學。
帶土坨種植 ball planting:用帶土坨苗或容器苗種植。
花卉栽培技術 flower culture technique:包括整地、換土、播種、育苗、定植、作堰、施肥、澆水、排水、整形、修剪等整套花卉栽培技術。
植物生長調節劑 plant regulators:一類生理效應與天然激素相似的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
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 plant regulator treatment:增強花卉耐藏性的技術。
2. 如果種花,密植不間距載花苗 會怎麼樣了長不好嗎一小袋就有50粒。放一花盆裡不是太密了嗎謝謝回復
這位朋友,您好!
花卉的種植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育苗移栽,這個可以適當密一些,以方便管理,但也不可以太密,太密了容易長的細高,一旦澆水過多就容易產生莖腐病;如果是直接播種就更應該注意密度,不然是長不好的,我們養花基本目的就是賞花,密度不合理長都長不好就更不用說開花了,也就達不到我們的初衷了,有些種子壽命要長一些,可以留作下次播種,也可以待小苗長出來以後送給周圍的朋友,初次種植不妨多種幾棵,迴旋餘地也大些。
3. 庭院花卉應怎樣栽植
我國廣大農村屋前屋後都有些空地,幾乎每家都有一獨家小庭院。城市住房也有天井或小院。家庭庭院主要是供人們休息及曬衣物等活動的場所。在庭院內,擺些桌凳,種些花草、樹木,創造一個適於休息的綠化美化環境使之成為花園式的庭院。庭院中植物的配置要有科學性和藝術性兩方面的考慮,若把植物雜亂無章的種植在院內,達不到美化和綠化環境的作用。首先要根據庭院面積的大小,留出曬物的地方(農村還要曬糧食等)和人們活動、休息的場地。把其餘的面積規劃出幾個小區,如果條件許可最好有一個小水池。
庭院內能種的花卉種類繁多,各有其不同的生態習性,所以在選擇和安排花卉種類時,要根據庭院的環境條件而定。如果庭院寬敞、日照條件好、空氣流通、濕度不大的話,可栽植一些喜光的陽生花卉,如玉蘭、木蘭、牡丹、石榴、茉莉、迎春、月季、丁香、梅花、扶桑、郁李、雞冠花、半枝蓮、朝天椒、冬珊瑚、葉子花、白蘭、一串紅、美人蕉、旱金蓮等。這些花木只有在日照充足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育,開出的花大而色彩鮮艷,花香濃郁。如果日照不足,則生長不良,枝葉徒長而細弱,葉色發黃,花少而小,甚至不開花。如果庭院周圍高層建築多、日照條件不佳、光線弱而陽光直射時間短,則宜栽植耐陰的花木,如山茶花、杜鵑、蘭花、玉簪花、萬年青、龜背竹、文竹、馬蹄蓮、花葉芋、吊蘭、大岩桐、旱傘草、棕竹、倒掛金鍾、四季報春、四季海棠、銀星海棠、君子蘭、虎耳草、禾本科的金絲竹、鳳尾竹等。這類植物不喜烈日照射,在疏蔭或蔽蔭的條件下,雖光線弱,但葉片仍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供其正常生長發育的需要。如果把它們種於烈日下,反而會使葉片發黃,以至枯萎死亡。
如果庭院較大,可種植高大的落葉喬木,如水杉、榆、柳、梧桐樹等,夏日能綠蔭蔽日,冬日能落葉使陽光普照。夏季在其蔭蔽下可種喜陰植物。
為使院內一年四季都有花朵開放,要注意不同季節開花的花卉種類的搭配。如春季開花的迎春、玉蘭、金盞菊、月季、山茶、牡丹、芍葯;夏季開花的石榴、梔子花、薔薇、鳳仙花;秋季開花的桂花、菊花、大麗花、美人蕉、一串紅;冬季開花的臘梅等。種植時要注意合理密植及色彩的搭配。
庭院面積大的還可搭棚架,或繩索牽引種植葡萄、絲瓜、苦瓜、扁豆等,既可美化庭院,又可收獲果實,一舉兩得。也可種植藤本花卉,如凌霄、金銀花、紫藤、木香等,架下可置石桌、石凳以供夏天消暑乘涼,或栽植耐陰植物。
庭院一角可種竹或芭蕉。芭蕉葉片特大,長達3米,寬約40厘米,是夏日庭蔭佳樹,有孕風貯涼之功。當中秋明月之夜可欣賞婆娑之竹影,雨打芭蕉,其聲清妍,如聽古琴彈奏之音樂。
庭院內設一小水池有幾大優點:①可以貯水澆花。②可以種植一些水生花卉,如睡蓮、荷花。③可以在水池中造一小型假山,並可用自來水管接一小型多向噴頭做成小型噴水池,既可觀景又可調節小氣候;假山上可根據地勢栽植苔蘚、蕨類、蘭花以及盆景式樹樁,布置擺件如亭台、樓閣、人物等模型以吸收自然界美的精華於呎尺之間。④池內還可養金魚,甚至市上買來的鯽魚,既可觀賞,又可用池內的魚滅蚊。
此外,利用攀緣植物栽於院牆邊及屋角牆邊作垂直綠化,充分利用空間,擴大綠化面積,美化環境,也可達到夏季防暑降溫、滯塵凈化空氣的目的。夏季建築物牆面吸收太陽輻射熱溫度較高,如果牆上覆蓋有枝葉繁茂的攀緣植物,牆面溫度可降低5~14℃。特別是朝西的牆面有攀緣植物其效果更為明顯。有些人怕攀緣植物附在牆面上會引起房屋內潮濕,帶來不良後果。其實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因為用於牆面綠化的常春藤、爬牆虎、絡石等都是依靠吸盤或卷須依附在牆上,它們能吸收牆壁上的水分,正有利於防潮,對建築物沒有什麼影響。在乾旱、炎熱季節,這些植物大面積的葉片又會把根系從土壤中吸收、並輸送來的水分蒸騰到空氣中,不僅能降低溫度,還能增加空氣中的濕度,改善小氣候,有利於人體健康。
為增加城市綠化、美化的景色,臨街的圍牆最好不要築成封閉式的水泥或磚石牆面,而用鐵柵欄或水泥柵欄。這種柵欄既通風、透光有利於院內植物生長,又可使人們從院外觀賞到院內的花卉、樹木,使人如置身大自然之中。另外這種柵欄也可作為藤蔓植物攀緣的支架,達到綠化、美化和防護的目的。可種植觀花藤本植物,如金銀花、薔薇(如十姊妹等)、凌霄、牽牛花、蔦蘿等。
庭院如無磚牆作圍牆,也可用綠色植物作籬牆,如以防護為目的,則植株高度至少要達到2米左右。它應作為庭院總體綠化的一部分,與庭院內的花卉和樹木相配合,或作背景。若以遮擋為目的,則應選擇葉片稠密的常綠樹種;以防護為目的,則應選帶刺的樹種。籬牆樹種應選擇生長快、抗性強、耐修剪、能適應當地氣候及土壤條件的為好。長江流域各省可種植珊瑚樹、花椒、枸骨、枸桔、火棘、十大功勞、冬青、女貞、大葉黃楊、鳳尾竹及多種叢生竹類,仙人掌等。為了取得較好的防護效果,可把一些無刺種類遮蔽效果好的與有刺種類搭配種植。種植綠籬最好是在春季,植物萌芽生長前進行。為了保證植物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枝葉茂密,必須平整好土壤、清除磚礫、灰渣等建築垃圾。挖寬50厘米,深40厘米的定植溝,施足基肥,用雙行三角形排列,將已准備好的苗木,按適當株行距栽植,栽後踩實,澆足水,如雨水不多,還要定期澆水,並適當重剪截干。苗木成活後,還要加強養護管理,初期整形修剪尤其重要,逐漸使植株長成預定的寬度、高度和形狀。適當修剪去頂部枝條,可以抑制頂端生長優勢,促使下部枝和側枝的休眠芽萌發,使枝葉密集。一般籬牆可修剪成上小下大的梯形或長方形,而不要成為「V」字形或「Y」字形。綠色牆籬必需每年及時修剪,否則就會造成上部枝和側生枝先端生長過旺,下部和株叢內部因光照不足使枝葉枯黃而凋落,使內部出現空缺,而影響防護及美觀的作用。
庭院內栽花還需注意土壤排水的通暢,避免積水,開好出水口。院內地勢要比周圍土面高,在上海及江南多雨地區可以在院內用磚砌成小花台,花台土面高於地坪,有利於排水、通氣,並可防止水土流失。如果庭院過於潮濕、光照不足、排水不良時,可改地栽為盆栽,並且可搭設梯級形花架,提高花卉位置,以增加光照、改善通風條件、降低濕度,在架下也可盆栽或地栽一些耐陰植物,這也是充分利用空間的立體綠化方式。
總之,在庭院內栽花,要因地制宜,植株高矮搭配;喜光、喜陰植物相互搭配;不同花期花卉相互搭配;垂直綠化和地面綠化相互呼應;常綠和落葉植物相互搭配;既做到夏季有濃蔭蔽日、驅除暑氣,冬季又有充足的陽光增加溫暖氣息;既做到四季常青,又能四季有花果觀賞。
4. 關於幾種花卉的盆栽養殖
說句不該說的話,如果是新手,從種子開始種植容易打擊你的信心,建議先買商品盆栽回來養護,經過至少半年的過程,熟悉了植物的基本習性和常規種植技巧後,養成了耐心,再玩種子培育會容易很多,6年種植經驗,帶過無數新手徒弟,一點肺腑之言,針對你的問題,給點資料你
蒲公英
1.選地與整地。蒲公英適應性很強,在大部分土壤中均可成活,但人工栽培應選用向陽、肥沃、可灌溉的沙壤土地。土地深翻25-30cm,每10000m²施有機肥30000-40000kg,整細整平,做畦待播。
2.播種與育苗。蒲公英在4-9月間均可播種。種子無休眠特性,且採收後生活力下降較快,最好在5月下旬選用剛剛採收的新種播種。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一般採用條播,澆足底水後按行距25-30cm開淺溝,畝用種500g,播後耙平地面即可。育苗時需專用育苗畦,撒播用種5g/m2,覆土0.5cm以下,7-15天內出苗。及早清除雜草。
3.定植。育苗畦內苗高達到10cm以上、幼苗4片真葉以上時可以定植。按不同的栽培目的採用不同的株行距。作葯用與食用栽培時株行距一般為25cm×25cm,較好的地塊還可以減小密度。作觀賞用時可定植於較深的花盤,也可根據綠化帶形狀適當調整密度來定植。定植後澆定植水和緩苗水,然後中耕鋤草。
4.田間管理。直播苗在苗期要及時拔除雜草,拔草可隨間苗一同進行。2次間苗後按株行距25cm×25cm定苗。當年不採收地上部分,應促進生長,利於根部營養的積累。追肥2次,以速效氮肥為主。第二年即可開花結籽,在開花前與結籽後各澆水追肥1次,這時蒲公英葉子已完全覆蓋地面,只要拔除田間個別大草即可。作觀賞用時,應及時去除枯黃葉片和不整齊的花葶,在盛花期要去掉種子已成熟的花葶,在果期應去掉剛剛開放的花。每年的晚秋,地上部分枯黃後應及時清理掉,以防病菌與害蟲在栽培地中越冬。
5.病蟲害防治。蒲公英抗病力強,很少發生病害。感染病菌大部分是由於地下害蟲咬傷根部引起感染所致。蒲公英根系為肉質直根系,地下害蟲危害較為嚴重。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地老虎等,防治方法是在種植蒲公英的地塊提前一年秋翻曬土及冬灌,可殺滅蟲卵、幼蟲及部分越冬蛹;也可用糖醋液、馬糞和燈光誘蟲,清晨集中捕殺;將豆餅或麥麩5kg炒香,或用秕谷5kg煮熟晾至半干,再用90%晶體敵百蟲150g對水將毒餌拌潮,畝用毒餌1.5-2.5kg,撒在地里或苗床上;地下害蟲為害嚴重時可用5%辛硫磷顆粒劑1-1.5kg與15-30kg細土混勻後撒入地面並耕耙,或於定植前溝施毒土。以人葯為目的栽培時不使用化學葯劑殺蟲。
6.收獲。播種當年不採收葉片,第二年開始採收。以葯用為目的,收獲全草時可於春秋植株開花初期挖取全株。作蔬菜栽培時不收全株,在葉片長至30cm以上時可刈割葉片和在開花初期收花葶,去掉爛損葉片,分級包裝即可上市。每年可刈割4-5茬,每畝產量可達3500-4000kg。在5月份蒲公英種子大量成熟,應及時採收,否則很容易被風吹散。採收時最好用吸塵器採收,效率極顯著高於手工採收。
蒲公英詳解:收獲。播種當年不採收葉片,第二年開始採收。以葯用為目的,收獲全草時可於春秋植株開花初期挖取全株。作蔬菜栽培時不收全株,在葉片長至30cm以上時可刈割葉片和在開花初期收花葶,去掉爛損葉片,分級包裝即可上市。每年可刈割4-5茬,每畝產量可達3500-4000kg。在5月份蒲公英種子大量成熟,應及時採收,否則很容易被風吹散。採收時最好用吸塵器採收,效率極顯著高於手工採收。
玫瑰
平整土地選擇土層深厚,結構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建立玫瑰園,按株距50厘米,行距150-200厘米挖坑,坑深50厘米,每坑施10千克農家肥或生物有機肥。
選擇好苗要選擇健壯的玫瑰苗,萌生苗應具有2-3個分枝;嫁接苗要求站木根系發達,莖粗3-4毫米,株高30厘米,要隨起隨栽,運往外地的苗木要沾漿包裝。
合理密植按要求每畝需玫瑰苗約700棵,因當年苗木較少,為節省土地,每畝可密植1500-2000棵,第二年,可移栽或出售苗木,春栽在玫瑰萌動前的早春進行;秋栽在10月份至12月份,夏栽在雨季連綿的陰雨天進行。
科學管理中耕除草,由於幼苗較小,雜草極易生長,要及時做好鋤草工作,做到不傷苗又無草。保持土壤鬆弛。施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年追肥四次,清明節前後第一次澆施入畜糞水,稱萌動肥,並及時澆水;四月下旬孕蕾或採花前第二次施人畜糞水,以促使花蕾多而飽滿;五月追施生物有機肥,秋末冬初施越冬肥,保證苗木安全越冬。於6月開花後和冬季休眠期剪除衰老枝、病蟲枝、纖弱枝,以蓬生新枝。在田間管理的各個時期都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病蟲害防治(1)蚜蟲、夜蛾:危害植株嫩稍及葉片,可用40%氧化樂果2000倍液噴霧或甲胺磷兌水噴霧。(2)金龜子、小地虎:危害植株根部,可用毒餌誘殺。(3)銹病:葉背和葉莖有。
[編輯本段]栽培要點
1.栽植 以地栽為主,也有少量盆栽。在黃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可地栽,露地越冬。在寒冷的北方地區應盆栽,室內越冬,或挖溝埋盆越冬。在秋季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應選地勢較高、向陽、不積水的地方栽植,深度以根距地面15厘米為宜。盆栽時採用腐葉土、園土、河沙混合的培養土,井加入適量腐熟的廄肥或餅肥、復合肥。栽後澆1次透水,放庇蔭處緩苗數天後移至陽光下培養。
2.光照與溫度 陽光充足可促使生長良好。無論地栽、盆栽均應放陽光充足的地方,每天要接受4小時以上的直射陽光。不能在室內光線不足的地方長期擺放。冬季入室,放向陽處。適宜生長溫度12-28℃,可耐-20℃的低溫。在鄭州地區可安全露地越冬。
3.澆水與施肥 栽植前在樹穴內施入適量有機肥,栽後澆透水。地栽玫瑰對水肥要求不嚴,一般有3次肥即可。一是花前肥,於春芽蔭發前進行溝施,以腐熟的廄肥加腐葉土為好。二是花後肥,花謝後施腐熟的餅肥渣,以補充開花消耗的養分。三是入冬肥,落葉後施人廄肥,以確保玫瑰安全越冬。盆栽玫瑰在牛長期可施稀薄肥水,收10-15天施1次。玫瑰耐旱,一般地栽的平時不澆水,炎夏或春旱時20 - 30天澆1次。盆栽的2天澆1次,炎夏或春旱時1天澆1次。
4.整形修剪 一般不需修剪,對老株修去過密枝、乾枯枝、病蟲枝即可。玫瑰開花,隨開敗隨摘,摘後再開,否則只開1次花。
5.花期控制 一般以自然花期為好。
薰衣草
為多年生小灌木,一般能利用10年左右,品種粗放,易栽培,喜陽光、耐熱、耐旱、極耐寒、耐瘠薄、抗鹽鹼,栽培的場所需日照充足,通風良好。播種到開花(或採收)所需的時間:18~20周。薰衣草宜用大型容器栽培。但盆栽時為預防過濕可選用陶盆或較小的塑料盆,不宜使用大盆,除非已生長到相當的大小。
薰衣草無法忍受炎熱和潮濕,若長期受澇根爛即死。室外栽種時注意不要讓雨水直接淋在植株上。五月過後需移置陽光無法直射的場所,增加通風程度以降低環境溫度,保持涼爽,才能安然的度過炎夏。注意陽光、水分、溫度、耐心。
1.土壤:適宜於微鹼性或中性的沙質土。須特別注意選擇排水良好的介質,可以使用1/3的珍珠石、1/3的蛭石、1/3的泥炭苔混合後使用。如是露地栽培時要注意土壤的排水,可將土堆高成畦後再種植。
2.澆水:薰衣草不喜歡根部常有水滯留。在一次澆透水後,應待土壤乾燥時再給水,以表面培養介質乾燥,內部濕潤為度,葉子輕微萎蔫為主。澆水要在早上,避開陽光,水不要濺在葉子及花上,否則易腐爛且滋生病蟲害。持續潮濕的環境會使根部沒有足夠的空氣呼吸而生長不良,甚至突然全株死亡,栽培薰衣草失敗的原因常常就在這里。
3.光照:薰衣草是全日照植物,需要充足的陽光及適濕的環境,能夠給予全日照的環境較佳,半日照亦可生長,唯開花較稀少。夏季應至少遮去50%的陽光,並增加通風以降低環境溫度,如此雖生長衰弱,但不至死亡。冬季薰衣草在平地即可生長良好,應在全日照下栽培。
4.溫度:薰衣草為半耐熱性,好涼爽,喜冬暖夏涼,生長適溫:15~25℃,在5~30℃均可生長。限制溫度:35℃以上,長期高於38~40℃頂部莖葉枯黃。北方冬季長期在0℃以下即開始休眠,休眠時成苗可耐-20~-25℃的低溫。
5.施肥:施肥可將骨粉放在盆土內當做基肥(每三個月用一次),小苗可施用花寶二號(20--20--20),成株後再施用磷肥較高的肥料如花寶三號(20-30-20)。施淡肥。
6.修剪:薰衣草花朵的精油含量最豐富,利用時以花朵或花序為主,為方便收獲,栽培初期的一些小花序不妨以大剪刀整個理平,新長出之花序高度一致,有利於一次收獲。有些品種高度可達90公分,也用這個方法使植株低矮促使多分枝、開花,增加收獲量。開完花後必須進行修剪,可將植株修剪為原來的2/3,株型會較結實,並有利於生長。修剪時要在冷涼季節如春、秋時分,一般在春天修剪,在秋天修剪會影響耐寒性。修剪時注意不要剪到木質化的部分,以免植株衰弱死亡。
7常見病害:
一年生的播種苗或扦插苗受害時首先出現植物萎蔫、失水、葉色暗淡,葉片枝條頂部向下彎曲下垂,在現蕾期表現最明顯。輕者夜間可以復原,重者兩三天就死亡,根部腐爛,莖部導管變褐呈現光澤。三年生以上的苗子除與苗期病態表現一樣外,萎蔫症狀出現在植株的中心或邊緣,逐漸向內向外發展,枝條萎蔫枯死,最後全株死亡,為害程度隨株齡、品種而異。一般從5月份開始,七八月份達到高峰。法國薰衣草發病重,前蘇聯的2-417品種發病輕。
【繁殖方法】 薰衣草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種、扦插、壓條、分根四種,主要採用扦插和播種法。
1.種子繁殖:薰衣草種子細小,宜育苗移栽。播種期一般選春季,溫暖地區可在每年的3~6月或9~11月進行,寒冷地區宜4~6月播種,在溫室冬季也可播種。發芽天數約14~21天。發芽適溫:18~24℃。發芽後需適當光照,弱光照易徒長。種子因有較長的休眠期,播種前應浸種12小時,然後用20-50ppm赤黴素浸種2小時再播種。播種前把土地平整細,澆透水,待水下滲後,均勻播上種子,然後蓋上一層細土,厚度為0.2厘米,蓋上草或塑料薄膜保墒。保持15~25℃,要求苗床濕潤,約10天即出苗。如果不用赤黴素處理則要一個月方能發芽。低於15℃需1~3個月發芽。苗期注意噴水,當苗子過密時可適當間苗,待苗高10厘米左右時可移栽。
2.扦插繁殖:扦插一般在春、秋季進行。夏季嫩枝扦插也可。扦插的介質可用2/3的粗砂混合1/3的泥炭苔。選擇發育健旺的良種植株,選取節距短粗壯且未抽穗的一年生半木質化枝條頂芽,於頂端8~10cm處截取插穗。插穗的切口應近莖節處,力求平滑,勿使韌皮部破裂。將底部2節的葉片去除,插水2小時後再扦插於土中,約2~3星期就會發根。也可選8~10cm的一年生枝條,在排水良好,保持濕潤,20~24℃床溫的條件下,約40天左右生根。不要用已出現花序的頂芽扦插,因為開花的枝條已老化,會發根不良影響將來長勢。地膜扦插,整地做畦。澆透水後覆膜,立即扦插。深5~8厘米,行距20~25cm。注意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勤修剪延伸枝,及時摘除花穗,促進分枝,培育壯苗。定植株距60cm,行距120cm。栽後立刻澆水。
3.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進行,用3-4年生植株,在春季3-4月用成株老根分割,每枝帶芽眼。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於鮮花不陌生吧,對鮮花店來說,鮮花的保鮮尤為重要,那麼花店的鮮花如何保鮮,如何做好保鮮工作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花店的鮮花如何保鮮
售前保鮮技術
1、鮮花的采前管理
鮮花采前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它的采後壽命。實踐證明,栽培條件不同,有時可以使采後花卉的貯藏時間相差一倍或數倍。目前的管理方法主要是注重選擇優良品種,根據品種特性和生產條件選擇適當的栽培地,進行合理密植,注意溫、光、水、氣等環境條件對花卉生長發育的影響,並及時施肥供養,以此為生產優質切花打下良好基礎。
2、鮮花的采切
在適宜的發育階段采切,切花能更長時間保持新鮮狀態。研究表明,越是花朵發育後期采切,切花的瓶插壽命越短。花苞期切割是目前切花生產的方向之一,可以縮短切花生長期,使切花少受損傷,少佔空間,耐運輸,並可降低切花對采後環境的敏感性,延長切花壽命。
3、預冷和預處理
目前常用的切花預冷方法有水冷(冰水)或風冷(自然風、電風扇)兩種,預冷的時間隨花的種類、箱的大小和採用的預冷方法不同而異,一般8—60min不等。除了預冷處理,還有吸水、硬化、莖端浸滲,脈沖或填充等多種采後處理方法均可延長切花壽命,有助於鮮切花的保鮮。
4、貯藏
為了調節市場,切花和果蔬一樣也進行一定時間的貯藏,減少旺季損耗,增加淡季供應,也可作節日的貯備,還有助於長途運輸。目前研究的核心是降低切花蒸騰和呼吸,以及抑制早衰。
售後保鮮技術
家庭瓶插切花可以美化居室,凈化空氣,陶冶情操,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鮮切花的售後保鮮技術越來越受到重視。綜合目前一些研究,可知在鮮切花的售後保鮮中,應注意以下一些內容:
1、重視換水
實踐證明,鮮花插入花器後,定時補充、更換新鮮水分,特別是容器內的水產生異味時立即進行更換,並將基部腐爛部分剪除,可有效延長切花壽命。另外用井水,澄清的江河水、雨水、冰雪融化的水等養花十分有利於鮮花的保鮮,自來水必須置於日光下露曬2—3天後使用,否則會對花卉產生毒害作用。
2、使用保鮮劑
使用保鮮劑是切花生產上的重要突破。近年來,保鮮劑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世界上不少國家每年都有多種新的保鮮劑配方研製出來。現在國外鮮花市場上出售的袋裝鮮花,往往附有保鮮劑,而國內的花店中也開始銷售鮮花保鮮劑。
康乃馨鮮花怎麼養保鮮
及時補水
要把插入水中的康乃馨葉片給去掉,然後把康乃馨的基部斜切之後再插到水中,並且要保持花枝間的通風狀況良好。及時插入花瓶,入瓶前要剪莖(45度角的切面)以幫助花莖吸收水分,其次,要每天剪去一些,保證能夠更好的`吸收水分。康乃馨的花朵是不能噴水的,如要是噴水的話,康乃馨的花朵會潰爛,保持不了多長時間。
添加劑保鮮
保持花瓶水質清潔,可加少量食鹽防腐,夏季每1天、秋冬季每2天換水一次。也可以使用市場上出售的現成保鮮劑添加在水中。水中加入抗乙烯的保鮮劑是最好的。為了使鮮花開的時間長一些,還可以往花瓶里放少許啤酒,或者將兩片阿司匹林研成末放進去。可延長鮮花的壽命。
合理換水
換水時適當剪短花枝,泡水的地方需去掉葉子;及時清理已敗落的花葉,花材上適量噴水。每天要換水。如果是夏天,為了保持水溫不升高,還可以往花瓶里放幾塊冰;同時,花瓶里的水最好放滿,這樣不僅能使水的溫度保持得長久些,還可以增加花瓶底部的重量,保證花瓶的穩定性。
往花頭上噴水是花店常用的花材保鮮方法,它不僅讓花朵看上去嬌艷欲滴,還能增加濕度,適當延長花期,但是,康乃馨卻不適用這種方法。康乃馨進行花頭噴水前一定要先蓋一層厚一些的衛生紙,然後將清水均勻地噴灑在紙上,讓水分慢慢滲入花頭,這樣才不會引起花頭腐爛,同時還可延長花期。
與蔬菜水果/電視機保持距離,夏季遠離陽光直射,冬季遠離風口。
另外,要想康乃馨開放持久,在用於花藝設計前最好先按揉花托、輕剝花頭,使花頭充分打開,這樣既增加了花材的美觀度,又適當延長觀賞時間。
6. 一、二年生花卉栽植密度是多少
栽植要做到合理密植。如果栽植太密,導致後期不通風或病蟲害發生,不利後期的生長;若專種植過於稀疏,則達不到屬景觀效果,一、二年生花卉一般種植株距10~30厘米,可根據植株大小適當調整。以成齡花株冠幅互相能銜接又不擠壓為度。
7. 花卉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花卉的分類有哪些
花卉的種類極多,范圍極廣,栽培、應用方式也多種多樣。對花卉進行分類的方法也有很多種,那麼,大家對其的了解有多少呢?接下來我們就圍繞這個話題,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花卉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及花卉的分類有哪些?想了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花卉的種類極多,范圍極廣,栽培、應用方式也多種多樣。對花卉進行分類的方法也有很多種,那麼,大家對其的了解有多少呢?接下來我們就圍繞這個話題,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花卉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及花卉的分類有哪些?想了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花卉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1、綠蘿
喜水,三四天澆一次水,澆透,少見曬太陽,放在有光線的地方也可。
2、 君子蘭
半個月澆一次水,不要完全澆透,剛澆完水後放在太陽光不強的陽台上涼幾天,否則會因太濕根部腐爛。不宜太陽暴曬。
3、虎皮蘭
半個月澆一次水,不要完全澆透,剛澆完水後放在太陽光不強的陽台上涼幾天,否則會因太濕根部腐爛。不宜太陽暴曬。
4、杜鵑
喜涼爽通風,忌高溫炎熱;喜半陰,忌烈日;喜濕潤,忌乾燥;喜酸性土,忌鹼性土;喜排水良好的松毛土,忌積水;如排水良好,水可大點,葉面要經常噴水。
5、 長壽花
一周澆一次水,澆透,少見太陽,放在有光處,太陽直射花朵會萎縮。
二、花卉的分類有哪些
(一)按生態習性分類
這種方法應用最為廣泛。按此分類可將花卉分為: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兩大類。
草本花卉: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多年生常綠草本花卉、水生花卉、蕨類花卉、多漿類花卉以及草坪花卉。
木本花卉:包括落葉木本花卉(落葉灌木、落葉喬木、落葉藤本)和常綠木本花卉(常綠灌木、常綠喬木、常綠藤本)。
(二)按觀賞部位分類
按此分類可將花卉分為:觀花類、觀葉類、觀果類、觀莖類、芳香類。
觀花類:(以觀賞花色、花形為主,如菊花、牡丹等)。
觀葉類:(以觀賞葉色、葉形為主,如變葉木、龜背竹等)。
觀果類:(以觀賞果實為主,如金橘、佛手等)。
觀莖類:(以觀賞莖部為主,如仙人掌、光棍樹、佛肚竹等)。
芳香類:(以嗅聞氣味為主,如米蘭、茉莉、 桂花 、白蘭花、含笑、蠟梅等)。
(三)按光照 強度 分類
按此分類可將花卉分為:喜陽性花卉、耐陰性花卉。
喜陽性花卉:(如梅花、水仙、迎春、桃花、白玉蘭等)。
耐陰性花卉:(如龜背竹、春芋、綠蘿、吊蘭、文竹、廣東萬年青等)。
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有關花卉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及花卉的分類有哪些的全部知識,大家看了這篇文章之後,對於花卉的養殖方法等相關的知識一定有所了解了吧,如果還想了解相關的知識,可以繼續關注我們的網站。
8. 各種花卉的種植方法
地栽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pH6.6~7,深耕整地,以腐熟牛糞及腐葉土等作基肥,並施少量磷、鉀肥,作畦栽植,栽植深度10~12厘米。一般於出苗後、花蕾形成期及開花後進行追肥。冬季鱗莖生根,春季開花前,追肥2次。3月底至4月初開花,6月初地上部葉片枯黃進入休眠。生長過程中一般不必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天旱時適當澆些水。其栽培管理要點基本與風信子相同;只是鬱金香品種間易雜交使品種混雜,應注意隔離栽植。鬱金香鱗莖含澱粉多,貯藏期間易被老鼠吃掉,應注意收藏。
鬱金香的常規栽培
鬱金香屬於鱗莖植物,它需要經過一定的低溫階段,並在花莖充分生長後才能正常開花。
常規栽培是一般的栽培方式,是沒有對鬱金香鱗莖進行過冷處理的栽培方式。一、栽培前的准備在種植鬱金香前,需要制定一個完整的生產計劃,計劃包括選擇整理種植場地、如何獲得鬱金香種球生產用具准備,盆栽的還得准備配製盆土和容器。
鬱金香鱗莖應該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性土壤中,其根系生長最忌積水,選擇的地勢一定要排水通暢。種植畦,畦寬一般為溝深 30厘米,地勢平坦的地方開溝應深一些。第一年種植的土壤如果土質較粘,可以每100平方米用兩個立方泥炭和5公斤復合肥做底肥進行土壤改良。鬱金香不宜連作,前一兩年種植過鬱金香的土地最好不再進行種植。種植鬱金香前的一個月應對土地進行深翻暴曬,消滅病菌孢子,並除去雜草。然後選擇晴朗天氣,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澆灌(深度達10厘米以上)土壤消毒後用薄膜覆蓋,覆蓋時間在一周左右。揭膜之後,把土整細,准備種植。二、栽植栽種在向陽排水好的沙壤土中,一般土溫穩定低於12℃以下時可以考慮種植。深耕後宜施用腐熟的牛糞和其他的磷鉀肥(每平方米施用五氧化二磷7-10克氧化鉀1 3-15克)入土深度約為鱗莖高度的2倍,株行距為鱗莖橫徑的2-3倍,覆土後不再澆水,但須加蓋穀草,以提高土壤濕度並防止土壤板結。待幼芽剛出土展葉前,施1次稀薄的氮肥;現蕾後加大肥料濃度(10%肥90%水)。生長期間一般不澆水,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若天氣乾旱,可澆1-2次透水(濕潤深度15厘米左右)。作為切花使用的,應在花蕾完全變色時剪取,瓶插的觀賞期約10天。
種球栽種前應進行消毒處理,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或福爾馬林溶液浸放30分鍾,晾乾後種植。生產性種植的密度可以控制在12×12厘米或13×12厘米,根據品種不同而略有差異。一般葉片直立性強,植株矮小的品種可以適當密植。
如果是展覽性種植,可以放到20-25厘米,栽植的深度為種球頂距土表4-5厘米。栽培後澆一次透水,以防止乾燥脫水。鬱金香多為盆栽觀賞,作地被植物及葯用。
9. 花卉栽培設施有哪些
花卉設施栽培,是指用一定設施和工程技術手段改變自然環境,在可控環境條件下,按照植物生長發育要求的最佳環境(光照、溫度、濕度、營養等),以最少的資源和資金投入,進行現代化的花卉生產,使單位面積的產量、品質和效益大幅度提高。設施栽培不僅能在不適合花卉生態要求的季節和地區,創造出適於花卉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來栽培花卉,以滿足人們的需要,還可以對花卉進行高度集中栽培,實行高肥、密植,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節省開支,降低成本。因此,設施栽培已經成為花卉栽培的主要手段。
花卉栽培的設施主要有溫室、大棚、冷床、溫床、冷窖、蔭棚、風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