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類花卉
㈠ 國畫花鳥畫畫法訣竅
導讀:國畫中,花鳥畫法比較細致,下面教給你如何畫國畫的花鳥畫,傳授給你花鳥畫法的訣竅,請看下面詳細內容,希望對學國畫的同學有所幫助。
花卉的觀察 學習畫花卉,除了要多觀賞及臨摹古今名畫以外,還要對 實際的花卉深入的觀賞與寫生,了解花的枯榮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態,茲從花朵葉與枝乾等各部位簡述其結構與生態.
(一)花朵:花朵經常是畫面的主題,一般花朵包括花 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幾部份,花瓣有單瓣與重瓣(復瓣)之分,花形有離瓣合瓣之別,牡丹薔薇花等是離瓣的重瓣,梨花 木棉花等是離瓣的單瓣,牽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單瓣,大部 份的花卉都具有單瓣與重瓣的不同品種,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長短多寡的區別,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 蕊都在一起,雌雄異株者僅有小蕊,或僅有大蕊,有的花蕊較 明顯,有的較隱密,都需仔細的觀察,花萼亦因花的種類而異,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絲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長 在一長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長,山茶萼像魚鱗等。
(二)葉:單葉植物從枝或莖長葉時,葉序有對生互生 輪生叢生等,復葉植物有的成羽狀掌狀鳥足狀,有的是二重復葉,形式更為復雜,必先了解其生長的規律,才不致在繁雜中 發生錯誤,葉有葉柄與葉脈,形狀有尖圓長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三)莖枝:可分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 木本枝幹挺 硬,有些相當粗狀,草本的莖大都較嫩,有的變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還長有須狀的攀緣莖。
花卉的寫生
各種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較清新,生氣勃勃,是寫生的好 時間,寫生是為創作收集素材,如果是為了工筆畫的需要,就必須作細致的描寫,有時我們在畫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寫生收集素材的時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側面的、斜 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葉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將綻的大花蕾。葉子也是如此,除了成葉外也要 有嫩葉及嫩芽,並注意陰陽向背,大小穿插。枝幹也要有主幹 、支幹之分,以及在在畫面上的姿態和疏密。以上這些都是我們在針對目的寫生收集素材時,首先要注意到的問題。 雖然花鳥畫不像山水畫常有移動視點的表現法,通常視 角比較穩定,但我們觀察時可運用移動視點的方法,選取最美 角度寫生,並注意花、枝、葉的大小比例。畫花朵可從花蕊花瓣入手,通常先畫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擴展,花瓣 太復雜的可進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畫葉也是如此,除了 注意葉序、結構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與疏密、前後葉的變化,最後畫枝幹,大幹還要畫出皮紋,如梅花的大幹要蒼 老、皮紋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橫皴,松干皮要 鱗皴,紫薇花干皮較光滑等不同種類的枝幹特點。
花卉的寫生,宜從折枝花卉開始,折取花葉易於入畫的一 枝,插於花瓶中詳細觀察,花蕊被遮蓋的也可撥開,研究細部結構。對於簡單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選取整株花的一角來嘗試 或全株花的寫生,由於枝葉復雜,須選擇適當的角度,並做大 幅度的刪減或調整。總之花卉的寫生並不是畫植物的插圖或說明圖,需主觀的取捨與美化,並強調意趣的表現。
鳥類的觀察
禽鳥在中國畫中又稱為「翎毛」,可區分為水禽與山禽兩 大類,依其生活習性,又可分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鳴禽、雉禽等類,各類的特微與習性如下:
(一)涉禽:棲於淺水中捕食魚蝦,它的嘴、頸、腳都很長。例如鶴、鸛、鷺鷥等。
(二)游禽:喜歡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腳短,趾間有蹼,多捕食魚蝦和小蟲。例如海鷗、野鴨、鴛鴦、雁、信天翁 等。
(三)猛禽:雙翅強而有力,嘴形如勾,腳夷尖銳,性情猛悍,專門捕食小動物。例如鷹、鷲、鶚、隼等。
(四)攀禽:多數上嘴鉤形,下嘴較短,足趾二前二後,能用夷攀抓在樹幹上。例如鸚鵡、啄木鳥等。
(五)鳴禽:喜歡鳴叫,一般小鳥多屬此類。例如維、鶯、畫眉、伯勞、黃鸝、八哥等。
(六)雉禽:屬於棲地類禽鳥,身體較大毛色美麗,尾長,嘴形與雞類似,多生長於山林矮木叢中。例如雉雞、錦雞 、長尾雉、孔雀等。禽鳥是卵生,故其身體(不包括頭 、頸、腳、尾等部位)呈蛋形。因生活環境與習性不同 ,其嘴、腳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與特微,一般而言,水禽(涉禽、游禽)大多嘴長而尾短,山禽(鳴禽、 攀禽、雉禽)大多嘴短極尾長,嘴勾者食肉,細尖者食 蟲,嘴長者食熊蝦,食殼者嘴粗而厚,成圓椎形。能長 途飛行的鳥翅膀大都較長,且發達,水禽中多長頸者,以便迅速出擊,啄夾魚類。此外如頭形、眼精的顏色及 位置的高低,各有不同,也須把握其特微。
鳥類遍體生長羽毛,細密的綿羽有保溫的作用,此外也有 半綿羽,以及許多形狀不清楚,層次繁多而疊列成一大片的感覺。另一種是羽片形狀較清楚,如翼、尾的羽毛,皆有詳細的 名稱,應仔細觀察不同部位的羽毛形狀及其疊列的關系,以求 熟悉鳥類羽毛的組織與秩序。
此外尚須明白禽鳥的雌雄,禽與獸絕大部份都是雄的較美 ,少數雌雄的羽毛一樣,但是雌鳥總比雄鳥略小,鳥的翼及尾,超左或超右是雌雄相反;雌鳥的右翼及右尾翼在上,雄鳥的左翼及左尾羽在上。鳥類的喜、怒、哀、驚,表現在翼、尾及 姿態上,亦有不同。
鳥類的寫生
鳥類除了結構復雜外,又活潑善動,要以真鳥直接寫生, 對初學者是一大挑戰,剛開始不妨寫生鳥類標本。畫標本的優點是可以從各角度詳細的觀察細節,甚至重要羽毛的數目也可 慢慢的數清楚,尤其是畫工筆翎毛,標本的觀察助益頗大。然 而畫標本的缺點是容易畫出動態生硬呆板,甚至形狀比例失真的作品。標本雖從真鳥剝制而成,但經人工填塞棉花於體內, 容易變形,鳥的眼珠亦不依類別的不同而變化,通常裝上統一 的人工替品。張開的翼及腳都家鐵絲支撐重量並維持形態,往往因為製作者疏於觀察及技巧不足,而使關節變化失真,生硬 挺直,或重心不穩,羽毛凌亂等缺點。初學者了解這些極可能 發生的症狀之後,不妨比較鳥類的參考書籍圖片,或前往鳥店、動物園甚至野外觀察,並可藉照相機的功能,凝固瞬間的動 作,作為寫生的輔助參考資料。
作過鳥類標本觀察之後,即可嘗試籠中鳥的寫生。最好到 鳥店選購一種平時熟悉而溫 馴的小鳥,最好價格不要太高, 又容易飼養者,作為寫生的對象。首先要觀察其各種動態,如 踏枝、啄飲、搜翎、欲升、欲降、鳴啼、縮頸、飛翔..,等不同的動作,並將其特徵記憶下來。寫生之前不妨仔細的觀察, 並發現它最常重復出現的動作,或持續最久的型態作為寫生的 選擇,以鉛筆或毛筆做速寫,鳥的姿態改變時不妨依記憶修補,或等待其出現相同動態時,再迅速掌握,如做詳細的描繪較 費時,需耐心的畫畫停停,分幾次描繪完畢,而創作時最好也 能經常觀察,才容易捕捉到禽鳥的神態。
籠中鳥的行為動作與在大自然中的秦鳥略有不同,就如同 在監獄中的人和外面自由人的表情動作有別一樣,為了表現『好鳥枝頭亦朋友』的自然情趣,了解每一種鳥的生活環境與棲 息之態,最好到山林野外做實地的觀察,配合望遠鏡賞鳥更佳 。每一種鳥的習性與姿態不盡相同。如燕子與鴿子是不站在樹枝上的,鶴與鷺鷥是拳一足而睡,烏鴉與喜鵲的動態絕不相同 若不仔細觀察,張冠李戴,舊部合乎物態,物理與物情。此外 鳥類棲宿或非翔時,頭必迎風、如背著風、羽毛必定掀起來,這也應該注意到的現象。
速寫時可先畫出鳥的主要形體(蛋型)在根據頭部的動態 (如伸頭、縮頸、扭轉等)添加頭部(頭部大致也成蛋形),再添加翅、尾與足部。爪在平地時需踏的穩,在枝上需抓的緊 。非翔實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不可兩者同時伸展。最重 要得是身體要有重心,型態力求生動活潑,才能表現出生命力。
白描畫法
白描畫法是指以墨線描繪物體,不著顏色的畫法。在人物 、畜獸畫方面也有白描畫法,譬如兩幅最早的戰國楚墓出土的帛畫,即以白描法表現,我國古代稱之為「白畫」,北宋的李 公麟是這種畫法的代表性人物。
白描畫法以線條為主,也可渲染淡墨。畫線條時,要使筆 墨結合形相的特質,筆法的轉折頓挫,線條的粗細濃淡,皆要以所表現對象的質感或特色為依歸,譬如以較細較淡的線條畫 花瓣容易表現出其嬌嫩柔軟;以較稍粗稍濃的線條畫葉與枝梗 ,較易表現其硬而厚的質感;以略乾且下筆、收筆皆虛的細線條畫禽鳥的羽毛,較易表現羽毛蓬鬆而柔軟的感覺。
中國畫是線條的雄辯,尤其在白描畫中,線條的優劣是一 幅畫成敗的主要關鍵。白描畫運筆宜以中鋒為主,用筆的壓度和速度要均勻,鉤出的筆線要有「外柔內剛」的效果,力量要 涵蓄在內,不宜顯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筆墨,不耐久看。鋒芒 過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現出一種霸悍的氣象,有時尚可減低某些花卉、禽鳥的美感,故白描畫的線條要「寓剛建於婀娜中。
此外運筆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呆滯,務必要有「無往 不回」之意,腕力氣力一定要送到頭,止筆向上提時,也不可輕率潦草。至於在花卉白描方面,依據 吳學讓教授提供的示範有三種主要的線條,一為起筆停筆(一字描),適於畫葉梗、 竹乾等。二為釘頭鼠尾描,適於畫葉筋、葉片等。三為連續弧 線描,適於畫花瓣。下圖是禽鳥的局部畫法示範,畫鳥的順序是先畫嘴的當中一長筆,再畫上顎和下顎各一筆,再依次畫眼 圈、點眼、頭額、背、翼、胸、腹、腿、爪、補尾。畫細毛的 線條落筆與收筆較輕,中段略粗,若落筆太重,不易表現出羽毛的質感。
雙鉤填彩畫法
雙鉤填彩畫法是用線條鉤描物象後在填色的畫法,又稱鉤 勒填彩法或雙鉤設色法,是從白描的基礎上染色彩而成。它的起源甚早,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帛畫,已見此種畫法,五代畫家黃筌是雙鉤填彩法的代表性畫家,其線條纖細,賦色艷麗 ,是北宋院畫花鳥畫法的主流,另有江南的徐熙,也用雙鉤填 彩法,但風格野逸,較注重線條的趣味及墨韻,後世的花鳥畫家 ,用筆多取法徐熙,用色取法黃筌,並兼取兩家的神似逸 韻。
畫雙鉤填彩法應選擇熟紙 (紙) 或絹,先用墨線雙鉤白 描後,准備兩只羊毫筆作渲染,一隻蘸色,一隻沾清水,要先練習一手執兩只筆,並能靈活交換。設色時顏色要淡,應多染 幾次,將花、葉內側( 或中央 )的'顏色以清水筆推染至邊緣 ,清水筆內的含水量要適當,水太多會留有痕跡,太乾則渲染不開。渲染完後,如原來的墨線已經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 鉤一次,鉤一次,稱為「勒」,同時也可從畫紙背後托染,使畫面的花葉顏色更加濃厚、均勻。花卉渲的方法有三:
(一)先後染:先將花朵的顏色最淡的顏色底(既平塗打底)再用其他顏色分染,通常白色、粉紅色、淺黃色的可花先用白 粉底,在用淺綠、洋紅、藤黃等色分染。 葉子可先用草綠底,再用花青分染。
(二)先染後 :紫紅色或深紅色的花卉,可先用花青(或淡墨)自內側向外分染後,再紅色,染葉也可先用花青(或淡墨)分染後,再 草綠。
(三)接染畫法:譬如粉紅色的荷花瓣,尖紅,根部稍帶淡綠色,可先用白 粉 底再用洋紅由尖向內分染,並立即用 淡綠色由內向外分染,在水份未乾前接合。局部蟲蝕的破葉,亦可用接染法。
於禽鳥的賦采法略有不同,下圖為吳學讓教授的示範,首先白描後以淡墨分染,然後以顏色第二次分染,乾後第三次鋪色,接著第四次梳毛,第五次鋪色 梳毛(絲毛)是化翎毛(或畜牲)所常用,為了強調羽毛松軟而細密的感覺,
沒骨畫法
沒骨畫法是不用墨線鉤勒、直接以色彩繪畫物像的畫法。 沒骨畫法相傳為北宋徐崇嗣所創,此後畫者極少,清初的惲壽平是復興此畫法的大師,影響近代甚大。
沒骨畫法也以使用熟紙較恰當,因不用墨線,故以留白的 「水線」來曲分前後葉或花瓣與花瓣之間的關系,有以白當黑的味道。沒骨畫法也可細分為幾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較工細如 雙鉤蠆填彩法,只是略去雙鉤的墨線,靠色彩的層層加染而成。
第二種畫法略為疏放稍帶寫意的筆意,直接以色彩點染,一次完成。第三種畫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類似的色彩點染局部,類似破墨因為使用熟紙,故產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帶斑駁的色彩變化。
一般而言,白描畫法、雙鉤填彩畫法與沒骨畫法機皆屬於工筆畫法的范疇,應注意其形態的完整與結構的清楚,初學者在畫前可先鉤一張同尺寸的速寫稿,置於畫紙下,則構圖、形狀有個依據, 能專注色彩與運筆的趣味,無論以那一種發方法畫花、葉,色 彩皆要有濃淡的變化,一隻筆沾清水,以便分染。亦可用「先後染」的方法,追情求更豐富的色彩變化,但設色不宜太濃艷,總以淡雅為尚。染完色彩,等待乾後再鉤勒葉筋、絲花或 加畫花蕊,增補細部。
寫意畫法
寫意畫法是指用單純而概括的筆墨來表現對象的精神意態 ,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畫法。依據畫史上的記載,唐朝吳道子所畫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潑墨,可能已具有寫意的形態,傳 世的畫跡中北宋蘇軾、文同的墨竹,釋仲仁的墨梅已經可以歸 入寫意畫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筆墨,在宣紙上畫出淋 痛快的大寫意,如下圖是徐渭所畫的「牡丹蕉石圖」。 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金石畫派都給寫意花鳥畫拓展了不少的領域。
寫意花鳥畫法多以「點垛」或「點簇」的技法,可細分成 鉤花點葉法、小寫意法、大寫意法等數。畫寫意適宜選用生紙,可單獨用墨色來畫,亦可用數種顏色來畫。筆內先含調好淡 色,再礁深色於筆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來畫,每一 筆都要有深淺的變化,使用生紙容易化開,才能產生乾、濕、濃、淡的不同效果。
總之寫意畫法雖有所謂「意到筆不到」之說,形式簡略或 形象不精確都不需計較,然而要將寫意畫法畫得好,仍須先在工筆畫法中多下工夫,多觀察寫生,才能發揮筆簡而意足的特點。
㈡ 花卉的結構包括什麼
花卉的結構包括什麼
學習畫花卉時,在鑒賞臨摹大家名作之外,還需要觀察真實的花卉,了解花卉的結構,以及花卉在陰晴風雨中的姿態。下面就跟隨西歐阿扁一起來看看吧!
( 一 ) 花朵:
花朵經常是畫面的主題,一般花朵包括花 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幾部份。
花瓣有單瓣與重瓣(復瓣)之分,花形有離瓣合瓣之別,牡丹薔薇花等是離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離瓣的單瓣,牽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單瓣,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單瓣與重瓣的不同品種,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
花蕊有長短多寡的.區別,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異株者僅有小蕊,或僅有大蕊,有的花蕊較明顯,有的較隱密,都需仔細的觀察,花萼亦因花的種類而異 ,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絲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長在一長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長,山茶萼像魚鱗等。
( 二 ) 葉:
單葉植物從枝或莖長葉時,葉序有對生互生 輪生叢生等,復葉植物有的成羽狀掌狀鳥足狀,有的是二重復 葉,形式更為復雜,必先了解其生長的規律,才不致在繁雜中 發生錯誤,葉有葉柄與葉脈,形狀有尖圓長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莖枝:
可分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幹挺硬,有些相當粗狀,草本的莖大都較嫩,有的變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還長有須狀的攀緣莖。
【延伸閱讀】
花鳥畫禽鳥分類有哪些
在國畫術語中,禽鳥又被稱為「翎毛」。禽鳥一般分為兩類,分別是山禽與水禽,根據生活習性,又可以細分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鳴禽、雉禽等等。接下來簡單介紹花鳥畫禽鳥分類。
(一)涉禽:
棲於淺水中捕食魚蝦,它的嘴、頸、腳都很長。例如鶴、鸛、鷺鷥等。
(二)游禽:
喜歡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腳短,趾間有蹼,多捕食魚蝦和小蟲。例如海鷗、野鴨、鴛鴦、雁、信天翁等。
(三)猛禽:
雙翅強而有力,嘴形如勾,腳夷尖銳,性情勐悍,專門捕食小動物。例如鷹、鷲、鶚、隼等。
(四)攀禽:
多數上嘴鉤形,下嘴較短,足趾二前二後,能用夷攀抓在樹幹上。例如鸚鵡、啄木鳥等。
(五)鳴禽:
喜歡鳴叫,一般小鳥多屬此類。例如維、鶯、畫眉、伯勞、黃鸝、八哥等。
(六)雉禽:
屬於棲地類禽鳥,身體較大毛色美麗,尾長,嘴形與雞類似,多生長於山林矮木叢中。例如雉雞、錦雞、長尾雉、孔雀等。禽鳥是卵生,故其身體(不包括頭、頸、腳、尾等部位)呈蛋形。
因生活環境與習性不同,其嘴、腳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與特徵,一般而言,水禽(涉禽、游禽)大多嘴長而尾短,山禽(鳴禽、攀禽、雉禽)大多嘴短極尾長,嘴勾者食肉,細尖者食蟲,嘴長者食熊蝦,食殼者嘴粗而厚,成圓椎形。能長途飛行的鳥翅膀大都較長,且發達,水禽中多長頸者,以便迅速出擊,啄夾魚類。此外如頭形、眼精的顏色及位置的高低,各有不同,也須把握其特徵。
鳥類遍體生長羽毛,細密的綿羽有保溫的作用,此外也有半綿羽,以及許多形狀不清楚,層次繁多而疊列成一大片的感覺。另一種是羽片形狀較清楚,如翼、尾的羽毛,皆有詳細的名稱,應仔細觀察不同部位的羽毛形狀及其疊列的關系,以求熟悉鳥類羽毛的組織與秩序。
;㈢ 您認為在園林應用中,喬木、灌木、藤本和匍地類中,哪類應用比較常見或重要為什麼
喬木是指樹身高大的樹木,由根部發生獨立的主幹,樹乾和樹冠有明顯區分。通常6米至數十米。喬木按冬季或旱季落葉與否又分為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如木棉、松樹、玉蘭、白樺等。
灌木是指那些沒有明顯的主幹、呈叢生狀態的樹木,一般可分為觀花、觀果、觀枝乾等幾類。常見灌木有玫瑰、杜鵑、牡丹、女貞、小檗、黃楊、沙地柏、鋪地柏、連翹、迎春、月季等。
藤本是指莖細長,纏繞或攀援它物上升的植物。莖較粗大木質化的稱木質藤本。如北五味子、葛、木通等;莖長而細小草質的稱為草質藤本。如何首烏、葎草、栝樓、絲瓜、白扁豆等。
草本是指具有木質部不甚發達的草質或肉質的莖,而其地上部分大都於當年枯萎的植物體,但也有地下莖發達而為二年生或多年生的和常綠葉的種類。一年生草本是指在一年內開花,結果後即乾枯死亡的草本,如旱蓮草,馬齒筧等。二年生草本是第一年生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第二年開花,結果後即乾枯死亡的草本,如青蒿,薄荷等。多年生草本是能活兩年以上的草本植物,白茅根,崩大碗等;的多年生草本其地上部分隨氣候條件改變,可以枯萎或死亡,但其地下部分仍可以存活多年,當生長條件適合,則能再由根部抽出莖葉來,仙鶴草等。
㈣ 百科知識
《網路知識》雜志創刊以來,曾使千百萬讀者獲得知識,它為現代人打開一扇探索自然與社會的窗扉,在科教興國方針的指導下,將引導千百萬讀者進入21世紀。
《網路知識》是1978 年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成立時創辦的,是一本面向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讀者、文理合編的科普雜志。它主要介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學科的最新進展和成果,重大社會問題和熱點話題的背景知識,以及人們為提高文化素養所需的基本知識。《網路知識》雜志為16開64面,發行地區為中國及海外,發行總量曾達到50萬份,現為20萬份左右,在同類刊物中名列前茅。
它的讀者群體廣泛:主要為大中學生、機關幹部、公司職員、從事、文、教、衛、體、科研工作的人員、軍人及各行業的科學愛好者,其年齡結構主體為18歲~45歲的中青年人。
《網路知識》雜志出版22年以來,已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在讀者中深受歡迎。
《網路知識》雜志的知識涵蓋面大。自然科學和社會人文科學合編的特色使它包括了幾十個學科和知識門類。雜志的30多個欄目,既滿足了愛好自然科學和社會人文科學讀者的口味,又有知識綜合的優勢。雜志中的「網路聚焦」、「科學之謎」、「地理風物」、「動物之美」、「綠色觀察」等欄目深受讀者喜愛。「科技快遞」、「社科文摘」等欄目更以簡短、快捷的方式給讀者傳遞了大量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信息。讀者們稱《網路知識》是「期刊化的網路全書」。已故著名科學家王淦昌稱贊《網路知識》是「知識的海洋」。
㈤ 育苗基地屬於林業用地嗎
林業用地包括林業其它用地,在林業其它用地中,包括苗圃用地。也就是你說的「育苗基地」。但這么說不等於凡是種植林業苗木的土地就是林業用地。這是因為種植林業苗木的用地來源多種,不能一概而論。比如集體的其它用地等,就不屬於林業用地范圍之內。要真正的想知道育苗的這塊地是不是林業用地,需要對地塊進行仔細定位,並到相關的管理單位去進行核實,才能最終確定此地塊是否是林業用地。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㈥ 園林植物分類有哪些
園林植物分為木本園林植物和草本園林植物兩大類。此外還包括蕨類、水生、仙人掌多漿類、食蟲類等植物種類。 園林植物 以植物特性及園林應用為主,結合生態進行綜合分類,主要有以下類別: ①園林樹木 適於在園林綠地及風景區中栽植應用的木本植物,包括喬木和灌木、藤本。很多具有美麗的花、果、葉、枝或樹形;也包括一些在城市及工礦區綠化中能起衛生防護和改善環境作用的樹種;有的還兼能提供果品、油料、木材、葯材等產品,是園林綠化的骨幹植物。按園林樹木在園林綠化中的用途和應用方式可以分為:庭蔭樹、行道樹、孤賞樹、花木(花灌木)、綠籬植物、木本地被植物和防護植物等。按觀賞特性可分為觀樹形、觀葉、觀花、觀果、觀芽、觀枝、觀干及觀根等類。在觀樹形樹木中,通常可分圓柱形如箭桿楊)、尖塔形(如雪松)、卵圓形(如加拿大楊)、倒卵形(如千頭柏) 、球形(如五角槭)、扁球形(如板栗)、鍾形(如歐洲山毛櫸)、倒鍾形(如槐)、饅頭形(如饅頭柳)、傘形(如龍爪槐)、盤傘形(如老年期的油松)、棕櫚形(如棕櫚)、叢生形如玫瑰)、拱枝形(如連翹) 、偃卧形(如鹿角檜)、匍匐形(如偃柏)、懸崖形(如生長在高山岩石縫隙中的樹木)、蒼虯形(如復壯的老年期樹木)、風致形(受自然環境因子影響而形成富於藝術風格的樹形)等。 ②露地花卉 包括一 、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岩生花卉(岩石植物),水生花卉,草坪植物和園林地被植物等。 ③溫室花卉和室內植物 一般指溫帶地區須常年或一段時間在溫室栽培者,又可分為熱帶水生植物、秋海棠類植物、天南星科植物、鳳梨科植物和柑橘類植物、仙人掌類與多漿植物、食蟲植物、觀賞蕨類、蘭花、松柏類、棕櫚類植物,以及溫室花木、溫室盆花和盆景植物等。 園林植物是園林樹木及花卉的總稱。按照通常園林應用的分類方法,園林樹木一般分為喬木、灌木、藤本三類。花卉給人普遍的印象是草本花卉類。花卉的廣義要領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及盆景等。總而言之,園林植物涵蓋了所有具觀賞價值的植物。 園林植物就其本身而言是指有形態、色彩、生長規律的生命活體,而對景觀設計者來說,又是一個象徵符號,可根據符號元素的長短、粗細、色彩、質地等進行應用上的分類。 在實際應用中,綜合了植物的生長類型的分類法則、應用法則,把園林植物作為景觀材料分成喬木、灌木、草本花卉、藤木植物、草坪以及地被六種類型。 每種類型的植物構成了不同的空間、結構形式,這種空間形式或是單體的,或是群體的 具體植物種類可參見《園林植物1600種》
㈦ 匍地類植物有哪些
匍匐植物:花卉植物與造園植物的總稱,莖平卧在地上生長的植物,往往在節處有不定根。依其觀賞部位不同,可分為:觀花植物如菊花、荷花;...觀莖植物如仙人掌類、白皮鬆等;觀根植物如榕樹、提根盆景樹種;觀體態植物如雪松、龍柏和垂枝型、矮生型、匍匐型植物等。觀賞植物種類豐富,約有150個科如:
1、蔓長春花
(長春蔓) Vinca major 長春花屬常綠半木質匍匐植物,有近白色水液,莖細長而蔓生,花枝直立。葉對生,闊卵形或橢圓形,長3~7cm,花單生葉腋,花冠漏斗狀,淺藍色,徑約2.5cm;具白色副花冠。果雙生,直立,花期5月。原產歐洲,我國上海、重慶、四川、江蘇、浙江、台灣、廣東、雲南、廣西等一些大城市常有栽培。
扦插、壓條或分株繁殖,通常以春、夏進行最適宜。
蔓長春花喜溫暖濕潤氣候、半陰環境、不耐霜凍。宜供籬垣綠化或綠廊、山石、堡坎等的垂吊應用,也是盆栽用於室內懸垂綠化的常用材料。常見栽培的尚有花葉品種花葉蔓長春花,葉邊近白色,葉片具淡黃白色斑點。
2、花葉常春藤
(加那利常春藤) Hedera canariensis 常春藤屬常綠植物。匍匐生長,幼莖略淺紅色,偶產生少量氣生根,但吸附攀援能力很弱。單葉互生,葉密,近三角形,常3~5淺裂。傘形花序;花白色。果球形。
原產加那利群島。我國普遍作觀賞栽培。花葉常春藤的形態、習性類似攀援類植物中的洋常春藤,喜溫暖、濕潤、半陰環境及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霜凍及乾燥氣候,但藤蔓較短,葉片較大,幾乎無吸附攀升能力。常用於盆栽或由上向下垂吊。生長力較弱,幼株前3年不換盆,後可每年早春發芽前換盆。扦插繁殖。通常在夏季用嫩枝扦插。
我國常見栽培的為花葉洋常春藤 cv.Variegata,葉緣有寬窄不等的黃白色斑塊狀紋。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3、地瓜藤(地瓜、地石榴、地枇杷) Ficus tikoua 榕屬常綠植物,匍匐生長,長達2m以上,具白色乳汁;節上有托葉落後的托葉環痕,莖棕褐色,觸地生根。葉堅紙質,倒卵狀橢圓形,長達10cm,面深綠色,略粗糙,邊緣有鋸齒或波狀淺齒,具三出脈。隱頭花序有短梗,生於無葉枝上,常淺埋土面,近球形,徑5~15mm,熟時淡紅色,味甜可食。產重慶、陝西、湖南、湖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西藏等地。生於低海拔林緣、疏林下,路邊、山坡及草從間。喜溫暖濕潤,耐蔭、耐旱、不抗嚴寒。分株或扦插繁殖,易成活。
地瓜藤抗逆性較強,常蔓延成片生長,是很有價值的地被植物,宜植於濕潤的疏林下或林緣,也是垂懸石崖及堡坎綠化的良好材料。
㈧ 常說的農用地和耕地的區別是什麼農用地包括哪些地類
常說的農用地和耕地的區別是什麼?
農用地和耕地的區別可以根據2020年01月01日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 21010-2017這兩個文件來回答:
林地指生長喬木、竹類、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長紅樹林的土地。包括跡地,不包括城鎮、村莊范圍內的綠化林木用地,鐵路、公路征地范圍內的林木,以及河流、溝渠的護堤林等。
草地指生長草本植物為主的土地.
農田水利用地主要是灌溉和排水用地,農田水利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塘壩水庫及圩垸建設,低產田水利土壤改良,農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農牧供水等。
養殖水面是人工開挖或天然形成的專門用於水產養殖的坑塘水面及相應附屬設施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