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博古圖
1. 博古畫與清供畫有啥區別
孔子家語·觀周》曰:「吾聞老聃博古通今」。老聃指老子,言其知識淵博,了解古代歷史文化,又通曉當代文化。人以「博古圖」寓意學問博大,不同凡俗,圖案多為古器物,如古瓶、古銅器、書畫、琴棋,再配加一些吉祥圖案,居官及文人雅士多以其裝飾庭堂或作送禮之用。屬於花鳥畫科的寫意或工筆畫種,期間還夾雜界畫的一些筆法。
「博古清供」孔子瑜花卉博古畫作品欣賞
孔子瑜
孔子瑜,族名昭宣,又名孔宣,以字行。(1873-1926)山東曲阜人。工花卉,摹古尊彝等物工細逼真。自幼受父影響,愛畫成癖,偶得蘭花畫譜愛不釋手,細心臨摹、配合寫生、畫藝日精,惜父親英年早逝,作為長子應承繼父業,而他把經商字型大小悉數託付其弟管理,顧自潛心繪事,然其弟亦早亡,家業集於一身,由於不善經營,未及中年即家道中落,逐以賣畫為生。
孔子瑜 擅長蘭花寫生,由蘭及盆到各類陶瓷、青銅器、秦磚漢瓦拓片,玉石器皿等配以時花鮮果,畫風嚴正,開創 花卉博古畫為孔氏專門特色,名聲逾越東洋。孔宣好客,家中座上客常滿,砌磋談藝,與城內王一亭過往甚密,時有合作。南匯百十翁蘇局仙當年也多交往,並沿續至孔小瑜,及伯容仲起三代。1986年,已屬一百零五歲的蘇翁曾忘年詩贈浙江美院孔仲起曰『三代相交結契深』……以頌孔門三代之誼。
博古是雜畫的一種,後人將圖畫在器物上,形成裝飾的工藝品,泛稱「博古」。如「博古圖」加上花卉、果品作為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
全稱《宣和博古圖》,宋代金石學著作。簡稱《博古圖》。著錄當時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自商至唐的銅器839件,集中了宋代所藏青銅器的精華。宋徽宗敕撰,王黼編纂。大觀初年(1107)開始編纂,成於宣和五年(1123)之後。
全書共三十卷。細分為鼎、尊、罍、舟、卣、瓶、壺、爵、斝、觶、敦、簠、簋、鬲、及盤、匜、鍾磐錞於、雜器、鏡鑒等,凡二十類。每類有總說,每器皆摹繪圖像,勾勒銘文,並記錄器物的尺寸、容量、重量等,或附有考證。所繪圖形較精,圖旁器名下注「依元樣制」或「減小樣制」等以標明圖像比例(明代縮刻本,始刪去比例)。
書中每能根據實物形制以訂正《三禮圖》之失,考訂精審。其所定器名,如鼎、尊、罍、爵等,多沿用至今。對銘文考釋、考證雖多有疏陋之處,但亦有允當者,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評述說:「其書考證雖疏,而形模未失;音釋雖謬,而字畫俱存。讀者尚可因其所繪,以識三代鼎彝之制、款識之文,以重為之核訂。當時裒集之功亦不可沒。」書中所著錄的銅器,靖康之亂時為金人輦載北上,但其中十之一、二,曾流散江南,見於張掄《紹興內府古器評》中。
此書流傳版本很多,以明嘉靖七年(1528)蔣暘翻刻元至大重修本為佳,通行較廣的則是清乾隆十七年(1752)黃晟的亦政堂重修寶古堂本。
請採納謝謝您
2. 明晚期的青花瓷器如何鑒定和出手
明晚期是指明嘉靖-明崇禎(1522-1644年)時期,期間青花器物各有特點,景德鎮王掌櫃簡單總結了一下這一時期青花瓷器的特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嘉靖(1522—1566年)
(1)典型器。此期器物明顯反應出入晚明時,青花瓷發生了又一次顯著變化。典型器有景德鎮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墓出土的七件青花器。江西省南城縣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土的青花正面龍紋盤。上海博物館藏「嘉靖辛酉年制」款青花花鳥紋碗。辛酉年為嘉靖四十年(1561年)。窯址有景德鎮湖田、觀音閣、四圖里。
(2)青料。主要用回青料,呈色紫艷,不同於其他朝。常見色暈散,紋飾模糊的,為青料中回青比例太高或火候太過的緣故。青花品種多,有白地青花、黃地青花、藍地白花、外祭藍內青花、外紅釉內青花、青花五彩等。
(3)紋飾。畫法多為單線平塗,好的講究填色,不流向線外,工細,差的流向勾線之外,題材有纏枝花卉、龍鳳、花鳥、魚藻等。紋飾特點:花組字。用花枝、松枝組成福、壽,還有的花枝中空白寫字,有五穀豐登、天下太平、永保長壽、國泰平字等。八仙人物較多,有呂純陽、老君煉丹、龍紋開始有正面龍、庭園嬰戲圖,小孩子後腦勺開始變大,著長袍。龍紋開始有正面龍、螭虎龍,到隆慶、萬曆時大量使用。牡丹花葉似雞爪,八卦、八吉祥、靈芝紋飾也多用。
(4)胎釉。胎不及宣德以來的細膩,白中閃達,釉雖較細膩,但亮度強,不如中期肥厚、閃青。個別厚釉混濁。多數為青亮釉,釉面不夠平整,有隱的波紋。
(5)造型。總的風格是凝重。大件器增多。葫蘆形瓶始於正德,此時流行,還有天圓地方瓶、多楞瓶、四方瓶、八方瓶、帶蓋梅瓶等,瓶始帶活環。果盒有方勝形的。壺禎則以缽式爐為多。個別酒杯,玲瓏剔透,細薄。有八仙、文昌、壽星、真武等塑像。
(6)款識。式樣多,吉祥款有:長命佳器、福壽康寧、萬福攸同。頌語款的:富貴佳器、上品佳器、食祿佳器、富貴長春。專用款有「酒」、「湯」、「茶」等。還有東書堂、東蘿館一類堂名款。
(7)工藝。不注意修胎,瓶、罐介面明顯,有的二、三、四節相接,盤碗粗糙不工整,盤有塌底現象,碗有種底心凸起,俗稱「饅頭底」。塑像有三種方尖:手主、壓印模子次之,兩者結合少見。
2、隆慶(1567—1572年)
(1)典型器。嘉靖開始「官搭民燒」,民窯中精品與官窯不相上下。此期青花產量少,但質量不錯。典型器有南京博物院藏「隆慶二年」款青花攀枝娃娃硯。安微省歙隆慶銘青花牌位。
(2)青料。主要用回青,部分發色純藍穩定,另一部分灰淡。品種有折地青花、黃地青花、外豆青內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紅綠彩、淡描青花等。
(3)紋飾。布局煩瑣、疏朗皆有。技法為單線平塗,填色工細的不向外擴散。紋飾題材,攀枝娃娃、馬上封侯、封侯爵祿為此期流行圖案;較常見的政治家串枝龍鳳,團龍,團鳳,爬形螭龍、團形螭龍,青花和暗花結合的錄芝,蓮塘游禽,文字組成的圖案等。
(4)胎釉、造型。胎體細膩,精緻輕薄。釉面膩潤光亮,白中閃青。造型上敦厚的大件不多,除常見造型外,典型造型有多角形、銀錠式、四角、六角、八角等。文具用品有筆盒、筆架、硯台等。名貴產品有菱花形洗、帶把提梁壺、高把子高壺等。
(5) 款識。多「隆慶年制」、「隆慶年造」四字二行楷書款,「隆」字中的「生」字常寫成「正」字,款外用單圈或無框。吉祥款有:萬福攸同、福壽康寧、永保長春等。頌語款有富貴佳器、上品佳器、長春佳器、大明年造佳器等。
3、萬曆(1573—1620年)
(1)典型器。此期有明確紀年墓葬和窖藏出土的器物相多。青花瓷以多取勝。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干縣萬曆二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獸紐蓋雙耳三足爐和青花攀枝娃娃瓶。吉林輝發城遺址出土的萬曆青花瓷。鄭州古滎窖藏出土的萬曆晚期青花瓷162件。
(2)青料。早期用回青料,呈色好的色澤藍中泛紫。後期主要用土青、石子青,發色灰暗。絕大多數青花為雙勾線分水,達2個色價以上。品種有白地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紅彩,後期淡描青花、哥釉青花廣泛使用,延續到天啟,色澤淡雅有致。
(3)紋飾。布局繁密凌亂,主題不顯,畫筆無力。題材除常見紋飾外,多見花鳥、雲龍、壽山福海、雲鶴、天馬、螭虎龍、魚藻紋等。人物故事紋飾多見八仙慶壽、老子講經、東方朔偷桃、東波夜遊亦壁、高士圖、嬰戲圖。嬰戲圖中常見攀枝娃娃。肩部邊飾多用錦地開光花卉紋。外銷瓷紋飾有異國風味。
(4)胎釉。胎土較細膩,瓷化程度好,胎薄。釉細膩,白凈,白中閃青。
(5) 造型。基本特徵是厚薄兼備,大小皆有。大的有魚缸、綉墩;小的如蟋蟀罐、小方碟。筆、硯、盒等文具多見。各種套盒、鏤孔三足、雙耳有蓋三足爐為此期特殊造型。墓誌銘亦常見。
(6)工藝。前期較工細,後期較粗糙。圈足一般不夠規正。
(7)款識。多寫「大明萬曆年造」,少數寫「大明萬曆年制」;多六字二行楷書款,少數六字三行;也有「萬曆年造」四字二行的。見有八字二行款「萬曆年制、棒日樓用」,「萬曆九年、李衙置用」。多偽托款,有書宣德、成化、嘉靖的。南京博物院件青花攀枝娃娃紋碗,內底心書「大明靖年制」,外圈足內書「大明成化年制」,字體不規正,兩款均為假款。多吉祥款、頌語款,如金玉滿堂、德化長春、永保長春、富貴佳器、玉堂佳器、沈府佳器、長春佳器、五嶽山人佳器等,有的寫在紋飾開,有的寫在底部圈足內。個別的盤、碗上,沾書「萬曆年造,德化長春」篆體款,以及「京兆郡壽房記」楷書款。
4、泰昌(1620—1621年)
泰昌朝僅幾個月。在江西省博物館舉辦的江西陶瓷史展中,有泰昌元年墓出土的青花開光花卉紋盤,應為萬曆產品。見有青花纏枝蓮花紋爐,有「泰昌元年造」款,實為抗日戰爭時北京生主的鷹品。
5、天啟(1621—1627年)
數量減少,質量下降,但小碗還較精細。
(1)典型器。江西天啟四年墓出土哥釉青花鹿松紋梅瓶。上海博物館啟元年青花團龍燭台一對。器座銘:「大明國直隸微州府歙縣滾綉鄉孝行里潭濱禮堂大社管居信士弟黃舜耕,室中孫氏,前妻程式朱式,男黃伯正,媳婦關氏,女時娥時鳳,孫女接弟招弟,喜御香案前香爐花瓶燭台一會供奉,祈保早賜男孫,合家清吉,人眷平安,壽命延長,萬事如意,福有攸歸。皇明天啟元年仲夏月穀旦立」。除此之外,各地還有一批天啟紀年題款的器物。
(2)青料。石子青為主,少量回青。石子青呈色好的細膩淡雅,大部分青中閃灰,個別青花呈色開始分深淺濃淡。青花品種多見哥釉青花、淡描青花、青花五彩。
(3)紋飾,布局疏簡,改變了嘉靖、隆慶、萬曆時繁瑣雜亂的局面。畫風草率飄逸,有生活氣息。用筆自然生動,簡筆寫意,幾筆勾勒,非常傳神,為民窯青花瓷畫佳作。紋塑除常用纏枝花卉外,多圖畫性。常見荷花鷺鷥、獅子戲球、博古圖、糜鹿、卧馬、花卉、萊菔菜、魚、龜、蟹、螺、天官賜祿、羅漢、達摩一葦渡江、吹簫引鳳、嬰戲等,嬰戲圖人物為漫畫式,極生動。吉祥圖案也多見,如連升三級、連中三元、蓮生貴子、喜報多子、靈芝托壽、狀元及第、「喜」字、「佛」字、赤壁賦等。
(4)胎釉、造型。胎薄,淡灰色胎。多數施薄釉,個別厚釉,光潔度強。造型小件器多,實用器多。碗、盤口沿薄,底心薄而下塌。碗有玉壁形底,線條柔和。盤有折沿式,多角形。琢器中觚較歷朝多見,特殊器形有青花盤龍鍾,細巧供玩賞。安微歙縣博物館收藏一副天啟元年板瓦形墓誌,很少見。
(5)工藝。粗糙,不講究修胎。碗的足根多為尖狀。琢器介面明顯。器底有粘沙,有放射性跳刀痕。
(6)款識。此朝歷7年,款的式樣比較多。干支紀年題款流行,特別是供器的香爐、凈水碗、花觚上常見,如見「皇明天啟丙寅歲吉旦立」碗,「天啟五年吳各冬」爐,「天啟元年米石隱造」花觚。偽托款有永樂、宣德、成化、天順、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偽托天順款的,只見天啟有。吉祥款有天下太平、長命富貴、萬福攸同、永保長春。頌語款有玉堂佳器、富貴佳器、長春佳器、天祿佳器、上品佳器、天上佳器等。堂名款有:於斯堂、白玉堂、竹石居等。插殊款有「宣窯」、「美」、單圈「福「字。圖記款有兔子、盤腸、方勝、銀錠、窗欞式等。
6、崇禎(1628—1644年)
(1)典型器。此朝既保持明朝味道,也孕育著清初風格。典型器為一批有崇禎紀年款的供器。如廣東省博物館藏大明崇禎年制青花羅漢圖缽式爐。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崇十二年青花山石人物凈水碗。上海博物館禎二年青花雲龍紋三足爐,呂銘:「河南懷慶府河內縣客人馮運喜奉香爐一個,祈保買賣享通,萬事大吉。崇禎二年孟夏月吉旦造關聖這君供奉。」
(2)青料。用石子青,顏色鮮艷的少見。一般呈色清淡,發青灰色。明崇禎至清初,有一批花觚、筆筒上的青花,混水濃淡層次分明,色澤向青翠欲滴方向發展。品種有青花五彩、青花釉里紅,青花加紫。
(3)紋飾。畫法為單線平塗。青花顏色向外流散,畫筆無力、草率。題材有花卉、花鳥、龍、鳳、魚藻等。寓意紋飾漸多,如喜鵲登梅、鳳穿牡丹、折枝葡萄等。高士圖有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竹林七賢、唐僧取經、西漢演義、三國演義故事等。有的碗心以細小的四字語為紋飾,如狀元及第、金榜題名、萬古長青、三元及第等。青花瓷罐上有寫「積善之家、天理存心」的。紋飾特點是:正面龍披頭散發,影響清初。紋小孩比例失調,後腦勺大,腿短。小山江邊多有簡筆小人。人物畫中的地皮景、括弧雲為繼代典型紋飾。
(4)胎釉、造型。胎色發灰,粗糙,疏鬆。釉色白中閃青,有的發灰,個別漿白釉,釉面不平整,胎體厚薄兼有,以厚為多。器型品種較單調,以供器為多。碗,口外撇,深腹,砂底,大圈足,底心厚香爐常見缽式,筒式爐的獸足短,幾乎與檯面接觸,砂底。凈水碗,龠口,深腹,小圈足。缸底有:平底、砂底,時間早;凹圈足,釉底,時間遲。
(5)工藝。做工粗糙。器口上飾醬釉開始增多。新出現上下暗花裝飾帶,中間青料繪花的新工藝。器物露胎部分多見窯紅。器底多有小砂現象,多見旋坯痕、跳刀痕。釉義施釉薄,釉不平整。砂底尖底心,足根尖,足深。有壁形底碗。
(6)款識。許多供器於器身題銘,落干支年號款。少數盤、碗、杯底心書「大明崇禎年制」、「崇禎年制」楷款。南京曾多次發現科舉考試用瓷,器底書款:「已卯科置」(為崇禎十一年,公元1639年)、「庚午科置」(為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丙子科置」((為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壬午科置」(為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應天癸酉科置」(為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堂名款有「白玉齋」、「雨香齋」、「博古齋」,為景德鎮董家塢民窯出品,可能為雅工良匠之自署。書於碗心的款有翔鳳堂、喜、貢、春、玉等,書於碗底的有信古齋、叢菊齋、清雅、長春、片玉、松石居、聚賢堂、正、雅等。花押款,大明年制款,偽托宣德、成化年號款,崇禎最多見。
望採納,謝謝
3. 喬家大院的建築風格
喬家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靠牆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於巡更護院,顯示了中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築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140餘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台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外圍是封閉的磚牆,高10米有餘,上層是女牆式的垛口,還有更樓。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大門以里,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靠牆有護牆圍台,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構。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檐大門,暗欞暗柱。
三大開間,可同時出入三輛車轎出入,門外側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構,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築上偏院較為低矮,房頂結構也大不相同,正院都為瓦房出檐,偏院則為方磚鋪頂的平房,既表現了倫理上的尊卑有序,又顯示了建築上層次感。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有走道相通,便於夜間巡更護院。
喬家大院大門坐西向東,為拱形門洞,上有高大的頂樓,頂樓正中懸掛著山西巡撫受慈禧太後面喻而贈送的匾額,上書「福種琅環」四個大字。黑漆大門扇上裝有一對椒圖獸街大銅環,並鑲嵌著銅底板對聯一付:「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間透露著喬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許正是遵循這樣的治家之道,喬在中堂經過連續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後來人丁興旺、家資萬貫的輝煌。大門頂端正中嵌青石—塊,上書「古風」。大門對面的掩壁上,刻有磚雕「百壽圖」,一字一個樣,字字有風采。百壽圖為「在中堂」主人喬致庸的孫婿、近代著名學者、篆書家常贊春書寫。掩壁兩旁是清朝大臣左宗棠題贈的一付意味深長的篆體楹聯:「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楹額是「履和」。甬道的西盡頭處是雕龍畫棟的喬氏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祠堂裝點得十分講究,三級台階,廟宇結構,以獅子頭柱,漢白玉石雕,壽字扶欄,通天欞門木雕夾扇。出檐以四條柱子承頂,柱頭有玉樹交榮、蘭馨桂馥、藤羅繞松的鏤空木雕。額頭有匾,上書「仁周義溥」四字,李鴻章所題。祠堂里原陳列著木刻精雕的三層祖先牌位。
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北面三個大院均為開間暗欞柱走廊出檐大門,便於車、轎出入。大門外側有拴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一、二院為三進五聯環套院,是祁縣一帶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樓院,里外有穿心過廳相連。里院北面為主房,二層樓,和外院門道樓相對應,宏偉壯觀。從進正院門到上面正房,需連登三次台階,它不但寓示著「連升三級」和「平步青雲」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築層次結構的科學安排。
南面三院為二進雙通四合斗院,硬山頂階進式門樓,西跨為正,東跨為偏。中間和其它兩院略有不同,正面為主院,主廳風道處有一旁門和側院相通。整個一排南院,正院為族人所住,偏院為花庭和傭人宿舍。南院每個主院的房頂上蓋有更樓,並配置修建有相應的更道,把整個大院連了起來。
(以上建築風格綜述參考資料來源 ) 大院還有更迷人處,那就是隨處可見的精緻的板繪工藝和巧奪天工的木雕藝術,雕刻品個個都有其民俗寓意。每個院的正門上都雕有各種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門為滾檁門樓,有垂柱麻葉,垂柱上月梁斗子,卡風雲子,十三個頭的旱斗子,當中有柱斗子,角斗子,混斗子,還有九隻烏鴉,可稱一等的好工藝。二進門和一門一樣,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紋,中間為草龍旋板。三門的木雕卡口為葡萄百子圖。
二院正門木雕有八駿馬及福祿壽三星圖,又叫三星高照圖。二院二進門木雕有:花博古和財神喜神。這花博古是雜畫的一種,北宋大觀宋徽宗命人編繪宣和殿所藏古物,成定為「博古圖」。後人將圖畫在器物上,形成裝飾的工藝品,泛稱「博古」。如「博古圖」加上花卉、果品作為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正房門樓為南極仙騎鹿和百子圖。其它木雕還有天官賜福、日升月垣、麒麟送子、招財進寶、福祿壽三星及和合二仙等。和合二仙亦稱「和合二聖」,是一種民間神話故事畫題。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宋隨杭城以臘月祀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穿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里之外亦能回家,故曰萬回。」後分為二神,稱「和合二仙」。二仙亦蓬頭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圓合,取「和諧合好」之意。舊時一般在婚禮時懸掛廳堂,以示吉利。
此外,柱頭上的木雕也是多種多樣。如八駿、松竹、葡萄,表示蔓長多子、挺撥、健壯;芙蓉、桂花、萬年青,表示萬年富貴;過廳的木夾扇上刻有大型浮雕「四季花卉」、「八仙獻壽」,即傳統裝飾紋之一。「八仙獻壽」,是傳說中的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李鐵拐、呂洞賓、曹國舅、藍彩和、何仙姑八仙赴會瑤池,為西王母祝壽,以此組成的畫面紋樣,造形優美,栩栩如生。全院現存有木雕藝術品三百餘件。 磚雕工藝更是到處可見,題材非常廣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欄雕。如一院大門上雕有四個獅子,即四獅(時)吐雲。馬頭上雕有「和合二仙」,抬著金銀財寶。卡圓上雕有蘭花。掩壁上為「龜背翰錦」,是傳統的裝飾紋樣,為六邊形骨架組成的連續幾何圖形。因它像龜的背紋而得名。古時以龜甲作為占卜的工具,視能兆吉凶。古書《述異記》雲:「龜千年生毛,壽五千年謂之神龜,萬年為靈龜。」以龜為長壽的一種靈物,用作圖案,以示吉祥延年。進了一院大門對面有一大型磚雕土地祠,雕有松樹、桐樹和蹬於太湖石山上的九鹿,喻示九路通順。立柱上有四個獅子滾綉球。一院偏院南房牆上有五個扶欄雕,中間為葡萄百子圖,表示蔓長多子和富貴不斷頭,其餘四個格子為「博古圖」。一院正院馬頭上雕有四季花卉。二進院馬頭上為四果及「暗八仙」。因只採用八仙所執器物,不畫仙人,故稱「暗八仙」,含有吉祥之意,明、清時採用較多。
二院大門的馬頭正面為犀牛賀喜,側面四季花卉。二院正房前面走廊的扶欄雕,從東往西數,一是喜鵲登梅,二是奎龍騰空,三是葡萄百子,四是鷺絲戲蓮,五是麻雀戲菊。東偏院過門雕有四季花卉、四果,加琴棋書畫,亦取吉祥之意。
三院大長廊,馬頭正面麒麟送子,側面松竹梅蘭,又梅蘭竹菊。
四院門樓中為香爐,側為琴棋書畫。院內「梯雲篩月」亨有四獅(時)如意、梅根龍頭、四季花卉、花開富貴。並有掩壁,趙鐵山書寫題字。右邊為暗八仙,獅子滾綉球,表示平安如意。還有鳳凰戲牡、鹿鶴同春。左邊為雙魚、戟罄,屬吉祥如意圖,是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指以古代兵器中的戟,樂器中的罄和魚紋組成的畫面,取戟與吉、罄與慶、魚和余的同音,表示吉慶有餘。西跨院正房門樓有葡萄與菊花百子,上面扶欄為琴棋書畫及博古圖。四個馬頭正面為四個獅子,側面為四季花卉。特別是《省分箴》雕和前面提到過的《百壽圖》雕一樣,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五院門樓馬頭為麒麟送子,院內四個馬頭為鹿鶴桐松。南正房門樓為菊花百子,中為文武七星,迴文乞巧,又叫「七夕乞巧圖」。
六院東院進門兩側為喜鵲登梅,背面為青竹和「福祿壽」三字。四個馬頭為暗八仙。正房扶欄中為葡萄,東為蓮花,西為牡丹。前院內有「福德祠「,八寶圖上有兩個活靈活現的獅子和喻為吉慶有餘的圖案。 喬家大院中的石雕工藝雖比較少見,卻是十分精細。現有幾對石獅,石獅形態各異,憨態可掬。有的石獅為踱步前行狀,刀紋如新,鋒芒猶在,表現得機警、威武、活躍。其顧盼自豪的頭部,提起全身的神氣,表現獅子的雄壯、英武而不失真,給人以健康、活躍,富有生命力的感覺。
還有陰紋線刻,如五院門蹲石獅底座為「金獅白象」,中為「馬上封猴(侯)」、「燕山教子」、「輩輩封侯」。南房柱石底墊為「漁樵耕讀」、「麻姑獻壽」等。六院門蹲石獅石礎上有「出將入相」、「神荼郁壘」(相傳古代以神荼、郁壘為門神,可以御凶邪避鬼魅)、「得勝返朝」等線刻,圖像清晰,線條流暢,形象逼真。 喬家大院各個門庭所懸的牌匾很多,內有四塊最有價值。其中有三塊牌匾是喬家的,也是值得喬家自豪和感到榮幸的。那就是光緒四年由李鴻章親自書寫的「仁周義溥」和山西巡撫丁寶銓受慈禧太後面諭送的「福種琅環」及民國十六年祁縣昌源河東三十六村送給喬映奎的「身備六行」。前兩塊表明喬家在某個時期對官府的捐助,又經朝廷大員題詞推崇,因此倍加榮耀光彩。後一塊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喬家的一些善舉和對人處事的方法。另外一塊價值更高,那就是傅山親筆題寫的「丹楓閣」匾(現存展於喬家第四院的東房內)。「丹楓閣」建成後,傅山為其親筆題了匾,同時,戴廷式寫了「丹楓閣記」,傅山又在後面加了跋。
此外,還有各院的門匾,例如「彤雲繞」、「慎儉德」、「書田歷世」、「讀書滋味長」、「百年樹人」、「惟懷永圖」、「為善最樂」、「居之安」、「治福多」、「建乃家」、「靜觀軒」、「梯雲篩月」等都有其一定的具體寓意。 龜背翰錦:喬家大院甬道北三個府門兩側有六處龜背紋照壁,壁心以幾十個六邊形連續組成幾何圖形的龜背紋樣的磚雕砌飾,以示延年益壽,外觀簡潔大方。東南院和新院里偏院門兩側也有小型的龜背錦花牆照壁。
二氣生輝:喬家大院新院正院門對面山牆上有「二氣生輝」照壁,整個畫面由兩部分組成,北半邊頂部雲中掛一輪彎月,其下有蓮花、蓮子和一對鴛鴦,意為連生貴子,寓「二氣交輝」;南半邊頂部懸一輪圓日,其下有牡丹和一對鳳凰,「牡丹」是花中之王,富貴一品,「鳳」為鳥中之王,吉祥之兆,寓「二氣生輝」。這組磚雕採用高浮雕技法,蓮花、牡丹的花瓣向上層疊突出,細膩逼真,立體感很強。
喜鵲登梅:喬家大院新院偏院門西側的花牆上有喜鵲登梅壁雕,喜鵲登梅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之一,梅花是春天的使者,喜鵲是報喜鳥,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喜鵲登梅寓意吉祥、喜慶、好運的到來。「梅」取諧音「眉」,喜鵲落在梅枝上寓意「喜上眉梢」;圖中有一對喜鵲,也有雙喜臨門之意。
貓蝶戲菊:喬家大院新院偏院門東側花牆壁上圖案由貓、蝴蝶、菊花構成,貓取諧音「耄」,蝶取諧音「耋」,人常講「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九十歲老人叫耄耋之年」。菊花不畏秋寒開放,深受中國古代文人的喜愛,亦有高壽之意,整幅圖有希冀健康長壽之寓意。
梅竹雙清:喬家大院東南院偏院二進院門花牆上兩側壁雕圖案皆為梅樹,葉茂花繁;其相對應的背面兩側花牆磚雕圖案皆為修竹,枝挺葉秀。這兩處壁雕畫面疏密有致,別具一格。
(照壁參考資料來源 )
省分箴照壁文字四周雕有邊框,飾以各種傳統吉祥圖案。頂部雕蝙蝠,下端雕流雲,取意「萬福流雲」;四周雕古代傳說中八仙所執器物,也稱「暗八仙」。這些神奇的物件也成為民間傳統裝飾紋樣,有吉祥之意,常與仙桃圖案結合寓意「八仙祝壽。照壁兩側雕有內插三戟的喜瓶圖案,「瓶」與「平」、「戟」與「級」同音,有「平升三級」之寓;戟的下方有磬和魚,寓「吉慶有餘」。此外壁周還雕有麒麟、仙鶴、鹿、鳳凰等祥禽瑞獸圖案。照壁下方兩側插屏底座立柱外側各雕飾兩只獅子,上下對戲綉球,常言道:「獅子滾綉球,好的在後頭。」這四隻獅子也稱喜獅,表示「喜事臨門」、「四時如意」。
整組磚雕集高浮雕、淺浮雕、圓雕手法於一爐,層次豐富,意境深遠,寓意吉祥,人文氣息濃郁,是一座典型的集書法、雕塑、民俗於一體的磚雕藝術精品。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和民間工藝的水乳交融,有很高的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
照壁文字《省分箴》出自《全宋文·卷二八一》。
4. 孔小瑜的人物生平
孔小瑜出身文化世家,祖籍山東曲阜,孔子的第72代孫。孔小瑜的祖父孔杏蓀,曾經當過清朝的武官,後來棄官從商,先後做過沙船營運生意、賣炒貨和開中葯鋪等,業余時間喜愛書畫,有時興致來了也畫上幾筆蘆草鴻雁,至今還存有他的畫作。孔小瑜的父親孔子瑜本應繼家業經商,但他卻愛畫成癖,尤其喜繪蘭花,同時愛屋及烏,由蘭而摹花盆、陶瓷、青銅器和秦磚漢瓦拓片,那些玉石器皿配以花果鮮蔬,畫風嚴正,開創了花卉博古畫為孔家書畫之風。 孔子瑜好客,常常賓客滿堂,談笑風生,多有書友畫朋。孔小瑜出生於這樣的一個藝術之家,自幼受到熏陶,耽於書畫。父親教他讀《爾雅》,他獨對《釋器》、《金石錄》感興趣,以至於他日後精於博古畫,與此不無關系。孔小瑜17歲就開始跑上海的碼頭,見聞了許多古玩珍奇、社會萬象,並心摹神揣,時常代身體不好的父親應酬畫債。20歲時,經他父親的一位好友,也是海派名家王一亭的推薦,孔小瑜進入上海一家書畫店,開始了職業畫家的生涯,其畫室「思擷館」的名聲也漸漸傳開了。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孔小瑜以賣畫為生之際,與活躍於上海一帶的書畫名家吳昌碩、吳湖帆、、陸儼少、王震、錢瘦鐵、唐雲等過往甚密,切磋之間,他的畫藝日益精進。1932年,在一次畫友聚會上,他與熊松泉、張大千合作了《醒獅圖》,寄寓憂國之情。孔小瑜躋身於「海上畫派」,以博古圖聞名於世,亦工於人物、山水、花鳥等。當時有「張虎熊獅沈鳳凰孔博古」之稱。張虎熊獅沈鳳凰,即善於畫虎的張善子、畫獅子的熊松泉、畫鳳凰的沈一齋。1945年,孔小瑜初次執教於上海中華文藝書畫院,同時被聘為「行余書畫社」的國畫教師,參與組織「九九消寒會」,致力於新國畫研究活動。5年後,他同畫家李泠然一道到香港謀生,呆了一年時間,又回到上海。此時畫家為新社會新氣象所感染,創作活躍,有不少扇面等作品,專門供出口部門需要。1952年,他和錢瘦鐵合作的《送公糧圖》,是由當時的市長陳毅題的款。另外,他創作的《西方三聖圖》,在海內外流傳甚廣。
1955年冬,安徽省有關部門到上海聘請畫家來皖參與文化建設,所聘的有陸儼少、宋文治、孔小瑜、徐子鶴等,陸、宋二人因故未能前來安徽。孔小瑜先行,他的夫人攜著尚未成年的四個孩子4年後遷到合肥定居。海上名宿從此成為了安徽畫壇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並為安徽的書畫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60年代初,孔小瑜與蕭龍士、童雪鴻、光元鯤進行了畫作聯展,一時引起轟動。而孔小瑜的最後一次個人畫展則是在20年後了。
孔小瑜不大善於辭令,但記憶力驚人,所畫博古器皿如鼎彝尊鬲,龐大繁雜,他不依實
物,僅憑所記,即合乎形制規矩,令人稱奇。曾有人索求其春夏秋冬四條屏博古圖,並提出將家中四人的屬相龍、蛇、羊、鼠融入畫中,四條屏中各均有銅器、動物、佛像、果品、小玩意等,孔小瑜應承下來後,憑著自己的博聞強識和繪畫功底,一一巧妙構圖、著色,後來這四幅精美的作品被收入《孔小瑜畫集》中。晚年的孔小瑜囿於精力,很少畫博古圖勒,即使有興致畫,也只是以大鼎扼要表現。較之於他的父親孔子瑜,孔小瑜的花卉博古圖更為形象逼真,筆意老辣精到。他多以三代青銅器、名窯陶瓷、四時果鮮、風燈古佛、鳥籠魚缸、蠶桑促織等入畫,典雅精緻,生動有趣。孔小瑜溫和寬厚,為人坦盪,世人多稱其善。他的為人藝品也為孔家的後人所繼承、延續,其兒孫孔伯容、孔仲起、孔貽奮等各以特色顯於畫壇。特別是孔仲起,已成為了一位當代國畫大家。
七十年代日本出版的『東洋的美術』叢書有圖文介紹雲:「早年活動於上海畫壇,1945年前於上海中華文藝書畫學院和『行余書畫社』任教。與柳濱等人從事新國畫運動,對色彩、明暗方面均有研究和吸收。安徽美術出版社於1989年出版了大型《孔小瑜畫集》。1998年安徽省文化廳主辦「孔小瑜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舉辦畫展,出版紀念畫集,紀念文集。代表作品有《牡丹》、《四季平安》、《欣欣向榮》、《百花爭艷》、《戰袍詩》等。
5. 喬家大院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喬家大院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規模較大的民居建築之一。地處山西晉中盆地,位於內祁縣城東北12公里容處的喬家堡村,距省會太原50公里。
也叫『在中堂』,喬家大院是俗稱。房主人的名字叫喬致庸,庸是中庸,取其不偏不倚,執兩用中之意,所以定宅名為「在中堂」,是聞名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的堂名。
佔地3724平方米,共有6個大院,313間房屋。四周是十幾米高的青磚牆,上有女兒牆式垛口,四角有挺拔的角樓。大院中間是一條巷道,一頭是大門,另一頭是祠堂。巷道兩側各有三個大門,共六個院落,每個院子又有兩三進小院子。
我的言簡意駭,沒廢話,不像上面的那麼多。
6. 長征時的薄古是哪年死的
博古(1907.5.14-1946.4.8)
原名秦邦憲,乳名長林,字則民。江蘇無錫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宣傳幹事。1926年赴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0年5月回國,先後在全國總工會宣傳部、上海工聯宣傳部工作編輯《勞動報》、《工人小報》。1931年1月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宣傳部長,4月改任青年團中央書記。9月,中共臨時中央在上海組成,他是主要負責人。1933年初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5月增補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93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六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31年9 月至1935年1月,在擔任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主要領導職務期間,積極推行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冒險主義的錯誤,在1933年9月國民黨軍開始對中央根據地進行第五次「圍剿」時,他和李德(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在作戰指導下實行了一系列錯誤原則,致使中央紅軍未能粉碎敵人的「圍剿」,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給黨和紅軍造成了嚴重損失。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被取消中共中央總負責人職務,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代理主任。10月隨中央紅軍到達陝北,任蘇維埃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主席。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到西安,協助周恩來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對於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和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37年1月新華通訊社建立,被任命為第一任社長。不久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後,曾任中共駐南京代表,前往南京、武漢、重慶等地參加國共談判。1938年任中共中央長江局委員兼組織部長。後來長江局撤銷,成立南方局,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兼組織部長。 1940年底返回延安,繼續任新華通訊社社長。1941年創辦《解放日報》,任社長,為黨的新聞事業和解放區新聞機構的建設作了大量的工作。在延安整風期間和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自己過去的錯誤誠懇地作了自我檢查。1945年6月,當選為七大中央委員。1946年2月作為中共代表去重慶參加政治協商會議憲章審議小組的工作。同年4月8日,從重慶返回延安的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於山西興縣黑茶山。生前譯有《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明教程》、《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基本問題》、《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卡爾·馬克思》等等,為在全黨范圍內提高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水平作了重要貢獻。【博古】屬雜畫范圍。一種摹寫古代器物形狀的繪畫,或用古器物圖形裝飾的工藝品,都稱「博古」。後來有人還在博古畫上加花卉等成圖畫,增添博古畫的新穎性。這種摹寫傳播有助現代人博識古代器物、拓寬知識。北宋大觀時,徽宗就曾命人撰《宣和博古圖》。古代具有較高藝術的古器物如鼎、瓷器、玉器、石雕等,因其珍貴而見者甚寡,所以繪成博古圖、博古屏等,為人們提供一條認識古玩的途徑。
7. 清末畫家許品衡的情況
許品衡與供花
供花在早年以北京最為講究,因北京用主全是世家門第,所以特別精緻。相傳由名畫家許品衡畫稿,供花專家「百古王」雕花。供花以精粗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綢緞質的供花,一切全用各色綢緞做成,人面用白綢鋪面,內襯棉花,上畫眉目口鼻。但這種供花都是簡單的人物,近來已不多見。第二種是紙質軋凸花的供花,人面系用通草做成。第三種是紙質平面的供花,只用紙雕成人物形,染上顏色,塗抹桐油。近年只存此一種。無論哪種供花,背後都粘安鐵絲,以便插在供品上。
http://www.huaxia.com/zt/whbl/2004-04/00166589.html
許品衡 光緒民國時期
程門、汪藩、汪章、余筱秋、許品衡、清虛氏、江湖散人等俱為清末民初淺絳瓷丹青高手。
8. 哪些器物可以用長方形繪畫
一般四肢類的動物可以用長方形
中國畫的題材類型多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博古圖」這樣一種繪畫名稱,它可以說是一種比較小眾的類型了,是指那些摹寫古代器物形狀的繪畫,比如畫青銅鼎、簋、瓶這樣的器物。原本博古圖是有承擔記錄當朝文化、普及傳統器物知識的作用在的,也算是一種認識古玩的途徑。後來有人在器物上添加了花卉蔬果等,就又豐富了博古圖的內容和新穎性。博古圖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唐、五代時期,即「始於宗教的禮佛供花,多見瓶插蓮荷」。而「博古圖」這個詞語最早出現的,則是在北宋大觀時,宋徽宗趙佶命人撰寫的《宣和博古圖》中,這是一本專門描寫商周時期古器物的作品,可以看出原本博古題材主要是用來研究古代青銅器等器物的。目前最早的博古畫是北宋董祥的《歲朝圖》,話說歲朝圖也是宋代興起的一種繪畫題材,主要就是表現一種吉祥喜慶的氣氛。而董祥的這幅畫裡面,則是二者相結合,圖上畫了三個器物,栽著靈芝的花盆,插著各種花卉植物的花瓶,還有一個被遮住大半的器物。
博古博古,其實也和文人喜歡的「雅好博古」有關,自古以來,就有一批金石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比如宋代的李清照和她丈夫趙明誠就非常喜歡書畫金石,兩個人在一起搜集了非常多的古物。博古繪畫,也有很多是金石學家、收藏家和畫家創作完成的,特別是清代和民國時期,金石學、考據學成為熱潮,也就帶動了博古題材繪畫的發展。
博古畫的類型,有花博古,就是花卉和器物相結合,像插花藝術一樣;有不加裝飾,純展現器物的;還有人物場景化,有人有器物。清代《雍正十二美人圖》裡面還有一幅是「博古思幽」,美人後面的博古架上擺滿了諸多仿古器物;陳枚的組畫《月曼清游圖冊》中也有「圍爐博古」的畫面。可見鑒賞古物的博古題材已經很盛行了。
9. 請問有誰知道國畫中的博古圖是什麼意思
博古是雜畫的一種,後人將圖畫在器物上,形成裝飾的工藝品,泛稱「博古」。如「博古圖」加上花卉、果品作為點綴而完成畫幅的叫「花博古」。 北宋大觀宋徽宗命大臣編繪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圖》三十卷。後人因此將繪有瓷、銅、玉、石等古代器物的圖畫,叫做「博古圖」,有時以花卉、果品等裝飾點綴。「博古圖」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寓意,常用於書香門第或官宦人家的宅第裝飾,這也造成了其在藝術品投資領域中不俗的地位。
10. 東方古藝之花,蘇州桃花塢年畫
桃花塢年畫因曾集在蘇州桃花塢一帶生產而得名,故而蘇州在四五百年前出現了名揚天下的「一人一品」,一人是江南大才子唐寅,一品即是桃花塢年畫, 桃花塢年畫因其「中西合璧,雅俗共賞」的特質,而成為中國四大年畫之一,並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它生動地、多層次地再現了吳地民間民俗活動,並以濃郁的民俗風情,展示出了強烈的鄉土文化, 充滿著勃勃生機。
一、桃花塢年畫的歷史發展
桃花塢年畫歷史悠久。按照習俗,每逢農歷歲末,要張掛年畫,以驅避鬼魅的侵擾,同時祈求來年的好運,後拓展至其他節日以及婚假、壽慶等民俗活動中。桃花塢木版年畫從明末清初形成至今,至少歷經了 400 年的時間,並伴隨著社會政治的發展與更迭,桃花塢年畫也經歷了由盛到衰過程。
1.初始期
從明末到清代乾隆、嘉慶之間為桃花塢木板年畫的初始期。這一時期,隨著蘇州一帶手工藝的發展,是桃花塢木板年畫發展最具市井文化氣息的時期。如萬曆二十五年的《八仙慶壽圖》、清初的《二十八宿鬧昆陽》《清明佳節圖·二十四孝圖》《楊貴妃游花圖》《清音雅奏》《瑤池獻壽圖》等。
2.興盛期
從康熙以後到雍乾時期,是桃花塢年畫歷史上最為興盛與輝煌的時期。這期間是史上的康乾盛世,經濟繁榮,姑蘇有了專門的版畫鋪子。這時期的桃花塢年畫最具市井氣息。《姑蘇萬年橋圖》就是這一題材的代表作。同時還有《棧道積雪圖》《簾下美人圖》《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等反應山水、仕女、戲曲、故事等題材的作品。
3.衰退期
從清末到咸豐、同治年間的戰亂期,桃花塢年畫出現了衰退期。隨著戰爭的頻發,國民經濟的衰退,桃花塢年畫也走向了發展的低迷期。蘇州的石印年畫和膠版年畫生產規模大幅度降低。這一時期流傳下來的年畫有《玉堂富貴·蓮生貴子》《水滸綉像全圖》《法人求和》《紅樓夢十二金釵》等,其中以戲曲作品最為繁盛。
二、桃花塢年畫的題材
桃花塢的工藝製作精細,獨具匠心,其工序復雜,要求環環相扣,年畫製作的每一步都有其特定的工具和材料。製作步驟分為畫、刻、印三道工序。對於桃花塢木版年畫印製也十分講究,要求構圖飽滿,題材主要表現戲曲故事、忠孝禮義、歲時節氣等內容。
1.歲時節氣類
吳中地區歷來節令風俗甚多,尤以元宵燈市最盛,固有「 吳中風俗,尤竟上元」一說。如年畫《虎丘燈船勝景圖》,即以蘇州吳中舊有舊俗,元宵佳節夜遊虎丘為題材,展現了人們坐著掛滿彩燈的船隻,一路游覽夜景的熱鬧場面。《端陽喜慶圖》描繪的便是端午節昊中地區劃龍船的熱鬧場面。又如常見的《逼鼠蠶貓》,就是吳地養蠶之家喜聞樂見的一種圖案。
2.戲文故事類
表現戲曲內容類題材的作品也叫「戲文」,戲曲指戲劇和曲藝的總稱。充滿地方風味的蘇州評彈、崑曲等戲曲形式,在桃花塢年畫師們的描繪下,被繪成年畫。如年畫《小廣寒》描繪了清代上海「小廣寒」 書場,台上七位彈詞藝人, 或抱琵琶,或拉胡琴,再現了評彈的會唱情景。又如《金槍傳楊家將前後本》《西廂記》《三笑姻緣》《珍珠塔前後本》等都是京戲文題材的作品。
3.花卉博古類
雖然在桃花塢年畫中經常會出現花卉、草木、禽鳥、走獸、魚蟲之類的形象,但大多隻是其他題材作品中的「配角」,並且具有一定的象徵或寓意。如康熙時丁應宗的花卉冊頁,內有花鳥、草蟲、梅竹、瓜果等不同內容的畫面。乾隆年間的《長壽富貴圖》《瓶花博古圖》《歲朝如意圖》等都出現了博古圖案。
4.江南生活類
雍正七年 《嶺南會館廣業堂碑記 》 記載:
姑蘇江左名區也。聲名文物,為國朝所推。而閻門外商賈鱗集,貨貝輻揍,襟帶齡山塘間,一久成都會。
說明了當時的蘇州商業資本的活躍。年畫仕女嬰戲《姑蘇聞門圖 》《姑蘇萬年橋圖 》,有如《清明上河圖》刻畫了林立的樓台商肆、 綢緞庄、染坊、葯鋪、雜貨鋪、飯館、醬園 等街頭熙來攘往的民眾,有賣藝的 、走路的、玩耍的小孩、結伴閑游的、匆匆趕路的、詢問貨價等,描繪現實風景、刻畫了宏偉的場面。
5.女性形象類
仕女是桃花塢年畫中出現最多的人物形象,頻繁出現於各類題材的作品之中。如有表現女性勞作的年畫《漁樵耕讀》《孟母斷機圖》《浮針乞巧》等;表現女性休閑娛樂的年畫《美人饒花圖》《弄花香滿衣》《雙美賞花圖》《弈棋美人圖》等;還有表現情感活動的年畫《美人鞦韆圖》《雙桂軒彈琴》《妻兒待郎圖》《西湖行宮圖》等等。
6.福壽喜慶類
福壽喜慶類的年畫,是將人們美好的願景融入到年畫中的一種創作。比如具有招財進寶、登科陞官、五子登科、喜鵲登梅等美好寓意的內容,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述求。如《招財進寶》《聚寶盆》《平安吉慶》《風調雨順》等祈求平安順遂的年畫,就是福壽喜慶年畫的表達。
三、桃花塢年畫的價值
1.審美價值
傳統的文化是民間美術發展的基石 ,無論從桃花塢年畫的造型特徵,還是從畫面的構圖來說,桃花塢年畫都符合傳統的對稱、和諧性,美觀性。這也折射了中國民眾的審美哲學,穩定、圓潤、通達。
2.承載價值
隨著歷史的更迭,很多場景我們已經不能再看見,但是通過記錄,我們能重見那個時代的輝煌,桃花塢年畫就是一個很好的媒介。在《 姑蘇萬年橋》中,我們能夠重見「康乾盛世」之境,為後人研究當時蘇州的社會狀況和人文風貌提供了寶貴資料。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我們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記錄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 。桃花塢木版年畫作為我國的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這項非遺,就是去感受傳統文化的厚重,讀懂桃花塢,就是讀懂了一段傳奇,讀懂了一朵盛開在東方的古藝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