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花藝史
A. 關於花藝的書籍有哪些
由黃永川所著的《文人花(共2冊)》是中國插花藝術的經典文本,也是日本花道的所推崇的最為經典的文獻,一為袁宏道《瓶史》、張謙德《瓶花譜》的注釋解析,一為《瓶花別冊》,是黃永川撰寫的一個歷史回顧和使用技巧,佐以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的插花作品和點評;黃永川的整理,依託台北故宮博物院大量珍貴的明代美術資源,對明朝時期插花的總體面貌,有最為廣泛而細致的呈現。同時,作為多年浸淫於中國插花史研究的權威人物,也是最理想的該書註解人。
作為中國人還是要銘記中華花道的,這是我們最古老的藝術文化。學習好了日本和歐美的,最後還是要回過來發展我們自己的花道藝術,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傳承。
B. 中國花藝排名
生活質量快速提升的今天,花藝成為眾人爭相追逐的對象。在這之中,無論他們是出於興趣愛好而去學習花藝,還是為了開一家特色鮮明的花店才去研習花藝的精髓,花藝培訓機構接二連三的成立已經極為明顯的表現出現今花藝行業的盛況。與此同時,選擇哪家花藝培訓機構作為自己的學習之地也著實為難了廣大學員。為此,小編專程對各大花藝培訓機構進行了調研排名,方便大家進行選擇。
NO.1中赫花藝
綜合實力:★★★★★
用戶滿意度:★★★★★
花店簡介:中赫時尚成立於2004年,坐落於設計文化底蘊深厚的北京,是國際知名的創意藝術與設計學院。也是國內首家以開發個人創意思維,設計思維,培養時尚審美,個人綜合素質職業素養為目的的專業培訓機構。中赫時尚在教育領域的培訓課程包含時尚管理學院、北京花校(FLOWER SCHOOL BEIJING)、空間軟裝設計學院和中赫國際,成功研發和開創數十門國內外時尚設計類課程。同時,中赫時尚旗下涵蓋商業項目設計、跨界藝術經營、國際招募平台等多項綜合類業務。
用戶評價:
@VeranoLi:學員來自全球各地,師資實力很雄厚,都是國內外大師級別的花藝師。可以學到很多新鮮潮流的東西。
@WANGMEICHENG:花藝設計課程培訓循序漸進,小白到大神都有適合的課程,偏商業化,講究速成。
NO.2良友花藝
綜合實力:★★★★☆
用戶滿意度:★★★★☆
花店簡介:良友花店於1988年創立,是杭州第一家花店,杭州最早從事花卉銷售的品牌,也是業內最早出版花藝書籍的花店培訓機構。創立近三十年來良友已培養了數萬名優秀的花藝師人才,學員成功開店率突破35%,屢次刷新行業紀錄。每年來良友花店商學院學習的學員有1000多人,良友在整個花藝行業具有最深厚的經驗積累。
用戶評價:
@少俠莫回頭:課程很豐富,設計也很合理,不像別的培訓機構只是灌湯式教學,注重學生感受,開拓學生思維,鼓勵創新突破。
@撰小文:環境特別棒,來了就不想走,真真是書里的生活。老師們特別友好,課堂氣氛輕松活躍、開放自由,可以盡自己所能去創造。
NO.3謝明花藝
綜合實力:★★★★☆
用戶滿意度:★★★★☆
花店簡介:上海謝明時尚花藝設計課程是中國最早成立的插花花藝教學單位之一,由上海市教委與1995年5月批准成立,也是當時上海唯一獲得教委批文的花藝學校,在全國也是最早的一家,後於1999年更名為上海謝明時尚花藝設計中心至現在。
用戶評價:
@音樂羽毛:老師資歷都很高,教學嚴謹,邏輯清晰,授課條理易懂,私下裡老師們也都很平易近人,遇到不會的也熱情給予幫助。
@弋者:課程根據花藝種類進行設置,條理化比較清晰,但是對於沒有花藝基礎的人而言,比較難進行選擇。
NO.4王紹儀花藝
綜合實力:★★★★☆
用戶滿意度:★★★★☆
花店簡介:王紹儀花藝工作室由中國插花協會副會長王紹儀創立,致力於插花花藝教育,具有濃郁的嶺南風格,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插花花藝人才。
用戶評價:
@稻吧:王老師極為平和,授課也十分精巧。課程主要針對嶺南風格的插花藝術,專業性很強,可以學到不少精髓。
@大白天天:相較其他培訓機構來說,王紹儀花藝工作室課程略顯單一,畢竟其著重的是嶺南風格的插花藝術,所以對嶺南風格的插花有興趣的可以選擇王紹儀花藝。
NO.5乃夫花藝
綜合實力:★★★☆☆
用戶滿意度:★★★☆☆
花店簡介:濟南乃夫插花花藝職業培訓學校2006年創辦於美麗的泉城——濟南,是袁乃夫先生帶著兒時的夢想為所有熱愛美好生活的人創辦的一所專業插花花藝學校。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正規批准開辦的專業插花花藝教學機構及現代插花花藝職業技能教育的起源性學校。
用戶評價:
@吃貨方方方:袁老師注重民族文化,在課程中極為注重傳統民族文化的輸出,講求文化與花相結合,技藝精湛。
@米爾科曼:課程設置嚴謹,民族氣息濃厚,注重思維與技術的同步開拓。
NO.6鹿石花藝
綜合實力:★★★☆☆
用戶滿意度:★★★☆☆
花店簡介:是中國新生花藝學校的代表,也是目前國內發展實力強勁的花藝學校,除此之外,鹿石花藝還是國內全開放式花藝練習場地。旨在打造一個國內一流的花藝資源平台,帶領學員們在探尋花藝的奇妙旅程中縱橫馳騁,一路加速。
用戶評價:
@小菜菜菜菜子:花藝設計比較大型,注重整體,需要很強的協調意識,老師很棒,環境超級好!
@哈哈:老師都是國外的大師,檔次是很高,但總感覺沒有國內的老師親近,語言溝通也不是特別暢快。
NO.7媞亞花藝
綜合實力:★★★☆☆
用戶滿意度:★★★☆☆
花店簡介:媞亞花藝成立於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杭州,專業從事花藝培訓教學16年,兼婚禮設計,大型場地布置等酒店花藝設計。其教學宗旨是讓每一個喜歡花藝的學員能真正掌握花藝技術,為花藝行業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造就高素質的花店經營者。
用戶評價:
@一蜘小蛛soggy:環境好的沒話說,學習氛圍也很棒。課程與時俱進,專業性比較高,對於想開花店的人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
@諾森德冰雪封住腳步:總體而言是很好的,但畢竟相比杭州其他老資歷培訓機構,提亞的經驗便略顯不足。
NO.8馬克花藝
綜合實力:★★☆☆☆
用戶滿意度:★★☆☆☆
花店簡介:馬克花藝培訓創辦於2003年,隸屬於北京會一花卉有限公司,始終致力於為花店行業提供優質的培訓課程和開店服務。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馬克已經擁有了北京、深圳、上海三家花藝學校。是國內招生量最大,地區覆蓋最廣的花藝培訓機構 。
用戶評價:
@只吃玉米蛋餅加芝士:馬克花藝的老師都很和藹,總是會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解我們不懂的知識,感謝老師們的辛勤栽培。
@阿夢夢脾氣大:雖有十餘年的培訓經驗,但相較其他培訓機構而言,師資力量稍顯薄弱。但值得說的是,教學思想還是不錯的。
NO.9芳華花藝培訓中心
綜合實力:★★☆☆☆
用戶滿意度:★★☆☆☆
花店簡介:深圳市芳華插花藝術培訓中心是一家成立於2004年專業從事花藝培訓的機構,多年來為全國各地培養了數千人的專業中高端花藝人才,並在國內外的花藝比賽中獲得大獎。
用戶評價:
@一尾橙色魚:我報的是現代插花課程,教的倒是挺仔細的,但感覺這樣開設課程有點不全面。畢竟剛接觸花藝的人都是零基礎,應該開設那種階段班。
@KK白兔:芳華花藝培訓課程安排比較豐富,課時也很長,充分給予了學員們足夠的學習時間。
NO.10博思花藝插花培訓學校
綜合實力:★★☆☆☆
用戶滿意度:★★☆☆☆
花店簡介:博思花藝培訓學校先後在焦作、平頂山、濮陽、鄭州、滑縣、山西等20多個大中城市建立了博思花藝婚慶加盟企業。成立至今共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8000多名中高級花藝培訓婚慶人才,是目前中原地區首家正規的花藝教育培訓機構。
用戶評價:
@吧啦la啦la:老師都比較有經驗,強調與時俱進,整個打造出來的花藝作品都很具有時代氣息,而且簡潔大方,頗為好看。
@今夕遙望月:本來以為在這里可以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但學下來才發現基本都是照本宣科,不能否認這些技術有用,但並不是花藝的精髓。
C. 傳統古典插花與現代化插花異同點
花,顧名思義,是指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修剪、整枝、彎曲等)和藝術(構思、造型、設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製完美、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 換言之,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並且不是隨便亂插的,而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享受。 插花(flower arrangement)起源於佛教中的供花。所以,插花是一門藝術,同雕塑、盆景、造園、建築等一樣,均屬於造型藝術的范疇。 在我國插花的歷史源遠流長,發展至今,已為人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並不是一定要選用名貴的花材、高價的花器。一般看來並不起眼的綠葉,一個花蕾,甚至路邊的野花野草和常見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優秀作品來。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而插花藝術對中國人而言,被視為一個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作為主要素材,在瓶、盤、碗、缸、筒、籃、盆等七大花器內造化天地無窮奧妙的一種盆景類的花卉藝術,其表現方式頗為雅緻,令人把玩,愛不釋手。 插花的主要類型: 1.根據用途大致可以分為:禮儀插花和藝術插花。 2.根據藝術風格可分為:東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現代自由式插花。 東方式插花又有中國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西洋式插花主要區分為兩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 3.以花材性質分類:鮮花插花、乾花插花和人造花插花等。 那麼什麼是花藝呢? 花藝就是廣義的插花。更確切地講,就是用剪切下來的各種花材和其他裝飾性材料進行藝術造型的創作活動,也可稱為切花藝術造型。因此,它與插花藝術的創作原理和藝術表現手法基本相同。 花藝簡單的說就是把不同的鮮花和輔助材料進行合理的組合,使其在顏色和造型上產生一種人為的藝術美。 日本的「花道」 「花道」是日本對插花藝術的特有稱呼,實際上就是插花之意。 日本習慣將品茶、習武、書法與插花等傳統技藝稱之為「道」,即「茶道」、「書道」、「花道」等。正如我國唐宋時代盛行的「點茶」、「掛畫」、「燃香」及「插花」被稱之為「四藝」一樣。 在人們心目中,普遍存在這樣的觀念: 即學習和掌握這些技藝,不僅能獲得知識,而且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修身養性。但是,作為新時代的炎黃子孫,只限於繼承民族的傳統是不夠的,必須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使之發揚光大。因此,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水平,才是通往這些藝術殿堂的康莊大道。 花藝與插花之間的不同點: 1.插花必須是插在容器中,而「花藝」可用也可不用容器,可以吊掛在壁面上,或直接插制在檯面上。 2.插花必須以植物材料為素材,而「花藝」除用植物材料外,還可用許多非植物的裝飾性材料,如金屬的、玻璃的、塑料的、棉綢織品等。 3.「花藝」創作在選材、構思、造型等方面,都比插花更加廣泛自由,尤其在一些大型展覽和比賽場合,它被廣泛應用,造型趨於大型化,很有氣勢,這是插花無法與之相比的。 花藝是傳統婚禮上最隆重的組成部分,更是現代婚禮中最耀眼的裝飾元素。與華麗的婚紗和璀璨的戒指不同,它以自然柔美的姿態、奔放的熱情,演繹著每一場婚禮的盛大場面,也襯托著每一對新人的光彩奪目。它們更以自己短暫的生命,見證著每一對有情人的海誓山盟、地久天長。
D. 中國古代插花做什麼
在古時的中國,插花是用來禮佛的,其後經僧侶傳至日本後更被發揚光大,應用到不同階層的不同角落。遠在日本的江戶時代,花藝已經十分流行,在當時的社會里,花藝的工作者,幾乎全部都是男性。時移世易,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里,女性的工作者比較多,不過花藝工作者當中,男女老少比比皆是,在國際舞台上,不少有名的花藝設計師更是男性。如果你到日本觀光,遇到一個穿著傳統禮服的年邁老伯,不吸煙,不喝酒,他說他是研究花道的;一般日本人一定會想到,他可能是一位大有來頭的花道老前輩。如果視花藝為一種學問或藝術,花藝的作品視為一件作品,的確是適合任何人士的。
插花
插花,也叫花藝,和茶道一樣,也是沒落於本土,興盛於他鄉的傳統藝術之一。中國插花藝術萌芽於先秦,於魏晉南北朝小有氣象,此時,這項藝術還多是「借花獻佛」——在六朝的南史中:「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窯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唐宋以後,插花漸盛。唐人羅虯在《花九錫》中,較詳細地記述了當時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後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將宮中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稱其為「錦洞天」。如果說唐代插花還僅僅是宮廷和寺廟的高雅藝術,到了宋代,插花藝術在民間已經蔚然成風。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至明朝,已有插花專著問世,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有《瓶史》,此書曾1696年被譯為日文,對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被日本插花藝術家們奉若圭臬,被推崇為「宏道流」。袁宏道在一首《戲題黃道元瓶花齋》詩中雲,「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一枝兩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鬥奢。傍拂楊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顏君齋.一倍添妍華。」僅用了寥寥數筆,就把插花描繪得淋漓盡致。清朝關於插花的記載有:鄺璠著的《便民國纂》中的「養花法」,陳淏子著的《花鏡》中的「養花插瓶法」和「香壚花瓶」.沈復著的《浮生六記》中的「閑情記趣」.以及汪灝著的《廣群勞譜》,《紅樓夢》中對插花的描述也不少。到了近代,戰亂頻仍,民生凋敝,花藝自然就荒蕪了。
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與西方花藝最大的區別在於:西方重造型,中國重意態。中國花藝強調:自然之真——保持花木的自然生態,依據季節造型;人文之善——重視其敦睦人倫的社會效益;宗教之聖——花是有助悟道的聖物,常以花供佛、以花修道;藝術之美——從選材到搭配,講究和諧、清雅、明秀。
日本的插花藝術已有一千多年歷史,6世紀時,一位名為小野妹子的遣唐史將很多中國傳統技藝帶回日本:字畫、雕刻、文學、戲劇、園藝……還有就是供佛的「瓶花」。從中國回來後,小野妹子開辦了日本的插花學校。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池坊」現在已經傳到了第四十五代。
E. 中式花道的基本流派
中式花道的基本流派是中華花藝、人文花道和枯山花道。花道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花道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簡而言之插花藝術。
相關信息
1、中式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中國傳統插花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特徵。主要表現在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追求花材的意趣美。善用木本花材。採用不對稱式構圖形式。賦予花材豐富的內涵與象徵性。
2、中華花藝的精神內核是為天地立心。主要特色為含蓄、高雅、飄逸、豐盈、和諧。中華花藝之父黃永川先生說它不僅是造型藝術那麼簡單,中國人的哲學、文化、倫理,都在裡面。在一瓶花里見天地,簡單又如此復雜。
3、枯山花道創始人王德成,新興的花道名稱,枯山花道講求陶、石、木、竹、花信手拈來,枯荷、殘柳、干枝皆能造景,將簡素與自然、孤傲與幽玄、脫俗與寂靜凝練成石幽水寂、山鄉野趣的詩意,通過線條、顏色、形態、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
4、人文花道的創始人是台灣王國忠老師,致力於東方插花教學40年。王國忠的人文花道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休閑的、生活化的。插花大多將花與茶、花與畫、花與禪等文化結合,力求營造出一種古典文人追求的情趣。
F. 廣州嶺南花卉市場的介紹
嶺南花卉市抄場坐落於嶺南襲花卉之鄉——廣州市芳村區五眼橋村。(近廣州大眾狗場)該市場北靠芳村大道珠江橋西出口路段,東鄰廣州花卉研究中心,西貼廣湛鐵路,離白雲機場僅25分鍾車程,水、陸、空交通十分方便,目前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功能最齊全的花卉綜合市場。
G. 請問這是什麼花呀
建蘭
編輯
建蘭俗稱雄蘭、駿河蘭、劍蕙等,建蘭葉片寬厚,直立如劍。花瓣較寬,形似竹葉般;花多葶長,香濃。 建蘭是指主花形在盛夏金秋的中國地生根蘭花。植物學界以其主產地福建而為名。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差,越冬溫度不低於3℃,怕強光直射,不耐水澇和乾旱,宜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葉上。
中文學名
建蘭
拉丁學名
Cymbidium ensifolium
別稱
雄蘭、駿河蘭、劍蕙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天門冬目
科
蘭科
亞科
樹蘭亞科
族
蕙蘭族
屬
蘭屬
種
建蘭
分布區域
產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
目錄
1形態描述
2生長習性
3物種分布
4品種分類
▪正格花
▪異型花
5主要價值
▪葯用
▪盆景
6栽培技術
7養護管理
▪施肥時間
▪病害防治
8植物文化
▪歷史文化
▪歷史故事
1形態描述編輯
地生植物;假鱗莖卵球形,長1.5~2.5厘米,寬1~1.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葉2~4 (~6)枚,帶形,有光澤,長30~60厘米,寬1~1.5(~2.5)厘米,前部邊緣有時有細齒,關節位於距基部2~4厘米處。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發出,直立,長20~35厘米或更長,但一般短於葉;總狀花序具3~9(~13)朵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長可達1.5~2厘米外,其餘的長5~8毫米,一般不及花梗和子房長度的1/3,至多不超過1/2;花梗和子房長2~2.5(~3)厘米;花常有香氣,色澤變化較大,通常為淺黃綠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狹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2.3~2.8厘米,寬5~8毫米;側萼片常向下斜展;花瓣狹橢圓形或狹卵狀橢圓形,長1.5~2.4厘米,寬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長1.5~2.3厘米,略3裂;側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上面有小乳突;中裂片較大,卵形,外彎,邊緣波狀,亦具小乳突;唇盤上2條縱褶片從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內傾斜並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長1~1.4厘米,稍向前彎曲,兩側具狹翅;花粉團4個,成2對,寬卵形。蒴果狹橢圓形,長5~6厘米,寬約2厘米。花期通常為6~10月。[1]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建蘭全株(10張)
建蘭花果(6張)
2生長習性編輯
生於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1~1800米。[1]
3物種分布編輯
產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
建蘭
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和雲南等地。生於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0~1800米。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1]
4品種分類編輯
正格花
建蘭
荷瓣
君荷,金荷,金皺虹荷,瀏陽荷
梅瓣
一品梅,紅一品,光登梅,綠梅
水仙瓣
梅仙:夏皇梅
水仙:四季汪字
荷仙:瀘州荷仙,荷王
異型花
建蘭
奇花
爪花:玉雪天香
三捧:七仙女,向日葵
蝶花
外蝶:天公蝶,舉國歡慶
內蝶(彩捧):寶島仙女,大寶島
內蝶(三星蝶):峨眉三星,聖火
奇蝶花
菊瓣:綠雲仙女
牡丹型:富山奇蝶,玉山奇蝶,嶺南奇蝶
玉樹型:翠玉牡丹,寶島金龍
5主要價值編輯
葯用
建蘭根
【異名】:土續斷(《續古今考》),蘭根(《五雜俎)),蘭花根(《分類草葯性》)。
建蘭
【來源】:為蘭科植物建蘭的根,植物形態詳"建蘭花"條。
【採集】:隨時可采,鮮用。
【性味】:辛,平。①《醫林纂要》:"苦甘,溫。"②《植物名實圖考》:"有毒。"③《分類草葯性》:"溫,平,無毒。"④《四川中葯志》:"性平,味辛,無毒。"
【功用主治】:順氣,和血,利濕,消腫。治咳嗽吐血,腸風,血崩,淋病,白濁,白帶,跌打損傷,癰腫。
①《醫林纂要》:"治腸風,塗癰腫。"
②《綱目拾遺》:"治跌打,和血;痰嗽後吐血。"
③《分類草葯性》:"治月經不調;紅崩,白帶。兼能順氣。"
④《天寶本草》:"消腫脹,治淋症。"
⑤《四川中葯志》:"除風邪,理氣。治白濁、白帶及婦女干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鮮者0.5~1.5兩;或搗汁。外用:搗汁塗。
【選方】
①治肺勞咳嗽溢血:建蘭鮮根搗絞汁,調冰糖燉服。每次五至八錢。(《泉州本草》)
②治尿血或小便澀痛:建蘭鮮根一兩半,蔥白三、五個。清水煎湯調烏糖服。(《泉州本草》)
③治婦女白帶:蕙蘭根、天冬、百合、百節藕.燉雞或肉服。
④治婦女干病:蕙蘭根、百節藕、石竹根、黃精。燉肉服。
⑤治婦女干病,手足心發燒:蕙蘭根、大茅香各一兩。煎水去渣,加甜酒燉豬心肺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葯志》)
建蘭葉
理氣,寬中,明目。 治久咳,胸悶,腹瀉,青盲內障。
建蘭(8張)
①《綱目拾遺》:素心建蘭花除宿氣,解郁。
蜜漬青蘭花點茶飲,調和氣血,寬中醒酒。
黃花者名蜜蘭,可以止瀉。
色黑者名墨蘭,治青盲最效。
②《分類草葯性》:明目。
③《泉州本草》:治久嗽。
④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葯選編》:清肺除熱,消痰止咳。治久嗽:建蘭花十四朵,水燉服。[2]
盆景
建蘭植株雄健,根粗且長。適宜用五筒以上的蘭盆栽植,每盆苗數稍多,置於林間、庭園或廳堂,花繁葉茂,氣魄很大,也可用較大的高腰簽筒盆栽植數苗,長時蒼綠峭拔,很有神采。花開盛夏,涼風吹送蘭香,使人倍感清幽。
建蘭栽培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在我國南方栽培十分普遍,是陽台、客廳、花架和小庭院台階陳設佳品,顯得清新高稚。
6栽培技術編輯
1、盆具的選擇: 以質地粗糙、無上軸、邊底多孔、有盆腳的蘭盆栽蘭較好。
建蘭的養殖方法[3]
2、植料的調配: 植料應選擇質地疏鬆團粒結構好;香菇 泥土30%,火燒土30%,粗沙粒25%,谷糠15%;腐殖土40%,粗沙粒40%,谷糠20%。
3、蘭株的種植
苗木處理
建蘭養殖方法主要順應種性要求,使生物與環境協調和諧。只有了解和掌握了這一點,才能把蘭養好。
①上芽早、生長快,應早分勤肥.在幾種常見蘭花中數建蘭生長早而快,若無凍害或在室內越冬情況下,2~3月份起即見新芽出土,至5月中早生新株就長高到15厘米以上,即半株長成了,而此時春蘭、墨蘭,蕙蘭等正是新芽出土的高峰期,可見建蘭要比其他蘭種生長快平代。所以建蘭早生當年的新株有可能開花或再長第二代新株。據此,建蘭的分株換盆應在晚秋的10月下旬至11月份進行,伏盆後越冬,這樣開春後即進入生長期;2~3月上芽開始即著手施肥,薄肥施多次,以滿足其早生快長和多次開花之營養消耗的需要。
②長勢健、分櫱強,可平價出售。建蘭長勢強健,只要環境。適宜,肥水充沛,一般都是3~4枚葉的壯株,並具碩大的假鱗莖。所以,上年的新株一般都能抽發2~3個新株、還相繼開l~2葶花,雖多時一母株能發5~6苗草;為其他蘭種所罕見。分櫱力強、繁殖系數大,本來是促發展的好事,可因發展快,普及不夠,往往帶來蘭花滯銷、積壓、跌價的情況,甚至出現毀蘭的副作用。對此,筆者以為除宣傳促銷外,應平價出售,以利於蘭業的昌盛。
③適見陽,略偏干,求多花。建蘭開花有自己的獨特性,即在長日照條件下盈蕾並開花。花芽分化宜「陽而干」,花芽出土後無休眠期,約半個月至20天即開花,花芽期和花期都相對較短,所以在栽培上應給予適當多一點光照,盆土也應略干一些,不能同春蘭、墨蘭一樣蒔養,否則,只長新草而開花無望。不過,值得注意的是,7~9月高溫炎熱時期,既不可任陽光灼傷葉子,又不可遮陽過嚴和澆水過多。
④冬保暖,夏遮涼,保安全。怕凍是建蘭的習性之一,這一點僅次於墨蘭,遠不如春蕙。若在露地蒔養無保暖設施,其受凍的概率較大。一般通-2℃即要受凍。所以養建蘭冬季應在室內或在大棚中保暖越冬,氣溫不能低於0℃。夏日太烈時應稍加遮陽,避免直射光(尤其是中午),即使僅1/3至半幅葉子灼傷了,也會影響其生長和開花。除此兩項外其他管理措施如土、肥、水、葯等粗放一些亦無妨。保安全至關生死存亡,故不能不提。[4]
7養護管理編輯
1、控光降溫: 建蘭生長適於在年平均氣溫15~23℃之間,夏天氣溫炎熱,用7
建蘭[3]
0~80%的塑料遮光網來降溫。
2、高溫促降: 因光照過強而引起的高溫,應採取增加遮蔭的層次和密度促使降溫;夏秋季節有光照強,空氣悶熱,氣溫高,應開啟門窗,讓蘭場空氣徹底對流,促使降溫。向通道、蘭架下淋灑清水,向室內空間噴水霧,也可促使降溫溫。
3、保濕通風: 蘭場保濕與通風要調控到一個最合理的狀態,以利蘭花生長。保持空氣濕度要採用先進的全自動加濕機亦可向空間、通道、蘭架下噴淋水霧。
保持基質濕度要根據光照、濕度、通風等條件來調控。有土栽培的以2~4天澆1次水,堅持「寧干勿濕」,澆水的時限要因地制宜。野生蘭花原生於山野幽谷,產地四面敞開,但又有林草遮蔭,時有和風吹拂,長期能生長於空氣清新的環境,因此,蘭場也需創造這些蘭花生長條件,蘭場較閉塞的要增開門窗,促使空氣對流。
4、保溫防凍: 建蘭只能在有遮擋風霜的防護條件下耐受短暫性的、間歇性的-2~-5℃的低溫 ,因此,應在冬季溫室保溫,有條件的還可採取加溫設備。
5、施肥: 採取「因蘭制宜,看苗定肥、寧淡勿濃、適時薄施」。即根據蘭種、苗勢、生理特點,掌握時機。乾肥採用:牛骨粉(含氮4%、磷22.06%)、草木灰(磷1.04%、鉀6.41%),餅肥(氮7%、磷1.32%、鉀2.12%)及火燒土混合肥配製與復合肥交替使用每年盆內不少於4次。液肥以腐熟的有機質肥過濾沖淡液,尿素、磷酸二氫鉀或專用花肥交替作追肥或根外施肥,一般每隔15天一次,在根外施噴時前後二天用清水噴灑葉面一次,沖洗塵土、葯液殘渣。[5]
施肥時間
①催芽肥(春末夏初):乾肥一至二次,根外施肥10天一次,以氮、鉀肥為主,促進地上部莖葉抽發,地下部根系擴展。②發育肥(夏末初秋):新芽葉片伸長出葉,促使新芽健壯,以氮為主,勤施薄施,新芽開葉後以鉀為主促使壯苗,每周用磷酸二氮鉀噴施一次。③促花肥:待新梢葉片不再生長時即轉入花芽分化期,以磷為主,乾肥二次,根外施肥每周一次。④秋末初冬,寒露至立冬期間蘭花將轉入休眠期,下乾肥一次,液肥二次,葉面噴施每10天一次,以保證安全越冬,含膏育秀,提高來春萌芽率。[2]
病害防治
白絹病:多發生於梅雨季節。應注意通風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予以預防,發病後可去掉帶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劑或石灰即可。
炭疽病:終年都有,高溫多雨季節更為猖極。防治方法除改善環境條件外,發病期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500倍液噴治,7~10天互次,然後再輔以l%等量式波爾多液,每半月1次。
蚧殼蟲:在高溫多濕、空氣流動不暢的情況下,繁殖最快。用常規法防治。
根腐病:又叫線蟲病。線蟲寄生於蘭花根部,引起根系腐爛,地上葉片生長不良, 葉色退綠、發黃,甚至造成植株萎焉。線蟲危害造成大量傷口,還引起其他土傳病菌的侵染,導致植株發病,加速植株枯死。栽培基質應消毒,可用100度蒸汽滅菌消毒,殺死蟲卵。危害重的要立即換盆,將病株泡入葯液中20~30分鍾,撈出晾乾,用新基質從新栽種。[6]
8植物文化編輯
歷史文化
據日本的田邊賀堂史生著的《蘭花栽培四枝節》載:「建蘭由中國秦始皇特使徐福攜來」。它間接地證明了,建蘭的栽培史,應始於秦始皇統治(公元前221年)前,迄今已有2200餘年了。
」秋蘭蔭玉池,池水清且芬。」這是晉代詩人傅雲先生贊美建蘭花香的詩句。
據譽滿海內外的中國蘭花學者和活動家何清正先生的考證,建蘭為線藝之鼻祖。各色線藝、水晶藝、圖畫斑藝均十分豐富,花藝的續變力也十分強盛。如上世紀末發現的朵開三重花,每重有3~4朵奇彩蝶的「三重彩蝶」,便是典型的代表。
歷史故事
大宋提刑官與建蘭外傳
大宋提刑官宋慈曾在福建汀州任知縣3年,縣衙所在地為2013年的福建省長汀縣,當時的閩西首府,范圍為2013年的福建省龍岩市管轄區和三明市的部分地方。汀州盛產蘭花,百姓愛種蘭花,素有用蘭花為孕婦催生助產、搬遷新居饋贈蘭花、婚嫁以蘭陪嫁、種蘭避邪以求子孫滿堂等民情風俗。宋慈在任知縣時是不是與眾文人一樣愛蘭,對蘭花的賞愛是否入鄉隨俗尚無文字記載,但史記他是首開汀江水路運輸的知縣。汀江水路的開辟為建蘭主產區打開了一條通向海內外的通道。因此,宋慈對建蘭的外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汀江是福建省境內的第四大河,它發源於長汀縣,幹流全長280多公里,自北朝南縱貫福建省的長汀、上杭、永定三縣,流至廣東省的大埔縣三河壩,與梅江匯合為韓江奔流入南海。汀江自北向南流,八卦中南方屬丁,故汀江古稱丁水,後來人們把「丁」與「水」合為「 汀」字,取名「汀江」。毛澤東有「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岩上杭」 的著名詩句描述汀江的神奇和氣魄。
宋紹定年間,宋慈從江西信豐主簿調任長汀知縣,發現百姓食鹽從千里之外的福州靠走山路挑運而來。古代的長汀地處山區,山路漫漫,交通不便,外引食鹽「愈年而至」,食鹽官賣,鹽官貪賄,哄抬鹽價,窮苦百姓買不起鹽,多吃淡菜,缺碘患大脖子病的不少。宋慈細察民間疾苦,水路運輸可直抵汀州城,決定開辟汀江,從廣東潮州船運食鹽。閩西大山是蘭花生長的好地方,山高谷深,汀江河水穿行在深山峽谷之中,古時汀江灘多水急,有棉花灘、回灘、大姑灘、折灘、龍灘等,且到處暗礁密布,航道艱險,江水漲落無常,宋慈經過沿途觀測探險,開鑿疏浚航線,鼓勵農民造船,操習撐船技巧,同時改革鹽政,懲治貪賄鹽官。
汀江水路交通的開辟,縮短了運鹽路線,減少了運費,降低了鹽價,免除了挨家挨戶抽調勞役肩運食鹽之苦。同時,使潮州至汀州、贛州運輸通暢,促進了汀、潮、贛包括蘭花在內的物資交流,鹽商米商往來其間,「鹽上米下」的一派繁榮景象,汀江上百舸爭流,曾有 「上三千下八百」之說。宋慈開汀江水路的功績為閩西百姓世代相傳,如今汀江兩岸仍尚存的400多座馬祖廟,見證了當年水路交通的繁榮歷史。
據連城縣、永定縣和上杭縣的老人介紹,過去他們那裡還出現了 「蘭商」,專門靠賣蘭發大財,通過賣蘭暴富,建土樓,買河段養魚養鴨過休閑日子。
宋代建蘭並不出名,甚至連福建本地的蘭家和文人雅士都說不準蘭花的正名。「建蘭」是我國春蘭、蕙蘭、建蘭、寒蘭、墨蘭五大類蘭花中的一類,而且是唯一以產地命名的一大類蘭花。據考證,「福建」名稱的第一次出現是唐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為了加強邊防武裝力量,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專管軍事,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取名為「福建」經略使(軍事長官職稱)。福建的名稱出現歷史不算遲。
南宋紹定六年(公元1233年),福建漳州的趙時庚著述的《金漳蘭譜》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蘭花譜。全書共三卷,分「敘蘭容質」、「品蘭高下」、「天下養愛」、「堅性封植」和「灌溉得宜 」五部分。對紫蘭和白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徵與栽培管理作了簡明論述,並論及蘭花的品位。《金漳蘭譜》中「紫蘭」指的是墨蘭, 「白蘭」指的就是我們2013年說的素心建蘭。趙時庚生活的地方為漳州府,與汀州府毗鄰,趙時庚尚且沒有給建蘭確切的名字。另外,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 年)修纂的《臨汀志》土產門花之屬中記述的33中花果中,有「素馨」指的也是素心蘭花。福建的地名早已有之,但是海內外的愛蘭人還沒有把福建所產的蘭花叫「建蘭」。這些充分說明宋時建蘭還不夠知名。
閩西即古汀州府,是中國東南沿海腹地的林區,也是距台灣海峽與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近、自然氣候優勢最強的中國蘭產區之一。南宋之後閩西有汀江通往境外,得天獨厚的蘭花生長環境與古代交通占優勢的水上運輸,使閩西的「龍岩素」、「長汀素」、「上杭素」、 「永福素」等蜚聲海內外。
隨著汀江水上運輸業的興盛,蘭花高雅之物從汀州人文古城,逐漸通過文人儒商傳到海內外。1995年,筆者從汀江的源頭龍門出發,沿古水路到福建的上杭、永定,再到廣東大埔、潮州、汕頭考察建蘭的流播路徑,發現沿線深宅大院養的建蘭都是從閩西境內傳種的。一些載入世界各地眾多蘭花專著名品譜中品種,由於當時人們對植物分類不太了解,而被習慣以原產地稱呼,比如「龍岩素」、「長汀素」、 「上杭素」、「永福素」,而且是說得更准確的原產地。而對於福建境外的人稱福建外傳的蘭花,籠統地就叫「建蘭」。由此可見,建蘭及建蘭中的傳統名品「龍岩素"、"長汀素"、"上杭素"、"永福素"都是外來名,因為外傳而得名的。所以,建蘭的外傳與汀江水上運輸的興起、發展、繁榮密不可分,與大宋提刑官開辟汀江水路運輸息息相關。
H. 王紹儀的主要經歷
中國插花協會副會長王紹儀是業界的熱心人,二十多年來,不僅在各大展覽和花藝賽場,而且在街道、工廠、機關、學校,都有她辛苦奔忙、普及插花的身影。她熱愛插花,願意為這一事業鼓與呼。她獨具特色的嶺南花藝,在廣東及周邊省市影響廣泛。
王紹儀從小愛花,北京的家裡有一畝地的大花園,種滿了牡丹、芍葯、丁香、月季等,她時常剪下來練習插花。1965年,她於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畢業,分配到廣州市園林局。1981開始,廣州的日本領事館連續兩年舉辦草月流的插花表演,請來了日本的花藝師,王紹儀也參與了接待工作,這是她最早接觸到插花。1983年,當領事館再次邀請王紹儀時,她提出這一次的活動要改成中日雙方插花表演,中國派出老、中、青三代花藝師獻藝,王紹儀則代表中年組出戰。活動之後,日本花藝師心悅誠服地在答謝酒會上對她們說,日本插花是從中國傳過來的。
1984年,在王紹儀的倡導下,廣州插花藝術研究會成立了,王紹儀任副會長和秘書長。王紹儀感悟到,嶺南花材不論是木本的,還是草本的,不同於北方,因二者材質不同、形狀不同,插制手法和表現的主題也就不同。在此基礎上,只要潛心研究,一定能夠創造出獨特的嶺南插花藝術風格。從此,她極力倡導用本地花材,形成地方風格。1987年,她帶隊參加在北京農展館舉辦的第一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廣州展區春意盎然,吸引了無數觀眾。一位領導同志的夫人評價說,廣州展區的插花有詩情畫意,有地方特色。她聽後激動不已,增強了搞好廣州插花花藝事業的信心。
在廣州生活了近20年的王紹儀,開始插花花藝生涯後,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花文化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她感悟到:嶺南花材不論是木本的,還是草本的,不同於北方,因其材質不同,材形不同,插制手法和表現的主題也就不同。梅、蘭、菊、竹四君子在嶺南得天獨厚,其他如蕨類、散尾葵、龜背竹等葉材也比其他地方豐富得多。在此基礎上,只要潛心研究,一定能夠創造出獨特的嶺南插花藝術風格。從此,她極力倡導用本地花材,形成地方風格,但凡是她的作品,你一看就知是嶺南風格。
她精心地組合花材,巧妙地構思造型,和諧地運用色彩,生動地表現各種鮮花的美姿、色澤和神韻,達到了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效果,看了她的作品,使你強烈地感受到插花藝術的震撼力和與眾不同。
連續擔任了三屆全國插花花藝大賽的評委,曾擔任99昆明世博會插花評比項目的評委、第四屆亞洲杯插花花藝大賽監委並承擔了該活動的多方組織協調工作。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連續15年率團赴香港觀摩花卉展覽,2003年,她率團參與香港花卉展,《春華秋實》獲得「最佳設計獎」。
人的思想離不開時代的特徵,重大時事在藝術作品中無不帶有情感印痕,王紹儀的作品《歸心似箭》,創作起因於1988年她到香港接舅舅第一次回大陸探親,表現的是遊子回鄉激動得手抖聲顫,熱淚縱橫的情景。翻開《廣州插花》、《穗港插花》等專著,你所看到的王紹儀的作品,無不具有強烈的時代感,鮮明的嶺南文化特徵和中國插花花藝嶺南派的風格。
主編插花書籍有《藝術插花》、《廣州插花》、《穗港插花》、《實用插花花材》、《賓館酒店插花藝術》等。王紹儀多年在廣州插花花藝培訓中心擔任顧問,退休後成立了王紹儀花藝工作室,在插花花藝教育上投入了大量心血,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插花花藝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