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花卉
⑴ 鈞瓷花瓶經典種類和寓意
鈞瓷花瓶經典種類觀音瓶寓意事業步步高升,加上與觀音菩薩有一定的聯系,有風調雨順、五穀 豐登、吉祥幸福之意,深受大家的喜愛。
⑵ 宋鈞窯玫瑰紫釉花盆的介紹
宋鈞窯玫瑰紫釉花盆,高18.4cm,口徑20.1cm,足徑12cm。花盆撇口,長頸,圓鼓腹,圈足外撇,足底開有五個滲水孔,並刻有數目字「六」。通體內外施窯變釉,各部位釉色有所不同。口沿至頸部以天藍色釉為主,又散暈著玫瑰紅色釉,猶如晚霞;腹部釉色以玫瑰紅色為主,明亮艷麗;外底施醬色釉。此器造型端莊,色彩變化豐富,堪稱鈞窯瓷器中的精品。
⑶ 許昌特產是什麼
我在許昌上了三年學,大致了解許昌出名的有以下幾種:禹州中葯材 ,禹州純紅薯粉條 ,禹州鈞瓷 ,許昌煙葉 ,鄢陵花卉 ,腐竹 ,假發
另外許昌小吃也很不錯呢 現在還懷念呢 有機會一定回去重新回味。。。
⑷ 鈞瓷花瓶可以放水養花嗎
可以。
1、在釣瓷花瓶中澆水養花要十分注意,不能隨便澆水,杯子沒有溢水孔,水多了流不出去,容易把根給泡爛。
2、花瓶中養花的水一般不要超過瓶高的三分之二,養花的水位最好在瓶的三分之一至一半瓶的高位較好些。
⑸ 什麼是金骨花
是金骨花釉吧,鈞瓷的一種
古時候,在禹州有個窯工叫小軍,以燒雨過天晴色鈞瓷為生。小軍為人忠誠厚道,勤勞朴實,心腸也好。
有一天,小軍上山去找土,看見路邊有一個月季花骨朵兒不知被誰踩倒了,趕緊跑過去把它扶正,又用一根棍兒把它支好,然後就走了。
到了晚上,小軍做了個夢,夢見一個姑娘來到他面前。那姑娘說她叫月季仙子,白天多虧了小軍搭救,不然的話就命喪黃泉了。為感謝小軍救命之恩,特來告訴小軍兩件事:一是山的最高峰尖上有種金礦石,山腳下有一種鐵礦石,山的左邊有一種銅礦石,山的右邊有一種錫礦石,山的正中間有一種銀礦石,把這幾種礦石都採回來,可以配成鈞瓷胎骨;二是山上的月季花每月開一次,每次開的顏色都不同,每月月中當花開得正艷時,可以上山採集月季花配成釉葯。這樣,燒的鈞瓷就會變得十分好看。說完這些,月季仙子就不見了。
小軍醒來,將信將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扛著钁頭挎著籃兒上山了。還真不假,小軍在山頂刨了五十下,刨出了黃澄澄的金礦石;在山下刨了五十下,刨出了紅鮮鮮的鐵礦石;在山左邊刨了五十下,刨出了黑黝黝的錫礦石;在山正中間刨了五十下,刨出了白亮亮的銀礦石。小軍高興地把這五種礦石扛回了家,用碓杵窯杵碎配到鈞瓷胎骨里。
每月月中,等山上的月季花盛開時,小軍就到山上去採集各色月季花來配成釉葯。一年十二個月,月月如此。
鈞瓷的胎骨配成了,釉葯也配成了。小軍又用了五十天時間,終於燒出了五顏六色,像盛開的月季那樣美麗的鈞瓷。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真鐵不怕火鍛。在小軍燒的鈞瓷花瓶口沿上都有一圈金邊,瓶的底足是鐵色的。這叫「金口鐵足」,是金礦石和鐵礦石在胎骨里起的效應。那麼銅、錫和銀礦石呢?這幾種礦石經火一燒,高溫下都與胎骨化成一體,變成灰色的了,所以鈞瓷胎是灰胎。
後來,人們都說,鈞瓷的胎骨是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變成的,鈞瓷的釉色是月季花變成的,合在一塊就叫「金骨花釉」。
⑹ 鈞花工藝是什麼意思
這么說吧,傳世的宋代鈞官窯產品中,以底部刻有漢字數碼的鈞瓷最為珍貴。但為啥鈞瓷要刻底碼?鈞瓷底部的數字是什麼意思?
說來話長,從宋朝徽宗開始,鈞台窯被宮廷所壟斷,產品器型都要按皇宮設計的樣式進行生產,並定期向皇宮進貢。話說這一年,又到了進貢瓷器的日子,鈞台窯一個姓楊的督窯官,把燒好的鈞瓷挑了又挑,共挑得葵花式花盆及盆托十套,蓮花式花盆及盆十套,其它樣式花盆及盆托十套,鼓釘洗大小六套,共計三十六套鈞瓷精品。
這三十六套鈞瓷送到汴京,先要送到王府,經內務大臣王強過目。這王強是個奸臣,也是個貪官,一肚子的壞水,他查看完三十六套鈞瓷後,問督窯官:「還有沒有?」楊督官答:「就這些,沒有了。」王強的意思是,凡到我王府來的人,誰不送點禮上點兒貨什麼的,你不可能就這么空著手來。楊督官是個實誠人,直性子,他哪懂得王府的這些「規矩」,也聽出王強的話外音。就為這,王強老大不高興,對楊督官懷恨在心。等楊督官一走,王強就開始打起了壞主意:乾脆把鈞瓷砸碎它幾件,就說督窯官失職,路上把皇上心愛的寶貝給打爛了。又一想,不得,這三十六套鈞瓷可是完整無缺的送到我王府來的呀,這事從皆知。要說打爛的話,豈不是引火燒身,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王強思前想後,沒了主意。
卻說王強有個幕僚,叫苟耀仁,這傢伙一肚子壞點子。他見自己的主子愁眉不展,問清緣由後,眼珠一轉,對著王強的耳朵耳語了幾句,王強聽著,臉色由陰轉睛,一會兒變得眉開眼笑,連聲說:「妙!妙!」
第二天,王強上朝把三十六套鈞瓷送到宋仁宗跟前。宋仁宗一看釉色,很是高興,再一看器型,又變得很不高興。原來,這些花盆與盆托都不配套,小花盆放在大盆托上,大花盆放在小盆托上,有的甚至放不下,十分難看。這就是苟耀仁給王強出的壞主意。眼看著宋仁宗就要發怒,王強大一旁暗暗高興:「哼哼,姓楊,這回夠你受的,不砍你的頭,也得革你的職!」滿朝文武大臣也面面相覷,不敢言語。
還真有不怕頑死的,正當這關口,從文臣行列里走出一人,大家一看,是宰相寇準。這寇準可是個大清官,他看出王強這個奸臣又在使壞,就對宋仁宗說:「啟稟皇上,臣有本啟奏。」仁宗說:「愛卿請講!」寇準說:「這些花盆和盆托不是不配套,而是擺放得不對,請允許督窯官再擺一次。」仁宗准奏,傳督窯官入朝。楊督官就把花盆和盆托重新擺放一遍。這一來,花盆與盆託大小配套,恰到好處。宋仁轉怒為喜,賞了些銀兩給楊督官,就讓他下殿回鈞台官窯場去了。
卻說楊督官回到官窯廠後,就犯了愁,思前想後,覺得在朝廷上若不是寇準大人給講情,差點兒把性命給丟了,這王強也太壞了。明年還要進貢鈞瓷,賊王強若要再加害自己咋辦?為這事,楊督官是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想不出個好辦法。
一天中午窯工們正在吃飯,有個要飯的白鬍子老頭兒,顫顫巍巍地來到鈞窯場乞討。這老頭兒穿得破破爛料,渾身骯臟。有人見了想把他攆走,楊督官攔住說:「誰沒有個難處,給他些飯菜吧!」白鬍子老頭兒就在這里吃了一頓飽飯。吃罷飯,那老頭兒對楊督官說:「老夫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吃過飽飯了,你真是一個好人。老夫臨走時送你幾句話,可能對你有用處。一對一,二對二,背朝天,寫數字。」說完,那白鬍子老頭兒就走了。楊督官聽得真切,心想:看那白鬍子老頭兒不像個凡人,莫非是知道我的心事,特來點化於我?但這幾句話又是啥意思呢?楊督官想呀,想呀,整整想了三天,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終於解開了這幾句話的含義。這「一對一,二對二」是說同一型號的花盆配同一型號的盆托;「背朝天,寫數字」是說把產品翻過來,底朝天,在上面刻上數碼字。楊督官想:有了數碼為證,花盆配套時就不會出差錯,往後就不怕奸臣使壞了。
從那兒以後,鈞台官窯燒制的鈞瓷花盆與盆托都刻上了底碼。到後來,只要是同一器型但不同尺寸的鈞瓷,也都刻上了底碼,表示大小區別。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傳世宋代鈞官窯產品,很多底部都刻有數碼。這些鈞瓷底部的數字也是宋鈞瓷鑒定的一個參考指標。
⑺ 鈞瓷有哪些特點
一、宋代民窯鈞瓷的主要特徵 1、胎色。由瓷片的截斷面觀察,宋民鈞胎色呈土灰色,深一些的泛黑,淺一些的泛白,胎土精細,燒結度好,極少沙眼孔隙,胎與釉之間都施有一層極薄的白色化妝土,修胎薄且勻整。(如圖) 2、釉色。宋民鈞釉色以天青、月白為主調,稍淺的青灰,稍深的青藍,施釉較厚,一般約在0.1厘米左右。釉面勻凈,撫之柔潤光滑。高倍放大鏡下可見釉中氣 泡密集,表面的大,深層的小。因窯變生成的紫紅斑不規則,色釉濃淡不一,就連同一塊斑上亦多有變化,濃者如紫藍,淡者似桃紅。青紅二色融合自然,沉入釉 中,因此看上去較為含蓄,紅斑上象罩有一層薄霧,在大部分青藍釉色或月白釉色的映襯下,格外迷人。(如圖) 3、以碗為例,圈足切削方式為足內側稍向外斜削,外側豎直削,足根平切,切後寬度約在0.5厘米左右,圈足施醬色護胎釉,足底施釉與器身釉一致,圈足較淺而大的盤或洗,其足底釉上都留有黃豆大小的支釘痕。(如圖) 4、碗口沿修胎較薄,有尖刃感,故口沿或有楞角的部位因釉水垂流而呈灰白色或灰黃色,邊圈再往下漸變成天青色,至足肩處積釉較厚。(如圖) 二、元代民窯鈞瓷的主要特徵 1、胎色。元民鈞瓷胎色由斷面觀察多呈深灰色,甚者呈黑灰色。據文獻記載及本人手頭的實物資料表明,河南禹縣鈞台一帶的窯口溫度高燒制的鈞瓷胎,基本上是 深灰色或灰色,而山西、河北、河南北部林縣鶴壁等窯口燒制的鈞瓷胎多是灰白或灰黃色,胎土稍粗,燒結後多有空隙,胎與釉之間施有白色化裝土。(如圖) 2、釉色以天青或月白為主,其他青中泛白、泛藍、泛黑、泛紫、泛紅的亦有所見。施釉稍薄,一般在0.07厘米左右。釉面桔皮紋明顯。肉眼可見釉內氣泡大而 疏以及釉水流動痕跡。有的幾成油滴或兔毫紋。窯變釉紅斑較為飄浮,顏色鮮艷,紅色與青色幾乎不相融合,看上去較機械呆板,似人工貼畫而成。(如圖) 3、碗類器物圈足較寬厚,內外皆不施釉,切削方式為內側向外斜削,外側豎直削,足根平切後里高外低,挖足後足心留有一明顯乳突痕,乳突周圍可見疏密不一的旋紋。圈足截面呈八字狀。(如圖) 4、碗類器物口沿較厚,成圓狀而光滑,因垂釉而呈淺灰、褐灰或褐黃色寬頻邊。修胎草率,胎青厚重。施釉不到底,近圈足處露胎,露胎處以上有較厚的積釉痕,多一側更為顯著。
⑻ 怎樣鑒別鈞窯瓷器
鑒別鈞窯瓷器可以看胎質,鈞窯瓷器有粗胎、細胎、厚胎、薄胎、夾砂胎之分,若是粗胎鈞窯瓷器則大多是民窯。真鈞窯瓷器胎質以厚胎著稱,也有少量的薄胎和夾砂胎出現,其一般胎體規整,勻凈者極少。假鈞窯瓷器胎質較薄,並且胎體十分勻凈,還常有氣泡出現。
鑒別鈞窯瓷器可以看釉色,真鈞窯瓷器上的釉色以天青色最為常見,能給予人一種失透感,在釉色濃淡變化方面也有濃深、較淺、淺淡等三個層次的變化,能使人產生無限遐想,假鈞窯瓷器上的釉色並無層次變化,看起來比較死板,並且釉色極其鮮艷。
鑒別鈞窯瓷器可以看紋飾,真鈞窯瓷器上的紋飾極少,幾乎是排斥的態度,即使上面會出現一些紋飾,也多以花卉紋為主,紋飾布局合理、流暢自然,講究對稱之美,色彩也多為鐵銹色。假鈞窯瓷器上的紋飾則顯得比較豐富,但線條則顯得有些死板,色彩也是五彩斑斕的。
鈞窯瓷器的相關藝術特色
鈞瓷屬北方青瓷系統。中國青瓷歷史悠久,唐以前,青瓷一直是陶瓷生產的主流。鈞瓷以其獨特的自然窯變藝術有別於其他瓷種,「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窯變現象,構成鈞瓷的特殊美感和藝術效果,具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它一問世,就受到世人的珍視,並進入名窯行列之中。
宋鈞特別是官鈞窯的作品,窯變釉色自然溫潤,真正體現出火的藝術。宋鈞瓷窯變釉色大體上分為三類:
一是窯變單色釉,主要有月白、湖藍、天青、豆綠等;
二是窯變彩斑釉,以天藍紅斑或乳白紫暈為代表;
三是窯變花釉,主要有丹紅、海棠紅、霞紅、木蘭紫,丁香紫等品種。
其中以窯變花釉的藝術價值為最高,因為它最能代表鈞瓷自然窯變的風格神韻。大多數意境精妙的景觀圖畫,都是由花釉窯變自然形成,從而使瓷器成為藝術珍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鈞瓷
⑼ 宋鈞瓷花瓶的低部特徵
胎底:宋代鈞瓷精美絕倫,除審美特徵外,還有更多的理性特徵,時隱時現。例如鈞瓷的底款,除刻有「奉華」、「省符」等宮殿名字外,多以「一二三四……九十」編號,這是陶瓷作品中唯一的,特有的現象。目前對數目底款的推測大致分四種。(1)為了搭配花盆與花托。《南窯筆記》一書解釋道「有一二數目字樣於底足之間,配合一付之記號也」。(2)為了釉色的區分,《陶雅》、《飲流齋說瓷》認為,一三五七九單數代表朱紅色器物,二四六八十雙數代表青藍色器物。(3)為了區別器物大小規格。《鈞瓷志》、《鈞窯史話》認為,出土瓷片乃至傳世宋鈞,均可以看出,數目表示器物的尺寸,也即高低大小。以「一」為最高,口徑最大,依次減,「十」為最低,口徑最小。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底款數字是區別使用級別、規格的,是宮庭文化的反映,是「鈞不過尺」的定位,「九五之尊」的物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的前因,是宋代理學家物化其理論的象徵。持該觀點為當代鈞瓷美學理論家「潤雅齋」的群體。
胎體:
宋代官鈞的胎是一種淺灰胎,很緻密。從胎體觀察,鈞瓷的原料選擇很嚴,因為從露胎的表面到胎心沒有雜質,沒有顆粒不均勻的現象,也沒有沙子。原料的加工相當精細嚴格,在放大鏡下看到的是細密、均勻,沒有斷裂和大小不均勻的顆粒。捏練和陳腐均很到家,成型燒出的器物緻密程度通體一致,沒有任何鼓泡、變形現象,也有紫口鐵足的特點。民鈞的胎質相差較大,有的叩之可有金屬聲,有的則是聲音發糠,但總的傾向是胎質粗松。官鈞在施釉上一般及底足,較少露胎,而民鈞則露胎較多。
元鈞窯瓷器的胎體粗厚,堅硬結實,與宋代為宮廷生產的用品灰青胎鈞瓷完全不同,胎色發白,顆粒粗,小孔及裂隙易察覺。
附圖一張:
鑒賞:金·鈞窯天青釉花口瓶收藏品,花口,長頸,球腹,喇叭高圈足。沿口捺花,肩脛各凸弦紋一道。圈足底露胎一周,余皆滿施釉。沿口花邊釉薄色黃,口內略呈藍紫窯變。釉呈天青色,釉下氣孔小而深,滿布牛毛細紋。釉面亮澤,些許淌釉,銅紅釉要燒成如此均勻的天青色,非常不易,及其難得。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_^#
⑽ 青花瓷與鈞瓷有什麼區別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釉下彩的一種。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也有學者稱唐青花並非青花瓷);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鈞窯瓷器歷來被人們稱為「國之瑰寶」,在宋代五大名窯中,以「釉具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它 鈞瓷4創造性地使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焰中燒出窯變銅紅釉,並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紅、丁香紫、硃砂紅、玫瑰紫、雞血紅等多種窯變色彩,宛如蔚藍色的天空出現一片彩霞,五彩滲化,相映交輝。釉中的流紋更是形如流雲,變化莫測,意境無窮。 鈞窯瓷器釉色豐富多彩,徹底改變了以往青釉類瓷器的單調格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天然效果,恰似「月夜望星空,暉暈自然成」,這種豐富多彩的特點,為後來陶瓷裝飾藝術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尤其是鈞紅釉的燒製成功為元代的釉里紅,明清時期著名的寶石紅、祭紅、郎窯紅以及美人醉等新品種的燒成,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鈞瓷以釉色美妙而著稱,而它的完美造型更為鈞瓷增光添彩,端莊渾厚的造型,簡潔明朗的線條,更適於釉子的溢彩流動,經過高溫還原氣氛,使厚釉出現拉絲、沉積、結晶等變化,呈現出類似兔毛的色線或蚯蚓走泥的痕跡,還有立體感的色點或針尖狀的星點,縱橫流淌的釉色組成各種奇異的畫面,鬼斧神工又自然天成,隨著人們豐富的想像而成為各種絕妙的自然景觀,如高山雲霧、峽谷飛瀑、星辰滿天、翠竹生煙、節日禮花、浪激飛舟,令人嘆為觀止,拍案稱奇,堪稱國寶。 鈞瓷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遺產,尤其北宋後期官鈞瓷的製作,無論從造型設計、燒造工藝或品種、釉色、藝術風格、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以至金元明清各代仿鈞之風盛行一時。由於工藝條件和審美的不同,金元以來各地仿鈞窯口除繼承宋鈞的傳統工藝,又創燒出一批具有時代特點的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