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花卉技法
❶ 什麼是白描手法
白描泛指文學創作上的一種表現手法,即使用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刻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
白描古代稱之為「白畫」,現在也叫「線描」。白描的藝術語言豐富,線的長短、粗細、方圓、曲折、疏密、虛實以及用筆輕重、頓挫、剛柔等各種節奏變化都是它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白描是中國畫的基礎訓練形式之一,其畫作亦可成為獨立的作品。
白描所具有的主要特點:
白描具有明朗、清晰、嚴謹、簡練、質朴、雅緻的藝術特點它不寫背景,只突出主體;它不求細致,只求傳神;它不尚華麗,務求朴實。
白描畫的注意事項:
1.畫白描畫首先要學會觀察人物的形象特徵,在腦海中將整個畫面大概的虛實關系和疏密關系進行一個簡單的梳理,然後開始進行筆上的繪畫。緊緊抓住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及人物的個性、經歷、言行的突出之點,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寫,以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徵。
2.白描畫要注意線條的流暢性,因為只能用筆墨進行描繪和勾線,所以大家在繪畫前最好在草稿紙上多練習一下各種線條的畫法和筆觸的擺法,用簡筆作粗線勾畫,組成生動的畫面。這樣可以減少創作時的失誤,對所描寫之物的特徵、狀貌作真實的勾畫。
❷ 白描繪畫技法介紹
白描繪畫技法介紹
白描繪畫技法:
白描畫法以墨線描繪物體而不著顏色。白描畫法以線條為主,也可渲染淡墨。畫線條時,要使筆墨結合形相的特質,筆法的轉折頓挫,線條的粗細濃淡,皆要以所表現物件的質感或特色為依歸,譬如以較細較淡的線條畫花瓣,容易表現出其嬌嫩柔軟;以較粗較濃的線條畫葉與枝梗,較易表現其硬而厚的質感;以略干且下筆、收筆皆虛的'細線條畫禽鳥的羽毛,較易表現羽毛蓬鬆而柔軟的感覺。
白描有單鉤和復鉤兩種。用線一次畫成的叫單鉤。單勾有用一色墨鉤成的,也有根據不回物件用濃淡兩種墨鉤成的,例如花用淡墨鉤,葉用濃墨鉤。復鉤是先用淡墨完全鉤好,然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復鉤一部分或全部。復鉤的線不能依原路的線刻板地重疊鉤一道。復鉤的目的是加重質感和濃淡的變化,使物象顯得更有神采。白描是用線條、用墨線濃淡、粗細、虛實、輕重、剛柔、曲直的表現技法。
在白描畫中,線條的優劣是一幅畫成敗的主要關鍵。白描畫運筆宜以中鋒為主,用筆的壓度和速度要均勻,鉤出的筆線要有「外柔內剛」的效果,力量要涵蓄在內,不宜顯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筆墨,不耐久看。鋒芒過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現出一種霸悍的氣象,有時尚可減低某些花卉、禽鳥的美感,故白描畫的線條要「寓剛建於婀娜中。
到了明嘉慶年間,鄒得中總括前人豐富的創作經驗,在其著作《繪畫發蒙》中,提了「十八描」的說法,這十八種描法是:1.行雲流水描 2.高古游絲描 3.鐵絲描4. 柳葉描 5.琴弦描 6.螞蝗描 7.混描 8.橛頭釘描 9.曹衣描 10.釘頭鼠尾描 11.折蘆描 12.減筆描 13.戰筆水紋描 14.竹葉描 15.橄欖描 16.蚯蚓描 17.棗核描 18.枯柴描 以上十八種描法是古人根據當時的服裝(大都是寬袍大袖)領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見到,有些則是後來逐漸添加的,然而這十八描並不是包羅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張簡化為五種,或合並為三大類。擅長白描人物的當代畫家董夢梅先生則指出十八以線條描法的形狀命名,並不妥當。他針對用筆的方法,提出了「用筆十法」,即 1.懸針筆法 2.抽絲筆法 3.自由筆法 4.鐵絲筆法 5.來無影去無蹤(雙尖筆法) 6.連接比法 7.拖拉筆法 8.擅斗筆法 9.跳躍筆法 10.倒插筆法。以上董夢梅先生細分的十種用筆方法,有些也適用於白描花鳥畫中
;❸ 白描花卉怎麼畫
在練習畫花卉時,要理解 花卉的形態結構,先畫鉛筆稿,然後再勾勒墨線稿,在畫時注意體會花卉白描的步驟和方法。
步驟一:先用鉛筆畫出花朵的外輪廓,然後再畫出單個的花瓣。
步驟二:用勾線筆沿著鉛筆輪廓,先勾勒出中間的三個花瓣
步驟三:進一步勾勒花瓣。
步驟四:將花瓣勾勒完,並勾勒出花蕊和花的枝幹,然後擦除鉛筆稿。
2.白描花頭練習
下面是一些不同類型的花的花頭,在練習時,注意不同花頭的形態特點
3.白描枝幹練習
練習了花頭的畫法,下面再來練習枝乾的畫法,這樣進行分解練習,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對象局部的畫法。
不同植物的枝幹各不相同,在畫的時候,注意觀察枝乾的特點,並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出來
馬蘭花的形態舒展、自然、優美,花朵和葉子的形態都不復雜,先分別練習花朵和葉子的形態,然後再練習畫完整的馬蘭花。
在畫花瓣時,注意花瓣的前後關系,將花瓣的形態畫准確,葉子和花蕊的形態相對比較簡單,在勾線的時候,要用筆連貫流暢,注意畫面的整體效果。
酢漿草的外形比較有特點,花朵可愛,花蕾成簇,葉子也有組合,仔細觀察葉子及花瓣的形態,在畫的時候要突出這些特點。
清新可愛的酢漿草,花瓣和葉子都呈圓形,底部葉子的用線要稍微粗一些,並畫出葉子的層疊關系。枝頭上的花用線要細一些,表現出花朵的特徵。
先練習畫荷花的形態,然後再練習畫荷葉,注意荷葉的外輪廓用線粗一些,葉脈用線細一些。畫荷花局部,要畫得自然。
荷葉和盛開的荷花在微風中起舞,使整個荷花跌宕起伏,形成了十分自然的構圖。在練習的時候,注意將荷葉的形態表現准確,並注意線條的層次,同時注意畫面的整體性。
在練習畫荷花的花朵時,注意花瓣間的層次關系,畫出花瓣上的紋理,用線要纖細和流暢,在畫荷葉時,注意葉子的形態
從荷葉間伸出的既有盛開的荷花,也有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荷花花瓣紋理的描繪,使荷花有了分量。
❹ 白描手法是什麼意思
白描手法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
白描手法的種類:
有單勾和復勾兩種。以線一次勾成為單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據不同對象用濃淡兩種墨勾成。復勾則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據情況復勾部分或全部,其線並非依原路刻板復迭一次,其目的是為加重質感和濃淡變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復勾線必須流暢自然,否則易呆板。
物象之形、神、光、色、體積、質感等均以線條表現,難度很大。因取捨力求單純,對虛實、疏密關系刻意對比,故而白描有樸素簡潔、概括明確,不施色彩的特點。
中國古代有許多白描大師,如吳道子、趙孟頫、顧愷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見於人物畫和花鳥畫。宋元間也有畫家採用白描手法來描繪花鳥,如北宋仲仁,南宋揚無咎,元代趙孟堅,張守正等。
❺ 中國畫的白描技法是什麼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徵更加突出;後者一般在需要強調突出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中的形象更鮮明突出。現廣泛運用於文學藝術創作,也是兩種為突出事物特徵的迥然不同的描寫手法。烘托主要指用乙物來托甲物,使甲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是側面描寫的一種方式。根據甲物和乙物的關系,烘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形式;根據甲、乙物的對象特徵,烘托又可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以人烘託人。如樂府詩《陌上桑》中詩人分別借「行者」「少年」「鋤者」等人的反應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2)以物托物。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全詩除了首句點明描寫對象「微雨」外,其餘都是通過描寫其它景物來寫「雨」的,詩人成功運用以物托物的藝術手法,彷彿使人感覺到船帆上、鳥羽上、天際上、大樹上全都籠罩著蒙蒙細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詩中描寫的對象是夜雪,但詩人卻從觸覺(衾枕冷)、視覺(窗戶明)、聽覺(折竹聲)烘托出雪之大、之猛。
❻ 請問白描手法是什麼意思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畫法。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
白描手法的作用:
在特定的場景中,運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氣氛,擴大視像體驗,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白描不追求字面效果的色彩多變,熱鬧非常。它類似寫意畫,重在挖掘展現一些深層的內在的東西。
❼ 工筆畫花卉繪制步驟有哪些
工筆畫花卉繪制步驟有哪些
工筆畫亦稱「細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與「寫意畫」對稱。下面我為您收集整理了工筆畫花卉繪制步驟,希望對您有幫助!
工筆畫花卉繪制步驟
1、起稿和勾線
工筆重彩落墨之後很難改動,所以起稿時一定嚴肅認真,要求精細准確,筆筆肯定。墨線的深淺根據對象本身的色調來決定。譬如:白色或淡色淺色畫墨線要淺,重色畫與質地堅硬的物象墨色要深。如枝葉還應視遠近層次及光暗變化使用墨色(焦 濃 淡 重 清)
勾線除墨色深淺外,重要在用筆。用筆有強 輕 重 疾 徐等變化。線條有粗細,長短,曲直之粉要根據物質質感用筆。一張好的白描也是一張好畫。
2、暈染底色
工筆畫把墨當色來用,畫某些東西須用墨來大第色,如枝幹,山石走獸等著色之前先打好墨底,這是工筆重彩畫特殊的表現方法。按凹處暗,凸處明與近處真切色重,遠處需渾色淡。暈染出物體的轉折 起伏 用墨色表現出體感 質感及明暗。
3、敷染表色
一般是先染花頭,再染葉子。花先染淡色花再染重色花。染花先從畫面最前邊的突起部分染起。
有些地方須罩染礦物質顏料,如:石青 石綠 硃砂 石黃等。使用石色需先用草綠打底。如石青花色先用花青打底。著石綠葉先用草綠打底等。上石色如遍數多需罩一層淡礬水,使下面的.顏色固定,再染色不能和下面的顏色攪渾。初學者要穩重,不要心急。
4、深入刻畫
經過以上幾步,畫面大的色彩效果基本完成。但有些細部還要深入刻畫,象花蕾,花蕊 花萼 嫩葉 葉芽 葉筋等。使畫面完整。最後要調整收拾,中國畫講「大膽落墨,細心收拾」,一幅畫的最後效果如何,跟這一不有很大關系。該加強的加強,該減弱的減弱,主題突出統一和諧。經過多次暈染有些墨線被覆蓋了,畫面顯得不精神,就需要用線重勾一下,也叫「勒」可以提墨線,也可以提色線。
;❽ 白描花卉臨摹步驟圖例(芭蕉白描步驟圖示)
白描花卉臨摹步驟圖例(芭蕉白描步驟圖示)
將臨本拓好以後,要遵循由前往後、由中間向四周的順序勾線。有的同學習慣由上往下畫,結果常常是先畫後面的線以後,再畫前面的線,容易造成線的交叉,這是不對的。
步驟一 :這是一幅《芭蕉》的白描,左上角的小芭蕉位於芭蕉花的前面,要先從小芭蕉畫起。
步驟二 :依次畫後面的小芭蕉和芭蕉花。
步驟三 :再畫上面的花苞,中間的托葉、下垂的和右上角的芭蕉葉。
步驟四 :最後畫位於後面的葉柄和莖。
❾ 中國畫寫意花卉按技法一般分為哪三類
大寫意、小寫意、墨骨。
白描也叫淺描,原是一種工筆技法,也可用來作寫意畫,放清筆墨,可單以不同墨線構成形象,也可用一種淡彩烘托,突出形象,或給主要物象局部加彩。
宋代《宣和畫譜》中說:「畫花者往往以色暈淡而成,獨熙(徐熙)落墨以寫其枝葉蕊萼,然後傅色,故骨氣風神為古今之絕筆。」
可見水墨賦彩之法始於五代。特點是把物象形體、質感和色彩的表現分而治之,易於掌握,具有清麗、俊雅之感。
勾花點葉:此法傳為明代畫家周之冕的創造,是以上三法的綜合。徐悲鴻先生作花卉、湖石有先點後勾的方法,可以說是勾點畫法的發展。
晚清興金石學,一些畫家從中得到啟示,熔金石、書畫於一爐,參酌水墨、沒骨諸法創大寫意的新形式,後人稱為點垛,趙之謙、吳昌碩為其代表。
元代張退公《墨竹記》說:「夫墨竹者,肇自明皇,後傳肖悅,因觀竹影而得意」。也有說始於五代李夫人描窗月影而來。
雖然這些說法都無畫跡可證,但水墨畫這個藝術形式是受竹影啟示而來是可信的。宋元以來文人畫的興起,水墨畫已成為國畫的一種主要形式了。
單以水墨點畫,不施丹青是其特點。排除色相,洗盡鉛華,只從筆情墨趣中創造出美的境界也確乎不易,難怪士大夫文人把水墨畫推為上品。工筆畫中也有單以墨染的,也是水墨畫的一種。
❿ 什麼是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
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
白描手法用於敘事,使人感到線條明晰,言簡意真。
如《儒林外史》寫范進看中舉的報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惟妙惟肖地描寫了事態的發展。
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三言兩語就能依風景或環境,間接揭示出人物的外貌、神態、心理活動,使讀者如見其人。
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這些描寫,猶如用幾條墨線,簡單幾筆,特徵顯露,盡傳神態。
與繪畫一樣,無論工筆還是彩墨,無論水彩還是油畫,都可自成一格,各有特色;文學創作上的白描手法與其它手法並不相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白描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