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花卉油畫
⑴ 梵谷的簡要生平及主要成就,其作品的藝術特點
文森特-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19世紀最傑出 的藝術大師之一。梵高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其早期畫作中,梵高喜歡使用荷蘭傳統畫派的褐色調,但他天性中火一般的熱情使他拋棄了荷蘭畫派的暗淡和沉寂,並迅速遠離印象派———印象派對外部世界瞬間真實性的追求和他充滿主體意識的精神狀態相去甚遠。他不是以線條而是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求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
梵高熱愛生活,但他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備嘗。作為一位藝術家,在其短短的37年人生中,梵高把生命的最重要時期貢獻給了藝術,但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憾人心而富於想像力的繪畫贏得評論界的贊揚。梵高死後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
梵高生於荷蘭的一個新教徒之家。16歲時,他到古比爾美術公司海牙分店當店員,之後又去倫敦分店工作。幾年以後,由於痛苦的失戀和對職業的厭倦,梵高投身宗教,決心做一個福音傳道者。
1878年,25歲的梵高來到了比利時南部的博里納日傳教。在那裡,幾乎人人都做礦工謀生。他們冒著瓦斯中毒和爆炸等危險,掙扎在死亡線上。梵高懷著極大的同情心來到礦區,只見礦工們穿著破爛的衣服,滿臉煤灰,渾身污黑,骨瘦如柴,肩狹背駝,不時有人發出陣陣的咳嗽聲。幾天以後,梵高就在一間簡陋的席棚里開始了第一次宗教集會。他天天去看望那些身患重病的人,把自己的大半薪水用在為病人購買儀器和葯物上。他甚至把床讓出去,自己睡在地板上,村裡的病人他全都護理過,每一間草棚他都送去過牛奶,麵包。而他自己呢,卻由於缺吃少穿,得了熱病,瘦得皮包骨頭。而他的上司以他超越牧師職責為名,禁止他繼續講道。梵高失去了 「上帝」,不得不離開這個生活了6個月的苦難深重的地方。
貧困潦倒的梵高,到處流浪。這時,他閱讀了莎士比亞、狄更斯、雨果的作品,並開始學畫素描。1882年,他到海牙學習繪畫,比他小四歲的泰奧是一位畫商,每月寄錢供梵高學畫。梵高後來藝術上的成功,是與泰奧在物質上、精神上對他的幫助分不開的。
一次,梵高在小酒店遇到了憔悴不堪、被貧困損害了身心的女人西恩。西恩以洗衣為生,有時還得找個男人為她的5個孩子掙點吃的;她肚子里還懷著一個孩子,這些孩子的父親都是一些陌生人。梵高請西恩當模特兒,並收留了她。西恩以充滿愛情的雙手為梵高做飯、煮咖啡、鋪床、打掃工作室,使他感到從未有過的溫暖。梵高多次為西恩畫速寫,對她身體的線條完全熟悉了,就畫了一張正式的作品,這
是一個生命精髓被榨乾的婦人,畫上題了米歇勒的話:「世上怎麼會有一個如此孤獨絕望的女人?」但是,好景不長。梵高把泰奧寄來的生活費大部分用在請模特兒和買繪畫材料上,經常身無分文,沒有食物。西恩勸梵高把寄來的錢留作家用,而梵高堅持繪畫第一。他和她只好痛苦地分手了。
1883年12月,梵高遷到紐南。在這里,他畫了很多樸素的農村場景,畫了農民、織工的肖像。1885年5月,梵高畫了一幅《食土豆者》幽暗的燈光,挖掘土地的手伸向盆里,去拿土豆。作品反映了作者對勞動者深厚的感情。
1886年,梵高來到巴黎與泰奧同住。他在巴黎第一次看到印象派
的繪畫,大為震驚。泰奧把印象派的情況介紹給他,他們還一起參觀
了第一次印象派畫展。印象派畫家大都喜歡表現自然界的光和色,也
表現現代都市的運動感。泰奧陪著梵高仔細地揣摩了所有的展品;莫
奈的油畫描繪了河水、天空、房屋、樹木,捕捉了變幻的色、跳動的
光,使他感到充滿戰栗的生命感;畢沙羅的作品表現大自然的歡騰之
息;日本浮世給版畫鮮明的大色塊對比的裝飾性色彩,使他一見傾心;
燦爛的陽光,豐富的色調,給了梵高許多靈感。他到街頭寫生,到近
郊寫生,力圖畫得很亮,但卻喪失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感到苦惱,
他要表現光明的世界。
1888年,梵高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那裡碧藍的天空中懸掛著眩
目火球,大地彷彿被熾熱的陽光點燃,顯示出強烈的色彩。梵高欣喜
若狂,創作激情燃燒著他一生中最優秀的作品就在這里誕生了。梵高
發自內心地說:「畫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熱情。」
梵高最著名的作品是1888年8月完成的《向日葵》。在這幅畫中,
黃色是太陽的象徵。他還不止一次地描繪灼目的太陽。同年10月所作
的《夕陽剪柳》中那歡快明亮的色彩,大放光芒的太陽,使觀眾的心
和梵高的心一起跳動。在這一時期,他還畫了《普羅旺斯的果園》、
《阿爾的收割季節》、《聖瑪利的漁船》、《郵遞員約瑟夫-魯蘭》
等著名的作品。他幾乎用原色來描繪,強烈的色彩對比一下子攫住了
觀眾的心;短促而粗壯的筆觸,形成一種節奏感。色彩猶如鑲嵌在畫
面上的寶石,閃閃發光。梵高用心靈感受光明,由荷蘭古典畫法、印
象派和日本浮世給予的靈感,在繪畫藝術領域里開辟出一個新的天。
在生活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梵高還想在阿爾創立「友人之家」。
他在巴黎時的畫友高更來到阿爾,同他熱烈討論藝術問題,因意見不
一致而爭論起來。這時,梵高的精神分裂症已經很嚴重,他竟拿起刀
片撲向高更。還有一次,梵高在阿爾的一個妓院認識了一個16歲小姑
娘拉歇爾。拉歇爾天真調皮,她擰著梵高的耳朵說:「你來這兒,如
果沒錢,就把耳朵割下來送給我」。梵高果真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
用毛巾把滿臉是血的頭包好,又用紙把耳朵包好,送給了拉歇爾。拉
歇爾打開一看,嚇得暈死過去。
梵高被送進阿爾醫院。住院期間,他畫了病院、病室等奇麗的作
品。因病情不好,又轉到聖雷米精神病院。在這里,他畫周圍的一切,
病院花園里的石凳、病友、窗口望得見的景色、鳶尾花、橄欖園以及
遠山和太陽,都是他繪畫的題材。他特別喜歡畫病院周圍的側柏,他
說:「我感到奇怪,竟然沒有人來畫像我看到的側柏,它線條很好,
比例適當,是那樣的優美,就像埃及的宮女一樣。」
只有繪畫才是梵高最好的葯物,藝術使他感到欣慰。泰奧把他接
到巴黎,安排在離巴黎不遠的奧維,請精神病專家迦歇醫生為他治療。
迦歇是個美術愛好者,19世紀中葉許多的著名畫家幾乎都是他的朋友。
迦歇出於對梵高藝術的熱愛,免費為他治病。在他的細心照料下,梵
高畫了最後一批作品:《迦歇醫生肖像》、《奧弗的教學》、《茅草房》、《葡萄園的房舍》、《多比尼的花園》、《麥田上的鴉群》等。
這些畫都有強烈的表現力,筆觸賦予畫面一種運動的旋律。這是他生
命最後一刻放射出的光華。
1890年7月27日,梵高舊病復發,他借一隻手槍,對准胸膛扣動了
扳機。29日清晨1時許,梵高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他的死,使泰奧的精
神瀕於崩潰。半年後,泰奧在烏得勒友逝世。泰奧的妻子把泰奧的屍
體遷到奧弗,安葬在梵高墓旁。墓地上種滿了象徵梵高理想的向日葵。
梵高死後,他的名聲才傳遍世界。他的繪畫,像一顆燃燒的星星,
給人間帶來了奇異的光芒,促進了20世紀新的繪畫思潮和流派的發展。
1934年,美國著作家歐文-斯通出版了《渴望生活——梵高的藝術生涯》。這部作品受到世界各國讀者的歡迎,譯成80多種文字。1951年,
日本首次在舞台上演了三好十郎描寫梵高生平的戲劇《火一樣的人》,
使更多的人認識了梵高。
梵高生前只賣過一幅畫,而且售價極低。可是今天,梵高的畫卻
價值連城。梵高並不追求金錢,正如歐文-斯通所說:「這些天文數字
不會打動梵高的心,因為他對金錢是漠不關心的,他要的是了解生活,
描繪生活。
梵高的高尚心靈,體現在他一生嘔心瀝血創造出的非凡的作品中。
看到這些作品,人們會感到心裡燃起一把火,猶如窺視到梵-高那深邃
的眼睛射出熾熱的光芒。
⑵ 親愛的提奧的作者
文森特·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年)出生於荷蘭贊德特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1880年以後,他到處求學,向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求教,向荷蘭風景畫家安東·莫夫學g,但最後還是決定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還都處於探索的時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紡織工》等。1886年凡·高隨他擔任古匹爾畫店高級職員的弟弟來到巴黎,結識了圖魯茲一勞特累克、高更、畢沙羅、修拉和塞尚,並參加印象主義畫家們的集會。從而使藝術眼界大為開闊,開始以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方法作畫,畫面色彩強烈,色調明亮。1888年2月,他同高更結伴同行,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寫生作畫,長達一年之久。這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南國的強烈陽光和陽光照耀下的市鎮、田野、花朵t河流、農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 「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他和高更這時已經同印象主義的觀點發生分歧,卻同時對表現主義或者象徵主義發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曾經有過建立「南方印象主義」或者「印象主義分離派」的打算。後來因為2人的關系惡化,高更離去,凡·高在發生割下自己耳朵的事件之後精神逐漸分裂。因此,他們沒有結成任何團體。1890年,經過聖雷米的德莫索爾精神病院的長期住院治療,病勢稍有好轉後,凡·高回到巴黎,住在瓦茲河畔的奧韋爾,接受伽塞醫生的專門治療,並勤奮作畫,作有《伽塞醫生肖象》、《奧韋爾的教堂》等。但是,在1890年10月27日,在同伽塞醫生發生爭吵之後,突然開槍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谷一生留下了豐富的作品,直到去也之後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這些作品中作者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現,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和扭動。『這樣的藝術對20世紀表現主義影響甚深,特別是蘇丁和德國表現派畫家,從凡·高的作品中吸取了不少重要的原則。他是繼倫勃朗之後荷蘭最偉大的具有世界性影響的畫家。但是,當他還活著的時候,一共只賣出過1幅畫。
作品「 向日葵 」1888年2月,已35歲的梵谷從巴黎來到阿爾,來到這座法國南部小城尋找他的陽光,他的麥田,他的向日葵。梵谷創作了大量描繪向日葵的作品, 他說:「向日葵稱得上是我的東西。」這幅(見紀念梵谷之一的 向日葵 )是其中最著名的,現藏於倫敦國家畫廊。在倫敦拍賣會上,梵谷的一幅"向日葵"( 是這幅靜物:瓶中的15朵向日葵 )以3990萬美元的天價被日本人買走,這個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時間,1987年03月30日,"向日葵"賣了3990萬美元;
後來, 1987年11月11日,"鳶尾花" 賣了5300萬美元;
後來,1990年05月15日,"加歇醫生像" 賣了8250萬美元.這是藝術品拍賣的最高價了!
後來, 1998年11月19日,梵谷的一幅 沒有鬍子的自畫像 以7150萬美元賣出。
「 鳶尾花 」於1889年5月完成。
同向日葵一樣,梵谷似乎也喜歡畫這種植物。
1892年,唐基(梵谷的朋友)以300法郎的價格將這幅畫賣給了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梵谷最早的賞識者之一。這幅畫像許多其他的梵谷的畫一樣,在他死後不斷地買賣。
1987年11月11日,在拍賣會上,有人叫出了5300萬美元的天價。
「 星月夜 」1889年5月8日,梵谷來到離阿爾25公里的聖雷米,在精神病院治療.他是自願的,那時,醫生允許他白天外出寫生.這幅畫中的村莊就是聖雷米。6月,也就是他住院一個月後,畫了這幅畫。據說這幅畫是梵谷憑記憶和想像所作。現存於紐約現代藝術館。
「 奧維爾教堂 」1890年6月,梵谷在奧維爾一邊接受加歇醫生的治療,一邊進行創作,這幅畫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他所描繪的是奧維爾當地最主要的教堂,建築是12,13世紀的,融合了羅馬式與哥特式的風格.直到今天,他仍然矗立在那裡,在它旁邊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印著的就是這幅「奧維爾教堂」。
1個多月後,梵谷自殺了……
「 麥田上的烏鴉 」「在瓦茲河上的奧維爾鎮周圍的鄉下,農田一望無邊,起伏不平,每逢收獲時節便誘來大群烏鴉,這片農田迷住了梵谷.他的精神狀況盡管日益惡化,可他仍然奮不顧身的工作……」
1890年5月17日,梵谷來到離巴黎不遠的奧維爾繼續治療.他結識了熱愛藝術的醫生加歇.梵谷住在一家咖啡館樓上.開始時他的心情頗為不錯,也與人關系融洽.可是沒多久,"憂傷和郁悶又重新占據了他那敏感的心"他畫了"麥田上的烏鴉"...
幾星期後,1890年7月27日,他如往常一樣去麥田裡作畫."在距他住的地方數百米遠的農家庭院的堆肥旁",他舉起手槍向自己的胸口開槍,沒打中心臟.他又"搖晃著走回寢室".當天晚上,梵谷叼著煙斗一言不發.第二天,梵谷還與來看它的提奧談起他對藝術的見解.到了晚上,他開始虛弱.1890年7月29日凌晨1時30分,梵谷停止了呼吸......他只有37歲。
(注:關於梵谷自殺當天的情況,有多種說法,以上只是其中一種.)
他的遺言是:"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
梵谷死後,弟弟提奧痛苦萬分.六個月後,1891年1月25日,提奧去世了。他們被共同葬在了奧維爾墓園。
文森特·梵谷年表:
1853 3月30日生於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魯特·曾德特,是荷蘭新教牧師泰奧多勒斯·凡·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婭·卡本特期(1819-1907)的長子。
1855 2月17日,文森特的姐姐安娜·科莉妮婭·凡·高誕生。
1857 1月5日,凡·高一生的知已、他的弟弟泰奧誕生。
1859 3月16日,妹妹伊麗莎白·凡·高誕生。
1862 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凡·高誕生。
1866 於澤芬伯根寄宿學校作最早的圖畫。
1866 從曾德特的鄉村澤文伯根的寄宿,凡·高進入蒂爾勃格的文法學校;在巴黎,形成後來手印象主義流派的畫家們開始在柯弗·盍爾布瓦聚集。
1867 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凡·高誕生。
1868 3月離開蒂爾勃格文法學校。
1869 3月進古皮爾藝術公司海牙分店當店員,後又去布魯賽爾分店工作。
1871 舉家遷往赫爾瓦爾特。
1872 開始與泰奧通信,後者在上學。
莫奈創作《印象,日出》
1873 5月,文森特遷往倫敦分店,愛上了房東女兒厄休拉·洛耶,6月,泰奧進入古皮爾公司布魯賽爾分店工作。
米勒創作《春》
塞尚創作《縊死者之家》
1874 向厄休拉求婚失敗,回荷蘭;10月至12月在巴黎古皮爾總公司,後返倫敦。
巴黎納古爾照相館舉辦了首次印象派畫展
1875 5月,被調往巴黎古皮爾公司,熱衷於神秘主義和宗教。10月,其父母遷往埃頓。
1876 3月被古皮爾公司解僱;得到根據米勒《晚禱》刻制的版畫。4月在英國拉姆斯蓋特當教師,後又在艾爾沃思當助理牧師。12月返埃頓。
1877 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書店任職,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揚同住,為投考神學院積極攻讀。
羅丹的《青銅時代》在巴黎展出
1878 7月,放棄在阿姆斯特丹的學習,在埃頓作短期逗留後,於8月入布魯賽爾為期三個月的福音傳道學校,但未能取得牧師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納日礦區,作非正式傳教。
1879 由於工作過於熱情,被教會解僱,這段悲慘的經歷給他打下了印記;後開始的流浪生活;閱讀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亞和米什萊的著作;推崇夏爾·德·格魯、倫勃朗、呂斯代爾、巴比松畫派和海牙畫派的藝術;由於貧困失望,對生活失去信心;開始畫素描。
1880 與家庭日益疏遠的時期。春遊奎姆,住在礦工家,開始的的道路;臨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魯賽爾,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與布魯賽爾之荷蘭籍畫家凡·拉帕德來往;泰奧給予經濟支持。
在第五次印象派畫展上,高更初次參加展出
1881 埃頓時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
4月,離布魯賽爾,去埃頓與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凱·沃斯求婚不成。12月與家庭發生齟齬,離家赴海牙。
1882 海牙時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
跟表姊夫安東·莫夫學畫;開始與懷孕的、被遺棄的克拉西娜("西恩")·瑪麗亞·霍爾尼克同居中,並因此與莫夫決裂。8月,凡·高一家遷至埃因霍溫附近紐南;搜集英國報刊插圖,畫了許多素描和水彩。
1883 德倫特及紐南時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
9月,與西恩,赴荷蘭北部之德倫特作畫。開始畫油畫。12月回到荷蘭南部之紐南,起初與父母同住,後來離家獨住。
巴黎舉辦"日本浮世繪版畫展覽"
修拉運用了"同時對比"的規律,畫了《塞納河畔的潔者》
1884 畫水彩和"織工"習作;與父親關系緊張;與凡·拉凰德甚為相得;6月研讀歐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論;與本村姑娘瑪戈特戀愛,以不幸結局告終。
1885 安特衛普時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
為《食土豆者》繪制了約五十幅農民頭像;3月26日父親驟然去世,為埃米爾·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現實主義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動;10月赴安特衛普,參觀博物館;魯本斯的光與色彩,日本浮世繪的大膽構圖,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畫,心胸開闊了,畫板色調明亮起來。
1886 巴黎時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
從1月起在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學畫;2月底去巴黎,與泰奧同住;在乎爾芒工作室習畫數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響下描繪花卉;特雷克、埃米爾·貝爾納、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畫家;發現了"光明的繪畫";第八次也是最後一次印象派美展舉行,會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日》;凡·高採用了新的點彩技法。
1887 由於與不斷發展的當代法國藝術運動接近,調色板變得愈來愈明亮;懼和展覽日本版畫;兩次在勞工階級的咖啡館和飽的牆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並交往;成與埃米爾·貝爾納過從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後期印象派理論的影響;厭倦巴黎的生活,嚮往陽光更為明亮灼熱、色彩更加強烈瑰麗的法蘭西南部。創作《唐吉老爹》,開始繪制向日葵連作。
1888 阿爾時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
2月赴普羅旺斯阿爾,住在阿爾加薩咖啡館,5月遷入拉馬丁廣場上的"黃房子";10月20日高更來與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隻耳朵;高更返巴黎。由於泰奧的幫助,凡·高的三幅油畫和幾幅素描得以在獨立沙龍展出。
1889 聖雷米時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
4月17日,泰奧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結婚;5月,凡·高自願進聖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來訪;畫了許多畫,主要是風景;開始繪制絲柏樹連作。高更在馬稱舉辦印象派和綜合派的畫展。凡·高在巴黎見到蒙克。
1890 奧弗時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
臨摹德拉克洛瓦、米勒、倫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泰奧得子;阿爾貝·奧里埃發表評文森特繪畫的文章;在布魯賽爾的"二十人展覽會"上,凡·高的《紅色的葡萄園》得以出售,這是他在世時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經巴黎,稍事休息,適居奧弗,接受保羅·加歇監護;6月創作《加歇醫生》;7月,去巴黎探望泰奧一家,會見洛特雷克及阿爾貝·奧里埃;回奧弗後,創作《麥田群鴉》、《奧維爾市政廳》,這些作品更加奔放不拘。7月27日舊病復發,開槍自殺,於29日清晨一時許,在泰奧和加歇醫生的守護下停止呼吸。
1891 文森特的死使泰奧悲慟欲絕;泰奧病,約半年後,即是年1月21日,歿於烏得勒支;後若阿娜·邦格將泰奧屍骨遷往奧弗,葬在文森特墓旁。
在獨立沙龍舉辦了凡·高的展;洛特雷克的第一幅現代招貼畫問世;高更去塔希提島;修拉去世。
1893 凡·高給埃米爾·貝爾納和泰奧的信件開始在《水星報》上發表;高更從塔希提回到巴黎,展出南海的作品。
1901 馬蒂斯在巴黎通過德朗結識了弗拉曼克;凡·高畫展在巴黎舉行,給馬蒂斯、弗拉曼克等野獸派畫家以強烈的影響;洛特雷克去世。
1903 柏林分離派畫展展出塞尚、高更、凡·高、蒙克的作品印象主義者和新印象派在維也納分離派畫展上展出;秋季沙龍建立,它是被稱為野獸派的畫家們展出作品的主要園地;畢沙羅去世;高更去世。
1905 在若阿娜·邦格的奔走下,阿姆斯特丹國家美術館舉辦了凡·高畫展;在巴黎的秋季沙龍,野獸派誕生;在德累斯頓成立了"橋社";德國表現派開始;凡·高畫展在德累斯頓舉行
⑶ 卧室適合掛什麼油畫
如果表現田園、溫暖、寧靜、幸福生活,畢沙羅最適合不過。
如果喜歡風景中的人物,雷諾阿可以畫得美輪美奐。如果表現海景、水,那麼莫奈最適合。關於鄉村、花卉、樹木,梵高也有不少溫暖的畫。而星空主題最炫目,裝飾效果很強。塞尚的靜物畫,很適合做成小幅的裝飾畫掛在餐廳或者門廊。而大的風景畫能給整個空間帶來激情。
單說作品,莫奈的《日出印象》和《睡蓮》系列,但《日出印象》更適合放在客廳或書房。《睡蓮》系列還算不錯,適合卧室。梵高的《星月夜》,雖然畫作表現的是蓬勃的生命力,但因為是在精神恍惚時期所做,顏色炫目,所以更適合放在客廳或書房。
⑷ 國畫與一般的水彩水粉畫的最大區別
國畫與一般的水彩水粉畫的最大區別在於「國畫」是中國畫,而「水彩、水粉」則是西洋畫。
水粉,就是用水來調和的,顏料里有少量的油質,來保持是顏料不幹。畫的時候用水調色。有專賣的水粉畫紙張。也有其專門的筆。筆分羊毫,狼毫,兼毫等。狼毫硬,羊毫軟,看個人喜好。畫面容易修改,覆蓋能力強。但不提倡反復修改,畫面容易變臟。畫面干後,會比你調的時候的顏色灰一些。這是因為水分蒸發掉的原因。
(4)印象花卉油畫擴展閱讀
國畫的種類:
1、人物畫。
要畫好人物畫,除了繼承傳統外,還必須了解和研究人體的基本形體、比例、解剖結構,以及人體運動的變化規律,方能准確的塑造和表現人物的形和神。 畫人物有幾種表現方法,各有所長,如:白描法,勾填法,潑墨法,勾染法。
2、山水畫。
山水畫的組成包括:山、水、石、樹、房、屋、樓台、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雲、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徵等
3、水墨畫。
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
4、院體畫。
這類作品為迎合帝王宮廷需要,多以花鳥、山水,宮廷生活及宗教內容為題材,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因時代好尚和畫家擅長有異,故畫風不盡相同而各具特點
5、工筆畫。
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
6、文人畫。
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目為南宗之祖。
7、花鳥畫。
花鳥畫的畫法大致可分為二類:工筆花鳥;寫意花鳥。昆蟲亦有工、寫之分。表現的方法有:白描(又稱雙勾)、勾勒、勾填、沒骨、潑墨等等。他和山水一樣,有悠久的歷史。花鳥畫的學習步驟不外乎臨摹、寫生、創作。表現的主題有:竹、蘭、梅、菊、牡丹、荷花等;禽鳥有:雞、鵝、鴨、仙鶴、杜鵑、翠鳥、喜鵲、鷹;昆蟲有:鸚鵡、蝴蝶、豐、蜻蜓、蟬,雜蟲有:蟈蟈、蟋蟀、螞蟻、蝸牛、蜘蛛等。
⑸ 油畫的繪畫風格
文藝復興: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
北方文藝復興:范·愛克
拉斐爾前派:回霍爾曼·亨特
巴洛克答:倫勃朗、維拉斯開次、 魯本斯
洛可可:不歇、華托、弗拉戈納爾
維多利亞古典:雷諾茨
巴比松畫派:盧梭
新古典主義:達維特、安格爾
浪漫主義:德拉克洛瓦
現實主義:庫爾貝、門采爾、列賓
印象派:德加、莫奈、畢沙羅、雷諾阿、西斯萊
立體主義畫派:畢加索、布拉克
後印象派:梵高、高更、塞尚
象徵主義:摩羅、夏凡納、雷東
抽象派:康定斯基、蒙德里安
表現主義畫派:蒙克、黑克爾、格羅斯
⑹ 梵谷的資料
文森特·梵高 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擠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梵高終因精神疾病的困擾,在美麗的法國瓦茲河畔結束了其年輕的生命,是年他才37歲。 目錄 人物簡介 代表作 人物生平 人物家族 創作理念 1.印象主義2.表現主義3.藝術使命感 創作時期 早期作品 1881.4 - 1883.12紐南 Nuenen 1883.12 - 1885.11安特衛普 Antwerp 1885.11 - 1886.2巴黎 Paris 1886.3 - 1888.2阿爾 Arles 1888.2 - 1889.5聖雷米 Saint-Rémy 1889.5 - 1890.5奧維爾 Auvers-sur-Oise 1890.5 - 1890.7 代表作品 相關影片 1.中文片名:渴望生活2.中文片名:夢3.中文片名:文森特和提奧4.中文片名:梵高 相關資料1.梵高的愛情2.梵高生前賣出的唯一幅油畫「紅色葡萄園」3.現在的梵高作品 梵高作品的相關研究 一首寫給梵高的歌Vincent文森特在梵高的星空下梵高先生 貼吧相冊 人物簡介 代表作 人物生平 人物家族 創作理念 1.印象主義2.表現主義3.藝術使命感 創作時期 早期作品 1881.4 - 1883.12紐南 Nuenen 1883.12 - 1885.11安特衛普 Antwerp 1885.11 - 1886.2巴黎 Paris 1886.3 - 1888.2阿爾 Arles 1888.2 - 1889.5聖雷米 Saint-Rémy 1889.5 - 1890.5奧維爾 Auvers-sur-Oise 1890.5 - 1890.7 代表作品 相關影片 1.中文片名:渴望生活2.中文片名:夢3.中文片名:文森特和提奧4.中文片名:梵高 相關資料 1.梵高的愛情2.梵高生前賣出的唯一幅油畫「紅色葡萄園」3.現在的梵高作品 梵高作品的相關研究 一首寫給梵高的歌 Vincent文森特在梵高的星空下梵高先生 貼吧相冊 展開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文森特·梵高(8張)荷蘭人,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1853年3月30日生於津德爾特,早期因為表達內心的悲痛,曾割斷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7月29日在法國瓦茲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殺身亡。早年經商,後熱衷於宗教,1880年以後開始學習繪畫。曾在巴黎結識E.貝爾納、P.西涅克和P.高更等畫家。 早期作品受印象主義和新印象主義畫派影響,代表作有《食土豆者》、《塞納河濱》等。曾兩次在咖啡館和飯館等地向勞工階層展出自己的作品。不久厭倦巴黎生活,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開始追求更有表現力的技巧;同時受革新文藝思潮的推動和日本繪畫的啟發,大膽探索自由抒發內心感受的風格,以達到線和色彩的自身表現力和畫面的裝飾性、寓意性。台灣譯名梵谷。編輯本段代表作 藝術特色:點彩畫法。 《向日葵》、《郵遞員魯蘭》、《 咖啡館夜市 》、《星月夜》、《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 歐韋的教堂 《星光燦爛》、《梵高在阿爾勒卧室》、《阿爾附近的吊橋》等,都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以及強烈的個性和形式上的獨特追求。當時他的作品雖很難被人接受,卻對西方20世紀的繪畫藝術有深遠的影響。 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及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主義等,都從他的主體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自由抒發內心感情、意識和把握形式的相對獨立價值、在油畫創作中吸收和擷取東方繪畫因素等方面,得到啟發,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繪畫流派。 梵高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1853年 3月30日生於荷蘭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魯特·曾 鳶尾花(點擊看大圖) 德特,是荷蘭新教牧師泰奧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婭·卡本特斯(1819-1907)的長子。 1855年 2月17日,文森特的妹妹安娜·科莉妮婭·梵·高誕生。 1857年 5月1日,梵·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奧誕生。 1859年3月16日,妹妹伊麗莎白·梵·高誕生。 1861年 梵·高畫了人生第一幅素描——《貓》,但在母親的誇獎中順手撕毀了。 1862年 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誕生。 1866年 於澤芬伯根寄宿學校作最早的圖畫。 1866年 從曾德特的鄉村澤文伯根的寄宿,梵·高進入蒂爾勃格的文法學校。 1867年 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誕生。 1868年 3月離開蒂爾勃格文法學校。 1869年 3月進古皮爾藝術公司海牙分店當店員,後又去布魯塞爾分店工作。 梵高作品(20張)1871年 舉家遷往赫爾瓦爾特。 1872年 開始與提奧通信,後者在上學。 1873年 5月,文森特遷往倫敦分店,愛上了房東女兒厄休拉·洛耶,6月,提奧進入古皮爾公司布魯賽爾分店工作。 1874年 向厄休拉求婚失敗,回荷蘭;10月至12月在巴黎古皮爾總公司,後返倫敦。 1875年 5月,被調往巴黎古皮爾公司,熱衷於神秘主義和宗教。10月,其父母遷往埃頓。 1876年 3月被古皮爾公司解僱;得到根據米勒《晚禱》刻制的版畫。4月在英國拉姆斯蓋特當教師,後又在艾爾沃思當助理牧師。12月返埃頓。 1877年 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書店任職,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揚同住,為投考神學院積極攻讀。 1878年 7月,放棄在阿姆斯特丹的學習,在埃頓作短期逗留後,於8月入布魯賽爾為期三個月的福音傳道學校,但未能取得牧師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納日礦區,作非正式傳教。 1879年 由於工作過於熱情,被教會解僱,這段悲慘的經歷給他打下了印記;後開始的流浪生活;閱讀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亞和米什萊的著作;推崇夏爾·德·格魯、倫勃朗、呂斯代爾、巴比松畫派和海牙畫派的藝術;由於貧困失望,對生活失去信心;開始畫素描。 1880年 與家庭日益疏遠的時期。春遊奎姆,住在礦工家,開始創作的道路;臨摹米勒作品。10月,赴布魯賽爾,學習透視學和解剖學。與布魯賽爾之荷蘭籍畫家凡·拉帕德來往;提奧給予經濟支持。 1881年 埃頓時期(1881年4月12日-1881年12月30日),4月,離布魯賽爾,去埃頓與父母同住;向新寡表姊凱·沃斯求婚不成。12月與家庭發生齟齬,離家赴海牙。 1882年 海牙時期(1881年12月31日-1883年9月12日),跟表姊夫安東·莫夫學畫;開始與懷孕的、被遺棄的克拉西娜(「西恩」)·瑪麗亞·霍爾尼克同居中,並因此與莫夫決裂。8月,凡·高一家遷至埃因霍溫附近紐南;搜集英國報刊插圖,畫了許多素描和水彩。 梵高風景畫(17張)1883年 德倫特及紐南時期(1883年9月-1885年11月27日),9月,與西恩,赴荷蘭北部之德倫特作畫。開始畫油畫。12月回到荷蘭南部之紐南,起初與父母同住,後來離家獨住。 1884年 畫水彩和「織工」習作;與父親關系緊張;與凡·拉凰德甚為相得;6月研讀歐仁·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論;與本村姑娘瑪戈特戀愛,以不幸結局告終。 1885年 安特衛普時期(1885年11月28日-1886年2月28日),為《吃土豆的人》繪制了約五十幅農民頭像;3月26日父親驟然去世,為埃米爾·左拉之《萌芽》及其他現實主義作家之作品深深打動;10月赴安特衛普,參觀博物館;魯本斯的光與色彩,日本浮世繪的大膽構圖,使他陶醉;得到一些日本版畫,心胸開闊了,畫板色調明亮起來。 1886年 巴黎時期(1886年3月-1888年2月20日),從1月起在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學畫;2月底去巴黎,與提奧同住;在乎爾芒工作室習畫數月;在德拉克洛瓦和蒙蒂塞利的影響下描繪花卉;特雷克、埃米爾·貝爾納、西涅克和高更及其他印象派畫家;發現了「光明的繪畫」;第八次也是最後一次印象派美展舉行,會上展出修拉的《大碗島的星期日》;凡·高採用了新的點彩技法。 1887年 由於與不斷發展的當代法國藝術運動接近,調色板變得愈來愈明亮;懼和展覽日本版畫;兩次在勞工階級的咖啡館和飽的牆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並交往;成與埃米爾·貝爾納過從甚密;深受印象派技法和後期印象派理論的影響;厭倦巴黎的生活,嚮往陽光更為明亮灼熱、色彩更加強烈瑰麗的法蘭西南部。創作《唐吉老爹》,開始繪制向日葵連作。 1888年 阿爾時期(1888年2月21日-1889年5月3日),2月赴普羅旺斯阿爾,住在阿爾加薩咖啡館,5月遷入拉馬丁廣場上的「黃房子」;10月20日高更來與他同住;12月23日因精神失常,割下一隻耳朵;高更返巴黎。由於提奧的幫助,梵·高的三幅油畫和幾幅素描得以在獨立沙龍展出。 1889年 聖雷米時期(1889年5月3日-1890年5月16日),4月17日,泰奧和若阿娜·邦格(1862-1925)結婚;5月,梵·高自願進聖雷米之精神病院;西涅克來訪;畫了許多畫,主要是風景;開始繪制絲柏樹連作。梵·高更在馬稱舉辦印象派和綜合派的畫展。梵·高在巴黎見到蒙克。 1890年 奧弗時期(1890年5月21日-1890年7月29日),臨摹德拉克洛瓦、米勒、倫勃朗和居斯塔夫·多雷的作品;1月31日,提奧得子;阿爾貝·奧里埃發表評文森特繪畫的文章;在布魯賽爾的「二十人展覽會」上, 凡·高的《紅色的葡萄園》得以出售,這是他在世時得以出售的唯一的一幅作品,5月出院,途經巴黎,稍事休息,適居奧弗,接受保羅·加歇監護;6月創作《加歇醫生像》;7月,去巴黎探望提奧一家,會見洛特雷克及阿爾貝·奧里埃;回奧弗後,創作《奧維爾市政廳》。他最後的一幅油畫《麥田群鴉》。7月27日舊病復發,開槍自殺,於29日清晨一時許,在提奧和加歇醫生的守護下停止呼吸。編輯本段人物家族 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以下簡稱梵高),19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出生在荷蘭南部布拉班特省(Brabant),靠近比利時邊境的尊得特(Zundert)一座教堂旁的小屋中,那天是1853年3月30日。 梵高的祖父是一位牧師。也叫文森特(Vincent van Gogh 1789.2.11-1874.5.7) 梵高的祖母叫伊麗莎白(Elisabeth Huberta Vrijdag 1790-1875)來自一個瑞士家庭。他們生育了12個孩子,其中一個在幼年時就死了,剩下了5個女兒和6個兒子。 梵高的父親西奧多盧·梵·高(Theodorus van Gogh 1822.2.2-1885.3.26)1849年就在尊得特佈道,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師。兩年後他與梵高的母親安娜·科尼莉亞( Anna Cornelia Carbentus 1819.11.10 -1907)結婚,安娜生於海牙,她的父親在海牙被譽為「國王的裝幀師」,因為他被選中裝訂第一部荷蘭憲法。他的幾個女兒中,有一個嫁給文森特·梵·高叔叔。 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剛生下不久就夭折了,而當梵高降生後,他被取了那個死去的兄長的名字:Vincent willem。 梵高在家中是老大,他還有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他們是: 妹妹:安娜 Anna Cornelia van Gogh (1855.2.17-1930.11.20) 弟弟:提奧 Theodorus van Gogh (Theo,1857.5.1-1891.1.25) 妹妹:伊麗莎白 Elisabetha Huberta van Gogh (1859.3.16-1936.11.29) 妹妹:威廉明娜 Willemina Jacoba van Gogh (1862-1941) 弟弟:科尼利斯 Cornelis Vincent van Gogh (1867.5.17-1900.4.24) 在梵谷一生中,他只與弟弟提奧和妹妹威廉明娜保持了親密的關系,而提奧也是梵谷這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和崇拜者。在梵高1890年去世六個月後,提奧也追隨他的兄長去了...雖然梵高的父親只是一位牧師,但梵谷家族在當時是很有社會地位的,因為梵高的幾個叔叔伯伯在當時都是「很有影響」的人物: 「Uncle Hein」 海因伯伯 (Hendrick Vincent van Gogh 1814 - 1877)在鹿特丹開畫廊,後來遷到布魯塞爾。 「Uncle Jan」 約翰伯伯 ( Johannes van Gogh 約翰尼斯·梵·高 1817.8.19-1885)一位海軍司令,生活在阿姆斯特丹。1877年,梵高曾在這位叔叔家裡生活過一段。 「Uncle Cor」 科爾叔叔 ( Cornelis Marinns van Gogh 1824 - 1908 ) 也是一位畫商。梵高和提奧經常稱他為C.M。 「Uncle Cent」 梵森特伯伯 ( Vincent van Gogh 1820 - 1888 ,與梵高同名)他是位大畫商。小時候因為身體不好,沒能上大學。他最初在海牙(The Hague)賣繪畫材料,他是一個很有才華和很精明的人。在幾年間他的畫廊就成為全歐洲著名的畫廊。而後與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畫廊 - 古比爾公司(Goupil&Cie,總部在巴黎)訂立了合股合同。梵高與提奧最初都在這位叔叔的店裡 - 海牙古比爾公司工作過。 還有一些需要說明的人: 安東·莫夫 (Anton Mauve 1838.9.18-1888.2.5)他是海牙畫派的代表畫家,梵高在海牙時曾受他的指導。他的妻子叫 Jet Mauve (原名 Jet Carbentus 1856 -94)是梵高的表妹。她(Jet)的母親叫 Fie Carbentus,與梵高的母親是親姐妹。Fie有三個女兒,Jet就是其中一個。 主要參考文獻:Jo van Gogh-Bonger's Memoir of Vincent van Gogh編輯本段創作理念 1.印象主義 梵高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現,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凡的個性。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一般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而這一鮮明特徵在後來成了印象派區別於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2.表現主義 梵高死後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即為了主觀意識而對物體進行再塑造。 盡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在不同則是很難的。高更是個攻擊傳統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於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 3.藝術使命感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http://ke..com/view/17822.htm
⑺ 古典牡丹花卉油畫有什麼寓意
印象花卉油畫適合比較歐式裝修的房間裝飾,建議你谷歌一下風尚陶畫看看,上面有很多印象花卉,質量有保證,價格又便宜。真的事物美價廉。
⑻ 中國畫和西洋畫的區別
一、 中國畫於西洋畫在內容方面的比較
世界上的繪畫,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體系,就是東方畫於西方畫,也可以叫做東洋畫於西方畫。東方畫以中國畫為主,西方畫以油畫為主。
東方畫於西方畫著兩大繪畫體系各有其特點,若就中國畫於西洋畫比較,則不論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在兩者比較以後,不斷可對中國畫,夜空對西洋畫有個初步的了解,而且對於坐在進一步的研究是有幫助的,對於「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也是有利的。
現在,先就內容方面來說,中國畫於西洋畫相似的地方,約有三點。
第一點,中國畫於西洋畫的歷史,其發展的初期,都是注重人物畫的。並且都曾為宗教服務過,構成所謂宗教畫。由於中國古代封建制度,在帝王、貴族、地主的反動統治下,要繪畫為他們服務。中國畫在漢朝以前,曾把帝王、聖賢、功臣像極其事跡,畫在壁畫上,還畫有二十四孝圖等,宣揚忠孝等封建禮教。後來,漢明帝時,佛教傳入中國,就有了佛畫,再為晉南北朝時代,道釋教、佛教盛行一時,到處建立寺、院,大畫道釋畫,尤其是佛畫更為發達,當時著名的畫,例如衛協的「七佛圖」、顧愷之的「維摩詰圖」和「洛神賦圖卷」、陸探微的「阿難維摩圖」、孫僧繇的「定光如來像」等。這種宣揚封建禮教和宣揚宗教極其出世思想。其目的都是封建統治階級麻痹人民鞏固其政權的手段。
在西洋畫方面也有相似的情況,就是西歐各國在古代封建社會中世紀時期,其文化完全為基督教神學所籠罩,科學、教育、文學、藝術都帶有宗教性質,西洋畫也沒有例外,是為宗教服務的。十五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已有資本主義萌芽,藝術雖然開始從封建思想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有描繪當時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藝術出現,不過,還不能完全擺脫宗教的束縛。人物畫興盛,但大多仍從宗教或古代神話中吸取題材,例如喬托(Giottodi Bondene)畫有「基督之死」、「猶大之吻」、。到了十六世紀,文藝復興的全盛時代,都市繁榮,導致了資本主義藝術的昌盛,但人物畫仍多取材於宗教故事,不過已經撥去了神的神秘外衣,而帶有資產階級的思想感情,例如芬奇(Leonardoda Vinci)的名畫「最後的晚餐」、米開朗基羅(Michelanglo Buonarroti)的「最後的審判」、拉斐爾(Raffello Sanzio)的「聖母像」、「西斯廷聖母像」等都是。
上面舉的幾個畫例,「基督之死」是描繪季度被捕,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宗教故事。「猶大之吻」是描繪門徒猶大在基督被捕前虛偽地和她問別的故事。「最後的晚餐」是描繪季度在被捕前和門徒的最後一次晚餐。「最後的審判」是描繪一些使徒和殉教者到基督面前受最後審判的宗教故事。 「聖母像」是描繪聖母的肖像。所謂聖母,是基督教徒對己都耶穌的母親瑪麗亞的尊稱。「西斯廷聖母像」是描繪聖母把她的愛子即幾多耶穌獻給人類的宗教故事。
第二點,中國畫的山水,在古代本來只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而存在著,在畫面上所佔的地位不多,後來,山水在畫面上所佔的地位逐漸擴大,終於發展成為獨立的一種繪畫,花鳥畫也有類似的情況。就西洋畫來說,西洋的風景畫與中國的山水畫雖然不同,其靜物畫也與中國的花鳥畫不同,但其發展過程卻與山水畫和花鳥畫有相似的情況。
在中國畫方面,山水畫在漢朝有萌芽,據傳劉褒畫有「雲漢圖」和「北風圖」。在成都出土的漢畫像磚中,有塊磚上描寫山中狩獵於井礦采鹽的場面,在畫面上大部分畫的是群峰羅列的山景,人物幾乎成為點綴。山水畫開始脫離人物畫而獨立起來,是在六朝時代,那時候,顧愷之、王微、宗炳都能畫山水,顧愷之寫有《畫雲台山記》一文,宗炳寫有《畫山水序》一文,據傳宗炳是「好山水,西涉荊巫,南登衡岳,因結宇衡山。」並且「方所游歷,皆圖於壁。」(《歷代名畫記》卷六)可惜其畫失傳。發展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是一直保存到現在的最古的一幅山水畫。到了唐代,山水畫已經成熟,不但完全獨立,並且發展成為一種重要的畫科。當時著名的山水畫家有吳道子、李思訓、王維、張璪……等。
花鳥畫也是到了唐代才發展成為獨立的一種畫科。到了晚唐,花鳥畫更昌盛,著名的畫家有邊鸞、刁光胤……等。
山水畫和花鳥畫之所以能夠成為獨立的一科。也是有一定的階級關系的,當時畫山水、花鳥的,多是一班士大夫階級的文人、名士甚至是隱士,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繪畫與詩文結合起來,脫離了政治和宗教的束縛,走到另外一個境界中去了。
在西洋畫方面,最初,風景畫也是以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出現的。後來,在十七世紀的荷蘭,才有純粹的風景畫的萌芽,例如侖勃蘭德(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訶貝瑪(meindert Hobbema)、路易斯達爾(Jacob van Ruisdael)等的風景畫。十八世紀末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沉重地打擊了封建制度,為法國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此後,浪漫主義畫派興起,出現了不少風景畫家。但是,風景畫真正發展成為獨立的一科,是在十九世紀初期,具體地說,是在一八三零年左右,那時候重要的風景畫家先後有:英國的忒涅(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法國的科洛(Millet Corot)、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等人。印象畫派則更進一步發展了風景畫,其中主要的畫家是莫奈(Claude Monet)、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西斯萊(Alfred Sisley)等人。莫奈的代表作有「威尼斯」、「泰姆士」及其連坐(Serie)「草堆」和「廬安寺的前門」等。
所謂靜物畫,是把畫中的「五」看成是靜止的不動的東西。靜物畫的萌芽較後與風景畫,約在十八世紀初,開始有「靜物畫」(stilllfe)的名詞,最初的靜物畫畫的是「食桌」,在食桌上放一些食物和杯盤等物,例如夏爾丹(J. S. Chardin)的靜物畫。靜物畫之成為獨立的一科,同樣是在十九世紀初的那個時期。
第三點,中國畫於西洋畫,最初都是注重內容的,但發展到後來,都變為注重畫面上的筆墨色彩而不注重其內容了,這種從重視內容到重視形式的趨勢是相似的。
在中國畫方面,前面已經說過,在歷史上,起初是指畫人物,為宗教服務。但發展到後來,山水畫和花鳥畫興起後,所畫的山水或花鳥,都含有一定的意義,例如一幅古代的山水畫往往是表示隱逸的消極思想,一幅古代的花鳥畫並非為花鳥而畫花鳥,而是含有一種意義在內的,例如畫竹子以象徵清高,畫牡丹以象徵富貴等等。不過,發展到後來,其所含的象徵意義漸漸被視為次要的,而畫面上的筆墨趣味及其優劣卻變成為重要的了。但是這種輕重倒置的情況,在全國解放以後,已經逐漸轉變過來,基本上實現了評價中國畫的標准為內容第一、政治第一,而形式和筆墨已褪去到第二位了。
在西洋畫方面,也由於中國畫相似的情況,就是西洋畫在繪畫宗教化的時期,也是注重畫的內容的。但是,在進入十九世紀以後,「自然主義畫派」和「印象畫派」都注重於描繪畫面上光和色的變化,注重於外形的呈現,並且不但對風景畫、靜物畫是這樣描繪,就是對於人物畫也是這樣畫的,對於畫的內容則反不加註重。
在內容方面,中國畫於西洋畫不同的地方也約有三點。
第一點,中國畫方面,所畫的山水、花鳥往往含有象徵性,注入了一定的主觀部分,例如畫梅花、松樹或菊花,以象徵其不怕嚴寒,用於冰雪斗爭的精神。古代人所畫的山水畫,往往是謳歌消極的隱逸思想的,例如宋馬遠華的「寒江獨釣圖」和元錢選畫的「山居圖卷」。
而西洋畫的風景畫和靜物畫是沒有什麼象徵性的,主要是純粹地追求畫面上的美,講究光和色的調和,花的內容反而處於次要的地位。
第二點,中國畫在主題內容方面的選擇,除人物、山水、花鳥等幾種畫科外,有些東西如花鳥中的梅竹、鳥獸中的馬、牛、羊及其他雜物,畫家們喜專門擅長畫其中之一物,例如在唐朝,韓干長於畫馬,韓滉長於畫牛;張南本長於畫火,孫位長於畫水;元王冕長於畫梅等等。晚唐在山水畫和花鳥畫興起以後,出現了這種情況。
但是在西洋畫方面,是沒有這種情況的。
第三點,在中國畫的畫面上,可以題詩以闡發那幅畫的主題思想,詩和畫互相結合起來,這種例子是很多的。而在西洋畫方面是沒有這種情況的。
二、中國畫於西洋畫在形式方面的比較
再就形式方面來看,則中國畫於西洋畫所不同的地方較多,而相通的地方太少。
第一,在中國畫方面,人物畫中的人物都穿著衣服,很少是裸體的,主要在於表現人物的姿態和特點,並不在於講究人體各部分的比例和動作時肌肉和外形的變化,所以沒有研究「藝術解剖學」的必要。
在西洋畫方面,人物畫中的人物有裸體的,所以必須研究「藝術解剖學」,嚴究人體各部的骨骼比例及動作時肌肉外形的變化等等。
這一點主要是因為西洋人對待人體美的態度和著眼點,與中國人有所不同。
第二,中國畫中的景物,不重視也不描繪物體上的光及物體上的色彩因受到光的影響所起的變化,換一句話說,就是不大注重形似,所注重描繪的是景物的神奇和性格,也就是說,注重神思。花鳥畫里的畫是生動的,鳥也是有動態的。
西洋畫里的景物,非常注重物體上的光和其色彩因受到光的影響所引起的變化,要求描繪的肖似,與真實景物一般無二,換一句話說,就是重視形似,靜物畫里的鳥是靜的死的。
第三,中國畫可以不受「透視法」的拘束,在一幅畫的畫面上,其視點是不固定的,可以上下前後自由移動,突破了空間的約束。
西洋畫由於重視形似,誅求立體化,要求肖似真實的景物,所以非常重視「透視法」,在一幅畫面上,只能有一個固定的觀點,不能隨意移動。
第四,中國畫在畫面上很重視線。畫人物,要先勾線,後填色,在衣服上所勾的線叫做「衣褶」。畫花鳥,也有先勾線後填色的方法,如工筆花鳥。畫山水時,畫山的線叫做「皴法」。這些線都要求它具有寫字的筆法。並且,這種線並非僅指當作界線或輪廓看待,還具有表現人物的感情或物體的性質的作用。
在西洋畫的畫面上,不注重線而注重色,如在油畫的畫面上,一般只用色來分別出物與物之間的「界」,在界上並不描「線」,在十九世紀末的一些西洋畫派也描線,不過這種線僅只起著輪廓的作用而已。鉛筆畫、木炭畫等素描畫,在畫面的物體上所描的線,其作用也是如此。
第五,中國畫不重視背景,畫面上往往要留出很多空白。
西洋畫則重視畫背景,不論人物、風景或靜物畫,都要畫背景,畫面上塗滿了色彩,不留一點空白的地方。
第六,中國畫的畫幅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小幅畫有冊頁或扇面等形式。較大的畫有叫做「卷軸畫」的形式,卷軸畫除直幅者外,還有叫做「手卷」的橫幅形式,無論直幅或橫幅都可以長達一丈有餘。
西洋畫幅的形式,一般為長方形,長方形的大邊與小邊紙幣,約為5:3,叫做「黃金律」比較缺少變化。
第七,中國畫的工具,一般是毛筆和宣紙,除用顏色外,還用墨,在硯上磨成黑色後畫之。西洋畫的工具,除水彩畫所用的毛筆與顏色,與中國畫所用者相似外,其所用的至於宣紙不同。畫油畫,要利用油來代理水來調色,不畫在紙上而畫在布上。與中國畫所用的工具有顯著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