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李三花卉
⑴ 燕子李三去吃烤鴨鬧事,名字叫什麼燕子李三去吃烤鴨鬧事,電視劇名字叫什麼
《熱/血/奇/俠/燕/子/李/三》又名《熱/血/奇/俠》是由金霖執導的電視劇,趙毅、李欣聰、馬躍、魯諾等參加演出。共計37集。於2013年8月2日首播。
⑵ 誰知道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原名李景華,1898年生於京東薊縣。幼時隨叔父到滄州落戶,艱苦度日。滄州習武之人眾多,他也跟著學了點武藝。因其稟賦較好,身體輕快,漸漸地,爬牆上樹易如翻掌,非一般人所能比。由於家境貧寒,及其年紀稍長便開始四處偷盜,曾在河南、湖北等地屢屢作案,有一次竟然偷了洛陽警備司令白堅武家的財物,名聲大振。
為了增強本領,李景華曾隱姓埋名到少林寺學藝,幾年苦練,功夫大進。此後,他沿著平漢線來到平津一帶活動,曾在北平右安門外關廂居住,放開膽子大量作案,不久以後便有了「燕子李三」的名頭。
「燕子李三」究竟有什麼樣的高超武藝?他當然不會有傳說中的「燕子三超水」的輕功,不能在水面上點水而行。但他的武功確實非同小可。這可以從他的作案對象中看出。他的作案對象不是小家小戶,而是深宅大院、高牆阻隔、護衛森嚴的富家大戶。在這些地方,他能夠來去自如,這不能不說他有超常的手段。他可以頭朝下,藉助一些工具,身子像壁虎一樣緊貼牆壁往上爬;也可以將系有長繩的鐵爪拋於高牆或樹枝之上,然後攀著繩子爬上去:還可以用腳蹬牆,借勁使力,巧妙地越過障礙;也可以輕而易舉地撬開各種鎖子……具有這些本事,再加上作案前周密細致地摸底,並配有特製的葯水等,「燕子李三」很少失手,作案無數。他甚至到臨時執政段祺瑞的府邸行竊,還偷過國務總理潘復、執政秘書長梁鴻志等人的財物,所以,名聲越來越響,轟動一時。每次作案後,為顯示自己藝高膽大,燕子李三還故意戲耍權貴,仿效傳奇小說中諸如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盜的做法,把一隻用白紙疊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顯示自己明人不做暗事。 「燕子李三」的綽號便由此得來。
當時時局十分混亂,當權者即為國之巨蠹,為富者往往不仁。因此,老百姓對於專偷富人的燕子李三倒有一份親切感,把他看做梁山好漢時遷一樣的人物。燕子李三有時候也將偷竊的部分財物分給百姓,受到百姓的稱頌。有報紙就曾這樣報道:燕子李三「得贓數千元之巨,初冬往游城隍廟,見附近居民以貧苦者太多,遂起憐憫之心,每人一元或二元,任意施捨,遂為偵緝隊注意,跟蹤逮捕」。
實際上,在全國范圍內有兩個「燕子李三」。一個是河北的老「 燕子李三」,他大約活動在清末民初年間,原名叫李鴻,武功高強且劫富濟貧,是個義盜,後被反動軍警設計逮捕,慘遭殺害。民間流傳的許多有關「燕子李三」的故事實則就是以他為原型的。另一個就是山東的「燕子李三」,這個李三原名李聖武,禹城李家莊人,因排行老三而得名。他雖然也會一些拳腳功夫,但自小不務正業,發展到後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他的成名原因比較多,一是當時李聖武為了擴大自己在道上的影響,就把老「燕子李三」的事嫁接到自己身上,到處吹噓自己能「飛檐走壁」無所不能;再就是每次被抓之後,李聖武總能靠金錢打通關節,有驚無險,而國民黨警察局為了掩飾自己收受李賄賂的醜行,也幫著吹噓他會「飛檐走壁」、「縮骨功」,為李犯的屢屢逃脫尋找借口。而且當時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非常重要,就是濟南剛剛解放,城內局勢還不穩定,國民黨在城內殘留了大量的軍警特務及反動道會人員伺機搞破壞,李聖武也是他們的候選人之一。基於上面的幾個原因,李聖武是「燕子李三」的傳說也就逐漸地混淆視聽,終於造成了人們的一種誤解。 燕子李三,從窮人和俠客淪落為竊賊和淫賊,雖然他的武功和故事為人們津津樂道,但是當他被擒並處死,人少憐之者。關於李三的傳說也極其紛雜,以其名氣之大,相信是有真功夫的。段雲鵬是30年代名聞京津的飛賊,與「燕子李三」齊名,人稱「賽狸貓」,後成為國民黨軍統特務。建國後1954年潛入大陸被抓,據說從廣東運往北京的時候,為了防止他搗亂,就把他綁在一個擔架上抬進飛機。到北京後被裝在一個大鐵籠子里,他說,這個籠子我認識,當年李三就是被這個籠子關的。 ——注意,這時候他已經五六十歲了。
[編輯本段]2、電視劇《燕子李三》
[編輯本段]2.1、基本資料
導 演: 王新民
集 數:34 集
年 份:1997年
類 型: 古裝
地 區: 中國大陸
[編輯本段]2.2、主要演員
劉長純飾李雲飛
張 立飾李雲龍
林芳兵飾李雲馨
[編輯本段]2.3、分集劇情
第1集
民國初年,北京天橋的席棚書場里,江湖藝人「鐵嘴霸王」在講述著身懷絕技、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的江湖大俠——燕子李三不幸被捕的故事。一個瘦小的孩子站在一條長登上,聽得格外認真。
燕子李三將要被處決的消息在京城不脛而走,群眾紛紛走向街頭,為自己的英雄送行。法場路上,萬一神秘的黑衣人撥開人群緊緊跟著囚車,人群中爆發出一陣呼喊:「好漢,唱一段,來個交待」。跪在囚籠里的李三面對熱愛自己的群眾含水量笑點頭,突然他發現黑衣人伸手摸出飛鏢,李三搖了搖頭,聲嘶力竭地唱道:賢弟呀,你不要莽撞,來日方長啊......
黑衣人緩緩放下手來,突然後邊人群涌動,一個小孩高舉著饃頭擠出人群,向囚車追來。執刑官玉大獸一記鞭子抽來,小孩倒地,玉大獸收起鞭子罵了聲「小雜種」揚長而去。
玉大獸原是李三的好友,為得到官府的賞賜出賣了李三,這才使一代豪俠命喪黃泉。慶功宴上玉大獸陰沉著臉,來賓不解其意,玉大獸說:「李三雖已除掉,但他有一個師弟姓李名顯,穿牆越戶的本領不在李三之下,此人一日不除,我們便一日不得安寧。」眾人面面相覷。突然樓道里一陣響動,眾人驚訝地看去,又是書場里的小孩獃獃地站著,玉大獸喝道:」誰讓你來的,小雜種,滾出去「。深夜,亂墳崗,小孩悄悄地走來,爬上一棵樹,偷偷地向下看去,新墳前黑衣人將李三的牌位插好,倒頭便拜。忽見四周的墳頭蠕動,小孩大叫一聲摔下樹來,李顯警惕地抬起頭來,剎時墳頭爆裂,竄出十幾個人來將李顯團團圍住,土墳後走出玉大獸,他冷冷地說:「李顯,今天請來江湖高手,這兒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十幾個高手聞聲而動,李顯施展輕功,左沖右空,身受重傷,殺出重圍,被日本郎中五咸救出,為報五咸救命之恩,李顯留下3個小燕子風箏,相約以後有事,定當萬死不辭。
李顯收了小孩,為之起名李雲龍。從此,他與雲飛、雲馨成了「燕子門的正式傳人。東北普照寺的堂畿和尚是李顯的至交,李顯帶著3個弟子來到這里,決心十年鑄劍,報仇雪恨。在師父、師兄、師姐的調教下雲龍的武功後來居上,深得李顯喜愛。
第2集
一天普照寺來了位不速之客,偷看燕子門練功,被李顯發現,來人為五咸所派。原來日本人早就圖謀東北,屢次派人竊取張作霖的情報而不得手,於是五咸以燕子風箏為憑來找李顯,李顯為報恩設計偷了情報,卻引起張作霖對燕子門的注意。
轉眼之間,燕子三傑已長在成人,李顯命雲飛、雲龍下山誅殺玉大獸,雲馨爭著要去,李顯以她是女子為由堅決不允。雲馨剪掉辮子女扮男裝私自下山。雲飛、雲龍晝伏夜行來到北京,明查暗訪,弄清了玉大獸的行蹤,得到了進入玉大獸密室的線索。
雲飛、雲龍破民暗道機關找到玉大獸,這時雲飛才知道雲龍是玉的兒子。仇人想見,分外眼紅,雲龍殺了玉大獸後,又觸犯門規殺了玉的小妾和僕人。
燕子李三的關門弟子九天鶴突然來到普照寺,請李顯出山為張作霖效力,遭到李顯拒絕,張作霖大為惱火,欲巢滅燕子門。
雲龍將玉大獸的人頭掛在了十字街頭的旗桿上,北京城內百姓爭說「燕子李三」重現江湖。
第3集
雲馨來到北京天橋以輕功絕技教訓了強收民眾佔地費的「獨眼彪」,遇到師兄、師弟,得知燕子門大仇已報,怪怨他們不帶自己,故意不理雲飛。
歸山後的雲飛將濫殺無辜的罪名攬到自己身上,正在接受李顯的盤問,雲龍則在雲馨的屋裡給她展示偷工減料來的外國香水、高跟鞋、八音盒等千奇百怪的東西。
雲龍、雲飛回山已有兩天,李顯對他們均無褒獎,堂畿知道這是李顯暗中觀察徒弟的品行修為。雲飛不居功,不自傲,反復向師付講雲龍為燕子門立了大功,而將違反門規的責任承擔起來。雲龍卻飄飄然起來,自以為武功好便可以橫行天下。李顯看在眼裡。
九天鶴聽說雲飛、雲龍回山已有兩天,再次來到山莊崔李顯派弟子到張作霖軍中效力,否則將採取武力解決。李顯為避禍,以懲罰雲馨私自下山為由,接著又設苦肉計,讓雲龍先離開東北,躲過了奉軍的糾纏。
第4集
奉軍佔領北京,「鐵嘴霸王」不能再說《燕子李三》,只好返回老家山東,染病在身。為給「鐵嘴」治病,李雲龍先偷了韓復榘的金錶,又在譚家麟與女戲子綠牡丹調情之際,偷了他的皮包,發現了韓復榘與日本人簽署的秘密文件,「鐵嘴」氣憤地把這些東西送到報館,報館不敢登載,又將文件轉給了韓復榘,譚家麟因此被降為警察局長。雲龍走後,李顯了結了與奉軍的糾纏,派李雲飛下山為燕子門南下打前站,雲飛、雲馨從小青梅竹馬,二人即將分手,依依不捨。
第5集
李顯的師弟李德,心地善良,疾惡如仇,從小苦練輕功,但始終沒有什麼長進,為躲避官府追捕,10年來隱姓埋名,開了一家店。
濟南第一刀「金錢豹」自恃武功高強,勾結官府,強行將老百姓祈天壇據為己有。李雲龍偷文件的事被「鐵嘴霸王」編成新《燕子李三》到處傳講,引起日本郎中五鹹的注意,於是挑動」金錢豹「尋找燕子門比武。
李德從食客口中得知燕子門重現江湖,於誇耀自己才是燕子門傳人,受到奚落,正在悶悶不樂,雲飛突然出現,李德驚喜萬分。
李雲飛、李德接受了「金錢豹」的挑戰,在祈天壇與「金錢豹」比武,李德首先上場,卻險些命喪敵手,這時雲飛才知道這位師叔原來不會輕功,擊敗「金錢豹」,將祈天壇還給老百姓,於是人人都說「燕子李三」出現了。受了重傷的「金錢豹」被五咸治好,從此成了五鹹的走卒。
第6集
李顯、雲馨來到濟南,見到李德得知雲飛、雲龍這陣子都受到磨練,十分高興,燕子門以「大名當」為掩護,重操趟鏢舊業。
雲龍始終暗戀著師姐雲馨,而雲馨卻把他當做自己的弟弟,深深愛著師兄雲飛,沒有覺察到雲龍對自己的感情。在書場聽了「鐵嘴霸王」編講的燕子李三祈天壇大戰,她更是敬慕師兄的武功和人品。一天,幾個大漢拿著兩只乾枯的耳朵找燕子門報仇,李顯定下時間,做生死了斷,原來這耳朵是當年老燕子李三教訓黑道人物劉三炮而割下的。
李顯心知這場惡戰凶多吉少,於是告訴李德要設法擋住3個徒弟,自己獨身赴約。
第7集
李德受不了雲飛的恭維,說漏了嘴,只好 將老李三與劉三炮結仇之事告訴了雲飛、雲龍。
第二天,城外亂墳崗,一場生死決戰就要開始,李德、雲龍、雲飛、雲馨從兩個方向跑來助戰。李顯喝退他們,獨身與5個大漢較量。5個大漢先被打入他們自己挖好的墳坑中,李顯轉身欲走,大漢突然撥出槍來,雲飛撲身上前擋住了師父,雲馨又擋住了雲飛,大漢開槍,卻發現槍里已沒有撞針,原來龍去脈昨晚李德、雲龍已經做了手腳。
慶功宴上,雲龍看著雲飛和雲馨親熱的樣子,心裡別扭,借故到外邊喝得酩酊大醉,雲飛服侍他睡覺前,發現雲龍懷中藏著雲馨的辮子,明白了三弟原來痴戀著雲馨。他想到他們3人從小長大的手足之情,想到三弟凄苦的身世,陷入矛盾之中。
這以後,雲飛有意冷淡雲馨,希望三弟能遂心願。
「鐵嘴霸王」評書塑造的燕子李三形象深受群眾歡迎,進步青年白凝常來書場聽書,做筆記,想把這個人物創作在自己的小說中。一天,雲飛、雲馨為找雲龍來到書場,懲治了欺辱「鐵嘴」的惡棍z和憲幫,白凝目睹了雲飛凌厲的身手,認定他就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神燕子」。
李顯知道女兒雲馨深愛著雲飛,而對雲龍只是姐弟之情,可雲飛卻一味退讓,他怕照此下去,不利雲飛、雲龍修煉,於是立下了新門規,規定他們3人只有手足之情,不能有情慾之愛。雲飛、雲龍不得已盟了誓,而雲馨一氣之下離開了香堂。
第8集
雲馨履約陪著雲龍在院中喝酒,此時李顯也在酒館與李德喝酒,商量如何解決3個弟子理不斷的糾纏。
雲馨、雲龍有了幾分醉意,雲龍親切地喚著雲馨的小名,雲馨眼前卻幻化出師哥的影子。她將臉靠在雲龍的胸前,喃喃說著情話,恰在這時,李顯從房上落下,斥責兩個弟子違反門規。雲馨酒醒,誤認為雲龍對自己輕薄,雲龍飛身躍上房去,李顯揚手一鏢,打在雲龍左肩。
第9集
李雲龍帶傷狂奔,跌倒在荒野中,被「鐵嘴」的徒弟宋來救起,送到櫻花診所由五咸給他治傷。李顯酒醒後,很後悔,忙吩咐雲飛盡快找回雲龍。
五咸治好了雲龍的鏢傷,借機挑唆雲龍離開燕子門,說只有這樣才能橫行天下,這正合了李雲龍自以為自己天下第一的思想。
一天,九天鶴送來一鏢,李顯派雲飛、雲馨前去,原來是偷愛國學生的文件,趟鏢中他們認出了開會學生中有常來聽書的白凝。學生們的愛國熱情令李雲飛十分敬佩,他要求將學生們的東西還給學生。
雲飛參加了地下黨組織的光明文化補習社,想把白凝介紹給雲馨,卻引起了雲馨的誤解。李德好心安慰雲馨,反弄巧成拙,讓雲馨更加懷疑雲飛。
第10集
李德心理一直牽掛著雲龍,於是和雲飛再去尋找。雲飛去見秋紅,知道了雲龍最近常來,秋紅的身世令雲飛同情,人代表雲龍表示一定要給秋紅贖身。
為秋紅,李德瞞著李顯幫雲飛盜取了寶源錢庄,替秋紅贖了身。不料寶源錢庄的後台是韓復榘,錢庄失竊,韓復榘大怒,利用江湖黑道人物散布說他要將國寶北魏佛頭賣給日本人,雲飛為保護國寶獨身闖入寶源錢庄,中了圈套。
第11集
雲飛被捕後,受盡了折磨,但他堅偵不屈,至死不說與光明補習社的關系,使韓復榘破獲地下黨的願望破滅。
李顯籌劃劫獄,白凝趕來勸阻,告訴他們譚家麟正張網以待,如去劫獄,燕子門將再中圈套。
第12集
地下黨負責人尚老師,決定通過營救李雲飛掀起一場揭露韓復榘親日賣國罪行的群眾運動。白凝和同學們走上街頭散發傳單,集會請願。
為了籠蓋親日行為,韓答應釋放李雲飛,但由白父等人交納10萬元的保釋金。雲飛出獄後,對地下黨有了更深的認識,認識到白凝所講的靠幾個江湖俠客是改變不了社會的道理是正確的。
雲龍深感此次師兄被捕,完全是為了他,內心十分慚愧,主動回到燕子門。
第13集
「鐵嘴霸王」重新回到書場,聽眾中出現了一位神秘的女人桂芳,對《燕子李三》極感興趣。
金錢豹成了漢奸頭子,他來到書場,給老百姓發放日本旗,遭到「鐵嘴」拒絕,從此「鐵嘴『躲進破廟。桂芳為了解燕子門行蹤,來到破廟聽書。「鐵嘴」給她說了一天,桂芳發現燕子李三所作所為好像是兩個人或三個人,向「鐵嘴」尋問,「鐵嘴」說不清楚。
日軍高島少佐自恃武功高強,不把中國武林豪傑放在眼裡,不少江湖好漢死在他的刀下。金錢豹為報祈天壇之仇,施出一箭雙雕之計,告訴高島大名當中有幾個身手不凡的好漢。
第14集
李顯帶著雲龍接受了高島戰的挑戰,李顯施展神功絕技,赤手震飛高島戰刀,高島狼狽而逃。
日軍司令官騰田來到櫻花診所,拜訪了特務頭子五咸長滿,五咸暗示要想征服中國必須「以華制華,攻心為上」。五咸利用手中還有兩只燕子風箏,派人找李顯趟鏢。李顯為實現江湖諾言,不問客房所求之事,帶著雲飛、前去趟鏢,到達目的地,發現要化燒毀的一處院落竟是抗日救護醫院。李顯悔恨萬分,告訴雲飛、雲馨到靈岩寺找堂畿合計。此時雲龍恰巧回來,被從天而降的大網罩住院。
藤田決定處決李雲龍。消息傳來,燕子門立即開始實施營救行動。
⑶ 三李不如一王是哪三李
三李不如一王是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這三李。在抗戰勝利後,李仙洲任第2綏靖區中將副司令官,李玉堂任第10綏靖區司令官,李延年任徐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九綏靖區司令官,而王耀武則是山東省主席、山東省黨政軍統一指揮部主任、第2綏靖區司令長官,成為三李老大李仙洲的上司。
李仙洲,原名李守瀛,字仙洲。七七事變後率部赴華北抗日,8月參加南口戰役。10月率部參加忻口會戰,1938年2月任第九十二軍軍長兼第二十一師師長。4月率部開赴魯南,參加徐州會戰。同年夏率部參加武漢保衛戰,1940年5月率部參加棗宜會戰,1941年2月在皖北向新四軍發動進攻。
人物相關事跡
1941年,時任第28集團軍總司令的李仙洲,率第92軍駐扎安徽阜陽。當時從山東逃出來許多青年學生,來到阜陽,向第92軍軍部求助。李仙洲指示軍部暫時收容,管吃管住,更多的青少年聞風而來。
李覺得這些十幾歲的孩子正是上學念書的時候,既不能使他們正式參軍,也不能使他們長期流落,應該有個長久之計。經過反復思考,又和當地士紳一再商量,得到他們的支持,於1942年春,創辦了專門收容山東流亡青年的私立成城中學。
為了維持學生的生計,李仙洲四處募捐,仍難以維持,最後他找到當時的教育部長陳立夫,將私立成城中學改為國立22中學,得到政府的財政支持,才得以維持下去。
⑷ 李三才的李三才列傳
李三才,祖籍陝西臨潼,世代為武功右衛的軍官,因祖父調宿衛燕京,舉家東遷,僑居在順天府通州的張家灣(今屬北京)。此地瀕臨運河,西北近望北京的小鎮,李三才就在這里長大。萬曆二年(1574),他以二甲第七十名考中進士,從而「束發登朝」,授戶部主事。不久,又升為郎中。在這期間,李三才與同僚中的魏允貞、李化龍相結交,並成為終生的摯友。他們都是年輕氣盛,初涉仕途,想大顯一番身手,於是相互鼓勵,「以名世相期許」。
萬曆十一年(1583),身為御史的魏允貞看不慣閣臣張四維、申時行的兒子在科舉中都題名金榜,就疏劾張、申「不當以甲第私其子,蹈故相張居正覆轍」。結果受到神宗的嚴旨切責並左遷外官。李三才為此十分不平,站出來替魏允貞辯護,同樣也被降職為山東東昌的推官,從此,李三才在朝野中聲名大振。在東昌的任內,李三才雷厲風行,治尚威嚴,頗得民心,以致「二十年後,民猶思之」。沒過多久,他又升任為南京禮部郎中,恰好此時魏允貞、李化龍、鄒元標等與李三才意趣相投的知己都在南京任職,於是他們更是「相與講求經世務,名籍甚」。隨後的幾年裡,李三才在仕途上屢有升降,任過山東僉事、河南參議,進為副使,先後兩次管理山東、山西學政,最後被提拔為南京通政司參議,召任大理寺少卿。有識之士深深地為李三才被謫後十數年的坎坷經歷所嘆息,但「道甫意甚樂也」,並不計較這些。確實,李三才在任職時不同於俗輩,不時顯露出才能,從而得到東林黨領袖顧憲成的賞識,被譽為「言足以犯當世之忌而無其險,功足以為端人正士之偉而無其奇,風足以廉頑直懦流映千載而無其高」。
萬曆二十七年(1599),李三才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並巡撫鳳陽諸府。這時,明朝朝野水火之勢已大體形成,播州、朝鮮的戰火連綿不斷,神宗又置朝政於不顧,派遣出大量的礦監稅使,搜括民脂民膏以供自己揮霍,結果弄得各地怨聲載道。李三才所在的轄區也不例外,「榷稅則徐州陳增、儀真暨祿,鹽課則揚州魯保,蘆政則沿江邢隆」。他們引用一批無賴,偽造印券,就像追捕逃犯一樣,公然進行擄掠搶奪。其中陳增尤為橫暴和貪婪,甚至侮辱各級官吏,李三才在官場奉事二十餘年,看透了種種官僚弊病,他並不想把自己變成一個唯唯諾諾、失去稜角的官員,而是抱定自幼即銘刻在心的「治國平天下」的願望,視「富貴功名都如夢幻」,因而對於陳增的貪暴,李三才一方面利用手中的權力與之周旋,裁抑陳增的幫凶爪牙,最大程度地減輕礦監稅使可能造成的危害,安撫受到騷擾的百姓市民,同時對於那些因不堪忍受礦監稅使凌辱及地方官員剝削而起來反抗的百姓,也毫不留情地加以鎮壓。如浙江人趙一平自稱是宋室的後代,在徐州聯絡孟化鯨、馬登儒等,欲在萬曆二十八年二月起義,結果謀事不慎,為李三才捕獲。當然,李三才也深知造成地方不安局面的根源在於皇帝的貪婪,於是連連上疏陳述礦監稅使給地方帶來的危害,要求神宗停止遣派。但神宗對於這些來自地方的正當呼籲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李三才的奏疏也常常以當時神宗慣用的「留中」手法不了了之。
天啟元年,遼陽失。御史房可壯連疏請用三才。有詔廷臣集議。通政參議吳殿邦力言不可用,至目之為盜臣。御史劉廷宣復薦三才,言:「國家既惜其才,則用之耳,又何議,然廣寧已有王化貞,不若用之山海。」帝是其言,即欲用三才,而廷議相持未決。詹事府詹事公鼐力言宜用,刑部侍郎鄒元標、僉都御史王德完並主之。已,德完迫眾議,忽變前說。及署議,元標亦不敢主。議竟不決,事遂寢。三年,起南京戶部尚書,未上卒。後魏忠賢亂政,其黨御史石三畏追劾之。詔削籍,奪封誥。崇禎初復官。
萬曆二十八年(1600),李三才以十分激烈的措詞再次向明神宗上疏:「陛下愛珠玉,民亦慕溫飽;陛下愛子孫,民亦戀妻孥,奈何陛下欲崇聚財賄,而不使小民享升斗之需,欲綿祚萬年,而不使小民適朝夕之樂。自古未有朝廷之政令、天下之情形一至於斯,而可幸無亂者。」神宗仍無動於衷,這份奏疏也被擱置一月有餘。於是李三才上疏更尖銳地指出:「一旦眾畔土崩,小民皆為敵國,風馳塵騖,亂眾麻起,陛下塊然獨處,即黃金盈箱、明珠填屋,誰為守之?」也沒有得到神宗的任何迴音。其實,神宗並非不知道派遣礦監稅使的危害,萬曆三十年當他突然得病,自以為快要駕崩時就曾下詔召回礦監稅使,改革一切弊政。但次日清晨,他又突然復元了,後悔昨天的做作,派遣宦官將已下達的詔令手諭硬從閣臣手中搶了回來。李三才得知此事後,再上疏告誡這種危險的狀況,仍如泥牛入海。
然而,神宗對李三才言辭激憤的奏疏並非不放在心上,不過是把對這種纏擾的厭惡默默地銘記,一旦有借口和機會再示以懲戒。這樣的機會終於來了。當時運河清口一段河水乾涸,阻隔了船隻的來往,需要開浚並建立新閘。李三才對整個工程進行盤算,大約要花費二十萬兩白銀才能完工,明廷無力支出這筆巨款,他就請朝廷留下北運的漕粟暫時用作工費。這一建議遭到戶部督儲侍郎趙世卿的反對,李三才看到自己的計劃無法實現,借口有病向神宗提交了辭呈,藉以對趙世卿施加壓力。早就對李三才不滿的神宗自然不假思索就應允了。淮揚巡按御史崔邦亮,巡漕御史李思孝,給事中曹於汴,御史史學遷、袁九皋都紛紛上章要求挽留李三才,其中史學遷更直截了當地指出:「陛下以陳增故欲去三才,托詞解其官」。神宗心虛,又不願收回成命,只好不予理睬。李三才不得不離開鳳陽到了徐州,上疏催請神宗另外選派替代的官員來,結果沒有得到迴音。恰好這時趙世卿的職位由另一個侍郎謝傑代替,謝傑也向神宗上疏挽留李三才,神宗迫於無奈,又找到了下台的借口,就命令李三才仍在原任供職,直到新任命的接替者來到,但神宗竟然始終沒有派出這樣一個接替者來。
李三才對礦監稅使深惡痛絕,屢次上疏請求罷除都毫無結果。於是他開始採取一些積極的對策,打擊在他轄區內作威作福的陳增及其爪牙,他暗地裡留意礦監稅使的爪牙中哪些是最為貪暴的,買通死囚在受審招供時引這些為害最深的爪牙為自己的同黨,然後將他們一一捕殺,從而使得陳增及其追隨者大為喪氣,不得不略為收斂。這種隱蔽的打擊活動一直進行到萬曆三十二年陳增死去才停止。與此同時,李三才還不斷上疏力陳己見。如萬曆三十年,神宗因得龍孫,一喜之下就下詔頒布撤並礦稅等一些針對以前弊政的補救辦法,但在地方上毫無執行這一詔令的跡象。李三才認為這與內閣首輔沈一貫的執行不力有關,上疏陰詆沈一貫,繼而又明言是由於沈一貫害怕自己權力落入次輔手中,從中作梗,「而致新政阻格」。神宗為此十分震怒,嚴旨責問李三才,並罰了李三才五個月的官俸。
當時稅使宦官陳增、魯保等橫行無忌,公開掠奪。三才「以氣凌之」,制裁礦監稅使爪牙,並劾治宦官陳增,使陳增為之奪氣,不敢橫行。又劾治陳增參隨程守訓,獲贓數十萬,守訓及其黨羽被正法,人心大快。李三才屢次疏陳礦稅之害,指責明神宗朱翊鈞「溺志貨財」,不顧人民死活,並要求「罷除天下礦稅」。又疏陳朝政廢壞,請神宗奮然有為,經營遼左,但皆不被採納。
由於李三才的政見,如推補空缺的官員,罷遣礦監稅使等都與當時的東林黨人看法相同;而且他結客遍天下,善於交際,與東林黨的主要領導人顧憲成是至交,深得信任;另外,他又不屬於京師的在朝派,只是地方上呼籲改革,因而他也被公認為是東林黨的巨魁。事實上,他自己也是常常站在東林黨的立場上,為東林人物作辯護的。如他曾上疏說:「諸臣只以議論意見一觸當塗,遂永棄不收,要之於陛下無忤。今乃假天子威以錮諸臣,復假忤主之名以文已過,負國負君,罪莫大此。」實際上是明顯地為顧憲成、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作辯護,同時也是暗裡指斥輔臣沈一貫等當政者假公濟私、打擊報復等不法行為。
李三才在淮、徐一帶治理漕政,巡撫鳳陽諸府長達十三年之久。他在那裡狠狠打擊陳增等礦監稅使的威風,實行了不少恤民的惠政,深得百姓的擁護,名聲漸漸遠揚,職銜則擢至戶部尚書。當時,因朝中內閣缺少人選,有人就建議改變過去單從翰林院提拔毫無實政經驗的詞臣作輔臣的慣例,而從地方上有豐富經驗的官僚中加以選拔。當時,地方官員中,數李三才的名聲最響。不久都察院的都御史也告缺,需要推薦合適的人選,這樣,李三才被選中的可能性相當大。但李三才被認為是東林黨中的一個重要人物,深深為當時在朝的浙黨等反對派人物所忌恨。於是他們紛紛上疏彈劾李三才,以阻止他的當選。如工部郎中邵輔忠攻擊李三才是「大奸似忠,大詐似直」,並且一一列數了李三才的「貪、偽、險、橫」四大罪狀。御史徐兆魁又繼之猛烈詆劾李三才。按照常例,一旦受到彈劾,官員就得辭職迴避,等待皇帝的最終裁決。但李三才不僅沒有這么做,反而「盛氣陳辯,不自引去」,從而引來了更多的非議和更深的敵意。與此同時,顧憲成為了讓東林黨人在朝廷中爭得一席之地,以便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不顧輿論的喧嘩,分別寫信給輔臣葉向高和掌握吏部銓選大權的孫丕揚,一方面為李三才辯白,一方面極力稱贊李三才廉直可用,向他們推薦。這兩封信為好事的吳亮附載在邸報上,在朝野廣為流傳,結果更使輿論大嘩,反對者引以為據更加起勁地攻擊李三才。喬應甲甚至列出了李三才「十貪」「五奸」的罪狀,進而發展到攻擊整個東林黨。當時為李三才辯護的人也不少,除顧憲成外,還有胡忻、曹於汴、段然、史學遷、史記事、馬孟禎、王基洪等。這樣,李三才任用與否的問題,實質上演變成為一個東林黨與浙黨等反對黨之間的黨爭問題了,並且成為萬曆朝東林黨與反對黨之間最為激烈的一次直接交鋒。錢謙益對此曾評論道:李三才一事,導致「物議旁午,飛章鉤黨,傾動朝野。從此,南北黨論,不可復解,而門戶之禍,移之國家矣」。面對這種復雜的情況,李三才無能為力,只好請求罷職。他一連向神宗上了十五次辭職的疏章,都沒有得到迴音,他就不等神宗允許,自動離職卸任,回到通州定居了。結果對什麼事都興趣索然的神宗也沒有為此責罰他。
李三才離任回籍之日,與當地百姓離別的場面頗讓人感動。那天,淮、徐一帶百姓「老幼提攜,填街塞巷,擁輿不得行。已而相與頂輿號泣,一步一吁,及抵舟,又挾兩岸號泣,奪纜不得行」②。以後,淮、徐一帶百姓為了紀念李三才給他們帶來的好處,集資修建了生祠,「聚族為之肖像其中,朝夕起拜於其下不絕」。這些都說明了李三才有良好政績和威望。
李三才回家後,仿效顧憲成、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授徒,也在家鄉置辦起雙鶴書院,並在那裡講學。但是,東林黨的反對者們並沒有忘記他,害怕他東山再起,因而繼續尋找機會打擊李三才,而李三才的性格也為這種打擊提供了機會。《明史》中《李三才傳》評論他「才大而好用機權,善籠絡朝士,撫淮十三年,結交遍天下。性不能持廉,以故為眾所毀」,說得不無道理。李三才曾對顧憲成說過,他自己「恥效俗人飾邊幅,裝格套於青天白日之下,作鬼魅技耳」。即使與明朝一般的正統、刻板的官僚,他也是扞格不入的。有一次,頗有政績的呂坤與李三才論學,李三才竟視他為迂闊,中途不辭而別。李三才在給神宗的奏疏曾提出過「用人未必賢而必才行」的觀點,這一方面是他陽許張居正,而同時也是對自己的一個真實寫照。在生活上,他也是十分豪放的。撫淮時,有一次顧憲成路過去拜訪他,李三才頭日招待顧的不過是家常便飯。到了次日,他突然盛陳百味,顧憲成大惑不解,李三才解釋說昨天因為沒有錢才吃些家常便飯,今天偶爾有了就擺了這些菜。《東林列傳》的作者陳鼎藉此說明李三才善於操縱權機,實際上這正是李三才豪放、灑脫、敢說敢為性格的體現。這種性格即使在李三才家居以後也沒有絲毫改變。他外出時,喜歡有大批追隨者和朋友相伴,以致他所過之處,常常是車馬填巷。因而,他在家鄉建造了較為豪華的住宅也是可信的。而這恰恰為忌恨他的人提供了口實。萬曆四十二年,御史劉光復上疏彈劾李三才盜用皇木和侵佔公地來營建私第,並且暗裡控制著銓部推舉之權。李三才只好上疏陳辯,請求派人查核。不久,其他一些忌恨李三才的人也紛紛詆毀他,其中有李三才一手提拔起來的李征儀、聶心湯,為此他十分傷心和憤怒,更加堅決地請求會勘。神宗命李征儀及吳亮嗣前往勘問。次年,首劾李三才的劉光復因犯事被關進監獄。李三才表面替劉求情,要神宗釋放他,暗裡卻竭力地為自己和東林黨辯白。同時,他又寫信給閣臣方從哲,公開指斥他「必欲置仆於死地」。這一切更引起眾人對他的不滿。會勘的結果自然是不利於他,仍以劉光復所陳的事實送呈神宗。神宗至此毫不客氣地將李三才落職為民。
天啟元年(1621),新興的後金政權不斷騷擾明朝的東北邊疆,遼東告急。御史房可壯請求起用李三才。於是圍繞著李三才的可用與否,又掀起一場軒然大波,東林黨人公鼐、鄒元標等當朝大臣力言宜用者有之,力陳不可用者更有之,相爭不下,終究沒有結果。
天啟三年(1623),熹宗重新任命李三才為南京戶部尚書,他還沒來得及赴任就因病離世了。但事情還沒有了結,不久,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得勢,全力打擊東林黨人。李三才被列為東林巨魁,而在王紹徽編的《東林點將錄》中名列榜首,從而再次被削籍,皇帝給予的封誥亦予剝奪,直到崇禎初年才恢復。
⑸ 徐州李姓的來源
隴西堂徐州李氏家族---姓氏來源 遷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東周的二百年間一直居住在豫東。西漢時,李氏有一支遷往今山東境,大約自東漢開始,有李氏族人陸續徙居西南,分布於川、滇一帶,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壯、彝、滿、回、土家、納西等民族中。魏晉南北朝時,李氏已是全國的大姓,中原的崔、盧、李、鄭並稱四大名門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發展。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李氏作為國姓,最為顯貴。唐代李氏南遷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遷,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於唐高宗時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第二次是"安史之亂"時,有不少李氏子孫遷往南方。第三次是五代時,因動亂,李氏有遷往福建、莆田、晉江等地定居的。李氏遷徙至海外,始於明朝初年,去琉球國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國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許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華人。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順等政權。 從明末開始,閩、粵李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台灣李姓排列第五。台灣各地到處都有李姓人氏,即使在人煙稀少的邊陲之地,也有李姓的後裔在繁衍。台灣李氏也來自福建和廣東。最先到台的地福建人李魁奇,後為鄭芸龍所殺。台灣李姓並非一支,第一類是北宋大臣要綱之後稱為景仙李氏;第二類是河南李氏稱為兌山李氏;第三類是來自宋朝的雲南後稱為金山鄉李氏;第四類是燕樓李氏;約宋元之間這支李氏上在台李氏中人數最多。 堂號 "隴西堂",因為李氏望出隴西郡故名。(這是父親家族的一支皇室血統族人所在) 家乘譜牒 全國:隴西郡李氏族譜總譜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譜不分卷、李氏族譜。 河北:濼縣李氏族譜五卷、濼邑李氏族譜四卷、李氏族譜不分卷、李氏支譜不分卷、李氏家譜不分卷、李氏張恕堂本支譜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冊、隴西李氏宗譜不分卷、竹岡李氏族譜十卷首一卷。 江蘇: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寧李氏宗譜不分卷、李氏族譜二卷宗圖一卷、李氏三房支譜四卷。(徐州李氏族) 浙江:西塘李氏支譜十二卷、嘉興梅會李氏族譜二十二卷、梅會李氏族譜十二卷 李姓堂號:隴西堂郡望:隴西郡 堂聯:登龍世澤射虎家聲 李是避禍改字的姓。堯帝時有皋陶氏世襲大理(司法長官)歷虞、夏、商三代,以官名命氏稱理氏。到商朝末年裔孫理徵得罪紂王被處死,其子利貞隨母出逃,靠食李為生,遂改姓李。 《元和姓篡》說:「李利貞的十一世孫為李耳(老子),李耳的八世孫李曇入秦為御史大夫,其子崇任隴西太守(今甘肅境內)發展為當地望族。氏人以『隴西』為堂號。」 李氏在發展中人丁興旺,繁衍昌盛,歷史上李氏稱帝者60餘人,最使人仰慕的是東漢學者李膺和名將李廣。李膺字元禮,為人清廉,聲望極高,被太學生稱為天下楷模,士人稱得到李元禮接見為登龍門。李廣,以勇敢善戰者著稱,一生與匈奴作戰70餘次。《前漢書?李廣傳》著:「李廣出獵,見草石,以為虎,射之,中石沒羽。」氏人為有這一文一武兩位人物感到驕傲,因此以「登龍世澤、射虎家聲」為堂號。
希望採納
⑹ 燕子李三 誰可以介紹一下
自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就流傳著各種各樣關於「燕子李三」
的傳說,但卻少有人知道真實的「燕子李三」究竟是怎樣的。當年曾
參與偵審「燕子李三」案件的現濟南大學徐志剛教授,向我們講述了
鮮為人知的故事。
兩個「燕子李三」
實際上,在全國范圍內有兩個「燕子李三」。一個是河北的老「
燕子李三」,他大約活動在清末民初年間,原名叫李鴻,武功高強且
劫富濟貧,是個義盜,後被反動軍警設計逮捕,慘遭殺害。民間流傳
的許多有關「燕子李三」的故事實則就是以他為原型的。另一個就是
山東的「燕子李三」,這個李三原名李聖武,禹城李家莊人,因排行
老三而得名。他雖然也會一些拳腳功夫,但自小不務正業,發展到後
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他的成名原因比較多,一是當時李聖武為了擴
大自己在道上的影響,就把老「燕子李三」的事嫁接到自己身上,到
處吹噓自己能「飛檐走壁」無所不能;再就是每次被抓之後,李聖武
總能靠金錢打通關節,有驚無險,而國民黨警察局為了掩飾自己收受
李賄賂的醜行,也幫著吹噓他會「飛檐走壁」、「縮骨功」,為李犯
的屢屢逃脫尋找借口。而且當時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非常重要,就是
濟南剛剛解放,城內局勢還不穩定,國民黨在城內殘留了大量的軍警
特務及反動道會人員伺機搞破壞,李聖武也是他們的候選人之一。基
於上面的幾個原因,李聖武是「燕子李三」的傳說也就逐漸地混淆視
聽,終於造成了人們的一種誤解。
初次交鋒失手
1948年12月16日,「燕子李三」搶劫了濟南經三緯四路的慶豐金
店,並開槍殺了人;緊接著又搶劫了估衣市街老鳳祥金店的24個金元
寶;隨後又殺害了芙蓉街芙蓉巷的商人紀波亭。這一系列惡性案件造
成了極壞的影響,很快,「燕子李三」就被我公安機關列為重點通緝
對象。
1949年1月6日,時任濟南軍管會公安部督察室偵察員的徐志剛接
到群眾舉報,說「燕子李三」正在舜井街的一個木匠鋪里,由於情勢
緊急,徐來不及匯報就直奔那裡。進門後,徐志剛開門見山地直沖李
三道:「我是區政府工作組的,有事要找你談談。」李三見收買不成,
就答應去工作組一趟。「燕子李三」走在前面,徐則手壓在口袋裡的
槍上跟在後面。但就在出門下台階的時候,李三一個踉蹌朝下滾去,
徐剛要伸手去拉一把,卻見李三緊貼地面打著旋兒往南滾動,徐連忙
抽出手槍扣動扳機,「啪!」對方的子彈也貼著徐志剛的頭皮呼嘯而
過。槍聲一響,整條街亂作一團,李三隨手拉過一群眾擋在自己身前,
徐志剛不敢再輕易開槍,李三就這樣逃掉了。後來還有一次抓捕的經
歷,「燕子李三」也是藉助人多趁亂逃脫了。
智擒「燕子李三」
李三雖然狡猾奸詐,但是他貪圖女色好睡懶覺,而且在逃匿過程
中急需大量錢財。根據這些特點,我公安機關經過嚴密調查,終於將
目標鎖定李三在徐州的姘頭歌妓張紅蘭身上。1949年6月24日,在徐
州公安局的密切配合下,外面布置便衣封鎖,裡面由內線人員周旋,
另一路民警則以查戶口的名義進入院內,並故意挨家挨戶登記以穩住
李三。當查到張紅蘭家時,兩路人馬同時行動,終於將李三一舉抓獲,
並從現場搜出美造加拿大手槍1支和子彈24發。
審訊「燕子李三」
在審訊過程中,「燕子李三」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並交待了
自己「縮骨功」等所謂高超武藝的秘密,不過是趁人熟睡之際用竹篾
打開了手銬而已,其他武藝也不過是在早年闖盪東北時所學的一些拳
腳功夫罷了。在接受審訊時,李三表示自己作惡多端早就該償命了。
1949年9月4日,時任濟南市公安局長的凌雲同志親筆寫出了處決
意見,由徐志剛報送省人民政府,並取回了同意處決李聖武的批示。
1949年10月27日,29歲的慣犯李聖武在十二馬路北卡子外北被執行槍
決。
「燕子李三」被執行槍決以後,由徐志剛寫的新聞報道稿刊登在
1949年10月29日的《大眾日報》第三版上。
至此,「燕子李三」終於結束了他惡貫滿盈的一生,他的真實面
目也才為世人所知。
自從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就流傳著各種各樣關於「燕子李三」
的傳說,但卻少有人知道真實的「燕子李三」究竟是怎樣的。當年曾
參與偵審「燕子李三」案件的現濟南大學徐志剛教授,向我們講述了
鮮為人知的故事。
兩個「燕子李三」
實際上,在全國范圍內有兩個「燕子李三」。一個是河北的老「
燕子李三」,他大約活動在清末民初年間,原名叫李鴻,武功高強且
劫富濟貧,是個義盜,後被反動軍警設計逮捕,慘遭殺害。民間流傳
的許多有關「燕子李三」的故事實則就是以他為原型的。另一個就是
山東的「燕子李三」,這個李三原名李聖武,禹城李家莊人,因排行
老三而得名。他雖然也會一些拳腳功夫,但自小不務正業,發展到後
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他的成名原因比較多,一是當時李聖武為了擴
大自己在道上的影響,就把老「燕子李三」的事嫁接到自己身上,到
處吹噓自己能「飛檐走壁」無所不能;再就是每次被抓之後,李聖武
總能靠金錢打通關節,有驚無險,而國民黨警察局為了掩飾自己收受
李賄賂的醜行,也幫著吹噓他會「飛檐走壁」、「縮骨功」,為李犯
的屢屢逃脫尋找借口。而且當時有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非常重要,就是
濟南剛剛解放,城內局勢還不穩定,國民黨在城內殘留了大量的軍警
特務及反動道會人員伺機搞破壞,李聖武也是他們的候選人之一。基
於上面的幾個原因,李聖武是「燕子李三」的傳說也就逐漸地混淆視
聽,終於造成了人們的一種誤解。
初次交鋒失手
1948年12月16日,「燕子李三」搶劫了濟南經三緯四路的慶豐金
店,並開槍殺了人;緊接著又搶劫了估衣市街老鳳祥金店的24個金元
寶;隨後又殺害了芙蓉街芙蓉巷的商人紀波亭。這一系列惡性案件造
成了極壞的影響,很快,「燕子李三」就被我公安機關列為重點通緝
對象。
1949年1月6日,時任濟南軍管會公安部督察室偵察員的徐志剛接
到群眾舉報,說「燕子李三」正在舜井街的一個木匠鋪里,由於情勢
緊急,徐來不及匯報就直奔那裡。進門後,徐志剛開門見山地直沖李
三道:「我是區政府工作組的,有事要找你談談。」李三見收買不成,
就答應去工作組一趟。「燕子李三」走在前面,徐則手壓在口袋裡的
槍上跟在後面。但就在出門下台階的時候,李三一個踉蹌朝下滾去,
徐剛要伸手去拉一把,卻見李三緊貼地面打著旋兒往南滾動,徐連忙
抽出手槍扣動扳機,「啪!」對方的子彈也貼著徐志剛的頭皮呼嘯而
過。槍聲一響,整條街亂作一團,李三隨手拉過一群眾擋在自己身前,
徐志剛不敢再輕易開槍,李三就這樣逃掉了。後來還有一次抓捕的經
歷,「燕子李三」也是藉助人多趁亂逃脫了。
智擒「燕子李三」
李三雖然狡猾奸詐,但是他貪圖女色好睡懶覺,而且在逃匿過程
中急需大量錢財。根據這些特點,我公安機關經過嚴密調查,終於將
目標鎖定李三在徐州的姘頭歌妓張紅蘭身上。1949年6月24日,在徐
州公安局的密切配合下,外面布置便衣封鎖,裡面由內線人員周旋,
另一路民警則以查戶口的名義進入院內,並故意挨家挨戶登記以穩住
李三。當查到張紅蘭家時,兩路人馬同時行動,終於將李三一舉抓獲,
並從現場搜出美造加拿大手槍1支和子彈24發。
審訊「燕子李三」
在審訊過程中,「燕子李三」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並交待了
自己「縮骨功」等所謂高超武藝的秘密,不過是趁人熟睡之際用竹篾
打開了手銬而已,其他武藝也不過是在早年闖盪東北時所學的一些拳
腳功夫罷了。在接受審訊時,李三表示自己作惡多端早就該償命了。
1949年9月4日,時任濟南市公安局長的凌雲同志親筆寫出了處決
意見,由徐志剛報送省人民政府,並取回了同意處決李聖武的批示。
1949年10月27日,29歲的慣犯李聖武在十二馬路北卡子外北被執行槍
決。
「燕子李三」被執行槍決以後,由徐志剛寫的新聞報道稿刊登在
1949年10月29日的《大眾日報》第三版上。
至此,「燕子李三」終於結束了他惡貫滿盈的一生,他的真實面
目也才為世人所知。
⑺ 燕子李三是好人還是壞人
燕子李三是個小偷,從法律意義上講肯定是壞人。
燕子李三,即李景華。1895年,李景華生於河北涿州,幼時隨叔父流落到滄州。滄州習武之人眾多,他也跟著拜師習武,爬牆上樹易如反掌,非一般人所能比。據其辯護律師蔡禮回憶:「滄州人練武的多,他在那兒學了點武藝。十八九歲時,跟著滄州一個走江湖的班子到河南洛陽賣藝。在洛陽時,班子住所里丟了東西,人家懷疑他,就把他趕出去了。他在洛陽人地兩生,沒有著落,便靠偷盜生活。」一次,他見洛陽警備司令白堅武橫行霸道,非常氣憤,便在夜裡偷偷摸進白家,將其隨身佩戴的左輪手槍偷走,用武裝帶把手槍吊在他家後花園,留下一張紙條,上書「『燕子李三'到此一游」。這令白堅武十分惱恨,可又怕事情傳出去有傷自己臉面,就沒有大動干戈。之後,李景華又在當地偷竊過幾家豪門,引起了當地上層社會名流的憤恨,當局到處抓捕他。李景華為了逃避追捕,隱姓埋名去了少林寺。
李景華一直在平津一帶活動,曾在北平右安門外關廂居住。因身懷絕藝,再加上作案前周密細致地摸底,並配有特製的葯水等,李景華很少失手,作案無數。曾到臨時執政段祺瑞的府邸行竊,還偷過國務總理潘復、執政秘書長梁鴻志、愛新覺羅瑞仲家等人的財物,所以,名聲越來越響,轟動一時。每次作案後,為顯示自己藝高膽大,燕子李三還故意戲耍權貴,仿效傳奇小說中諸如花蝴蝶、白菊花等大盜的做法,把一隻用白紙疊成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顯示自己明人不做暗事。據說「燕子李三」的綽號便由此傳遍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