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伊犁花藝

伊犁花藝

發布時間: 2022-09-14 05:42:41

①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師資力量

馮來興副教授
男,1969年10月生,中共黨員、博士。自1993年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教授課程:為本科生教授《政治學概論》、《中國政治學說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等多門課程。並為研究生講授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
主要研究: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科學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課題十項,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新自由主義對我國政治安全的挑戰及對策」和「論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分別被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社會主義論叢》全文轉載。先後參與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共中央組織部、省社科規劃、省高校人文社科、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省思想政治教育等課題十餘項。
肖飛副教授
男,1957年9月出生,湖南衡陽人,中共黨員,湖南師范大學哲學學士,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孫中山研究所所長。
主要經歷: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湖南師范大學政治系學習畢業;1983年8月——1986年3月,在湖南農學院衡陽分院任教;1986年4月——1993年7月,在中南工學院任教;1993年8月——2010年5月,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任教。
教授課程:長期從事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主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重點研究孫中山、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劉立新副教授
男,漢族,副教授,人文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教師。
主要經歷:1988年本科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88年從師於高等教育學家潘懋元先生門下,199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獲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
教授課程: 近年來一直承擔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主要承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並承擔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一系列科研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參與撰寫與編輯了《孫中山研究論文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論文集》等四部著述,發表論文10多篇。
主要研究:長期以來一直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高等教育學與心理學等領域,均有一定的創建與成就。在學期間先後參與《高等學校管理學》、《青年心理學》、《創造性思維與能力》、《歸因理論研究與應用》等8部著述的撰寫和編輯,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在高等教育學、高等學校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歸因理論以及思想德育教育、中國近現代史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和獨特的見解。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並立志在此領域有所突破。
郭智勇講師、博士
男,1963年1月出生,湖南祁陽人。
主要經歷: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讀於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 (本科)
1983年9月-1986年10月,就讀於福州大學地礦系生物地層專業 (碩士研究生)
1986年10月-1995年7月,任教於桂林治金地質學院地質系 (講師)
1995年7月-2001年8月,深圳華儲實業總公司工作 (經理)
2001年9月-2006年6月,脫產就讀於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 (博士研究生)
文字代表作:
1、《風動還是心動—從奧義書看<莊子·齊物論>的理路》
2、《夢覺皆幻—從印度思想體系對<莊子>內篇世界觀的一種把握》
3、《從字詞的演化規律和實例看<莊子>內篇的成書年代》
4、《逍遙的三個層次—莊子內篇的結構》
5、《<莊子>內篇的輪回思想和解脫思想研究》
6、《論相同命題在<呂氏春秋>和<公孫龍子>中的不同意義》
7、《貴己還是貴已—對戰國三子思想傳統理解的質疑》
8、《義之美與仁之善—從〈呂氏春秋〉與〈淮南子〉天性的區隔看中國文化內在的兩個價值取向》
9、《財富是想出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讀中山先生〈行易知難〉》
胡劍賓講師、碩士
男,漢族,原籍河南省蘭考縣人,1969年6月出生。
主要經歷:
1983年9月——1986年7月 河南省開封市第二師范學校 學習
1986年8月——1989年8月 河南省蘭考縣魏庄中學 教學
1989年9月——1991年7月 開封市教育學院政史專業 學習
1991年8月——1994年8月 河南省蘭考縣魏庄中學 教學
1994年9月——1997年7月 河南大學政治系中共黨史專業 學習
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7年7月——今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教學
教授課程:主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政治理論課程。注重互動式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小組主題活動是本人課堂教學的特色。
陸文學講師、碩士
男,1971年8月出生,寧夏靈武人。
主要經歷:1993年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歷史系,199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西北史研究中心,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8年來到中山學院工作至今。教授課程:主講《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來院之後,先後開設過《旅遊地理學》,《實用美學》,《地方政府學》,《社會學》,《社會調查方法與原理》,《西方經濟學說史》等課程。
主要研究:為中國近代史及民族社會學。發表論文若干篇,主要代表作有《婦女乃國家興衰存亡的根本————鄭觀應女性觀辨析》,《嶺南文史》2009年第4期;《變中的不變———論孫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從消極的到積極的民族主義———1919年之後孫中山對其民族主義思想重新闡述的過程和原因》,《孫中山研究》第2輯,2009年3月;《清代寧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變化》,《固原市專學報》2005年第2期等。目前承擔中山學院教改項目一個,參與其他研究項目若干。李德黎講師、碩士
男,1975年生,四川人。
主要經歷:2005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思政專業,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擅長演講辯論、拓展培訓、公務員面試培訓,曾擔任電子科大中山學院辯論隊教練與人文系辯論隊教練,在中山廣播電台《夜色正繽紛》和《聊聊吧》中擔任客座嘉賓。
教授課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講課風格富有激情,善於結合時事來闡明觀點。
主要研究:近年來主攻三維模擬領域成為中山市三維模擬領域的先驅和代表,2010年受中山市政府委託為上海世博會中山館製作網上三維展廳,於2010年5月22日在中山政府網與中山實體館同步直播開放;並先後為中山政府網(英文版、日文版)、中山文聯網、中山黨史網建立了三維模擬互動平台。
近年來的主要科研成果:
1.論文《傳統宗法關系與腐敗德滋長》獲得2006年廣東省「反腐倡廉」徵文優秀獎,並作為大會主題發言。
2.《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發展探索》(參研)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教研課題(2005)
3.《發展中山創意產業的探索》(參研),中山市社科聯課題(2006)
4.參編《風起伶仃洋――香山人物譜》,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5.論文《我國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和《高校學生政治輔導員的工作定位》
6.論文《發展中山創意產業的六大著力點》發表於《新經濟》2008年5月期
7.論文《三維模擬漫遊技術在建設孫中山文化工程中的作用》發表於《孫中山研究》2008年12月
8.《中山文藝資源的搶修和保護》(參研)中山市政府專項基金2008-2009
9.《中山文化資源的三維模擬保護平台》(參研)中山市科技局項目2008-2010 羅越富講師、碩士
男,1981年9月,講師,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旅遊管理教研室主任。
學歷背景:
2000.9-2004.7 華南師范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管理學學士學位
2004.9-2007.7 華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專業碩士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教授課程:主講旅遊學概論、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旅遊地理、餐飲管理、旅遊信息管理信息系統、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旅行技巧學等課程。
研究方向:旅遊文化、旅遊電子商務
科研成果:在《旅遊論壇》(原《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合作經濟與科技》等雜志上共發表5篇文章,其中1篇被人大復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課題研究方面參與了中山市黃圃鎮項目《廣東鰲山海蝕文化旅遊區總體規劃》的調研和撰寫;中山市旅遊局課題項目《加快中山特色旅遊發展的研究》的調研和撰寫;參與中山市旅遊局課題項目《孫中山文化資源發掘與對外推介》的撰寫。
獲獎情況:
2007-2009連續兩年獲人文社科系優秀教學獎
2009年度獲得中山學院優秀教師獎
石岐區休閑文化徵文二等獎
林丹彤講師、學士
女,旅遊管理專業講師。
教授課程:《旅遊學概論》、《社交禮儀》、《休閑學概論》、《導游實務》、《旅遊市場學》、《插花鑒賞與創作》、《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樹木學》、《花卉學》、《粵語》、《就業指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主要研究: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六篇(其中核心期刊四篇),文學作品多篇,攝影作品兩幅。《中山日報》專欄作者。學院生生花藝協會創辦人兼指導老師,曾於2001年組織指導花協會員參加第七屆中國(中山)菊花展覽會的插花比賽及其他工作,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四項。2006年出版著作《插花,藝術與生活》,2007年獲中山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獲中山學院優秀教案獎、教育部第八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文科組優秀獎。主持市、校級科研項目各一項,參與省、市、校級科研項目六項,橫向項目兩項。
閔祥曉碩士、講師
女,山東德州人,碩士,講師
主要經歷主要經歷:
2005年本科畢業於山東省曲阜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旅遊管理專業;
200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
2007年7月起任教於電子科大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旅遊管理專業教師。
教授課程:《會展概論》、《市場營銷學》、《旅遊文化》、《旅遊政策與法規》、《民俗與旅遊》等。
主要研究:旅遊規劃原理及會展基本理論。
主要論文成果:
2006年《江南三大名樓旅遊合作與發展的條件及途徑分析》
2009年 《曲阜「三孔」旅遊區景區空間結構整合分析》
2009年 《曲阜「三孔」旅遊區購物點空間體系分析》
2009年8月《香山商業文化的現代傳承》
主要科研成果:
2006年8月-10月,參與《黃鶴樓公園旅遊總體規劃》的編制;
2007年9月-2008年7月 ,參與中山市黃圃鎮《廣東鰲山海蝕文化旅遊區》旅遊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
2008年參與中山市社科聯《慈善萬人行本體論研究》課題;
2009年參與中山市社科聯《中山慈善萬人行價值提升研究》課題;
獲獎情況:詩歌《活在民間的寶貝》獲2008年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徵文大賽三等獎。
盧育林講師、碩士
畢業於中南財經大學與武漢理工大學,分別獲經濟學學士及管理學碩士學位,中共黨員,講師、經濟師職稱。主要從事第三產業經濟、資本市場以及旅遊、會展、酒店等服務行業經營管理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主要經歷:1992-1997年在中國銀行的信貸、投資和計劃、財務部門實習和工作,具有多年的實際經濟管理工作經驗。
1997年進入中山學院工作至今,多次獲得過「吳桂顯獎教金」、「優秀共產黨員」、年度考評「優秀」等榮譽。
教授課程:《旅遊經濟學》、《景區經營與管理》、《會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項目評估》、《證券投資學》、《財政學》、《銀行經營與管理》、《西方經濟學》、《會計學》等。
科研成果:在《教育與經濟》、《學術論壇》、《經濟師》、《金融論壇》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篇;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4項:《混業經營模式下銀行業的風險和成本研究》、《中山市保稅物流發展規劃(2010-2015)》、《孫中山文化資源發掘與對外推介》、《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等。 王春芳副教授、在職博士生
女,博士、副教授。新疆烏魯木齊市人。專業方向:新聞發展史、廣播電視新聞。
主要經歷:自1989年工作以來,在烏魯木齊廣播電視台從事新聞主持、記者工作近十幾年,後調入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任教兩年。2007年調入廣東省中山市,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從事新聞教學工作。2008年入選為中山市社會科學人才庫成員。
教授課程:新聞評論,深度報道,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采訪與寫作,媒介素養,播音與主持,基礎寫作等。
獲得獎項:在媒體和教學單位工作期間,采訪製作的多期節目、新聞報道、科研課題和論文,獲得了國家、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各級多項獎類。
多篇新聞專業論文在全國新聞核心期刊上發表,如論文《20世紀中國大陸女性作家創作中的女性意識的演進》發表在全國核心期刊《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學版》2007年第6期上。《警惕新聞報道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發表在新聞核心期刊《當代傳播》2007年第6期上。《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危機及其對策》發表在全國雙核心期刊《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版2008年第五卷上;《從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看構建和諧大眾傳媒文化》發表在《現代視聽》2008年第8期上;並被《新華文摘》2008年21期選為推薦文章。《大震過後,警覺激進民族主義》獲廣東省高校校報2008年度好新聞言論類二等獎。所撰寫的《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危機及其對策》獲中山市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
阮波副教授、碩士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副教授, 中山市社科專家庫成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山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批評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市舞蹈家協會理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後以同等學歷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文藝美學專業。
教授課程:目前主要從事大學寫作、實用美學、中西方文化與文學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創作大量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建築、影視等美學評論文章發表於《人民日報(評論版)》、《讀書》、《作家》、《學術論壇》、《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語文教學與研究》、《舞蹈》等全國核心期刊。已出版的專著包括散文集《春風不相識》、評論集《返回身體的原點》、文集《即興行走》,作品被北京國家圖書館、國家863計劃中國數字圖書館示範工程——超星數字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粵人文庫」、中山市級圖書館等各級圖書館收藏。曾蟬聯2000-2001、2002-2004、2005-2007三屆中山文藝獎一等獎,並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優秀論文獎等獎項。曾在《成都晚報》、《新快報》、《大地》、《作品》、《中山日報》等報刊撰寫專欄,同時從事美學的評論和社會宣傳推廣工作,在美術館、圖書館、書城等文化機構開辦藝術類講座,出任各類文藝演出的評委、導賞等工作,曾參加廣東省女作家散文研討會、亞洲與世界文明研討會、香山文化研討會、廣東省青年作家代表大會、全國名報名社名刊研討會等各類學術交流研討活動。
羅永雄講師、碩士
男,1979年8月出生於新疆伊犁,祖籍廣東興寧。2007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新疆經濟報編輯、昌吉日報社記者、編輯,北京新勢整合公關咨詢顧問公司客戶經理,現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講師。
1997年進入新疆大學學習新聞學,學習期間曾在新疆經濟報社編輯部供職,畢業後進入新疆昌吉日報社任經濟口記者,具有豐富的業界實踐經驗,從業近4年,累計編輯版面20個,刊發新聞稿件500餘篇,50餘萬字,榮獲省級新聞獎一次,地市級新聞獎三次。
2004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攻讀應用傳播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先後參與編寫《媒介產業案例分析》、《經濟傳播學總論》等3本教材,完成出版共計約10萬字的書稿。期間在北京新勢整合公關咨詢顧問公司供職,負責傳播策劃與媒體的聯絡溝通。2007年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在人文社科系新聞教研室任教,先後在國內各類學術刊物發表《情境限制下的個體認知顛覆與沉默螺旋的擴散——從「洞中個體」的沉默到優勢意見的加強》等5篇學術論文。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媒介倫理、 媒介傳播與社會文化、影視文化傳播等。
教授課程:先後擔任《傳播倫理與法制》、《社會學》、《大眾傳播與文化》、《電視節目主持與製作》、《媒介熱點研究》、《應用文寫作》、《電影藝術欣賞》、《公關與廣告傳播》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陳亞輝副教授、碩士
男,湖北武漢人,碩士,講師。2004年6月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7年6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9年3月至今任行政管理專業教研室主任。
教授課程:《經濟學原理》、《電子政務》、《管理統計學》、《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社會學概論》、《網站規劃與設計》。
主要研究:2007年進入學院工作以來,獲得的主要榮譽包括:2007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教案二等獎,2008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共產黨員,中山市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教師二等獎,優秀教學獎。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課題包括:
2007年主持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青年教師基金立項課題《中山市專業鎮可持續發展研究》;參與中山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調研課題《孫中山民生主義與中山和諧社會構建研究》、中山市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委託課題《中山市流動人口綜合調控體制研究》、中山市港口鎮政府委託課題《港口鎮城郊經濟發展規劃》。
2008年參與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經濟合作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外經貿發展規劃研究》、《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發展規劃(2010-2015年)》。
2009年參與中山市民政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孤殘兒童救助制度研究》、《中山市社會中介組織管理體制研究》、《中山市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
2010年參與廣東省社科聯規劃課題《中山慈善萬人行善款管理和使用的績效評估研究》、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政治文明建設關系研究》。
目前已發表科研論文包括:
1.基於鑽石模型的武漢東湖高新區競爭力研究.當代經濟,2006(6)
2.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當代經濟,2006(7)
3.論科技園區內社會資本在創新集群中的作用.社科縱橫,2006(10)
4.能力勝任模型在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訓方案中的應用.中國電力教育.2009(2)
5.論城市人口綜合調控指標體系的構建.管理觀察,2009(3)
鄧雪琳講師、在職博士生
女,講師,在讀博士。2001年獲得湖南師范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湖南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現在武漢大學修讀行政管理專業博士學位。自2004年以來一直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
教授課程:《大學語文》、《人力資源管理》、《中外公文名篇選讀》、《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等課程的教學。
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 近年來在CSSI來源期刊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10篇,另在優秀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合計近30餘篇,主持院級課題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課題總計13項。2008年10月被選為中山市首批社科骨幹,2009年2月入選中山市社會科學人才庫。2007年,論文《黨的群眾工作方法與社會工作方法有機結合的研究》入選《廣東省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選編》。2009年,論文《基於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地方政府公務員考核》獲學院「一等獎」。2009年,在「孫中山思想與中山現代化建設」學術研討會上,宣讀論文《孫中山人才思想與中山市現代化建設》。
李芳講師、碩士
女,漢族,湖南婁底人,黨員,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擔任講師。
主要經歷:
1999年9月-2003年7月 中南大學 行政管理本科
2003年9月-2006年7月 武漢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
碩士期間共發表5篇學術論文
2006.7~2009.10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行政管理專業教師
教授課程:《公共政策學》、《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管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心理學》
主要研究:
獲得學院首屆優秀教案二等獎(2006年)
擔任人文社科系系務委員會委員和教學質量小組成員(2007年起)
多次組織學生實踐:2007年組織學生進行民政部低保戶入戶調查(中山);公共政策課程組織政策調查以及安排學生到中山市政府部門座談;社會調查課程組織主題廣泛的校園、校外小組調查;組織認知實踐—民企學習
發表兩篇學術論文,參與中山市社科聯課題《和諧中山》(2007-2008年)
丁婷婷講師、碩士
女,講師,畢業於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行政管理碩士,行政管理學士,英語語言與文學學士。自進入學院工作以來,獲得2007-2008年優秀教案評選三等獎,獲2007年、2008年、2009年年終教師考核二等獎。
教授課程:《地方政府管理學》、《市政學》、《秘書理論與實務》、《社會禮儀》、《專業英語》等課程教學。
科研成果:
1、2009年主持院級《秘書學》教改課題一項
2、2008年參與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經濟合作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外經貿發展規劃研究》、《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發展規劃(2010-2015年)》
3、2007年參與中山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調研課題《孫中山民生主義與中山和諧社會構建研究》、中山市港口鎮政府委託課題《港口鎮城郊經濟發展規劃》
4、《創新教育》雜志2009年4月刊發表教研論文《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技巧與考核手段研究。
5、《經濟學研究導刊》雜志2009第17期發表科研論文《我國法治政府建設中的人本途徑建構》
鄭莉婷碩士
女,生於廣東中山,人力資源開發碩士學位
教育背景: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管理學院, 主修經濟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主修人力資源開發(HRD),獲社會科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3.8—2004.8
廣東省僑外出國人員服務中心 (廣州),任培訓部專員。
2005. 9—2007.7
戴德梁行房地產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任人力資源主任。
2007. 8 — 2008. 12
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任人力資源部部長。
2009.2---現在 教師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人文社科系 行政管理教研室
教授課程:人力資源管理, 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開發, 社會調查與統計, 管理學,領導學,管理心理學。

② 求北京郊區旅遊景點大全排名,哪些比較值得去

北京郊區旅遊景點中比較值得去的有八大處公園、四季花海、古北水鎮等,具體的排名如下:

1、八大處公園

對北京市民來說位於西郊的八大處公園就像是「自家的後花園」,它不僅離市區近,而且經常有特色活動吸引人前往。八大處公園因保存完好的八座古剎而得名,很多人到這里燒香禮佛。

由三山環抱的八大處公園有著冬暖夏涼的特色小氣候,夏天的時候這里鳥啼鵑囀,流泉汩汩,再加上自然天成的「十二景」,這里如同仙境。

5、雙龍峽景區

夏季里最令人沉醉的景色是什麼?小溪潺潺和泉水涌流。在雙龍峽滿山紅葉來臨之前,再前去感受一下綠樹相映成趣的美景吧,以及那舒服難忘的滿谷清涼。

雙龍峽景區內的水資源非常豐富,有兩個29米以上大瀑布和金百合幾米以下的小瀑布,天河、水潭、綠谷、紅岩組成一幅幅靚麗的美景。

這里的小火車,它帶你穿梭在山林之間,盡覽森林風景,彷彿行駛在畫卷之中,讓人美滋滋的。

③ 中國哪裡在種植薰衣草

新疆和寧夏是中國最大的薰衣草種植地!

如果是自己用,可以到附近的花卉市場,一般在薰衣草盛開的時節都有賣的!

還有的家居店裡有賣乾花束的!

④ 薰衣草精油什麼牌子好

薰衣草精油是可以直接接觸皮膚,但是只能是小面積,例如痘痘,用棉簽點在痘痘上。不能大面積塗抹。一定要用基礎油稀釋。
精油的按摩效果最好,如果樓主想改善痘印,建議用基礎油,一定要用,50毫升的基礎油加入25滴純精油,混合調勻後按摩皮膚。能用很久最好在去年末前熱敷一下面部。基礎油荷荷芭油最好,但是有點貴,甜杏仁比較溫和不錯,價格合理。
買一瓶薰衣草花水,在裡面添加6滴薰衣草精油混合搖勻後做爽膚
在美容方面,薰衣草的顯著功效是除疤、去斑、美白、嫩膚、淡化色素。平衡肌膚水分,消除皺紋,減緩眼部皺紋,是最好的眼部提升精油。適合乾燥缺水和敏感肌膚。
一般品牌都不錯
下面給你介紹幾個知名品牌
佰草集佳露絲(法國)家美樂薰衣草精油全能精油-Tai薰衣草精油

⑤ 崑山巴城葡萄園 坐什麼車去到哪下車

路線
市政府集合—前進路—亭林路--北門路--城北路--星期九農庄

日程表
上午: 07:50 工作人員到位(蘇州總公司工作人員在8點前到達)
08:00~8:30 參加人員到市政府報道集合,車輛安全性檢測,粘貼車貼,安全培訓
08:40 出發
09:30 星期九農庄
09:40 乘坐電動車游園
10:00 採桑葚
11:00 游覽 牛羊島
中午: 11:50 到達燒烤區燒烤
下午: 13:00 看小豬賽跑
14:00 采草莓
15:00 自由活動
16:00 乘坐搖櫓(觀光農庄全景)
17:00 活動結束(返回
TOPIC 1:
崑山星期九休閑生態農庄於崑山市巴城鎮迎賓西路,毗鄰陽澄湖,佔地約700畝,集休閑、觀旅遊為一體。並於2007年獲得「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稱號。
園內設有:果園區、動物觀賞 區、果大棚區、蔬菜區、花藝區、育苗區、燒烤垂釣區、咖啡牌娛樂區等幾大區。水彎流曲,遊客泛舟其上可眾覽兩岸風光。或循島漫步,可盡情觀賞奇異花卉和採摘高品質特色的水果,受悠然的休閑時光。
TOPIC 2:
農庄內的生態餐廳佔地7000平米,總投資2000萬建築風格極具園林宏闊氣勢又體現婉約多姿的風韻,廳內設有風格各異的江南小院、台灣民族村、韓國館及日本館等特色包廂。生態餐廳可同時接納800餘人用餐,廳內古木參天,花木扶疏。食客在綠蔭掩映,淙淙水聲的自然環境中,品嘗農庄自產的有機菜蔬和健康食品及陽澄湖大閘蟹。
TOPIC 3:
農庄自由採摘區面積約300餘畝,園內特色果蔬品種繁多,讓您大開眼界、心曠神怡。1-6月,番茄、桑椹、南瓜、草莓、水蜜桃等。7--12月,梨、葡萄、木瓜、網紋甜瓜、火龍果、柑桔等。要體驗一下草比花香的魅力嗎?夏天是熏衣草的季節,紫色的花穗開滿農庄。微風輕拂,空氣里飄散著清新的香氣,任誰都難以抗拒。現在不用去遙遠的法默誦普羅旺斯啦!來星期九農庄就能身臨其境
TOPIC 4:
垂釣:農庄內水域面積150畝,水深適中,常年養有鯉魚、鰱魚、胭脂魚、鱖魚、鱸魚、草魚、鯽魚、鯰魚、中華鱘等,大尾的長達30公分。遊客可盡興垂釣。
跑馬:跑馬場佔地30餘畝,跑道環390米,引進新疆天山的伊犁馬、蒙古馬等馬種,並配備經驗豐富的騎馬老練,讓您體驗大草原自由的馳騁,擺脫城市的紛擾。跑馬場不法之徒持設馬術表演、騎馬攝影等特色活動。
遊船:農庄水域面積約舊七分之一,水道綿延三公里,曲折蜿蜒,泛舟其上,讓您縱臨覽五島風光。
TOPIC 5:
戶外燒烤:農庄提供野豬肉、野雞以及玉米、紅薯等菜蔬,供遊客野外自助燒烤。
浪漫咖啡屋:農庄內有兩座咖啡屋,無論是古樸風味的「香榭」,還是田園風情的「山頂」讓您頓感通體舒暢,悠然自得。

⑥ 【返鄉記】故鄉,那些房前屋後的葯草……

(一)野生梔子,正待熟時……

一部返鄉記,一半應該是葯學與植物記錄的行旅,人類最偉大的葯學院就在山野間!

譬如這叢山溪邊的梔子果實,就被列在衛生部頒布的第l批葯食兩用資源目錄里,自古葯用,常用。傳統葯學慣用證明它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等作用。

歷史記載,梔子還是秦漢以前應用最廣的黃色染料。

《漢官儀》里說:「染園出梔茜,供染御服。」說明,在漢代梔子還是宮廷用來染最高級的皇家服裝用的。梔子果實的汁液,可以直接將織物染成鮮艷的黃色,而且工藝簡單,漢馬王堆出土的染織品的黃色就是以梔子染色獲得的。

現代理化分析說,梔子的果實中含有酮物質梔子黃素,還有藏紅花素等,用於染黃的物質就是其中的藏紅花酸。

老夏在安心這么大的時候,就曾跟隨奶奶去山裡才「山胡椒(山蒼子)」、「金櫻子」和梔子,一邊可以去葯鋪里換些錢,還是留些家裡燒菜、泡酒或者煮茶用。幾十年後,我回想與土地、自然和植物的情感,可能啟蒙就在那時候!

只是如今回來,奶奶早已經十多年前做古,一個人躺在村子東面的高山樑去了……

如今,梔子年年結果……

(二)清涼一夏之「大葉薄荷」——土藿香!

吃完早飯,二伯說你熱不熱,拔點大葉薄荷去泡茶喝吧!

順著二伯的指向,我果然見他台階前的石頭縫隙里種著幾叢「大葉薄荷」。天哪!果然就是我一直在新疆苦苦尋找的東西,學名其實不是薄荷,是藿香,新疆伊犁有很多野生也有栽培,新疆的和田和喀什一直是維吾爾民族時代釀造花草醬的植物。

但是,我所見過的無論野生還是栽培藿香,都與自小聞到的這種「大葉薄荷」不同!

單論香味,這種老家的藿香更像薄荷,無論清涼感還是薄荷香味,都與新疆見過的藿香截然不同,後者葯味太重,而且有很濃烈的偏艾草香;這種是亞洲薄荷加點蘇格蘭薄荷兼有點小葉荊芥和百里香的味道,泡茶回甘甜!

但我准確無疑,眼前的植物學名就是藿香,不是薄荷,這就奇怪了,難怪自小大家都叫它大葉子薄荷。

在鳳凰的第二天,可能因為空調和冷熱失調,老夏一晚上都感覺腹脹難忍,早上買了一隻酒精版的藿香正氣水,火辣辣喝下,一刻工夫就感覺輕鬆了。我知識儲備里的藿香,正是這種藿香正氣水的藿香。

但今天見到的老家版藿香,香味是截然不同的,典型就是百里香和新塔花混合的「薄荷」!

幾十年後的老夏在新疆的山野里找尋到的百里香兩個品種,新塔花兩個品種,如果追溯兒時的記憶,就是野生「小荊芥(南方百里香)」和「大葉薄荷(藿香)」的對應回憶。沒錯,伊犁山野的那兩種植物,我已經運用於葯膳葯茶以及好幾種的外用護膚品了,全國各地的許多社員都喜歡它,並且已經有了許多改善感冒、中暑和咽炎的案例。

二伯看我出神,說你如果喜歡,下回它種子熟了你帶些回去種種看吧!

這真是讓人欣喜的好東西,我知道夏天的暑熱天老一輩都用它泡茶解暑,而且可以開胃(這一點更像藿香),關鍵是只有清涼的香味,並無葯味和膩感,真是一味開發茶膳和葯草茶的好東西!

(三)這棵馬鞭草……

這棵馬鞭草,長在湖南老屋門口的磨刀石旁,也長在新疆伊犁老夏的菜園子邊上和伊犁河邊。

中葯中,全草供葯用,性涼,味微,有涼血、散瘀、通經、清熱、解毒、止癢、驅蟲、消脹的功效。

細心的人應該記得歐舒丹有一款重要的精油沐浴乳,就是主打馬鞭草的。

(四)葯用與花藝俱佳之一年蓬!

這種小野菊花,老夏走過去,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我甚至自作多情地以為,它應該是人見人愛的花種,可惜一開始就淪落為野草了!

鮮花插,它比菊科植物的其他胞姐妹更有味道,更婉約而有禪意;

做壓花和標本畫,它格外有形,花朵小易成形,而且葉子少,疏疏落落最容易出來意境……

做葯用如何呢?

它全草可入葯,味甘、苦,性涼。

因為它清熱解毒,常用於齒齦炎,所以它有一個名字就叫「牙腫消」、「牙根消」;

它歸胃、大腸經,消食止瀉,所以常用於消化不良,胃腸炎;

同時,它有截瘧之功效,在這點上人們只記得屠呦呦的青蒿素,其實一年蓬就是傳統臨床對付瘧疾的良草,所以又有一個名字叫「治瘧草」;

人們還有用它治療蛇咬傷的經驗,這點上與黃色菊科旋覆花類同,甚至經常二者混用和配伍用,加上它與旋覆花形近,所以又稱它為「白旋覆花」;

據記載,它在治淋巴結炎上也有很好的功效。這一點老夏兒時親身經歷過兩次,一次腹股溝淋巴節處腫大如小雞蛋,渾身高熱;一次大腿內側淋巴節紅腫發燙,兩次都看的鄉里老郎中,外敷葯物里我很清楚記得有大青葉和一年蓬花葉,都是直接搗碎,伴著淘米水裹著棉布敷,兩小時換一次葯……

我考證過它名字叫一年蓬的由來,是因為它從一粒種子到發芽長葉,到開花結籽,都是在一年中完成,所以有了一年蓬的名字。

從湖南到新疆伊犁,許多半乾旱的路邊都有它的身影,平凡如周圍所有野草,功用卻並不普通!

                      (五)藎草

清晨,這棵藎草長在老夏洗臉的台階之前,晶瑩剔透的露珠像閃閃發光的小鑽石,我知,它是希望我能注意……

好吧!大家認識下它吧,禾本科植物藎草Arthraxon hispis(Thunb.)Makino的莖葉,又有一個名字叫細葉秀竹、馬耳草,像草本中的竹子——另外一個最像竹葉的草本是淡竹葉。大凡長得像竹子和竹葉的植物,說不清楚理由,老夏都由衷的歡喜。

百草是葯房,要說這藎草,還真是一味葯。味苦,性平,無毒,歸肺經。

具有止咳定喘,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於久咳氣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結炎,乳腺炎,瘡瘍疥癬。

像老年人氣喘,上氣困難,用這個煮水是有用的;還有像腳癢,夏天皮膚瘙癢,都可以煮水洗澡或者泡腳。

——老夏手工社自然生活研究院2018.8.13

熱點內容
牆壁上用布做插花瓶 發布:2025-09-24 00:26:50 瀏覽:345
荷花凝露 發布:2025-09-24 00:25:08 瀏覽:595
多層次花藝 發布:2025-09-24 00:23:31 瀏覽:640
玫瑰粉美瞳 發布:2025-09-24 00:11:37 瀏覽:592
西蘭花菜譜大全家常 發布:2025-09-23 23:59:58 瀏覽:161
南京櫻花2017 發布:2025-09-23 23:53:36 瀏覽:609
花藝工作室北京 發布:2025-09-23 23:42:48 瀏覽:630
贊濮塘荷花 發布:2025-09-23 23:42:44 瀏覽:575
綠植牆蚊蟲少 發布:2025-09-23 23:28:49 瀏覽:930
國畫梅花教案 發布:2025-09-23 23:18:50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