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插花節
『壹』 城市休閑丨跟著老師學插花,讓你家的年味兒更馥郁
旅行,或許能讓你遇到那個更好的自己,而修己觀世,卻並非只有詩與遠方,與花為伴,就是一次與自己內心的對話。
有句俗語:歲朝插花,有花才叫年。「歲朝」是指農歷正月初一,慶祝新年伊始,報歲平安。春節前夕,在花市上選購一些花草裝點氣氛,是對新年寄予美好願望,更是藉此過一個有儀式感的春節。
春節插什麼花,更能烘托吉慶祥和的氣氛?蘭州晨報 旅遊 周刊《任我行》記者來到位於北濱河路隴能家園C區的蓮語學堂,聆聽中式插花老師的分享,讓正在歸途的你與花草對話,插出你心中獨特的年味兒。
蓮語學堂中式插花課
中式插花,崇尚自然
來到蓮語學堂,記者看到一個10歲的小女孩正在有模有樣地擺弄著手裡的花枝,蓮語學堂的創始人劉沫老師不時上前指點著。「媽媽覺得我心靜不下來,所以帶我來蓮語學堂學習中式插花,現在我很喜歡插花。」小女孩對記者說。
說起「花」,恐怕沒有人不喜歡,但人們普遍熟識的花藝、花道,更多的是西式花藝和日式插花。談到中式插花,劉沫說:「因為機緣,我認識了我的老師李麗淑教授,也因此愛上了中式插花。大家都知道花藝的源頭在中國,但了解的人並不多。李麗淑教授最早是日本花道級別很高的老師,後來,她毅然放棄之前所學,從頭學習傳統中式插花,研習中華花藝,到現在教學已有約四十年了。其實中式插花有嚴格的體系,學員們可以按照課本內容精進花藝。」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式插花。劉沫說:「雖然日式插花、西式花藝很美,可是深入學習就會發現,還是中華花藝底蘊更深厚。春天插桃花時,會想到《詩經》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夏天插荷花,會想起《愛蓮說》『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一年四季可以插出24節氣的特點,學習的過程,也是我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的過程,讓我越發覺得傳承中華花藝是一種責任。」
在我國傳統插花的觀念中,花器對花有特別的含義。中華花藝根據器型不同,分為盤、瓶、缸、碗、筒、籃六大器型。劉沫指著學員正在插的一碗盤花,告訴記者:「盤象徵著大地,池塘邊上有水,是為陰,中間陸地是為陽。其實中式插花受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滋養很深,並汲取了書法、繪畫等姐妹藝術的精華,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中國古人嚮往的『山水精神』,在中式插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經常插好花,在旁邊放一個小仙人踏步桃林,整個插花作品就更耐看,也更有意境。中式插花就是崇尚自然,有虛有實,有枯有榮,也會留白,這正是中式插花與西式花藝的本質不同。」
中式盤花。
春節插花,吉祥喜慶
日本花道講究道是自然,西式花藝以造型和色彩烘托氛圍,談到中華花藝的不同,劉沫說:「日式插花很清簡,這跟它傳播的途徑有關。唐代,日本派出遣唐使,他們將中式插花帶到了日本。經由僧人傳播,日式插花更顯禪意,以少勝多的感覺更強烈,不像中式插花那樣繁盛。中式插花包容性很強,可以很繁盛,也可以是文人的心象花。其中可挖掘出豐富的寶藏。」
說起以花迎新,劉沫說:「根據天時地氣,中式插花都會選擇不同的花。一般到過春節時,古人都會插『新盤』,也叫『辛盤』。唐代歐陽詹的《春盤賦》中描寫,人們以演春、走春、開春等應景活動來表達對春天的期盼與喜悅,其中插迎春花、作春盤、掛花箋、戴花勝等,是以『花』的角度表達春的情趣生活,還會以蔥、蒜、姜等五辛以古籃插成辛盤,配加生菜則謂之春盤。而且,還可以在花枝上掛一些紅色喜氣洋洋的掛件。其實中國的傳統節日都非常有內涵。中國人說,冬至大如年,而農歷二月十五,是中春,也是百花生日,農歷八月十五,中秋,這些都是中國人最在乎的節日,也是『花好月圓』的深厚涵義所在。」
新盤。
「春節插花應該有著吉祥、喜慶的意味,首先談談選材。臘梅、水仙、玉蘭都是不錯的選擇;玉蘭、牡丹、海棠又有『玉堂富貴』之意;梅花、竹子、松樹插在一起也有『高潔長壽』的意味;南天竹這樣有花有果實的花材,寓意『開花結果』。在華人世界裡,更多人喜歡用正統的大紅色花材來表現這個春節喜慶氣氛,並掛一些紅色的裝飾。其次,再說說插法,中式插花以三大主枝為主要框架,使枝就是花使命,決定了整個花型,始枝有直立型、傾斜型,還可以是倒掛型,另外還有客枝、主枝。在插花的過程中,應尊重自然,注重花材之間的層次和空間關系。中式插花是典型的空間藝術,仔細觀賞,就會有前、中、後三景,上、中、下三段,看起來平遠、高遠、深遠。」
劉沫指著一件盤花作品介紹:「中式插花各器型形成及盛行年代各有不同,瓶花高昂、盤花深廣、缸花厚壯、碗求中藏、筒重婉約、籃貴端莊。每個人都根據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插出自己的一束心花。」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插花都有特殊的 情感 ,融入自然、渴望天人合一,拈花微笑就是對萬物自然的悟與解,這也許是中國人插花的最高境界。
中式插花
中式插花藝術起源於1500百年前的六朝時代,是我國重要的古典藝術之一。當時插花主要被用在節慶與宗教供花上。唐宋時,與「焚香、點茶、掛畫」同稱四藝,成為當時人們最普遍、最基本的生活素養。
中式插花有寫景花,理念花、心象花、造型花四大類型。中華花藝是以中國人對花木之美的特殊品味為基礎,首重意趣,形式次之,而後色彩。比如:拈一束清香以供佛;折柳贈人;頌寓父母健在;贊君子之德操;或對友人之祝福與關懷;或造無可名之形,假瓶盤為地,別造靈奇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
福利來啦!
中式插花體驗課: 原價300元,蘭州晨報讀者持當日晨報到店體驗價100元。
文丨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荊雯
『貳』 請問 插花節 三月三 聖紀節 踩花山 分別是哪些民族的節日
插花節:彝族;
三月三:壯族;
聖紀節:回族;
踩花山:苗族。
『叄』 關於插花節的相關故事
插花節的傳說故事
農歷二月初八,是曇華山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曇華山上有一個名咪依嚕的姑娘,她長得象朵鮮花一樣美麗。她會綉花,綉出來的花朵能吸引來蜜蝶翻飛;她愛唱歌,歌聲能引來林中的百鳥張望;她會耕地、織麻、牧羊。
一天,她在放羊的山坡上,一邊織麻,一邊放羊,唱起了動人的放羊調,悠美動聽的歌聲,飄過了高山深谷,深深打動了在遠山打獵的青年朝列若的心,迷得他忘了打獵。循著歌聲,翻過了無數山崗、丫口,越過了無數深谷溪流,挨近了咪依嚕,在半山坡的一片雪白的花叢中和她對歌。歌聲傳遞了心願,訂下了兩人的終身。
那時,曇華山有個極其狡猾兇殘的土官,他在高山頂上蓋了座「天仙園」。欺騙彝家人民:「我請了仙女下凡,在天仙園教人們織布綉花,每寨都要將最漂亮的姑娘送去侍候仙女。」實際上,凡是抓去的姑娘,都一個個被土官任意糟踏、蹂躪。就在咪依嚕和朝列若約會的一天,土官派人來說「天仙園選中了咪依嚕,必須在三天內送去,否則殺死全家,燒光寨子」。咪依嚕的阿媽,哭得死去活來,要跳崖自殺,鄉親們紛紛准備躲進密林。咪依嚕決不讓鄉親們為難,也不讓阿媽遭罪。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鄉親姐妹,她摘了一朵含有劇毒的白馬櫻花,插在頭帕上,毅然登上山頂,瞞過家丁,隻身闖進了「天仙園」,土官從沒見過這樣美麗的姑娘,沒碰到這樣爽快的事,高興得垂涎三尺,連骨頭都酥了。立刻傳家丁端來了酒,准備和咪依嚕暢飲。咪依嚕對著兇殘的土官,面不改色,取下頭上的白馬櫻花泡在酒里,舉到土官面前說:「願你我永遠相愛,共同幹了這碗同心酒」。說完自己先喝了兩口,才遞給土官,土官早已如醉如痴,接過酒碗,一飲而盡。頓時,覺得天旋地轉,倒在地上。
朝列若捕獵回來,得知咪依嚕進了「天仙園」。他怒火燃胸,別上快刀,張弓搭箭,呼叫著咪依嚕,向「天仙園」奔來,嚇得土官的家丁拚命奔逃。朝列若找到了咪依嚕,她早已閉上美麗的眼睛,他傷透了心,抱起咪依嚕,走出了「天仙園」,邊走邊哭,邊走邊喊,叫他心上的人,走遍了曇華的山山嶺嶺,哭幹了眼淚,滴出了鮮血,鮮血把山山嶺嶺的馬櫻花染得血紅血紅。從此,曇華山就開出鮮紅的馬櫻花。
彝家人民,為了懷念這位獻身除惡的姑娘,每逢農歷二月初八這天,采來朝列若用血淚染紅的馬櫻花,插在門頭上,拴在牛羊角上,別在農具上;把馬櫻花視為吉祥、幸福的象徵。這一天,人們穿上色彩鮮艷的盛裝,頭上插著鮮花,帶上美味佳餚,來山頂團聚。招親呼友,舉杯助興,共祝吉祥、幸福。未婚青年男女,在圍著篝火歡歌起舞中,選定自己的情侶,互送鮮花,作為定情禮物。
這個傳統節日,從很久很久以來,世代相傳,直至今天。
每年,當地政府都要組織祭花神、對歌、跳腳和篝火歡晚會和一定規模的農產品交易會,總會有大量的遊客到這里觀光旅遊,他們都為這里誘人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所吸引。
『肆』 彝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1、火炬節
火炬節 - 彝族狂歡節:「火炬節」通常在農歷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舉行。這是彝族的盛大節日。那時,要殺牛,殺羊,犧牲祖先,還有一些地方也要犧牲地主,互相盛宴,吃肉,並希望收獲糧食。
火炬節通常慶祝3天。整個家庭在第一天聚集,在2天後,舉行各種活動,如摔跤,賽馬,鬥牛,比賽和拔河比賽。然後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並陶醉在夜晚。
2、彝族年份
在彝族,這句諺語被稱為「庫斯」,「庫」是年,而「斯」是新的,意思是新的一年。這是涼山彝族的傳統儀式和慶典節日。 「庫斯」通常選自農歷10月,即收獲作物的季節。彝族年份為3天。
彝族的第一個晚上叫做「焦羅基」,春節的第一天叫「庫斯」,第二天叫做「朵博」,第三天叫做「阿普機」。
3、花臉節
花臉節流傳於丘北縣境內,於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歷時3天。節日期間,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歡聚一堂,殺豬宰雞,備辦酒肉飯菜,先敬神靈,再以最好的酒肉請老人先吃,爾後眾人才團團圍坐,互相敬酒、吃肉。飯後,就到村頭寨尾,用墨汁、鍋煙灰互相抹臉,一直抹到滿臉滿身見黑,笑夠累夠方休。花臉節即由此得名。
抹花臉,除男女青年互相對抹外,其餘的人按年齡、論輩分也相互對抹,認為抹得越黑,抹的人越多,那一年才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五穀豐登。節日期間,村民都不準勞動,不準春碓、推磨。
4、朵博
它表示該月的第一個月(即該月的第一天)。早上,雞叫做主人起床做心肺,心臟和肺部被打碎。將油放入鍋中,放入水中,加入豆芽並晾乾。新鮮的竹筍等,製成三個新鮮的湯。早上,全家人將享受三種新鮮湯的美味。早上,婦女們將組織整個村莊獻祭果樹和「社交日」儀式。
5、阿普機
它意味著送走祖先的靈魂,在下午烹飪豬肉腸和蔬菜,女性將慶祝新的一年,男性將在家裡接受新年的團隊。在為期三天的結束後,彝族人將攜帶大件豬肉襯衫(一般分為三,五或七件),酒,糖,蛋糕,炒麵,雞蛋等給岳父、岳母,十月的整個彝族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
『伍』 插花節的彝族插花節
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
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洪水連天,淹沒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兄妹,他們躲在一個大葫蘆里,葫蘆口用蠟封住。這個葫蘆在洪水中漂流了許多天,也不知漂到什麼地方。有一天,洪水開始退了,露出了山頭,樹梢。這個葫蘆落到一棵大樹丫杈上。老鷹在山頭飛翔,它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那是人種在裡面啊!老鷹把葫蘆抓了起來,把它放在山頂上。現在葫蘆細著腰,那是當年老鷹抓成的。耗子從地下鑽出來,他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這是人種在裡面。耗子啃著蠟,把蠟啃通了,葫蘆里出現一股光芒。兄妹倆順著光爬了出來。在荒涼的世界上,只剩下他們了。
金龜老人來到兄妹面前說:「為了傳人種,只有你們結為夫妻了。」兄妹倆回答說:「一個父母生的,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吩咐說:「人種只有你們兩人,你們一定要成親。」兄妹二人很為難,哥哥想了一個注意,說:「我們倆各在一方燒一炷香,問問天公地神,如果香煙升起來繞在一起,我們才能成親。」結果,香煙升起來,真的繞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堅持不肯成親,哥哥又說:「我們兩人各在山頭滾磨,如果兩盤磨攏在一起合起來,我們才能成親。」他們又按照這樣辦了,結果兩盤磨不偏不倚合攏在一起。那是,妹妹仍舊不肯成親。妹妹說:「我們在滾一次簸箕,如果兩個簸箕不偏不歪,面對面合在一起,才能成親。」結果兩個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龜老人說:「你們還有什麼可說,就成親吧。」妹妹再試也沒有用,又說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 為證,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回答說:「這陣人煙已經滅絕,那裡找人?你看那棵松樹就是你的父親,那棵萬年青就是你的母親,那邊那棵梅樹就是你們的媒人。你們就成親吧。」兄妹倆再也堅持不住,為了傳下人種,他們終於結成了夫妻。 過了十二個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個肉團。怎麼辦?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龜老人。這時金龜老人又出現了,他笑嘻嘻地前來向兄妹倆賀喜:「你們已經產下人種了。」說罷,抽出寶劍,一劍劈開肉團,出現五十個童男,五十個童女。那一張包著人種的肉皮還流著血呢,金龜老人用劍一挑,甩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從此這棵樹就開出了紅彤彤的馬纓花。這天正是農歷二月初八。 五十個童男童女出生以後,妹妹一個人怎麼哺育這些孩子呢?這時,飛禽走獸都來幫忙,它們把孩子一個個都領走了。我們彝族就是野馬奶喂大的,所以我們彝族現在不吃馬肉。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漢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幾十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父母的後代。 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齊出發尋找。 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東西是土蜂,他們問道:「土蜂弟弟,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土蜂嗡嗡地飛來飛去,不理睬人,有一個人用樹枝把它打下來,腰也斷了。另一個人又把它拾起來,用馬尾系好讓它飛去。從此,土蜂成了細腰桿,見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樹,他們問道:「松樹爺爺,我們的爹娘那裡去了?」松樹不耐煩地回答:「我沒有看見,什麼爹娘,我肩膀倒下來就把他們壓死了。」人們說:「好,等人丁興旺起來,你長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樹。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樹。人們問道:「棕樹哥哥,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棕樹回答:「沒看見,要是看見,就剝了他們的皮。」人們說:「哼,有一天人多起來,肯定要剝你的皮。」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剝一層棕樹的皮。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棵羅漢杉,人們問道:「羅漢杉大哥,可見我們的爹娘?」羅漢杉回答說:「剛才還在這里乘涼呢!」人們高興起來,爹娘找到了,人們感謝羅漢杉說:「謝謝你,將來你斷了枝,被砍倒了,根還會再發起來。」因此,現在即使羅漢杉只剩下一點仍舊會再發芽。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個小蜜蜂,人們問道:「小蜜蜂,你可看見我們的爹娘?」蜜蜂說:「剛從那個丫口過去。」人們高興地說:「好心的蜜蜂,今後人們繁衍起來,你就同人們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說:「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還要給人上一點糧呢。」所以,現在每年人們要割一次蜂蜜。 人們追到水塘邊,遇到一棵楊柳,問道:「楊柳姐姐,可見到我們的爹娘?」楊柳回答:「看見了,剛才還吃水。」人們興奮地說:「好心的楊柳,你一定會有好結果,處處生根發芽。」從此,楊柳樹十分好栽,怎麼插都能活。 人們又不停腳的往前趕,可惜始終沒有遇見他們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見了遍山紅彤彤的馬纓花,他們就在開滿馬纓花的地方定居下來。 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是我們彝族的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幼一齊跳舞,唱山歌,還要殺雞煮肉慶賀,把,馬纓花插到各處,這就是馬纓花節的來歷。 咪依魯是曇華山區彝民崇敬的姑娘,民間廣泛流傳著關於她的悲壯動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曇華山出了個名叫咪依魯的姑娘,她長得像鮮花一樣美麗,她會唱很多彝家調子,她綉的花草鳥獸都活靈活現的。一天,她在山上放羊遇到了惡狼,幸得青年獵人查列若及時趕到,打死了惡狼,救了羊群。咪依魯感激他的救助,便摘下一朵白色的馬纓花送給查列若。獵人接花後,又把這朵花插在咪依魯頭上。他們兩人從此相愛了。
且說當時曇華山住著一個殘暴的土司,他早對咪依魯垂涎三尺,意欲霸佔她,但遭到姑娘的拒絕。當他得知咪依魯和查列若相愛後,更是氣急敗壞。於是、他設下毒計,讓人修建了一座「天仙園」謊稱請來仙女教姑娘們織布綉花。實際上,姑娘一進入「天仙園」就會被他糟踏摧殘。就在咪依魯和查列若訂親這天,土司派人告訴她母親:「天仙園」選中了咪依魯,必須在三天之內送去。
咪依魯知道後,她不願出逃,連累父母親。第三天——農歷二月初八,她打定了主意,含淚告別了父母,從山上采來一朵白花戴在頭上,便隻身一人上「天仙園」去了。
到了「天仙園」,她悄悄摘下頭上的白花,泡進酒杯里,然後端著酒杯對土司說:「老爺,為了你我恩愛到底,咱倆就一同喝乾這碗花酒吧!」說完,咪依魯自己先喝了兩口,土司一聽,高興得骨頭都酥了,樂得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不一會,兩人都被毒死了。原來,這種花含有劇毒。聰明的咪依魯為了除掉殘暴的土司,保護彝家姐妹不再被糟踏,她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查列若從山上打獵回來,聽說咪依魯進了「天仙園」,怒火難按。他在自己身上綁了七把快刀,手持弓箭,朝「天仙園」沖去。土司的家丁見狀嚇得東躲西藏。查列若終於找到了死去的咪依魯,他悲憤欲絕抱著她走出「天仙園」,來到曇華山。他邊走邊哭邊呼喚著咪依魯的名字。他哭幹了淚水,兩眼流出鮮血,鮮血一滴滴地把曇華山上的馬纓花染紅了。從此,曇華山春天開放的馬纓花變成了血紅色。
這天是二月初八,從此曇華山的彝家人就把這一天定為盛大的節日,以表示對咪依魯的紀念。由於當日咪依魯是頭插鮮花為民除暴的,彝民便把這視為驅邪納吉的象徵,遂有了頭插鮮花和互相插花以祝福吉祥的習俗。
插花節還是青年男女結交擇偶的好機會。他們在對調子和跳舞中結識後,便成雙成對地悄悄進入林中樹下,互相插花和傾訴愛慕之情。不過,正如當地諺語說的「插花自由,愛花自願」,如果姑娘看上了小夥子,就讓他把花插在頭上,並回插一朵花;倘若姑娘躲躲閃閃,不讓插花,那是她還沒拿定主意。這時,小夥子就該知趣
與相互祝福,把花插到頭帕上不同,當姑娘回花給小夥子時,必須將花兒插到他的衣襟上。別的姑娘一看,知道他已經有了心上人,便不再追求他了。原來,插花還是彝族姑娘求愛擇偶的標志呢。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曇華山區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在曇華山中歡聚一起唱歌跳舞,舉行祭花活動,並且互相插戴馬纓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
節日這一天,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背上竹籮上山採花。只見滿山是人,遍嶺是歌。人們把採回來的鮮花插在門口、窗戶和房子周圍。在山寨的一些主要通道上搭起彩棚,上面也插滿鮮花,整個彝家山寨就像一個花的世界。這一天,人們還要給牛頭上插上馬纓花,用鹽水給牛洗口,然後將牛趕上山,跟著牛群在馬纓花樹旁跳舞唱歌,盡情娛樂。匯集到這里的人們,都頭載鮮花,並通過互相插花表示祝賀,以求新的一年裡人畜興旺,五穀豐登,生活美好。
插花節這一天,家家都要殺雞宰羊,舂糯米粑粑,做蕎面餅,沾著蜂蜜吃。各家邀客飲酒,共敘友情。入夜,村寨里、山坡上燃起一堆堆篝火,隨著一陣陣歡樂的蘆笙聲,人們開始跳舞唱歌。青年男女手拉手圍著篝火盡情地唱跳,上了年紀的人則蹲在大樹下的火塘邊,吸著辣煙,喝著包穀酒,吃著鮮美的煮羊肉,暢談古今,表達他們節日的喜悅之情。
插花節也是青年們愛情的節日。這一天,許多鍾情的男女以插花為訂婚禮。小夥子把一朵朵鮮艷的山茶花插在姑娘的包頭上,姑娘把一朵朵馬纓花插在小夥子吹著的蘆笙上,互相表示真摯的愛情。他們邊插花邊唱歌,一唱一答,一歌未落,一歌又起,飄盪在花間林下,充滿詩情畫意。
每年的這一天,彝族人不管男女老少,通通都會在大清早爬上曇華山,采來各種顏色的馬纓花、杜鵑花和迎春花,然後聚集在草地上用采來的花搭起兩道花門,花棚,並由巫師「畢摩」主持祭奠馬纓花的儀式。
祭儀結束後,人們背著裝滿鮮花的竹簍回家去,開始了插花活動。他們先扛來梯子,把花枝插到屋檐、門楣和窗戶框上,再往室內的床頭、案桌、箱櫃插上花兒。當地俗信認為,這天插了鮮花便能吉祥如意。於是,人們互相插花為賀:孩子向父母親,年青人給老人的頭帕插上紅杜鵑,祝福健廉長壽;長者給晚輩和孩子頭上插花,祝願吉祥幸福……
村民們這天還要在村口寨門搭起插滿鮮花的花牌坊,既用艷麗的花兒把村寨裝飾得喜氣洋洋,迎接進寨的賓客,又祝福村民團結,寨子安寧。對老農來說,他們當然不會忘記勞苦功高的耕牛、馱馬和羊群。於是,他們以感激之情把花枝拴掛在牛角、馬頭和羊角上。有的人還給田間地頭、果園樹權以及路邊橋頭等各處都插掛鮮花,以祈六畜興旺,五穀豐登,林茂糧豐,行旅平安。於是,每到這天,曇華山區村寨的里里外外,到處鮮花耀眼,喜氣洋洋,令人賞心悅目。
節日的高潮是當天下午在曇華山坡上舉行的插花會。方圓幾百里的彝族群眾穿過花門,聚集在大草坪上。他們人人身穿節日盛裝,特別是那些年輕姑娘們,更是衣飾華麗:她們頭系花頭帕,身穿綉花鑲邊的左襖衣,腰束花圍裙,腳登綉花鞋,再手持一兩束鮮花,真是花團錦簇,分外喜人。
吹過開場號之後,一隊彝族小夥子進場跳「耍花龍」,他們舞步豪邁,舞姿剛健,博得陣陣掌聲。接著,一群男女青年進場。他們圍成圓圈,小夥子吹起蘆簽,姑娘們跳起了傳統的插花舞……當劇團演出歌舞劇《咪依魯》時,女主角一登場亮相,四周觀眾紛紛把花束拋入場地,歡呼雷動,向咪依魯 (彝語稱馬纓花為咪依魯,也稱象馬纓花一樣美麗的姑娘為咪依魯)表示誠摯的祝福和敬禮。
『陸』 彝族插花節的傳說故事
彝族插花節的傳說故事
每年的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是彝族頗具特色的傳統節日——插花節,以雲南省大姚縣曇華山區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以下為您帶來彝族插花節的傳說故事,歡迎瀏覽!
彝族插花節的傳說故事
從前,天上有個大力士叫斯熱阿比,地上有個大力士叫阿提拉巴,兩人都有拔山之力,沒有人能夠摔倒他們。斯熱阿比聽到阿提拉巴是地上的大力士,很有本領,就從天上下來,和他比試。那天阿提拉巴正好出門,臨行時,他對母親說:“天上的大力士來找我,請老人家抬一塊鐵塊招待他,就說這是我吃的東西,請他嘗嘗。讓他等一會兒,我馬上回來找他摔跤。”
說完,阿提拉巴就走了。一會兒,斯熱阿比來了,阿提拉巴的母親真的抬了一塊鐵塊給斯熱阿比,斯熱阿比咬了一口,怎麼也咬不動。他想:阿提拉巴吃鐵塊,他的力氣一定比我大。想罷,他急急忙忙回去了。
阿提拉巴回來以後,他母親把經過說了一遍,阿提拉巴聽說斯熱阿比咬不動鐵塊,就知道力氣一定沒有自己大,所以,他便跑去追斯熱阿比。斯熱阿比剛剛要上天,就被阿提拉巴追上了。
“不要走,你既然找我來摔跤,那咱們就比試比試吧!”
斯熱阿比聽了他的話,就張開雙手,猛地抱住他,兩人就開始摔跤了。他們的力氣真的非常驚人,大地被他們震得格格的.響,那些山巒、樹木都抖動起來。斯熱阿比抱住阿提拉巴一摔,阿提拉巴踉蹌一下,被斯熱阿比壓在地上。但他的背脊還沒有著地的時候,阿提拉巴一個挺身,從斯熱阿比頭上翻過來壓在他的身上。斯熱阿比脊背落了地,但他不服輸,還要求再摔一次。這一次。阿提拉巴站成一個騎馬式,斯熱阿比用力摔他,他的兩腳像生了根,一動也不動。阿提拉巴乘對方不留神,抓住對方的一隻胳膊用力一摔,斯熱阿比被摔出兩丈多遠,趴在地上動不了了。阿提拉巴走近一看,斯熱阿比口吐鮮血,已經死了。
阿提拉巴回到家裡,哪知天菩薩知道斯熱阿比被摔死的事以後,非常生氣,但又沒有辦法對付阿提拉巴,便派來大量的蟲子來吃地上的莊稼。阿提拉巴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那天晚上,砍了許多松樹,領著人們燒蟲子,把天菩薩派來的蟲子都燒死了,保護了莊稼。從此,彝族百姓就把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定為火把節。
【延伸閱讀】
1、彝族插花節的來歷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節,又叫馬纓花節。它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洪水連天,淹沒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兄妹,他們躲在一個大葫蘆里,葫蘆口用蠟封住。這個葫蘆在洪水中漂流了許多天,也不知漂到什麼地方。有一天,洪水開始退了,露出了山頭,樹梢。這個葫蘆落到一棵大樹丫杈上。老鷹在山頭飛翔,它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那是人種在裡面啊!老鷹把葫蘆抓了起來,把它放在山頂上。現在葫蘆細著腰,那是當年老鷹抓成的。耗子從地下鑽出來,他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這是人種在裡面。耗子啃著蠟,把蠟啃通了,葫蘆里出現一股光芒。兄妹倆順著光爬了出來。在荒涼的世界上,只剩下他們了。
2、兄妹結為夫妻
金龜老人來到兄妹面前說:“為了傳人種,只有你們結為夫妻了。”兄妹倆回答說:“一個父母生的,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吩咐說:“人種只有你們兩人,你們一定要成親。”兄妹二人很為難,哥哥想了一個注意,說:“我們倆各在一方燒一炷香,問問天公地神,如果香煙升起來繞在一起,我們才能成親。”結果,香煙升起來,真的繞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堅持不肯成親,哥哥又說:“我們兩人各在山頭滾磨,如果兩盤磨攏在一起合起來,我們才能成親。”他們又按照這樣辦了,結果兩盤磨不偏不倚合攏在一起。那是,妹妹仍舊不肯成親。妹妹說:“我們在滾一次簸箕,如果兩個簸箕不偏不歪,面對面合在一起,才能成親。”結果兩個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龜老人說:“你們還有什麼可說,就成親吧。”妹妹再試也沒有用,又說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 為證,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回答說:“這陣人煙已經滅絕,那裡找人?你看那棵松樹就是你的父親,那棵萬年青就是你的母親,那邊那棵梅樹就是你們的媒人。你們就成親吧。”兄妹倆再也堅持不住,為了傳下人種,他們終於結成了夫妻。
3、生下肉團
過了十二個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個肉團。怎麼辦?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龜老人。這時金龜老人又出現了,他笑嘻嘻地前來向兄妹倆賀喜:“你們已經產下人種了。”說罷,抽出寶劍,一劍劈開肉團,出現五十六個童男,五十六個童女。那一張包著人種的肉皮還流著血呢,金龜老人用劍一挑,甩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從此這棵樹就開出了紅彤彤的馬纓花。這天正是農歷二月初八。 五十六個童男童女出生以後,妹妹一個人怎麼哺育這些孩子呢?這時,飛禽走獸都來幫忙,它們把孩子一個個都領走了。我們彝族就是野馬奶喂大的,所以我們彝族現在不吃馬肉。五十六個童男童女長大後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漢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五十六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父母的後代。
4、尋找爹娘
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齊出發尋找。 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東西是土蜂,他們問道:“土蜂弟弟,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土蜂嗡嗡地飛來飛去,不理睬人,有一個人用樹枝把它打下來,腰也斷了。另一個人又把它拾起來,用馬尾系好讓它飛去。從此,土蜂成了細腰桿,見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樹,他們問道:“松樹爺爺,我們的爹娘那裡去了?”松樹不耐煩地回答:“我沒有看見,什麼爹娘,我肩膀倒下來就把他們壓死了。”人們說:“好,等人丁興旺起來,你長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樹。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樹。人們問道:“棕樹哥哥,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棕樹回答:“沒看見,要是看見,就剝了他們的皮。”人們說:“哼,有一天人多起來,肯定要剝你的皮。”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剝一層棕樹的皮。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棵羅漢杉,人們問道:“羅漢杉大哥,可見我們的爹娘?”羅漢杉回答說:“剛才還在這里乘涼呢!”人們高興起來,爹娘找到了,人們感謝羅漢杉說:“謝謝你,將來你斷了枝,被砍倒了,根還會再發起來。”因此,現在即使羅漢杉只剩下一點仍舊會再發芽。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個小蜜蜂,人們問道:“小蜜蜂,你可看見我們的爹娘?”蜜蜂說:“剛從那個丫口過去。”人們高興地說:“好心的蜜蜂,今後人們繁衍起來,你就同人們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說:“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還要給人上一點糧呢。”所以,現在每年人們要割一次蜂蜜。 人們追到水塘邊,遇到一棵楊柳,問道:“楊柳姐姐,可見到我們的爹娘?”楊柳回答:“看見了,剛才還吃水。”人們興奮地說:“好心的楊柳,你一定會有好結果,處處生根發芽。”從此,楊柳樹十分好栽,怎麼插都能活
5、定居
人們又不停腳的往前趕,可惜始終沒有遇見他們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見了遍山紅彤彤的馬纓花,他們就下來。 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是我們彝族的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幼一齊跳舞,唱山歌,還要殺雞煮肉慶賀,把,馬纓花插到各處,這就是馬纓花節的來歷
6、節日活動
大姚彝族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就是杜鵑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屆時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歡聚一起唱歌跳舞,舉行祭花活動,並且互相插戴馬櫻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在秀麗的曇華山上,人山人海,遍嶺是歌聲,處處是彝族群眾歡慶節日的熱鬧場面。來自四面八方的彝族群眾身著彝族盛裝相聚一起歡歌笑舞。人們從山野中採摘馬櫻花,暢游曇華山;有的親朋好友相邀坐到路邊臨時搭起的小攤前,要上一碗美味的全羊湯鍋,一份剛烙好的苦蕎粑粑,暢飲香醇的包穀酒;或和著蘆笙對起悠揚的彝家小調一唱一答,一歌未落,一歌又起,飄盪在花間林下,陶醉在春天裡。 大姚彝族插花節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祭花神儀式,手持法鈴的畢摩(祭師)口頌經文,祈求花神賜福給人類,給彝族人民帶來世代安康和幸福。
;『柒』 雲南各族都有什麼傳統節日
雲南的風俗:
1、對歌
對歌是雲南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傳統的方式,也是節日的慶賀方式。
如苗族的「遊方」、瑤族的「唱風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趕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調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交流感情,尋覓情侶,選擇配偶的方法和途徑。
2、哭婚
哭婚是壯、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風俗,一般在前幾天或婚禮當天進行,由新娘的母親及家屬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現新娘對少女時代生活逝離的悲傷、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對家人離別的眷戀,也有對婚姻不滿的控訴。
3、搶親
在雲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頗、瑤等民族都有搶婚習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戀愛婚姻受到阻攔的情況下發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許,由男方繳約夥伴佯作搶親或約夥伴搶走暗中選好的姑娘,姑娘即使願意,也必須佯作反抗。
4、丟包
每年潑水節時,傣族男女青年身著節日盛裝,相對排成兩行,女方把花包擲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裝作不接花包,愉快認輸,把禮物贈給姑娘,雙雙離場去傾訴衷腸。丟包時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動。
5、阿夏婚
雲南寧蒗摩梭人舊時婚俗,「阿夏」系摩梭語,為「朋友」之意,男女雙方不稱夫妻而稱「阿夏」,只要男女雙方情投意合,交換信物之後即可偶居。
其中走訪婚最為奇特,走訪婚是夜裡男到女家望門訪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勞動,無家庭經濟聯系,所生子女屬女方,男女雙方都可與其他人有同樣的關系,這種婚姻是一種母系社會制的殘余。
6、剽牛慶豐收
獨龍族慶豐收的祭祀節日。每年秋季選擇一天作為慶豐收日,剽牛儀式在村寨廣場舉行,由家族族長主持,將牛拴在廣場的木柱上。
由一位青年婦女把一串珠璉掛到牛角上,經過短暫的儀式後,由一位姑娘將麻織物披到牛背上,最後由一位父母雙全的男青年將鋒利的竹矛剽入牛,眾人歡躍而上,開膛割肉。隨後人們歡呼跳躍,跳起歡樂的鍋庄舞,共慶佳節。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戀習俗,又稱走寨,每當月明之夜,小夥子們三五成群彈著月琴,吹著洞簫到村村寨寨去尋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彈唱,嬉笑,通過「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誼,甚至相戀而盟誓終身。
『捌』 插花節的來歷
每年農歷二月復初八,是雲南楚制雄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插花節。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玖』 插花節是哪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插花節是彝族的風俗習慣。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是雲南楚版雄彝族人民一年一權度的插花節。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拾』 插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簡介
彝族,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內征吉祥如意;在房容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