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花語舞
『壹』 86版《西遊記》中由專業舞蹈演員完成的戲份,還記得白鶴仙子嗎
經典電視劇《西遊記》是楊傑導演嘔心瀝血的一部作品,無論是從故事情節的改編精簡,還是從演員的挑選以及道具舞美的製作上都呈現出了高水準,試想在那個沒有任何特技效果的年代裡,能夠全憑演員的演技就創作出了如此恢弘巨制,真的是讓所有人都佩服,這其中的辛苦也只有演員們自己知道,拍攝25集電視劇就用了好幾年時間,而現在的電視劇幾乎都是速成的,效果肯定不一樣,關鍵《西遊記》里每個細節都是很嚴格的,比如一些舞蹈的場景就是專業人士參與的!
張京棣一直從事舞蹈工作,為多部影視作品做舞蹈編舞,當年由她扮演的白鶴仙子,真是是仙氣十足,靈動的舞蹈和清新的眼神,帶著仙家的氣質,為觀眾奉上了一段經典的舞蹈,這段由她自編自演的舞蹈更能展示出自己舞蹈的精髓。如今的張京棣,雖然容顏已經被歲月無情的擊敗了,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她的臉上看見當初的神采,彷彿又回到了白鶴仙子翩翩起舞的場景。
『貳』 2011地壇廟會有什麼節目
時間:2011年2月2日--2月9日(農歷臘月三十至正月初七)9:00--17:00
2011北京地壇廟會精彩內容
1. 仿清祭地表演 (方澤壇內)
2. 絲路花語——西域風情 (方澤壇內)
3. 高原神韻——藏族歌舞 (方澤壇內)
4. 歡天喜地——天橋絕活 (方澤壇內)
5. 吉舞祥歌——綜藝演出 (方澤壇內)
6. 圖說《北京市東城區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園內)
7. 皮影戲 (方澤壇內)
8. 大型民間花會表演 (東門門球場)
9. 兒童木偶戲 (西門內南側)
10.經典的老北京叫賣吆喝 (齋宮廣場)
11.精品圖片展示長廊 (方澤壇內)
12.燈謎擂台 (方澤壇內北門)
13.卡拉ok大家唱 (方澤壇內)
14.復興民謠音樂, (方澤壇內)
15.老北京傳統曲藝演出 (風入松茶館)
16.巧奪天工——傳統手工藝精品廣場 (方澤壇北門廣場)
17.健康養生講堂 (養生園內)
18.台灣展區 (鍾樓廣場)
19.美味食品街 (園內)
20.年貨商品街 (園內)
『叄』 張京棣的介紹
張京棣1生於1943年,是我國著名的舞蹈家,擔任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央戲劇學院一級指導、北京市中國古代服飾舞蹈表演藝術研究會會長、演出藝術團團長。演出作品有舞蹈《唐舞》、《漢舞》、《敦煌帶舞》、《絲路花語》、《紅色娘子軍》等。
『肆』 世紀劇院的上演劇目
音樂劇《黑暗中的女郎》,舞劇《生命之舞》、《絲路花語》、《大敦煌》、《白毛女》、《天鵝湖》,歌劇《費加羅的婚禮》、《藝術家的生涯》,日本音樂劇《天人》等。接待過維也納交響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管弦樂團、美國國家交響樂團、法國國家交響樂團、俄羅斯基洛夫交響樂團、瑞典歌德堡交響樂團等世界一流樂團。曾被菲利浦寶麗金唱片公司指定為最佳錄音劇院,連續4年為中國交響樂團錄制CD。 2012年12月21日-2012年2月3日,四大音樂劇之一《貓[s1]》中文版也將盛大開演。
2013年還有中文版音樂劇《媽媽咪呀》和多媒體親子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小灰灰的心願》上演
近期演出信息
2013年-2014年 演出時間 演出名稱 2013-10-23至2013-10-27 開心麻花爆笑舞台劇《夏洛特煩惱》10月場 2013-12-24至2014-01-05 世界第一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 北京站
『伍』 京劇「絲路花語」是講什麼的
《絲路花語》不是話劇 大型經典 民族舞 劇《絲路花雨》 《絲路花雨》劇情簡介 六幕舞劇《絲路花雨》以我國盛唐為背景,以舉世聞名的 絲綢之路 和 敦煌壁畫 為素材,歌頌了畫工神筆 張和 歌伎英娘父女的光輝藝術形象,描寫了他們的悲歡離合,以及他們與波期商人伊努斯之間的純潔友誼。高度贊揚了中外人民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深厚友情,再現了唐朝內政昌明,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的盛況。這部舞劇以其絢麗多彩、新穎而古老的舞姿和風格獨特的舞蹈場面,編織了一曲友誼的頌歌。1979年上演以來,成功地拉開了中國省級藝術表演團體出訪各國開展文化交流的序幕,先後出訪過 朝鮮 、法國、義大利、日本、泰國、俄羅斯、 拉脫維亞 及香港、 澳門 、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舉世聞名的義大利斯卡拉大劇院的演出引起轟動,成為亞洲第一。在1979年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中榮獲 文化部 頒發的「創作一等獎」和「演出一等獎」,1994年,《絲》劇又榮獲「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 金像獎 」,作為我國久演不衰的優秀保留劇目,被譽為 中國舞 劇的 里程碑 、東方的 《天鵝湖》 。目前,該劇已復排四次,累計演出1400多場,觀眾達300多萬人次,2004年10月,被 上海大世界 吉尼斯總部認定為「中國舞劇之最」,2005年元月,又榮獲 中央電視台 、 上海東方電視台 、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的「2005年中國基尼斯最佳項目獎」。
『陸』 「絲路花語」是什麼意思,最早出自哪裡,什麼人發明了這個詞
絲綢之抄路的歷史文化,絲襲綢之路上的點點滴滴,在這個花香漫徑的道路上有許多故事需要講述。參見「絲路花語」歌舞劇,參見新絲路網站,請關注「絲路花語」微信公眾號。絲路花語沒有具體的出處,代表著絲綢之路上的每一個地方,每一處文化,與之有關的故事。花語是指人們用花來表達人的語言,表達人的某種感情與願望,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逐漸約定形成的,為一定范圍人群所公認的信息交流形式。
『柒』 張京棣的主要作品
演出作品有舞蹈《唐舞》、《漢舞》、《敦煌帶舞》、《絲路花語》。
擔任《少年孔子》、《西施》、《火燒阿房宮》等電視連續劇舞蹈設計。
擔任《俄狄浦斯王》、《多情的河》、《張羽煮海》、《水牆》等大型戲劇形體指導和舞蹈設計。
『捌』 張京棣的人物經歷
張京棣,生於1943年,1956年參加工作,在四十餘部舞蹈作品中擔任獨舞、領舞,
在七部大型舞劇中擔任主要角色或重要角色。在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扮演吳清華,在古典舞劇《絲路花語》中扮演英娘,出訪過香港、澳門、義大利、法國、朝鮮、澳大利亞等。 在中央戲劇學院主講「模特表演技巧」、「形體表演理論」等課程。曾發表學術論文《俄狄浦斯王的形體塑造》、《讓燦爛的古代服飾文化重放異彩》,創作《命運》等訓練教材。
曾擔任《少年孔子》、《西施》、《火燒阿房宮》等電視連續劇舞蹈設計;曾擔任《俄狄浦斯王》、《多情的河》、《張羽煮海》、《水牆》等大型戲劇形體指導和舞蹈設計。曾舉辦《中國古代服飾、舞蹈——張京棣作品展演「。 曾獲全國新劇目調演創作一等獎」、演出
一等獎。 多次參加春節聯歡晚會,並為《西遊記》、幾十部電視劇編舞,並在《西遊記》中扮演白鶴仙子。
1985年張京棣從甘肅來到北京,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擔任形體教師。1987年在春節聯歡晚會表演《唐舞》,1990年,她發起成立了「中國古代舞蹈服飾研究會」,從此致力於中國古典舞蹈的表演、創作與研究,在第二屆全國舞蹈大賽中,以《唐舞》參賽並獲獎,此後又編排了《敦煌帶舞》、《宋舞》、《明舞》、《盼歸》等作品。
中國古代舞蹈由於朝代不同,在禮儀、風格、步態、動作上都有各自的韻味,特別是歷代的服裝、頭飾也有相當大的差異,張京棣把對古代服飾文化的研究與舞蹈的創作結合起來,融古典舞蹈與古代服飾於一體,演出既有別於歌舞團,又不同於時裝表演隊,觀眾在欣賞幽雅的古典舞蹈的同時,還能了解到當時的服飾文化特色。經過近幾年的研究與挖掘,張京棣已整理編排出漢、唐、宋、元、明、清六朝的服飾舞蹈,並培養出了一批表演會員。在這次演出中,這些作品將全面呈現在觀眾面前。
為了自己的舞蹈事業,張京棣至今保持著舞者的身材,舞蹈動作依然到位,她說自己打算跳到60歲。為此她也付出了很高的代價:一直節食,經常為家人做好飯就跑到樓下鍛煉身體。她的女兒說,殊不知,媽媽身體的每一個零部件,在40多年無休止的起跳、旋轉、訓練中已經磨損得太久。
「跳過《梁祝》,跳過《紅色娘子軍》,跳過《絲路花雨》,跳過《唐舞》——媽媽一定有一雙像電影《紅菱艷》中一模一樣,一穿上它就跳個不停的紅舞鞋。」阿季
『玖』 中國古典舞的內涵與外延是啥啊如能回答正確,分數不是問題,俺是很大方的!
淺析中國古典舞《扇舞丹青》
時間:2008-06-05 00:00:00
周 敏
(西華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03級 四川南充 637002)
內容摘要:我國有著悠久而豐富的舞蹈傳統,中國古典舞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以中國戲曲舞蹈的審美風格和形式與芭蕾舞訓練體系的結構框架相結合,在繼承與借鑒中國其他傳統文化因素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新型學科。隨著學科的發展,產生了一系列的優秀舞蹈劇目.《扇舞丹青》便是這些優秀劇目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從以下四方面去談:一、從音樂《高山流水》去談舞蹈《扇舞丹青》。二、書畫與《扇舞丹青》。三、從舞蹈語匯來談《扇舞丹青》。四、從古典舞《扇舞丹青》中去對古典舞身韻的認識www.findart.com.cn
關鍵詞: 中國古典舞 傳統文化 《扇舞丹青》
Shallow talk Chinese classic dance 《 dance history 》
Zhoumin
Chinawest Normal Unversity music is 2003 Sichuan Nanchong 637002)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and rich tradition of dance and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It was based on the Chinese opera and dance style and aesthetic forms with ballet training framework for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bination of draw on the inheritance and other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factors on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type subjec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proced a series of outstanding dance repertoire. "Fan Dan" is the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one of the repertoire. This paper mainly from essays o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 1, from the music, "High Mountain and Flowing Water" talk about the dance, "Fan Dan." 2, paintings and the "Fan Dan." Three from the dance idioms talk about "Fan Dan." 4, from the classic "Fan Dan" to the clas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ody charm www.findart.com.cn
Keywords : Chinese classic traditional culture, "Fan Dan"
一、 中國古典舞
(一)古典舞概述
舞蹈是一種以人體動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藝術。舞蹈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它要靠身體各個部位協調動作,表現生活的美,歌唱生活,並藉此陶冶人的情操。如《毛詩》序所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我們知道,各種不同類別的舞蹈,產生與反映和表現不同社會生活內容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舞蹈的形式有相應的有了發展和變化。根據不同的風格特點來劃分,舞蹈可分為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和新風舞。「古典」為拉丁文class – cus的意譯,即「經典」的意思。古典舞是一種有其獨特的風格特徵的表演性舞蹈種類,也專指各民族中長期流傳至今的具有典範意義的優秀舞蹈作品。世界上許多古老的國家,都有這獨特風格的古典舞蹈。www.findart.com.cn
古典舞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傳承的方式,不是依靠文字,而是用自己的肢體語匯來闡述文化、歷史、情感。正是這種代代相傳的繼承關系,幾千年來形成了我國獨特、鮮明的戲曲舞蹈風格和形態,它們至今還活生生地展現在包括三百七十六個劇種的戲曲舞台上,在世界藝術之林獨樹一幟,獨放異彩。中國古典舞做為一個獨立的舞種,是新中國成立後才誕生的。它從舞蹈藝術特有的審美規律出發,在借鑒中國戲曲舞蹈表現形式的基礎上,吸收中華傳統武術精華,兼以現代科學精神融入新的美學旨趣,逐步形成鮮明的民族特色、時代特點和民族精神風范。www.findart.com.cn
(二)中國古典舞的發展概括
20世紀50年代,由於創作的需要,向戲曲藝人學習成了舞蹈家們獲取傳統藝術精華的一條重要途徑。許多著名的戲曲藝術家常教授戲曲舞蹈,有的還參加舞蹈的創作和演出, 戲曲藝術家們的直接參與傳授和整理他們多年實踐得出的理性思考成果,使中國古典舞得到了大量的滋養。探尋它從內涵到外延的形態中那些蘊藏著舞蹈藝術本體概念的重要提純因素。在以戲曲為舞台表現構建方法指導下,以1957年的《寶蓮燈》和1959《小刀會》為代表的早期古典舞作品先後問世。民間舞的革新、現代舞的出現迫使中國古典舞在新的時代里尋找自身的定位,從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中研究傳統藝術的審美特徵和藝術表現規律成了中國古典舞蹈的主旨。上世紀80年代,由李正一、唐滿城兩位古典舞教授整理、創建的古典舞「身韻」課,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古典舞身韻的新理論,為中國古典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www.findart.com.cn
這套既具有科學系統性,又具有民族審美性的身韻教材,無疑豐富了古典舞的創作語匯,既擺脫了初建時作為純舞蹈藝術在肢體語言上的失語窘境,也沖破了傳統藝術發展的「瓶頸」 。這是現實舞蹈創作在表現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形式多樣性的要求不斷提高下給我們的任務。80年代以後出現的古典舞劇目普遍克服了初創時的歷史局限,已經擺脫戲曲的模式,並逐漸建構舞蹈本體表現方式。這一時期的劇目大體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敘事、表情的戲劇型劇目。如: 《金山戰鼓》《風雪山神廟》等。第二類為抒情、寫意、象徵性的抽象表現劇目。如: 《黃河》《長城》等。第三類為借古喻今,現古示今的仿古型劇目: 《絲路花語》《文成公主》等。第四類為表現現實人生理想,直抒胸臆的現代型劇目。www.findart.com.cn
進入到90年代後,中國古典舞的劇目創作從理念到實踐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承繼了此前古典舞劇目的成功因素中努力地尋求「變法」,新生代的古典舞編導家們打破傳統、尋求自我的創新精神,開辟了以《扇舞丹青》《風吟》為代表的現代型中國古典舞劇目的領地。充分運用現代藝術更為新穎的表現手段,抓住中國人民的民族文化心理,順應時代人民對古典舞的審美要求。現代型劇目的探索意義在於對古典舞最初形態的一種挑戰,「現代型」絕不是現代舞,它只是在結構上具有現代性質,但其根本還是在民族文化,審美傳統的共性中去發展。實踐證明,中國古典舞劇目的題材與素材是不受限定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審美趨向不約而同地產生了變化, 《扇舞丹青》淡化情節、側重寫意、尋求一種純舞性和抽象性的「意韻」 。www.findart.com.cn
二、剖析中國古典舞《扇舞丹青》
(一)從音樂《高山流水》去談舞蹈《扇舞丹青》
舞蹈,從一產生起便和音樂結成了最緊密的聯系,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舞蹈與音樂共生存,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來的節拍或歌唱相伴和。在《樂記 樂象篇》中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
音樂的情感是獨立存在的。音樂自身並沒有情感內容,可是它卻可以喚起我們的情感,並且這種情感與生活中的情感並非是一回事。音樂所引發出的人的情感同人在生活中的種種情感確是不一樣的,如果沒有音樂的話,那麼我們至今都不可能體驗到這種只有音樂才能帶來的異樣的情感。音樂給我們的只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所謂「心之與聲,實為二物」(稽康《聲無哀樂論》)。如果說音樂是他律的或者說具有他律性的話,那是因為人的本性或者說是音樂的社會屬性使然,也就是審美主體將審美對象人格化的這樣一種本能而造成的。www.findart.com.cn
在音樂的運用上,編導採用了以古箏彈奏的民樂。隨著環境的展開,獨具中國傳統特色的音樂或低,或高,或疾,或徐,或輕攏慢捻,或快彈連撥。這是音樂語言對整體意境的刻畫和表達。
《扇舞丹青》音樂選自古曲《高山流水》。《高山流水》旋律典雅,韻味雋永,是中國器樂曲中常見的曲名,它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www.findart.com.cn
《高山流水》除引子和泛音尾聲之外,可以看成由「高山」和「流水」兩部分組成,但並非截然地前半寫山,後半寫水,而是前半主要寫山,但山中有水的孕蓄;後半主要寫水,在水外亦有山的背景。樂曲以其獨特的表現手法,借景抒情,在刻畫鮮明的高山流水的音樂形象的同時,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音韻古樸典雅,風格清新明快。
舞蹈《扇舞丹青》與音樂《高山流水》二者同屬於中國古典文化。《扇舞丹青》是《高山流水》的視覺表現, 《高山流水》這首古曲正猶如一幅寫意性的山水圖,洋洋灑灑,將琴聲與山川河流融為一體,體現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中國文人寄情於山水之間的精神生活境界。舞蹈選擇了這樣的音樂,便也是選擇了一種淡雅、超然的意境。www.findart.com.cn
(二)書畫與《扇舞丹青》
舞,是中國一切藝術境界的典型。中國的繪畫、戲劇和中國另一特殊的藝術——書法,具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貫穿著舞蹈精神,由舞蹈動作顯示虛靈的空間。而由舞蹈動作伸延,展示出來的虛靈的空間,是構成中國繪畫、書法、戲劇等空間表現和空間感的共同特徵。宗白華先生認為: 「中國的書畫是一種類似音樂或舞蹈的節奏藝術,他具有形線之美,與感情,與人格的表現....」是「力線的空間構成,如人身在其中,書法如舞。」www.findart.com.cn
舞蹈以「情節」展開對「情緒」的描寫,書法接文學的空間構成和文學性表述新生;雖然各有體系,在時間和空間中完成造型表意是二者的共性。書法家通過方圓粗細,曲直疏密對比的線條,枯潤濃淡的墨色變化,賴毛筆的使轉頓挫,中側起伏,虛實疾緩為轉換手段,盡情地舞蹈著「心靈的肢體」 。
《扇舞丹青》是舞蹈意象高於現實具象的典型代表。它創造了中國古典舞審美理想和審美意象的最高境界,並溝通中國舞蹈、音樂和書畫之間的藝術通感。舞者手中的扇子似書畫家手中的筆墨一樣,抒發出那韻如行雲流水(書法與音樂的意境)、大象無形(美術及繪畫意境)、大音希聲(音樂意境)、虛實相生、得意忘形的象外之象和超然意境。www.findart.com.cn
(三)從舞蹈語匯來談《扇舞丹青》
舞蹈語匯,是構成舞蹈語言材料的總稱,它包含了一切具有傳情達意的舞蹈動作的組合,以及舞蹈構圖、舞蹈場面、舞蹈中的生活場景。《扇舞丹青》意境高遠,亦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
「動」乃舞蹈的第一要素,用舞動的人體去表現靜止的繪畫似乎有悖常理,而《扇舞丹青》不僅以極動之形,舞極靜之畫,而且將中國山水繪畫的意韻體現得淋漓盡致;「禪」是動中的極靜,也是靜中的極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動靜不二,直探生命本源。(《中國藝術境界之誕生》)這種動靜相生相蘊的思想在受其影響深切的中國書畫思想中表現為「和順積於中,英華發於外」,也就是要專心醞釀創作激情;倘能求得靜中的極動,則「動為鋪張氣勢」,即指每一筆墨點劃氣息的運動都因是每一瞬間心靈活動的表現;而在鋪張中要由動致靜,雖動而常靜。www.findart.com.cn
《扇舞丹青》是一個極富本體特徵的作品,它的一大特點是重其韻律,不隨意亂用技巧,不張揚, 未設置任何情節,沒有戲劇的沖突,無需更多外在手段的幫助,僅靠舞者的身體和那把扇子,通過舞者身體那快慢相宜、剛柔相濟、抑揚頓挫、錯落有致的運動,將扇子與肢體動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間相結合,將一個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與書法與繪畫筆韻之美比肩,讓《扇舞丹青》競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墨舞」佳作。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扇子來延長手臂的表現力,演繹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神韻之美。其過人之處,在於其編導深諳「默參動靜,深契玄微」的傳統書畫精神。舞蹈不是以人體的舞動去再現繪畫的過程,也不是去描繪畫中所涉之景物,而是將中國畫精深的意境通過行雲流水、曲折婉轉的舞動直接展現在觀眾面前。而具體動作意旨,符合中國畫重於想像和寫意的風格,使極動的舞蹈超脫於對極靜的具體筆墨的模仿,而顯現為畫家運筆之氣蘊和馭氣之理念識見的流淌於揮灑,將古典舞與中國書法文化、扇文化、劍文化融為一體,把舞、樂、書、畫熔於一爐,在情景交融、人與自然渾然一體中達到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營造了一個恬靜、雅緻、高遠的意境。www.findart.com.cn
編導抓住了「形靜而神動,靜中求動,寓神於形」這一中國古典身韻和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所共有的文化實質,對舞蹈語匯的運用破其形而揚其神,使舞動的肢體不再受到具體人物形象的羈絆,化身為筆墨中創作意念的靈動與流注。它的語言打破了以陰柔為主的風格,增加了剛性質感的表現。《扇舞丹青》在創作上的突破在於其首先將古典舞語匯成功運用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表達,使古典舞的藝術追求在其文化層面上實現了升華,精神上得以回歸。www.findart.com.cn
(四)從古典舞《扇舞丹青》中去談對古典舞身韻的認識
「身韻」即「身法」與「韻律」的總稱。「身法」屬於外部的技法范疇,「韻律」則屬於藝術的內涵神采,它們二者的有機結合和滲透,才能真正體現中國古典舞的風貌及審美的精髓。換句話說「身韻」即「形神兼備,身心並用,內外統一」這是中國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標志,也是中國古典舞的藝術靈魂所在。
《扇舞丹青》所營造出灑脫、飄逸、靈動、穩重和突變等不同的效應,時而高山墜石、千里陣雲、忽而春蠶吐絲、綿里藏針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夢如幻、如痴如醉。www.findart.com.cn
而舞者那收與放、張與弛、急與緩、強與弱等動勢所展示的「重力(輕或重)、時間(快與慢)、空間(直接或延伸)、流暢度(限制或自由流暢)」,充分體現一切動作要「起於心、發於腰、行於體」, 外部動作的內在節奏和有層次、有對比的力度處理以及「一切從反面坐起」,即 「逢沖必靠、欲左先右、逢開必合、欲前先後」的運動規律。
通過舞者對《扇舞丹青》的表演,我們既欣賞到中國傳統舞蹈的「擰、傾、圓、曲」的外化動作,更領略到中國傳統舞蹈以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舞姿所體現出來的內在精神:「以神領形,以形傳神」 。www.findart.com.cn
《扇舞丹青》作為當代中國古典舞的代表作,它「閃、轉、騰、挪」的動勢、其「回」與「流」的形態,以及瞬間止息如紅日欲出、滿弓蓄勢的感覺等,無不體現出了中國舞獨有的舞蹈韻味和獨特的精神氣質,當之無愧成為中國舞蹈藝術的佳作,讓人們在意醉神迷、出神入化中品味中國舞蹈向前發展的無窮神韻。
參考文獻:
[1] 隆蔭培、徐爾充、歐建平.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3年3月`
[2] 賈安林.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賞析[M],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2004年9月www.findart.com.cn
[3] 劉承華.中國音樂的神韻[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4] 唐滿城.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 2001年
『拾』 話劇《絲路花語》是講什麼的
《絲路花語》不是話劇
大型經典民族舞劇《絲路花雨》
《絲路花雨》劇情簡介
六幕舞劇《絲路花雨》以我國盛唐為背景,以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和敦煌壁畫為素材,歌頌了畫工神筆張和歌伎英娘父女的光輝藝術形象,描寫了他們的悲歡離合,以及他們與波期商人伊努斯之間的純潔友誼。高度贊揚了中外人民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深厚友情,再現了唐朝內政昌明,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的盛況。這部舞劇以其絢麗多彩、新穎而古老的舞姿和風格獨特的舞蹈場面,編織了一曲友誼的頌歌。1979年上演以來,成功地拉開了中國省級藝術表演團體出訪各國開展文化交流的序幕,先後出訪過朝鮮、法國、義大利、日本、泰國、俄羅斯、拉脫維亞及香港、澳門、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在舉世聞名的義大利斯卡拉大劇院的演出引起轟動,成為亞洲第一。在1979年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中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創作一等獎」和「演出一等獎」,1994年,《絲》劇又榮獲「中華民族二十世紀舞蹈經典作品金像獎」,作為我國久演不衰的優秀保留劇目,被譽為中國舞劇的里程碑、東方的《天鵝湖》。目前,該劇已復排四次,累計演出1400多場,觀眾達300多萬人次,2004年10月,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定為「中國舞劇之最」,2005年元月,又榮獲中央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總部頒發的「2005年中國基尼斯最佳項目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