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蔬果種植
㈠ 家庭花卉蔬菜簡易立體循環水岩棉栽培設施怎樣使用
根據立體栽培設施的高度和栽培環境高度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栽培方式:
圖7 三層循環水岩棉栽培設施
(1)三層循環水岩棉栽培(圖7)方式。
三層循環水岩棉栽培方式,即下層是營養液循環栽培方式(也叫循環水培)和上、中層岩棉滴灌栽培,二者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栽培的作物有:葉菜類,如紫背天葵和生菜等;草莓;花卉,可栽培較矮又耐陰的濕生花卉如麗穗鳳梨、巢鳳梨、火炬等,觀葉植物如太陽神等。旱生花卉不適合水培,只適合基質栽培。
(2)兩層循環水岩棉栽培方式。
兩層循環水岩棉栽培方式即將立體三層去掉上層玻璃,而營養液循環路線也隨之縮短。立體架可以高矮搭配種植;中層可栽櫻桃番茄、黃瓜、洋香瓜等;下層是深水栽培葉菜類。
㈡ 花卉種植與蔬菜大棚哪個收益高 各有什麼優勢
大棚種植反季節作物(蔬菜、水果、花卉等)最賺錢。不管種植什麼作物,都要考慮版市場需求,事先權做好市場調查。
常見方式
反季栽培
要想蔬菜的價格高,就可以採用反季蔬菜種植,反季的蔬菜才能滿足市場不斷的供應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如在秋季種植大白菜、蘿卜等耐陰蔬菜,注意用黑色覆蓋網來遮陽,從而達到降溫效果。
軟化栽培
軟化栽培,就是當蔬菜生長了一段時間後,再設置半黑或黑暗環境,注意生長濕度。這種方式,種植的蔬菜營養價值最高,葉綠素含量低,枝葉松軟,美味可口。如韭黃、芹菜等。
促進栽培
此方法主要是供應淡季市場的需求,在春季早期和冬季,充分利用溫室保溫來種植蔬菜,宜以耐寒和喜溫的品種種植。
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不僅成本低,而且產量高、蔬菜品質好、健康環保等優點。
無土栽培採用的方法是水種植法、營養液種植法等。這種栽培法使用范圍廣,推動了蔬菜的高品質發展。
㈢ 室內盆栽可以種植哪些水果或蔬菜
大多水果和蔬菜復陽光不充制足是不會結果也長不好的,如果在日照充足的陽台很多的蔬菜、水果都是可以種植的。室內應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水果應是特殊培養的矮化樹形,攀蔓類蔬果應有打架的條件,盡管很多蔬果可以室內栽培,但還是應該根據具體條件選擇種植品種。
1、室內可以種植的蔬菜類:
油菜、菠菜、芥藍、生菜、青花菜、白菜、空心菜、莧菜、甘藍、韭菜、芫荽、蒜苗、蘿卜、蔥、茄子、西紅柿、辣椒、芋頭、黃瓜、四季豆、芋瓠、冬瓜、南瓜、苦瓜、辣椒、豇豆、毛豆等等。
2、室內可以種植的水果類:
金桔、草莓、葡萄、山楂、蘋果、葡萄、石榴、桃、梨等等。
㈣ 有機肥料可以直接種植蔬菜花卉嗎
有機肥料可以直接種植蔬菜花卉,常用的有機肥漚制及使用方法
(1)餅肥類:麻醬渣、豆餅、花生餅、棉籽餅、菜籽餅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鉀,漚制後屬於酸性肥料,比較適合酸性土花卉,干施時肥效緩慢釋放,水施時可做為速效性肥料。因此,即可做追肥,又可作基肥,但餅肥不宜在播種時使用,在土壤分解時會產生各種有機酸,對種子發芽以及幼苗生長不利。使用前要充分腐熟,可用密封的缸、罐、瓶等漚制,但用罐及瓶漚制時不能絕對密封,漚制產生的氣體可能將罐瓶漲破,以免發生危險。漚制時間2—3個月,依溫度高低而定,施用時可將上面的清液兌水20—30倍澆灌,清液取出後還可加水繼續漚制。
(2)雞鴨糞:雞鴨糞及其它禽類糞便是磷肥的重要來源,同時含氮量也較高,比較適合觀果類花卉。使用前也要堆漚,堆漚時間大約二個月時間,宜做基肥及追肥使用。
(3)淘米水:淘米水裡含有花卉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磷、氮及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物質,特別是磷元素較為豐富。磷能促時花芽的分化,有利於花蕾的形成。但淘米水不能直接施用,否則施用後在土壤中發酵會產生熱量燒傷根系及滋生害蟲。淘米時先放入少量的水,這樣淘米水的濃度較高,然後放入密封的缸、罐中,經過15—20天的發酵即可使用,使用時加少量的水稀釋。陶米水漚制後呈酸性反映,特別適合原產熱帶地區的花木,如山茶、梔子、桂花、茉莉等,因為這類花木在北方栽培時,土壤多呈中性或偏鹼性,土壤中的鐵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因而往往導致花木的葉片發黃,故經常澆淘米水可有效防止缺鐵現象發生。
(4)礬肥水:礬肥水是用硫酸亞鐵(黑礬)加有機肥及水配製而成,用其澆灌酸性土花卉,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防止花卉葉片黃化現象發生。配製方法:水1千克,餅肥或蹄片50—100克,硫酸亞鐵30—50克,按上述比例將他們一起放入缸內。發酵1個月後取其上清液兌水10倍稀釋後即可使用,用這種水澆過的土壤呈微酸性反應。 配製方法是餅肥(腐熟)5份,硫酸亞鐵5份,水200—300份混合均勻後澆灌。
(5)馬蹄片:動物的蹄角類均屬此類,主要含有氮、磷、鉀等元素,肥效因施用方法不同而異。可直接施放在盆土的下層或靠近花盆的邊緣,肥效慢慢的釋放,可維持一年左右。也可以用缸、罐等密封漚製成速效性的有機肥。
(6)動物內臟:動物內臟可用堆制方法處理,在室外找一塊空地,挖坑埋入土壤中,並加入一些殺蟲劑,經幾個月後即可成為高效的有機肥,與培養土混合使用或做基肥使用。 (7)骨粉肥:骨粉肥富含磷元素,是一種遲效性肥料,最好與其它有機肥混合後漚制,一般多做基肥使用。可使花卉的莖高強度增強及提高花卉品質。
在漚制有機肥時,難免會散發出一些難聞的臭味,可在漚肥容器內放幾塊橘子皮,可減少臭味。
㈤ 蔬菜種植技術
1,土壤為植物生長起到營養供給作用,和無土栽培中營養液所起的作用一樣。
從農業生態環境來看,土壤的功能主要是指其對植物供應養分、水分和立地條件等的能力。換言之,即為肥力條件的綜合。其供應養分的能力可以從土壤養分的來源、養分的保存、植物的吸收和養分的流失等方面來認識。養分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靠礦物的分解(鉀、磷、鈣、鎂等礦質養分),其分解過程主要是水解和溶解作用;另一是靠有機質的分解和轉化(如氮、硫及一部分磷等養分),這過程必須有微生物的參與才能成為有效養分,其中主要是水解和氧化作用。養分的保存主要靠上壤的吸收性能。養分存在的形式有:1)通過土壤膠體對養分吸收成為代換態,這種方式既能保存養分同時對植物吸收亦有效;2)土壤把養分吸收、固定後對植物成為無效養分,如磷的固定。3)土壤很難吸收和保存的養分,如硝酸離子,它最易流失。硫酸離子則居第二和第三種情況之間。植物需吸收可溶性的養分,但這種養分只有部分能為土壤所保存而不喪失其有效性,其餘的不是被固定便很快被流失掉。因此必須設法控制養分的淋失和提高其有效性之間的矛盾。從土壤溶液或水分來看,主要考慮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以及其中有多少水分能供植物所利用。此外,在保蓄水分的同時還希望能保持有足夠的空氣,以及具有適宜的土壤溫度狀況。所以,土壤性質的好壞除養分外還與土壤中的水、氣、熱等狀況的適當配合和相互調節有很大關系。土壤能否給植物提供良好的立地條件,這主要決定於土壤的厚度、層次構造、結構和松緊度等狀況所產生的具體影響。
2.無土育苗概念
不用土壤,而用非土壤的固體材料作基質,澆營養液,或不用任何基質,而利用水培或霧培的方式進行育苗,稱為無土育苗。按是否利用基質,又可分為基質育苗和營養液育苗,前者是利用蛭石、珍珠岩、岩棉等基質並澆灌營養液苗;後者不用任何基質,只利用某些支撐物和營養液。
無土育苗的優點
幼苗生長迅速,苗齡短,根系發育好,幼苗健壯、整齊,定植後緩苗時間短,易成活。不論是基質育苗還是營養液育苗,都可保證水分和養分供應充足,基質通氣良好。同時,無土育苗便於科學、規范管理。
無土育苗的必要性
無土栽培是用非土壤的基質,供應營養液或完全利用營養液的栽培技術,要求最佳的根際環境。採用無土育苗方式培育的幼苗,定植後,因根系發育好,根際環境和無土栽培相適應,定植後不傷根,易成活,一般沒有緩苗期。同時,無土育苗還可避免土壤育苗帶來的土傳病害和線蟲害。因此,無土栽培一定要採用無土育苗。
無土栽培中用人工配製的培養液,供給植物礦物營養的需要(見表)。表中列出了幾種常用的營養液配方。為使植株得以豎立,可用石英砂、蛭石、泥炭、鋸屑、塑料等作為支持介質,並可保持根系的通氣。多年的實踐證明,大豆、菜豆、豌豆、小麥、水稻、燕麥、甜菜、馬鈴薯、甘藍、葉萵苣、番茄、黃瓜等作物,無土栽培的產量都比土壤栽培的高。
由於植物對養分的要求因種類和生長發育的階段而異,所以配方也要相應地改變,例如葉菜類需要較多的氮素(N),N可以促進葉片的生長;番茄、黃瓜要開花結果,比葉菜類需要較多的P,K,Ca,需要的N則比葉菜類少些。生長發育時期不同,植物對營養元素的需要也不一樣。對苗期的番茄培養液里的N,P,K等元素可以少些;長大以後,就要增加其供應量。夏季日照長,光強、溫度都高,番茄需要的N比秋季、初冬時多。在秋季、初冬生長的番茄要求較多的K,以改善其果實的質量。培養同一種植物,在它的一生中也要不斷地修改培養液的配方。
無土栽培所用的培養液可以循環使用。配好的培養液經過植物對離子的選擇性吸收,某些離子的濃度降低得比另一些離子快,各元素間比例和pH值都發生變化,逐漸不適合植物需要。所以每隔一段時間,要用NaOH或HCI調節培養液的pH,並補充濃度降低較多的元素。由於pH和某些離子的濃度可用選擇性電極連續測定,所以可以自動控制所加酸、鹼或補充元素的量。但這種循環使用不能無限制地繼續下去。用固體惰性介質加培養液培養時,也要定期排出營養液,或用點灌培養液的方法,供給植物根部足夠的氧。當植物蒸騰旺盛的時候,培養液的濃度增加,這時需補充些水。無土栽培成功的關鍵在於管理好所用的培養液,使之符合最優營養狀態的需要。
無土栽培中營養液成分易於控制。而且可以隨時調節,在光照、溫度適宜而沒有土壤的地方,如沙漠、海灘、荒島,只要有一定量的淡水供應,便可進行。大都市的近郊和家庭也可用無土栽培法種蔬菜花卉。
無土栽培與常規栽培的區別,就是不用土壤,直接用營養液來栽培植物。為了固定植物,增加空氣含量,大多數採用礫、沙、泥炭、蛭石、珍珠岩、岩棉、鋸木屑等作為固定基質。其優點可以有效地控制花卉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溫度、水分、光照、養分和空氣的最佳要求。由於無土栽培花卉不用土壤,可擴大種植范圍,加速花卉生長,提高花卉質量,節省肥水,節省人工操作,節省勞力和費用。缺點是,一次性投資較大,需要增添設備,如果營養源受到污染,容易蔓延,營養液配製需要技術知識。
無土栽培的方法無土栽培的方法很多,目前生產上常用有水培、霧(氣)培 、基質栽培 。
無土栽培技術要點
不論採用何種類型的無土栽培,幾個最基本的環節必須掌握,無土栽培時營養液必須溶解在水中,然後供給植物根系。基質栽培時,營養液澆在基質中,而後被作物根系吸收。所以對水質、營養液和所用的基質的理化性狀,必須有所了解。
(一)水質 水質與營養液的配製有密切關系。水質標準的主要指標是電導度(EC),pH值和有害物質含量是否超標。
電導度(EC)是溶液含鹽濃度的指標,通常用毫西門子(mS)表示。各種作物耐鹽性不同,耐鹽性強的(EC=10mS)如甜菜、菠菜、甘藍類。耐鹽中等(EC=4mS),如黃瓜、菜豆、甜椒等。無土栽培對水質要求嚴格,尤其是水培,因為它不象土栽培具有緩沖能力,所以許多元素含量都比土壤栽培允許的濃度標准低,否則就會發生毒害,一些農田用水不一定適合無土栽培,收集雨水做無土栽培,是很好的方法。無土栽培的水,pH值不要太高或太低,因為一般作物對營養液pH值的要求從中性為好,如果水質本身pH值偏低,就要用酸或鹼進行調整,既浪費葯品又費時費工。
(二)營養液 營養液是無土栽培的關鍵,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營養液配方。目前世界上發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異,因為最初的配方本源於對土壤浸提液的化學成分分析。營養液配方中,差別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鉀的比例。
配製營養液要考慮到化學試劑的純度和成本,生產上可以使用化肥以降低成本。配製的方法是先配出母液(原源),再進行稀釋,可以節省容器便於保存。需將含鈣的物質單獨盛在一容器內,使用時將母液稀釋後再與含鈣物質的稀釋液相混合,盡量避免形成沉澱。營養液的pH值要經過測定,必須調整到適於作物生育的PH值范圍,水增時尤其要注意pH值的調整,以免發生毒害。
(三)基質的理化性狀 用於無土栽培的基質種類很多。可根據當地基質來源,因地制宜地加以選擇,盡量選用原料豐富易得、價格低廉、理化性狀好的材料做為無土栽培的基質。
無土栽培對基質的要求是:
1.具有一定大小的固形物質。這會影響基質是否具有良好的物理性狀。基質顆粒大小會影響容量。孔隙度、空氣和水的含量。按著粒徑大小可分為五級、即:1毫米;1-5毫米;5-10毫米;10-20毫米;20-50毫米。可以根據栽培作物種類、根系生長特點、當地資狀況加以選擇。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質。基質必須疏鬆,保水保肥又透氣。南京農業大學吳志行等研究認為,對蔬菜作物比較理想的基質,其粒徑最好以0.5-10毫米,總孔隙度>55%,容重為0.1-0.8克?厘米-3,空氣容積為25-30%,基質的水氣比為1:4。
3.具有穩定的化學性狀,本身不含有害成分,不使營養液發生變化。基質的化學性狀主要指以下幾方面: PH值:反應基質的酸鹼度,非常重要。它會影響營養液的pH值及成分變化。PH=6-7被認為是理想的基質。
電導度(EC):反映已經電離的鹽類溶液濃度,直接影響營養液的成分和作物根系對各種元素的吸收。 緩沖能力:反映基對肥料迅速改變pH值的緩沖能力,要求緩沖能力越強越好。
鹽基代換量:是指在pH=7時測定的可替換的陽離子含量。一般有機機質如樹皮、鋸未、草炭等可代換的物質多;無機基質中蛭石可代換物質較多,而其它惰性基質則可代換物質就很少。
4.要求基質取材方便,來源廣泛,價格低廉。
在無土栽培中,基質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持作物;吸附營養液;增強根系的透氣性。基質是十分重要的材料,直接關系栽培的成敗。基質栽培時,一定要按上述幾個方面嚴格選擇。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通過1986-1987年的試驗研究,在黃瓜基質栽培時,營養液與基質之間存在著顯著的交互作用,互為影響又互相補充。所以水培時的營養液配方,在基質栽培時,特別是使用有機基質時,會受基質本身元素成分含量、可代換程度等等因素的影響,而使配方的栽培效果發生變化,這是應當加以考慮的問題,不能生搬硬套。
(四)供液系統 無土栽培供液方式很多,有營養液膜(NFT)灌溉法、漫灌法、雙壁管式灌溉系統、滴灌系統、虹吸法、噴霧法和人工澆灌等。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循環水(閉路系統)和非循環水(開路系統)兩大類。目前生產中應用較多的是營養液膜法和滴灌法。
3.提高蔬菜產量的 措施:溫度,陽光,水分。肥料,空氣合理的配置。
㈥ 主要花卉、蔬菜和水果的生長周期
我主要是搞蔬菜和水果方面的,我說下蔬菜和部分水果(有些水果我也沒種過)的季節吧蔬菜:1、大白菜——播種季節很廣,春夏秋冬都可以種植,主要還是要看你品種的選擇,四川地區秋白菜7——9月都可以播種,9—12月可上市;越冬白菜的話在10月—11播種,次年3—4月採收;春白菜一般播種時間在2月中旬到3月上旬播種,5—6月採收;夏白菜5—8月播種,8—9月採收。2、菠菜——可春秋播種,一般以秋季播種為主,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種,次年春季採收。3、玉米——這里我說的是甜糯玉米,春季栽培播種育苗時間2月中旬至3月上旬,5月份可採收;秋季栽培6—8月播種,9—10月採收。4、大豆——一般2—9月都可以播種,生長期3個月,比如說2月播種,收獲期在5月份。5、番茄——番茄主要是春番茄和秋番茄。春番茄播種時間在11—12月,採收期5—7月;秋番茄播種是加你7月中旬,採收期在10—11月。6、茄子——以春季栽培,播種時間在10月中旬,次年2月地膜加小拱棚定植,4中下旬收獲。7、辣椒——以採收青椒為主的春季辣椒栽培季節和茄子相似,播種時間在10月中旬,次年2月地膜加小拱棚定植,5月—7月採收。8、南瓜——3月中下旬播種育苗,6—9月採收。9、絲瓜——以春季栽培為主,2月份育苗,5月份開始採收。總結,目前大部分蔬菜根據品種的不同都可以安排幾茬,不同的季節選擇不同的品種。水果:草莓:8—9月定植,11——次年5月採收。西瓜:早熟西瓜2月中旬播種育苗,3月中下旬定植,5月下旬開始採收其他的品種因為都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定植時間春秋兩季都可以。主要是掛果時間不同:橘子——品種有很多,根據品種不同10—次年1月都可以掛果。柚子——也是柑橘一類,10月開始掛果葡萄——早熟6月開始掛果桃子——5月份掛果雪梨——6月開始掛果蘋果——略香蕉——略菠蘿——略荔枝——6月成熟。木瓜——略
㈦ 蔬菜和花卉可以怎樣交叉種植
可以以輪作、間作的形式交叉種植,食用與觀賞兼用的種類,如羽衣甘藍等,可以兼用種植,需觀賞則花,需食用則菜。
合理輪作的目的:一是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二可以避免重茬帶來的問題,如植物選擇吸收導致的土壤某些營養元素缺乏;前茬產生的有害物質對後茬的影響等。三可以提高復種指數,提高單位面積土地的生產效率。為達此目的,一應盡量選擇親緣關系遠的蔬菜——花卉輪作,最好是不同科以上的蔬菜——花卉輪作,這樣可以減輕病蟲害的發生,避免土壤某些營養元素缺乏和有害物質的積累。二應根據蔬菜花卉的生長發育季節與當地氣候條件來合理選配蔬菜——花卉組合,做好前後茬的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土地,減少土地閑置時間,提高土地效率。這一點,各地氣候不一,適合的蔬花組合亦不一,只能概而言之,很好的輪作方式是「春夏花卉——秋冬蔬菜——春夏蔬菜——秋冬花卉」。
至於間作,大原則是相互有利,互不危害。即蔬菜與花卉間作在一起,應該是雙方都有利,而不是相互競爭,相互影響,導致一方或雙方生長減緩、產量降低、觀賞性變差、病蟲害加重等降低生產效益的現象出現,否則就失去了間作的意義。因此,一般間作應遠緣組合(可減輕病蟲害)、高矮組合(合理利用空間)、木本與草本組合(合理利用空間)、深根性與淺根性組合(有利於吸收不同土層營養,減少營養競爭)、速生與慢生組合(合理利用空間)、喜光與耐陰組合(各得其所,充分利用光能)、營養元素吸收差異組合(有利於充分利用地力)等。
㈧ 蔬菜種植知識
從分類學上屬於同一個科的蔬菜不宜輪作,如番茄、茄子、辣椒和甜椒等屬於茄科,因而不宜輪作。
黃瓜:春黃瓜前茬多為秋菜或春小菜及越冬小菜,後茬適種多種秋菜、夏秋黃瓜前茬適合各種春夏菜,後茬適合越冬菜或春小菜。黃瓜與番茄相互抑制,不宜輪作和套種。
番茄:3~5年輪作,不與茄科作物連作,前茬為各種葉菜和根菜,後茬也可以是葉菜和根菜,與短稈作物或蔬菜間、套種,如毛豆、甘藍、球莖茴香、蔥、蒜等隔畦間作。
秋棚番茄,套種小菜可降地溫。在番茄中套種甜玉米,可誘蛾產卵,集中消滅。
茄子:前茬為越冬葉菜,也可與早生甘藍、早熟白菜、春蘿卜、水蘿卜、櫻桃蘿卜等生長期短的蔬菜套種,後茬可栽種大白菜等秋菜。
辣椒:不宜與茄科作物連作,與葉菜、根菜、花生等短稈作物間作。
甜瓜:忌連作。輪作3~5年。忌與其它瓜類接茬。瓜以葉菜類為前後茬最好,後茬葉菜可明顯增產。
豆類:含菜豆、豌豆、荷蘭豆、甜脆豆、架豆等,不宜連作,輪作3年以上,前茬為秋冬菜或閑地。
胡蘿卜:秋冬胡蘿卜前茬作物多為小麥、春白菜、春甘藍、豆類等。後茬作物可接種麥、洋蔥、春甘藍、大蔥、馬鈴薯等。
馬鈴薯:前茬為蔥蒜類、黃瓜,其次為禾穀類作物及大豆。茄科作物不宜相互輪作,與根菜類也不宜相互輪作。
與其它作物套種時應注意:①應選早熟、植株矮小的品種。②共生期盡早縮短,產品器官形成盛期錯開。③少爭奪溫、光、水、肥和影響管理。
大蔥:最忌連作。需3年以上輪作,與糧食作物輪作,利用蔥茬栽培大白菜和瓜類蔬菜。大蔥生長前期間種早熟蘿卜,後期套種菠菜等越冬作物。
大蒜:最忌連作,或與其它蔥屬類植物重茬。秋播大蒜的前茬以早熟菜豆、瓜類、茄果類和馬鈴薯的茬口最好;春播大蒜以秋菜豆、瓜類、南瓜、茄果類最好;是其它作物的良好前茬。
大白菜:與水稻輪作,不宜連作,不宜與其它十字花科作物輪作。
在輪作中:①選收獲期較早的蔬菜如茄果類;②選前茬施肥較多的蔬菜如黃瓜、西瓜;③蔥蒜為前作,可以減少病蟲害。大白菜種在韭菜埂上或大蒜壟間,病害明顯減少。
小白菜與烏塌菜:可與瓜類、豆類、根菜類及大田作物輪作。春植的菜可與茄果類、豆類、瓜類等間套種。夏秋菜可與芹菜、茼蒿、胡蘿卜混播。秋季早秋白菜可以花椰菜、甘藍、秋土豆等間套種。冬季與春甘藍、萵筍等間作。
薺菜:秋播薺菜最好前茬為番茄、黃瓜;春薺菜前茬為大蒜。忌連作。
冬瓜:冬瓜株間種姜5~6株,畦的一邊種葛,另一頭種芋頭。四五月份後在韭菜畦中套種冬瓜或辣椒、茄子套種冬瓜;番茄套種冬瓜;冬瓜架下套種球莖茴香、萵筍、結球甘藍和小葉菜;在山地,冬瓜套種姜。
西瓜:輪作5~8年以上。輪作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蘿卜、甘薯和綠肥。
蓮藕:藕、稻輪作,早藕收獲後可種植水芹、慈姑、荸薺、豆瓣菜。蓮藕常常與慈姑、荸薺、茭白隔年輪作,或與茭白間作。
萵筍:前作可以蔥、蒜、黃瓜,後面可以種草莓、番茄。
一般需氮較多的葉菜類蔬菜後茬最好安排需磷較多的茄果類蔬菜。吸肥快的黃瓜、芹菜、菠菜,下茬最好種對有機肥吸收較多的番茄、茄子、辣椒等。
注意各種蔬菜對土壤酸鹼度的影響。種馬鈴薯、甘藍會提高土壤酸度,而種玉米、南瓜等會降低土壤酸度。所以,對酸度敏感的蔥類蔬菜作為玉米、南瓜的後茬作物,可獲得高產量。
要把生長期長與生長期短的,需肥多與需肥少的蔬菜合理搭配種植。種豆類蔬菜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而長期種需氮較多的葉菜類蔬菜,會使土壤中營養元素失去平衡。
㈨ 城郊多種植蔬菜,花卉的原因
城郊很多種植蔬菜和花卉的原因是因為靠近城市,對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比較大,而且靠近城市種植,可以減少運輸成本,而且可以賣出好價錢,所以在城郊有很多種植蔬菜和花卉的農民。
㈩ 哪些花卉和蔬果適合地中海氣候種植,且易成活請列舉出來,復制粘貼的一概不要,請說出心得,回答好的加
常見花的有、鬱金香、風信子、花毛茛、、小蒼蘭(Freesia)、唐菖蒲、、銀蓮花。
水果的話,葡萄、無花果好像是常見的。
蔬菜的話,土豆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