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台式插花

台式插花

發布時間: 2022-05-15 22:27:13

1. 台式的那種開花睫毛技術好學嗎,會不會花很多時間

不難學,蔻麗佳人就有0秒開花,做出來的效果又美又自然,她們培訓班出來的學員都是用自己特供的0秒開花用品,方便簡單,而且是別人家都做不到的,這個市場優勢很大。

2. 根據花盆的實際用途可以將花盆怎樣分類

1.台式盆是指可以放置在陽台、隔斷、書桌、茶幾等上面的花盆,這類花盆一般要外觀漂亮,與所放位置傢具的顏色相適應,種植的花卉可隨季節及主人的喜好適當調整,如君子蘭、四季梅、蘭草、文竹、虎皮蘭等。

2.地擺盆:能夠直接擺放在室內地板上的花盆。這類花盆是具有一定高度的大盆或巨盆,可用來種植鐵樹、橡皮樹、龜背竹、桂花等體型較大的花卉植物。

3.盆景用盆:適宜作為盆景製作用盆。這類花盆深淺不一,形式多樣,常為瓷盆或陶盆。山水盆景用盆為特製的淺盆。

4.吊盆:利用麻繩、尼龍繩、金屬鏈等將花盆或容器懸掛起來,作為室內裝飾,具有空中花園的特殊美感,可清楚地觀察花卉的生長狀況,相當有趣。適合於作吊盆的容器有質地輕、不易破碎的彩色塑料花盆;頗有風情的竹筒;古色古香的器皿;或藤製的吊盆等,既美觀,又安全,可以懸掛於室內任何角落。常春藤、鴨趾草、吊蘭、天門冬、蕨類等蔓性花卉適宜栽種於吊盆中供布置、觀賞。

5.水養盆:用於水生花卉盆栽,盆底無排水孔,盆面闊而淺,如北京的「蓮花盆」,其形狀多為圓形。此外,室內裝飾的沉水植物,則採用較大的玻璃槽以便觀賞。球根水養盆多為陶制或瓷製的淺盆,如我國常用的水仙盆。風信子也可用特製的「風信子瓶」。常用的插花玻璃器皿也屬於水養盆。

總之,選用花盆主要考慮其用途、擺放位置、大小、質地、色彩、形狀及價格等。作為一般栽培多選用排水透氣好且價格便宜的瓦盆,另外,還需考慮所養花卉的株型、大小、根系的多少、深淺等因素,需用適當的花盆。一般的原則是:花盆口徑要與植株的冠徑相協調;花盆的深度要與植株根系深淺相適應。若所選花盆過大,不僅影響美觀,而且不利於花卉對水分、肥料的吸收和利用,並且難以控制澆水和施肥量;反之花盆過小,不僅會顯得頭重腳輕,比例失調,而且還會影響根部的正常生長發育,花卉變得對水肥非常敏感,增加了養護的困難,由此看來花盆的選擇不可忽視。

3. 茶藝主要包括那些內容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鑒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4. 養生之道(有關茶藝和登山的小常識)

茶藝,萌芽於唐,發皇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中國的民族性,自然謙和,不重形式。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茶經,宋代的大觀論茶,或明代的茶疏,文中所談僅是通論,一般人民將飲茶融成生活一部份,沒有什麼儀式,沒有任何宗教色彩,茶是生活必需品,高興怎麼喝,就怎麼喝。飲茶所講究的是情趣,如「披詠疲倦」、「夜深共語」、「小橋畫舫」、「小院焚香」,都是品茗的最佳環境和時機,「寒夜客來茶當酒」的境界,不但表露出賓主之間的和諧歡愉,而且蘊蓄著一種高雅的情致。

茶藝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朴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

有中國人落腳的地方,就帶去飲茶的習慣;中國人最先發現茶葉,是飲茶的古老民族。當你來到寶島台灣,可能在一條老街中的寺廟內,看見叄叄兩兩的老者,悠閑地圍坐在一個拳頭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壺旁,人手一杯,邊談邊飲,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會繁忙的街道上,看見掛有茶字招牌的茶藝館,迎面一陣天然的茶香撲鼻而來,如果你有興致駐足品 一番,還會有專人為你示範如何泡一壺簡單易學的功夫茶。

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有句俗語:「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種飲茶習慣在中國人身上根深蒂固,已有上千年歷史。在唐朝中葉,一位早年出家後來又還俗的和尚——陸羽,總結前人與當時的經驗,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本有關茶葉的著作——「茶經」後,飲茶風氣很快吹遍中國大江南北,上自帝王公卿,下至販夫走卒,莫不嗜茶;甚至於中國附近的各民族,如高麗、日本、東南亞各國,都學習了這個風尚。而在十七世紀初,荷蘭東印度公司更首次將中國的茶輸入歐洲,到了十七世紀中葉,在英國貴族社會中,「飲茶」已成為一種時尚風范。在中國,「茶」因為人文、地理的不同,而有兩種發音方式,在北方發音為 CHA,在南方發音為 TEE;因此由中國北方輸入茶的國家,如土耳其的發音是HAY,俄國是 CHAI,日本是 CHA; 而由中國南方經海線輸入茶的國家,其發音則不相同,如西班牙的發音是 TE,德國的是 TEE,而英國則是 TEA。

剛經過陽光曝曬的茶葉 茶葉是摘取茶樹嫩葉製造而成的,因為製造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和名稱。製法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發酵」,發酵的結果,茶葉會從原來的碧綠色逐漸變紅,發酵愈多,顏色愈紅;而香氣也會因發酵的多寡,從葉香變為花香、熟果香或麥芽糖香。不發酵茶稱為綠茶,泡出來的茶湯是碧綠或綠中帶黃色,具有新鮮蔬菜的香氣,例如龍井、碧螺春等;全發酵茶稱為紅茶,泡出來的茶湯是朱紅色的,具有麥芽糖的香氣;而半發酵的茶,也就是烏龍茶。烏龍茶是中國的特點。

色茶,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地是中國台灣省。烏龍茶又可分為輕發酵、中發酵及重發酵叄類,輕發酵如包種茶(清茶),以高香、清雅,湯色金黃為其特色;中發酵如鐵觀音、水仙、凍頂等,湯色為褐色,飲來老成持重,較偏重「喉韻」;而重發酵如白毫烏龍,湯色呈橘紅色,具熟果香。

要想泡好一壺功夫茶,須注意水質、水溫、茶量與茶具等要素;「水質」必須選用清新的軟水(含礦物質較少者),切忌用硬水;「水溫」隨不同茶葉的沖泡而有所不同,對大部分的茶種而言,以接近攝氏 100 度沖泡為宜; 但綠茶類及輕發酵茶類則不宜過高,通常不宜超過 90 度;「茶量」的擺置亦因不同的茶種而異,從茶壺容量的四分之一到四分之叄均有可能。泡後約一分鍾倒出飲用,但因茶而異,再次沖泡時間則須相對延長;至於「茶具」,以紫砂陶壺最佳,茶壺大小配以適宜的茶杯,杯內以白色較佳,以便於判辨湯色。

「喝茶」,在台灣已是一種普遍的休閑活動。 愛飲茶的人,也一定喜好把玩茶壺,現今台灣一般家庭中,多流行以小壺泡茶法(功夫茶),這是從十六世紀末明朝神宗時代所流傳下來的一種習慣,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用小茶壺泡茶,茶味特別。甘醇芳香,明清時代以江蘇宜興的紫砂陶壺最有名,凡出於名家的作品,四方爭購,價比黃金,而現在台灣的陶藝家們,不僅製作精美的紫砂陶壺,並且另外發展出許多改良式的創意壺,為各方所喜愛,而「藏壺」或「養壺」在台灣已成為一種高雅的風氣。

茶是中國人的「國飲」,因為茶中含有多種維他命、茶素、精油、氟素等成份,有明目、清腦、利尿等功能,因此中國人相信一個常飲茶的人,必能延年益壽,而現代進步的科學,也已證明茶有醫學上的效用,對人體有益處,因此茶已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是天然的健康飲料。

在台灣,茶是經濟作物,也是輸出國外賺取外匯的農產品;各地的茶行、茶 為使茶藝普及,推動甚力,而許多內部陳設古典高雅的茶藝館也紛紛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各茶區也定期性舉行評茶比賽活動,吸引茶農、茶商、品茗人士前往,一經入選,茶價倍增,使得茶藝活動,呈現出一股朝氣,因而飲茶的風尚,在台灣已成為一種高層次的精神生活,而這種崇尚自然,無拘無束的茶藝精神,就如同中國傳統的人情味一般——醇厚溫馨。

【茶藝的形成原因介紹】

中國是茶的故鄉,歷史悠久。據《華陽國志•巴志》:「園有方翡,香茗」記載,我國人工栽培利用茶樹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在這悠入久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茶已成為我國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常說:「早晨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茶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人們首先把其當成飲料,用茶的自然功能,用以清神益智、助消化等。另外茶的又一重要功能是精神方面的。人們在飲茶過程中講求的享受,對水、茶、器具、環境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以茶培養、修煉自己的精神道德,在各種茶事活動中去協調人際關系,求得自己思想的自信、自省、也溝通彼此的情感,以茶雅志,以茶會友。茶本身存在著一種從形式到內容,從物質到精神,從人與物的直接關繫到成為人際關系的媒介,逐漸形成傳統東方文化一朵奇葩——中國茶文化。茶的特殊自然功能使茶文化在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佔有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中國古代,文人用茶以激發文思;道家用以修心養性;佛家用以解睡助禪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人們在精神層次上感受到了一種美的熏陶。在品茶過程中,人們與自然山水結為一體,接受大地的雨露;調和人間的紛解;求得明心見性回歸自然的特殊情趣。所以品茶對環境的要求十分嚴格:或是江畔松石之下;或是清幽茶寮之中;或是宮廷文事茶宴;或是市中茶坊,路旁茶肆等。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意境和效果,渲染襯托不同的主題思想,庄嚴華貴的宮廷完好;修身養性的禪師茶;淡雅風採的文土茶,都有不同的品茗環境。對於再現生活品茶藝表演,不同類型的茶藝要求有不同風格的背景。主題和表現形式的致,通過背景襯托,增強感染力,再現生活品茶藝術魅力。在茶文化的挖掘研究中,何種形式的環境適合茶藝表演尚有必要探討。背景中景物的形狀,色彩的基調,書法、繪畫和音樂的形式及內容,都是茶藝背景風格形成的影響因子。

【茶藝和茶藝背景的基本含義】

1.茶藝

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

就形式而言,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品茶、先要擇,講究壺與杯的古樸雅緻,或是豪華庄貴。另外,品茶還要講究人品,環境的協調,文人雅士講求清幽靜雅,達官貴族追求豪華高貴等。一般傳統的品茶,環境要求多是清風、明月、松吟、竹韻、梅開、雪霽等種種妙趣和意境。總之,茶藝是形式和精神的完美結合,其中包含著美學觀點和人的精神寄託。傳統的茶藝,是用辯證統一的自然觀和人的自身體驗,從靈與肉的交互感受中來辨別有關問題,所以在技藝當中,即包含著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又包含了人們主觀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寄託。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鑒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第二,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第四,茶藝的規范。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有規范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范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五,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2.茶藝背景

廣義上是指整個茶文化背景;狹義上指的是品茶場所的布景和襯托主體事物的景物。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朴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品茗作為一門藝術,要求品茶技藝、禮節、環境等講究協調,不同的品茶方法和環境都要有和諧的美學意境。鬧市中吟詠自斟,不顯風雅;書齋中焚香啜飲,唱些俚俗之曲更不相宜。茶藝與茶藝背景風格的統一,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所以在茶藝背景的選擇創造中,應根據不同的茶藝風格,設計出適合要求的背景來。

【如何來理解茶藝 】

第一,簡單是「茶」和「藝」的有機結合。茶藝是茶人把人們日常飲茶的習慣,根據茶道規則,通過藝術加工,向飲茶人和賓客展現茶的沖、泡、飲的技巧,把日常的飲茶引向藝術化,提升了品飲的境界,賦予茶以更強的靈性和美感。

第二,茶藝是一種生活藝術。茶藝多姿多彩,充滿生活情趣,對於豐富我們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種積極的方式。

第三,茶藝是一種舞台藝術。要展現茶藝的魅力,需要藉助於人物、道具、舞台、燈光、音響、字畫、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編排,給飲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給表演帶來活力。

第四,茶藝是一種人生藝術。人生如茶,在緊張繁忙之中,泡出一壺好茶,細細品味,通過品茶進入內心的修養過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靈得到凈化。

第五,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融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華茶文化。

茶藝起源於中國,與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高山雲霧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茶藝並非空洞的玄學,而是生活內涵改善的實質性體現。飲茶可以提高生活品質,擴展藝術領域。自古以來,插花、掛畫、點茶、焚香並稱四藝,尤為文人雅士所喜愛。茶藝還是高雅的休閑活動,可以使精神放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化解誤會和沖突,建立和諧的關系等。這些都為我們認識和理解茶藝,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學習茶藝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在開始學習茶的階段,我們所需要准備的基本器具有:煮水壺(隨手泡)一隻、茶道組合一組、茶海(茶船)一個、無色透明玻璃杯若干、四~六人量紫砂壺一把、公道杯一隻、小品聞香飲杯若干套(包括品杯和聞杯)、大蓋碗若干(陶瓷紫砂隨意)、新茶巾(小毛巾)一條、還有就是對茶藝的好奇心一顆了。

有了這些我們可以從中組合出大部茶藝需要的用具,如『綠茶茶藝』『紅茶茶藝』『烏龍茶藝』『花茶茶藝』『普洱茶藝』等。

茶道組合分別是什麼?

形狀如夾子的稱呼茶夾或者茶鑷;形狀如勺子的稱呼為茶勺或者茶則;形狀是一個環形的斗稱呼為茶斗或茶漏;形狀為一根細頭針形狀的稱呼為茶針或茶茶通;形象為一扁平彎頭木棍稱呼為茶刮;形狀為花瓶造型的稱呼為茶瓶。

水壺和這些用具的功能分別都是什麼呢

煮水壺是為了方便我們在泡茶時容易掌握水溫而泡出可口的茶;茶道六件的作用:茶夾是為了在洗滌、回收茶杯時候方便夾取,同時也可以夾取一些大塊的茶(如普洱等);茶勺是為了在將茶葉放置入茶杯(茶壺)時候能方便、衛生;茶斗(茶漏)是為了在茶壺口較小的情況下擴大茶壺的壺口使得茶葉能幹凈的、容易的進入;茶針的作用是在壺嘴被堵時能疏通虎嘴;茶刮的作用是幫助清理出壺內的茶渣;茶瓶(茶筒)則是用來收納上述五件用具的。

【茶文化簡史】

一、 漢魏兩晉南北朝——茶文化的醞釀

茶是因作為飲料而馳名的,茶文化實質上是飲茶文化,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茶文化的產生是在茶被用作飲用之後,兩晉南北朝是中華茶文化的醞釀時期。

(1)飲茶的起源和發展

茶最先是作為食用和葯用的,飲用是在食用、葯用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國人利用茶的年代久遠,可上溯到神農時期,但飲茶的歷史相對要晚一些。先秦時期可能在局部地區(茶樹原產地及其邊緣地區)已有飲茶,但目前還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飲茶始於西漢 關於飲茶的起源,到目前為止是眾說紛壇,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魏晉說。

(2)茶與宗教結緣

漢魏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同時也是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時期,茶以其清淡、虛靜的本性和卻睡療病的功能廣受宗教徒的青睞。

(3)茶藝萌芽

茶藝是飲茶藝術,是藝術性的飲茶,它包括選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程序和技藝。杜育的《荈賦》挹彼清流」,擇取岷江中的清水;選器:「器擇陶簡,出自東隅」,茶具選用產自東隅(今浙江上虞一帶)的瓷器;煎茶:「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 。」煎好的茶湯,湯華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燦爛;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劉。」用匏瓢酌分茶湯。荈賦》所描述的,是中華茶藝的雛形,且茶藝發源於巴蜀。

二、隋唐五代時期——茶文化的第一個高峰

(1) 飲茶習俗的形成

陸羽《茶經•六之飲》也稱:「滂時浸俗,盛於國朝兩都並荊俞間,以為比屋之飲。」《茶經》認為當時的飲茶之風擴散到民間,以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及湖北、山東一帶最為盛行,把茶當作家常飲料,形成「比屋之飲。」 陸羽《茶經》初稿約成於代宗永泰元年,定稿於德宗建中元年。《茶經》的流行,進一步推動了飲茶風俗的形成。中國人飲茶習俗形成於中唐。

(2) 名茶初興

唐代名茶,首推蒙頂茶,其次為湖、常二州的紫筍茶,其它則有神泉小團、昌明獸目、碧澗明月、方山露芽、邕湖含膏、西山白露、霍山黃芽、祁門方茶、渠江薄片、蘄門團黃、丫山橫紋、天柱茶、小江團、鳩坑茶、騎火茶、婺州東白、茱萸寮等。

三、宋元時期——茶文化的第二個高峰

飲茶的普及

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宋梅堯臣《南有嘉茗賦》雲:「華夷蠻豹,固日飲而無厭,富貴貧賤,亦時啜無厭不寧。」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十六「鰲鋪」載:「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為開門「七件事」之一。 茶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祁門工夫紅茶茶藝
主要用具:瓷質茶壺、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為好),賞茶盤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盤,熱水壺及風爐(電爐或酒精爐皆可)。茶具在表演台上擺放好後,即可進行祁門工夫紅茶表演。

(一)「寶光」初現

祁門工夫紅茶條索緊秀,鋒苗好,色澤並非人們常說的紅色,而是烏黑潤澤。國際通用紅茶的名稱為「Black tea」,即因紅茶干茶的烏黑色澤而來。請來賓欣賞其色被稱之為「寶光」的祁門工夫紅茶。

(二)清泉初沸

熱水壺中用來沖泡的泉水經加熱,微沸,壺中上浮的水泡,彷彿「蟹眼」已生。

(三)溫熱壺盞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壺及杯中,為壺、杯升溫。

(四)「王子」入宮

用茶匙將茶荷或賞茶盤中的紅茶輕輕撥入壺中。祁門工夫紅茶也被譽為「王子茶」。

(五)懸壺高沖

這是沖泡紅茶的關鍵。沖泡紅茶的水溫要在100攝氏度,剛才初沸的水,此時已是「蟹眼已過魚眼生」,正好用於沖泡。而高沖可以讓茶葉在水的激盪下,充分浸潤,以利於色、香、味的充分發揮。

(六)分杯敬客

用循環斟茶法,將壺中之茶均勻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聞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聞香。祁門工夫紅茶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濃郁高長,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譽。香氣甜潤中蘊藏著一股蘭花之香。

(八)觀賞湯色

紅茶的紅色,表現在沖泡好的茶湯中。祁門工夫紅茶的湯色紅艷,杯沿有一道明顯的「金圈」。茶湯的明亮度和顏色,表明紅茶的發酵程度和茶湯的鮮爽度。再觀葉底,嫩軟紅亮。

(九)品味鮮爽

聞香觀色後即可緩啜品飲。祁門工夫紅茶以鮮爽、濃醇為主,與紅碎茶濃強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綿長。

(十)再賞余韻

一泡之後,可再沖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

紅茶通常可沖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細飲慢品,徐徐體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謝客

紅茶性情溫和,收斂性差,易於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調飲。祁門工夫紅茶同樣適於調飲。然清飲更難領略祁門工夫紅茶先特殊的「祁門香」香氣,領略其獨特的內質、雋永的回味、明艷的湯色。感謝來賓的光臨,願所有的愛茶人都像這紅茶一樣,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台式烏龍茶藝
主要茶具:紫砂茶壺、茶盅、品茗杯、聞香杯、茶盤、杯托、電茶壺、置茶用具、茶巾等。

主要茶品:凍頂烏龍、文山包種、阿里山茶。

1.擺具 將茶具一一擺好,茶壺與茶盅並排置於茶盤之上,聞香杯與品茗杯一一對應,並列而立。電茶壺置於左手邊。

2.賞茶 用茶匙將茶葉輕輕撥入茶荷內,供來賓欣賞。

3.溫壺 溫壺不僅要溫茶壺,還要溫茶盅。用左手拿起電茶壺,注滿茶壺,接著右手拿壺,注入茶盅。

4.溫杯 將茶盅內的熱水分別注入聞香杯中,用茶夾夾住聞香杯,旋轉360度後,將聞香杯中的熱水倒入品茗杯。同樣用茶夾夾住品茗杯,旋轉360度後,杯中水倒入滌方或茶盤。

5.投茶 將茶荷的圓口對准壺口,用茶匙輕撥茶葉入壺。投茶量為1/2至2/3壺。

6.洗茶 左手執電茶壺,將100攝氏度的沸水高沖入壺。蓋上壺蓋,淋去浮沫。立即將茶湯注入茶盅,分於各聞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於聞香。

7.高沖 執電茶壺高沖沸水入壺,使茶葉在壺中盡量翻騰。第一泡時間為1分鍾,1分鍾後,將茶湯注入茶盅,分到各聞香杯中。

8.奉茶 聞香杯與品茗杯同置於杯托內,雙手端起杯托,送至來賓面前,請客人品嘗。

9.聞香 先聞杯中茶湯之香,然後將茶湯置於品茗杯內,聞杯中的余香。

10.品茗 聞香之後可以觀色品茗。品茗時分三口進行,從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細微的差異,需細細品,才能有所體會。

11.再次沖泡 第二次沖泡的手法與第一次同,只是時間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類推,每沖泡一次,沖泡的時間也要相對增加。優質烏龍茶內質好,如果沖泡手法得當,可以沖泡幾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 自第二次沖泡起,奉茶可直接將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聞香杯中,然後重復聞香、觀色、品茗、沖泡的過程。

台式茶藝側重於對茶葉本身、與茶相關事物的關注,以及用茶氛圍的營造。欣賞茶葉的色與香及外形,是茶藝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沖泡過程的藝術化與技藝的高超,使泡茶成為一種美的享受;此外對茶具欣賞與應用,對飲茶與自悟修身、與人相處的思索,對品茗環境的設計都包容在茶藝之中。將藝術與生活緊密相聯,將品飲與人性修養相融合,形成了親切自然的品茗形式,這種形式也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

日本茶藝
日本茶道的「茶室」,又稱「本席」、「茶席」,為舉行茶道的場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蘆草編成。茶室面積一般以置放四疊半「榻榻米」為度,約9-10平方米。小巧雅緻,結構緊湊,以便於賓主傾心交談。茶室分為床間、客、點前、爐踏達等專門區域。室內設置壁龕、地爐和各式木窗,一側布「水屋」,供備放煮水、沏茶、品茶的器具和清潔用具。床間掛名人字畫,其旁懸竹製花瓶,瓶中插花,插花品種視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的茶具因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故而日本茶道的茶具也源於中國功夫茶具。其基本茶具與潮州功夫茶具一樣也分四大件:涼爐,煮水用的風爐;茶釜,煮水用的鐵制的有蓋大缽;湯瓶,泡茶用的帶柄有嘴罐,稱「急須」;茶碗,盛茶湯用的瓷碗。
另外,還有研磨茶葉的「茶磨」、夾白炭用的「火箸」;盛冷水的「水注」;盛白炭的「炭籃」;清潔茶具用的「水翻」;裝香用的「香盒」;沏茶時用於攪拌的「茶筅」;取茶粉用的竹製「茶勺」;擦拭茶碗的「茶巾」;盛茶葉末的「茶罐」;用三根大鳥羽毛製成、用於拂塵的「羽帚」;盛炭的「炭斗」;盛爐灰的「灰器」;取水用的「水勺」等。
日本茶道的用具名目繁多,不但有大小之分,還有「和物」(日本)與唐物(中國)、高麗物(朝鮮)之區別。

5. 插花是端午節的習俗嗎

不是啊,端午節習俗吃粽子,賽龍舟,掛蒿草艾葉荷包。望採納。

6. 會場布置需要什麼樣的花卉

在背景處或角落處可以選擇較高且大方的花卉植物,如散尾葵、大葉傘等。如果是主席台式的可以在主席台前擺放2-4層(依你的會場大小而定)花卉,最裡面的要以綠色或花葉為主的植物擺放,且高度在這2-3層中最高,但也不能高於主席台的高度,一般以相等為宜。第二層可以選擇開花的花卉植物,如紅掌、彩色馬蹄蓮、鳳梨等,高度比第一層要稍矮,最外面的一層可以選擇開花的或是常綠的相對較矮的即可,作為外面圍邊用的一定要豐滿,這樣布置後既大方又漂亮,適宜大型的會議。如果主席台的桌面比較寬或有空間,可以考慮用切花插幾個插花組件(一般去花店選擇或是由花店人員設計並製作),擺放於主席台的桌上。
圖片的鏈接:http://hi..com/sdtyjgx/album/%BB%E1%B3%A1
你如果真沒有信心和把握,就聯系當地的花卉租擺公司吧。

7. 康乃馨如何種植和養護

1.防止康乃馨葉片枯萎要控制好光照和溫度:

有些花友反應在種植的過程中,出現葉子枯萎等現象。這個問題主要是溫度和光照情況沒有控制 好引起的。當溫度高於30度時容易造成枯萎症狀。最適合康乃馨生長的環境溫度為13-25度,光照條件每天控制在6-8小時。

可以保證盆栽康乃 馨正常生長。喜好強光是康乃馨的重要特性。無論室內越科、盆栽越夏還是溫室促成栽培,都需要充足的光照,都應該放在直射光照射的向陽位置上。

2.避免康乃馨出現爛根,掌握好澆水原則:

為什麼有些盆栽康乃馨會出現爛根現象呢?盆栽植物有個共性,喜歡通風透氣排水良好的環境。澆 水過度容易造成爛根現象,因此得把握好澆水次數。避免出現積水的情況。雨季要注意鬆土排水。除生長開花旺季要及時澆水外。

平時可少澆 水,以維持土壤濕潤為宜。有條件的話,可以讓空氣濕潤度以保持在75%左右為宜。(家裡有空氣加濕器的童鞋,這個應該不難控制)再次提醒 下康乃馨澆水原則:盆表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忌澇漬。

3.想要康乃馨健康成長,注意施肥:

如果是選擇康乃馨植株種植的童鞋。要注意選擇排水良好、腐殖質豐富,保肥性能良好而微呈鹼性之粘質 土壤。在栽植前,盆底先施足含鉀、鈣、氮、磷的基肥(或施以足量的烘肥及骨粉)。生長期內還要不斷追施液肥,一般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 腐熟的稀薄肥水,夏季高溫期禁止施肥,否則易枯萎、死亡。

4.促使康乃馨多枝多開花的方法:

為促其分枝,在株高15-20厘米時去頂。一般保留下部側芽6-7個,以後再進行一次摘心,最後使植株有12-14 個側枝。

孕蕾時每枝只留頂端一個蕾,要把下部腋生側蕾和側芽全部摘去。第二次摘去必須在8月中旬以前進行。第一次開花後及時剪去花梗, 每枝只留基部兩個芽。經過這樣反復摘心,能使株形優美,花繁色艷。

5. 康乃馨的繁殖方法:

康乃馨最適宜扦插繁殖。扦插的時間不限,除過於炎熱的氣候外,其他季節皆可繁殖。其中以2月上旬扦插成活率最高 。

(7)台式插花擴展閱讀:

康乃馨養殖的注意事項

(1)春秋旺盛生長期宜保持土壤濕潤,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夏季高溫期生長受到抑制,這時應節制澆水加強通風,以保持盆土微干為宜。

(2)一般「霜降」前後進溫室,溫度調控在真10——20℃最為適宜。為了催延花期,溫度可適當調高或調低。應設法降低溫室里的濕度,以減少病害的發生。

(3)追肥以薄肥勤施為原則。盆栽可每隔7——10天追施稀薄的腐熟液肥1次。

(4)冬季入室,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處所培養。如溫度適宜,花期可延至翌年3月。

(5)苗期應進行l——2次摘心,促進分枝,使每株有10個左右的側枝。經過摘心,株形優美,開花繁盛。隨著枝條的生長還應設立支架以防倒伏。生育期中要及時摘除每個枝條上產生的側芽和小花蕾,每枝只保留頂端一個花蕾,使養分集中供給頂蕾。

康乃馨養殖的繁殖方法

康乃馨可用扦插、播種、組織培養等方法進行繁殖。一般常規繁殖以扦插為主。

扦插繁殖多在春季進行,除炎夏外,其他時間也可以進行。插床介質可用珍珠岩加泥炭或焦糠。插穗宜選擇植株中部粗壯的側枝,節間要短。采插穗時用手拿枝並順其向下拉掉,使插穗基部帶有主莖皮層,這樣更易成活。

采後應立即扦插,不可使枝葉萎蔫,否則大大降低成活率;或在插前將插穗浸泡於水中,使插條吸足水分,生長點硬起來後再扦插?為了提高扦插成活率,可用濃度為10~100毫克/千克的萘乙酸或吲哚丁酸處理插穗。插後遮蔭並經常噴水。13~15℃時,20天左右生根。

播種繁殖主要用於雜交育種,或用雜交一代種子生產盆花。插種適宜溫度為18~20℃,1周左右發芽,2~3個月成
苗。

組織培養繁殖是生產脫毒苗的重要手段,切花生產上廣泛採用。一般用莖尖進行去毒培養,然後大量擴繁。

8. 有哪些好的繪畫軟體

對於一些使用板繪的同學來說,選擇一款合適自己的繪畫軟體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但現在市面上的繪畫軟體有許多種,到底哪一種是你最喜歡的呢?

本文我們就來給大家盤點幾個比較常見的繪畫軟體。

1、SAI(包括SAI2)

對於畫日系二次元平塗的各位同學來說,這款軟體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了。相較於市面上眼花繚亂功能繁多的繪畫軟體,SAI雖然並不突出,但在使用上無疑是非常親民的一款。可以說它也是許多畫師和CG愛好者所接觸的首款軟體。

在使用上SAI也有很多照顧到萌新小白的地方,包括抖動修正之類的設置,對於尚未熟練掌握數位板的同學來說,使用SAI是最好不過的選擇。

最後關於這幾款軟體的性能對比,有一張非常流行的圖即可以清晰概括。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

9. 康乃馨是怎麼種植的

首先把花剪掉,把底部的葉子也剪掉,底部在靠近節的下方斜切(因為根是從節上長出來的),保留上部3-4片葉片,把底部插入干凈的河沙或沙土,澆透水,用透明的塑料袋(去底的礦泉水瓶更好)罩起來,放在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大概一個月可以生根。 關鍵在於處理好光和水的關系,光太強就蔫了,光太弱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勤澆水,加罩子,目的是保持濕度。但是每天要打開罩子一會,透氣。
--------------

康乃馨的栽培技術
作者: 來源: 日期: 2004-10-29

文章頁數:[1]

康乃馨(Dianthus caryophylus)別名香石竹,為石竹科石竹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色嬌艷且具芳香,花期長,是世界上重要的切花植物,在世界各國廣為栽培。在我國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康乃馨已逐漸成為切花生產中最主要的品種之一。為發展這一花卉品種,進一步提高其鮮切花質量,現對康乃馨的繁殖培育做一介紹。

一、康乃馨的分類

康乃馨有多種分類方法:按花色和習性可分為3號:(1)大紅類品種:花色有大紅、粉紅和混色。(2)紫色類品種:花紫色。(3)肉色類品種:花瑪瑙色、淡黃、黃等。也可按花莖上花朵大小和數目分為大花香石竹和散枝香石竹兩類。

二、康乃馨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光照條件

康乃馨屬中日照植物,喜陽光充足。除育苗期和盛花期外,無須擔心強光為害.且藉助輔助光可增加花冠直徑和花色鮮艷度。光強與單位面積切花產量有明顯的正相關性。

2.溫度條件

康乃馨喜涼爽,不耐炎熱,可忍受一定程度的低溫。若夏季氣溫高於35℃,冬季低於9℃。生長均十分緩慢甚至停止。在夏季高溫時期,應採取相應降溫措施,冬季則需蓋塑料薄膜或進入溫室,以保持適當的溫度。

3.水分條件

康乃馨根系為須根系。土壤或介質長期積水或濕度過高、葉片表面長期高溫,均不利於其正常生長發育。因此提倡滴灌,另外還應注意水質及水分含鹽量的問題。

4.土壤條件

康乃馨喜保肥、通氣和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其中以重壤土為好。適宜其生長的土壤pH值是5.6~6.4。從一些土壤分析實驗表明,PH值在5.95~7.9范圍內,土壤有機質含量對開花無明顯影響,主要決定於土壤質地。

三、康乃馨的扦插繁殖方法

康乃馨的繁殖分為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種�有性繁殖往往結籽率低,種子後代性狀變異大、幼苗生長緩慢,因此在生產上少用。生產上大量採用無性繁殖,其中主要是扦插繁殖,它的優點是插穗豐富、性狀穩定且見效快。

1.采穗母本園的建立

實踐證明,采穗母株必須具備的條件是:植株相對年齡年輕,開花性狀好,發病指數為零,取穗部位應嚴格控制在第6個節位以上。因此,建立專一的采穗母本園是非常必要而關鍵的,而且也是現代康乃馨種苗生產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它既是形成優質種苗的前提,又是全年規模性育苗的基礎。

采穗母本園的母株必須是組織培養苗。母本園栽培管理的關鍵是:強化土壤消毒,提昌輪作,保證施足底肥,必須有遮雨、遮蔭措施,提倡滴灌,做好病蟲害的防治。

2.扦插技術

(1)插穗的選擇。選擇無病蟲害、生長健壯、節間緊密的植株,並具有3~4對展開葉、1對未展開葉,群體插穗帶花芽率小於10%。

(2)扦插時間。一般應避開炎熱夏季7~8月份,要求插穗質量好,採用顆粒較大的珍珠岩作為扦插母質,水質良好,扦插床為台式。

(3)插穗的採取與扦插。插穗的採取一般與對康乃馨的疏芽同時進行。采插穗應按標准進行,采穗時用手掰芽而不用剪刀剪,以免病毒交叉感染。基部要略帶主幹皮層,但不損傷母枝,保留插穗頂端葉片4~5片,其餘均摘除。整理成束後,浸入清水30分鍾,使插穗吸是水。其切面要緊貼節間,並用生長調節劑處理,以便提高成活率和出圃率。扦插時以插入介質1厘米為宜。夏季要深插,一般1.5~2厘米。扦插完畢要噴足水,以後控制不宜過濕,以免爛根。

(4)插穗的儲藏。儲藏插穗可為全年育苗和全年均衡供花提供極大的方便,而且可以一次性進行批量作業,節省人力物力,儲藏要求:溫度1�2℃,且變幅越小越好,最好在±1℃以內;儲藏前稍作失水處理;插穗應用超薄塑料膜包裝。

(5)扦插管理。插床應有間歇噴霧設施,噴霧量控制在使葉片剛好濕潤。若無噴霧措施,需蓋塑料薄膜,1周後改用葦簾,但不要遮光太多。以防徒長。當扦插苗根長1厘米時進行移栽,注意少傷根。

10. 花品有什麼講究

花器的選擇在花藝的設計中是很重要的,關乎到營造整體氣氛。自然的材質必定帶來清新效果,何不多點想像,乾脆用枯枝當作花器,一種原始的美麗重現眼前。 用葉子包花器自是為了與整體搭配,相對於一般較低矮的盆花,高瘦直立的外型顯得與眾不同,也較為大方氣派,可擺放在玄關處,也可當作大型的餐桌花,避免用餐者的交談被打斷。只要底部有排水孔,可種植物的容器,均可當成花器。從生活周遭的用具至可種植物的容器,均是花器的最佳來源。若花器的質感、色澤不易配搭,可以在上方鋪設一層乾燥水草,有著自然的純粹原始;搭襯花器是素雅的花材、但讓人與眾不居室有花可使室內環境大為增色,然而插花還要講究插花用的器飾。插花器飾可分為玻璃、瓷器、陶器、金屬、竹藤等品種。就形狀而言可分為瓶類和非瓶類。無論球形、方形、三角形的,還是上下粗細任意變化的,都可歸為瓶類,籃、筐、藤圈等則屬非瓶類。 四季的花器園藝 在亞洲地區,大型的盆缽大多稱花器,但在歐美國家,花盆或盆缽等,不管容器的大小,都把栽種植物的容器稱為花器(Container)。不過,盆缽的框框並不直接用來栽培植物,和花器有所不同。 利用花器的栽培法稱為「花器栽培」;而使用種植了各種花草、庭木或觀葉植物等的花器,美化住宅與周遭環境的方法,就稱為「花器園藝」。 只要家裡有可以放置各種花器的空間,就可以根據花器本身的材質、形狀、大小、以及選種之植物等等的組合,設計出頗具變化的花園。 花器的素材除了塑膠,混凝土和不銹鋼等人工物質外,還有陶缽、陶器或紅木等天然的材質。考慮在通氣性或排水性等栽培層面上,可依素材與四周的調和度或和植物的調和度、與四周風景的融合感或突出感,更加強調陳列的效果。 花與器若是搭配好了,那將是一幅美妙的畫 一般而言,陽台和走廊是經常被設計成花器花園的地點。除此之外,歐美國家也常利用屋頂、露台、木頭地板或窗邊,當做從事園藝的場所。此外,玄關或門廊也最適合進行花器園藝。此外,常見的凸窗,若加些巧思,也可成為漂亮的風景線。 為了充分體會花器園藝的樂趣,必須盡量了解所使用之植物的性質與特徵。這時,可根據放花器地點之環境,或花器的大小與外形選擇合適的植物;但若是二種以上的植物同種於一個花器時,除了配色或形狀,還要充分注意每種植物的性質加以組合。 鮮花多選用玻璃或瓷花瓶,其中玻璃花瓶最受人喜愛。玻璃花瓶分為透明、磨砂和水晶刻花等幾類。如果單純為了插鮮花用,選擇透明或磨砂的就行了,因為觀花是目的,花瓶只是插花用的工具。刻花的水晶玻璃花瓶,除可用來插花外,其本身就是藝術品,具有極強的觀賞性,但價格昂貴。插鮮花的花瓶可選擇瓶身較長、瓶口較大的花瓶,這種造型的花瓶一是盛水量大,可防鮮花脫水乾枯;二是利於花枝上下通氣,防止腐爛;三是利於插花造型。 瓷花瓶的種類多受傳統影響,極少創新。相對而言,陶器的品種極為豐富,或古樸或抽象,既可作為家居陳設,又可作為插花用的器飾。金屬類包括我國獨特的景泰藍、巴基斯坦風格的銅器、馬來西亞的錫器等,可依個人喜愛選擇。這些器皿和竹木藤類的器飾多用來與乾花、人造花搭配造型,以創造出獨特的家居裝飾效果。 同的是,除了下半部圓形插花,上部將玫瑰紮成一束,插入中間的海綿,層次自然有序,為清涼另加一絲創意。 專門用為裝飾窗沿的長方形花器,稱為「窗型花器」。歐美國家的住宅大都會在窗邊預留種花的空間,擺上長方形的花器。此外,還有將花器直接放在窗邊下的地板,或用專用吊具懸掛於陽台上的欄桿。 淺缽是非常適合栽種花草的花器之一,若加上支架,還可呈現立體式裝飾呢!而且,它能放在任何裝飾地點,因容器淺,用土的量少,攜帶十分方便。淺缽的材質或形狀不一,在此以口徑遠大於高(深度)的淺缽為介紹中心,就連很受歡迎的砂缽也包括在內。淺缽的種植方式並無特別注意事項,但像砂缽這么淺的盆缽,種植時中央的土壤最好高一些。此外,盆缽淺的土壤易乾燥,要留意水分的補充。原則上是土壤一干,便澆上充足的水量。 吊缽可吊可掛,不論是牆壁、玄關四周、籬笆或小中庭均可利用,成為立體式的裝飾。吊缽有鐵絲籃、陶制、木製、樹脂制等類型。除了鐵絲籃以外,其他類型的栽培方法和一般的盆缽一樣。在此以使用鐵絲的吊缽為例使用鐵絲籃吊缽種植時,先用水苔蘚在鐵絲內側糊成牆壁,加入土壤再種植物。使用碗狀的吊缽種入扁柏等植物。構成小型的空中花園,整個吊缽以綠色植物為主,再加些可愛的花卉,看來清新又淡雅。 花和花器的圓舞曲 有各種各樣的鮮切花,有各式各樣的花器。在你的手中,用你的眼光和趣味,讓不同氣質的花和瓶一起跳舞吧,它們會讓我們的居室煥然一新! 白瓷花瓶帶有東方沉鬱、含蓄的寧靜感,色彩熱烈的扶蘭與它形成了一種對比強烈的景緻。透明澄澈的小花器,瓶內哪怕只是幾顆普通的石子,也能體現出瓶子的玲瓏感覺。在弧線優雅的瓶形襯托下,簡潔的雪松、躍動的火龍珠,襯著怒放的紅玫瑰,有一種浪漫的非凡氣質。樸素的麻袋,把粗糙而庸常的花盆包起來,輕輕地束個口,熏衣草的花感也好像為之一變。大口徑的高頸花瓶適合大株的花材。青翠可人的天鵝絨和綠蘭在搖曳之間帶來了春的信息。 家裡購物或裝雜物的草編筐最適合裝小盆綠色植物。幾種植物集中在一個筐中,田園氣息就撲面而來了。 常被人忽略的鐵皮桶,它的冷硬感就有了後現代色彩。高莖的玫瑰和鬱金香,都極具女性柔媚氣質,插在鐵皮桶里,就像仙子在塵世的戀情,清新美麗。大棒的黃玫瑰適合寬口玻璃花器,試試用巴西木葉在花瓶內側纏繞裝飾,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彷彿一個下午的陽光,都被它搞得溫暖而寧靜。 選擇花器可以從材質、色澤、容量、形狀等四方面加以考慮。 花器選用的材料非常廣,有瓷器、陶器、玻璃、塑料、銅器、鋁器、錫器、木器、漆器、竹器、石器、玉器、貝殼、椰殼等,幾乎凡是可以盛水的器物都可以作為花器。歷來花器的製作都非常講究,其中應用得最多的是瓷器。柴汝、官窯、哥窯、龍泉、均窯等都以生產花器而名傳千古,並成為收藏家爭相購買的珍品。如元代的青花瓶,使用的是當時進口的「蘇麻離青」,尤為珍貴,國際拍賣,價格可在成百上千,這正表明花器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花器的造型也非常豐富,如今我們應用的花器造型,是人類幾千年來的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4000年前的馬家窯彩陶文化的造型,至今看來還會感到新穎。殷周時期的青銅器:鼎、鬲、盒、豆、彝、爵、壺等,當時,雖然是用作利器、炊、食和洗等,如今這些造型已廣泛應用於現代器皿。古代的青銅器更是為後世的園藝家所青睞:「銅器之可用插花者,日尊、曰覦、曰壺,古人原用貯酒,令取以插花,極似合宜。」除了古代器形的累積之外,如今又有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於是花器的造型也就越來越豐富。 花器的選用也體現了使用者的品味,「貴資銅、賤金銀」,正是文人雅士崇尚的清雅靜逸的氣質。選用時還考慮到時節,講究「春冬用鋼,秋夏用瓷」,正是我國花藝的一種傳統,考慮的便是鮮花和花器的氣質對應。銅瓶中插上梅花,瓷瓶中插上的便是鮮花和花器的氣質對應。銅瓶中插上梅花,瓷瓶中插上荷花,十分講究。 花器的選擇要考慮到應用的實際環境,寬敞的空間,如大客廳,鮮花直插得茂密一些,花器也應較大;反之,在空間比較小的情況下,如書房,鮮花宜簡靜俊瘦一些,花器也可小一些。 同時,花器的選用還需考慮到色彩的搭配,如果所插的鮮花繁茂,所配的花器可以是色彩較濃重的。反之較清淡的鮮花,就不宜配重郁繁復的花器。 花器雖然種類繁多,變化萬千,但萬變不離其宗,基本的形態不外乎這樣幾種:盤、缽、筒、瓶,及其變形。 盤:基本特徵是底淺,口寬闊。 缽:基本特徵是口較底闊,底較深。底足有高有低。 筒:基本特徵是口與底大小相仿,有圓形,也有三角、四角、六角等形態。 瓶:基本特徵是口小腹大,有頸。 以上都是台式用花器,此外還有掛式花器:懸掛花器和壁掛花器,共同的特點是都有供攀掛的環或洞。不同的是懸掛花器四周都完整美觀;壁掛花器,因一面是靠牆,所以是平面,完整美觀的僅是一半。 花瓶大大小小總不嫌多,而花瓶的造型本身,也可為插花帶來很多靈感。比如香爐、金魚缸、倒扣的玻璃蒸碗、餅干罐頭……也都可信手拈來。瘦瘦的細花瓶看多了,就在外面套一節青翠的竹筒,效果就完全不同;洋酒瓶造型漂亮,在瓶口處劃開一些,是最有意思的花瓶了。 居家插花較之大型的插花展覽和競賽,要來的更自由隨意些,只要手邊有花、花器,加上一個平和的心境,便可插花操作了。假若沒有合適的花器呢?生活中許多日用器皿,均可派上用場。比如廚房的碗、盤、湯盆,塑料的茶盤、漏筐,木製的果盒、果盤,都可用來插花造景。 現代插花藝術對花器的選擇則超越了花器范疇。插花無定器,用做插花的器物,往往都不是專司花器。凡是只要具備插花的條件,又能體現插花藝術張力的,便都可以充當花器來使用。 參考資料:中國插花花藝協會網

熱點內容
爆馬丁香茶 發布:2025-10-06 01:21:14 瀏覽:649
牡丹焊 發布:2025-10-06 01:14:00 瀏覽:682
短柱茶花 發布:2025-10-06 00:49:46 瀏覽:552
玫瑰花束照片 發布:2025-10-06 00:49:46 瀏覽:186
櫻花甩干機 發布:2025-10-06 00:34:37 瀏覽:117
木本花卉養殖 發布:2025-10-06 00:33:52 瀏覽:967
荷花詩評 發布:2025-10-06 00:27:09 瀏覽:895
完美玫瑰 發布:2025-10-06 00:21:11 瀏覽:438
西北花卉批發 發布:2025-10-06 00:11:33 瀏覽:167
插花4式 發布:2025-10-06 00:00:54 瀏覽: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