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子插花
A. 紅豆子樹的價值及在全國的數量
是紅豆杉吧,,
紅豆杉,又名紫杉,是一種紅豆杉屬的植物。
紅豆杉屬於淺根植物,其主根不明顯、側根發達,是世界上公認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是經過了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孑遺樹種,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由於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所以很長時間以來,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摸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1994年紅豆杉被我國定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同時被全世界42個有紅豆杉的國家稱為「國寶」,聯合國也明令禁止採伐,是名符其實的「植物大熊貓」。
B. 民間都用"紅豆錦囊"去除霉運,這有什麼講究嗎
利用紅豆是可以有效的去掉自己身上所具有的霉運,將所用紅豆放入到一個錦囊袋或布袋裡面,接下里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將其放到枕頭底下,每個星期換一次,這樣就可以做到去掉霉運了。
不管怎樣,現在這樣的人最好是利用紅色的事物來消散一下霉運,哪怕只是衣著上的一部分紅色都是可以的,而且紅布的大小應該適中,不要太小,太小的布反而對霉運沒有什麼效果,也會存在不太好的效果,這一點多加的注意一下。
C.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為什麼紅豆又叫相思豆
王維一首關於紅豆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膾炙人口。
【紅豆文獻記載】
1.韓憑夫妻死,作梓,號曰相思樹。(三國魏·曹丕《列異傳》)
2.戰國宋國韓憑夫妻殉情而死,兩冢相望,「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相思之名,起於此也。(晉·干寶《搜神記》)
3.戰國時,衛國苦秦之難,有民從征,戍秦不返,其妻思之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葉皆向夫所在而傾,因謂之相思木。(梁·任昉《述異記》)
4.楠榴之木,相思之樹。(晉·左太沖《吳都賦》)
5.相思,大樹也,其材理堅強,邪斫之則有文,亦可作器。其實赤如珊瑚,歷年不變。東冶有之。(東漢·劉熙)
6.相思子圓而紅。故老言:昔有人歿於邊,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因以名之。(北宋·李頎《古今詩話》)
7.豆有圓而紅、其首烏者,舉世呼為相思子,即紅豆之異名也。其木,斜斫之則有文,可為彈博局及琵琶槽。其樹也,大株而白枝,葉似槐,其花與皂莢花無殊。其子若扁豆,處於甲中,通身皆紅。李善雲:「其實赤如珊
瑚」,是也。(唐·李匡乂《資暇集》)
8.紅豆本名相思子,其葉如槐,莢如豆。子夏熟,珊瑚色,大若芡實,微扁。其可以飼鸚鵡者,乃蔬屬藤蔓子,細如綠豆,而朱裳黑啄,結實甚繁,乃籬落間物,無足貴也。其木本者,樹大數圍。結子肥碩可玩。(清·屈
大均《廣東新語》)
9.按古今詩話雲,相思子圓而紅。故老言:昔有人沒於邊,其妻思之,哭於樹下而卒,因以名之。此與韓馮冢上相思樹不同,彼乃連梓木也。或雲即海紅豆之類,未審確否。」(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10.海紅豆樹高二三丈,宋祁益部方物略雲:結莢枝間,其子累累珠綴。若大紅豆而扁,皮紅肉白以得名,蜀人用為果飣。(《九通通志》)
11.相思豆樹高三四丈,有莢如皂莢而細,每枝四五莢,如攢一處,長一寸而大僅如指。子三四粒綴莢中,冬間莢老裂為兩片,盤縮如花朵,子猶不落。其子如豆之細者而扁,色如點朱,珊瑚不能比其彩也。余索的合
許。(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記·粵西遊日記四》)
【紅豆的傳說】
顧山,位於無錫、常熟、江陰、張家港四縣(市)交界處,屬江陰,它是在南宋時就形成的古鎮。顧山高50餘米,狀如蹲貓回顧,故名。山上有古烽火台16處,山麓原有梁代古寺——香山寺,還有天香閣。顧山東北六七里,有紅豆樹。
顧山紅豆樹,相傳為梁代昭明太子所植。昭明太子蕭統(501—503),是梁琥帝蕭衍的兒子,愛好文學,曾在顧山香山寺觀音院內文選樓編修《昭明文選》。現在天香閣遺址尚留有元、明、清殘碑斷碣,其中有清乾隆四年的《重修顧山文選樓碑記》和《重修昭明太子讀書樓碑記》。又說紅豆樹址所在地原為庵堂,北宋時有一僧人從外地移來這棵紅豆樹,從此人們把庵堂稱為紅豆庵,所在村莊叫紅豆村。《江陰縣志》載:此樹在元時曾一度枯槁,至清乾隆時復蔭,咸豐六年大旱,此樹結果累累。1918年,徐九鏞寫有《顧山訪紅豆樹記》,1934年吳宜生寫有《顧山紅豆記》。
紅豆樹原老樹主幹已腐朽,尚能看到直徑1米左右的樹干。現存綠葉繁茂開花結子的樹,可能就是清乾隆以後再生的兩析分枝。樹高10米,冠蔭周圍50米,南分枝腰圍1.23米,北分枝根部連枝腰圍2.90米,上生三分枝,腰圍分別為1.17、1.85、1.50米。大樹南2米處,1982年生一新枝,高0.7米。南牆北,1983年又生一新枝,高0.45米。這兩株新枝,均為大樹的連枝。據查,紅豆樹曾在1937年結子一次,1956年也開花結子一次,1975年至1985年先後開花結子4次,其中1983年最盛,採得紅豆子1600顆,1985年只採得7顆。這棵紅豆樹,每年5月1日左右發芽,13-20日開花。秋子熟,10月採摘。其葉如槐,其莢如豆子,大若芡肉,形如心房,顏色殷紅微紫。古人以為相思的象徵,故名「相思子」。1982年,江陰縣政府在紅豆樹四周築圍牆,建成紅豆院,庭院南北長18.16米,東西闊15.66米,面積270平方米。院內圓洞門向北,內置一條東西向走廊,廊壁置4個玻璃櫥,陳列紅豆子和名人為紅豆樹寫的詩文。
江蘇省江陰市顧山鎮有座紅豆村,紅豆村有座紅豆院,紅豆院里有棵千年紅豆樹。
顧山紅豆院內的這棵紅豆樹,相傳為梁代昭明太子手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被列為重點保護文物。進入紅豆院,我們見到這棵稀珍古樹高大挺拔,枝幹支撐到數十米外,形同巨傘,雖歷盡千年滄桑,但仍生機盎然,枝繁葉茂。據管理人員介紹,此株紅豆樹每三至五年開一次花,結一次果。春夏之交開花,其色潔白。秋末結果,豆莢為茶色,狀若雞心。剝開豆莢,便是一粒心臟形的紅豆,燦若雲霞。
紅豆樹在江浙一帶十分稀少,千年古樹,更屬罕見。顧山紅豆有一個特點,就是顆粒特別碩大,這是別處的紅豆難以比擬的。紅豆樹在我國為三級保護植物,又由於數年才開一次花結一次果,所以種子便顯得格外珍貴。
唐代詩人王維在《相思》一詩中寫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現代詩人劉大白在獲得一莢雙粒的「雙紅豆」後,曾激動地寫下《雙紅豆》一詩:「豆一粒,人一囊,紅豆雙貯錦囊,故人天一方。似心房,當心房,偎著心房密密藏,莫教離恨長。」所以,紅豆又被稱為「相思子」,自古以來便被當作愛情的信物。紅豆,又被人們當作「吉祥壓邪」之物。人們將殷紅似火、光鑒玲瓏的紅豆,嵌在戒指、手鐲、項鏈等貴重飾物上隨身佩戴,祈求幸福。
在今天,紅豆不僅僅被當作愛情的信物,許多人還借紅豆寄託對祖國、對故鄉和親朋的眷念之情。1949年初期,顧山紅豆村人民,曾精選8粒大紅豆寄給毛澤東主席,以表達對人民領袖的感激與眷念之情。毛主席特意讓中央辦公廳回信,對顧山人民表示感謝。近年來,許多海外遊子和港台同胞,特意來顧山紅豆院觀光,並帶回幾粒紅豆珍藏,以寄託對祖國和故土的眷念之情。
【紅豆的文化意味】
產於兩廣一帶,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紅色。古人常用來象徵愛情或相思。
紅豆又名相思子.相思紅豆是我國的獨特的文化產品,是中華民族悠久,神秘。古樸的傳統文化。「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這是唐代詩人王維根據當時社會的民族風情寫就的膾炙人口的《相思》詩,它反映出哪個歷史時空的青年男女在確定終身大事時,以紅豆飾品作為情物相贈情人的動人情景。從此,紅豆成了純潔愛情的象徵。愛情無價,紅豆無價。相思紅豆的寓意,不僅包括男女之情,還包括親情,友情,師生情,患難與共分離後的情,民族國家之情,人類相依相愛之情。此情博大,相思無限……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
相思豆的由來
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於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的愛人,哭於樹下。淚水流干後,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的果實,伴著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變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紅色心型種子——相思豆。
紅豆,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真正的相思紅豆,粒形特大,直徑8--9毫米,一市斤1700粒。這種真正的相思紅豆,大自然賦於它一種特質:質堅如鑽、色艷如血、形似跳動的心臟,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其外形及紋路,皆為「心」字形。真的是大心套小心,心心相印。傳說是心有相思之苦的人,落淚樹下,難以化解,最終凝結而成。
在民間,相思紅豆和玉一樣,是有靈性的開運吉祥神物:定情時,送一串許過願的相思豆,會求得愛情順利;婚嫁時,新娘會在手腕或頸上佩帶鮮紅的相思豆所串成的手環或項鏈,以象徵男女雙方心連心白頭到老;結婚後,在夫妻枕下各放六顆許過願的相思豆,可保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目前,相思紅豆飾品風靡南國,時尚女性以佩帶紅豆精美飾品為榮,男女戀人紛紛為對方選擇相思紅豆飾品表達心中的愛意。紅豆作為相思寄託之物,古已有之!
【紅豆數量的特殊含義】
不同數量的相思豆代表不同的意義。
1顆代表「一心一意」2顆代表「相親相愛」
3顆代表「我愛你」4顆代表「山盟海誓」
5顆代表「五福臨門」6顆代表「順心如意」
7顆代表「我偷偷地愛著你」8顆「深深歉意請你原諒」
9顆代表「永久的擁有」10顆「全心投入的愛你」
11顆「我只屬於你」
51顆代表"你是我得惟一"
99顆代表「白頭到老,長長久久」
【紅豆相思節】
紅豆七夕節來源於我國民間四大傳說之一——牛郎、織女的故事。由這一傳說形成的七夕節,在我國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貴在一個情字,重在一個思字。宋朝著名詞人秦觀曾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詞作《鵲橋仙》來歌頌牛郎、織女愛情的真摯。《鵲橋仙》詞中寫到「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相思》詩中寫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一詞一詩雖然內容不同,但意境相通。我們可以想像牛郎、織女分居兩地,但以紅豆寄相思。今天,紅豆集團投入巨資,把傳統的民俗節日七夕和紅豆融為一體,舉辦「七夕紅豆相思節」,是十分貼切的。周耀庭說,舉行「七夕紅豆·相思節」不是紅豆人一時心血來潮,更不是紅豆借機炒作,紅豆要把「七夕紅豆·相思節」作為一項長期工程,一個有重大意義的文化事業來做,他們准備用五個五年計劃來推廣「七夕紅豆相思節」,以期喚醒國人弘揚自己的民族文化,重視自己的傳統民族節日。時至今日,七夕紅豆相思節已過完了自己的第一個五歲生日,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巨大反響。詩人餘光中稱贊紅豆此舉是「以紅豆抵抗玫瑰」;賀敬之興之所至,揮毫寫下「七月初七日,紅豆相思節」;著名畫家、作家馮驥才對紅豆弘揚民族文化,拯救傳統節日所作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現在全國各地許多城市都在歡慶相思節,如江蘇無錫千里馬電動車舉辦唱響紅豆相思節活動,南京和遼寧等地一些企業和商家也在紅豆相思節當天舉辦各種慶祝活動,紅豆集團的首倡之功不可抹殺。
[編輯本段
D. 「紅豆生南國」中的紅豆是哪種植物
海紅豆 屬落葉喬木。別名:孔雀豆、紅豆、相思豆、紅豆、大紅扁豆、相思格。原產於熱帶地區,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稍耐蔭,對土壤條件要求較嚴格,喜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多生於山溝、溪邊、林中或栽培於庭園。
它生長於最高的懸崖,吸取天地之靈氣,紅豆樹木高大,代表顯達富貴,紅豆子更是力量強大,又生為心型,是天地精結神妙之心,所以千古年來人們才賦予紅豆如此的靈性。E. 關於紅豆的詩句有哪些
帶有紅豆的詩詞包括:
1、唐代溫庭筠《酒泉子·羅帶惹香》
原文:
羅帶惹香,猶系別時紅豆。淚痕新,金縷舊,斷離腸。
一雙嬌燕語雕梁,還是去年時節。綠楊濃,芳草歇,柳花狂。
譯文:
羅帶帶來芳香,還系著分別時送我的相思豆。金絲線早已磨舊而淚痕總是新的,再難接續,那斷腸般的離愁。
一對對嬌燕,呢喃親語在梁間檐頭,恰似去年我們歡愛的時候。春色更加濃綠,春草的芳香分外清幽,飛舞的柳絮伴隨著我的愁緒。
2、清代納蘭性德《浣溪沙·蓮漏三聲燭半條》
原文:
蓮漏三聲燭半條,杏花微雨濕紅綃。那將紅豆記無聊。
春色已看濃似酒,歸期安得信如潮。離魂入夜倩誰招。
譯文:
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著流淚的蠟燭,春天的微雨一點一點地打濕紅花,遙寄的南國紅豆因為離別的愁苦招致埋怨。
春天已過了許多,那個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樣守約歸來,撩起在夜晚夢見他的小心思,卻不能將其招入夢中。
3、清代納蘭性德《南鄉子·煙暖雨初收》
原文:
煙暖雨初收,落盡繁花小院幽。摘得一雙紅豆子,低頭,說著分攜淚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將酹石尤。別自有人桃葉渡,扁舟,一種煙波各自愁。
譯文:
雨剛剛晴,遠處升起暖暖霧氣。幽靜的小園里繁花落盡。伸手輕輕摘下一雙紅豆,低下頭,想起了我們生死相隔,不由淚流滿面。
人離開了就像這過去的春天容顏不再,繁華易失。拿著酒臨溪傷神。就算是有人面桃花,一葉扁舟,也是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4、五代牛希濟《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原文: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仁兒在心裡。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譯文:
新月彎彎如眉毛,沒有圓的意思。不忍心看紅豆,滿眼都是相思淚。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殼中一樣嵌在我心中。兩朵隔牆相望的花,早晚會結成連理枝。
5、五代十國歐陽炯《南鄉子·路入南中》
原文: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後,收紅豆,樹底纖纖抬素手。
譯文:
路入嶺南腹地,水邊的蓼花紫紅,映著棕桐葉的暗綠。一場微雨之後,家家把紅豆採集,樹下翻揚纖纖細手,一雙雙雪白如玉。
6、唐代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二首(其二)》
原文: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譯文:
像井底下點蠟燭那樣,深深地囑咐你:雖然你要離開我遠游,但我的心與你共長行,切記早歸別違期。
手中玲瓏骰子上的顆顆紅點,都是最為相思的紅豆;你知道不知道那深入骨中的就是我對你的相思意?
7、唐代王維《相思》
原文: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譯文:
紅豆生長在南國的土地上,每逢春天不知長多少新枝。
希望你能盡情的採集它們,因為它最能寄託相思之情。
F. 相思紅豆插花要把葉子剪掉嗎
需要減掉的
在換水期間要注意,水溫要與室內的溫度保持一致,若是溫度過低,會影響紅豆花的生長。在換水後,可以適當的在水中添加營養液或是翠姆氨基酸葉面肥,能夠延長紅豆花的花期。在養護期間,環境的溫度可穩定在25度左右,有利於紅豆花的生長。
G. 紅豆子指當今什麼人
相思之人,相思豆 的由來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 相傳,古時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於高山上的大樹下祈望;因思念邊塞的愛人,哭於樹下。淚水流干後,流出來的是粒粒鮮紅的血滴。血滴化為紅豆,紅豆生根發芽,長成大樹,結滿了一樹紅豆,人們稱之為相思豆。日復一日,春去秋來。大樹的果實,伴著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變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紅色心型種子——相思豆。
H. 誰知道一種俗稱山紅豆子的花卉學名或正式名稱叫什麼
冬珊來瑚自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6%AC%C9%BA%BA%F7&t=3&rn=21&pn=0&ln=287
網路:
http://ke..com/view/28106.htm
I. 這種結紅豆子的是什麼植物
這是金銀忍冬,俗稱金銀木。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忍冬屬 Lonicera>>金銀忍冬 Lonicera maackii
J. 關於紅豆的愛情詩句
關於紅豆的愛情詩句
情絲寄紙鳶,托風訴心戀。
鴛棲紅豆樹,相思落片片。
(無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唐·王維《相思》)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圓意。
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唐·牛希濟《生查子》)羅囊綉兩鳳凰,玉合雕雙鸂鶒。
中有蘭膏漬紅豆,每回拈著長相憶。
( 唐·韓偓《玉合》)蝴蝶花開蝴蝶飛,鷓鴣草長鷓鴣啼。
庭前種得相思樹,落盡相思人未歸。
( 唐·伍瑞隆 《竹枝詞》)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唐·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江頭學種相思子,樹成寄與望鄉人。
( 唐·溫庭筠《錦城曲》) 紅豆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 唐·杜甫《秋興八首》之八)寶篋拏紅豆,妝奩拾翠鈿。
( 唐·路延德《小兒》) 紅豆樹間滴紅雨,戀師不得依師住。
( 唐·貫休《將入匡山別芳晝二公二首》之二) 憶昔花間相見後,只憑纖手,暗拋紅豆。
( 唐·歐陽炯《賀明朝》)半妝紅豆,各自相思瘦。
( 宋·黃庭堅《點絳唇》)萬斛相思紅豆子,憑寄與個中人。
( 宋·劉過《江城子》)交枝紅豆雨中看,為君滴盡相思血。
( 宋·趙崇嶓《歸朝歡》)幾度相思,紅豆都銷,碧絲空裊。
( 宋·王沂孫《三姝媚·櫻桃》)幾番血淚見紅豆,相思未休。
( 元·高明《商調·黃鶯兒》)把酒祝東風,種出雙紅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