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馬雜草花卉

馬雜草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5-06 16:45:55

❶ 禾本科有哪些

分為620多屬,10000多種,中國有190餘屬約1200種,地球陸地大約有20%覆蓋著草,禾本科包括多種俗稱作某某草的植物 。

1、竹亞科

含2超族,約70屬。分布於美洲熱帶與亞洲東南部的濕熱地區。營養器官特化,稈木質化,借根狀莖繁殖,有性生殖退化,花部保留著原始的3數花性狀。竹稈為建築、土木、交通用材,也是工藝用品、編織和造紙原料。筍供食用(竹類)。含2超族:箣竹超族含箣竹族、梨竹族、牡竹族、倭竹族等。青籬竹超族含青籬竹族、香竹族等。

2、早熟禾亞科

廣布於全球各種生境中,是最大的一個亞科。草本,小穗含多花至1花,向頂發育,根據花序、小穗、穎片、外稃脈紋、穎果和葉片結構、染色體、生理、生態分布等特徵,劃分為6超族:

原禾超族含原禾族、稻族、菰族等。蘆竹超族含蘆竹族、棕葉蘆族、假淡竹葉族,為熱帶濕地或沼澤生境下的高大草本。

早熟禾超族含早熟禾族、燕麥族、剪股穎族等。小麥超族含短柄草族、小麥族和野麥族,染色體大型,x=7。針茅超族含落芒草族和針茅族。畫眉草超族含畫眉草族、虎尾草族,結縷草族和三芒草族。

3、黍亞科

分布世界熱帶地區。約210屬,3000餘種。來源於小穗僅含1成熟花在上的共同祖先,根據外稃、穎片、花序穗軸的特徵與演化階段,劃分為3個超族:

黍超族,主產熱帶美洲和非洲降水季節長的熱濕地帶。含8族,最大的黍族有8亞族,107屬,1000餘種。須芒草超族,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干濕季交替的季風雨區。含5族90屬約1000種。玉蜀黍超族,含3族31屬。



(1)馬雜草花卉擴展閱讀

禾本科為種子植物中最有經濟價值的大科。是人類糧食和牲畜飼料的主要來源,也是加工澱粉、製糖、釀酒、造紙、編織和建築方面的重要原料。

除了蕎麥以外,幾乎所有的糧食都是禾本科植物,如小麥、稻米、玉米、大麥、高粱等。豬、牛、馬、羊等各類家畜也都吃草。竹子在日常生活處處可見,在東南亞還有竹子造的房屋。大自然中的野草不止是動物的食物,還能製造大量氧氣,防止水土流失。

❷ 這是什麼花

雜草 馬齒莧

馬莧菜,馬莧菜屬於馬齒科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學名「馬齒莧」,我縣民間俗稱「馬蜂菜」,在上海被稱為"保健菜",是一種特色野菜。因其生命力極強,又有「長壽菜」之稱。通常匍匐,無毛,莖常帶紫色。葉對生,倒卵狀楔形。夏季開花,花小型,黃色。果圓錐形、蓋裂。常生於園地或荒地。

我國南北各地均產。性喜肥沃土壤,耐旱亦耐澇,生活力強,生於菜園、農田、路旁,為田間常見雜草。廣布全世界溫帶和熱帶地區。
3 中葯屬性
【科屬】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幼嫩莖葉。
【別名】長命菜、長壽菜、五行草、馬蜂菜、馬馬菜。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利水去濕,散血消腫,除塵殺菌,消炎止痛,止血涼血。主治痢疾,腸炎,腎炎,產後子宮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
中葯名:馬齒莧、馬齒莧子。

❸ 馬蘭花花語是什麼

馬蘭花的花語是宿世的情人,花為淺藍色、藍色或藍紫色,花被上有較深色的條紋,花莖光滑,高-10厘米;苞片3-5枚,草質,綠色,邊緣白色,披針形,長4.5-10厘米,寬0.8-1.6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內包含有2-4朵花;

花乳白色,直徑5-6厘米;花梗長4-7厘米;花被管甚短,長約3毫米,外花被裂片倒披針形,長4.5-6.5厘米,寬0.8-1.2厘米,頂端鈍或急尖;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也產於朝鮮、俄羅斯及印度。

(3)馬雜草花卉擴展閱讀:

馬蘭花對土壤的適應性還是比較強的,在養殖的時候用排水好的沙壤土就可以了。在移栽前除掉土壤裡面的雜草,保證養分不流失,要保證基肥的充足,為使馬藺能夠持久旺盛地生長。

要使馬蘭迅速茁壯成長,就要進行移栽,移栽時間在9月份,11月稍微冷的時候可以用塑料覆蓋,保溫。馬蘭在秋冬季節的生長期間,經常發生點狀的葉斑病,只要用草木灰撒施防治就可以了。

因為人工的栽培可以使馬蘭能夠大量生產,而且馬蘭本身就是一種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收的蔬菜,栽種一次就可以連續採收很多年,所以要按時採收。

❹ 這是什麼花卉

像馬纓丹,需要再對比一下葉片,這是馬纓丹的圖片,你可以看看

❺ 這是什麼花

花卉名稱:馬藺

別名:馬蓮、馬蘭、馬蘭花、旱蒲、蠡(音:里)實、荔草、劇草、豕首、三堅、馬韭

學名:I .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h) Koidz

英文名:Japanese iris

科屬:鳶尾科,鳶尾屬

馬藺是鳶尾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叢密;根莖粗壯,須根細長而堅韌;葉基生,狹線形,長50-60厘米,寬4-6毫米,無明顯中脈;基部具纖維狀老葉鞘,葉下部帶紫色,質地較硬;花莛光滑,與葉近等高;苞片3-5枚,革質,內含花2-4朵;花淺藍色至藍紫色,直徑約5-6厘米;垂瓣倒披針形,長4.5-6.5厘米,寬0.8-1.2厘米;旗瓣狹倒披針形,長4.2-4.5厘米,寬5-7厘米;蒴果長橢圓狀柱形,有6條 明顯的肋,頂端有短喙,沈陽地區花期5月,果期9月,各地隨氣候不同花期有變化。
原產我國,中亞細亞、朝鮮亦有野生分布。耐鹽鹼,耐踐踏,根系發達,生長於荒地路旁、山坡草叢、鹽鹼草甸中,可用於水土保持,鹽鹼地、工業廢棄地改造,園林綠化的地被、鑲邊或孤植等。全株入葯,有清熱、止血、解毒的作用。葉可作梆扎及草編材料。

國內還有寬葉馬藺、黃花馬藺、紅花馬藺及白花馬藺等野生分布.
水保護坡觀賞優良地被植物----馬藺

馬藺,亦稱馬蓮(花、草)、馬蘭(花)、紫藍草、蘭花草、箭稈風、山必博、蠡實、旱蒲,是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在我國廣泛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從生態學角度看,以草原區分布較為普遍。馬藺抗逆性強,尤其耐鹽鹼,是鹽化草甸的建群種。由於馬藺具有獨特的生態生物學特性和利用價值,近年來逐漸被用作水保護坡、園林綠化觀賞地被建設的優良材料。

一、馬藺植物學特性
馬藺高10--60cm,密叢生。根狀莖粗短,須根長而堅硬。葉基生,多數,堅韌,條形,無主脈,灰綠色,兩面具稍突起的平行脈。花莛直立,高10--30cm,頂生1--3朵花,藍紫色或天藍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馬藺的種子千粒重為23--27g。種粒大,近球形,有稜角。成熟的種子在適宜的土壤水分、溫度條件下25d左右開始萌發,35d左右出苗。播種當年幼苗生長緩慢。第2年--般3月底返青,幼苗越冬率一般都超過95%。播種當年不分櫱,不開花,第2年分櫱,一般為1--3個。

二、馬藺的生態生物學特性
1.繁殖特性
馬藺既可用種子繁殖也可進行無性繁殖,但直播種子出苗率相對較低,用成熟的馬藺進行分株移栽繁殖成活率較高。成熟野生種子絕大多數具有活力,種子發芽的內在潛力很大。經種子活度生化速測法測定,室內儲存的種子與室外土埋貯藏的種子發芽勢分別為90%和88%,但常溫下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很低。常溫下貯藏時間超過5年的種子,其活力下降。種子變溫儲藏和室外埋土越冬處理比室溫下儲藏發芽率高。種子發芽的溫度范圍為15--30℃。小於10℃或大於35℃時不發芽。恆溫條件下發芽率普遍很低,一般播前採用溫水浸種或層積處理,提高種子出苗率。馬藺種子硬實率較高,使得馬藺種子在常溫室內培養條件下的發芽率平均僅10%--20%。野生馬藺多以分櫱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2.抗旱節水特性
馬藺根系發達,入土深度可達1m以上,須根稠密而發達,呈傘狀分布,這不僅是它極強的抗性和適應性的有力保證,也使其具有很強的縛土保水能力。馬藺直立生長的葉片可有效地減少水分蒸發,緩解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而且還利於根部透氣。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馬藺的地上部分會變得相對低矮,地上生長量會減低20%以上,同時根系會更加發達,根系會增加10%以上,這都有助於其在高溫乾旱、水澇等不良環境中正常生存。
3.耐鹽鹼特性
馬藺是一種耐重鹽鹼的植物,其種子在含鹽量0.44%條件下正常發芽;含鹽量0.51%時,發芽率明顯下降,含鹽量達0.75%喪失發芽能力。萌發後的幼苗在土壤含鹽量達0.27%、pH值達7.9--8.8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並開花結實,是難得的鹽鹼地綠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4.馬藺綠期花期長、色澤美
馬藺在北方地區一般3月底返青,4月下旬始花,5月中旬至5月底進入盛花期,6月中旬終花,11月上旬枯黃,綠期長達280d以上。馬藺色澤青綠,花淡雅美麗,花蜜清香,花期長達50d以上。
5.抗病蟲害特性
馬藺具有極強的抗病蟲害能力,不僅在馬藺單一植被群落中從不發生病蟲害,而且由於它特殊的分泌物,使其與其他植物混植後也極少發生病蟲害,大大降低了綠色地被建植後防治病蟲害所需的投入和成本。

三、馬藺的開發應用前景
1.在城市綠化美化建設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馬藺根系發達,葉量豐富,對環境適應性強,長勢旺盛,管理粗放,是節水、抗旱、耐鹽鹼、抗雜草、抗病、蟲、鼠害的優良觀賞地被植物。馬藺在北方地區綠期可達280d以上,葉片翠綠柔軟,蘭紫色的花淡雅美麗,花蜜清香,花期長達50d,可形成美麗的園林景觀。馬藺耐踐踏,經歷踐踏後無須培育即可自我恢復。馬藺具有較強的貯水保土、調節空氣濕度、凈化環境作用。因此,在建植城市開放綠地、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和綴花草地等中,馬藺是無可爭議的優質材料。馬藺因其根系十分發達,抗旱能力、固土能力強,又是作為水土保持和固土護坡的理想植物。
2.馬藺快速建植生產體系已形成
提高種子萌發是通過馬藺種子有性繁殖進行綠色地被建植的關鍵技術之一。播前採用溫水浸種、層積處理、濃硫酸浸種等方法,均可破除種子硬實,提高發芽率和出苗率。如對採集的野生馬藺種子經濃硫酸溶液浸泡處理後,其發芽率平均提高30%--50%。同時,目前人工繁殖種子基地在我國已經建成,如在吉林和甘肅等地區建成了初具規模的馬藺商品種子生產基地,可為大面積建植提供種子來源。
為克服利用馬藺種子發芽進行有性繁殖的局限性,北京草業與環境研究發展中心與北京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於2002年開展合作研究,篩選出了「成熟種胚----誘導愈傷組織----綠苗分化----繼代增殖----生根----試管苗移栽」等全過程中各環節的最佳培養基和操作程序,從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馬藺組織培養快繁體系,為實現馬藺快速無性繁殖,大幅度降低馬藺建植成本,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今後開展馬藺體細胞無性系變異體篩選乃至基因工程改良等生物技術育種工作奠定了可靠的技術基礎。
除此之外,馬藺還具有重要的葯用、飼用和工業價值。馬藺利用年限長,產草量高,營養成分豐富,為各類牲畜尤其是綿羊喜食。馬藺的花、種子、根均可人葯。花曬干服用可利尿通便;種子和根可除濕熱、止血、解毒種子有退燒、解毒、驅蟲的功效。作為纖維植物,可以代替麻生產紙、繩,葉是編制工藝品的原料,根可以製作刷子。真可謂「馬藺全身是寶」。

馬藺的栽培技術
馬藺(Iris ensata Thunb)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短而粗的根狀莖,植株高約40厘米左右,基部具纖維狀老葉鞘,須根棕褐色,長而堅硬,葉基生,多數、堅韌、條形,長30-40厘米,寬0.4-0.6厘米,灰綠色,漸尖,具兩面實起的平行脈。花常單生,藍紫色,花期4-6月,花期長達50天。蒴果長橢圓形,具縱肋6條,有尖喙,種子多數近球形,有棱無須。種皮棕褐色,胚乳豐富,質地堅硬,有蠟質層保護。千粒重23-25克。
馬藺即可種子繁殖,又可分株繁殖,播種繁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進行。播種前先對種子進行浸種,一般可用30-40℃的溫水浸泡24小時,可縮短種子出苗期,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范圍在15-30℃之間,在適宜的土壤水分、溫度條件下播種約25天開始萌動發芽,35天開始破土出苗,播種量一般每畝4-5KG,馬藺播種當年就可形成繁茂的植被,春播當年可分檗,第三年開花,並可結實。若用成株進行分株繁殖,在春季花後、夏季、秋季均可進行,分根成活率迅速,管理也較粗放。
到了冬季馬藺地上部分枯死後,翌年春季開始萌發生長。馬藺莖葉的生長點均處於地表或地下,只有葉部挺立地上,葉片自然枯萎死亡和在枯黃期來臨前剪掉,均不影響其正常生長和發育。馬藺喜沅,但有一定的耐陰性,在疏林下仍能生長良好,照樣開花,其植被一旦形成,幾乎無需後期養護管理,也很少發生病害、蟲害。
馬藺適應性廣,抗逆性性強,馬藺的抗鹽鹼性和抗寒、抗旱能力已使其成為荒漠草原和鹽生草甸的主要植被,也比較適合乾燥、土壤沙化地區的水土保持和鹽鹼地的綠化改造。馬藺頑強的生命力及其耐粗放管理,使其非常適合我國北方和西部的城鄉綠化及水土保持,在綠地,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現應用也較多,其市場應用前景也非常廣闊。
馬藺(Iris ensata Thunb)系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具短而粗的根狀莖,植株高約40cm左右,基部具纖維狀老葉鞘,須根棕褐色,長而堅硬,葉從直立,葉基生,多數、堅韌、條形,長30-40cm,寬04-0.6cm,灰綠色,漸尖,具兩面實起的平行脈。花常單生,藍紫色,花期4-6月,花期長達50天。蒴果長橢圓形,具縱肋6條,有尖喙,種子多數近球形,有稜角。種皮棕褐色,胚乳豐富,質地堅硬,有蠟質層保護。千粒重23-25克。馬藺即可種子繁殖,又可分株繁殖。播種繁殖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可進行。播種前先對種子進行浸種,一般可用30-40攝氏度的溫水浸泡24小時,可縮短種子出苗期,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范圍在15-30攝氏度之間,在適宜的土壤水份、溫度條件下播種約25天開始萌動發芽,35天開始破土出苗,播種量一般每畝4-5kg,馬藺播種當年就可形成繁茂的植被,春播當年可分檗,第三年開花,並可結實。若用成株進行分株繁殖,在春季花後、夏季、秋季均可進行,分根成活率很高,一般每隔2-4年進行一次,新苗生長迅速,管理也較粗放。;到了冬季馬藺地上部分枯死後,翌年春季開始萌發生長。馬藺莖葉的生長點均處於地表或地下,只有葉部挺立地上,葉片自然枯萎死亡和在枯黃期來臨前剪掉,均不影響其正常生長和發育。馬藺喜光,但有一定的耐蔭性,在疏林下仍能生長良好,照樣開花,其植被一旦形成,幾乎無需後期養護管理,也很少發生病害、蟲害。 馬藺適應性廣,抗逆性強。馬藺的抗鹽鹼性和抗寒、抗旱能力已使其成為荒漠草原和鹽生草甸的主要植被,也比較適合乾燥、土壤沙化地區的水土保持和鹽鹼地的綠化改造。馬藺頑強的生命力及其耐粗放管理,使其非常適合我國北方和西部的城鄉綠化以及水土保持,在綠地,道路兩側,綠化隔離帶現應用也較多,其市場應用前景也

多年生密叢草本,植株基部殘留老葉葉鞘纖維。根狀莖粗壯,木質,有多數須根。葉基生,寬線形,長可達40厘米,寬4-6毫米,呈灰綠色,兩面葉脈明顯。花莖高約10厘米,具2-4朵花;苞片3-5,狹披針形,長6-7厘米,花淺藍色、藍色或藍紫色,花被上有較深的條紋,直徑5-6厘米;花梗長4-7厘米,花被管短,長約3毫米;花被片6,2輪排列,外輪3裂片倒披針形,長約5厘米,寬約6毫米,稍開展,爪部楔形,內輪3裂片較狹,直立,長4.2-4.5厘米,寬5-7毫米,爪部狹楔形;雄蕊花絲黃色,花葯白色;花柱分枝3,扁平,花瓣狀,頂端2裂。蒴果長橢圓狀柱形,長4-6厘米,直徑1-1.4厘米,具6條肋,先端有短喙。
生於林緣及路旁草地、山坡灌叢、河邊及海濱沙質地。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及西藏等地,俄羅斯、蒙古、阿富汗、土耳其也有分布。

馬 藺--美麗神奇的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護坡植物
追求完美是人類的天性,對水保護坡植物也一樣,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尋找解決水土保持和邊坡防擴中的一切難題的植物--既能很好的保持水土又有美麗的外觀:既有頑強的生命力又容易建植管理:即有良好的生態功能又有經濟價值--馬藺(又稱馬蓮或馬蘭花),這種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的、具有獨特的生態學特徵和豐富的文化背景的美麗植物,雖然稱其為「一種完美的水保護坡植物」還為時尚早,但它的確具有成為一種完美的水保護坡植物的「天性」。
馬藺,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直立叢生,植株高(即葉長)約30厘米,葉寬約6毫米,蘭紫色花、四五月間開放,自然分布極廣。馬藺根系發達,抗性和適應性極強,耐鹽鹼,這些特徵就決定了它非常適用於北方氣候乾燥、土壤沙化地區的水土保持和鹽鹼地的綠化改造。
據測量,馬藺的根系入土深度可達1米以上,須根稠密而發達,呈傘狀分布,這不僅是它極強的抗性和適應性的有力保證,也使其具有很強的縛土保水能力。馬藺直立生長的葉片可有效地減少水份蒸發,緩解雨水對地表的直接沖刷,而且還利於根部透氣,馬藺生長具有高滲透功能,對降水快速入滲攔蓄,涵養地下水源,造就濕地環境有明顯效應。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馬藺的地上部分會變得相對低矮(地上生長量會減低20%以上),同時根系會更加發達(根系會增加10%以上),這都有助其在高溫乾旱、鹽鹼、水澇貧脊等不良環境中正常生存。馬藺還是一種耐重鹽鹼的植物,在含鹽量達7%,PH值達7.9-8.8的條件下仍能正常生長並開花結實,是難得的鹽鹼地綠化和改良的好材料。
馬藺自然頑強生長的明顯例證,在我國的大西北羅布泊無人區,古樓蘭故國的孔雀河流域,其它植物以不復存在,而馬藺草確零散的分布,充分顯現出適者生存的頑強生命力,在羅布泊的強乾旱、風沙疾暴。
千年的無人區,唯有馬藺綠色與花朵的這道亮麗景觀,這充分證明馬藺的生存奇跡。給我國及世界治理荒漠化閃亮出一道綠色植被綠燈。而馬藺的葉片和它調節水份與它的生態特性為菌類與昆蟲類的生存發展的空間是自然與野生各種動物生存的必備條件,是生物鏈的先決基礎,也是改善生態環境治理荒漠化的首選方略。對我國大西北脆弱植被生態環境的改善,用其地產固有植物植被是正體解決生態環境惡化的有效措施,而不是用引進國外進口植物短期就能適應和實用的,引進國外進口植物物種從它的病害隨之引入的整體價植觀也是得不償失,馬藺由於它根系的滲透功能和涵養地下水源作用及它的遮陰效果控制水份蒸發,植被後逐漸成為濕地環境,為整體生物鏈造就新的格局。
馬藺繁殖簡單迅速,生命力強,具備建植人工植被所必備的特點。馬藺既可用種子繁殖也可進行無性繁殖,直播種子出芽率達80%以上,用成熟的馬藺進行分株移栽繁殖成活率也很高。新苗生長迅速,次年即可發育成熟,馬藺抗逆性強,不僅抗旱、抗寒、抗鹽鹼、耐踐踏,而且具有極強的抗病蟲害能力,不僅在馬藺植被中從不發生病蟲害,而且由於它特殊的分泌物不受鼠害,老鼠從不到馬藺草地打洞築窩,使其與其它植物混植後也極少發生病蟲害,植被一旦形成即不必進行後期養護,收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除具有的水土保護功能外,馬藺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馬藺色澤青綠,在北方地區綠期可達280天以上:馬藺蘭紫色的花淡雅美麗,花密清香,花期長達50天,還可作為切花材料:馬藺耐踐踏,經歷踐踏後無須培育即可自我恢復:馬藺植株高矮適中,葉多而直立生長,具有較強的吸塵、減噪、降溫作用。馬藺生命力強,基本不需要日常養護,節約了水肥和管理投入:在建植城市開放或用作家畜飼料,每畝可產乾草500公斤,又能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

野生葯用觀賞花卉——馬藺
馬藺亦稱馬蓮、藍花草、蠡實等,.屬於鳶尾科植物,分布較廣,主產我國東北、華北、西北、華東、華中地區及內蒙古.多生於荒地、山坡草地及路旁雜草叢中,有時成叢、成片生長,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前景廣闊葉形優美,花色奇特,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馬藺的根、花、種子等是重要的中草葯能醫治多種疾病,有著極其重要的開發利用價值.

❻ 常見的有毒花卉植物大全,有毒花卉有哪些

①黃杜鵑,植株和體內均含有毒素,如果誤食會中毒。②一品紅,全株有毒,汁液能刺激皮膚紅腫,誤食莖、葉後就會中毒。③夾竹桃的枝、葉及樹皮中均含有夾竹桃甙,誤食幾克重的干物質就會引起腹部絞痛,若不及時洗腸,會有生命危險。④光棍樹,莖中的汁液能使皮膚紅腫,誤入眼睛內能引起失明。⑤五色梅,誤食其花、葉,會引起腹瀉、發燒。⑥水仙,其鱗莖內含有拉可丁,誤食會引起全身痙攣,腹瀉不止。⑦秋水仙,球莖和葉片汁液中均含有秋水仙鹼,有劇毒,誤食少量就會有生命危險。⑧變葉木,葉片和乳汁有毒,誤食後會引起吐瀉及浮腫。⑨石蒜,鱗莖含有石蒜鹼等有毒物質,誤食後引起嘔吐、腹瀉、手腳發冷、休克,嚴重的因中樞神經麻痹而死亡。⑩花葉萬年青,花、葉內含有草酸和天門冬毒素,誤食後引起口腔、咽喉、食道、腸胃腫痛,甚至傷害聲帶,使人變啞。?凌霄,花粉有毒,切勿讓兒童玩此花,否則誤入眼內引起紅腫,且一時難以治癒。?珊瑚豆,全株有毒,要告誡兒童不要食其紅果。?仙人掌類植物,刺內含有毒汁,人體被刺後易引起皮膚紅腫疼痛、搔癢等過敏症狀。?燕子掌,含有大戟脂素,流出的汁液觸及皮膚,引起水泡,痛、癢難受。?南天竹,含氰甙等毒素,誤食後出現血壓下降、痙攣、昏迷等症狀。?虞美人,全株含生物鹼等毒素,誤食後引起中樞神經紊亂,嚴重的會導致死亡。此外,虎刺梅、霸玉鞭莖中的乳汁均有毒,不能入眼。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所列花卉雖有毒,但它們是不會從植物內自行釋放出來的,只要在養護中注意不隨便攀折或不讓兒童誤食,對人體健康是不會有影響的。

❼ 大花馬齒莧的介紹

大花馬齒莧(學名: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一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莖平卧或斜升,紫紅色,多分枝,節上叢生毛。葉密集枝端,較下的葉分開,不規則互生,葉片細圓柱形,無毛。花單生或數朵簇生枝端,直徑2.5-4厘米,日開夜閉;總苞8-9片,葉狀,輪生,具白色長柔毛;花瓣5或重瓣,倒卵形,頂端微凹,長12-30毫米,紅色、紫色或黃白色。蒴果近橢圓形,蓋裂;種子細小,多數,圓腎形,直徑不及1毫米。花期6-9月,果期8-11月。原產巴西。中國公園、花圃常有栽培,是一種美麗的花卉,繁殖容易,扦插或播種均可。全草可供葯用,有散瘀止痛、清熱、解毒消腫功效,用於咽喉腫痛、燙傷、跌打損傷、瘡癤腫毒。(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1)

❽ 馬鞭草科的植物有哪些

美女櫻、大青屬(赬桐屬)、冬紅屬(冬紅花屬)、豆腐柴屬、海欖雌屬、假連翹屬、假紫珠屬(鍾萼木屬)、
辣蕕屬、藍花藤屬、六苞藤屬、馬纓丹屬、牡荊屬、絨苞藤屬、石梓屬、楔翅藤屬、柚木屬、蕕屬、紫珠屬
代表物種
【馬鞭草】

本科主要代表種有:
⑴馬鞭草,多年生草本。莖常方形。葉卵圓或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或缺刻乃至3深裂。花小,淡紫色至藍色, 組成穗狀花序。果成熟時4瓣裂。全世界溫帶至熱帶的雜草。可供葯用。
⑵馬纓丹,別稱五色梅。直立或蔓生灌木。莖生溝狀皮刺。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邊緣有鈍齒。花冠初為黃色或橙黃色,後為深紅色。果實球形,成熟後紫黑色。熱帶至亞熱帶常見,有時為惡性雜木。但全年開花而美麗,常栽培供觀賞。根、葉及花作葯用。
⑶紫珠,灌木,常被星狀毛。葉卵狀橢圓形至橢圓形,葉緣有細齒。聚傘花序腋生;花紫色,有暗紅色腺點。果實球形,熟時紫色。分布自華北向西南延至越南。生於林緣及次生灌叢中。花果美麗可供觀賞。根或全株入葯。
⑷過江藤,多年生草本,全體貼生丁字狀短毛。葉近無柄,常呈匙形。穗狀花序腋生,花冠白、粉紅至紫紅色。果淡黃色,內藏於膜質花萼內。為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草。全草入葯。
【黃荊】
⑸臭黃荊,灌木。葉常卵狀披針形,近無柄,葉背有紫紅色腺點。聚傘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花冠黃色,4裂近2唇形。核果倒卵球形。分布中國中南至西南部疏林灌叢中。葉可制涼粉,根、葉、種子入葯。
⑹黃荊,灌木或小喬木。掌狀復葉,小葉全緣,背面被灰白色絨毛。聚傘花序排成頂生圓錐花序;花冠淡紫色,2唇形。核果球形。分布東南亞,在南美洲的玻利維亞逸生,生於山坡路旁。莖皮可造紙及制人造棉;莖葉治久痢;種子為清涼性鎮靜、鎮痛葯;根可以驅蟯蟲;花和枝葉可提取芳香油。
⑺灰毛牡荊,別稱薄姜木。喬木。掌狀復葉,小葉背被灰黃色柔毛及黃色腺點。圓錐花序頂生;花白至淡黃色,5裂呈 2唇形。核果長圓狀倒卵形。生林中。分布自中國中部南延至馬來西亞。果實、根可供葯用。木材無心材、邊材區別,可為膠合板用材。

❾ 花卉薊馬要怎樣防治

花卉薊馬防治:消滅越冬蟲源:冬春季徹底清除雜草及枯枝落葉等,減少越冬蟲源。

噴葯防治:露地栽培時,噴50%辛硫磷或50%殺螟松乳劑1200倍液。噴葯時要注意噴及花部,使葯液到達薊馬隱匿之處。對於少數名貴花卉,亦可使用25%溴氰菊酯乳劑4000倍液噴霧,以防發生葯害。

熏蒸防治:溫室或花房中,可用80%敵敵畏1500倍液密閉熏蒸法滅蟲。

❿ 田間雜草一般是哪些植物一般哪些目科屬出雜草多

一般禾本科、莎草科、莧科、藜科、蓼科雜草種類較多雜草雜草(weed) 目的作物以外的,妨礙和干擾人類生產和生活環境的各種植物類群。主要為草本植物,也包括部分小灌木、蕨類及藻類。全世界約有雜草8000種,與農業生產有關的主要只有250種。中國約有雜草119科1200種。除可按植物學方法分類外還可按其對水分的適應性分為水生、沼生、濕生和旱生,按化學防除的需要分為禾草、莎草和闊葉草,此外還可根據雜草的營養類型、生長習性和繁殖方式等進行分類。其生物學特性表現為:傳播方式多,繁殖與再生力強,生活周期一般都比作物短,成熟的種子隨熟隨落,抗逆性強,光合作用效益高等。農田雜草的主要為害為:與作物爭奪養料、水分、陽光和空間,妨礙田間通風透光,增加局部氣候溫度,有些則是病蟲中間寄主,促進病蟲害發生;寄生性雜草直接從作物體內吸收養分,從而降低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此外,有的雜草的種子或花粉含有毒素,能使人畜中毒。 全世界30多萬種植物中,雜草的總數有3萬多種,約占植物總數的十分之一。其中,每年約有1800種雜草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生長於主要作物田的雜草約200多種,其中危害最嚴重的雜草不過20-30種。 這些雜草由於地區、國家、氣候和土壤條件、作物及栽培方法的不同,其分布存在明顯差異。Holm 等(1977)指出:全世界危害最嚴重的雜草有10種,這些雜草多以熱帶、亞熱帶及溫帶為中心而分布,各種雜草都具有難以防治的生態特性。例如,假高梁在美國廣泛分布,成為大豆、玉米田最難防治的雜草;稗草分布於全世界各地稻田與旱田作物中;白茅則成為熱帶與亞熱帶果園、膠園難以治理的雜草。 世界各地廣為分布的雜草還有:小莧(Amaranthus bybris L.)、刺莧(A. spinosus L.)、野燕麥、藜、鐵荸薺(Cyperus esculentus L.)、馬唐、兩耳草(Paspalum conjugatum Berqius)、馬齒莧、羅氏草(Rottbellia exaltata L.)等。由於氣候條件,特別是溫度與降雨的影響,造成旱田雜草種類及其分布在世界各地差異較大,例如,假高梁廣泛分布於非洲與美國,而在亞洲各國則分布極少。稻田由於生態環境的一致性,因而世界各地雜草種類及分布差異不大,據Raju與Reddy(1986)報道,世界稻田雜草總計350種,其中禾本科雜草主要是:稗、芒稷、千金子、Echinochloa glaberscens 、Paspalum paspaloides 及野生稻;主要莎草科雜草有: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L.) Vahl.), Scirpus maritimus, Cyperus spp;主要闊葉雜草有:尖瓣花(Sphcnoclea zeylanica L.)、水莧菜(Ammania baccitera L.)、鱧腸(Eclipta alba (L.) Hassk)、雍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稻田主要雜草是:稗、鳳眼蘭、鴨舌草、異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 、碎米莎草(C. iria L.)、具芒碎米莎草 (C. microiria Steud)、飄拂草(Fimbristylis spp.)芒稷、眼子菜(Potamogaton spp.)、長瓣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蓼(Polygonum spp.)、虻眼(Dopatrium junceum (Roxb.) Berch-Ham)、Azolla spp.、牛毛氈、母草(Lindernia spp.)、節節菜(Rotala indica (Willd.) Kochne.)、Marsilea crenata, 蘋(Marsilea quadrifolia)及Salinia spp.。

熱點內容
丁香辣木葉 發布:2025-10-03 06:42:19 瀏覽:908
荷花豆沙酥 發布:2025-10-03 06:40:20 瀏覽:619
飽金茶花 發布:2025-10-03 06:35:51 瀏覽:713
蕭肖花藝 發布:2025-10-03 06:30:00 瀏覽:931
色婷婷丁香花 發布:2025-10-03 06:24:26 瀏覽:631
部編丁香結 發布:2025-10-03 06:06:03 瀏覽:575
韓國櫻花圖片 發布:2025-10-03 05:53:42 瀏覽:418
名家畫寫意梅花 發布:2025-10-03 05:53:42 瀏覽:189
大寫的梅花 發布:2025-10-03 05:36:43 瀏覽:967
荷花開欲亂 發布:2025-10-03 05:26:47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