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竹子花瓶花藝插花
❶ 花瓶如何傳承古代文化
傳統文化最好的出路有兩條,一條是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一條是對其進行創新型發展。
就傳統陶瓷文化而言,首要一點就是要立足在傳統陶瓷文化基礎上,拓寬外延豐富其表現形式,幫助傳統陶瓷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化屬於形而上,若要將某種文化推而廣之,就需要找到一種載體,使其融入到該載體中,在無形中推廣開來。
以故宮文化為例,《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4分。劇中的文物修復師傅,在蛛絲馬跡中尋找著文物復原的方式方法,讓原本殘敗不堪的文物又重新煥發了光彩。文物的修復過程,像是現代匠人與古代手藝人之間的溝通。我們通過屏幕,不僅能了解到故宮文物的前世與今生,也更好的體會到了文物背後的故事與艱辛。其實,這就是傳播故宮文化一種非常具象的表現方式。
同樣,傳統陶瓷文化也需要這樣的方式。
陶瓷作為一種器物,他原本僅具有儲存、擺放等功能,但隨著技藝的發展與內涵的植入,陶瓷則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外」價值。這些使用功能與「功能外」價值共同塑造了傳統陶瓷文化。
在日本,有一家拉麵店,叫做一蘭拉麵,他每一隻拉麵碗的底部都會有一個字,你只有把面吃光把湯喝凈,才能看到這個藏在碗底的字樣。這就是一種將器物與食物相連相接的方式,或許是碗增加了面的趣味,也或許是面助推了碗的出彩。總而言之,這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方式,她將食物與器具很自然的結合在一起。
《紅樓夢》就很好的講述了我國古人對於器物與飲食的看法,黛玉飲酒時拿起的是烏銀梅花自斟壺 ,揀了一隻海棠凍石蕉葉杯。再看妙玉,她拿出兩只杯來。一個旁邊有一耳,杯上鐫著「瓟斝」三個隸字,後有一行小真字是「晉王愷珍玩」,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那一隻形似缽而小,也有三個垂珠篆字,鐫著「點犀」。妙玉斟了一喬皿與黛玉。仍將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隻綠玉斗來斟與寶玉。
你或許會覺得,古人喝個茶而已,何必那麼挑剔?
其實,自古至今,器物與食物本來就是一體兩面,相符相成的。我們重視吃,但在我們骨子裡同樣也重視用具。
陶瓷作為重要的用具,他完全可以在供人使用中體現她的美感與價值。
不過,要細分受眾,這樣才能更好的推而廣之。像日本,就有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陶瓷,有田燒、伊萬里燒、波佐見燒等等。受眾越清晰,陶瓷銷量就越走俏。
因此,我國傳統陶瓷文化若要走向復興,也要進一步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拓寬她的外延,增加她的表現形式,細分她的受眾群體,這樣才能增加曝光,才能更好講述她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❷ 插花需要注意些什麼
1、選花:選花時,應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來選花,也可借花來表達版自己的志向、權情感,使人與花和諧、自然。
2、色彩搭配法。濃色的花朵應插低,淡色的花朵應插高,使花型有穩定感。
3、自然式插法。就是突出植物的自然姿態,注意色彩協調,重心平穩。
4、季節性:春有梅花、桃花、牡丹等;夏有杜鵑、石榴、晚香玉等;秋有桂花、木芙蓉、金蓮花等;冬有臘梅、山茶、水仙等。此外,還有南天竹、金橘、石榴等觀果類和文竹、天門冬等觀葉類。
(2)中式竹子花瓶花藝插花擴展閱讀:
插花的造型注意事項:
1、上輕下重:含苞在上,盛花在下;淺色在上,深色在下。
2、上散下聚:花朵枝葉,一般下茂上疏,千姿百態;高低錯落。花朵不要插在同一橫線或直線上,位置要前後高低錯開。
3、疏密有致:花和葉不要等距離安排,應有疏有密,富於節奏感;仰俯呼應。
4、要確立一個中心,周圍的花朵枝葉圍繞中心互相呼應。
5、花為實,葉為虛,有花無葉欠陪襯,有葉無花缺實體。
6、動靜相宜:既要有靜態的對稱,又要有動態的錯落。
7、既要有古典的端莊,又要通過選材、構圖的變化、營造出獨特意境。
❸ 蓮花竹,插在花瓶里,葉子變黃了,怎麼辦謝謝~~~
不是插多的問題,你瓶裝的水太多了,其實只要能泡過竹莖底部幾厘米就可以了。
其實插花瓶的這些竹大都是富貴竹的變種或改良。
比如常見的富貴竹觀賞藝術品有:
⑴開運竹,又叫富貴塔、竹塔、塔竹,其層次錯落有致,造形高貴典雅,節節高升,層層吐綠,形似寶塔;
⑵彎竹,又叫轉運竹,有螺旋型、心型、8字型……等組合,意味著轉來好運;
⑶竹籠,是在培植時人工編織成籠狀,取富貴纏綿,竹籠入水,財源廣進之意;
⑷直枝,多枝紮成一束或散插在花瓶中,造型生動,待各枝頂芽開葉後更顯得生機勃勃,大有節節高升之勢;
⑸千手富貴盤,先將多枝富貴竹有規律地栽於盤中,培植時人工編織,形如千手觀音,如意吉祥;
⑹竹籃,用直枝紮成籃的底盤,並用兩支7字形的彎竹作籃柄,也可加上兩支O形彎竹作裝飾,創造出籃的藝術造型;
⑺花瓶,用直枝紮成,中間留空,用作插花,也可配合選用彎竹作襯托。
瓶插水養蓮花竹要掌握以下要領,特別注意第二條,這條非常重要。
1.基部去葉切斜口
入瓶前要將插條基部葉片除去,並用利刀將基部切成斜口,刀口要平滑,以增大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面積。每3-4天,換一次清水,可放入幾塊小木炭防腐,10天內不要移動位置和改變方向,約15天左右即可長出銀白色須根。
2.換水改加水
生根後不宜換水,水分蒸發後只能及時加水。常換水易造成葉黃枝萎。加的水最好是用井水,用自來水要先用器皿貯存一天,水要保持清潔、新鮮,不能用臟水、硬水或混有油質的水,否則容易爛根。
3.及時施肥
為防止徒長,不要施化肥,最好每隔3周左右向瓶內注入幾滴白蘭地酒,加少量營養液;也可用500克水溶解碾成粉末的阿司匹林半片或VC一片,加水時滴入幾滴,即能使葉片保持翠綠(長出根後就不用)。
4.忌風吹
不要將富貴竹擺放在電視機旁或空調機、電風扇常吹到的地方,以免葉尖及葉緣乾枯。
❹ 中式花道的基本流派
中式花道的基本流派是中華花藝、人文花道和枯山花道。花道是適當地截取樹木花草的枝、葉、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術。花道能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簡而言之插花藝術。
相關信息
1、中式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中國傳統插花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特徵。主要表現在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追求花材的意趣美。善用木本花材。採用不對稱式構圖形式。賦予花材豐富的內涵與象徵性。
2、中華花藝的精神內核是為天地立心。主要特色為含蓄、高雅、飄逸、豐盈、和諧。中華花藝之父黃永川先生說它不僅是造型藝術那麼簡單,中國人的哲學、文化、倫理,都在裡面。在一瓶花里見天地,簡單又如此復雜。
3、枯山花道創始人王德成,新興的花道名稱,枯山花道講求陶、石、木、竹、花信手拈來,枯荷、殘柳、干枝皆能造景,將簡素與自然、孤傲與幽玄、脫俗與寂靜凝練成石幽水寂、山鄉野趣的詩意,通過線條、顏色、形態、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
4、人文花道的創始人是台灣王國忠老師,致力於東方插花教學40年。王國忠的人文花道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休閑的、生活化的。插花大多將花與茶、花與畫、花與禪等文化結合,力求營造出一種古典文人追求的情趣。
❺ 插花怎麼做
(1)我國梅花插花的歷史 我國梅花插花的最早記載,至少應在魏、晉之際。據《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詩雲:『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宋代,梅花插花之風甚盛。李嵩畫有《花籃圖》,在此畫中,一個精緻的藤籃中插有梅花、蠟梅、山茶、水仙、瑞香等花卉,技法豐滿、細膩。張道洽的《瓶梅》詩雲:「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陸游作有「瓶里梅花夜來香」的詩句,戴復古作有「古瓶斜插數枝春,此即吾家勸酒人」的詩句,楊萬里作有「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寞空山裡,喚入詩人幾案來」的詩句。明、清梅插花及藝梅均步入鼎盛期。明代出現插花的專著,如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等。《瓶史》中「花目」一節雲:「余之諸花,取其迎而易致者,入春為梅為海棠」;「品第」一節雲:「梅以重葉、綠萼、玉蝶、百葉緗梅為上」;「使令」一節雲:「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瓶史》很快傳入日本,並形成日本插花的流派之一——宏道流。清代以瓶供為主,如陳書繪制《瓶供》圖,梅花與牡丹交輝,更顯得梅花插花的清麗高潔。清代涉及梅花插花的著作也更豐碩,如《芥子園畫傳·梅菊譜序》就有「出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之句。其他還有陳淏子的《花鏡》、沈復的《浮生六記》等也涉及有梅花插花。近代,梅花插花應用在規模、風格上均有新的提高。如1949年在上海舉辦的梅展,據考證,可能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屆包括梅花插花的正式梅展。1989年中國花協梅花、蠟梅分會成立後舉辦過九屆全國梅展,均設有梅花插花展區。
(2)插梅的構圖與立意 牡丹重姿、重彩,插牡丹必須顯出富麗堂皇;玉蘭潔白、清麗,插玉蘭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杏嬌艷、繽紛,插桃杏可烘托熱鬧的氣氛……梅花,不以華麗取寵,而以韻格為勝,具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及風格。所以插梅的構圖與立意與眾花不同。
人們愛梅,不只是欣賞梅的外在風姿,更在於梅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的品格,人們視梅為堅貞、頑強、幸福及友情的象徵。因此,我們插花之前應先立意:或以冰中孕蕾、雪裡開花的梅花為主體,配以蒼松、翠竹,構成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或以「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陳亮)為題來歌頌威武不屈的精神;或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晉·陸凱)以寄予友人之情誼;或以「賞梅倍思親」來抒發親人團聚的願望;或以「喜迎佳節春意鬧」,象徵欣欣向榮的景象。關於梅花的插花藝術,《瓶史》中談到:十一月插紅梅,正月插梅花。花木搭配以梅花為主,再配迎春、瑞香、山茶。
(3)插梅的主要方式 插梅的主要方式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掛式插梅3種:
花瓶式插梅:花瓶深色、素凈者均可,銅質和陶瓷的古樸花瓶更能顯示梅花的高雅。切勿用華麗的花瓶,以免喧賓奪主。如瓶口太大而花枝擺動,可剪幾根短枝架設瓶口,也可將花枝基部的中間切開,使它能夾住瓶內的小橫木,以固定花枝。如花瓶較輕不易立穩,瓶中可投鉛、石等,以防倒伏。梅花有紅、白、綠等色,可一色單插,也可幾色合插,但必須以一色為主,以免紛雜。插梅時也可適當配些南天竹、文竹等,以調和色彩與層次。
盆景式插梅:一種插器是淺身闊口的水盆器皿,一種是用以製作小型寫意盆景的各種觀賞淺盆。用水盆器皿插梅,必須藉助於花插座(也稱劍山),這是由金屬鑄制而成的,圓形、三角形或方形平底,向上一面有較多針刺,用來固定花枝之用。根據自己的立意要求進行構圖,在插「歲寒三友」圖時,由於竹枝易乾枯,必須將它盡量低插,近於水面為好。若松枝過於笨重粗大,不能平穩放置,可先將其基部釘在方塊木板上。置於盤中後用卵石蓋壓木板,這樣就可固定松枝。如梅枝較粗,可在花枝下中間處,用刀切成十字形,切隙深度應比劍山的針約長兩倍,切好後再插。挑選好橫斜疏瘦的小梅枝,借古人詠梅的佳句名言為意境,創作寓意深刻的寫意盆景,置於書房幾案,以假亂真,同樣可收到極好的觀賞效果。其製作方法為:用濕棉花或濕紗布將梅枝基部纏繞,用塑料布包好後,根據立意要求,或直或斜栽於盆中,並適當點綴一些蕨類、小草等小植物和玩石、朽木之類的小配件,再用土鋪成起伏不定的山巒起伏,也可留些空白做水體,最後用苔蘚將土體全部鋪蓋;這樣,一盆梅花寫意盆景就製成了,只要經常在苔蘚上噴些水就可欣賞數日之久,花謝後可再換梅枝。
壁掛式插梅:採用竹器、陶瓷等懸掛式的花器。斜垂的梅枝,配以文竹或常春藤的長蔓,這樣剛毅的梅枝與搖曳的長藤在合適的背景前交相輝映,一剛一柔,別有風味。若梅枝不斜垂,可在適宜彎曲處,鋸1~2個缺口,用三角形硬木填塞鞏固其隙以符所需角度。
(4)插梅的保鮮技術 花瓶口小身高,水應盛至瓶身最寬闊處,使水與空氣有較大的接觸面。以雨水為佳,河塘水亦可,渾濁者須澄清方可使用。自來水中因有氯氣,須貯放數日再用。唯井水鹼性大,切勿使用。水溫應與氣溫相一致。為使瓶水不腐,可在水中加入0.1%的食鹽或1/4000的高錳酸鉀或適量的硫磺,並注意經常換水。
花枝浸入水中剪切,避免剪切時空氣侵入枝莖導管中,利於吸收水分。切口斜度越大越好,以擴大吸水面積,增大吸水量。在切口處多開裂縫,也可達到此目的。用厚報紙將梅枝上部包裹好,把切口浸入加了少許食鹽或明礬的沸水中10秒鍾左右,這既可排除切口細菌,又能將導管中所存空氣排出。或者將梅枝切口用火燒焦,使它局部炭化。
我國古代也有一些插梅保鮮措施,如宋代范成大雲:「花下不易焚香……至若濁氣煤煙,皆時殺花。」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載:「煮鯽魚湯可插梅。」清代陳淏子《花鏡》載:「梅宜用豬肉汁去油俟冷插花,且瓶不結凍,雖細蕊皆開。」明代《瓶花譜》載:「古銅壺龍泉均州瓶,有極大高三二尺者,別無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梅花初折,宜火燒折處,固滲以泥。」又雲:「日置南窗下,夜卧置榻旁,俾近人氣,可不凍。」大家不妨一試。
❻ 中式插花的基礎布局技巧是什麼
中式插花的花型簡單來說一般是以三個主枝條骨架(第一主枝A、第二主枝B、第三主枝C)然後版再在各權個主枝的周圍插輔助枝條來填補空間,最後的花型要豐滿、有層次感。
第一主枝A高度一般來說是花器單位的1.5-2倍(花器單位是指花器的高度與直徑之和),盆插1.5倍瓶查2倍,第二主枝B一般是A的1/2-3/4,第三主枝C是B的1/2-3/4,中式插花裡面一般AB多用木本枝條,C的話可木本可草本,ABC是骨架,其次從枝補枝基本都是草本枝條,且一般不超過ABC的長度,主要是陪襯作用。
主要的花型就是直立型、直上型、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
C在右側是是順位插法,在左側就是逆位插
直立型:
A在花器中線左側10-15°,B與A同側,左前45°,C右前75°,
傾斜型:
A在中線左前45°,B在中線旁15°,C在中線右側75°
平展型:
A在傾斜型的基礎上繼續下斜到基本和中線垂直,B在中線右側65°左右,C在中線前傾75°
❼ 插在花瓶中的竹子怎麼養才能活
如果插的是富貴竹的話,要長時間養護的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及時換水、加水:
開始水養時建議每3天左右換一次清水,保持花瓶里的清潔環境,條件允許的可放進兩小塊木炭防腐,盡量不要移動位置和改變方向,約半個月即可長出白色須根,生根之後就容易長期養植了。但是生根後不宜換水,水分蒸發後只能及時加水。常換水易造成葉黃枝萎。加的水最好是用井水,水要保持清潔、新鮮,不能用臟水、硬水或混有油質的水,否則容易爛根。
2、注意施肥:
水養富貴竹為防止徒長,不需要用施強效的化肥,只要加少量營養液;也可用500克水溶解碾成粉末的阿司匹林半片或VC一片,加水時滴入幾滴,即能使葉片保持翠綠(長出根後就不用)。
3、定期修剪:
為了防止竹子的葉子腐爛影響生長,建議每隔兩天修剪兩三片竹葉,影響美觀的話也可以自己根據需要來修剪,保證不會竹葉腐爛就行,盡量不要讓竹葉掉進花瓶裡面。
4、補充陽光:
植物需要進行一定的光合作用才能保持生長穩定,不要長期把竹子放在陰暗的環境,有時間的話最好定期放到有陽光的地方曬一兩個小時,不用很猛烈的陽光,只要是光就能維持光合作用了。
拓展資料:
1.富貴竹性喜陰濕高溫、耐澇、耐肥力強、抗寒力強,喜半蔭的環境,適宜生長於排水良好的砂質土或半泥砂及沖積層粘土中。
2.富貴竹喜溫暖的環境,溫度適宜18℃~24℃,一年四季均可生長,低於13℃則植株休眠,停止生長。溫度太低時,因根系吸水不足,葉尖和葉緣會出現黃褐色的斑塊。越冬最低溫度要在10℃以上。
3.富貴竹對光照要求不嚴,適宜在明亮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曝曬會引起葉片變黃、褪綠、生長慢等現象。
參考資料:
富貴竹-網路
❽ 插花一般有哪些技巧!
巧妙地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形態進行創作,作品中需要遮擋的部分務求不露痕跡,自製的器皿、道具等有較高的工藝水準,掌握插花的固定方法和花材的處理方法,這些均是能夠得心應手地進行插花作品創作的必要技巧。
(1)插花的固定技巧
①折枝固定法:用於枝條硬直,不易彎曲或固定有困難的木本花卉枝條,將花枝一定部位折裂,嵌入小石子或小木塊。
②夾縛枝固定法:在不用插花泥固定的情況下,為了防止花枝在花器中移動,可採用夾縛枝條的方法加以解決。
③瓶口插架固定法:在不使用插花泥固定的情況下,為了解決花瓶口較大,且不易固定花枝的難題,用竹子或枝條製成插架,卡在瓶口,將空間分隔成幾部分,可減少花枝插入花瓶以後走形滑動。
④附枝固定法:部分草本花卉質地松軟,或花梗細弱,難以在插座上固定,可取一較粗硬的短枝捆紮在花枝的基部,再插入花插或插泥。
⑤集束捆紮法:有些莖干嬌嫩的草本花卉,需要集中表現其群體之美,可用繩子或細鉛絲扎住花卉群體的基部,然後插入插座或花泥中。
⑥釘板固定法:在製作東方式或自由式插花中,需要使用一些高大粗壯的木本植物,先釘板固定花枝,再在木板上壓塊石頭,既遮掩了木板,又不會有傾覆的危險。
⑦插座連體法:當遇到花枝過重,花插座不穩的情況下,可以採取插座疊加的方法,加以解決。
⑧切口固定法:有些較粗硬的木本花卉,可在基部切口處縱向切上幾刀,形成小豁口,再插入插座。這樣既方便花枝的固定,又有利於花枝吸水。
(2)花材的處理技巧
①金屬絲纏繞法:為了支撐柔軟的花枝和使花枝彎曲自如,可用細鐵絲纏繞花枝,再行加工。
②金屬絲穿心法:花梗柔軟或空心的草本花卉,如扶郎花、睡蓮、花毛莨等,可選用粗細適中的金屬絲,從切口處插入,刺透花蕊;也可以由花蕊中央插入,穿人花梗。
③切口彎曲法:枝條較硬的木本花枝需要彎曲,可用剪刀斜切花莖,深度不宜太深,然後慢慢彎曲枝條。對一些細長柔軟的樹枝,可用手直接彎曲造型。對於較粗的木本枝條,也可運用楔木彎枝法,將同種植物材料上預先切下三角形楔木,鑲進需要造型的枝條切口內。
④葉片的造型法:利用葉片的柔軟性,可以採用圈葉法造型,如腎蕨、一葉蘭、麥冬、鐵樹等;也可以將葉片捲曲造型,如一葉蘭、麥冬、龍血樹、萬年青等。對於具有平行葉脈的植物,如一葉蘭,可採用葉片拉絲法,形成紡錘狀弧線葉;對一些長劍形的葉片可作翻翅法處理,如一葉蘭、唐菖蒲葉等;有些植物如絲蘭的嫩葉還可根據需要,編織成蟲、蟹、蝶等各種造型。
⑤修葉變形法:有些植物如棕櫚、蒲葵、八角金盤、鐵樹、一葉蘭、散尾葵、傘草等可以加以修剪變形,以達到某種審美效果。
⑥枝葉造型法:有些枝條比較柔軟的植物,如結香、垂柳、銀柳、迎春、黃馨等花枝可以用打結法處理;一些細長的植物葉片,如麥冬、鳶尾等也能作打結處理造型。有些花枝、花梗或莖干、葉片,如竹子、狗尾巴草、蠟燭草等還可以作彎折法處理。
⑦雙向插入法:這種方法以花泥作固定材料,將花枝一分為二,從兩頭插入花泥,使人產生一種視覺上的連接效果,從兩頭插入的花枝均能吸收到水分。
⑧花葉破損法:因插花造型的需要,有時可將花朵剝去幾片花辦,如荷花、月季等使花朵變小。為了表現植物被食葉昆蟲侵犯過,也可在葉的表面剪幾個洞。
⑨枝葉噴灑法:為了表現霜雪寒冷等景象,可用噴雪噴灑枝葉。為了增加葉片的光亮度,可用綠寶等光亮劑噴灑處理。
⑩枝條倒插法: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可以打破常規,將植物枝條倒插在花器中,也可不插入花器,以達到某種裝飾效果。
❾ 中國傳統插花四大流派
中國傳統插花發展簡史
原始萌芽期——西周至春秋、戰國
中國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文明剛剛開始發芽階段,花就與祖先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銅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紋飾雕刻在上面。中國戰國時期的詩集《離騷》中有這樣的話「紉秋蘭以為佩」「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說明當時有採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時尚。以花傳情,以花明志,賦予花卉以某種寓意,可見花卉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進入了文化領域。
《楚辭·九歌·禮魂》中記載: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初級發展期——秦、漢至魏、晉、南北朝
秦漢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進步,插花藝術有了極大的發展,插花的雛形已經初步體現。據史書記載,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後將四時植花羅致室內,並安排於寢榻、幾案上。可想而知, 這些「四時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東漢古墓墓道壁畫中繪有一個陶質圓盆,盆內均勻地插著6支小紅花並置於方形幾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幾架三 位一體的形象,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的早期中圍插花。
到了南北朝時期,插花主要被用於佛堂前的供花。人們為了保持花朵的新鮮,開始嘗試 將花插入水中養殖。《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記載:「子懋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罵,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以花 獻佛,祈求醫病,霍然痊癒。」這是史書中關於用容器描花水養的文字記載。當時佛前供花以荷花與柳枝為主要花材,不講究插花藝術造型。
興盛發展期——隋、唐至五代時期
隋唐時代是我國插花藝術發展史上的興旺時期。插花開始在宮廷中盛行。這時中國的插花藝術開始有了系統的技術手法和規定。比如說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開時節,宮廷中都要舉行牡丹插花會,有嚴格的程序和非常講究的排場。如羅虯的《花九錫》中說:「重頂幃(障風)、金錯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貯)、雕文台座(安置)、畫圖、翻曲、美醑(欣賞,美即美酒)、新詩(詠)。」「九錫」就是九個程序。對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場所、養護水質、幾架形狀以及掛畫都有嚴格規定, 還要譜曲、詠詩謳歌,再飲美酒方能盡興。從而達到視覺、聽覺多方面欣賞的效果。
點茶、焚香、插花、掛畫,被合稱為生活四藝
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五的「花朝節」在唐朝是個很盛大的節日,傳說是百花之神誕生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要去郊外踏青賞花,市集上也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飾品,舉行大規模的賞花盛會。在此時期,人造花的應用也日漸廣泛。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一束人造絹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組合,製作精細,花色艷麗,模擬程度很高。
五代十國時期,插花開始了藝術高雅化,從莊重講排場變成不拘一格,開始追去自然美。由於政局動盪不穩,許多文人雅士避亂隱居,吟詩潑墨,插花藝術也變成他們表達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開始不局限於花朵,而是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由銅或瓷的盤盆容器,擴展到竹筒、漆器。而且插花作品不一定要擺放在桌子上,出現 了壁掛,吊掛。南唐後主李煜對插花藝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錦洞天」是李後主的獨創。每年春盛時節,梁棟窗壁,柱拱階砌,並作隔筒,密插雜花,掛上橫幅「錦洞天」。猶如大型插花展覽會,千姿百態,琳琅滿目。當時還出現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盤」,既做容器,又當花插。插花作品追求自然情趣,朴實而又不失灑脫。
全盛發展期——宋代
進入宋代,插花藝術發展到極盛時期。受理學觀念影響,此時的插花藝術不只追求怡情娛樂,還特別注重構思的理性意念,以表現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節操等。花材也選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構圖突破了唐代的富麗堂皇,以「清」、「疏」的風格追求線條美。所以有人把當時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 宋代的藍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韻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籃圖,花籃造型製作精緻美觀,有優美的花紋、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開或盛開,色彩艷麗,錯落有致,姿態飄逸,生機勃勃。從此開始,插花形成以花品、花的寓意,人倫教化的插花形式,插花藝術上升到了一種對待自然的態度,體現人的操守。這也就是花道。
緩慢發展期——元代
元代插花風格逐漸擺脫宋代理學的影響,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諧音來表達作品的主題,也就產生了有人所說的「心象花」。錢選繪的吊籃式插花,在吊籃上放兩個瓷罐,罐里分別裝滿金桂和銀桂,上飄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條,暗示金貴、銀貴,不如自在如意貴。反映人們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願望。
明代是插花藝術復興、繁榮、昌盛和成熟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形成了完備的系統的體系。初期受宋代理學影響,以中立式廳堂插花為主,造型豐滿,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簡潔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點,朴實生動,不喜豪華富貴,常用如意、靈芝、珊瑚等裝點插花。
成熟完善期——明至清代中期
到了明代晚期,花道發展到了中國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這時的插花藝術追求參差不倫,意態天然。講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態,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構圖嚴謹,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關系。這一時期中國插花理論日臻完善、成熟,有許多插花藝術專著相繼問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響最大,書中對構圖、採花、保養、品第、花器、配置、環境、修養、欣賞、花性等諸多方面,在理論上和技術上作了系統的全面的論述。還有張謙德的《瓶花譜》、高濂的《遵生八 盞.燕閑清賞》、何仙郎的《花案》等,對花材的選擇、處理藝術,保養方法,插花風格,花性認識,構圖技巧,色彩和體量的協調,品賞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論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襲明代傳統風格,流行寫景式插花、組合插花和諧音式插花。但是縱觀清朝三百年,插花藝術始終處於一個下坡時期,得不到重視。花道在此時開始衰落。
傳統插花、古典園林,兩朵綻放在中華藝術百花園中爭奇斗艷的花朵,自古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根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廣闊沃土之中。「不入園林,怎知春色如許」,一朵朵綻放於園林之中的鮮活花朵,也成為園林中最美的點綴。
又逢冬季,中國園林博物館即將推出第四屆插花藝術展,帶您走進插花藝術的殿堂,共同感受插花藝術魅力。熱愛插花藝術、喜愛生活美學的您,又對插花藝術了解多少呢?
宋代 籃花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具有端莊典雅的造型、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師法自然的手法等特點。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
元代 籃花
中國傳統插花吸取了園林、盆景、雕塑、書法、繪畫等傳統藝術的精華,形成了崇尚自然、重意境等獨特的風格與特徵,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文化價值、美學價值,在世界插花藝術之林中獨樹一幟,成為東方式插花藝術的典範。2008年6月,傳統插花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代 廳堂中立式瓶花
明代 廳堂花
中國插花藝術萌芽於先秦時期,經過了漢、六朝的初始期,隋、唐、五代的興盛發展期,宋代的全盛期,元、明、清中期的成熟與完善期,清末的衰落期等各個階段。在插花發展的歷史中,我國有關插花的著作不少,其中名氣較大的有唐朝的《花九錫》,明朝的《瓶史》、《瓶花譜》、《瓶花三說》,清朝的《花鏡》、《浮生六記》等,為我們研究、繼承、發揚和推廣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清代 寫景盤花
清代 瓶花
作為園林中最具生命靈性的要素,花木不僅賞心悅目,其色彩、風韻也往往更具隱喻意義。或悠閑、或苦悶、或超脫、或執著,都投射於花木之上。
日本花道可以稱得上是一絕,當然中國插花藝術也是不容小覷,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也有一段很長的歷史,而且中國插花流派還分為三種,小編將為你解答中國插花習俗怎麼來的?中國插花流派有哪些?
中國插花習俗怎麼來的?
中國傳統插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響,富有中國人特有的宇宙觀和審美情趣,認為萬物有靈性,因而常把無語無義的花草根據其生活習性,賦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借用花木抒發人的意志、願望之時,以花枝展情韻,表現花品花格,令人在擊節贊嘆之餘,心馳神往。古人看花是有分別的,飲酒對自然生長的花,飲茶對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葉都蘊涵著深長的意味。
宋朝經濟繁榮,文化藝術迅速發展,插花藝術也獲得普及與進步,成就輝煌,舉國上下插花之風亦然盛行。《洛陽牡丹記》有載:"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每?醬禾於家儺惺⒋蟮幕ɑ岷筒寤ū熱饒址欠病?
文人插花別有情趣,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除琴棋書畫外,又形成插花、掛畫、點茶和燃香的"生活四藝",撰寫出不少插花詩作。
受理學影響深重的宋代,其清雅、雋秀的時代氣質,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細描繪,以花抒寫理性的主流。插花不僅追求怡情娛樂,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上、內涵上則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節操,不像唐朝那樣講究富麗堂皇的形式與排場,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倫教化的表現。
在構圖中,講究線條美,常以梅花、臘梅等枝條來插制,突出"清"、"疏",形成清麗疏朗而自然的風格。因而,許多文人士流為避現實多退隱於山水之間時,寄情於山水花草之間,以表心意。如周敦頤的學生程顥詩雲:"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對花開花落等景象敏感多思。
中國插花流派有哪些?
池坊
日本傳統插花的開創者都是池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是日本成立最早的流派,原意為池邊僧舍,許多流派都是從池坊演變出來的。原本是日本遣隋使小野妹子皈依佛教成為高僧,駐六角堂(後來京都的一名寺)而創於7世紀。在那裡,作為禮佛儀式的一部分,規定「立花」這個插花樣式的插花准則,即一種直立的正規樣式,一般使用窄口高腳瓶或細高花瓶。
草月流
草月流由河原蒼風創立,是戰後興起的新流派。草月流創建的意思為如草之親切、月之明亮,又稱前衛花。它突破傳統的形式,強調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創造更為自由。常強調美的誇張,用抽象、富於想像的手法自由創作,達到作者追求的自然美和抽象美的境界。
小原流
小原流由小原雲心創始於1867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他以投入式盛花的形式為主,用平矮形盆把花插在劍山上,既保留完整的傳統手法,又不固守傳統,能貼進生活、表現生活。其作品使用的是各方面皆可觀賞花材的欣賞范圍,任何空間都可搭配。
創始人小原雲心創造的盛花表現形式,為近代插花史開辟了新篇章。其作品格調高雅、脫俗,尊重四季花草的自然之態,生動活潑,清新自然,優雅秀麗,最接近中國古典插花的風格,最能引起中國人的心靈共鳴。
❿ 富貴竹子插幾顆有什麼講究
家中擺放富貴竹及觀音竹可以用水來養,擺在開門處首見的一側有催財的作用,如果按數量來計算,也有講究的.四支富貴竹可主於每年的流年文昌位,有催旺文昌的作用.
富貴竹或放在文昌位之餘,還可以每年正財位放水浸8粒白色石子,09年在東南,2010年中宮,可放這樣文昌放4支富貴竹,正財位放水浸8粒白色石子.這個是催生意局,一般適宜於做生意公司,商鋪,工廠等擺放,有利於提高訂單數量.
常見的富貴竹觀賞藝術品有: ⑴開運竹,又叫富貴塔、竹塔、塔竹,其層次錯落有致,造形高貴典雅,節節高升,層層吐綠,形似寶塔; 富貴竹——塔竹 ⑵彎竹,又叫轉運竹,有螺旋型、心型、8字型……等組合,意味著轉來好運; ⑶竹籠,是在培植時人工編織成籠狀,取富貴纏綿,竹籠入水,財源廣進之意; ⑷直枝,多枝紮成一束或散插在花瓶中,造型生動,待各枝頂芽開葉後更顯得生機勃勃,大有節節高升之勢; ⑸千手富貴盤,先將多枝富貴竹有規律地栽於盤中,培植時人工編織,形如千手觀音,如意吉祥; ⑹竹籃,用直枝紮成籃的底盤,並用兩支7字形的彎竹作籃柄,也可加上兩支O形彎竹作裝飾,創造出籃的藝術造型; ⑺花瓶,用直枝紮成,中間留空,用作插花,也可配合選用彎竹作襯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