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靛花的花語

靛花的花語

發布時間: 2022-05-02 15:03:42

1. 青黛的花語

青春靚麗,婷婷玉立。

靛花即青黛。中葯名。將藍草浸漚攪起的浮沫掠出陰干即成。可入葯,多作解熱、消毒、殺蟲等劑。

主治

1、肺熱咯血。用青黛一兩、杏仁(以牡晟粉炒過)一兩,一起研勻,加黃蠟化和做成三十個餅子,稱為「青餅子」。每服一餅,以干柿半個夾定,外用濕紙裹好,煨香嚼吃,米粥送下。一天吃三次。

2、小兒疳痢。隨小兒年齡大小,了取適量青黛以水研勻服下,有效。《宮氣方》說:「孩兒雜病變成疳,不問強羸女與男。煩熱毛鼻口燥,皮膚枯槁四肢癱,腹中時時更下痢,青黃赤白一般般。眼澀面黃鼻孔赤,穀道開張不可看,此方便是「青黛散」,孩兒面病服這安。」

3、爛眼。用青黛、黃連泡水洗。

4、瘰癧未穿。用青黛、馬齒莧同搗爛,每日敷患處。

靛花即青黛。中葯名。將藍草浸漚攪起的浮沫掠出陰干即成。可入葯,多作解熱、消毒、殺蟲等劑。

2. 誰知道青鋼花是什麼

是青黛吧。
青黛又稱靛花,青缸花,藍露,淀花,靛沫花等,系大青葉等經過浸泡,腌漬,添加適量石灰等工序後的水上泡沫乾粉。
本品為極細的粉末,灰藍色或深藍色,質輕,易飛揚,可粘手粘紙。具草腥氣,味微酸,以體輕、粉細,能浮於水面,燃燒時生紫紅色火焰者為佳。如質重堅實,呈團塊狀,有白色小點,置水中有顆粒狀下沉者品質為次。
具體功效另見其他書籍。

3. 什麼是藍草

藍草為可製取靛青的植物,可以製造靛藍染料、用於染布的多種植物的統稱,跟花卉蘭草不可混淆,二者外觀、科屬、成分、名稱完全不同。其實藍、藍草是古代的叫法,近代民間一般都統稱其為藍靛。

靛藍色澤濃艷,亮麗而不嫵媚,凝重而不失自信,幾千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我國出土的歷代織物和民間手工藝品上都可以看到靛藍樸素優雅的豐采。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用藍草染就的天然植物纖維織物及製成品越來越受到現代人們的青睞,成為時尚流行的一個重要部分。

(3)靛花的花語擴展閱讀:

藍草性喜潮濕略有陽光之處,染色使用部位是葉片,在日本也叫做阿波藍、吳藍。繁殖方法可使用種子於三月底四月初播種即可,也可以使用蓼藍的莖直接播插於土壤的繁殖方法。

種子的採收以十一月開花部位已經變成褐黑色時為佳,採收後要曬乾,並置於樹膠袋中,然後放在冰箱中冷藏至隔年春使用。在採摘葉片後,新葉片會由莖節處,再冒出新芽。

因此可大量繁殖於培養土的盆栽中,使用完後,亦可使用莖部繁殖。但是要注意施肥,沒有施肥的話,葉片會逐漸變小。

4. 青黛可以形容天嗎

可以形容顏色。

1、中葯名。也稱靛花。馬藍、木藍、蓼藍、菘藍等莖、葉經加工製成的粉末狀物,性寒、味咸,功能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主治熱毒發斑、吐血等症;外敷治瘡瘍、痄腮。

晉王羲之《雜帖五》:「乾蝸、青黛,主風搐搦,良。」

《隋書·西域傳·漕國》:「土多稻、粟、豆、麥;……硃砂,青黛,安息、青木等香。」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青黛》﹝集解﹞引馬志曰:「青黛從 波斯國 來。今以 太原 並 廬陵 、南康等處,染淀瓮上沫紫碧色者用之,與青黛同功。」

青黛,是《中國葯典》2010年版一部收載的中葯材。

2、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常用以畫眉。

唐李白《對酒》詩:「青黛畫眉紅錦靴,道字不正嬌唱歌。」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青黛染成千塊玉,雲霞粧就萬堆螺。」

3、借指眉頭。

《燕山外史》卷二:「由是 姑 ( 李愛姑 )也薔薇架畔,青黛將顰,薜荔牆邊,紅花欲悴。」

4、雨後草木青黑的顏色。

有《春山問友》詩:「二月春雨和春泥,半山青黛半山稀。」

5. 青黛是什麼葯

【葯名】:青黛

【處方名】:青黛、漂黛粉、飛青黛

【別名】:靛花、青蛤粉、青缸花、藍露、淀花、靛沫花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葯爵床科植物馬藍、雙子葉植物葯豆科植物木藍、雙子葉植物葯十字花科植物菘藍、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藍葉中的乾燥色素。

青黛-原狀為深藍色的粉末,體輕,易飛揚;或呈不規則多孔性的團塊,用手搓捻即成細末。微有草腥氣,味淡。

【性味歸經】咸,寒。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定驚。用於溫毒發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痹,小兒驚癇。治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小兒驚癇,瘡腫,丹毒,蛇蟲咬傷。

6. 青黛是什麼

青黛是一種中葯名。青黛為爵床酬科植物馬藍、蓼科植物蓼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葉或莖葉經加工製得的乾燥粉末、團塊或顆粒。

青黛具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等作用,在古代亦常用於印染布匹、畫眉等。主產於福建、雲南、江蘇等地。性味咸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等功效。其主要用於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瘡、小兒驚癇、瘡腫、丹毒、蛇蟲咬傷等。

(6)靛花的花語擴展閱讀:

青黛粉含青黛提取物,為雙子葉植物葯爵床科植物馬藍、雙子葉植物葯豆科植物木藍、雙子葉植物葯十字花科植物菘藍、草大青或蓼科植物蓼藍葉中的乾燥色素。

青黛粉除了有清熱解毒、涼血、定驚等作用外,還具有美容功效。將綠豆、青黛粉、梅片等量磨成粉,再將全部混合在一起。加適量的水調成糊狀。洗凈臉後將混合的敷料塗於臉上,等到幹掉就可以洗掉,可美白去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黛粉

7. 有關藍靛花的詳細資料

藍靛
(《綱目》)

【異名】藍淀(《本草拾遺》),青靛(《普濟方》),靛青(《鄧子禹家抄方》)。

【來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草大青、豆科植物木藍、爵床科植物馬藍或蓼科植物蓼藍等葉所製成的染料。亦即製造青黛時之沉澱物。

【性味】①《本草拾遺》:"寒。" ②《綱目》:"辛苦,寒,無毒。"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少陰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治時行熱毒,疔瘡癰腫,丹毒,疳蝕,天皰瘡。

①《本草拾遺》:"敷熱瘡,解諸毒,滓敷小兒禿瘡熱腫。"

②《綱目》:"止血,殺蟲,治噎膈。"

③《東醫寶鑒》:"敷熱惡腫,蛇虺螫毒,兼解諸毒及小兒丹熱,功同青黛。"

【用法與用量】外用:調敷。內服:水調或入丸劑。

【選方】①治時氣熱毒,心神煩躁,狂亂欲走:藍靛半大匙,以新汲水一盞,調分勻,頓服之。(《聖惠方》)

②治小兒丹:藍淀敷,熱即易。(《子母秘錄》)

③治急疳蝕鼻口數日盡欲死:藍淀塗所蝕上令遍,日十度,夜四,瘥止。(《千金翼方》)

④治誤食水蛭:酒及土藍靛絞汁,空心服。(《普濟方》)

⑤治時行天泡瘡:靛青,和甘草末、豬膽汁調敷。(《鄧子禹家抄方》)

⑥治小兒腹內疳蟲癖積:靛青一兩,白牽牛子末三錢,和入靛青內,丸粟米大,每服五分,白湯下。(《鄧子禹家抄方》)

【名家論述】①《綱目》:"淀乃藍與石灰作成,其氣味與藍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殺蟲之功,似勝於藍。"

②《本草匯言》:"藍淀,解熱毒,散腫結,殺蟲積之葯也。古方有謂能止血者,乃金瘡跌撲,傷損皮肉出血也,一敷即止,時人誤認止血,投入吐衄血證服食葯中,內有石灰,雖涼而燥,何堪入口,誤食反致燥毒入咽,轉加騷動血藏,蒙害者多,審之慎之。"

③《本草述》:"按藍之能解毒,據方書中以板藍根治中風,又大頭疫病之痛,又治蟲毒。乃藍汁亦概謂其能解毒,且猶不土此也。時珍曰,有人病嘔吐,服玉壺諸爽不效,用藍汁入口即定,蓋取其殺蟲降火耳。若然,如藍靛之由石灰合成者。時珍謂其拔毒殺蟲之功,更勝於藍矣。第盧氏切切致戒於石灰之為害,謂不如直用藍汁,是亦非過慎也。愚意當酌用之,如止於解內熱之毒,則板藍根與藍汁俱得效,若外敷則靛亦可用,並其腳不去可也。至於內服,用之散鬱火,則靛花直當去其腳凈,不唯防其有害,且取其輕清之氣,不為濁氣所累也。"

④《本草正義》:"籃淀,苦寒之性,解毒清熱亦同藍草,但加之石灰,則止血消腫殺蟲之力尤勝。陳藏器謂其解諸毒,敷熱瘡,禿瘡,熱腫;瀕湖謂能治噎膈,即石灰重墜,故能破堅積,消瘀血,且能殺蟲也(噎膈有濕熱生蟲一證)。凡外瘍熱毒,疔瘡癰腫及濕瘡奇癢者,用作敷葯皆佳。"

藍靛是一種染料。也叫靛青,即「青出於藍」的那個「青」,是從蓼藍(菘藍)中提煉的。現在也指其它同色染料。
用極淡的藍染料洗白布,會讓人覺得更白

8. 藍露長什麼樣

中葯材藍露又稱作「青黛」;也有地區稱作:靛花;靛沫花;青蛤粉;青缸花;淀花; 中葯青黛為爵應酬科植物馬藍,蓼科植物蓼藍,豆科植物木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葉或莖葉經加工製得的乾燥粉末或團塊。夏,秋季採收莖葉,置缸中,加清水浸2~3d,至葉腐爛,莖脫皮時,將莖枝撈出,加入石灰(每100kg加石灰8~10kg),充分攪拌,至浸液由深綠色轉為紫紅色時,撈出液面泡沫,於烈日下曬干,即得。藍露的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肝瀉火。主治溫病熱毒斑疹;血熱吐血;衄血;咯血;肝熱驚癇;肝火犯肺咳嗽;咽喉腫痛;丹毒;痄;瘡腫;蛇蟲咬傷。
1.馬藍,多年生草本,高30-1750px。干時莖葉呈藍色或黑綠色。根莖粗壯,斷面呈藍色。地上莖基部稍木質化,略帶方形,稍分枝,節膨大,幼時被褐色微毛。葉對生;葉柄長1-100px;葉片倒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375px,寬4-200px;先端急尖,微鈍頭,基部漸狹細,邊緣有淺鋸齒或波狀齒或全緣,上面無毛,有稠密狹細的鍾乳線條,下面幼時脈上稍生褐色微軟毛,側脈5-6對。花無梗,成疏生的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葉狀,狹倒卵形,早落;花萼裂片5,條形,長1-35px,通常一片較大,呈匙形,無毛;花冠漏斗狀,淡紫色,長4.5-137.5px,5裂近相等,長6-7mm,先端微凹;雄蕊4,2強,花粉橢圓形,有帶條,帶條上具兩條波形的脊;子房上位,花柱細長。蒴果為稍狹的匙形,長1.5-50px。種子4顆,有微毛。花期6-10月,果期7-11月。生於山地、林緣潮濕的地方,野生或栽培。
2.蓼藍,一年生草本,高50-2000px。莖圓柱形,分枝或不分枝,無毛,具明顯的節。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基部有鞘狀膜質托葉,淡褐色,先端截形,邊緣長睫毛;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200px,寬1.5-137.5px,先端鈍,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有緣毛,干後兩面均藍綠色。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排列緊密;苞片鍾形,近革質,有睫毛;花小,紅色,花被5裂,裂片倒卵形,淡紅色;雄蕊6-8;雌蕊1,花柱不伸出,柱頭3叉。瘦果橢圓狀三棱形或兩凸形,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9月,果期8-10月。野生於曠野或水溝邊。多為栽培或為半野生狀態。
3.菘藍,二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莖直立,綠色,頂部多分枝,植株光滑無毛,帶白粉霜。基生葉蓮座狀,長圓形至寬倒披針形,長5-15厘米,寬1.5-4 厘米,頂端鈍或尖,基部漸狹,全緣或稍具波狀齒,具柄;基生葉藍綠色,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1-4厘米,基部葉耳不明顯或為圓形。萼片寬卵形或寬披針形,長2-2.5毫米;花瓣黃白,寬楔形,長3-4毫米,頂端近平截,具短爪。短角果近長圓形,扁平,無毛,邊緣有翅;果梗細長,微下 垂。種子長圓形,長3-3.5毫米,淡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適應性較強,能耐寒,喜溫暖怕水澇。

9. 古代人對雙眉非常看重,認為雙眉是什麼

女性修眉飾黛在我國歷史彌久。古人對於雙眉甚為看重。《春秋元命苞》曰:

「天有攝提,人有兩眉,為人表候。」

「攝提」,是北天的星名,共六顆,左右各三,均呈鼎足,分別名左攝提和右攝提。它們從兩側拱衛被稱為「天王帝廷」的明亮的大角星,故在諸星中地位不同一般。以雙眉比之,可見重視。

從審美的意義上說,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女性明眸秀眉的魅力,並對兩者間相互襯映的美及其在整體形象中的重要性有著透徹的理解。在《詩經》中就歌吟出: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這樣的千古絕唱來。

但是,眉眼之所以受到古今人們的格外注重,主要是因其在實際生活中傳遞思想、交流情感方面出色的能力。我們可以有許多有關這方面的詞語,如喜上眉梢、眉開眼笑、揚眉吐氣、眉飛色舞、橫眉怒目、柳眉倒豎、愁眉不展、愁眉緊蹙、低眉垂眼、等等之類,不一而足。

明清女性一般崇尚秀美,所畫眉形大多纖細彎曲,較少長短深淺的變化,不免單調。然這類眉式能夠突出女性柔美嫵媚的特點。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不就畫著「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生就「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因而迷倒賈寶玉以及後來之人嗎?

總結:對古代女性而言,千百年來,在封建禮教的嚴厲束縛下,她們無法舒暢言行以表達自我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對異性的情愛),而常常更多地代以「眉聽目語」。眉目作為最活躍,最有神採的表情區,事實上成為她們意念表達和情感傳遞的重要途徑和特殊工具。因此,她們也就自然而然地著意於眉毛的修飾。


畫眉之風起於戰國,在還沒有特定的畫眉材料之前,漢族婦女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好怪異的化妝哦,還是做現代人好)。古代漢族婦女畫眉所用的材料,隨著時代的餓發展而變化。從文獻記載來看,最早的畫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種黑色礦物,也稱「石黛」。描畫前必須先將石黛放在石硯上磨碾,使之成為粉末,然後加水調和。磨石黛的石硯在漢墓里多有發現,說明這種化妝品在漢代就已經在使用了。除了石黛,還有銅黛、青雀頭黛和螺子黛。銅黛是一種銅銹狀的化學物質。青雀頭黛是一種深灰色的畫眉材料,在南北朝時由西域傳入。螺子黛則是隋唐時代漢族婦女的畫眉材料,出產於波斯國,它是一種經過加工製造,已經成為各種規定形狀的黛塊。使用時只用蘸水即可,無需研磨,因為它的模樣及製作過程和書畫用的墨錠相似,所以也被稱為「石墨」,或稱「畫眉墨」。到了宋代,畫眉墨的使用更加廣泛,漢族婦女們已經很少再使用石黛。關於畫眉墨的製作方法,宋人筆記中也有敘述,例如《事林廣記》中說:「真麻油一盞,多著燈心搓緊,將油盞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煙凝上,隨得掃下。預於三日前,用腦麝別浸少油,傾入煙內和調勻,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燈花,用尤佳。」這種煙薰的畫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則被美其名曰「畫眉集香圓」。元代之後,宮廷女子的畫眉之黛,全部選用京西門頭溝區齋堂特產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紀20年代初,隨著西洋文化的東漸,我國漢族婦女的化妝品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畫眉材料,尤其是桿狀的眉筆和經過化學調制的黑色油脂,由於使用簡便又便於攜帶,一直沿用到今天。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產生於戰國時期。屈原在《楚辭·大招》中記:「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畫眉。漢代時,畫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畫越好看。《西京雜記》中寫道:「司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遠山,時人效畫遠山眉。」這是說把眉毛畫成長長彎彎青青的,像遠山一樣秀麗。後來又發展成用翠綠色畫眉,且在宮廷中也很流行。宋朝晏幾道《六么令》中形容:「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米庄台記》中說「魏武帝令宮人畫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甚長,人謂之仙娥妝。」這種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鮮事。《中華古今注》中說楊貴妃「作白妝黑眉」,當時的人將此認作新的化妝方式,稱其為「新妝」。難怪徐凝在詩中描寫道:「一旦新妝拋舊樣,六宮爭畫黑煙眉。」
到了盛唐時期,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元稹詩雲「莫畫長眉畫短眉」,李賀詩中也說「新桂如蛾眉」。為了使闊眉畫得不顯得呆板,漢族婦女們又在畫眉時將眉毛邊緣處的顏色向外均勻地暈散,稱其為「暈眉」。還有一種是把眉毛畫得很細,稱為「細眉」,故白居易在《上陽白發人》中有「青黛點眉眉細長」之句,在《長恨歌》中還形容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到了唐玄宗時畫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傳的就有十種眉: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光是眉毛就有這么多畫法,可見古人愛美之心的濃厚。

10. 青黛比喻什麼

青黛比喻女性的眉毛。

黛,《說文解字》作「鰧」,本義是畫眉也,後逐漸演變成為飾眉材料的專用名詞。實際上,如同作胭脂者可以有各類不同的質材一樣,古來用以為黛的既有礦物,亦有植物。

植物類的黛稱為青黛,也名靛花,青蛤粉,是名為「藍」(包括蓼藍、菘藍、馬藍、木藍)的植物所提取的色素,色青黑,我國很早就用藍類植物作染料。除了自己出產外,古代還有進口的優質青黛,即波斯青黛,女性用青黛飾眉風習漢已有之。



古代的眉毛式樣

先秦時期的眉式,雖寬窄、曲直略有不同,但一般是長眉。

漢代風行的眉式,主要也是長眉。漢武帝時的「八字眉」,眉頭上抬,眉梢下壓,狀若「八」字,其實也是一種長眉。

魏武帝時創制的「仙蛾妝」,眉頭相連,一畫連心細長,這種樣式直至齊梁間風行不衰。與此同時,闊眉也受到歡迎。

唐人愛濃妝,畫眉多尚闊。初唐眉式濃闊且長,在畫法上,龍尾雲根、狹葉寬帚,變化多端,有的尖頭闊尾,有的兩頭細銳;有的弓背柔順,有的眉腰反曲,或眉頭相聚,或眉尾分梢,異彩各呈。

宋代女性眉式,大至承唐、五代余風,並漸趨清秀。「橫煙」、「卻月」、「倒暈」三種眉式皆出自唐代。「倒暈眉」是一種畫成寬闊月形的眉式,在一端由深及淺,逐漸向外暈染,直至黛色消失。

元代,蒙古族其裝束異於漢族女性,一般畫有細長平直「一」字眉。明清女性一般崇尚秀美,所畫眉形大多纖細彎曲,較少長短深淺的變化,不免單調。然這類眉式能夠突出女性柔美嫵媚的特點。

熱點內容
櫥窗布置綠植 發布:2025-10-02 03:45:36 瀏覽:929
衍紙插花 發布:2025-10-02 03:45:35 瀏覽:732
藍色妖姬玫瑰花圖片 發布:2025-10-02 03:45:27 瀏覽:708
基礎插花培訓哪好 發布:2025-10-02 03:45:27 瀏覽:682
玥晨花藝 發布:2025-10-02 03:39:21 瀏覽:880
海棠與櫻花 發布:2025-10-02 03:35:10 瀏覽:553
宋茜西蘭花 發布:2025-10-02 03:30:18 瀏覽:280
玫瑰花萃取液 發布:2025-10-02 03:28:47 瀏覽:585
斑葉蘭盆栽 發布:2025-10-02 03:28:47 瀏覽:901
野玫瑰在線閱讀楊旭 發布:2025-10-02 03:06:29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