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藝體
❶ 你覺得花滑的技術性和藝術性哪個更重要
更加看重技術性,技術越高分數越高。
❷ 花滑比賽的技術性和藝術性哪個更重要一點,在世界上哪個更被看重
花樣滑冰的藝術性是以技術性為基礎的。如果技術上的缺陷不克服,藝術性地提高無異於紙上談兵。就像一個柔韌性很差的舞者,即使努力下腰,踢腿,姿勢也總是不夠優美。對於同一個選手,比如羽生結弦,我相信他的藝術表現在不同的比賽中是比較穩定的,區別在於技術的運用。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追求技術的基礎上,也要逐步提高藝術性。特別是不同類型的玩家在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時,必須因人而異。對於四大洲賽的金牌得主,被稱為「四周跳小王子」的中國選手金博洋,要想和羽生結弦、費爾南德斯等其他選手一較高下,就需要在節目編排和藝術表現上下功夫。更高、更快、更遠是奧運會的宗旨,追求更高難度的技術也是花樣滑冰等項目的必經之路。
❸ 身為備受矚目的花滑選手,王詩玥柳鑫宇藝術表現力有哪些不足
雖然北京冬奧會已經結束,但它的熱度還並未結束,其中有一對搭檔是備受矚目。王詩玥和柳鑫宇是花樣滑冰運動員,這一對高顏值的組合,令人們非常關注。兩個人在冰上舞蹈項目中獲得了第12名的成績,雖然並沒有獲得獎牌,但已經是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最佳成績,仍然是非常值得祝賀的。但王詩玥和柳鑫宇兩個人在藝術表演上還存在著不足,還有著進步的空間。有以下幾點:一、技術水平有待提升,藝術表演能力需要突破。二、王詩玥和柳鑫宇還沒有形成獨特的藝術表演風格,沒有表現出特色。三、藝術觀賞性不強,要融入情緒,增強藝術表演力。
筆者寄語:
王詩玥和柳鑫宇在此次冬奧會中取得的成績比之前有進步,已經達到了我國歷史上的最佳成績,但其實與國際水平相比,還有比較大的進步空間。王詩玥和柳鑫宇還需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方面的水平,更多的是要增強藝術表演能力,要真正與歌曲融為一體,融入情緒,增強觀感性。並且一定要進行探索,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可以融合中國特色的文化,多進行創新。
另外,希望大家不要過多關注王詩玥和柳鑫宇的私人生活,他們雖然代表國家出戰,經常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但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不應過多去關注,過多打擾,否則會對他們會造成一種困擾。希望王詩玥和柳鑫宇能夠加強訓練,彌補自己的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比賽中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為我國贏得榮譽。
❹ 花樣滑冰算藝術嗎
還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偶然在電視機里看見中央台在轉播一場花樣滑冰的賽後表演滑,那時,中國的花樣滑冰世錦賽女單冠軍第一人陳露還沒有退役。我記得那天的電視里,陳露和另外三個國外的女單運動員在冰面上扮演著四位『邦女郎』。那以後,我再也沒有停止對花樣滑冰這項運動的關注。到現在,十幾年了。
起初,我看電視里轉播的花滑比賽的時候,自己不會去做任何思考。只覺得這項運動很美。在知道有花樣滑冰這項運動之前,我不是一個喜歡關注體育的人。漸漸地,我從花滑這項運動發現了競技體育的魅力。尤其,從申雪趙宏博的出現。2002至2003賽季,世界記住了申雪趙宏博,從鹽湖城冬奧運的雙人滑季軍到世界競標賽的雙人滑冠軍。那個時候開始,作為一個花樣滑冰的觀眾,我開始琢磨著,是否應該帶著思考去看這樣的比賽。此後的每個賽季,我非常認真的觀賞每位運動員的兩套技術動作(短節目和自由滑),也有興趣去了解他們的選曲。我仔細地聽央視的解說員陳瀅的解說內容,她的解說,帶給我很多知識。這當中不僅包括對於這項運動的解讀,還有藝術方面的介紹。可以說,至今,我自身對於藝術方面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花樣滑冰。一項體育運動除了能讓你了解它的技術與規則,還能帶給你什麼?如果是花樣滑冰,它還能帶給你關於電影,歌劇,音樂劇,作曲家等等的內容,只要你有興趣在賽後反復去回味運動員的選曲,你會了解到越來越多的藝術方面的知識。在2006年都靈冬奧會以前,我一直認為花樣滑冰是一個用技術話藝術的運動。
也許,作為一項競技體育,即使是最具觀賞性的運動,把技術放在藝術前的說法並不過分,且看似是十分合理的。畢竟,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美的節目終究發生在一個叫『賽場』的地方,而並非什麼『冰上劇院』。『用技術說話』好像就是這項運動的首要標准。技術與速度,快,准,穩,也是絕大部分競技體育的優勝准則。
鹽湖城冬奧會前,申雪趙宏博在努力攻破拋四周跳。都靈冬奧會前,張丹張昊也在訓練拋四周跳。直到現在,中國的雙人滑組合隋文靜韓聰也是以『拋四捻四』為『殺手鐧』。單人滑方面,都靈冬奧會到溫哥華冬奧會這四年的奧運周期里,世界一線的男單選手無時無刻都在努力攻克不同種類的四周跳,女單的優秀選手也在努力提高跳躍的質量與難度。比較突出的有安藤美姬做出的
quadruple Salchow.(薩沃夫四周),金妍兒招牌的triple Lutz triple Toeloop
com.(勾手三周接後外點兵三周組合跳),以及淺田真央的單跳 triple
Axel.(阿克塞爾三周/三周半跳)。有能力的選手也不斷地加大組合跳(JUMP
COMBINATION)的難度,從三接二的組合改進到三接三。的確,追求分值,追求獎牌,在賽場上似乎是理所應當的。
不難發現,這項起源於歐洲的運動,在近二十年來的世界格局有著重大改變。申雪趙宏博是第一對打破歐美運動員在雙人滑項目中壟斷地位的亞洲選手;日本的單人滑發展的速度也快得驚人,荒川靜香在都靈冬奧會上成為了首個獲得女單奧運金牌的亞洲人。此前亞洲女單在奧運會上最好的紀錄,應該是陳露在1998年長野冬奧會上獲得的的季軍。都靈冬奧會後,安藤美姬,淺田真央,金妍兒一一稱霸世錦賽。金妍兒在溫哥華冬奧會上也成為了韓國第一位花滑奧運冠軍。日本男單軍團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從高橋大輔在溫哥華冬奧會上拿到的銅牌直到今年羽生結玄獲得索契奧運的男單金牌。在最近的連續兩屆的奧運周期里,這場「亞洲旋風」愈演愈烈。
作為一個88年生人,我對於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以前的幾代運動員並不十分熟悉。但我知道在02年以前,亞洲人站上在花樣滑冰的世界最高領獎台的次數少之又少。俄羅斯與美國是分掛花滑獎牌最強的兩個國家。近些年,亞洲選手靠的是什麼戰勝歐美選手的?
以前看雙人滑比賽時,只要是中國選手在場上,往往會聽到這樣的解說:「這是一個可以寫進教科書的捻轉。」「這是一個可以寫入教科書的拋跳,又高又遠又穩!」……在每場重大的高水準的花樣滑冰比賽前夕,大部分媒體都會聚焦在運動員在訓練場上的跳躍成功率。大家會關心,中國選手會在場上用拋四周嗎?普魯申科的四周跳穩定嗎?淺田真央的阿克塞爾三周會成功嗎?薩夫申科和斯佐爾科維真的會在索契用阿克塞爾的拋跳嗎?等等等等。媒體與觀眾的關注焦點,裁判對於不同技術等級的評判,的確是引起多數運動員決定採取用技術突破來提高名次的主要方針。不可否認的是,在這點上,亞洲選手的確是做得比西方的選手多。也許這能解釋在這兩屆冬奧會的時間里,亞洲選手在冰場上崛起的重大原因。但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多年的花滑迷,我也思考著這樣一些問題:「花滑的世界格局還會怎麼樣演變?『亞洲旋風』能刮多久?花滑這項運動中,技術真的起到主導作用嗎?」
溫哥華冬奧會男單比賽結束後,屈居亞軍的普魯申科對記者表達了對裁判打分的不滿:「我參加的這個項目叫做男子單人滑,不是男子冰舞!」他敗給了沒有在節目中採用四周跳的美國選手雷薩切克。索契冬奧會後,佟健也對記者說了這樣一句話:「畢竟,花樣滑冰是一個打分項目,不是誰跑得快,誰就拿第一。」作為一個資深冰迷,這幾年,我對這項運動也有了新的見解:「在花樣滑冰運動中,技術與藝術應該相輔相成,甚至,技術應該服務於藝術。」
普魯申科的埋怨中提到的「冰舞」一詞,是花樣滑冰中除男單,女單和雙人之外的第四個項目。冰舞的比賽中,觀眾並不會看到像單人滑和雙人滑中明顯的跳躍,捻轉,拋跳等技術動作。托舉也不同於雙人滑中舉過頭的標准,而是女伴被男伴支撐在身體某個高度。應該說,冰舞更加考驗運動員的腳底功夫,舞蹈步伐與滑行編排是冰舞中最重要的部分。在2010年之前,冰舞的比賽不像單人滑和雙人滑分為短節目和自由舞,而是規定舞,創編舞和自由舞。國際滑聯在每個賽季會規定選手在這個賽季的規定舞中用的是哪一類的舞蹈節奏步伐。其規定步伐來自於體育舞蹈(國標舞)中的拉丁舞(桑巴,倫巴,恰恰,鬥牛,牛仔)和摩登舞(快步,狐步,探戈,華爾茲,宮廷華爾茲/慢三),當然還包括民族民間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國選手戴維斯懷特在溫哥華冬奧會上跳的印度舞。2010年後,冰舞項目的比賽被分為了短舞蹈和自由舞。但觀眾依舊可以在短舞蹈中看見國標舞的步伐。
亞洲選手盡管在單人和雙人項目里成績進步飛躍,然而幾十年了,卻始終沒有辦法在冰舞項目中有較好的成績(除了近兩年美國的日裔選手澀谷兄妹是冰舞場上較為惹眼的亞洲面孔)。因為,冰舞選手想要出成績,要比單人滑和雙人滑選手付出的時間更長。他們的難度,不是像單人或雙人比賽中大家能容易看到的高難度技術動作。而且,冰舞這個項目,它的骨子裡有著亞洲人無法模仿的歐美范兒。就像我們看黑眼睛黑眉毛的亞洲人帶著黃色假發唱歌劇一樣,總是或多或少存在一種違和感。亞洲選手要在冰舞項目上得到裁判的認可,並也颳起一陣旋風的話,難度相當大。必須路漫漫其修遠兮。並且,在我看來,冰舞運動員是真正的「冰上演員」。他們的藝術表現力,情緒的釋放決定了一套節目的水準。特別想為大家推薦2006至2007賽季,加拿大的冰舞老將杜博雷爾和勞宗的那套自由舞《時光倒流70年》。忘記了是否是解說員陳瀅曾經說過:「三流的運動員滑技術,二流的運動員滑故事,一流的運動員滑意境。」那套《時光倒流70年》是不折不扣的一流作品。
這句「一流二流三流」之說,並不是單指冰舞項目,對於單雙人滑也是如此。這是為什麼近幾年我對花樣滑冰會有「技術服務於藝術」這樣的見解。普魯申科當年在質疑裁判打分的時候應該先認識到,花樣滑冰的評分包括了技術分和節目內容分。這兩部分其實是同等重要的,甚至,作為觀眾的角度,我認為節目內容分更為重要。「技術是基礎」這句話沒有錯,但花滑的比賽中,技術不是全部。這也合理解釋了佟健在索契說的那句話:「不是誰跑得快,誰就拿獎牌。」我一直覺得,龐清和佟健是中國花滑運動隊伍中,四個項目的所有選手中最會滑意境的兩人,他們對於藝術的表達是中國的花滑選手中最到位的。一套節目成功與否,首先,它必須是完整的;再來,技術與藝術不能分離處理。很多運動員在一套節目中零失誤發揮,但就是沒有辦法抓住人心。問題就出在他們欠缺的藝術表現力和對於舞蹈編排的忽略。我總覺得一些選手在場上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跳躍一類的技術動作,導致了他們的肢體呈現出的狀態是:為了起跳而起跳,為了旋轉而旋轉。因而在動作銜接上沒有舞蹈美感,節目內容分肯定就不會高。舉個例子,金妍兒在溫哥華冬奧會上的自由滑《格什溫——F大調鋼琴協奏曲》中,有一個大一字進入的連跳2A
2T
2L,她落冰時絲毫沒有放鬆手臂的芭蕾姿勢,功課做足到了手指尖。這是我見過的從起跳到落冰劃出最美的一個連跳及銜接過程。金妍兒的同齡對手淺田真央從青少年組開始比賽時,就被人稱作「跳躍天才」,但我始終沒有辦法認同她的編舞。總覺得她的節目當中缺少什麼,單憑技術是絕對抓不住人的眼球的。當然,今年索契冬奧會上的自由滑《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是值得收藏的一套經典,除了她完美的六種三周跳,我尤其喜歡節目尾聲那組被她演繹地酣暢淋漓的接續步,整個人的情緒抒發與音樂配合得天衣無縫。但淺田之前的作品,我實在是不覺得有哪套動作讓人願意回味無窮。可能淺田真央比金妍兒稍稍遜色的地方就是在於舞的部分。
說到編舞,除了金妍兒的編舞大衛.威爾遜是我十分欣賞的一位。還想為大家介紹一位:德國的雙人滑組合薩夫申科和斯佐爾科維的鬼才教練及編舞尹德斯.戴烏爾。他編排的節目觀賞性非常強,在銜接上也很巧妙。為大家推薦薩夫申科和斯佐爾科維在2011賽季中表演的自由滑《皮娜》,戴烏爾在這套節目中,把電影《皮娜》中,德國當代舞蹈家皮娜在自己的舞蹈作品中的動作搬到了冰場上。相當絕妙的一套動作。這同時也引發了我的另一個思考:選曲與編舞的創新。比如有些人滑同樣的電影選段,但他們在冰上的演繹與表達,最後呈現給觀眾的可能是截然不同的內容。這其實考驗的是選手自身對於藝術的解讀與悟性,當然還有編排的奇思妙想。
花樣滑冰的賽場上有著許多經典曲目。例如:《圖蘭朵》、《教父》、《一千零一夜》、《卡門》、《羅密歐與茱莉葉》、《托斯卡》、《四季》等等。這些經典曲目,也是冰場上的冠軍曲目。但用的人多了,如何去超越?這就要求運動員首先對於音樂的背景,故事內容,甚至是作曲家的背景能夠解讀得透徹,然後要有自己思考的內容在節目中呈現。所以說,近些年的花樣滑冰運動的發展過程中,直至今日,運動員們和教練員們不單單要抓技術,更要在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的同時不斷創新。
花樣滑冰已經進入到了新的時代。我剛開始看花滑比賽時,那個時代有個冰上女王叫關穎珊。如今,女王金妍兒的時代也要過去了。花樣滑冰的打分標准也早已從陳露那會兒的6.0變成了如今將技術與節目內容更為細化的評判體系。當然,不管怎麼變,我依舊堅持:花樣滑冰是世界上集力量、速度與技巧為一體的最具觀賞性的藝術類競技體育項目。這當中,人的技術永遠在進步,但始終不能忘記花滑中的技術必須配合藝術表現力,才能帶給觀眾徹徹底底美的享受。
❺ 我想知道花樣滑冰服和藝術體操服的區別在哪裡
滑冰服和體操服的區別僅僅是裙擺的大小!淘寶-雯慧的時尚店 的那個客服小李,上次在冰場看見她了,和她淘寶店鋪里上傳的照片一樣時尚漂亮啊,我們還聊了一會,她對花樣滑冰服的了解的還真是專業呢,不止是花樣滑冰服,對其他藝術體育服裝都很專業,哈,真長見識啊。決定下次再買滑冰服就去她家了,她們的銷售部 就在大興區彩虹新城48-2-502,還能量身定做,推薦一下!!!
❻ 花樣滑冰的藝術表現性是否被忽視
花樣滑冰的藝術表現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是因為它在比賽中佔了一半以上的分數,在排名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更是因為體育和藝術是相容的、相互促進的,甚至體育還是另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這是教練員和運動員共同追求的目標,也是大眾對於花樣滑冰所追求和欣賞的價值。
綜上所述,花樣滑冰是一項競技運動,技術自然是最重要的部分,比賽自然是為了拿高分。藝術以技術為基礎。沒有技術,藝術只是一句空話。如果選手沒有像樣的滑行技術,節目看著就不順眼,技術動作零敲碎打,肯定沒有藝術,綜上所述,藝術離不開技術。一個真正優秀的選手必須技術和藝術兼備,一個優秀的節目必須技術和藝術兼備,我相信每個選手都希望自己的節目能做到既有好成績又有好長相,但是當他不能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的時候,他就會在某些方面做出一些妥協。
❼ 優秀花滑選手那麼多,為何羽生結弦看起來跟別人的畫風與眾不同特別受歡迎
第一,顏值身材突出。確實在眾多男單選手裡鶴立雞群,肌肉還練得特別符合審美,羽生結弦全身全臉每個部位分開看都很和諧突出的美,就是總有瑕疵的地方。
第二,氣質風格獨特。可以颯爽又霸氣,可以輕盈飄逸,柔美中還帶著力量感。特別是眼神,是他區別於任何選手的最大優點,靈動有神韻,一個眼神就能抓住觀眾的視線,他是柔中帶剛,氣質清新而不俗氣。
第三,技術及藝術上的碾壓
他有一種少年心性,總是充滿干勁,勇往直前,你可以從他的表演中感受到那種燃燒生命的熱情,這是別人沒有的。在一眾慢悠悠劃水的選手中,他節目滿,速度快,動作幅度大,從不保留。他精益求精,每一個細節都精心打磨過,即使在跳躍中指尖也配合著舞蹈,看他的表演是一種享受。
❽ 花滑運動員羽生結弦和金妍兒誰的藝術表現力更好
我認為羽生結弦的藝術表現力更好,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
第一,金妍兒的成長環境自不必說,她成名之前的韓國完全是花滑荒漠,日本雖然有很不錯的花滑傳統,但就羽生個人成長的小環境來說,跟著不出名的教練市民冰場一周練15個小時,對一般孩子來說完全就是練著玩的環境,放到他這就能一路越級打怪,他們在很普通的成長環境里展示出了讓人無法忽略的天賦,得到了到海外進一步學習成長的機會,最終達到了前人難以預料的高度。
總的來說,金妍兒和羽生作為一個小眾項目的運動員,他們的影響力完全超出了這個運動個項目本身,希望在未來的道路上兩位運動員各自努力,也祝願我國花滑運動越來越好!
❾ 中國的花樣滑冰和藝術體操究竟和其他國家的差距在哪
眾所周知在前幾十年裡,花樣滑冰和藝術體操領域里的主要贏家是來自以俄羅斯為主及一些西歐國家的運動員,近年來中國選手終於小有名氣。我國在此領域上與他國有差距是由很多因素組成,比如場地條件,受眾程度不高,沒有經驗豐富的教練團隊,運動員自身藝術功底比較欠缺等原因。
在花樣滑冰和藝術體操上競賽上主要是以單人,雙人較為個體的進行比賽。體量較少比較個體化,不是集體項目所以還未獲得大力的推廣,觀看群眾較少。近年來通過我國運動員刻苦努力在重大比賽中取得傲人成績,大大增加了此項運動在國內的關注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這項結合力量,速度,藝術美感的運動。家長們也更願意把孩子送去學習,這為我國儲備花樣滑冰和藝術體操運動員奠定良好的基礎。相信我國運動健兒們能早日減少差距,勇創佳績。
❿ 花樣滑冰比賽技術性和藝術性哪個更重要一點
其實從花樣滑冰的歷史發展角度講,藝術性和技術性兩個詞一直會被進行這樣那樣的比較,哪個更重要?哪個更加影響比賽結果呢?這些問題在不同發展年代的答案並不相同。在花樣滑冰發展的初期,由於比賽評分系統還並非如現在這樣健全,並且花樣滑冰選手所做動作的難度增長較快,在這一動作難度發展時期,動作難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比賽的勝負。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花樣滑冰的動作難度發展極其迅速。僅從跳躍難度上,從一周跳躍,到三周跳躍,僅僅花費了十年的時間,而其他的難度動作方面,發展速度也是十分迅猛。時間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後,花樣滑冰開始進入一段相對平穩的難度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內,6.0評分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難度對於比賽結果的左右程度,而與技術水平分佔有相同分數權重的藝術表現力成績此時顯得尤為重要。這一時期內誕生了許多以表現力見長的傳奇性花樣滑冰選手,以女子為例,山口克里斯汀,利平斯基,關穎珊等都是在這一時期內崛起的優秀表現力運動員,而相對他們,一些高度追求技術難度的選手就顯得並非那樣星光熠熠,例如最近剛剛入選花樣滑冰名人堂的日本著名花樣滑冰女選手伊藤綠,她曾在比賽中成功完成了阿克塞爾三周跳接後外點冰三周跳(3A+3T)的極高難度連跳,這一難度至今仍然在女子比賽中無人能及。不過由於藝術表現力上的些許劣勢,伊藤並未能在奧運會上站上最高領獎台。四年後的日本長野,領獎台上的三位選手,利平斯基,關穎珊和中國選手陳璐無不是表現力的高手。值得一提的是,一代傳奇名將關穎珊雖然遺憾地從未在冬奧會上成功封後,但憑借對於花樣滑冰項目的卓越思考能力和領悟力,她五次獲得世錦賽女單冠軍,並九次奪得高手如林的美國全國錦標賽金牌。在6.0的分數時代,關穎珊在國際大賽中57次拿下滿分,由於這一賽制已經作古,關穎珊也實實在在地做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創造歷史的同時,這位偉大的華裔花滑女星也成為了無數花樣滑冰人心中一生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