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中國花卉概況

中國花卉概況

發布時間: 2022-04-29 18:29:57

① 中國的花的內容

中國的花文化——花的文化內容
  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中國人民也天性愛美,愛花,視花為美,與花媲美。因此視花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徵,已成為世界共同的語言。然而,中國人對花的認識和情感並不僅限於此,而是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濃厚的情感。在中國人看來,花是有靈之物。人們賞花,除了常識它那靜態的外部形態美之外,還善於觀察欣賞它那動態的生命變化之趣。另外,中國人還認為花是有情之物,不僅娛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中國人對花的這種看法和情感是觀花之後 由悟性而得來的一種藝術境界。對花產生了更深一層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託。 因此,中國人世世代代愛花賞花就是認為花能使人賞心悅目.花能暢神達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蘊含看文化,花中凝聚看中華民族的品德和節氣。
   
    花文化無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困此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也必然隨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興衰而起落。中國花文化從一出現起,就深受中國繪畫,書法,文學,藝術,造園工藝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影響並隨之而發展,所以中國花文化是在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然也是與古代的神話傳說有看密切的關系,與歷史上儒、道、佛、諸家思想密不可分。從考古遺跡中證實,在沒有文字的原始社會里,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遠古祖先將大自然中美麗的花草樹木引入生活中來,在粗製的石器上刻劃各種花朵的紋樣,甚至染上漂亮的色彩,用來美化生活,這可能就是中國花文化的最早表現形式。到新石器時代(距今上萬年以前〕文化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在當時花以實用和美化相結合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花卉的文字記載,最早始干公元前11世紀商朝甲骨文中。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花卉在中國人民生活中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起著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花卉賦於感情色彩和象徵意義。標志著中目花文化開始走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殷。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百了插花藝術的萌芽。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花卉應用的技藝已很高超,對花的鑒賞也十分高雅,開始步入較高層次的藝術享受和藝術創作境界。至隋,唐和兩宋時期,中國花文化的發展已進入昌盛和成熟階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隨著大唐盛世的百業興旺,宋代穩定與繁榮,帶來了中國花卉業的空前絕後發達,舉國上下種花。賣花,賞花和插花蔚然成風。據傳。當時點茶,掛畫,燃香和插花合稱「四藝」,成為社會上特別是文人士大夫階層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花卉的科技書籍,花卉的文學作品,花卉工藝品和花卉繪畫以及盆景,插花等藝術品層出不窮。成績輝煌,可稱中國史上花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清兩代,是中國各類花卉著作甚多且內容全面豐富,科學性較強的時期。標志著中國花卉栽培和應用理論的日臻完善和系統化。
    清未以來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統治者的軟弱腐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目連年戰患,國力下降,經濟衰退,花卉業停滯,花田幾盡荒蕪。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目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城市園林建設逐漸受到重視。花卉業得到空前發展,花文化又呈現百花芥放的新局面。花卉成為社會重大節日和社交活動中必有之物,成為城市的象徵和標志。成為大眾文化娛樂活動的一部分。成為居家住戶美化生活的一部分。 5000年的中華民族歷史,創造了豐富燦爛的中國花文化,中國花文化成為東方古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根植於中華沃土裡,生長於大眾生活之中,並深得其他姐妹文化藝術的素陶和影響而茁壯成長起來。中國花文化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富有民族風味的特色,內容廣泛豐富,表現形式多姿多彩。中國花文化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描述歷代社會生活中各種花事活動的情景,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節盛況,藉以展現繁榮歡樂的社會歲月風貌。
    2、直接表見或描繪各種名花異卉的瓊姿仙態之美,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使人獲得美的享受。生活的樂趣。
    3、介紹古今名人賞花贊花或育花的種種趣事,以此增加人們的生活知識和樂趣。
    4、以花為題,借花傳情,或闡述人生哲理,起以教育作用,或表示祝願,希望和祈求,或表達個人的種種心態與冥想。
    5、介紹花卉栽培的知識,信息。經驗以及科學新方法,新技術等等供人們學習參考 中目花文化的表現形式十分豐富,按大類劃分有花卉的專業科研與教育,有直接的花卉商品產銷,有園林中的各種應用,還有更多是以文學形式,以繪畫。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眾多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活潑多樣,令人喜聞樂見。具體的有花書,花詩,花畫,花歌,花舞,花膳,花飲,花織錦,花工藝品以及花節,花神,花會,花語等等,各具特色。

② 花卉行業的現狀和機會

一、花卉行業競爭格局

從國際競爭格局看,一是花卉行業歷經多年發展,行業格局基本定型,荷蘭、日本、德國等花卉產業發達國家不斷向種子、種苗、種球和新品種研發等高附加值的產業鏈上游集中。二是花卉生產正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隨著發達國家土地、勞動力等生產成本的增加,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花卉生產正在由歐美等發達國家向勞動力和土地等成本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轉移,目前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產國。三是發達國家依然保持旺盛的消費需求,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國家花卉消費潛力巨大。

從國內布局看,我國花卉行業中地區、規模和技術水平也分化嚴重。江蘇、浙江、廣東、雲南等地整體行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發展較好,東北、西北相對滯後。從花卉品種看,形成了以雲南、遼寧、廣東等省為主的鮮切花產區,以廣東、福建、雲南等省為主的盆栽植物產區,以江蘇、浙江、河南、山東、四川、湖南、安徽等省為主的觀賞苗木產區,以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蘇等省為主的盆景產區,以上海、雲南、廣東等省(市)為主的花卉種苗產區,以遼寧、雲南、福建等省為主的花卉種球產區,以內蒙古、甘肅、山西等省(區)為主的花卉種子產區,以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山東、重慶、廣西、安徽等省(區、市)為主的食用葯用花卉產區,以黑龍江、雲南、新疆等省(區)為主的工業及其他用途花卉產區,以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為主的設施花卉產區。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花卉行業現狀調查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二、花卉園藝行業發展前景

我國發展花卉園藝產業優勢明顯、潛力巨大,主要體現在資源、消費、就業、生產力和花文化等方面。

1、花卉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我國花卉種質資源豐富,是很多名貴花卉的起源中心和野生花卉資源寶庫,擁有高等植物近3萬種,居世界第三位,僅蘭科植物就有180餘屬1,200餘種,其中特有種達500種左右。在兩千多年的花卉栽培過程中,我國培育出了數千個花卉品種。合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可以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狀與競爭力的花卉新品種。

2、國內花卉消費潛力巨大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城市群的興起,城市園林建設對花卉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鄉居民消費層次和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花卉需求日趨多樣化,為花卉消費帶來巨大的增長空間。據統計,世界人均盆花和鮮切花年消費額約20美元,而我國人均消費水平僅0.5美元,市場潛力很大。

3、生產力提升空間很大

據統計,2010年丹麥、加拿大、荷蘭、瑞士、芬蘭等國的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頃平均產值超過50萬歐元,而我國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頃產值不到3萬歐元,具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非設施栽培產品產值提升空間更大。

4、解決社會就業優勢明顯

花卉產業是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涉及部門多、領域廣、鏈條長,需要大量勞動力參與。花卉種植可以有效吸納大量勞動力,花卉加工、營銷服務等可以有效提供就業機會。

5、中國花文化基礎深厚花卉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密切,不斷地被注入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不斷地被融進文化與生活的內容,從而形成了與花卉相關的文化現象和以花卉為中心的文化體系,形成了中國花文化,在人們生活、工作和節慶中得到廣泛普及。中國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③ 中國花卉產地,全面。

中國花卉栽培歷史悠久,擁有一大批傳統名花,形成了不少集中產地, 如,昆明 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城市標志
市花:茶花 市樹:玉蘭樹雲南 雲南省號稱「動物王國」「植物王國」和「有色金屬王國」。全國162種自然礦產中雲南就有148種,其中銅礦、錫礦等有色金屬礦產產量居全國前列。錢不多,成本低,在雲南可一點都不假。 這兩個市場主要出產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滿天星、情人草、勿忘我等幾十種鮮花,大部分鮮花質量在國內屬於上乘,同時,兩個市場各有特色。 廣州的鮮花市場位於廣州芳村嶺南,是目前國內的第二大鮮花產地,主要優勢產品為菊花、劍蘭及部分切葉、玫瑰,廣州嶺南花卉市場內同樣有很多專業的鮮花代理商,為廣大花店省去了不少麻煩。 另外,其他各地分布有零散的鮮切花基地,種植適宜各自氣候的鮮花,如:海南是中國主要的切葉及熱帶花卉的產地,遼寧凌源出產優質百合、劍蘭,上海有非洲菊、康乃馨出產,甘肅產有百合,鬱金香等。

洛陽、菏澤的牡丹,長江流域的梅花,江浙的山茶,等等。明清時代北京花鄉逐漸成為專門為宮廷服務的花卉生產基地,廣東等地的農戶也在那個時期開始生產「年花」,挑著擔子走街串巷銷售,是我國本土花卉商品化的發源。
2005年全國有花卉市場2586個 荷蘭之所以能執世界花卉產業之牛耳,最重要的法寶是新品種培育。

④ 我國花卉現狀及發展前景和方向

① 我國花卉行業現狀
我國發展花卉產業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其發展迅猛。從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間,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增長了27倍,產值增長了57倍,出口創匯增長了47倍,分別達到了43.5萬公頃、353億元和9756萬美元。
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
我國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綠化苗木、草皮等產品佔了絕大多數。據介紹,我國花卉銷售額最高年份時達到540億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觀葉植物、綠化苗木和草皮,鮮切花和盆花所佔比例有限。
產業效益低下。
與一些花卉大國相比,我國花卉產業效益還很低下。我國花卉栽培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鮮花總量占國際市場的比例約為3%。據了解,我國大多數大中城市的鮮花六成以上都是進口的,自產鮮花的份額微不足道。由於重視程度和投入不夠,不少本地花卉還在節節萎縮。
產業發展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
我國花卉產業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正面臨考驗。傳統的大路貨花卉由於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純復壯,品種嚴重退化,已經難登大雅之堂。
國際市場競爭力低。
近年來,我國花卉產業呈現出超常規發展態勢,生產面積增長過快、產品結構不合理,導致質量低、效益低,導致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低下。
② 我國花卉行業的發展前景
花卉是大有潛力的朝陽產業。
我國花卉消費絕大多數屬於集團消費和節假日消費,全國城鎮人口年平均消費鮮切花3枝,按全國人口計算人均消費不到1枝,個人消費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國人均鮮花消費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僅國內個人年消費總值就增加37億元以上,所以國內花卉市場的潛力巨大。
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帶動花卉市場的發展。
當前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專家預測,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點,西部12省區僅退耕還林對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億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廣大地區的退耕還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等對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鎮建設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全國范圍內的城市與小城鎮建設將掀起城市綠化、美化的熱潮。以廣西為例,按照規劃,「十五」末廣西的城鎮化水平將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屆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將分別達到36%、30%和10平方米。這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產業發展空間。
國際花市的活躍為我國花卉業開辟了另一增長點。
目前,國際花卉市場異常活躍,近幾年行業產值(包括鮮切花、盆花、盆景、綠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就鮮花消費來說,世界人均年消費額為3美元,西歐、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費額在100美元左右。我國也已躋身世界花卉生產和消費大國行列,特別是我國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搶手,出口前景廣闊,近10年來,我國花卉出口創匯額達2.6億元以上,以後,隨著我國花卉產品的品質、規模等不斷提高,花卉出口業還將呈不斷增長趨勢。

⑤ 當前中國園林觀賞花卉業發展現狀及面臨哪些機遇的挑戰

當前,我國花卉業正處在「百年之交」的跨世紀重要時期,面臨著機遇與困難並存的關鍵時刻。客觀、准確地分析前景與機遇、現狀與問題,用新思維研究其發展方向,用新舉措探討相應的發展對策,不僅具有重要的深遠意義,又是當前急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現就此談些看法與意見。 一、前景與機遇有史以來,人與自然界的關系,在經歷了恐懼、崇拜自然和征服、掠奪自然兩個階段之後,如今進入了自然界對人類的報復階段。由此造成的生態失調、環境污染等等嚴重惡果,直接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進步。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的特大洪澇災害,除天災外,它與建國以來人為破壞植被,水土流失的面積增加40-45%,從而抬高河床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重建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夥伴關系,已成為當今的一大熱點。為加快綠化、美化中華大地的步伐,國務院早在1994年發布的《中國21世紀議程》中,就提出了「加快城市綠化、美化工作,改善人類居住環境」的行動方案;1998年4月,全國綠委會議強調:「努力提高大中城市及周邊地區造林綠化水平,把鐵路、公路、江河沿線以及兩側的荒山、平原、城鎮綠化起來」;日前,國務院頒布《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則》,要求「大力開展植樹種草……」把它列為我國的重大戰略來抓。據此,福建省綠委部署了我省2000年前實施「交通綠色通道」和「百千綠化工程」(建設100個園林式鄉鎮和1000個園林式村莊)。不難預測,從環境保護對花木的需求來看,這些都為花卉業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前景,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一向落後的花卉業亦伴隨著迅猛崛起,成為農業中發展速度最快的一項新興產業。近些年來,面對亞洲金融風波的沖擊和影響,據國家信息中心報告,1999年,我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適度快速增長,增幅與去年基本持平。按照經濟規律,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的花卉業,仍將有一個適度快速發展的前景。眼下的花卉業,在「回歸自然」成為人們共同呼聲與迫切願望的今天,建造生態城鎮,發展消閑農業,把綠移入居室以及開發綠色旅遊業,休閑度假業等方興未艾。可想而知,同樣會有一個良好的機遇。事實亦是如此。近幾年福建花卉業,雖受亞洲金融風波影響,出口明顯銳減,減幅近40%。而全省觀賞花卉的銷售額依然逐年穩步上升,1996年至1998年,分別為2.67億元,3.38億元和4.44億元。當今世界,花卉是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據國際權威機構和專家預測,世界花卉消費額1991是1000億美元,到2000年達2000億美元,十年將翻一番,年增長速度為10%。特別是世界花卉生產布局的調整,給我國創造了吸收外資興辦花卉企業的機遇。目前,世界花卉生產與消費逐步分離,生產正由高成本發達國家向自然條件優越,生產成本低廉的發展中國家轉移。我國每單位花卉生產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台灣的1/3,也明顯低於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國家,而且具有多種自然氣候型,市場消費潛力大。因此,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看好中國,紛紛來華投資興辦花卉企業。1998年,我省已有外資、三資花卉企業39家,足以說明這一點。二、現狀與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我國花卉的生產持續大幅度增長。據中國花協不完全統計,1997年全國花卉生產面積達8.6萬公頃,佔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22.3萬公頃的38.57%。居全球首位,成為生產大國。1997年全國花卉生產總值達96億元,折消費額為84億元,若按1995年花卉行家預測,今後5年花卉消費額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以16%計,至2000年為73億元,如今5年的消費預測指標,不僅兩年就實現了,而且超過了11億元。同時,流通環節的設施建設得到很大改善。1997年,全國已有花店1萬4千家,比1991年的1110家增加了12倍;各類批發市場有700家,比1991年的200家增加了3.5倍,有效緩解了買難賣難、產銷脫節的矛盾,而且為全國性的南北調劑發揮了重要作用。福建花卉業與全國一樣,進入九十年代,有了長足的發展。1998年與1991年比,全省花卉生產面積和產值分別增長了59.66%和5.78倍。同期,花店增加3.5倍,批發市場增加2.25倍。從而為推進花卉產業化進程奠定了基礎。快速發展的我國花卉業,由於起步晚,基礎差,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筆者認為,當前存在的不容忽視的新問題,主要表現為:1、盲目性。當前某些地方的基地投資熱、市場建設熱和溫室引進熱,存在相當嚴重的從眾傾向,造成花卉某些品類供過於求,效益下降。其原因是政府缺乏宏觀指導或是宏觀指導與企業自主行為的矛盾,尚未找到連接與銜接的有效途徑。2、自發性。花卉市場仍處無序狀態,市場競爭中互相殘殺現象相當嚴重。關鍵在於千家萬戶各自為戰與千變萬化市場不相適應,獨立、分散的營銷方式難以抵禦大市場的激烈競爭。3、滯後性。指科技被冷落,嚴重滯後,我省尤為突出,這就難於推出創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散、落後生產方式與科技興花的矛盾,尚未很好解決。講花卉業的現狀與問題,這里擬注重分析的難點是:當前的經濟趨勢與市場環境不容樂觀,從外部的大環境而言,當前國民經濟運行的國內外環境難以有大的改善。在這情勢下,畢竟還不是國計民生必需品的花卉,又是以集團消費為主,個體消費為輔的花卉市場,面對集團消費緊縮,花卉首當其沖擺在減緩之位;而個體消費,在較為普遍的「減員增效」及居民消費僅能保持低水平增長面前,亦難以有大的增長。同時,亞洲金融危機仍將繼續給花卉出口帶來影響。再則,在花卉業內部,由於近幾年花卉生產增長速度高於花卉消費增長速度,已出現產品供過於求,導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一再下滑的不利局面。綜上所述不利因素,勢必給花卉消費的增長,市場空間的開拓,帶來延續的困難與問題。三、方向與對策花卉業的發展,根本出路在於加速花卉產業化的進程,向商品化、專業化、規模化轉變,最終實現現代化。花卉產業化要堅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學技術為前提,以花卉企業為基礎。它的形成與發展,必須通過多層次、多環節、多形式、多元化的優化組合和城與鄉、農工商、產加銷、產學研等緊密聯結進行,最終達到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目的。從當前挑戰與機遇、困難與希望並存的現實出發,發展花卉產業的對策,總的來講,要從過去偏重抓生產,忽視市場與科技(橄欖型)向注重市場與科技、帶動生產(啞鈴型)轉變。(一)增強規劃意識,堅持花卉產業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的原則。必須認識,只有國民經濟增長,花卉業方得以擴展消費與市場。所以,制訂花卉業發展規劃,應當依據經濟的增長速度而相應增長,切不可以人為意想、邏輯推理替代科學分析。我省在確定「九五」期末花卉種植面積和產值的指標時,即以此為准,計劃花卉生產面積從7.2萬畝增至10萬畝,產值從7.4億元提高到6億元,現在看來,還是比較切合實際的是能夠如期實現的。(二)增強市場意識,堅持市場導向,總量平衡原則。針對當前花卉產品存在的結構性和季節性過剩的現狀,應堅持以現實市場為主,把握市場趨勢,預測市場需求,選准市場定位,下大力氣開拓花卉市場。近些年來,我省立足本省,瞄準市場缺口,調整產品結構,增大原靠省外調進的觀賞苗木、鮮切花及小盆花的生產比重,由於產品適銷對路,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又擴大了銷路。同時,以福建獨具特色的水仙、劍蘭、蘇鐵、榕樹盆景等產品,改變個體分散式佔有市場為聯合體共同佔有市場,向全國各地延伸,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從而實現了全省花卉銷售額的穩步逐年上升,收到了穩中求進的良好效果。(三)增強區域意識,堅持適地適種,發展特色產品原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特色產品就難以佔有市場。要重視區劃布局,發揮各自的自然資源與物種資源優勢,開發獨具特色的品牌產品,提高比較效益。如我省的漳州花卉產區,雖然近些年來生產面積擴大了近萬畝,由於具有水仙、國蘭、榕樹和榕樹盆景、棕櫚科植物等四大特色,產品遠銷海內外,銷勢仍然看好。(四)增強科技意識,堅持面向生產、科技興花原則。我國我省長期來花卉科研被冷落,科研滯後已成為推進花卉產業化的主要障礙,為切實辦好科技興花這項大事,應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市場—科研—生產—市場的良性循環運作機制,在推行現代實用技術上下功夫。力求從單純引進國外品種向引育結合轉化;從傳統栽培向規范栽培轉化;從單項技術向配套技術轉化;從照搬洋設施向設施本土化轉化。同時重視高新技術在花卉產業中應用。

⑥ 花卉業發展現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花卉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廣義的花卉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 中國種植花卉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十五」期間,中國花卉種植面積已達64萬公頃,比「九五」期末的15萬公頃增長326.7%。其中,種植面積5萬公頃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蘇、浙江、廣東四省,2萬公頃以上的有河北、山東、湖南、甘肅等省。中國花卉面積已佔世界花卉生產總面積的三分之一。2005年全國有花卉市場2586個,企業64908個,其中種植面積在3公頃以上或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8334家,花農1251313戶,從業人員4401095人,專業技術人員132318人。「十五」期末全國重點花卉產區初步形成,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化產業形成了以雲南、四川、江蘇、浙江、海南為重點的南方熱帶、亞熱帶花卉產區;以廣東、福建為重點的南方熱帶觀葉植物產區;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為重點的觀賞苗木產區;以北京、山東、河北為主的北方花卉產區;以遼寧為中心的東北花卉產區。 2006年至今,中國花卉業借鑒荷蘭、美國等花卉大國的發展經驗,並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花卉業取得很好的發展,然而,中國花卉業發展起步晚,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問題與困難。如:生產面積增加過快、品種結構不合理、市場體系建設不完善、花卉研發嚴重滯後、專業人才奇缺、病蟲害種類多發生嚴重、花卉質量普遍較低等都制約中國花卉業的發展。對此,花卉業界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花卉發展、運用科技發展花卉、聘請花卉專家、因地制宜發揮地方特色花卉等,取得不少成果。 2008年中國雲南花卉上半年產量達到創紀錄的35.5億枝,但雲南玫瑰出口價格最高僅為0.8元,出口到香港市場之後的零售價格可達20港元,價差高達25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對生活環境的改善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花卉,2008年奧運會,也無疑給中國花卉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可以預見,花卉業將來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投顧問2009-2012年中國花卉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⑦ 中國的花卉文化,你知道多少

中國的花卉文化是花卉本身由於天生的美好外在而吸引人感官的種種美的慾望,這種審美功能 久而久之形成了文化。構成中國的花卉文化的主體是花卉,是人們各種心理慾望的一種重要歸屬物。從這個意義上看,花卉應該是人們心理需要的折射與延伸。例如審美的需要,擺設的需要,修養身心的需要,心靈的寄託等不一而足。一句話,花卉應該是人類智慧與靈感交匯的集結載體,更是生活素養提高的精神消費物。中國花卉文化主要特徵:
一、觀賞啟智性。花卉文化首先注重以視覺引人。很多花卉以很強的觀賞性贏得人們的呵護。例如,白牡丹以自己的潔白直抵人的內心。再加上本身發出的濃郁的香味,更是讓人贊嘆不已。當觀賞動作遍及生活每一個角落時,人們就學會帶著欣賞的姿態來看待自己的生活,以期從中得到美好的啟迪。世界上很多有創意的消費品之開發無不得益於此。
二、陶冶凈化性 。花卉文化氛圍一旦開成,讓人一轉入其中,就深受震撼。並自然而然地激發出人本身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從而凈化提升人的靈魂。例如,當人們把荷花作為品質超群的標志物時,人們一看到她,就自然而然地萌生很多關於美好品質的追求,並激勵自己不斷向這個方向努力.形似座右銘了。
三、交際勵志性。 花卉文化,其本質意義已經不局限於上述主要傳統特徵。它還能發展當代社會人特別注重交際的作用。通過這種花卉文化精神的傳遞促進作用,使人們生活的更健康,更和諧,更有情趣。而這些變化完全是藉助於花卉這個無聲的語言內省地完成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語言。因為,人人無法拒絕對美好事物,美好品質,美好人生的期盼與追求。花卉文化因不同的花之文化向不同的人們傳遞不同的高級文化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好花卉文化其實也是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發展的助推器。例如,在各種交際為,為適宜對象送上得體的花卉,一方面,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標准,同時,也傳遞和寄託送花人的美好祝願或者對對方美好品質或者行為的很好的承認。
四、研究借鑒性。 花卉文化由於有以上品質,而這些品質特性正好是人類發展所關注的。一個地方形成的花卉文化一定是與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社會風俗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更是人們賴以從事美好生活的一種心理模式。也間接表徵著它的無限生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它能很好地從另一個側面反應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區域的精神文化精髓..同時,我們應當提到,裡面可能還會孕育著先進的文化因子。基於這個角度,研究一個地方的花卉文化很有意義,對促進其他地方搞好這個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同時,通過研究本地區的花卉文化特色和精髓,不僅有利於更好的推廣自身的先進文化,還可以挖掘潛力,不斷彌補自身的不足,確保自身文化常青。
此外,好的花卉文化還可以產生其他形式的綜合效應。重視花卉文化的發展,的確有利於人們健康生活,也有利於社會物質文明的多元化發展。

⑧ 中國的國花是什麼花

目前,
世界上
已有100多個國家確立了自己的
國花
,中國是惟一尚未確立國花的大國。
由於沒有國花,在
2001年
的APEC會議上,新聞報道出現了「以中國國花
牡丹
為背景」的笑話;
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
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
古國

世紀
遺憾……
國花的評選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是分布要廣泛;二是外觀要漂亮;三是要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四是要具備一定的經濟價值。
國花評選歷經20年,始終未有結果,有人叫好,有人反對,有人質疑。最近,
中國林學會
再次著手組織評選國花,並已呈報給全國人大審議。此番逐鹿,波瀾再起---
不久前,一位名叫楊仕智的先生在《
人民日報
》撰寫《國花、
國樹
和國
鳥非評不可?》一文,對評選提出異議,並認為「倒是有好多比評國花、國樹和國鳥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許多事「比搞什麼評無多大實際意義的國花、國樹、
國鳥
要重要得多」。
「自然界的物種是平等的,
我們人類
沒必要把它們分等級。不管選定的國樹、國鳥、國花是哪種,必定會使一大批的
國民
不悅,特別是知識分子,因為他們心中的偶像落選了,他們那難以改變的思想感情受傷害了。如果為了追求美或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而進行評選國樹、國鳥、國花,那我們在評定國樹、國鳥、國花後,還要評國魚、國蟲、國禽、
國獸
……永遠都沒完沒了。」一位學者在新華網上如此評說。
沒有國花,於
國家主權
無礙,於
民族精神
無礙,於國勢前程無礙。
相反,幾乎任何一項評選後面都有巨大的經濟利益的驅動,各地和各行業協會如此興師動眾地爭搶「國」字型大小,也是考慮到「國」字型大小會給
行業
和地方的
經濟
和名氣帶來難以估算的價值和影響。
20世紀80年代的兩次評選,一次是
梅花
奪魁,牡丹居亞,另一次則是牡丹稱王,梅花位次。在
1994年
的評選中,兩者的競爭更達到了白熱化階段,甚至由花與花的競爭演化為了省與省、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河南洛陽成立了市長親自掛帥的「牡丹爭國花領導小組」,再加上北京、陝西省西安市、山東省菏澤
地區
等的加盟,聯合成立了「全國牡丹爭評國花辦公室」,四方「游說」,力捧牡丹為國花。最後專家確定下的兩個候選方案是一國一花(牡丹)和一國四花(牡丹、
荷花

菊花
、梅花)。而評選小組組織了31個省、市、自治區進行投票,結果牡丹以18票獲勝。
一場普通的國花評選,卻差點成了一場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八仙競技,其中的問題
在事
隔近10年之後的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反思。

⑨ 中國花卉種類有多少種

中國也是世界上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約有30000多種植物,僅次於世界植物最豐富的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苔蘚植物106科,佔世界科數的70%;蕨類植物52科,2600種,分別佔世界科數的80%和種數的26%;木本植物8000種,其中喬木約2000種。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屬750種,中國就有11科34屬240多種。針葉樹的總種數佔世界同類植物的37.8%。被子植物佔世界總科、屬的54%和24%。

北半球寒、溫、熱各帶植被的主要植物,在中國幾乎都可以看到。水杉、水松、銀杉、杉木、金錢松、台灣杉、福建柏、珙桐、杜仲、喜樹等為中國所特有。水杉是一種高大喬木,被列為世界古稀名貴植物。金錢松產於長江流域山地,葉子簇生在短枝上,狀如銅錢,春夏蒼綠,秋天變黃,是世界五大庭園珍貴樹種之一。中國食用植物有2000餘種;葯用植物3000多種,長白山的人參、西藏的紅花、寧夏的枸杞、雲南和貴州的三七等,均屬名貴葯材。花卉植物種類極多,「花中之王」——牡丹,為中國固有,它花朵型大、多瓣,色彩艷麗,被推崇為中國的「國花」之一。

中國的森林按氣候帶分布從北向南有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林和針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熱帶季雨林、雨林。其中亞熱帶森林在物種多樣性及重要性方面是世界同一地帶其它地區無與倫比的。
參考資料:http://www.chinesewiki.org/wiki/user1/132/archives/2005/6199.html

⑩ 中國花卉種類資源的特點

中國也是世界上植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約有30000多種植物,僅次於世界植物最豐富的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苔蘚植物106科,佔世界科數的70%;蕨類植物52科,2600種,分別佔世界科數的80%和種數的26%;木本植物8000種,其中喬木約2000種。全世界裸子植物共12科71屬750種,中國就有11科34屬240多種。針葉樹的總種數佔世界同類植物的37.8%。被子植物佔世界總科、屬的54%和24%。
北半球寒、溫、熱各帶植被的主要植物,在中國幾乎都可以看到。水杉、水松、銀杉、杉木、金錢松、台灣杉、福建柏、珙桐、杜仲、喜樹等為中國所特有。水杉是一種高大喬木,被列為世界古稀名貴植物。金錢松產於長江流域山地,葉子簇生在短枝上,狀如銅錢,春夏蒼綠,秋天變黃,是世界五大庭園珍貴樹種之一。中國食用植物有2000餘種;葯用植物3000多種,長白山的人參、西藏的紅花、寧夏的枸杞、雲南和貴州的三七等,均屬名貴葯材。花卉植物種類極多,「花中之王」——牡丹,為中國固有,它花朵型大、多瓣,色彩艷麗,被推崇為中國的「國花」之一。
中國的森林按氣候帶分布從北向南有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暖溫帶落葉林和針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熱帶季雨林、雨林。其中亞熱帶森林在物種多樣性及重要性方面是世界同一地帶其它地區無與倫比的。
參考資料:http://www.chinesewiki.org/wiki/user1/132/archives/2005/6199.html

熱點內容
櫻花穿孔病 發布:2025-10-01 11:18:27 瀏覽:773
剪紙梅花款 發布:2025-10-01 11:06:04 瀏覽:963
喬松盆栽 發布:2025-10-01 11:00:16 瀏覽:356
荷花缸有沫 發布:2025-10-01 10:55:45 瀏覽:217
藝花吧泰民被珉豪打 發布:2025-10-01 10:55:38 瀏覽:800
無刺海棠 發布:2025-10-01 10:48:24 瀏覽:584
細只荷花 發布:2025-10-01 10:47:26 瀏覽:629
素樁盆景 發布:2025-10-01 10:41:43 瀏覽:353
梅花的馨香 發布:2025-10-01 10:32:38 瀏覽:786
有關梅花的詩詞 發布:2025-10-01 10:14:32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