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插花節的傳說
① 彝族有哪些傳統故事
彝族火把節的來源故事
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體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間收稅。由於人間鬧災害而歉收,人們交不起租稅,人間有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把收稅人思惹阿比打死了。
天神大怒,先發洪水想淹歿地上的人類,但洪水被人們戰勝了。天神又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俄體拉巴和大夥兒圍在火塘旁商量治蟲的辦法,無意中發現一隻掉進火塘里的蟲很快就被燒死了。
於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夥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
(1)彝族插花節的傳說擴展閱讀:
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
彝族火把節一般都歡度三天,頭一天闔家歡聚,吃酒祝賀。人們把牲畜肉煮熟後切成坨坨,祭祀神靈和祖先,然後用來下酒。晚上燃火把四處照燎,一般持續三個晚上。人們情緒十分熱烈。人們以村寨為單位,高舉火把繞著村寨和田地照燎,猶如千條火龍騰飛。
第二天及第三天,火把節進入高潮,整個涼山沸騰了。小夥子穿上民族盛裝,纏著有英雄結的頭帕;婦女們穿著百褶裙,聚集在廣闊的草壩上,進行各種傳統的體育競賽。小夥子們進行摔跤、賽馬、射箭比賽,婦女們則唱歌、跳舞,彈口弦琴。
② 彝族插花節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楚雄曇華山有下殘暴荒淫的土官,修建了一座'天仙園',欺騙彝族專人民說裡面有仙女在織布、綉屬花。強迫各村各寨把最漂亮的姑娘送到'天仙園'去供土官淫樂,逼死了許多彝族姐妹。有個咪依嗜的漂亮姑娘,為了拯救彝家姐妹,在農歷二月初八這天,隻身闖進'天仙園',取下頭上戴著的有劇毒的白色馬櫻花泡進酒里,與土官共飲,毒死了土官,犧牲了自己,人們為了紀念這位英勇獻身的姑娘,便把農歷二月初八這天定為插花節,這一大,人們把採摘來的杜鵑花插在門前、屋後,掛在牛羊角上,彝家男女老少,人人戴花,表示抗暴除惡、祈求吉祥幸福。青年男女更是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相好的青年男女如一方將杜鵑花插在另一方的頭上,即表示對對方的愛情矢志不渝。
③ 彝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1、火炬節
火炬節 - 彝族狂歡節:「火炬節」通常在農歷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舉行。這是彝族的盛大節日。那時,要殺牛,殺羊,犧牲祖先,還有一些地方也要犧牲地主,互相盛宴,吃肉,並希望收獲糧食。
火炬節通常慶祝3天。整個家庭在第一天聚集,在2天後,舉行各種活動,如摔跤,賽馬,鬥牛,比賽和拔河比賽。然後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並陶醉在夜晚。
2、彝族年份
在彝族,這句諺語被稱為「庫斯」,「庫」是年,而「斯」是新的,意思是新的一年。這是涼山彝族的傳統儀式和慶典節日。 「庫斯」通常選自農歷10月,即收獲作物的季節。彝族年份為3天。
彝族的第一個晚上叫做「焦羅基」,春節的第一天叫「庫斯」,第二天叫做「朵博」,第三天叫做「阿普機」。
3、花臉節
花臉節流傳於丘北縣境內,於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歷時3天。節日期間,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歡聚一堂,殺豬宰雞,備辦酒肉飯菜,先敬神靈,再以最好的酒肉請老人先吃,爾後眾人才團團圍坐,互相敬酒、吃肉。飯後,就到村頭寨尾,用墨汁、鍋煙灰互相抹臉,一直抹到滿臉滿身見黑,笑夠累夠方休。花臉節即由此得名。
抹花臉,除男女青年互相對抹外,其餘的人按年齡、論輩分也相互對抹,認為抹得越黑,抹的人越多,那一年才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五穀豐登。節日期間,村民都不準勞動,不準春碓、推磨。
4、朵博
它表示該月的第一個月(即該月的第一天)。早上,雞叫做主人起床做心肺,心臟和肺部被打碎。將油放入鍋中,放入水中,加入豆芽並晾乾。新鮮的竹筍等,製成三個新鮮的湯。早上,全家人將享受三種新鮮湯的美味。早上,婦女們將組織整個村莊獻祭果樹和「社交日」儀式。
5、阿普機
它意味著送走祖先的靈魂,在下午烹飪豬肉腸和蔬菜,女性將慶祝新的一年,男性將在家裡接受新年的團隊。在為期三天的結束後,彝族人將攜帶大件豬肉襯衫(一般分為三,五或七件),酒,糖,蛋糕,炒麵,雞蛋等給岳父、岳母,十月的整個彝族人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
④ 關於插花節的相關故事
插花節的傳說故事
農歷二月初八,是曇華山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曇華山上有一個名咪依嚕的姑娘,她長得象朵鮮花一樣美麗。她會綉花,綉出來的花朵能吸引來蜜蝶翻飛;她愛唱歌,歌聲能引來林中的百鳥張望;她會耕地、織麻、牧羊。
一天,她在放羊的山坡上,一邊織麻,一邊放羊,唱起了動人的放羊調,悠美動聽的歌聲,飄過了高山深谷,深深打動了在遠山打獵的青年朝列若的心,迷得他忘了打獵。循著歌聲,翻過了無數山崗、丫口,越過了無數深谷溪流,挨近了咪依嚕,在半山坡的一片雪白的花叢中和她對歌。歌聲傳遞了心願,訂下了兩人的終身。
那時,曇華山有個極其狡猾兇殘的土官,他在高山頂上蓋了座「天仙園」。欺騙彝家人民:「我請了仙女下凡,在天仙園教人們織布綉花,每寨都要將最漂亮的姑娘送去侍候仙女。」實際上,凡是抓去的姑娘,都一個個被土官任意糟踏、蹂躪。就在咪依嚕和朝列若約會的一天,土官派人來說「天仙園選中了咪依嚕,必須在三天內送去,否則殺死全家,燒光寨子」。咪依嚕的阿媽,哭得死去活來,要跳崖自殺,鄉親們紛紛准備躲進密林。咪依嚕決不讓鄉親們為難,也不讓阿媽遭罪。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鄉親姐妹,她摘了一朵含有劇毒的白馬櫻花,插在頭帕上,毅然登上山頂,瞞過家丁,隻身闖進了「天仙園」,土官從沒見過這樣美麗的姑娘,沒碰到這樣爽快的事,高興得垂涎三尺,連骨頭都酥了。立刻傳家丁端來了酒,准備和咪依嚕暢飲。咪依嚕對著兇殘的土官,面不改色,取下頭上的白馬櫻花泡在酒里,舉到土官面前說:「願你我永遠相愛,共同幹了這碗同心酒」。說完自己先喝了兩口,才遞給土官,土官早已如醉如痴,接過酒碗,一飲而盡。頓時,覺得天旋地轉,倒在地上。
朝列若捕獵回來,得知咪依嚕進了「天仙園」。他怒火燃胸,別上快刀,張弓搭箭,呼叫著咪依嚕,向「天仙園」奔來,嚇得土官的家丁拚命奔逃。朝列若找到了咪依嚕,她早已閉上美麗的眼睛,他傷透了心,抱起咪依嚕,走出了「天仙園」,邊走邊哭,邊走邊喊,叫他心上的人,走遍了曇華的山山嶺嶺,哭幹了眼淚,滴出了鮮血,鮮血把山山嶺嶺的馬櫻花染得血紅血紅。從此,曇華山就開出鮮紅的馬櫻花。
彝家人民,為了懷念這位獻身除惡的姑娘,每逢農歷二月初八這天,采來朝列若用血淚染紅的馬櫻花,插在門頭上,拴在牛羊角上,別在農具上;把馬櫻花視為吉祥、幸福的象徵。這一天,人們穿上色彩鮮艷的盛裝,頭上插著鮮花,帶上美味佳餚,來山頂團聚。招親呼友,舉杯助興,共祝吉祥、幸福。未婚青年男女,在圍著篝火歡歌起舞中,選定自己的情侶,互送鮮花,作為定情禮物。
這個傳統節日,從很久很久以來,世代相傳,直至今天。
每年,當地政府都要組織祭花神、對歌、跳腳和篝火歡晚會和一定規模的農產品交易會,總會有大量的遊客到這里觀光旅遊,他們都為這里誘人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所吸引。
⑤ 有關節日的傳說,故事
1、春節
相傳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
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國君,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後大悅,感到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台和漏壺亭。
並希望能測准日月規律,推算出准確的晨夕時間,創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歷法創建完畢後,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2、清明節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
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
他打好行裝,同母親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於是又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3、元宵節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
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就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
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4、重陽節
登高尋九節菖蒲:傳說重陽節登高之俗是始於秦始皇命術士鄭安期前往嶺南尋找長生不老葯,鄭安期在白雲山覓得九節菖蒲時,不幸墜崖,乘仙鶴飛升。登高山帶回雷電火種:古人認為山上雲霧繚繞,為呼風雨喚雷電之神龍所居。而且,高山的雷電可以帶來火種,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5、七夕節
很久以前,牛郎與老牛相依為命。一天,老牛讓牛郎去樹林邊,會看到一位美麗的姑娘和他結為夫妻,牛郎納悶,但還是去了,事情和老牛說的一樣。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
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
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⑥ 彝族插花節講了什麼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節,又叫馬纓花節。它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洪水連天,淹沒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兄妹,他們躲在一個大葫蘆里,葫蘆口用蠟封住。這個葫蘆在洪水中漂流了許多天,也不知漂到什麼地方。有一天,洪水開始退了,露出了山頭,樹梢。這個葫蘆落到一棵大樹丫杈上。老鷹在山頭飛翔,它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那是人種在裡面啊!老鷹把葫蘆抓了起來,把它放在山頂上。現在葫蘆細著腰,那是當年老鷹抓成的。耗子從地下鑽出來,他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這是人種在裡面。耗子啃著蠟,把蠟啃通了,葫蘆里出現一股光芒。兄妹倆順著光爬了出來。在荒涼的世界上,只剩下他們了。
金龜老人來到兄妹面前說:「為了傳人種,只有你們結為夫妻了。」兄妹倆回答說:「一個父母生的,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吩咐說:「人種只有你們兩人,你們一定要成親。」兄妹二人很為難,哥哥想了一個注意,說:「我們倆各在一方燒一炷香,問問天公地神,如果香煙升起來繞在一起,我們才能成親。」結果,香煙升起來,真的繞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堅持不肯成親,哥哥又說:「我們兩人各在山頭滾磨,如果兩盤磨攏在一起合起來,我們才能成親。」他們又按照這樣辦了,結果兩盤磨不偏不倚合攏在一起。那是,妹妹仍舊不肯成親。妹妹說:「我們在滾一次簸箕,如果兩個簸箕不偏不歪,面對面合在一起,才能成親。」結果兩個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龜老人說:「你們還有什麼可說,就成親吧。」妹妹再試也沒有用,又說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為證,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回答說:「這陣人煙已經滅絕,那裡找人?你看那棵松樹就是你的父親,那棵萬年青就是你的母親,那邊那棵梅樹就是你們的媒人。你們就成親吧。」兄妹倆再也堅持不住,為了傳下人種,他們終於結成了夫妻。
過了十二個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個肉團。怎麼辦?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龜老人。這時金龜老人又出現了,他笑嘻嘻地前來向兄妹倆賀喜:「你們已經產下人種了。」說罷,抽出寶劍,一劍劈開肉團,出現五十個童男,五十個童女。那一張包著人種的肉皮還流著血呢,金龜老人用劍一挑,甩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從此這棵樹就開出了紅彤彤的馬纓花。這天正是農歷二月初八。
五十個童男、童女出生以後,妹妹一個人怎麼哺育這些孩子呢?這時,飛禽走獸都來幫忙,它們把孩子一個個都領走了。我們彝族就是野馬奶喂大的,所以我們彝族現在不吃馬肉。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漢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幾十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父母的後代。
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齊出發尋找。
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東西是土蜂,他們問道:「土蜂弟弟,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土蜂嗡嗡地飛來飛去,不理睬人,有一個人用樹枝把它打下來,腰也斷了。另一個人又把它拾起來,用馬尾系好讓它飛去。從此,土蜂成了細腰桿,見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樹,他們問道:「松樹爺爺,我們的爹娘那裡去了?」松樹不耐煩地回答:「我沒有看見,什麼爹娘,我肩膀倒下來就把他們壓死了。」人們說:「好,等人丁興旺起來,你長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樹。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樹。人們問道:「棕樹哥哥,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棕樹回答:「沒看見,要是看見,就剝了他們的皮。」人們說:「哼,有一天人多起來,肯定要剝你的皮。」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剝一層棕樹的皮。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棵羅漢杉,人們問道:「羅漢杉大哥,可見我們的爹娘?」羅漢杉回答說:「剛才還在這里乘涼呢!」人們高興起來,爹娘找到了,人們感謝羅漢杉說:「謝謝你,將來你斷了枝,被砍倒了,根還會再發起來。」因此,現在即使羅漢杉只剩下一點仍舊會再發芽。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個小蜜蜂,人們問道:「小蜜蜂,你可看見我們的爹娘?」蜜蜂說:「剛從那個丫口過去。」人們高興地說:「好心的蜜蜂,今後人們繁衍起來,你就同人們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說:「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還要給人上一點糧呢。」所以,現在每年人們要割一次蜂蜜。
人們追到水塘邊,遇到一棵楊柳,問道:「楊柳姐姐,可見到我們的爹娘?」楊柳回答:「看見了,剛才還在吃水。」人們興奮地說:「好心的楊柳,你一定會有好結果,處處生根發芽。」從此,楊柳樹十分好栽,怎麼插都能活。
人們又不停腳的往前趕,可惜始終沒有遇見他們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見了遍山紅彤彤的馬纓花,他們就在開滿馬纓花的地方定居下來。
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是我們彝族的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幼一齊跳舞,唱山歌,還要殺雞煮肉慶賀,把馬纓花插到各處,這就是馬纓花節的來歷。
⑦ 民族傳統節日故事
1.彝族插花節
每年二月初八,是彝族的插花節,又叫馬纓花節。它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洪水連天,淹沒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兄妹,他們躲在一個大葫蘆里,葫蘆口用蠟封住。這個葫蘆在洪水中漂流了許多天,也不知漂到什麼地方。有一天,洪水開始退了,露出了山頭,樹梢。這個葫蘆落到一棵大樹丫杈上。老鷹在山頭飛翔,它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那是人種在裡面啊!老鷹把葫蘆抓了起來,把它放在山頂上。現在葫蘆細著腰,那是當年老鷹抓成的。耗子從地下鑽出來,他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這是人種在裡面。耗子啃著蠟,把蠟啃通了,葫蘆里出現一股光芒。兄妹倆順著光爬了出來。在荒涼的世界上,只剩下他們了。
金龜老人來到兄妹面前說:「為了傳人種,只有你們結為夫妻了。」兄妹倆回答說:「一個父母生的,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吩咐說:「人種只有你們兩人,你們一定要成親。」兄妹二人很為難,哥哥想了一個注意,說:「我們倆各在一方燒一炷香,問問天公地神,如果香煙升起來繞在一起,我們才能成親。」結果,香煙升起來,真的繞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堅持不肯成親,哥哥又說:「我們兩人各在山頭滾磨,如果兩盤磨攏在一起合起來,我們才能成親。」他們又按照這樣辦了,結果兩盤磨不偏不倚合攏在一起。那是,妹妹仍舊不肯成親。妹妹說:「我們在滾一次簸箕,如果兩個簸箕不偏不歪,面對面合在一起,才能成親。」結果兩個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龜老人說:「你們還有什麼可說,就成親吧。」妹妹再試也沒有用,又說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 為證,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回答說:「這陣人煙已經滅絕,那裡找人?你看那棵松樹就是你的父親,那棵萬年青就是你的母親,那邊那棵梅樹就是你們的媒人。你們就成親吧。」兄妹倆再也堅持不住,為了傳下人種,他們終於結成了夫妻。
過了十二個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個肉團。怎麼辦?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龜老人。這時金龜老人又出現了,他笑嘻嘻地前來向兄妹倆賀喜:「你們已經產下人種了。」說罷,抽出寶劍,一劍劈開肉團,出現五十個童男,五十個童女。那一張包著人種的肉皮還流著血呢,金龜老人用劍一挑,甩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從此這棵樹就開出了紅彤彤的馬纓花。這天正是農歷二月初八。
五十個童男童女出生以後,妹妹一個人怎麼哺育這些孩子呢?這時,飛禽走獸都來幫忙,它們把孩子一個個都領走了。我們彝族就是野馬奶喂大的,所以我們彝族現在不吃馬肉。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漢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幾十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父母的後代。
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齊出發尋找。
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東西是土蜂,他們問道:「土蜂弟弟,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土蜂嗡嗡地飛來飛去,不理睬人,有一個人用樹枝把它打下來,腰也斷了。另一個人又把它拾起來,用馬尾系好讓它飛去。從此,土蜂成了細腰桿,見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樹,他們問道:「松樹爺爺,我們的爹娘那裡去了?」松樹不耐煩地回答:「我沒有看見,什麼爹娘,我肩膀倒下來就把他們壓死了。」人們說:「好,等人丁興旺起來,你長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樹。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樹。人們問道:「棕樹哥哥,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棕樹回答:「沒看見,要是看見,就剝了他們的皮。」人們說:「哼,有一天人多起來,肯定要剝你的皮。」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剝一層棕樹的皮。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棵羅漢杉,人們問道:「羅漢杉大哥,可見我們的爹娘?」羅漢杉回答說:「剛才還在這里乘涼呢!」人們高興起來,爹娘找到了,人們感謝羅漢杉說:「謝謝你,將來你斷了枝,被砍倒了,根還會再發起來。」因此,現在即使羅漢杉只剩下一點仍舊會再發芽。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個小蜜蜂,人們問道:「小蜜蜂,你可看見我們的爹娘?」蜜蜂說:「剛從那個丫口過去。」人們高興地說:「好心的蜜蜂,今後人們繁衍起來,你就同人們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說:「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還要給人上一點糧呢。」所以,現在每年人們要割一次蜂蜜。
人們追到水塘邊,遇到一棵楊柳,問道:「楊柳姐姐,可見到我們的爹娘?」楊柳回答:「看見了,剛才還吃水。」人們興奮地說:「好心的楊柳,你一定會有好結果,處處生根發芽。」從此,楊柳樹十分好栽,怎麼插都能活。
人們又不停腳的往前趕,可惜始終沒有遇見他們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見了遍山紅彤彤的馬纓花,他們就在開滿馬纓花的地方定居下來。
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是我們彝族的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幼一齊跳舞,唱山歌,還要殺雞煮肉慶賀,把,馬纓花插到各處,這就是馬纓花節的來歷
2。納西族火把節
來源:中國民間故事網 點擊:5359
從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起,納西人按古規一連要過三天的火把節,點三個晚上的火把。每天門前要點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們個個拿著又細又長的小火把,沿著田埂、山路,邊走邊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們越高興。
這個隆重的節日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怕地上的晦氣沖上來,下令把天門長閉不開。可是不久,十八層天游膩了,仙境看煩了。一天他實在憋不住了,下旨打開天門,想看看人間的景緻到底如何。天門一開,春風習習,只見人間綠水青山,百花爭奇斗艷,玉皇大帝看得心馳神往,煩惱頓消。
玉皇大帝把人間看了個夠,又轉身看看天宮,頓時氣得吹鬍子瞪眼睛:「怎麼我的天宮竟然比不上凡間了,這還得了?」邊說便下旨,叫紅面天神把人間統統燒光。
掌火的紅面天神領旨後,騰雲駕霧來到凡間。他並沒有馬上放火,先巡視一番,看到凡間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和天宮的生活沒法比。掌火天神愛上了凡間,他不忍心燒毀這美麗的人間,不忍心摧殘善良的百姓。雖然,他知道違反玉皇大帝的旨意定有殺身之禍,但他要避惡行善,寧可犧牲自己,也不能執行玉皇大帝的旨意。主意一定,他便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撒謊道:「人間已經燒成灰燼。」玉皇大帝聽了非常高興:「哈哈,現在我的天宮遠勝人間了。」
隔了好久,玉皇大帝又覺得厭煩起來,他想看看被燒毀的人間。他又在仙姬們的陪伴下來到天門前,可是一看,他幾乎要發瘋了。人間不但沒有被燒毀,反而更加繁榮昌盛,幸福美滿了。他知道紅面天神違背了旨意,一怒之下,叫左右諸神把掌火天神捆了起來,推出去處死他。
掌火天神被殺時,一滴血濺出天門,落到大地上,滴在雪山腳下村寨旁邊的一座廟里。有個和尚看見了這滴血,就小心地用紅布把它包了起來,擱在殿里。
六月二十四日那天傍晚,人們剛從田裡收工回來,突然從廟里跑出一個小娃娃,攔住人們哭訴道:「專橫殘暴的玉皇大帝嫉妒人間的美好,今晚要派天兵天將下來燒毀凡間。你們趕快在門前點起火把,一連點三個晚上,點得越旺越好。這樣用假火瞞過玉皇大帝,他和天兵天將們看見人間已經在燒了,就不會在下凡來搗亂了。」
這個小娃娃就是掌火天神的心血變成的。善良的人們相信了他的話,就按照他的方法,紛紛點起火把,男女老少都舞起火把,一連三天三夜,火光沖天。玉皇大帝看了三個晚上,看到人間一片火海,才放心的回天宮去了。
人們終於躲過了一場劫難。人們為了紀念這件事,表示對掌火天神的敬意,每到六月二十四日就要扎火把,點火把。久而久之,就成了現在的火把節。
3.鄂溫克族的火神節
來源:中國民間故事網 點擊:2848
從前,索倫牧民家裡,不管是窮是富,每到十二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來祭祀火神。關於這種習俗有個傳說。
不知是什麼年月,山裡有個窮獵手。一天,他走進林子里打獵,跑了一天也沒有打到野獸。他連爬了幾座山,又困又累,真想在黃昏前打到一隻黃羊,能留到晚上吃。可是,他的願望沒有實現。當太陽下山的時候,獵手正在往前走,忽然看見一條花皮草蛇,哧溜一下鑽到大石洞里去了。獵手突然聞到一股香味,用舌頭舔舔那蛇爬過的青石,發現有一種從來沒嘗過的甜味。於是,獵手就走進大石洞,看到洞里重重疊疊盤著許許多多蛇。這天晚上,獵手就在洞里住下,一住就是很久。
過了幾天,也許是幾年,獵手才從洞里出來。到洞口一看,自己擱在洞口的槍,搶把子已經爛掉了,槍筒滿是鐵銹。他看看四周,一個人也沒有,可是不知怎麼的,他聽到許許多多人在嘮嗑兒,你一言我一語,有說有笑,再仔細一聽,原來,他們說的不是凡間的話,可是他能夠聽懂。那些都是仙人,他們打了好多野獸,正在慶功祝酒呢。那個獵手努力回憶,到底是什麼時候上的山,什麼時候進的洞,在洞里做了什麼,可是他都想不起來了。他好生奇怪,明明是剛剛進洞,怎麼好像過了幾千幾百年似的?
獵人離開山洞,不管東西南北,一個人摸索著向前走。他看看身邊的樹木,密密麻麻,山道比往常都寬,天空飛鳥成群。他想,一切都變了樣。獵手走了一會兒,看到山岡上有兩座氈房,看樣子,一座房子前面停著一輛車子,是家富裕人家,另一家,門口只有一個破破爛爛的馬鞍子。獵人看看自己的衣著也挺寒酸的,就進了那家窮人家的氈房。
進屋以後,獵人問屋主:「你是索倫人嗎?」
主人是個窮牧民,他應道:「是的。」然後,取出奶茶招待獵人。獵人剛剛想喝,就聽到氈房頂上好像有人在和主人說話:「窮兄弟,你家不是連背鞍子的馬也沒有嗎?我看這倒是幸福。你看,我家飼養的羊群擠滿了木頭柵欄,可是一隻也不歸我所有。」
獵人心裡很奇怪,望望氈房上的人,裝出什麼也沒聽見的樣子,喝喝茶。這時,氈房上的人又說話了:「我們幾世幾代都忍受過來了,可是,如今再也不能悶聲不響了,非連夜把那貪得無厭的主人弄死不可。」
聽來聽去,獵手才聽出那說話的聲音原來是從火神口裡發出來的。那窮苦的牧民連半句也聽不懂。火神說完,就從氈房頂上飛走了。當時,草地的牧民不知道怎麼用火。這個獵手向氈房主人要求,當晚住了下來。第二天,草地上就起了風暴,幾乎要把氈房刮跑了。獵手到外面一看,窮牧民趕著家畜躲閃風暴,聚攏到氈房後邊,又暖又避風。可是再看那富人家的氈房和牲畜早就被刮跑了。七零八落,四處都是。獵手看了,知道一定是火神的聖靈降到草地上來了,於是就把這件事告訴牧民們。可是牧民們半信半疑。後來,草地上連連生出豐盛肥美的水草,窮牧民們養起了自己的牲畜。從此,索倫人開始崇敬火神,吃飯、飲酒以前,都要先敬火神,並定下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為「火神節」。
4。侗族林王節
來源:中國民間故事網 點擊:2326
我國許多地區都興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粑,為的是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然而也有例外,貴州景屏縣的寨母一帶的侗家,就是六月辰日吃粽粑,為的是紀念當地的一個侗族農民起義領袖林王。寨母過節不僅包有一般大小的粽粑,還包有粗如大碗、兩尺多長的大粽粑。傳說當年林王領兵打仗時,常以粽粑作干糧,所以將粽粑包得又長又大。
林王名叫林寬,出生於寨母地方,祖家原住黎平,其父林讓參加過勉王起義,失敗後受官兵迫害,便從黎平洪州一帶順著古州的朗洞,經青山界,過八受河搬到現在地住地。當時,婆洞一帶還沒有人煙,以後才陸續搬到許多侗家。由於這個寨子建得最早,被周圍的寨子稱為寨母。
林王是背爺崽(其父過世後才出生),家境貧苦,從小給財主做工,砍柴割草,放牛喂馬,養魚看田水,什麼活都干過。他長得高大魁梧,人品出眾,力大無比,聰明能幹,作起來一個頂幾個,又愛幫助人,鄉親們都喜歡他。
傳說林王給財主在山塘里養魚,財主叫他割草喂魚,他就把魚趕上坡去吃草,吃飽了,又趕回塘里放。因此他喂的魚又肥又大。他很愛馬。白天放馬吃草,騎馬練武,夜晚睡在馬圈邊,把馬喂的又高又壯,後來成了他的戰馬。現在寨母背後還留著他當年修得石馬圈,已崩了兩方,還存了兩方,青石板上還留著馬蹄印和他的草鞋印。有一次林王給財主在山上放牛,見許多窮人沒有飯吃,很不忍心,便敲死一頭牛分給大家煮著吃。別人擔心他叫不了差,他靈機一動,想了個辦法,叫人把牛尾巴插在岩縫里,叫一個人藏在岩洞里等著,他立即跑去叫來了財主,說有一頭牛卡在岩縫里出不來了。財主急忙趕上山,一看果然只有牛尾巴露在岩縫外了。財主便去扯牛尾巴,岩洞里的人學牛叫,越扯牛越叫。結果牛尾巴斷了,牛沒有出來,只好無可奈何地回去了。
林王熱心地位大家辦好事。婆洞路邊有個岩洞,洞里有一股清泉,就是流不出來,過往行人口渴沒法喝到。林王知道以後,用嘴咬開一個口子,兩手扳開岩板,一股清泉流了出來,行人們有水喝了。不信你可以去看看,現在泉邊的石板上還有林王的手指印和兩個膝蓋印呢。
寨母的後龍山有兩個坡相互對峙,中間隔著深谷,平時到對門坡去種田,人們繞來繞去很不方便。林王便從對門坡扯出長岩石,做成一座石橋。他娘說:「你架的高橋看上去都眼花,不要害別人掉下來。」林王就一拳把橋打斷,至今兩邊坡還留著幾尺長的斷岩梁。
婆洞一帶的人多田少,林王便想塞斷八受河,引水過婆洞開荒造田。他一早提著大鞭趕動三個坡准備去塞河,剛好被一個老婦看見,她高聲叫道:「快看三個坡會走路。」結果三個坡就停在寨母田壩中間不走了,三個坡分別叫鴛鴦坡,定便坡,報獨坡,與其他坡不相連。現在已被開成梯田。
林王長大以後,看到外地往這里逃難的人越來越多,把整個婆洞都住滿了。飯不夠吃,官兵還來搶糧搶人。人們沒有辦法,侗家沒法活下去了。於是,婆洞、上洞、油洞等四十八個侗寨的寨老(寨中的長老)和辣辦(青年)集中到寨母議事。寨老們說:「我們侗家世世代代被人欺凌,難道我們不能過太平日子嗎?」大家決定,四十八寨每寨選舉一人參加集伙選王。選王按照勉王起義的方式,每人倒栽一棵楓樹,那個先活,哪個就是王。寨母推舉了林寬。選王開始,四十八人在寨母寨中倒栽一棵樹,林寬栽的那棵活得最快。大家一舉選他為王,林王從此得名。現在寨母寨中還有一棵楓樹,拔地頂天,枝幹朝下,與其它樹不同,據說就是林王栽的。
林王到處聯合窮人,指揮各寨打刀造箭,第二年集合十萬多窮人,准備起義。
為了起義,林王還停辦了自己的婚事。傳說和他相好的姑娘叫茂王,住在慕王寨,從小與林王一起砍柴、割草、唱山歌。兩人長大以後,兩家老人准備辦婚事。然而兩個年輕人很有志氣,他們說:「世上這么亂,人民這么苦,我們要等解決了人們的疾苦才結婚。」老人思想不通,他們倆就約定:林王從苦裡坳,茂王從慕王寨,同時從兩處向扣界坳上各打一塊石頭,看兩塊石頭能否碰在一起,如果碰在一起,就立即結婚,否則,就推遲婚事。結果林王的石頭正好打在扣界坳上,茂王力氣小一些,打不到扣界坳上,兩塊石頭沒有碰在一起,所以,他們就不急著結婚,後來都參加了起義。
起義中林王非常勇敢,在他的指揮下,一大早就攻破了龍里所城,大家還回到寨母洞吃早飯,接著又攻佔了新化所、平茶所等地,計劃打上長沙,攻到南京去,推翻明王朝。又傳說他造了三支箭,差一點就把楚王射死。頭晚,他叫母親五更雞叫的時候叫醒他。醒來後,他帶著兵攻打楚王,他對准楚王的營帳連發三箭,三箭正中楚王的寶座。可是,他射得早了一點,要是等五更楚王就位再射,就能射死楚王。後來,林王被楚王的三十萬大軍重重包圍,最後彈盡糧絕,起義軍四處突圍都不行,林王非常生氣,把寶劍插在了岩板上,結果林王被捕了。他還被砍了頭,但是林王不服氣,他雙手捧著頭,回家叫母親安上,又和官兵作戰。後來,他被砍頭兩次,又安上兩次,直到第三次,頭再也安不上,屍體才倒了下來。
林王起義失敗以後,朝廷怕當地侗家再次起義,便派鄭子龍帶兵挖了林王的祖墳和龍脈,現在寨母後面龍山上縱橫交錯的深溝就是當年挖的。龍脈雖然被斬斷,但農民起義仍就不斷。十六年以後,即永樂十一年,婆洞等地農民又起義了。正統十四年,黎平、絞橋農民起義,殺死了州官,聚眾三十萬,圍攻銅鼓衛。
林王為大家謀福利,人們永遠紀念他。他雖然被史書誣陷為」草寇「,但在侗家人心目中,他是英雄。每年農歷六月逢辰日,寨母都要過節。其它雜姓也要過節。這一天是一年中除了春節之外最隆重的節日。據說逢辰日過節原來是為了寨母首先建寨,並紀念林家的祖先。出了林王以後,就以林王為主了。周圍侗家為了尊重寨母是母寨,又全部姓林,而且林王又是寨母出生的,所以都推後一天。
過節頭一天,寨母就殺豬宰牛,家家放田捉魚,磨豆腐,包粽粑,又打發孩子到相鄰的寨子喊客,忙個不停,過節那天,吃飯以前,各家都先在古楓樹下擺好酒肉、粽粑、燒香祭祖。客人進寨也要先到古楓樹下祭拜一回,有的老人還要從古楓樹上剝下幾塊樹皮,用紙包好,帶回去給孩子,祈福消災。晌午過了以後,就開始吃飯。酒席豐盛,邊吃邊唱,互相祝福。吃完以後,主人邀客,孩子們就在古楓樹下唱「林王古歌」。歌唱完畢,老人們就向孩子們講林王的故事,通宵達旦,十分熱鬧。
5。哈尼族新米先喂狗的由來
來源:中國民間故事網 點擊:2247
傳說哈尼族祖先原來不會開田種地。後來天上有一位掌管五穀的神仙,他在天上有一丘栽種七十七種穀物的大田,耕耘這丘田,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駕馭著一千兩百頭神牛梨耙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犁耙完。栽種的時候,必須有一萬二千個仙姑,用七十七種穀物栽插一天,才能把整丘田栽種滿。除草的時候,必須有一萬二千個仙姑工作一天,才能把整丘大田的雜草除干凈。收獲的時候,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和一萬二千個仙姑收割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種穀物收完。收回來的七十七種穀物,必須有一千二百個仙童和一萬二千個仙姑翻曬,搬運一天,才能把七十七種穀物曬干揚凈,裝進倉庫。 因為那時凡間的人們還不會種出五穀雜糧,沒有吃的,只好到深山老林里去採摘山果充飢,或者追捕野獸野禽。沒有棉花和麻,人們就用獸皮蔽體,抵禦寒冷。人們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忍受著。
凡間人們的貧苦生活被天上的幺姑娘看見了。 幺姑娘是一位聰明、賢惠、心地善良的美貌姑娘。她看見凡間的人們整天忙忙碌碌,東奔西跑,到頭來還是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她實在看不下去了。回到家裡,幺姑娘就憂心忡忡地對神仙說:「阿大,我們在天上有七十七種穀物,吃飯穿衣都不愁,但是凡間的人們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就是鐵石心腸也看不下去啊。」說到這里,幺姑娘的眼淚都要流下來了。她看見神仙不吭聲,就試探地問:「阿大,如果我們把天上的穀物種子送一些給凡間,那凡間就不會這么苦了。」誰知神仙聽完了幺姑娘的話立即板起臉來,冷冰冰地說道:「幺姑娘,凡間的人們必須再等三年,才能得到這七十七種穀物的種子。」「還要等三年?」幺姑娘一聽,脫口反問一句。天神很不高興她的沖撞,狠狠地瞪了她一眼,然後說:「幺姑娘,這種事情不是你姑娘家管的。我可管不著凡間人們是否溫飽,我只曉得服從天規天條。」說罷,轉身走進屋裡去了。幺姑娘看著神仙的背影,不由得皺緊眉頭。
幾天後,幺姑娘為了解救人間的痛苦,趁神仙叫她晾曬穀子的機會,悄悄地把一袋谷種帶到人間。 幺姑娘來到人間,變成人間一位的老爺爺,然後把稻穀種子分給了人們,還教給人們栽種人們栽種稻穀的辦法。遵照她的指點,春節以前人們就忙著挖田開溝。陽雀叫了,人們又趕著翻犁田地、撒稻播種。燕子飛來的時候,人們起早貪黑地忙碌著,把稻秧移栽到精心梨耙過的田裡。功夫不負有心人,雨季快要過去的時候,天氣漸漸涼了,魚雀快要叫了,人們就開鐮收割了。燕子朝南方飛走的時候,人們又動手翻犁板田,開挖新的田地,為下一年收獲做好准備。 後來,神仙見到幺姑娘違反他的旨意,把稻種偷種凡人栽種,不由火冒三丈。當幺姑娘返回天上時,神仙就把她抓起來,吊打了一頓後,又把她送進天牢里。但是,幺姑娘為了讓凡人都能吃到五穀雜糧,都能穿上棉、麻紗織的衣服,她想方設法逃出天牢。一不做二不休,她乾脆把另外七十六種穀物種子也偷了,帶到凡間教人們栽種,還教人們紡紗、織布、做衣服。從此,凡人才過上了人人有衣穿,個個有飯吃的好日子。 神仙發現幺姑娘偷下凡間,一再觸犯天條,就把幺姑娘捉回天上,吊起來狠狠打了一頓,並罰她永遠不準再回到天上。說著,神仙就把幺姑娘變成一隻母狗,貶下凡間。幺姑娘變成母狗以後,再也不能和人們一起勞動了,就幫人們看門守戶。 從那時起,我們哈尼族人每逢到了初秋時節,把第一批稻穀收割回來後,都要殺豬宰羊,煮上新米飯,舉辦一次嘗新米節。過節時,在吃飯前,每家都要先盛一碗飯給家裡飼養的狗吃,表示我們哈尼族人永遠不忘記幺姑娘。
6。族潑水節的來歷
來源:中國民間故事網 點擊:19965
自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凶惡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裡漂不走,掉在水裡燒不爛,刀砍不爛,槍刺不入,弓箭射不著。他自持法力過人,傲慢自大,整天橫行霸道,為非作歹。那時,天有十六層,他就成了其中一層的霸主。他對人民欺壓擄掠,無惡不作。他已經有了六個美麗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麗的女兒,他都要霸佔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間的一個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長得比他的六個妻子都漂亮,於是,他又把她搶來,作了他的第七個妻子。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間過年的那一天,魔王為婻粽布賀年,招來了魔臣魔將,在宮中飲酒作樂。酒過三巡,賓主都已經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機對魔王稱頌道:「我尊貴的大王,您法力無邊,德行高尚,憑著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獄、人間,您應該做三界的主人。」魔王聽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會兒,轉過臉對愛妻說:「我的確能征服三界,我的弱點是誰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著又問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麼會有弱點?」魔王小聲回答:「我就怕別人拔我的頭發勒我的脖子,這會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經常看著點兒。」婻粽布假裝驚訝的追問:「能夠征服三界的大王,怎麼會怕頭發絲?」魔王又小聲的說:「頭發絲雖然小,但我的頭發絲卻會勒斷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聽了以後,暗暗打定主意。於是,她繼續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盡,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這時,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頭發,未等魔王驚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就掉到地上,頭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變成了一團火,熊熊燃燒,而且迅速往人間蔓延。這時,婻粽布趕忙把魔王的頭抱起來,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滅了,可頭一放下,火又燒起來了。於是,六個王妻也都趕來了,她們輪流抱著魔王的頭,這樣火才不再燒起來。 後來,婻粽布回答人間,但她仍就渾身血跡,人們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跡,紛紛向她潑水。血跡終於洗凈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間。 婻粽布死後,人們為了紀念她,在每年過年的時候,就相互潑水,用潔凈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來吉祥的新年。
7.藏族沐浴節
來源:中國民間故事網 點擊:3429
每到夏末秋初的晚上,拉薩東南地上空,新出現一顆十分明亮的星星。這時,藏族人民就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沐浴節。傳說那顆星星只出現七個晚上。為什麼人們把星星出現的七個夜晚定為沐浴節呢?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出了一個很有名的醫生,他的名字叫宇托.雲旦貢布。他的醫術十分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治。因此藏王赤松德贊請他去做御醫,專管給藏王和妃子們治病。但是,宇托進宮以後,心中仍舊忘不了草原上的百姓。他經常借外出采葯的功夫,給百姓治病。有一年,可怕的瘟疫流行,許多牧民卧床不起,有的被奪去了生命。這時,宇托奔跑在遼闊的草原上,為一家家患病的牧民治病。他從雪山和老林里采來各種葯物,誰吃了病就會好起來。不知有多少瀕臨死亡的病人,恢復了健康。草原上到處傳頌著宇托醫生的名字,人們稱他為葯王。 不幸的是宇托醫生去世了。他去世以後,草原上又遭到了可怕的瘟疫,比前一次更嚴重,許多人死了。生命垂危地牧民只好跪在地上,向蒼天祈禱,希望天國保佑。 說來也巧,一天,一個被病魔折磨得九死一生的婦女,突然做了一個夢,夢中宇托醫生對她說:「明天晚上,當東南天空出現一顆明亮的星星的時候,你可以下到吉曲河裡去洗澡,洗澡以後病就會好起來。」果然,這個婦女在吉曲河中洗澡以後,疾病立刻消除了。一個又黃又瘦的病人,在洗澡以後變成了一個紅光滿面的健康人。 這件新鮮事傳開以後,所有的病人都來到河中洗澡。凡是洗澡的病人,都消除了疾病,恢復了健康。 人們說,這顆奇特的星星就是宇托醫生變的。宇托醫生在天國看到草原人民又遭受瘟疫襲擊,他又不能來到人間來給人民治病,於是把自己化作一顆星星,借星光把河水變成葯水,讓人們在河水中洗澡以去處疾病。因為天帝只給宇托七天時間,這顆星星也就只出現七天。 從此,藏族人民就把這七天定為沐浴節,各地的牧民們,每年這個時間,都到附近的河水裡洗澡。據說洗澡以後,人就健康愉快,不生疾病。
8。石林彝族火把節的傳說
來源:中國民間故事網 點擊:3191
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人民傳統的節日--火把節。
當夜
⑧ 彝族插花節的節日活動
大姚彝族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就是杜鵑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屆時人們身著節日盛裝歡聚一起唱歌跳舞,舉行祭花活動,並且互相插戴馬櫻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
大姚彝族插花節每年都在大姚縣曇華鄉舉辦,節日期間,在秀麗的曇華山上,人山人海,遍嶺是歌聲,處處是彝族群眾歡慶節日的熱鬧場面。來自四面八方的彝族群眾身著彝族盛裝相聚一起歡歌笑舞。人們從山野中採摘馬櫻花,暢游曇華山;有的親朋好友相邀坐到路邊臨時搭起的小攤前,要上一碗美味的全羊湯鍋,一份剛烙好的苦蕎粑粑,暢飲香醇的包穀酒;或和著蘆笙對起悠揚的彝家小調一唱一答,一歌未落,一歌又起,飄盪在花間林下,陶醉在春天裡。
大姚彝族插花節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祭花神儀式,手持法鈴的畢摩(祭師)口頌經文,祈求花神賜福給人類,給彝族人民帶來世代安康和幸福。
⑨ 插花節的彝族插花節
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徵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
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 很久以前,整個世界洪水連天,淹沒了土地,世界上只剩下了兩兄妹,他們躲在一個大葫蘆里,葫蘆口用蠟封住。這個葫蘆在洪水中漂流了許多天,也不知漂到什麼地方。有一天,洪水開始退了,露出了山頭,樹梢。這個葫蘆落到一棵大樹丫杈上。老鷹在山頭飛翔,它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那是人種在裡面啊!老鷹把葫蘆抓了起來,把它放在山頂上。現在葫蘆細著腰,那是當年老鷹抓成的。耗子從地下鑽出來,他聽到葫蘆里的聲音,這是人種在裡面。耗子啃著蠟,把蠟啃通了,葫蘆里出現一股光芒。兄妹倆順著光爬了出來。在荒涼的世界上,只剩下他們了。
金龜老人來到兄妹面前說:「為了傳人種,只有你們結為夫妻了。」兄妹倆回答說:「一個父母生的,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吩咐說:「人種只有你們兩人,你們一定要成親。」兄妹二人很為難,哥哥想了一個注意,說:「我們倆各在一方燒一炷香,問問天公地神,如果香煙升起來繞在一起,我們才能成親。」結果,香煙升起來,真的繞在了一起,但是妹妹堅持不肯成親,哥哥又說:「我們兩人各在山頭滾磨,如果兩盤磨攏在一起合起來,我們才能成親。」他們又按照這樣辦了,結果兩盤磨不偏不倚合攏在一起。那是,妹妹仍舊不肯成親。妹妹說:「我們在滾一次簸箕,如果兩個簸箕不偏不歪,面對面合在一起,才能成親。」結果兩個簸箕果然合在一起了。金龜老人說:「你們還有什麼可說,就成親吧。」妹妹再試也沒有用,又說道:「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 為證,怎麼能夠成親。」金龜老人回答說:「這陣人煙已經滅絕,那裡找人?你看那棵松樹就是你的父親,那棵萬年青就是你的母親,那邊那棵梅樹就是你們的媒人。你們就成親吧。」兄妹倆再也堅持不住,為了傳下人種,他們終於結成了夫妻。 過了十二個月,妹妹有了身孕,生了一胎,可惜不成人形,是個肉團。怎麼辦?妹妹埋怨哥哥,哥哥埋怨金龜老人。這時金龜老人又出現了,他笑嘻嘻地前來向兄妹倆賀喜:「你們已經產下人種了。」說罷,抽出寶劍,一劍劈開肉團,出現五十個童男,五十個童女。那一張包著人種的肉皮還流著血呢,金龜老人用劍一挑,甩在旁邊的一棵小樹上,從此這棵樹就開出了紅彤彤的馬纓花。這天正是農歷二月初八。 五十個童男童女出生以後,妹妹一個人怎麼哺育這些孩子呢?這時,飛禽走獸都來幫忙,它們把孩子一個個都領走了。我們彝族就是野馬奶喂大的,所以我們彝族現在不吃馬肉。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相互婚配,就是今天彝族、漢族、苗族、回族、藏族、白族、傣族等幾十個民族。各個民族都是同一個父母的後代。 五十個童男童女長大後,找不到自己的爹娘,就一齊出發尋找。 他們遇到的第一件東西是土蜂,他們問道:「土蜂弟弟,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土蜂嗡嗡地飛來飛去,不理睬人,有一個人用樹枝把它打下來,腰也斷了。另一個人又把它拾起來,用馬尾系好讓它飛去。從此,土蜂成了細腰桿,見人就叮。 第二次遇到的是松樹,他們問道:「松樹爺爺,我們的爹娘那裡去了?」松樹不耐煩地回答:「我沒有看見,什麼爹娘,我肩膀倒下來就把他們壓死了。」人們說:「好,等人丁興旺起來,你長一棵就砍一棵。」所以,今天造房子都用松樹。 第三次遇到的是棕樹。人們問道:「棕樹哥哥,你看見我們的爹娘了嗎?」棕樹回答:「沒看見,要是看見,就剝了他們的皮。」人們說:「哼,有一天人多起來,肯定要剝你的皮。」所以,現在每年都要剝一層棕樹的皮。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棵羅漢杉,人們問道:「羅漢杉大哥,可見我們的爹娘?」羅漢杉回答說:「剛才還在這里乘涼呢!」人們高興起來,爹娘找到了,人們感謝羅漢杉說:「謝謝你,將來你斷了枝,被砍倒了,根還會再發起來。」因此,現在即使羅漢杉只剩下一點仍舊會再發芽。 人們又繼續向前走,遇到一個小蜜蜂,人們問道:「小蜜蜂,你可看見我們的爹娘?」蜜蜂說:「剛從那個丫口過去。」人們高興地說:「好心的蜜蜂,今後人們繁衍起來,你就同人們一起住吧。」蜜蜂回答說:「那太好了,如果我能和人一起居住,我每年還要給人上一點糧呢。」所以,現在每年人們要割一次蜂蜜。 人們追到水塘邊,遇到一棵楊柳,問道:「楊柳姐姐,可見到我們的爹娘?」楊柳回答:「看見了,剛才還吃水。」人們興奮地說:「好心的楊柳,你一定會有好結果,處處生根發芽。」從此,楊柳樹十分好栽,怎麼插都能活。 人們又不停腳的往前趕,可惜始終沒有遇見他們的爹娘,只是在山坡上看見了遍山紅彤彤的馬纓花,他們就在開滿馬纓花的地方定居下來。 每逢農歷二月初八,是我們彝族的節日。這一天,男女老幼一齊跳舞,唱山歌,還要殺雞煮肉慶賀,把,馬纓花插到各處,這就是馬纓花節的來歷。 咪依魯是曇華山區彝民崇敬的姑娘,民間廣泛流傳著關於她的悲壯動人的故事。
很久以前,曇華山出了個名叫咪依魯的姑娘,她長得像鮮花一樣美麗,她會唱很多彝家調子,她綉的花草鳥獸都活靈活現的。一天,她在山上放羊遇到了惡狼,幸得青年獵人查列若及時趕到,打死了惡狼,救了羊群。咪依魯感激他的救助,便摘下一朵白色的馬纓花送給查列若。獵人接花後,又把這朵花插在咪依魯頭上。他們兩人從此相愛了。
且說當時曇華山住著一個殘暴的土司,他早對咪依魯垂涎三尺,意欲霸佔她,但遭到姑娘的拒絕。當他得知咪依魯和查列若相愛後,更是氣急敗壞。於是、他設下毒計,讓人修建了一座「天仙園」謊稱請來仙女教姑娘們織布綉花。實際上,姑娘一進入「天仙園」就會被他糟踏摧殘。就在咪依魯和查列若訂親這天,土司派人告訴她母親:「天仙園」選中了咪依魯,必須在三天之內送去。
咪依魯知道後,她不願出逃,連累父母親。第三天——農歷二月初八,她打定了主意,含淚告別了父母,從山上采來一朵白花戴在頭上,便隻身一人上「天仙園」去了。
到了「天仙園」,她悄悄摘下頭上的白花,泡進酒杯里,然後端著酒杯對土司說:「老爺,為了你我恩愛到底,咱倆就一同喝乾這碗花酒吧!」說完,咪依魯自己先喝了兩口,土司一聽,高興得骨頭都酥了,樂得端起酒杯一飲而盡。不一會,兩人都被毒死了。原來,這種花含有劇毒。聰明的咪依魯為了除掉殘暴的土司,保護彝家姐妹不再被糟踏,她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查列若從山上打獵回來,聽說咪依魯進了「天仙園」,怒火難按。他在自己身上綁了七把快刀,手持弓箭,朝「天仙園」沖去。土司的家丁見狀嚇得東躲西藏。查列若終於找到了死去的咪依魯,他悲憤欲絕抱著她走出「天仙園」,來到曇華山。他邊走邊哭邊呼喚著咪依魯的名字。他哭幹了淚水,兩眼流出鮮血,鮮血一滴滴地把曇華山上的馬纓花染紅了。從此,曇華山春天開放的馬纓花變成了血紅色。
這天是二月初八,從此曇華山的彝家人就把這一天定為盛大的節日,以表示對咪依魯的紀念。由於當日咪依魯是頭插鮮花為民除暴的,彝民便把這視為驅邪納吉的象徵,遂有了頭插鮮花和互相插花以祝福吉祥的習俗。
插花節還是青年男女結交擇偶的好機會。他們在對調子和跳舞中結識後,便成雙成對地悄悄進入林中樹下,互相插花和傾訴愛慕之情。不過,正如當地諺語說的「插花自由,愛花自願」,如果姑娘看上了小夥子,就讓他把花插在頭上,並回插一朵花;倘若姑娘躲躲閃閃,不讓插花,那是她還沒拿定主意。這時,小夥子就該知趣
與相互祝福,把花插到頭帕上不同,當姑娘回花給小夥子時,必須將花兒插到他的衣襟上。別的姑娘一看,知道他已經有了心上人,便不再追求他了。原來,插花還是彝族姑娘求愛擇偶的標志呢。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曇華山區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們身著節日盛裝在曇華山中歡聚一起唱歌跳舞,舉行祭花活動,並且互相插戴馬纓花,表示美好祝願,祈禱人壽年豐。
節日這一天,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背上竹籮上山採花。只見滿山是人,遍嶺是歌。人們把採回來的鮮花插在門口、窗戶和房子周圍。在山寨的一些主要通道上搭起彩棚,上面也插滿鮮花,整個彝家山寨就像一個花的世界。這一天,人們還要給牛頭上插上馬纓花,用鹽水給牛洗口,然後將牛趕上山,跟著牛群在馬纓花樹旁跳舞唱歌,盡情娛樂。匯集到這里的人們,都頭載鮮花,並通過互相插花表示祝賀,以求新的一年裡人畜興旺,五穀豐登,生活美好。
插花節這一天,家家都要殺雞宰羊,舂糯米粑粑,做蕎面餅,沾著蜂蜜吃。各家邀客飲酒,共敘友情。入夜,村寨里、山坡上燃起一堆堆篝火,隨著一陣陣歡樂的蘆笙聲,人們開始跳舞唱歌。青年男女手拉手圍著篝火盡情地唱跳,上了年紀的人則蹲在大樹下的火塘邊,吸著辣煙,喝著包穀酒,吃著鮮美的煮羊肉,暢談古今,表達他們節日的喜悅之情。
插花節也是青年們愛情的節日。這一天,許多鍾情的男女以插花為訂婚禮。小夥子把一朵朵鮮艷的山茶花插在姑娘的包頭上,姑娘把一朵朵馬纓花插在小夥子吹著的蘆笙上,互相表示真摯的愛情。他們邊插花邊唱歌,一唱一答,一歌未落,一歌又起,飄盪在花間林下,充滿詩情畫意。
每年的這一天,彝族人不管男女老少,通通都會在大清早爬上曇華山,采來各種顏色的馬纓花、杜鵑花和迎春花,然後聚集在草地上用采來的花搭起兩道花門,花棚,並由巫師「畢摩」主持祭奠馬纓花的儀式。
祭儀結束後,人們背著裝滿鮮花的竹簍回家去,開始了插花活動。他們先扛來梯子,把花枝插到屋檐、門楣和窗戶框上,再往室內的床頭、案桌、箱櫃插上花兒。當地俗信認為,這天插了鮮花便能吉祥如意。於是,人們互相插花為賀:孩子向父母親,年青人給老人的頭帕插上紅杜鵑,祝福健廉長壽;長者給晚輩和孩子頭上插花,祝願吉祥幸福……
村民們這天還要在村口寨門搭起插滿鮮花的花牌坊,既用艷麗的花兒把村寨裝飾得喜氣洋洋,迎接進寨的賓客,又祝福村民團結,寨子安寧。對老農來說,他們當然不會忘記勞苦功高的耕牛、馱馬和羊群。於是,他們以感激之情把花枝拴掛在牛角、馬頭和羊角上。有的人還給田間地頭、果園樹權以及路邊橋頭等各處都插掛鮮花,以祈六畜興旺,五穀豐登,林茂糧豐,行旅平安。於是,每到這天,曇華山區村寨的里里外外,到處鮮花耀眼,喜氣洋洋,令人賞心悅目。
節日的高潮是當天下午在曇華山坡上舉行的插花會。方圓幾百里的彝族群眾穿過花門,聚集在大草坪上。他們人人身穿節日盛裝,特別是那些年輕姑娘們,更是衣飾華麗:她們頭系花頭帕,身穿綉花鑲邊的左襖衣,腰束花圍裙,腳登綉花鞋,再手持一兩束鮮花,真是花團錦簇,分外喜人。
吹過開場號之後,一隊彝族小夥子進場跳「耍花龍」,他們舞步豪邁,舞姿剛健,博得陣陣掌聲。接著,一群男女青年進場。他們圍成圓圈,小夥子吹起蘆簽,姑娘們跳起了傳統的插花舞……當劇團演出歌舞劇《咪依魯》時,女主角一登場亮相,四周觀眾紛紛把花束拋入場地,歡呼雷動,向咪依魯 (彝語稱馬纓花為咪依魯,也稱象馬纓花一樣美麗的姑娘為咪依魯)表示誠摯的祝福和敬禮。
⑩ 插花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簡介
彝族,農歷二月八日,人們摘來各色鮮花,編紮成花團錦簇的牌坊、花棚,象內征吉祥如意;在房容前田間和牛羊上插花,祈願美好;人們也互相插花,寄託和順安康,情長意遠的祝福。林下花間,男女老少和著蘆笙圍成圓圈「打歌」,青年情侶則相偎而歌,歡聲笑語。插花節的來歷說法很多,流傳最廣的是咪依魯傳說。相傳咪依魯是位聰明美麗的彝族姑娘,為使眾姐妹免遭惡霸凌辱,假意身許,在婚禮上與惡霸共飲放有馬纓花的毒酒,犧牲自己,為民除害。為此,每年馬纓花開花之時,彝族就要舉行盛大的插花節,紀念美麗善良的咪依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