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美術插花課件
⑴ .幼兒園親子活動美術教案 水粉與插花
【活動目標】
1、通過剪一剪、插一插,培養幼兒的創新求異思維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並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2、欣賞插花藝術,感受插花藝術的色彩對比、高低錯落對比、大小對比的美,對插花藝術感興趣。
【活動准備】
1、插花錄像;
2、花瓶(酒壇、竹桶、木桶);
3、各類野花、野草、樹葉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師:小朋友,瞧,這些是什麼呀?對這些都是我們一起去山上、田埂邊採摘過來的。
師:瞧!(播放春遊:採摘野花)
師:提問:這些花能摘嗎?(鏡頭:人們種植鮮花)
師:這些是人們種植起來給我們欣賞的,而這些野花它是自己生長在大自然中,很漂亮,因此我們就想把這些漂亮的野花帶回來,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大自然的美。
師:可是把這些野花摘回來這樣放著會很容易枯萎,它們的美別人就欣賞不到了,那你有什麼辦法可以使這些野花變的更美,較長的留在我們身邊,讓別人很好的欣賞呢?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插插花,我們插花的花瓶有些特別哦,瞧,是什麼?(酒壇、木桶、竹桶)
師:好,現在就請你們上來試試吧!(如果覺得花柄太長,可以拿剪刀出來修一修,但用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二、第一次嘗試插花。
1、師:插好的小朋友請把自己位置整理干凈,也可以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插的花。
2、師:好了,全部下來坐到自己位置,咱們一起來欣賞下吧。
3、師:你認為哪盆花插的最好看,那你覺得他哪裡插的好看吸引了你呢?
三、(播放插花錄像)欣賞插花藝術,感受插花藝術的色彩對比、高低錯落對比、大小對比的美。
1、師:恩,小朋友很棒都說了自己的看法,老師也專門去了花店拍攝了插花師傅插花的過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插花師傅到底是怎麼插花的?(播放插花錄像)
2、師:看了錄像有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為什麼插花師傅插的花那麼漂亮?(用姿態語言來引導他們說出花的插法,高低、大小、顏色、樹葉的襯托)
3、教師小結:對呀,插花時一定要注意把花插得有高有低、有大有小,顏色有深有淺,再加一些草、樹葉,互相襯托,這樣一盆花插的才會更漂亮。
4、師:但剛才我們看到的只是插花師傅插了一種扇形形狀的花,其實插花它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插出不同形狀的花,如:還有球形、S形等很多,瞧我們來看看(播放錄像不同造型的花)
四、第二次嘗試插花,巡迴指導。
1、師:看了這么多不同造型漂亮的花,你現在想插什麼樣的花呢?
2、師:好,我們根據自己的設想,再照著插花師傅的插法,把剛才覺得哪裡插的不滿意的地方進行調整下,也可以全部拔出來重新插一次。相信小朋友肯定比剛才插的更漂亮。(拍照)
五、結束、欣賞。
插好的小朋友請整理干凈自己的位置,然後請客人老師一起來欣賞我們插的花吧!
⑵ 插花藝術 課件
東方傳統插花藝術的風格特點 ㈠、自然之「真」 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以自然美為最佳的藝術追求和表現。 講求「物隨原境」,「形肖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袁宏道:使觀者疑花叢生於碗底方妙 ㈡、人文之「善」 受儒家以「善」為宗旨的美學思想的影響,對花卉賦予了美好的象徵含義,講求材必有意,意必吉祥 用象徵、寓意、諧音的技巧,以借花明志、對花舒懷,並給作品賦以某種命題,使作品展現一種特定的意境,這是傳統東方插花所特有的風格。 。 ㈢、藝術之「美」 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構思美和整體藝術美 素材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線條造型。 布局講求畫理書法,如「畫苑布置為妙」 。 色彩創意追求統一和諧,艷而不俗、雅而不淡 造型上不求規則化,任由發揮,以達明示主題為度 追求整體藝術美四、「聖」潔之尊 東方人認為花卉是神聖的,以一種崇敬的心惰去對待她,以花悟道、修身養性,使插花也有一種神聖感 。 講求「心正花正」,進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來正人之心態,來怡情娛趣,這是真正的藝術境界。 二 東方傳統插花藝術的創作理念與法則 ㈠、符合植物自然生長規律 1.起把緊:插花時,各枝條的基部插口應集中靠攏,如一株生長著的植物,以顯示其自然生機。 2.表現花材自然美:如竹子的美在於其挺拔剛勁的氣勢,若創作中傾斜使用,就喪失了她的內涵美。 3.花型也符合植物自然形態。 ㈡、借鑒同類藝術創作的藝術手法 1:重視線條的應用 常用木本枝條作為主要花材,運用枝條的不同線條形態表現不同的外延美與內涵美,使作品更加生動活潑,更富於藝術表現力。 2:高低錯落,參差有致 插花的位置安排不可太均勻對稱、平齊成列,要高低俯仰,前後伸展,有所變化 。 3:虛實結合,剛柔相濟 A.疏密有致 插花材料之間不可密不透風,也不要平均間隔.要上疏下密、上散下聚。 B.濃淡適宜 花色太濃時宜用淺色小花使之淡化,材質太硬太重時,則宜加些輕柔的枝葉使之柔和。 C.留空白 如盆景式插花,一側布置插花,另一側大片留下空白,使人有觀賞和想像的餘地 。空白出余韻 。 4:呼應關系 注意花材的方向性,使材料在俯仰之間、顧盼之間互相聯系,互相滲透,渾然融為一體,從而生機勃勃,開合自如。 5:對比關系 通過對比,可以使素材之間互相比較,各自突出,或使作品的精華部分得以強調。有對比才能使構圖顯得生動活潑,不致平鋪直敘。對比有高低、疏密、大小、虛實、色彩的對比等等。 6賓主關系 插花時要確立賓主關系,可使主題更為集中,避免因主次不明而造成散漫。 主,是作品的中心內容。而賓則處於襯托的地位,無論從色彩、趨向,都是把主擺在顯要的地位為目的。 ㈢、講求意境,寓意於花,更賦命題 1:意境 注重花材所表達的內容美,即意境美。講究借物寓意,以形傳神,內涵豐富多彩,意境含蓄深遠,耐人尋味和遐思,表現詩情畫意,以秀麗多姿、清雅絕俗見長,這是西方插花乃至於其他插花中所沒有的。 2:寓意於花 人們賦予花木象徵的含義,以借花言志或抒發情懷,寓教於花。故有所謂花意與花語。花木象徵含義的由來有 : 1.以花名的諧音定意 2.以花木的形象定意 3.以花木的生長習性定意 4.按傳說、時令定意 3:作品的命名與意境的表達 命名對插花作品的意境有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可引導欣賞者對作品的聯想,與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鳴。 命名方式有兩種: 1.規定命題命名 先命名,然後再根據命名進行創作 2.自由命題命名 創作完成之後,根據其表現的題材、主題及意境等內容再命名 以花材的象徵含義和特性來取名 如以竹、松、蘭、菊、桂花等花材創作的「君子之尊」 羅寧作 引自賴爾聰主編《昆明世博會插花大賽獲獎作品集2》 藉助植物的季相景觀變化來命名 如作品「秋色正酣」 薛立新作 引自王蓮英、秦魁傑主編《中國傳統插花藝術》 以插花作品的造型命名 如作品「騰飛」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編《插花藝術基礎》 以自然界山水風光來命名 如「灕江春色」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編《插花藝術基礎》 作品以一種情愫和情感來命名 如「水結同心」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編《插花藝術基礎》 以抽象的手法來表現,命名的自由度更大 如右圖,有如蜻蜓點水,讓人聯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境。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編《插花藝術基礎》 三節寫景式插花的表現技法 1、布局的要求 寫景式插花講求遠景、中景、近景的安排。運用透視的角度用「遠近法」來布置景物。多株布景時要分組處理,四株要三株密集,一株分開,五株時按三株二株分組,三株也按二株一株分開。高矮各異,不可平齊,也不排列於同一直線上,且姿態變化,相互呼應,生動有趣。 2、花材的選配 寫實景基本忠實於自然景象,用景中之花材;寫意景則用高度概括的手法來表現湖光山色、雪雨風霜等自然景象。 選材廣泛,可用山花野草配以清奇枝杈,或選用有代表性的植物來表現大自然的無窮變化。 3、容器和配件的陪襯 寫景式插花使用的容器多是深度較淺而寬大的廣口淺盆。寫景時往往選用一些恰當的配件來烘托氣氛、渲染景觀 4、寫意寫景的表現技法 除了寫實寫景之外,還可以用概括的、抽象的藝術手法來表現自然,如用粗放的線條模糊地勾勒出景觀的大致輪廓,似像非像,以引起人們的聯想,這種寫意的手法往往比實際景觀更加感人 四 東方傳統插花基本花型 1、基本花型的結構 東方式基本花型一般都由三個主枝構成骨架,然後再在各主枝的周圍,插些長度不同的輔助枝條以填補空間,使花型豐滿並有層次感第一主枝決定花型的基本形態,如直立、傾斜或下垂,其長度取花器高度與直徑之和的1.5-2倍。 第二主枝一般與第一主枝使用同一種花材,以彌補第一主枝之不足,向前傾斜的空間伸展,使花型具有一定的寬度和深度,呈現立體感。其長度應為第一主枝的1/2或3/4。 第三主枝作用是使花型得以均衡。可與第一、第二主枝取同一花材,也可另取其他花材,若第一、第二主枝用了木本花材時,則第三主枝可選草本花材,以求形體和色彩有所變化,它的長度應是第二主枝的1/2或3/4。 從枝是陪襯和烘托各主枝的枝條,其長度應比它所陪襯的枝條短,輔助於各個主枝的周圍,數量根據需要而定,能達效果即可。一般選用與主枝相同的花材,若三主枝都選擇了木本的花材,則輔助枝應選草本花材。 各枝條的相互位置和插枝角度不同,則花型就有所不同,可以變換出許多花型,增加作品的變化性。 2、東方式常見基本花型 A.直立型 第一主枝直立向上插入容器中,表現剛勁挺拔或亭亭玉立的姿態,給人以端莊穩重的藝術美。宜平視觀賞。 「和順團圓」 王蓮英作 引自王蓮英、秦魁傑主編《中國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賞析》 B.傾斜型 將主要花枝向外傾斜插入容器中,利用一些自然彎曲或傾斜生長的枝條,表現其生動活潑、富有動態的美感。宜平視觀賞。總體輪廓應呈傾斜的長方形,即橫向尺寸大於高度,才能顯示出傾斜之美。 右圖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編《插花藝術基礎》 C.平展型 平展型是將主要花枝橫向斜伸或平伸於容器中,著重表現其橫斜的線條美或橫向展開的色帶美,第一主枝下斜成80o-90o左右,基本上與花器成水平狀造型。 「醉世第一嬌」 王蓮英作 引自王蓮英、秦魁傑主編《中國傳統插花藝術》 D:下垂型 將主要花枝向下懸垂插入容器中,多利用蔓性、半蔓性以及花枝柔韌易彎曲的植物,表現其修長飄逸、彎曲流暢的線條美,畫面生動而富裝飾性。 右圖引自黎佩霞著《實用插花要領與實例》 E.合並花型(組景式插花) 合並花型是將兩種相同或不同的花型組合為一體,形成一個整體的造型作品 。 「春」 謝曉榮作 引自賴爾聰主編《昆明世博會插花大賽獲獎作品集1》 F.寫景式插花 寫景式插花是在盆內的方寸之間表現自然景色的一種插花形式 「幽靜」 王路昌作 引自蔡仲娟主編《中外現代花藝——花之韻作品精選》 以上是文字介紹,如要下載,您可到以下網址: http://www.gz2168.cn/Courseware/qita/down5335.html http://www.0668e.com/soft/7/48/2008/2008090854940.htm http://www.rgzj.com/jxzy/Soft/ShowSoft.asp?SoftID=268 http://manage.800e.net/down_view_50367.html http://www.k167.com/data/1164672/ http://www.jgxfw.com/kj/xxkj/sort0220/kjdown-19133.html
⑶ 免費的初中美術課件網站
21世紀教育網,第一課件網,好課件吧,蓮山課件網,人民教育出版社。
⑷ 幼兒園美術中班小小插花節的教案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美麗的插花 活動目的 學慣用各種農村自然物進行插花,探索各種插花方式。 嘗試為自己的插花作品取個名字。 萌發幼兒愛美,審美,表現美的情感。 設計思路 正值春天,農村的田埂,小路,小河邊,各種各樣的野花生機蓬勃,野草遍地皆是,雖不華貴,卻也不失清麗,淡雅。當我們領著孩子們置身於其間時,從孩子們發亮的眼神,嘖嘖的稱贊聲中,我受到了啟發。這是孩子們「愛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何不把這些美麗的野花,野草「搬」到我們的教室中來,從而美化我們的環境,陶冶幼兒的性情,使幼兒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表現美的情趣呢? 在我們的周圍,丟棄的瓶瓶罐罐俯首可拾。其中不乏造型別致,顏色美麗的物品,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東西,用作插花的器具,既可保護環境,又能廢物利用,實在是妙不可言。 本班幼兒比較喜歡美工活動,動手能力有一定的基礎。讓幼兒嘗試插花,有助於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使幼兒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滿足幼兒探索的慾望。 材料准備 採集各種野花,野草,麥穗,蘆葦,花枝,花葉等等。 收集各種可供插花的器具(如:酒瓶,易拉罐,冷飲盒,牛奶盒,竹筒,盒子等)。 各種插花輔助材料(花泥,彩色電線外皮,鐵絲,剪刀,籃子,抹步等)。 教師插花作品及錄像帶,音樂帶。 活動流程 觀察、欣賞-->插花練習-->欣賞幼兒插花作品 -->結束 活動過程 觀察,欣賞 導入主題 師:春天來了,美麗的花兒都開了。我們采了許多野花野草,老師把它們插成了美麗的插花(事先陳列在桌上),插花漂亮嗎? 插花是一門藝術,裡面有許多許多的學問,我們來看看藝術家的插花,好不好? 幼兒欣賞「藝術插花」錄像 集中討論:藝術家們的插花為什麼這么漂亮? **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 *插花時要注意花朵顏色的深和淺,花朵的大和小,花莖的高和低搭配,插花才好看。 *花插在哪裡?(幼兒講述) 師:只要你喜歡,無論什麼都可以用來插花。 幼兒探索插花 教師示範 **提醒幼兒注意深和淺,大和小,高和低(剪刀)搭配。 **取名 師:老師插的這盆花,看上去像什麼呀?(蝴蝶……) 我們給它取了什麼名字呢?(蝴蝶……) 幼兒討論: 師:你們想不想插花?你想插一盆什麼樣的花? 3)幼兒插花,教師巡迴指導(播放音樂) **引導幼兒探索與眾不同的插花方式 **引導幼兒為自己的作品取個名字 欣賞幼兒插花作品 介紹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客人老師) 師: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向好朋友,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的插花名字叫什麼?為什麼這樣插? 2)評價自己的作品 集中幼兒作品,請個別幼兒介紹,評價自己的作品 與自己的作品留影 師:小朋友快來,我們請叔叔為我們和我們的插花拍照啰! 4)延伸活動:欣賞幼兒插花作品錄像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⑸ 關於插花美術書
請問該怎麼幫助您
⑹ 急求!!!!!蘇教版八年級美術教案
這里有幾課可供你參考,滿意的話別忘了給我加分哦
《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本單元為欣賞課,按教材活動1、2、3,我計劃分三課時進行教學。下面是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來觀察美、發現美、創造美;尊重學生的個性,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強調學生的參與合作。欣賞課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課型,可以在賞心悅目中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意識。我在對教材做了充分的分析以後,決定將本課按中外美術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西方不同時期美術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這樣一條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
美術實驗教材第八冊《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並分析不同繪畫作品的造型要素。
2.了解中外美術作品運用線條的異同。
3.了解西方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的主要作品及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3分鍾)
出示掛圖:(1)靜物;(2)蔬菜。
師:這節課我們先一同來欣賞掛圖。從中我們能感受到哪些東西?
學生:有的說流暢的線條,有的說鮮明的色彩,有的說物象的形狀等。
教師:導出繪畫的造型要素:線條、形狀、色彩。
2.師生共同欣賞討論(39分鍾)
(1)比較中外美術作品運用線條的異同。(10分)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荷花》《春如線》《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對弈》
教師邊展示,邊適時講解相關知識,分小組欣賞討論,選出代表談感受。
小組甲:我認為線條在繪畫表現中的力量非常大,從我手中的這幅素描,就可以看出線條的表現力。
小組乙:我想談談《春如線》,從曲折穿梭的線條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線條的柔韌美,體會到春光易逝,要珍惜時間。
小組丙:……
師:同學們談得都很好,談出了自己對畫面中線條的理解,中國早期繪畫線條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不僅可以繪形,而且可以傳神。西方繪畫運用線條的各種不同變化,來表現物象的情緒與質感。
(2)沿著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這條思路進行欣賞。(19分鍾)
展示有關印象主義的多媒體課件:《蒙娜麗莎的微笑》《浪子回頭》《草地上的晚餐》《日出印象》
邊引導欣賞,邊適時介紹有關知識。
學生分小組討論欣賞印象派的造型。
各小組出代表談感受。鼓勵各抒己見,看自己所看,感自己所感。
教師小結:同學們談得都很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感受。
總結印象派的造型表現語言:光線和色彩。
展示多媒體課件,欣賞有關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的圖片資料,分小組討論,總結後印象主義(注重形體)、立體主義(注重形體及色彩的分解和重組)的造型語言。
(3)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欣賞區分屬於哪個時期的藝術作品(10分鍾)
通過感性的欣賞自然導入課題。
拓寬學生知識面。
進行情感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分類欣賞,有助於學生思維清晰化。
讓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等,拓寬知識面,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理解作品。
體現自主合作。
張揚了學生的個性,開闊了學生的思維。
3.小結及拓展(3分鍾)
教師用激勵贊賞的語言總結,最後拓展:今天,我們通過這節欣賞課,了解了各種藝術作品的不同造型語言,課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重畫一幅著名的繪畫作品,如以立體派的方法來描繪「蒙娜麗莎」。
《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製作》教學設計
整體教學思路
本節課學生通過對室內裝飾圖片的欣賞,感受室內裝飾品對於室內裝修的重要性,並產生對室內裝飾品的喜愛之情和設計沖動;製作過程嘗試用各種不同材料、方式、方法;通過學生親手製作的室內裝飾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用自己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本單元是「設計·應用」單元。「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根據大課標和教材的要求,我制訂了本節課三個具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室內裝飾品的設計種類;初步學習室內裝飾品的製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究、民主、合作、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藝術品味,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從而產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導入部分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所以,要盡一切可能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一組優秀的室內裝修圖片,因為是農村學校,學生很少見到這么漂亮的房子,所以一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就在學生興致很濃的時候,我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些房子漂亮嗎?你看完後有什麼感受?」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漂亮」。至於感受,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但大家似乎都有一種同樣的感受,就是特別希望這是自己的家,都想進去住幾天。於是我也認同了學生的感受:「老師也有這樣的感受,因為對於美好的東西,人人都想去追求」。這樣跟本單元的題目《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互相照應,突出「美」這個字。
趁學生此時有興趣,我又出示了一組有裝飾品和沒有裝飾品的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討論研究:室內裝飾品對於室內裝修能起到哪些作用如果讓學生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會很輕率地回答,所以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結論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就會慎重許多,得出的結論也會准確一些。然後再讓學生口頭表述他們的理由,從效果看,還是不錯的。接著我總結學生的答案,引出課題《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製作》
大家可以看出,引入部分我用了很長的篇幅,我個人覺得學生的視覺感知時間如果達不到,興趣是很難一下子培養起來的,沒有了興趣,也就不會有創新精神,也就不會有作品產生。所以我覺得引入部分還是相當重要的。
新課部分
首先讓學生了解室內裝飾品的種類,並學會一些製作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列舉了書上的一些作品,當然有些作品並不適合我們北方,尤其是農村學生。比如:刺綉。大部分的孩子都沒見過綉花針,更不知道刺綉是怎麼做出來的,所以像這樣的作品,讓學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像「草編」「泥塑」這樣的作品,學生非常熟悉,而且非常有興趣,可以作重點講解。接著教師出示了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欣賞,並且讓學生猜測它的材料,就在學生猜完後,教師再把它拿到學生面前,讓他們自己近距離看它到底是用什麼做的。學生表現得很驚訝,他們沒想到這些廢舊的東西也可以利用起來,並能做出漂亮的藝術品,而且這些材料就在學生的身邊,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就增強了他們設計和製作的信心,同時也符合了教材「物以致用」「變廢為寶」的設計思想。另外讓學生給老師的作品起名字,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學生興致很高,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名字起的自然不同。比如說「有人說這兩個形象的關系是夫妻,他們起的名字叫『亞當和夏娃』」;「有的說是兄妹,她們的名字叫『同根生」;等等。這樣做主要是提醒學生在進行設計作品時,不要忘記給作品起名字,而且要有一定的寓意。
布置作業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個組拿出一個方案來。由於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可能會造成一些意見上的不一致。所以研討作品的過程不僅僅是商量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如何體現集體的智慧,最後再拿出一個方案來,並派代表口頭表述。
作業練習
學生的作業時間占整節課時間的三分之一左右,足夠的時間才能保障作品的質量。學生作業時,我播放了比較抒情的鋼琴曲,為學生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
作業展示部分
作品展示也佔了很長的時間,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而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用舉手,想說就站起來說,以防止有些學生膽子小,明明這個問題會,可就不敢舉手.甚至還得花時間去想該不該舉手,等他再舉手時,這個問題可能已經過去了。所以,這樣做充分體現了民主,讓學生感到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課堂氣氛才能活躍。比如:有一個小組的作品是用白色紙筒組合到一起的,取名為「步步高」。他們在介紹自己作品時說:「每一個紙筒代表一個陷阱,要想達到頂峰,就必須經過每個陷阱。」有的同學問:「為什麼是白色的?」他們組的學生站起來直接回答:「說明我們走過的道路是清白的。」還有的同學問:「中間看起來是空的,加一根柱子會好一些。」他們組的學生回答說:「那不就成了一步登天了嗎?」從這些可以看出學生思維是非常敏捷的,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地釋放他們的能量。
最後作小結時,我用了簡短的幾句話概括了本節課學生的表現,並引申到題目《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上來,而且還設計了一首歌,全體學生齊唱《越來越好》,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包裝裝潢設計教案
一、課型:工藝課
二、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教學對象:初中二年級學生
四、教具准備:范畫、示範包裝盒若干
五、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商品的包裝、裝潢的作用和包裝的幾種主要形式。
2.讓學生將已學的裝潢美術知識作一次應用性的練習,提高學生對裝潢美術的設計能力和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對裝潢美術的興趣與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講清包裝盒的構造特點和用途。
2.難點:如何使學生從平面設計轉化到立體設計,並達到內容與圖形相統一,解決造型符合陳設環境統一的問題。
七、教學具體措施:
1.教師在課外收集資料,以拓展學生知識面。
2.當堂示範以講清包裝盒的構造方法。
3.舉例子說明圖形,色彩和環境的關系。
4.讓學生積極提意見和動手創造,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1.檢查學生的學慣用品。(每位學生在課前准備小剪刀、鉛筆、直尺,橡皮等工具,40cm×30cm白卡紙兩張)
2.講述上節課的作業情況。(總結前幾節課的平面設計知識)
(二)講解新課
1.出示包裝盒,導入新課。說明每一面的平面設計圖案,總結學習裝飾畫的目的在於應用。現在怎樣把平面設計應用到包裝盒上。
2.商品包裝的定義與作用
商品包裝是產品與消費者的媒介,它起著保護商品、介紹商品、美化商品、指導消費、便於儲運、銷售、計量等方面的作用。
3.怎樣的商品包裝能使消費者滿意,達到商品包裝的裝潢目的?提問,然後總結:(有以下特點)
(1)介紹商品的名稱,用途、性能和用法。
(2)形式新穎,具有視覺吸引力,同時方便消費者與同類商品進行直觀比較。
(3)給消費者提供方便,包括攜帶、儲存、使用以至保護、維修等。
(4)富有裝飾藝術性,能為消費者增添美的享受。
4.簡介三大類包裝的特點和作用。
(1)運輸包裝(又稱「外包裝」)是以運輸和保護商品為目的,一般採用木箱、瓦欏紙箱、籮筐、塑料袋等,將商品裝入,其裝潢可以從簡。例:電視機的外包裝,整箱的萍果等。
(2)銷售包裝(又稱「內包裝」或「原包裝」)是商品與消費者直接見面的外貌,其包裝裝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為了銷售,除了保護商品外,還要起美化、宣傳商品,方便商品陳列展銷,方便消費者識別、選購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葉等。
(3)陳列包裝(又稱「展銷包裝」)是在銷售包裝的基礎上外加宣傳廣告,或設置的包裝蓋能撐起來露出商品部分陳列,以增強對顧客的吸引力的包裝形式。例:名酒包裝,咖啡包裝等。
5.包裝設計的思路和要求:
(1)思想性:符合經濟發展,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色;(2)商品包裝的造型及視覺設計;(3)選擇簡便、省時、省料的包裝方法。(4)選擇適合包裝檔次的包裝材料。
6.包裝盒的設計形成(分包裝盒和包裝袋)
請同學回答所知道的幾種包裝盒的形式,然後總結:
(1)折疊紙盒:是用厚紙製成的盒狀容器。厚紙先按盒展開的圖形裁切,並在折疊處作壓痕(可用小刀背刻劃),再折疊成可啟口的紙盒(課本第18頁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兩用彩色筆」的包裝盒)。
(2)扣蓋式折疊紙盒:這是盒身和盒蓋分離的折疊紙盒。在不盛裝產品時,紙盒可折疊成片狀,使用時拉開成盒,蓋扣在盒子上。
(3)抽屜式折疊紙盒:又稱屜匣盒,由盒身與抽匣兩部分組成。抽匣像抽屜狀要能塞進盒身(外殼),所以設計時盒身要比抽匣稍大一點,折疊後用粘合劑粘在折疊處的邊角即成。
(4)手提式折疊紙盒:在包裝盒體上裝有提手,便於攜帶。
(5)固定紙盒:形體比較固定的包裝紙盒,一般用紙較厚,剛性比折疊紙盒強。
7.製作步驟:
(1)構思立意:首先想好是為什麼目的而設計的,設計時要考慮放什麼物品,決定它的高、寬、長,採用哪種盒子的形式,然後用鉛筆畫出折疊紙盒示意圖(教師提供資料)。
(2)折盒:把示意圖中的實線用剪力剪掉,把虛線用小刀背刻一痕跡,然後折疊盒子。
(3)盒面設計:(下節課具體講解)
(三)布置作業
要求同學設計並製作一隻放置美術用品的專用盒,可在課後完成。
(四)學生做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五)布置下節課需帶的工具(毛筆、顏料、調色盒、水罐等)
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教案
文章摘要:教師帶領學生通過開展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的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與古鎖對話,了解徽州明清時期古鎖的特點,在實地參觀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研討,指導學生編寫古鎖美術調查報告,並進行評點和展示,從而培養學生的賞析和設計能力,在活動中還嘗試探討了古鎖與徽州文化的關系。
關鍵詞: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編寫調查報告;點評、展示美術調查報告。
這是一堂校本課程教學案例。課程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思路是用美術新課程標准作指導,充分發掘和利用當地美術鄉土課程資源,將徽州當地的民間古鎖作為教學內容。教師通過開展活動的形式,把課堂從學校教室延伸到社會的展覽館中,讓學生面向這一特定的大課堂,通過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學會欣賞古鎖、研究古鎖,編寫古鎖美術調查報告,提高設計能力。本課例是首次在我校實施,是一堂探索性的新課改美術課。這堂課的設計初衷來自於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的感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號召我們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我在參觀該館時就萌生了一個想法:這就是最好的美術鄉土教材,我們不妨將它利用起來作為大課堂,把學生們帶到這里來上一堂以古鎖為主題的美術社會調查課。並將此課展開,開展系列美術教學活動。有了想法,就得付諸行動,時不我待。於是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我制訂了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系列活動的計劃,並積極同「黃山徽蘊鎖展館」的負責人取得聯系,商量活動事宜。這次活動得到了該館的大力支持。在做好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後,就著手帶領學生實施活動計劃。該活動的教學流程是參觀學習調查積累——設計古鎖美術調查報告——學生的作品並展示、點評。在整個活動中,體現了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在指導學生設計過程中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一、課程資源分析
古老的徽州,人傑地靈,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且徽學底蘊豐厚。作為當地的古鎖文化,更是一絕。它注重實用,外形美觀大方,具有兩重屬性,屬工藝美術范疇。如進一步發掘其文化內涵,它又是徽學研究的一項內容。「黃山徽蘊鎖展館」匯聚了明清時期精品古鎖三百餘種,六百餘件,其中多數是徽州地區的歷史遺存。這是學生們學習美術課的最好的課程資源,它切時切地,教學內容獨具特色。本課既是一堂參觀欣賞課,又是一堂設計應用課,更是一堂美術社會調查課。學生們通過本課學習一方面進行了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其次提高了欣賞水平;再者可以鍛煉設計能力;第四可以學會美術社會調查。本課具有綜合實踐的性質。還具有課程時間、空間、形式的拓展性。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初步的美術基礎,對美術參觀欣賞活動興趣濃厚。在活動的時間分配上,除了集中參觀外,還可獨自利用周末抽時間參觀。他們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網上搜集有關美術資料,具備一定的設計能力。
三、活動開展過程
這次教學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需要三~四節課完成)
第一階段:做好活動准備,引導學生參觀
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前,向學生們講解參觀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明確這次活動的意義,做好參觀的准備工作。待一切就緒,帶領學生前往參觀地點,參觀活動用六個字概括,即聽、看、畫、記、拍、動。一是「聽」,當學生們一進入展廳,講解員就為學生作了生動具體的介紹。教師要求學生遵守紀律,認真聽講。比如:古鎖的來歷、實用性、發展情況、徽州明清時期古鎖的特點等,要聽清楚;二是「看」,學生們通過看的活動,對一些有代表性的古鎖的形狀和圖案仔細觀察,邊看邊比較邊分析,把古鎖的年代、古鎖的形狀、古鎖的內部花紋,觀察透徹,看清看透,掌握一定的特點;三是「畫」,要求學生們畫一些有趣味的古鎖,學生們通過畫鎖,從看的過程進一步深化了解古鎖的結構比例,認識外部形狀和內部圖紋。教師在輔導學生畫鎖時指出:各種古鎖的形狀設計都是從生活中來,生活是藝術設計的寶庫;四是「記」,記筆記是要求學生們把聽到的講解員介紹的重點內容記錄下來,還可在活動中記錄一些介紹古鎖的短文和自己認為有興趣的內容。記筆記是搜集素材的一種方式。還有助於我們增強記憶;五是「拍」,攝影拍照、收集資料,對同學們來說有真實、清晰、快捷的特點。但在拍攝取景時,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構圖的完整性及光線的強弱變化。在學生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照相機,這項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進行;六是「動」,動即學生動手,參與開鎖活動。講解員在二樓表演指導打開箱鎖的過程,學生們積極觀看,之後,還讓部分學生親自動手,用鑰匙打開鎖在箱上的鎖,這項活動學生們最感興趣。
接下來是同學們在館中自由參觀,並提出問題讓講解員釋疑。因每位同學對各種古鎖欣賞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可由講解員、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因勢利導。比如:魚鎖設計和植物鎖設計是系列性的。同學們可抓住一個系列進行研究。
第二階段:整理古鎖材料,編制調查報告
這個活動在校內教室里開展。課前同學們將搜集古鎖的素材准備好,放在課桌上。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們介紹美術調查報告知識。教師問同學們,對美術調查報告是否了解。學生們回答知道一些,但不是很全面。教師補充:調查報告一般是用文字形式表達的。它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某一經驗,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後所寫的書面報告。其種類主要有:推廣典型經驗的,反映新生事物的,揭露問題真相的,問題研究的等等。但是,今天我們學了美術知識,就來一個創新,以古鎖為主題,利用工藝美術的內容和美術的形式來製作一份調查報告。美術調查報告分三個部份組成,①文字標題。②前言或導語。③調查報告的主體。既然是美術調查報告,在設計和製作上就要突出美術特點。要生動活潑,富有新意。教師舉例示範,啟發學生學習思路。比如:標題的美化,內容版塊的搭配、穿插,主體中的繪畫、攝影圖片、表格、簡短文字說明等之間的關系,都要處理得和諧融洽。總之要圖文並茂,富有藝術性。在設計上要遵循變化,統一原則。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討論製作手段。學生們熱烈討論,師生共同歸納:①手工製作。②電腦製作。③手工、電腦相結合製作。
活動一:請同學們為徽州古鎖美術調查報告擬題目,要求既突出主題,又簡潔明了。
學生們經過商量研討後,擬出以下標題:
1.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
2.古鎖與徽州文化
3.古鎖面面觀
4.徽州明清古鎖比較
5.小古鎖大課堂
6.鎖的故事
7.與古鎖對話
8.徽州古鎖知多少
教師肯定學生們所擬的題目,指出這些題目都很好。下一步是同學們如何圍繞題目運用一定的形式設計版面內容。這里又有以下問題,要求同學們討論:(1)選擇用哪些古鎖作為美術調查報告內容;用什麼形式製作美術調查報告;(2)古鎖與徽州文化的關系如何理解。同學們討論後各抒已見。教師歸納:既然是以徽州古鎖為主題的美術調查報告,那麼內容和形式都要突出主題,體現美術特點,富有新意。就鎖本身來說,全國各地都有。在明清這一特定時期,遍布各地的徽商每逢回家團聚,把好的物產帶回徽州,同時隨帶些精美的鎖具,又經能工巧匠創造性的製作,把反映徽州民俗風情的吉祥圖、書法及文字雕刻在鎖體上。體現了徽州人的勤勞和智慧,形成了獨特的徽州耕讀文化和康寧田園生活,同學們首先要了解背景,然後掌握其造型特點、材料特點和工藝製作特點,通過認真思考,構思設計美術調查報告方案。
活動二: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題目設計版面草圖。教師巡視指導,待學生的設計草圖完成後,師生共同討論評點各小組的設計效果。
例(1):題目是「走進徽蘊鎖展館」。同學們設計的程序是導言、館藏簡介、古鎖的分類(附古鎖圖例),徽州明清古鎖的形狀特點。
點評:該調查報告的版面設計整體感強,內容安排合理,圖文並茂,舉例也很有特點。
例(2)題目是「打開藝術的大門,從鎖開始」,設計的版塊有「走進鎖的世界,古人的發明」,「未來的創造」,「徽州古鎖藝術插圖」。
點評:該版面內容和形式都很新穎,文字與圖例安排相互穿插,生動、靈活、手工製作較熟練。
例(3)題目是「徽州古鎖知多少」,設計內容有「鎖的起源」、「徽州古鎖的種類」、「徽州明清時的古鎖」、「徽州古鎖的形式」、「徽州古鎖的工藝」等。
點評:該調查報告設計內容有地方特色,把研究古鎖同徽州文學、風俗、美術形式特點和製作工藝相結合,版面形式安排也很新穎,發掘較深,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例(4)題目是「與古鎖對話」 ,版面內容有「中國最早的鎖」、「鎖的發展」、「徽州古鎖形狀對比」、「古鎖內部紋飾圖案舉例」、「古鎖的材質」等。
點評:該版面設計內容生動、形式感強,文字言簡意賅,圖案變化豐富,設計版面的整體性把握的較好。
以上是例舉學生設計方案的一部分。當他們的設計方案初步擬定後,即著手製作版面。
活動三:發揚合作精神,大膽製作,細心收拾。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投入版面製作過程。在活動中,同學們各自發揮特長,積極合作。比如有的同學美術字寫得好,有的同學繪畫基礎好,有的同學文章寫得好,有的同學運用電腦較熟練,教師就號召同學們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在小組內積極配合,發揮特長,共同做好古鎖美術調查報告。
由於一節課時間有限,學生們的製作任務在課堂上完成不了,可在課後繼續完成。
第三階段:講評古鎖調查報告,展示學生學習成果
活動一:教室內播放輕音樂,增強課堂氣氛。教師展示學生們的古鎖美術調查報告,供學生們欣賞,學生們相互交流發表自己的感想。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先講一講本組作品的製作過程和經驗,再發表對其它組作品的看法。當學生們發言完後,教師再來歸納、補充、總結。並對每一張作品仔細認真點評。(包括:版面設計、內容圖例、色彩文字、花邊、美術字等),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及今後的改進方案。
活動二:教師問:同學們對古鎖欣賞與研究有何收獲?同學們高興地回答:這次活動有很大的收獲。在活動過程中,我們開闊了眼界,學會了用美術角度來欣賞和研究古鎖、設計鎖的造型、製作美術調查報告。還初步了解了古鎖與徽學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我們提高了美術欣賞水平,在綜合能力方面得到了培養,學會了學習方法。教師問:製作美術調查報告的形式有幾種?同學們欣賞大家製作的作品通過比較後得出答案。現實告訴我們美術調查報告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是多元的。要使美術調查報告品生動,就要反對程式化。(師生舉例說明)。教師問:對於古鎖,我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同學們基本上能用一句話概括。比如,古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鎖與勞動同發展。
活動三:師生共同把古鎖美術調查報告集中起來,有條有理地布置在學校操場上的宣傳欄內,向全校學生展示。
活動四:待布置宣傳欄任務完成後,教師接著布置下一節美術課的預習任務,課題是「同學共同參於,設計一把新鎖」。要求學生們在課後收集美術資料,思考設計思路。設計資料可以上網查找,也可以在其他美術參考資料中查找,更可直接在我們熟悉的生活中尋找發現。學生們做好一定準備,以便在下節設計課中做參考。
⑺ 求 人美版和人教版的初中美術教材電子版 謝謝了
《初中美術|講義|2019.12.07 大班練習4-初中美術-劉言蹊》網路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hMtOrEdh2q5YNDIdaHI0hw
初中美術|講義|2019.12.07 大班練習4-初中美術-劉言蹊.mp4|2019.12.06 大班練習3-初中美術-劉言蹊.mp4|2019.12.05 大班練習2-初中美術-劉言蹊.mp4|2019.12.04 大班練習1-初中美術-劉言蹊.mp4|2019.12.02 真題示範2-初中美術-劉言蹊.mp4|2019.12.01 真題示範1-初中美術-劉言蹊.mp4|2019.11.30 試講理論2-初中美術-劉言蹊.mp4|2019.11.29 試講理論1-初中美術-劉言蹊.mp4|2019.11.28 結構化面試2-王巍.mp4|2019.11.27 禮儀指導-張欣欣.mp4|2019.11.27 結構化理論1-王巍.mp4|2019.11.25 導學說明-於海亦.mp4|初中美術真題示範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