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育苗袋
❶ 把塑料袋裹在花草上,有什麼好處
花草用塑料袋罩住的目的一是為了保濕,二是為了保溫,但必須在塑料袋上扎一些小洞,有利於透氣。
❷ 植物苗木規格和型號中,「育苗袋Φ10cm以內「怎麼理解
也就是大苗用大規格的袋子,小苗用小點的袋子,節約成本嘛。
一般直徑是10cm的育苗袋,就是撐起來直徑有10cm大;以此類推,15cm,20cm,30cm的也一樣。還有一些用「中袋」「小袋」,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特別界定,一般地20cm,30cm應該喊做大袋吧;「三斤袋」、「五斤袋」是可以裝三斤、五斤泥土的袋子。
❸ 什麼是花卉的風障
在田間的最北側或四周,架2~2.5米高的風障,就地取材,用細竹竿、高粱秸、蘆葦埋入土中踏緊,中部勒一道障腰加固作籬笆障,用草袋片或舊塑料薄膜作披風做大風障。
在大風障的南側,每6~8米設一排2米左右高的花障,材料選用除掉葉的高粱秸或細竹竿。一排大風障前可設置4~5排花障,形成風障群。
風障主要性能是防風。主要表現在減弱風速,穩定氣流。風障可減弱風速10%~50%。風速越大,防風的效果越明顯。最有效的防風范圍是在大風障前面風障,風障高度的1.5~2倍的寬度。大風障高度為2~2.5米,最佳部位應於風障前3~5米范圍內。超過風障高度2倍以後,防風效果隨著距離的增加,逐漸減弱到消失。大風障和花障配套應用,花障排數越多效果越好。
另外,風障還有增溫作用。據測試,在嚴寒的1~2月份,露地地表溫度為-17℃時,大風障前1米以內地表溫度為-11℃,增溫效果比較明顯。陰天和無風天增溫不明顯。風障的增溫作用還表現在減少凍土層的厚度上。北方冬季大地封凍,風障前的凍土層深度比露地淺,入春後,露地化凍7~12厘米深時,大風障前3米以內完全化通。大風障的北側凍土層比較深,化凍也慢。
草本花卉或鮮切花,從播種、育苗到定植後的生產前期,都適宜利用風障進行。入夏後溫度升高,需拆除風障以利生長。
風障還可以與陽畦、溫床配套使用。在露地設置陽畦、溫床,在床的北側設置大風障,改善局部小氣候,提高陽畦和溫床的性能。
❹ 盆栽花卉的播種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根據用花的需要,盆栽花卉播種要選擇合適的播種期。根據播種所用的容器不同,有淺盤播種法、盆缽播種法以及苗床播種法等。
播種介質可以選擇細蛇木屑、細沙、蛭石、泥炭苔或者消過毒的培養土均可。無論是播種在淺盤還是盆缽或是苗床,在播種前都要把介質消毒,以清除介質中可能攜帶的微生物,保證種子不受介質中真菌或細菌的侵害。介質要濕潤、均勻,表面保持平整。用細眼噴壺均勻噴灑托布津或其他殺菌劑,以防止種子或幼苗感染病害。
大粒種子採用點播方法,每粒種子間的距離4~5厘米。上面覆蓋篩過的細粒介質。如果是細小的種子,則可與細沙混合,採取撒播的方法,上面可以不用覆蓋介質。
播種後,上面要噴些水,如果是淺盤播種,在上面覆蓋玻璃或塑料板。如果是發芽不需要光的種子,則需要在上面蓋上報紙等擋光。如果是使用盆缽,則可用塑料袋包住花盆,並在塑料袋上扎些小孔,用以透氣。如是苗床上播種,則播種後將苗床表面壓實,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
播種後,要插上標示牌,標明品種、播種時間等。要定期檢查發芽情況,尤其介質是否保持濕潤,種子是否有發霉腐爛情況等。
待種子發芽後,將覆蓋物去除,使其逐漸見光。
除以上幾點,還需注意如果育苗量比較大,應先對種子進行發芽率檢測,以便確定正確的播種量。
❺ 如何正確使用無紡布育苗袋
無紡布育苗袋克服了塑料育苗袋的四大不足之處,可以說是當前行業的先進產品,它的融水性、融土性以及透水性都非常的好。除此之外,在農林、花卉、瓜果、蔬菜、等領域都被廣泛的應用。並在育苗生產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經過無紡布育苗袋培育的苗木,無紡布育苗袋價格低,質量好,出苗快,產出成本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無紡布育苗帶的一些技術。
一 圃地規劃
1、固定圃地
要求地勢平坦,通風良好,同時交通也要便利。
2、臨時圃地
雖說是臨時,但是時間其實也是不短的,因為育苗是個漫長的過程,一般是1年到2年之間。所以最好選擇具有灌溉條件,不易沖淤的陰坡。
二 對特定土壤進行消毒操作
一般我們都是使用代森鋅作為消毒劑,安全有效,通常來說將基質土壤裝袋之前,都要對其進行消毒操作。此外最好在苗床表層鋪灑一寸厚2厘米左右的沙,是為了更好的保水和操作管理,床面整平後,再將育苗土的無紡布育苗擺放在床上。
三 播種覆土
1、種子處理
在覆土之前,要做點准備工作,就是把種子放在池子里浸泡兩天左右,目的是去掉上浮的種子,也起到催芽的作用,等到有部分種子裂開後才可以覆土。
2、播種覆土
注意在播種前要記得給畦床澆透水,播種時以土壤不濕的程度為最好。在保證出苗的前提下,一般播2~3粒種子就可以了。種子播在無紡布育苗袋的中間,種子之間有距離,然後就是不能覆得太厚、要均勻,種子完全蓋住。為了澆水保濕最好是加上一層草簾。
四 出苗管理
1、噴水保濕
一旦播種結束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噴水保濕,目的是增大的發芽概率,出苗之後在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噴水。
2、及時追肥
這個也是常識的問題,在幼苗期,要及時追肥。一般是磷為主,氮為輔。施肥結合噴水進行,一般是一周左右施1次肥水。
3、病蟲害防冶
今年蟲荒比較嚴重,因此從種子出土開始,,就要預防病害,並清除雜草。通常來說,種子出土1個月內,特別容易感染病害,所以這個時期最應該加強預防。
❻ 花卉常用的嫁接方法有哪些
嫁接的方法很多,大體上可分為枝接、芽接和根接三種。
(1)枝接枝接的種類比較多,有切接、劈接、腹接、靠接、平接、舌接等。現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①切接法:多用於露地木本花卉。常在春季芽剛要萌動而新梢尚未抽生時進行。因為此時枝條內的樹液已開始流動,介面容易癒合,嫁接成活率高。切接時,將砧木距地面5~10厘米處截斷,選擇較平滑的一面,在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用刀縱向切下,長約3厘米。再選一年生充實枝條作接穗,取其中段長6~10厘米,需帶有1~2芽。接穗下端一側削成3厘米左右的斜面,在另一側下端0.5~1厘米處也斜削一刀,然後將長削麵向著砧木插入介面中,並將砧木與接穗的形成層相互對准,用塑料條綁緊。為了防止接穗抽干,最好用塑料袋把接穗和介面一起套上,待接穗萌芽以後再去掉。見圖7。
②劈接法:適用於較粗砧木。嫁接時在靠近地面10厘米處將砧木剪去,然後用利刀劈開,為防止劈裂,劈前在切面下6厘米處,用繩纏住。接穗用7~10厘米長的健壯枝條,下部削成楔形,斜面長3厘米左右,削好後用刀輕輕撬開劈好的砧木切口,插入接穗,使接穗的形成層與砧木的形成層相互對准(只對一側),也可在切口兩側各插一接穗,綁緊塑料條,套上塑料袋或封土保濕。
③靠接法:在切接、劈接成活比較難的情況下,常採用靠接法育苗,如白蘭、桂花、山茶、五針松等。靠接宜在生長旺季進行,但不宜在雨天和伏天靠接。靠接時接穗和砧木均不剪頭,將砧木和接穗兩者靠近,然後選枝條粗細相差不多的兩個枝條,將砧木和接穗適當部位分別削成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切口,露出形成層和木質部,然後將二者形成層對准,使之密切結合,用塑料條扎緊。靠接後約經3~4個月即可癒合,這時再剪斷介面下面的接穗和介面上面的砧木。(見圖8)。
④平接法:此法多用於仙人掌類中的柱狀或球形種類。嫁接時將砧木頂端用利刀削平,削麵的直徑一般要大於接穗的直徑。然後將接穗基部橫切一刀後立即放在砧木上,並將髓部對准,肉質貼緊,用線或塑料帶綁扎,癒合後就會成為一體。平接操作方法(見圖9)。
(2)芽接芽接是在接穗枝上削取一個未萌發的芽,嫁接在砧木上。芽接節省接穗,成活率較高,並適合砧木和接穗都比較細小的情況下採用。但用於芽接的花木必須容易剝皮取芽,大部分薔薇科花卉都可用芽接繁殖。如月季、梅花、海棠花、蘋果、櫻花、碧桃等。
芽接的時間因地區和花卉種類不同而異,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上中旬進行。芽接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枝條較粗的,多採用丁字形芽接;枝條較細的,多採用嵌芽接。丁字形芽接時,將砧木苗距地面10~15厘米之間,選一處比較平滑的皮面,將韌皮部切出一個丁字形切口;削取一年生健壯枝條上中部飽滿的腋芽作接穗,使接芽成為上寬下窄的盾形,削麵要平滑,長短大小與丁字形切口相等,隨即把芽片插入丁字形切口內,使盾形芽片的上方切口與砧木上丁字形上切口緊密吻合,最後用塑料條綁扎固定,綁扎時應注意將葉柄和芽露在外面。過10天左右,用手輕碰葉柄,如果一觸即落,證明嫁接芽已經成活;如果碰不落,則芽已乾枯,應抓緊時間補接。
(3)根接芍葯根作砧木嫁接牡丹時,常採用劈接法。
❼ 盆栽花卉播種中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根據用花的需要,盆栽花卉播種要選擇合適的播種期。根據播種所用的容器不同,有淺盤播種法、盆缽播種法以及苗床播種法等。
播種介質可以選擇細蛇木屑、細沙、蛭石、泥炭苔或者消過毒的培養土均可。無論是播種在淺盤還是盆缽或是苗床,在播種前都要把介質消毒,以清除介質中可能攜帶的微生物,保證種子不受介質中真菌或細菌的侵害。介質要濕潤、均勻,表面保持平整。用細眼噴壺均勻噴灑托布津或其他殺菌劑,以防止種子或幼苗感染病害。
大粒種子採用點播方法,每粒種子間的距離4~5厘米。上面覆蓋篩過的細粒介質。如果是細小的種子,則可與細沙混合,採取撒播的方法,上面可以不用覆蓋介質。
播種後,上面要噴些水,如果是淺盤播種,在上面覆蓋玻璃或塑料板。如果是發芽不需要光的種子,則需要在上面蓋上報紙等擋光。如果是使用盆缽,則可用塑料袋包住花盆,並在塑料袋上扎些小孔,用以透氣。如是苗床上播種,則播種後將苗床表面壓實,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
播種後,要插上標示牌,標明品種、播種時間等。要定期檢查發芽情況,尤其介質是否保持濕潤,種子是否有發霉腐爛情況等。
待種子發芽後,將覆蓋物去除,使其逐漸見光。
除以上幾點,還需注意如果育苗量比較大,應先對種子進行發芽率檢測,以便確定正確的播種量。
❽ 花卉扦插
扦插繁殖就是運用植物根、莖、葉、芽的再生能力,使它在適當的條件下,生根、發芽形成新的植株。主要有莖插、葉插、葉芽插、根插。莖插包括硬枝扦插和軟枝扦插。
硬枝扦插:石榴、木槿、芙蓉等落葉花木多用此法。在早春樹液流動前進行。選1~2年生健壯充實枝條,選取中段,剪成10~15厘米長的枝條為插穗,需帶2~3芽,插穗頂芽要飽滿完好。上端在芽上0.5~1厘米處,剪成平口,下端扦插基質中,深度為插穗的2/5~1/2。
軟枝扦插:如倒掛金鍾、一串紅、茉莉、杜鵑、桂花等多用此法。在5月下旬至9月進行。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帶葉的枝條為插穗。插穗長約6~10厘米,留2~3芽,剪法如同硬枝插,並剪去上下部適量葉片,以減少蒸發,做到隨剪隨插。在剪取時,切口液汁大量流出的插穗,一定要待切口乾燥後才插,否則插後切口易腐爛難成活。
葉插:四季秋海棠、菊花、石蓮花、虎尾蘭等可用葉插繁殖生長成新植株。剪取葉片時,有葉柄的,保留葉柄3厘米左右,並剪去部分薄嫩葉緣,將葉柄插入基質中;沒有葉柄的,可在葉脈交叉處用刀切割,將葉片平鋪在基質上,使與基質緊密接觸,或用竹簽將葉脈固定在基質中,可在葉脈處發根,生長成新植株。虎尾蘭為肉質劍形葉,可橫切成5厘米左右的葉段為插穗,直插於沙中,插時上下不要顛倒,可在基部發生新根,形成新植株。
葉芽插:橡皮樹、八仙花、茉莉花、扶桑等在葉插時,其葉柄和葉腋雖能生根,但不能發芽,所以,不能生長成新植株。因此,要選用基部帶有一個腋芽的葉片扦插,才能發育成新植株。
根插:貼梗海棠、芍葯、凌霄、獼猴桃、金絲桃、臘梅、宿根福祿考、荷苞牡丹等,根上能生長不定芽的花卉,可用根當插穗進行繁殖。在花木換盆時,剪取5~10厘米的根段,直插或斜插於土中,上下不可顛倒,上端與土面平,待長出新芽後,再適當培土。
❾ 營養袋的育苗的關鍵步驟是什麼
營養袋的育苗的關鍵步驟:
1.營養袋的選擇。營養袋一般選用聚乙烯為原料製作的塑料薄膜容器袋,薄膜厚度為0.02mm,其規格為:8cm×20cm或10cm×20cm(根據培育苗齡的大小而定)。
2.營養土的配置及消毒。配置的營養土既要營養豐富、保水保肥能力強、理化性質好,又要質地緻密,使容器苗形成良好的根團,運輸中袋體不散,而重量還要相對較輕。主要原材料有落葉土、附屬鋸末、生黃土、山皮土、火燒土、坑土等,要對營養土嚴格消毒,篩去石塊、草根。營養土的消毒方法有2種:①硫酸亞鐵消毒法:每50kg營養土用2%硫酸亞鐵溶液5kg混合拌勻。②高錳酸鉀消毒法:每50kg營養土用0.5%高錳酸鉀液2.5kg混合拌勻。
3.裝營養袋及營養袋排列裝袋在整好的畦內進行。營養土裝入袋內,要裝滿、裝實,起立排放在床上,避免傾斜。袋與袋之間要相互擠緊,無空隙,排成梅花狀,並將袋四周用土圍起來,袋與袋之間的小縫隙用細土填實。裝袋時需注意2個問題:一是裝袋必須裝滿,絕對禁止容器底部窩袋;二是容器排列一定要高低一致,每畦放完後容器頂部成一個平面,這樣覆土厚度才能一致,出苗整齊。放營養袋的方法有2種:即地上式和地下式。
4.種前種子的催芽處理
播種前為使種子發芽迅速、整齊,最好進行催芽處理。側柏種子空粒較多,先進行水選後,將浮上的空粒撈出。再用0.3%~0.5%硫酸銅溶液浸種1~2小時,或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進行種子消毒。然後,進行種子催芽處理。目前常用的側柏種子催芽的方法有3種:混雪埋藏法、混沙催芽法、溫水浸種催芽法。常用溫水浸種催芽法:將經過消毒處理的種子用45℃溫水浸種24小時,結合選種,將上浮的空粒種子撈出去掉。然後將種子撈出攤曬在背風向陽處席子上經常翻倒晾曬,保持一定的濕度,每天用溫水沖洗1~2次。經過5~6天,等有1/3的種子裂嘴,可進行播種。
5.播種
側柏適於春播,但因各地氣候條件的差異,播種時間不相同。側柏生長緩慢,為延長苗木的生育期,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適期早播為宜,如華北地區3月中、下旬,西北地區3月下旬~4月上旬,而東北地區則以4月中、下旬為好。營養袋側柏一般每袋播種3~5粒,覆沙厚度為1~1.5cm,為利於土壤保墒,覆沙後苗床上需覆蓋遮蔭網。
❿ PP無紡布在土壤內多久可以降解
PP無紡布在土壤中不會降解,在室外光照的狀態大約三個月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