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葡萄藤插花

葡萄藤插花

發布時間: 2022-04-13 16:44:00

Ⅰ 為什麼葡萄園里會在每列葡萄藤前栽種一枝月季花

因為月季花生長中排出的廢料恰好能促進葡萄的成長。

Ⅱ 日本花道常用花以及流派

日本花道常用花:櫻花、薔薇、百合梅花蘭花、桃花、杜鵑花牡丹花、荷花等。花道中使用的材料也包括樹枝、葡萄藤、樹葉、草、漿果、水果、種子和花,當然也包括乾枯的植物。 日本室町時期的掛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師傅中風行一時。在這個基礎上,日本元祿時代又推出了一種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種花道流派。提倡盡量保存花的自然樣式。隨著花道藝術的興起,茶室內也講究用鮮花裝飾。多裝飾茶室服務的投入花強調花枝彎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於投入花較立花省工、省錢,所以很快在中、下層町民中間普及開來,並很快從茶道中分離出來,自成一體。
日本明和、安永年間以投入花為基礎,相繼涌現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種流儀花。根據它的流儀和理論,起名為生花(把帶枝的花藝術地插在瓶里或盤里的一種插花藝術),亦稱正花、活花。生花技術講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態,強調體、用、留、真、副、體的調和,體現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調和的思想。由於以上原因,插花時花形整體必須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儀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統的流派。
十五世紀由立花名家專慶創造的池坊花是當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頂法寺),當年六角堂內的許多僧人都擅長專慶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詞。
日本寬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術的開山祖專慶應邀為武將佐佐木高秀插花。幾十枝鮮花插入金瓶內,綺麗無比,頃刻專慶的池坊插花術在立花界獲得很高的聲譽。十六世紀專應創作了《池坊專應口傳》、專榮創作了《池坊專榮傳書》。通過專應、專榮的努力,池坊立花成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別是戰後建立了池坊學園。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養花道人材。與此同時,也開展對花道理論、技藝的研究。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戶初期由未生齋一莆(1761-1824)創立的另一個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發展成為比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於花道知識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內又相繼出現了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會、真養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雲派、都未生派、洛陽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將儒家的天地人合作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為體現天圓、地方統一體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內,未生流派進行多種多樣的創造發揮。其作品的特點是明快、簡潔。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雲心(1861-1916)創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雲心自幼隨父學習池坊的插花技術。後來雲心發現池坊派插花術重心過高,不夠安穩。便創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術。接受自然影響的小原插花術以新穎的花型,為插花技藝增添了時代感。小原插花術的誕生是日本人學習西方文學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試一直受到正統派的指責。雲心不同於其他流派逐個收弟子學藝,而是招收弟子在自己家進行集體教授。這種教學法在當時可謂劃時代的創舉。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義插花術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愛。
由使節河原蒼風(1900- )創立的草月流派是戰後興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樣。使節河原蒼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傳統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處理素材的新理論。草月流派著眼於現實生活,組織造形,將西方的藝術觀點糅合於插花藝術之中。鐵絲、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輔助材料。今天盡管日本人對草月流派的評價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實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Ⅲ 古代傳統葡萄藤圖案的寓意是什麼

一串串果色艷麗的葡萄,畫面唯美,給人一種五穀大獲豐收的感覺,蘊含著人們對多子多福、年豐歲稔、青春永駐的期盼,可用來祝福世代綿延、多子多福、家道昌盛等,這便是一種對心靈的慰藉!試問:誰又不渴望「多子、多孫、多福、多壽」呢?

王建輝葡萄《碩果累累》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上,長長的、蔓延的葡萄藤往往寓意飛黃騰達、連綿不絕、久盛不衰、興旺發達;成串的葡萄往往寓意豐衣足食、美滿富足、碩果累累、多子多福等,正好貼近了人們祈盼子孫綿長、家庭興旺的願望,所以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家居裝飾題材!

Ⅳ 葡萄藤怎麼讓它生根。。

壓條法是使大樹上某部分枝條生根後離開母株的繁殖方法。
(一)水平壓條可利用1-2年生多餘的枝條,也可用當年生的新梢或副梢進行壓條育苗。用1年生成熟枝條壓條育苗,在頭一年冬剪時,留下母株基部附近的萌櫱枝,翌春萌芽前進行壓條。首先在准備壓條的植株附近挖一深10一15厘米的溝,溝底施肥、深翻,使土壤疏鬆。然後將留用壓條的枝條下部刻傷處理後,水平壓在溝底,並用木權或鐵鉤固定後,蓋上4-5厘米厚的土,土壤要踩實,保持濕潤,以利發芽生根。當壓條上芽眼萌發,新梢長到高15、20厘米時,基部要少量培土。當新梢高達40厘米以上基部半木質化時再次培土,將溝填平,促進生根。
用當年新梢壓條稱為綠枝壓條。可選用植株基部生長出的萌櫱枝壓條,使其副梢直立生長,下部節上生長新根,秋季副梢成熟後斷成獨立植株,即成壓條苗木。具體做法:選好母株的萌櫱枝,長到1米左右長時摘心,並拉平促使副梢萌發和生長;當副梢長到20厘米時,在地面挖一深10一15厘米的溝,將拉平的萌櫱枝放在溝里,使副梢直立向上,然後填土壓實即可。這時雨多氣溫高,副梢長到40厘米左右時,將溝填平,並對副梢之間下部的壓條進行刻傷處理,促進副梢基部加速生根。
(二)波狀壓條與1年生成熟根櫱枝條壓條方法相似,只是將壓條在溝內上下彎曲呈波狀,在向下彎曲處用木權或鐵鉤固定壓入溝底踩實,以利生根。向上彎曲處有飽滿的芽,萌發出新梢成苗。但在壓條前要採用刻傷處理,以促進生根。
(三)空中壓條 在春季末萌芽前,將1-2年生枝在權枝基部用塑料袋裝土套枝,也可用租竹簡、小花盆等,里邊裝好營養土,將枝套入、固定、澆水即可生根。一般在7-8月份後於花盆的下部,對套枝基部逐漸割斷,脫離母體,成為獨立的植株。空中壓條也可用半木質化的新梢,方法與成熟枝壓條相似。對壓條長出的新梢,同扦插苗管理一樣,主要是注意經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生根和新梢生長。

Ⅳ 怎麼在葡萄架上開出百合花呢

早上起來,今天又是個好天氣,走路上班吧。微涼的晨風拌著陣陣秋的味道,從耳畔拂過,讓人感覺從頭到腳的舒適。看來真的是入秋了。

感覺路上似乎比平時還要熱鬧些。可能是因為學校里開學了吧,多了很多學生模樣的,成群結隊,三三兩兩,煞是羨慕。只是當時自己也是學生時怎麼就沒有感覺到那份羨慕。學生時代的生活,是一個人人生最美好的時候。單純,又有些沖動,懵懂的青春,對未來的憧景……沒有什麼比這些更讓人懷念的。

昨天下班回家後,閑著沒事做,到街上隨便逛了逛。可能那時還是有些早,來來往往的車流人群,一點都不舒服。經常經過的花店,卻從來沒有留意過裡面都有些什麼花,有些什麼人。以前在學校里有段時間突然很想學插花,於是就去圖書管里找書本看,跟同學逛街,有時候也會特別留意那些花店,總愛看看有些什麼新鮮的花樣。再後來,可能也只是因為一時的興趣,漸漸地也便忘了。前些天又特別想買水培的植物來養,一直都沒有發現好看的。今天看到這花店,想著反正也沒事,就走進去看了看。店面不是很大,擺設也一般,有很多的百合,很漂亮。沒記錯的話,百合的花語應該是純潔,高貴,祝福吧,也有百年好合之意,也就 多用作婚禮上。雖然不是屬於非常名貴的花卉,給人的感覺 卻是高雅,清新脫俗。記得以前也看過,關於百合其實還有很多傳說。或者說也不是只是百合,每一種花都有它的美麗故事。

店裡的主人倒很是熱情,但我只想隨便看看。看到喜歡的說不準我也買了。家裡的花瓶空著好久了,呵呵。朵朵各種形態的百合,發出淡淡的清香,只是這香,不知道是否是因百合花開而散發的。比起這些沒有了根莖的,我倒更喜歡山上的風中百合。只有搖曳的聲響才能讓它的芬芳傳遞,只有風動的形態,才能體現它的美麗和婀娜多姿。這溫室里的百合,恐怕缺少了幾分風的韻動,缺少了幾分生命的生動。

說到百合,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個電視劇,金粉世家。清秋和七少爺的愛情是用百合鋪成的。有句對白,清秋問七少爺:「我的愛情像百合花平淡而幸福,而你的愛情是熱烈的向日葵,你認為冬天的葡萄架上能開出朵朵百合花么?」第二天清晨開滿百合的葡萄架給了一個完美的回答。故事結局似乎還是有些悲傷的。但百合花般的愛情不知道讓多少女孩子心動過?

轉過身,百合對面,竟然就放著好些水培水草,這可是得來全不費功夫。平時怎麼就沒有發現呢。心中暗暗歡喜,也有些許的悔意----早該來這里了。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店主竟然也不厭其煩的給我一一介紹。還教會了一些養植小方法。有大盆的,也有些小的水草。最後挑了一株綠籮,還有一株開運竹。後來問了才知道開運竹一般不會長得太大,或者長出新的枝節,有些小失望。因為我希望會有新的生命產生,那就每天都會有所期待了。綠籮是因為比較容易養活。喜歡看著透明的玻璃杯里,清澈的水中長著有生命的綠色。綠色,我覺得應該代表了生命力,也代表了平靜,這是我的感受。希望杯中之綠能生生不息。

Ⅵ 葡萄藤怎麼插栽

葡萄藤扦插插栽:
以扦插為主,也可壓條或嫁接等。扦插,於冬季修剪時選用芽眼飽滿的1年生枝條,經過沙藏,於翌年3月剪成具有2~3個芽的枝段進行露地扦插,5~6月間發根。當芽長到10厘米時留一壯芽,並立支柱,施以追肥,如側枝發生即行摘心。入冬主蔓長1米以上者摘心,翌年早春定植。嫁接,多選用抗性強的品種作砧木,用扦插繁殖,經過1年培養後,於第二年春季枝接。壓條,系將母株上的枝條埋於淺土中,可在3~6月間進行。移栽以春、秋兩季為宜。栽培容易,主要是注意施肥、通風和透光。不同品種應採取不同的修剪方式,作觀賞用的,應利用修剪、摘心來調整枝蔓分布。要加強土壤管理,不可水分失調,以免發生黃化落葉症、縮果症等生理病害。

Ⅶ 葡萄藤上怎麼會開出百合花

倆個生活環境完全不同的人是有走到一起的可能,看過《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本書嗎,這本書寫的就是因為兩個不同境遇人,對對方的生活產生好奇進行走到一起的。但是正如你所說,現實是那麼的脆弱,因為倆人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文化中長大,要在一起生活就要克服很多問題,要對對方有所包容,才能長久的走下去。最後只有一句話:幸福需要自己爭取,看到希望的果實一定要伸手摘,就算摘不到,努力過了,也沒有遺憾

Ⅷ 日本花道文化習俗

日本花道最早來源於中國隋朝時代的佛堂供花,傳到日本後,其天時,地理,國情,使之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先後產生了各種流派,並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各流派其特色和規模雖各有千秋,但基本點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體的和諧統一。這種思想,貫穿於花道的仁義、禮儀、言行以及插花技藝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韻之中。

花道並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創造。因此,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來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來追求「靜、雅、美、真、和」的意境。因此,從深處看,花道首先是一種道意,它逐步培養從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諧、有禮。其次花道又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採用園藝、美術、雕塑、文學等人文藝術手段。花道還是一種技藝,可用來服務於家庭和社會。最後花道是一種易於為大眾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淺出的文化活動。 插花並不講究花材的數量和花的華麗。在古代和現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輪向日葵等簡單的花草就能營造一種幽雅、返樸歸真的氛圍。另外插花的優劣還取決於插花的形態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現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薔薇花象徵美麗與純潔,百合花代表聖潔與純真。梅花象徵高潔與堅毅,蘭花高雅,被譽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華貴,杜鵑花婀娜多姿,桃花嫵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徵高尚品德。而熱愛大自然的日本人最愛的還是櫻花,因為這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徵。編輯本段花道內涵
「生花」(Ikebana)這個詞通常被翻譯為「日本花道藝術」,但是花道中使用的材料卻包括樹枝、葡萄藤、樹葉、草、漿果、水果、種子和花,當然也包括乾枯的植物。事實上,任何自然的物質都可能被使用。當代花道之中,甚至玻璃、金屬和塑料都被人們使用。作為日本的一種傳統藝術,花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象徵語言和裝飾概念;在花道中使用自然的、生命短暫的花卉和枝幹使得時間維度成為創造活動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花道的實踐中,材料之間的關系、排列和布置的風格、容器的大小、形狀、質地、容量和顏色、展示的地點和場合等等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在500年的歷史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不同形式的花道藝術,從家庭里不起眼的點綴,直到浩大的景觀和足以占據整個展覽大廳的創新的雕刻作品。當代日本花道,一方面表現形式多樣;另一方面人們還在繼續研究,使用傳統的形式。另外,花道被當作針對四季的變遷、時間和變化進行冥思的一種形式。花道的宗教根源和它與生老病死的自然周期的緊密關聯,使得花道具備了深刻的精神內涵。編輯本段花道歷史
來源
日本列島氣候溫和,四季變化明顯,為花草生長提供了優惠的條件。春、夏、秋、冬都有大量應季的鮮花開放,為美麗的大自然增輝。對於日本人來說,在用鮮花裝飾室內的習慣養成之前,他們就已同鮮花結下了不解之緣。有時隨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日本人的祖先對充滿生命力的花兒抱有一種恐懼感。似乎花兒是神靈的再現。對花兒的這種認識至今仍反映在日本的祭祀儀式當中。如日本大神神社的鎮花祭、京都今宮神社的安息祭就屬於這一類。人們相信櫻花是神的意志的表現,所以創造了諸如上面提到的民間祭祀。 人類本身具備美的意識,花兒的嬌美,使人們的注意力逐漸轉向審美的一面。利用花兒的美麗裝飾環境。花兒成為欣賞的對象。 佛教經典中有不少關於供花的記述。供花包括撒花、花蔓、玷花。撒花是印度人迎送 客人時的禮俗。花蔓用於頭發裝飾及脖頸裝飾。傳說釋迦牟尼就是玷蓮花傳授佛教真諦的,可見佛教與花兒的關系,從一開始就已經十分密切了。供花成為建立功德的表現。衣械(將花卉插在寶瓶內)、寶瓶花(只插蓮花等花枝)等插花法同佛教一道、由中國經朝鮮傳入日本。最初只是在寺院內流傳。隨著凈土信仰的出現,供花的習俗也傳入民間。可同時體現過去(結果實)、現在(開花)、未來(蓓蕾)的蓮花成為供花的主要材料。鮮花除了作為神聖的供花以外,也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欣賞之物。 日本室町時代至戰國時代,以裝飾壁畫、書院、擱板為主的鮮花稱為「掛花」。這些鮮花均擺放在日本人認為十分神聖的地方。一瓶鮮花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再現了大自然的風情,因此,陰陽和季節的感覺十分重要。日本天應年間,專應(人名)將插花的構想具體化。專應的後代專榮在整理茶花構成法的基礎上,又提出了真、副、副請、真隱、見越、流枝、前置即「七種工具插花法」。日本天正年間至元和年間一直很有名氣的第一代專好及寬永年間十分活躍的第二代專好又使插花枝藝有了很大的發展,技法更加復雜。在七種工具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扣、侗作、大葉、後圍、木留、草留、會釋。第二代專好強調立花的基礎為「真」。以「副」和「請」求對稱。以「流枝」和「扣」求均衡。以「見越」和「前置」求遠近。由於插花技藝的進步,使插出的鮮花比真花的姿態更富有變化,出於自然美又超出自然美。專好父子的插花技法經後人整理、發展,正式稱「立花」。
發展
日本自然景觀的多樣性和古老的農業生活方式為日本花道的發展提供了背景舞台。在六世紀時,自中國傳入日本的佛教中就有向佛像和死去亡靈供花的風俗,它對日本花道的發展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供花由三支花干以一種簡單,對稱的方式排列。但是,到了十七世紀早期,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復雜的供花造型「立花」。「立花」的字面意思為「站立的花」, 這種細膩的藝術形式往往需要高超的技術技巧,並在高高的銅花瓶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代表著「天」或是「真理」 的主幹通常先是非對稱的伸向左或右方,然後彎曲著回到中心對稱軸上;具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和裝飾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幹則從中心(整個花束的虛擬球心)伸出。作為一個整體,立花作品的整體造型即為整個宇宙的縮影。立花的重要特徵 - 非對稱性、象徵性和空間深度 - 對於以後日本花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茶花」(chabana)則與「立花」 截然不同,它起源於十六世紀茶道(chanoyu)的一部分。「茶花」只需要一個小的花器和一、二朵花或花枝。在「茶花」的基礎上,誕生了一種新的自發的造型即投入花(nageire)。投入花 常常將少量的花材,隨意的投入深深的花器中,利用巧妙的技術展示出一種樸素、詩意化的自然美。 「立花」和「投入花」對花道在其後的發展做了有些相反的限定:「立花」強調精細的技術方法、宏大的規模、象徵主義和固定的風格; 「投入花」的特點則是自發性、簡單性、暗示性以及對材料的自然特性的尊重。這兩種迥然不同的造型之間的矛盾將導致日本花道藝術中更多的革新。 在江戶時代(1600-1868年),日本國泰民安,經濟得到了穩步的發展。曾經僅僅限於佛教弟子、貴族和王族成員的日本花道藝術,逐漸地在日本武士階層、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婦女在內的其他人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這一時期,「立花」越來越顯得呆板和公式化,而一種被稱為seika或shoka(「生花」, 都用同樣的漢字書寫)的更為簡單的造型出現了,並迅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 雖然還是有點正式,但是已經在不對稱的三角形的基礎上,使用了三枝結構。 盡管許多新的流派創造了形態各異的造型,但是,其中傳統的三枝幹結構形式,逐漸被認為分別代表了「天(ten)」、「地(chi)」、「人(jin)」。 這種結構上的變化漸漸成為所有花道教學中的基礎,甚至在眾多的現代花道流派中也是這樣。 這一時期花道的另一重大發展,是一種新的排列方法,即「文人花」的出現(bunjin-bana), 這種樣式的花道主要為了表現當時中國學者和畫家的情調。 它對從「茶花」中發展出來的「投入花」造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由於文人花道傳遞的是個人的情感,這種排列方法不可避免的具有非正統性、隨意性。這種隨意性與茶室的嚴謹性和「立花」或「生花」的正規性有著很大的區別。由於供花起源於中國,這就為日本花道增加了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文學韻味。
現代花道

花道比賽
明治時代初期(1868-1912年),日本面向西方敞開了國門。這種門戶開放給日本國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花道藝術方面,由小原流的創立者小原雲心創造的花道造型「盛花」(moribana,字面意思是堆積花)給這門藝術帶來了徹底的革命。在以前的所有傳統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從花器的同一點伸出,而小原則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支撐物,因而可以在「水盤」(suiban,一種闊而淺的花器)的更為廣大的范圍內排列剪枝。這種方法使得與傳統造型不相容的其他新的材料得以使用,同樣也促成了景觀造型(shakei)的出現。景觀造型是以一種自然主義的方式,而不是象徵的手法描述了自然美。此段時期,另一位採用了「盛花」造型的重要的改革者是阿立曙(1887-1969年),他將他的造型描述為僅僅具有 「裝飾性」。 伴隨著許多現代化流派的出現,花道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 草月流的創立者勒使河原蒼風(1900-1979年),提倡花道作為一門現代藝術應該鼓勵自由、創新的表達方式。戰後期間,許多先鋒派作品(前衛生花)吸收了抽象雕刻和超現實主義方法,擴大了作品的規模和使用材料的范圍,這就大大加強了花道的表現力。另外,傳統流派,例如:池坊流在保持自己經典造型以及對「立花」和「生花」做了現代改進的基礎上,在課程安排上增加了更多新的花道手段,包括「盛花」等。日本當代的花道舞台由三個著名的流派所佔有:池坊流、 小原流和草月流,每一派都擁有超過百萬的弟子。除了這三個流派,日本還有成千個大大小小的花道流派。其中較大的流派在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分會和學習團體。1956年, 代表各花道、各流派的利益的組織-花道國際-在日本東京成立,這一組織的成立促進了花道藝術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 在日本,花道藝術已經成為許多不屬於任何特定流派的普通人士,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種花道造型裝點著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在一些特殊的時刻和節日中,人們則採用某些特殊的材料表達了美好的願望。在新年,代表永恆的長青松,尤其受到插花者的歡迎,並且通常和竹子搭配使用,表達了人們青春常駐的美好祝願;杏花則適合送與受尊敬的老人;三月三日,為日本傳統的偶人節(「雛祭」 ),也被稱為女孩節,人們常把桃花和傳統的木偶搭配在一起展示,表示內心的祝願;在兒童節(五月五日)的花道造型中,多用蝴蝶花代表男性力量;七月七日,星星節的造型「棚機」是用竹子作為裝飾的一部分;九月,人們集會賞月(「月」 )時,用南美洲草來做花道造型,代表了蕭瑟的秋天。
藝術形式

立花
(たちばな)是書院壁龕的裝飾花,它起源於佛教的供花。供花由三枝花干以一種簡單 、對稱的方式排列。但是,到了室町時代,池坊宗的佛教弟子創造了一種復雜的供花造型——立花。立花的字面意思為「站立的花」,它採用的是松樹、桃花、竹子、柳葉、紅葉、扁柏等。之所以稱為立花,是從草木升高的姿勢而採取豎立的形態。要用鐵絲來調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圖在於再現一種自然的景緻。這種的細膩的藝術形式往往需要高超的技術技巧,並在高高的銅花瓶中得到充分展示。代表著「天」或是「真理」的主幹通常先是非對稱的伸向左方或右方,然後彎曲著回到中心對稱軸上,具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和裝飾功能的其他大量的枝幹則從中心(整個花束的虛擬球心)伸出。作為一個整體,立花作品德整體造型即為整個宇宙的縮影。所以,立花的重要特徵是非對稱性、象徵性和空間的深度性。它強調精細的技術方法、宏大的規模、象徵主義和固定的風格。立花是花道的核心,它對於以後日本花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花
在日本的江戶時代(1600~1868年),整個日本國泰民安,經濟穩步發展。曾經僅僅限於佛教弟子、貴族和王室成員中流傳的日本花道藝術,逐漸地在日本武士、富裕的商人和包括婦女在內的其他人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在這一時期,立花越來越顯得呆板和公式化。這時,一種被稱為「生花」的造型開始出現,並且迅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所謂生花,就是使鮮花保持生命力的一種表現方法。生花使用的全部是鮮花。它主要被放在壁龕上。生花與盛花、投入花不同之處在於生花的器具象徵著大地。生花主要表現的並不是花木局部的美,而是伸展開來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絢麗、端正是生花的特徵。
投入花
投入花是一種自發的造型。這種插花法常常將少量的花材隨意地投入深深的花器中,利用巧妙的技術展示一種樸素、詩意化的自然美。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吊在壁龕上、掛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龕下面。投入花的特點是強調自發性、簡單性、暗示性以及對材料的自然特性的尊重。
盛花
盛花是將花材用一個針狀的架子(劍山)排列在一個淺盆中,粗壯的枝幹要呈對角線斜著剪下,使枝乾的末端縱向分裂,這樣便可很容易地插入到針狀支撐物中。而花和其他比較柔軟的材料最好是水平剪下,然後將它們垂直插入針狀物中,再向前或後彎曲成所需要的角度。盛花是由小原流派的創立者小原雲心創造的花道造型,字面意思是堆積花。盛花給花道帶來了徹底的革命。在以前的所有傳統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從花器的同一點伸出,而小原則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支撐物,因而可以在更為廣大的范圍內排列剪枝。這種方法使得與傳統造型不相容的其他新的材料得以使用,同樣也促成了景觀造型的出現。景觀造型是以一種自然主義的方式,而不是象徵的手法描述自然美。明治末期,由於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築的增加,才出現這種不限於壁龕裝飾的盛花插花法。可以說盛花是現代插花藝術的主流。編輯本段方法技巧
選擇合適的花材
插花中使用的植物必須有足夠的水分才能維持盡可能長時間的新鮮。要保持植物的新鮮需要採用多種技巧。這些技術包括:對花莖根部進行擠、煮、燒等處理,或是使用各種化學試
花材
劑。但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水中剪掉花莖的根部(「水切」mizugiri),然後立即使用。為了恢復已枯萎的花朵和葉子的活力,可以在水中將它們剪切下,在水中浸泡30分鍾以上。 當代的花道主要分為兩種類型:「盛花」(moribana)和「投入花」(nageire)。 「盛花」是將花材用一個針狀的架子(「劍山」kenzan)排列在一個淺盆中;「投入花」則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將花材排列在深瓶。 使用劍山時,粗壯的枝要呈對角線斜著剪下,使枝的末端縱向分裂,這樣便可以很容易的插入到針狀支撐物中。 而花和其他比較柔軟的材料最好是水平剪下,然後將它們垂直插入針狀物中,再向前或後彎曲成所需要的角度。對於比劍山上面的針還要細的花材,如草,常在材料的末端縛上同種或不同的其他材料以增大根部的半徑。 為了將花材排列於高瓶中,針對許多種材料都需要採用彎曲(折留oridome)的辦法。 莖干靠瓶口,彎曲部分置於花瓶當中、貼靠瓶的內壁,根部則或許伸到瓶底。粗枝乾的花材多採用自我支撐的方法(kiridome):將花枝根部斜著剪下,直接插入花瓶中緊貼瓶子內壁。橫插的方法(橫割留voko-waridome)則是將花枝的根部水平剪開,將支撐物呈直角插入。橫插植物應該穩穩當當地緊緊貼容器內壁。 為了使用豎式的支撐物(立割留tate-waridome),要使莖乾的根部縱向裂開,以確保支撐物可以牢固的支撐住莖乾的末端。 被支撐的莖乾的底部應該可以接觸到花器的內表面或是底部。
選擇合適的花器
原則上,任何物品都可以作為花器。銅或陶花瓶、瓷器、及竹子的一部分,甚至是干葫蘆都可以。但是,花器不僅僅只是用來插花,它也是花道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若使用闊而淺的碗狀花器(水盤),則應該巧妙的利用水的特性-水的反射性和陰涼的視覺印象- 水的特性對花道作品成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代花道中常採用不銹鋼、玻璃和其他各種材料製成的花器。若使用透明的玻璃花瓶,則在布置時要注意花器內可見部分的排列。無論使用何種花器,花材的根部都要保持潔凈和並攏。若用的是高花瓶,還要避免花材塞滿花器口。
突出自然美
任何一門藝術的精通都需要經過技術精湛的老師的長期指導,但是所有老師對於花道藝術的學習都積累了一些共同的認識和體會。首先,在做任何作品的起始階段,插花者都必須了解每一種植物在自然狀態下是什麼樣子。 一旦植物被剪下,離開自然(溫室)生長環境後,它們就成為具有個性的花道創作的材料。在選擇花材時,要著重於花材的整體樣子,而不要注重它那些迷惑人的細節。例如,在挑選山茶花時,最重要的是整枝,尤其是葉子,而不是花朵。因為如果花朵的位置不和諧,可以剪下,將它粘到更合適的位置。 對花枝彎曲加工不僅可以得到令人滿意的曲線輪廓,而且這個辦法也可以使彎曲的花枝直挺。 在做整體造型時, 除去一些不必要的細節乃是一個關鍵的技能,修剪的目的是強調整體的線條美。除去櫻枝、李枝和桃枝上多餘的花朵不僅可以使作品的線條突出,還能突出其他花朵的美。 所有的自然材料都可以當作作品中的線、面、色和塊來使用。例如,大的葉子葉面很大,但也可以在作品中作輪廓使用、表現為線條。花材中每一隻花朵都具有「面孔」,是朝著一定方向開放的。所以,在花朵的處理中,插花者必須考慮到在整個作品中,花朵是面向前、作為側影還要躲避觀賞者。插花時,花朵與葉子搭配在一起,但是蝴蝶花和水仙花的葉子則常與主莖分開來使用、置於另外一個更為惹人喜歡的位置,這樣與花朵搭配在一起,可以使整個作品看上去更加「自然」,並且作為作品的元素起到更為有效的作用。
幾大流派
掛花、吊花瓶插花

日本室町時期的掛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師傅中風行一時。在這個基礎上,日本元祿時代又推出了一種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種花道流派。提倡盡量保存花的自然樣式。隨著花道藝術的興起,茶室內也講究用鮮花裝飾。多裝飾茶室服務的投入花強調花枝彎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於投入花較立花省工、省錢,所以很快在中、下層町民中間普及開來,並很快從茶道中分離出來,自成一體。
投入花
日本明和、安永年間以投入花為基礎,相繼涌現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種流儀花。根據它的流儀和理論,起名為生花(把帶枝的花藝術地插在瓶里或盤里的一種插花藝術),亦稱正花、活花。生花技術講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態,強調體、用、留、真、副、體的調和,體現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調和的思想。由於以上原因,插花時花形整體必須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儀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統的流派。
池坊花
十五世紀由立花名家專慶創造的池坊花是當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頂法寺),當年六角堂內的許多僧人都擅長專慶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詞。 日本寬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術的開山祖專慶應邀為武將佐佐木高秀插花。幾十枝鮮花插入金瓶內,綺麗無比,頃刻專慶的池坊插花術在立花界獲得很高的聲譽。十六世紀專應創作了《池坊專應口傳》、專榮創作了《池坊專榮傳書》。通過專應、專榮的努力,池坊立花成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別是戰後建立了池坊學園。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養花道人材。與此同時,也開展對花道理論、技藝的研究。
未生流派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戶初期由未生齋一莆(1761-1824)創立的另一個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發展成為比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於花道知識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內又相繼出現了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會、真養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雲派、都未生派、洛陽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將儒家的天地人合作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為體現天圓、地方統一體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內,未生流派進行多種多樣的創造發揮。其作品的特點是明快、簡潔。
小原流派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雲心(1861-1916)創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雲心自幼隨父學習池坊的插花技術。後來雲心發現池坊派插花術重心過高,不夠安穩。便創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術。接受自然影響的小原插花術以新穎的花型,為插花技藝增添了時代感。小原插花術的誕生是日本人學習西方文學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試一直受到正統派的指責。雲心不同於其他流派逐個收弟子學藝,而是招收弟子在自己家進行集體教授。這種教學法在當時可謂劃時代的創舉。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義插花術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愛。
草月流派
由使節河原蒼風(1900- )創立的草月流派是戰後興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樣。使節河原蒼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傳統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處理素材的新理論。草月流派著眼於現實生活,組織造形,將西方的藝術觀點糅合於插花藝術之中。鐵絲、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輔助材料。今天盡管日本人對草月流派的評價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實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日本文化很流行嗎?

Ⅸ 葡萄藤一般是在什麼時候扦插

1、陽畦小塑料袋扦插蒲膜覆蓋法。春季土溫10~15oc進行扦插時,將雞糞、鋸木屑、河沙、菜園土按配比混合作培養土,裝入底部有小孔的小塑料袋,使培養土高15厘米左右,而後將三芽一段的葡萄枝條用清水浸泡一夜,輕輕插入培養土中,上端留一芽在塑料袋外面。靈而將塑料袋埋入土中,舉世足水後,上面加蓋薄膜,至成苗為止。與露天插育苗相比,此法具有如下好處:成苗早,較露天扦插提早將近一個月;成活率高,達95%以上,而露天扦插一般僅為80%左右,節省澆水的勞力;佔地少。 2、綠枝扦插。6月份從當年的新梢或副梢上,截取半木質化的2-3節長的枝條,進行綠枝扦插。除插條的頂端保留1片綠葉(葉片較大可剪去一半)、其他節留1段葉柄外,扦插與管理均與硬枝扦插相同。 3、水催根。6月,剪取當年生蔓(下端帶一節或兩節二年生蔓);插入盛大半瓶水的罐頭瓶中,取牛皮紙或塑料薄膜剪成瓶口大小的圓形,並剪一刀至圓心,然後把葡萄蔓夾在剪口中間,再用膠布之類貼好;將插了葡萄蔓的瓶移入較暖和的房間或廚房,15天左右出根,便可移到肥沃疏鬆的土壤中。一般一年能催根2-3次,每次15天左右,一個罐頭瓶能插8-10株苗,利用層架,一個房間可培育2000-3000瓶,可育苗1.6-2萬株。 4、當年扦插育苗、當年壓枝以苗繁苗。這是提高葡萄繁殖系數的一項新技術。扦插後加強肥水管理,使苗肥苗壯。當苗長到50厘米時,摘心壯株,促使副梢生長,每株保留3-5個副梢。7月中旬,待副梢長10厘米左右,進行壓枝,將主梢壓於土中5-10厘米,副梢直立在地面上生長。「白露」後至「秋分」前,再對副梢進行摘心,集中養分養苗,至此一枝副梢就長成一棵健壯的葡萄苗。也就是說,一條插條當年就可以培育3-5條根系發達、枝條充實、芽眼飽滿的葡萄苗,而且繁殖系數比一般育苗法提高4-5倍。

Ⅹ 如何種葡萄藤

葡萄扦插繁殖方法,有不催根扦插和催根扦插兩種:
一、不催根扦插
春季將貯藏的枝條從溝中取出後,先在室內用清水浸泡6~8小時,然後進行剪截。一般把枝條分別剪成有2~3芽的插條。插條一般長20厘米左右,節間長的品種每個插條上只留1~2個芽。剪插條時上端在芽上部1厘米處平剪,下端在芽的下面斜剪,剪口呈「馬耳狀」(剪口距芽眼近時易生根)。插條上部的芽眼要充實飽滿,扦插後若第一芽眼受損害,第二芽眼即可萌發。
苗地應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同時有灌溉條件的地方。頭年秋季土壤深翻30~40厘米,結合深翻每畝施有機肥料3000~5000千克,並進行冬灌。早春土壤解凍後及時耙地保墒。扦插分平畦扦插、高畦扦與壟插,平畦主要用於較乾旱的地區,以利灌溉;高畦與壟插主要用於土壤較為潮濕的地區,以便能及時排水和防止畦面過分潮濕。無論平畦扦插或高畦扦插,在扦插前都要事先做好苗床。苗床大小應根據地塊形狀決定,一般畦寬1米,長8~10米,扦插株距12~15厘米,行距30~40厘米,每畦內插3~4行。扦插時,插條斜插於土中,地面露一芽眼,要使芽眼處於插條背上方(圖4),這樣抽生的新梢端直。壟插時,壟寬約30厘米,高15厘米,壟距50~60厘米,株距12~15厘米,插條全部斜插於壟上。插後在壟溝內灌水,若有條件採用覆蓋地膜後扦插效果更好。無論採用哪種扦插方法,扦插時必須注意插條上端不能露出地表太長,同時要防止倒插和避免品種混雜。
扦插時間以當地的土溫(15~20厘米處)穩定在10℃以上時開始。華北地區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但華北北部4月中旬才可進行露地扦插育苗,而華中,華東地區2月中下旬即可開始進行露地育苗。
葡萄扦插後到產生新根前這一階段一定要防止土壤乾旱,一般10天左右澆1次水。黏重土壤澆水次數要少,如果澆水過多,土壤過濕,地溫降低,土壤通氣不良也影響插條生根。當插條生根後要加強肥水管理。7月上中旬苗木進入迅速生長階段,這時應追施速效肥料2~3次。為了使枝條充分成熟,7月下旬至8月應停止或減少灌水施肥,同時加強病蟲害防治,進行主梢、副梢摘心,設立柱樁或在育苗畦、壠內拉置鐵絲,將苗木綁縛扶直,以保證苗木生長健壯,促進加粗生長。苗木生長期間,要及時中耕鋤草,改良土壤通氣條件,促進根系生長。
二、催根扦插
溫床催根:在溫床內用釀熱物造成升溫條件,促進生根。催根前,先在地面挖床坑,坑底中間略高,四周稍低,然後裝入20~30厘米厚的生馬糞,邊裝邊踏實,踩平後澆水使馬糞濕潤,蓋上塑料薄膜,促使馬糞發酵生熱,數天後溫度上升到30~40℃時,再在馬糞上面鋪5厘米左右厚的細土,待溫度下降並穩定在30℃左右時,將准備好的插條整齊直立地排列在上面。枝條間填入濕沙或濕鋸末,以防熱氣上升和水分蒸發。插條下部土溫保持在22~28℃。催根期間要保持沙或鋸末的濕潤,並注意控制床面氣溫,白天將覆蓋溫床的塑料薄膜揭開,利用早春冷空來降低床面溫度,防止芽眼過早萌發。
火炕催根:一般採用火龍火炕,半地下式或地上式均可。炕寬1.5~2米,長度隨需要而定。具體的修造方法,可先在炕床下挖2~3條小溝。小溝深20厘米,寬15厘米。小溝上面用磚或土壞鋪平,這就是第一層煙道即主煙道。煙道出口處至入口處應有一定的角度,傾斜向上,再在第一層煙道上面用磚或土壞砌成花洞,即為第二層煙道。抹泥修成炕面,周圍用磚砌成矮牆。火炕修好後,要先進行試燒,溫度過高處應適當填土。在炕面各處溫度均勻時(20~28℃)鋪10厘米厚濕沙或濕鋸末,上面擺放插條進行催根,並覆蓋塑料薄膜防止插條失水乾燥。
催根苗木至5月下旬可長出適合移植的根系,這時即可移植,以後逐步轉入正常管理。管理方法與上述不催根扦插苗木相同。

熱點內容
櫻花戀舞蹈 發布:2025-09-27 04:43:14 瀏覽:853
紅白牡丹翻譯 發布:2025-09-27 02:50:51 瀏覽:646
四季茶花芽條 發布:2025-09-27 02:49:28 瀏覽:366
牡丹系茶花 發布:2025-09-27 02:49:28 瀏覽:390
蘇州芊奇花藝 發布:2025-09-27 02:36:47 瀏覽:821
玫瑰玫瑰我愛你國語版 發布:2025-09-27 02:15:15 瀏覽:253
生蚝荷花 發布:2025-09-27 01:57:06 瀏覽:926
荷花圖寫意 發布:2025-09-27 01:27:08 瀏覽:233
百合葡萄汁 發布:2025-09-27 00:45:29 瀏覽:357
玫瑰擺放禁忌 發布:2025-09-27 00:44:01 瀏覽: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