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插花藝術現狀

插花藝術現狀

發布時間: 2022-04-13 10:34:36

1. 插花藝術起源於我國,為什麼現在失落了

你好,
花藝術起源於我國,
現在已經失傳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
插花藝術越來越少,
受經濟發展的影響,
人們思想的變化,
有些跟不上時代,
慢慢插花藝術失傳了,
有待繼承和發展,
祝我國越來越繁榮昌盛!

2. 插花藝術起源於我國,為何近代失落了。

起源:插花起源於佛教中的供花。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並且不是隨便亂插的。

而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2)插花藝術現狀擴展閱讀

藝術造詣

插花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現代藝術插花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搭配,但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用一種花材構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同的構圖以及與不同花材花器的組合,達到的效果則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藝術插花的表現力。

藝術插花最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像的餘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較高的藝術魅力和生命力,是由於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間,進行藝術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復,也不是對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經過作者精心創作,具有獨特個性和表現力的作品。

藝術插花的作者,須善於觀察自然,敏銳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間,積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豐富語匯,具備一定的美學理論基礎知識,熟悉繪畫音樂,這樣才能不斷地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3. 論述插花藝術的作用並舉例說明

插花藝術具有美化生活環境、烘托氣氛的作用;插花藝術具有傳遞情感,增進友誼的作用;插花藝術具有陶冶情操、提高藝術品位的作用;插花藝術具有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4. 分析我國現代插花藝術今後的發展趨勢與狀況

我只是略微地學過一點。
西方插花講究強烈的美感,給人以奔放熱烈的印象。大多喜歡用色彩版鮮明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給人視覺上的艷麗震撼。因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攏,因而並不講究造型與意境,只是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華貴,使氣氛熱鬧。西權方插花很注重幾何構圖,喜歡用S型和圓形。
東方插花則更注重線條感,使用花枝的數量並不多,形式追求線條、構圖的完美與變化,多採用青枝綠葉,著重於天然姿態美,輕描淡寫,清雅絕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見長,一般只用二三種花色,簡潔。
我知道的就這些。不知道你是否用得上。
:)

5. 如何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插花藝術

弘揚和普及中國傳統插花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教育、宣傳、引導、生產、消費等多個方面,就我國目前的國情而言,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通過各級各部門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對花藝界同仁來講,既義不容辭,又任重道遠。怎麼辦?從對插花花藝事業熱愛和負責的角度出發,我們要擬定解決問題的決策,從管理學角度來講,選擇貫穿於決策的全過程,我們要針對問題選原因,針對原因選目標,針對目標選途徑,針對途徑選對策,只有這樣,才能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解決存在的問題。
宣傳教育是基礎 :
鄧小平曾講過:「改革開放最大的失誤就是教育的失誤。」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插花的普及和弘揚同樣也涉及教育相對滯後的問題。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應包括高等教育(注重的是理論知識的灌輸和積累)、職業教育(強調的是技術技能的掌握和操作)、繼續教育(關注的是良好心態的塑造、價值理念的提升、技能知識的更新)和基礎教育(重點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包括基本的原理、定義、概念、方式、方法等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等四個層面。就目前我國插花藝術教現狀而言,只要極少數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涉及插花藝術的教學,而繼續教育和基礎教育幾乎是空白。普及、弘揚和推廣只能是紙上談兵。正如中國插花花藝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資深插花花藝大師王蓮英教授呼籲的那樣:「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應納入大、中、小學教育體系」。同樣,宣傳工作的也明顯滯後,只有在少數的專業刊物上偶爾有介紹,除網路外的大眾媒體上很少有宣傳或報道。因此,加大各個層面的教育和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了解、知曉並喜歡和熱愛插花藝術是擺在我們面前必須解決的一項課題。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因其具備端莊典雅的造型、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師法自然的手法等特點,被世人所推崇和青睞。在其漫長的發展歷史中,經歷了六個階段:公元220年前,即六朝以前就出現了插花的雛形,此階段為插花的萌芽階段。六朝時期(公元220年至581年)為初級階段。隋、唐、五代時期(公元581年至960年)為普及興旺發展階段。宋、元時期(公元960年至1368年)為繁榮昌盛階段。明至清末(公元1368年至1911年)為鼎盛階段。清代以後的近百年,為停滯階段。在過去的1700多年歷史中,我國有關插花的著作不少,其中名氣較大的有唐朝的《花九錫》,明朝的《瓶史》、《瓶花譜》、《瓶花三說》,清朝的《花鏡》、《浮生六記》等,為我們研究、繼承、發揚和推廣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經歷了30年的改革開放,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插花界盼望已久的第一屆全國插花藝術展於1990年10月在上海舉行,標志著我國插花又走上了健康的發展道路,這是我國插花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1990年第一屆全國插花藝術展覽開始到2008年第八屆中國花卉零售業交流會止,近20年來,我國插花事業的發展經歷了復甦和發展、提高和繁榮的不同時期,現已逐步走上了一條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6. 結合學習,談談你如何理解插花藝術服務於社會

摘要 插花是一門高雅的藝術。插花的魅力在於通過搭配組合,將各種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中國插花藝術的發展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插花藝術可謂多姿多彩,林林總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享受,人們在製作與欣賞的同時,也包含了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的追求。本文通過對插花藝術的歷史、分類、藝術特點、表現手法、製作與護理的介紹,使人們對插花藝術的綜合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7. 現代插花藝術發展趨勢是什麼

插花藝術起源於中國的佛前供花,後發展插花藝術,插花藝術又分內東方式插花和西方容式插花,東方插花藝術講究的是自然有意境的,空間架構、色彩搭配的層次感都是主要的,插花藝術的發展也在逐漸盛行,傳統文化也在一步一步發揚,(李姿筱)美學館中的就是現代插花的一種表現。

8. 插花藝術的發展前景論文

我國切花生產栽培和需求現狀
摘要:本文對我國鮮切花的生產栽培、市場需求現狀進行了分析闡述,並對我國鮮切花生產的市場前景做了科學合理的分析,對我國鮮切花事業進行了較為系統、綜合的論述分析。

關鍵詞:鮮切花、生產、現狀、需求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有了極大的提高,審美觀等方面的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基於這種情況,鮮切花產業正逐步發展,將成為中國農業結構調整的支柱產業之一,將是中國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鮮切花產業技術更為高深,不是高深莫測,鮮切花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由於各級政府重視,已如同雨後春筍、欣欣向榮,同時也涌現了一大批從事鮮切花產業的人才,發展迅速,已成為調整農業結構、培植地方財源、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花卉業也是一項高效種植業,發展到今天,花卉業已經成為一個大產業。中國花卉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基本實現了花卉產業現代化,使我國成為世界花卉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

1.鮮切花生產現狀

1.1總體產銷狀況

我國鮮切花種植面積、銷售量和銷售額逐年提高。據統計,2002年我國鮮切花種植面積為15200hm2,銷售量為433414萬元,出口額為1716.1萬美元,較1999年分別提高了219%、331%、291%和524%。2003年全國花卉生產面積為43萬公頃,其中,切花切葉種植面積2.8萬公頃;盆栽植物面積4.6萬公頃;種子(球、苗)種植面積1.6萬公頃。鮮切花產量達7.4億枝,盆栽花卉16.8億盆,觀賞苗木77.2億株。2003年全國花卉銷售額為353億元。出口創匯2.9億美元,其中裝飾用花出口1.6億美元。這表明,我國的鮮切花生產總體發展趨勢較好,產銷結合緊密,鮮切花出口額呈上升趨勢,出口潛力巨大。

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我國花卉苗木發展迅速——在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間,種植面積增長了27倍,產值增長了57倍,出口創匯增長了47倍。特別是「十五」時期,我國花卉苗木種植面積持續擴大,產值穩步增長。據統計,2004年全國種植面積954萬畝,產值430.6億元,出口額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4億美元,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我國花卉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分析近幾年來花卉業的形勢來看,我國花卉生產需求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1、種植面積繼續迅速擴大。2002年全國花卉生產面積較上年增加了8.9萬公頃。其中,增長最多的是觀賞苗木,增加了4.7萬公頃,佔新增面積的52.8%。

2、保護地栽培面積增多。2002年保護地面積為2.36萬公頃,較上年增加6700多公頃。其中增加最快的是遮蔭棚,比2001年增加了4565公頃,增幅為92%。

3、銷售量明顯增加,市場價格持續下降。在各類花卉產品中,銷售量增長最快的是切花和切葉。切花銷售量從2001年的37億支猛增到90億支,增長143%;切葉從2.37億支增加到4.55億支, 增長92%。切花和切葉的銷售量是衡量現代花卉消費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

4、技術人員比例略有增加。

5、花卉出口緩慢增長。與花卉種植面積和銷售額的增幅相比,花卉出口增長緩慢。2002年全國花卉出口額為8283萬美元,較上年增加280萬美元,僅增長3.5%。

1.2 主要種類產銷狀況

月季、香石竹、菊花和唐菖蒲是世界四大鮮切花品種,也是多年來我國花卉市場上銷售量最大的品種。就花卉種類而言,月季的種植面積、銷售總量及銷售額均居首位,其它鮮切花按銷售大小依次為香石竹>菊花>唐菖蒲。另據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北京萊太花卉交易市場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全國百合花種植面積與銷售量迅速增加,已接近或超過唐菖蒲而躋身四大切花的行列。

非洲菊是繼玫瑰、香石竹、切花菊、唐菖蒲之後的世界每五大鮮切花,因其花色艷麗、風姿秀美,價格較低,耐插性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市場需求逐年增大。近幾年我縣優質鮮切花鮮花始終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在京、津市場十分走俏。

1.3 產地生產狀況

我國鮮切花生產主要集中在雲南省、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 產業布局上,經濟發達的東部大中城市周圍地區,花卉產業已初具規模,並出現一些花卉品種相對集中的產區,如廣東的順德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觀葉植物生產及供應中心;浙江的蕭山已成為浙江花木生產的重地,產品包含花灌木、彩葉植物、綠籬植物等10大類近1000個品種,其中花木生產以柏木類和黃楊類為主;上海郊區是我國第二大鮮切花生產基地,主要產品是香石竹。中西部地區雲南是我國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1995年鮮切花的總量達2147噸,占同年全國總量的40%,銷售額達1.2億元,主要生產香石竹、非洲菊、月季、蘭花等,其餘省份的綜合生產能力並不突出。

產業布局的另一個特點是有些省份已形成多樣化、區域化趨勢的花卉產地,如山東省的曹州主產牡丹、萊州主產月季、平陰主產玫瑰、德州主產菊花、泰安生產盆景;而江西、遼寧的杜鵑、天津的仙客來、四川的蘭花、福建漳州的水仙、海南的觀葉植物、貴州的高山杜鵑、江西大余的金邊瑞香、山東荷澤及河南的牡丹在全國享有盛名;盆景的產地主要集中在江蘇、河北、安徽、河南、新疆、寧夏、廣東、上海等地。

但在結構性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供求失衡現象,表現在四個方面:供求的時間分布上部分失衡、空間分布上部分失衡、產品的品種上部分失衡、產品的質量上供求不相適應。

2..需求狀況分析

2.1總量分析

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花卉的總需求量也相應地增加,呈現正常商品的收入效應,不過花卉的需求收入彈性大於1,花卉需求量的增長率高於消費者收入的增長率。

出現這么快發展勢頭的原因:首先是國民收入的增長,大大增加了對花卉的需求量;其次是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城市結構的變化以及眾多公共場所的建設,花卉既是公共場合的裝飾品,又是居家住戶的欣賞物;第三是消費觀念的變化,人們的消費理念從過去的溫飽型轉變到小康型,花開作為一種禮物已成為時尚。

2.2結構分析

需求結構表現在花卉的品種構成、空間需求分布、需求的時間分配三個方面。花卉品種構成大致為:鮮切花佔60%左右、盆花佔30%左右、其他觀賞植物佔10%左右。鮮切花品種主要是玫瑰、月季、香石竹、唐菖蒲、菊花、百合、馬蹄蓮、鶴望蘭、紅掌等;盆花則以菊花類、瓜葉菊、比利時杜鵑、一串紅、仙來客等為主;觀賞植物中觀果類盆栽植物有葡萄、石榴、金橘、佛手等,觀葉類植物品種繁多如綠蘿、巴西木、發財樹、散尾葵、棕竹、綠寶石、綠巨人等。

空間需求分布主要和城市體系空間分布相一致,東部地區、特大城市、大城市中人口分布集中,而且收入水平較高,特別是高收入者往往具有較高的時尚消費,這些地區是主要的需求場所,如1996年北京市日平均售鮮花23萬支,1999年已達52萬支。

時間分配上,不僅傳統的節假日如國慶、元旦、春節等需求量很大,而且一些新的節假日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如情人節、教師節、護士節等,此外周末需求量也相對增加。但在季節、月份分配上,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如春節所在的月份就相對較高。

2.3市場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生態建設和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綠化美化環境的要求逐年增加,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花卉消費將進一步增長,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據有關機構預測,我國花卉消費需求量每年將以20%的速度遞增,這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鎮人口年均鮮花消費不足10支,全國平均不到3支,與荷蘭(150支)、法國(80支)、美國(30支)等發達國家相比還相差甚遠,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更新,鮮花消費將快速增長,這些現象在我們身邊業已體現出來,這充分說明了我國是一個有著巨大潛力的鮮花消費市場。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鮮花生產正在從發達國家逐步向自然資源豐富、氣候適宜、勞動力和土地成本低、交通運輸便利的發展中國家擴散、轉移。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更是為我國發揮勞動力優勢,建設世界鮮花生產基地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因此我國鮮花生產不僅具有廣闊的國內市場,而且還具有巨大的國際市場,在未來幾年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3.市場前景

在充分認識到鮮切花生產高風險的同時,進行品種結構調整,增加投入,提高質量,注重效益,並積極引導出口,力爭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定的地位。如何正確地認識鮮切花在我國的定位,進行品種結構調整,實現鮮切花產業應有的經濟效益,是開發商和種植戶亟待解決的問題。

3.1 我國短期內難以成為鮮切花的生產大國

由於受氣候條件的限制,無論是冬季加溫和夏季降溫的高成本,我國短期內難以成為切花的生產大國。從我國的花卉產業結構來看,相比綠化觀賞苗木等花卉主導產業,鮮切花的生產規模相對較小,所佔的花卉產值份額小;從世界鮮切花的生產格局和中遠期發展前景來看,荷蘭、哥倫比亞、以色列、義大利等已是鮮切花的主產地和產品集散地,世界已逐步形成大生產、大市場的格局。隨著采後低溫流通和遠距離運輸業的迅速發展,荷蘭、哥倫比亞、以色列、義大利等國家的氣候優勢更加明顯,我國難以成為世界鮮切花的生產大國。

3.2 我國對鮮切花的市場需求巨大

我國雖不是鮮切花的生產大國,在目前鮮花價格較低的情形下,批發量仍與日俱增,鮮花批發行的年銷售額相當可觀,而且,作為鮮活產品,只要品種對路、產品質量好,本地生產的產品銷售不會成為障礙。同時,與綠化苗木、盆花等尚需集團消費的花卉產品相比,鮮切花目前更具有純粹的商品性,完全依照市場經濟規律進行運作。

3.3 依託科技進步,注重產品質量,注重品牌效益

目前國內鮮花種植仍存在著品種單一、設施化程度低、效益差等問題,而鮮切花生產又恰恰最能體現現代農業優質、高效、集約化的特點。在鮮花種植上,應充分依託科技進步,在設施化栽培、花期控制栽培、工廠化育苗、無土栽培基質及采後貯藏保鮮等方面利用新技術,展示現代農業和精緻農業的優勢,發揮我國復雜多樣的氣候優勢生產鮮切花和種球,不斷選擇新優品種,引導消費,使在國內的競爭中和加入WTO後參與國際競爭後立於不敗之地。

我國鮮切花生產已經全面進入質量型,產品的流通半徑在迅速擴大,國家和各省都加大了對鮮切花采後流通技術開發的資金投入,相關的科研實力也不斷增強。鮮切花產業必須具備企劃、資金、技術、管理四大要素,缺一不可,需要靈活掌握,靈活運用,相信在各方面關注和努力下,我國的鮮切花生產銷售將會上一個新的台階。

我國觀賞植物種質資源十分豐富,享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譽,原產我國的觀賞植物達113科、523屬、1萬~2萬種,具有不可多得的種質資源優勢;我國幅員遼闊,地跨熱帶、亞熱帶、溫帶等多個氣候帶,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變化,形成多種生態類型和氣候類型,適合多種花卉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優勢;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花卉是鮮活產品,屬勞動密集型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在產業競爭中具有相對的比較優勢;我國有近13億人口,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穩步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巨大的花卉消費市場;花文化源遠流長更是我國花卉產業一大優勢。因此可以說我國花卉業前景樂觀。

9. 學插花藝術,前景如何

作為一種藝抄術修養是很襲不錯的,但是作為純粹的行業來講,前景不是太樂觀。
因為插花的好壞有個人的欣賞標准,很難說你的插花就一定人人都喜歡。如果有這方面的興趣,像摺扇問花那樣開個花店是比較明智的選擇,但是依然要記住,開好花店要學習好多其它方面的知識,光有插花的手藝是不夠的。

熱點內容
紅白牡丹翻譯 發布:2025-09-27 02:50:51 瀏覽:646
四季茶花芽條 發布:2025-09-27 02:49:28 瀏覽:366
牡丹系茶花 發布:2025-09-27 02:49:28 瀏覽:390
蘇州芊奇花藝 發布:2025-09-27 02:36:47 瀏覽:821
玫瑰玫瑰我愛你國語版 發布:2025-09-27 02:15:15 瀏覽:253
生蚝荷花 發布:2025-09-27 01:57:06 瀏覽:926
荷花圖寫意 發布:2025-09-27 01:27:08 瀏覽:233
百合葡萄汁 發布:2025-09-27 00:45:29 瀏覽:357
玫瑰擺放禁忌 發布:2025-09-27 00:44:01 瀏覽:342
會吸煙的綠植 發布:2025-09-27 00:43:16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