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白描花卉
① 怎樣畫好花草素描
素描花草技巧
1、勾線起筆順序
為不蹭臟畫面,一般白描勾勒大致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順序勾下來。
2、如何表現結構之前後關系
當兩條線相遇,一線在前壓住另一條線,即為前壓後。
3、邊緣線與折面線的處理
花葉的輪廓線大致可分為兩類不同的線條:一種是葉片和花瓣轉折時產生的折面線和花葉的主筋。另一種是葉片、花瓣的邊緣線要用頓挫、起伏、有粗細、連斷等多種變化的筆觸,以表現花葉曲折豐富的變化。這兩種線條既有對比,又要統一,既表現了花葉轉折變化的多姿,又要有線條本身的節奏和韻律
4、線條的濃密粗細 白描花卉不用色彩,只靠用筆墨的變化表現花卉的質感。做畫時一般用淡墨和較細的線勾花瓣,以重墨和較粗的線,勾葉、莖、花萼等。花絲用中或淡墨,花葯則用最焦濃的墨。色彩深及厚硬的地方用線粗重、方硬,色彩淺及薄嫩的地方用線輕細圓柔。
5、白描花頭的用筆及注意事項
(1)牡丹、梅花、山茶的花瓣一般從花瓣基部起筆。荷花、菊花、百合等花瓣可從尖端起筆。玉蘭、月季等花瓣厚硬,勾線應挺拔有力;牡丹芍葯等花瓣勾線可用細線顫筆,用筆瀟灑些。
(2)花頭外輪廓要有參差、圓缺之變化。
(3)花筋的處理:花筋不明顯的不勾花筋,如梅花、海棠等。花筋明顯的必須勾好,如辛夷、牡丹、杜鵑等。
(4)花蕊是勾點:花蕊一般放到最後,並精心點好。花絲要勾的細而有力;花葯一點成型。
2、素描勾葉的各種變化及注意事項
勾葉:勾葉多從柄起筆,由粗而細向尖端勾去。葉的尖端三線交界處要求錯開,這樣勾出來的線生動有變化。
② 花鳥畫造型表現方法上最主要的特點
花鳥畫 中國畫的一種。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雲:「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裡焉。」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綿延不絕。參見「四君子」。 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又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 鱗介等支科。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它往往通過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類題材的繪畫中表現出十分鮮明的特點。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早在工藝、雕刻與繪畫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發展到兩漢六朝則粗具規模。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所藏東漢陶倉樓上的壁畫《雙鴉棲樹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鳥畫,南齊謝赫《畫品》記載的東晉畫家劉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鳥畫家。經唐、五代北宋,花鳥畫完全發展成熟。五代出現的黃筌、徐熙兩種風格流派,已能通過不同的選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別表達或富貴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聖朝名畫評》更列有花木翎毛門與走獸門,說明此前花鳥畫已獨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畫譜》在總結以往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撰寫了第一篇花鳥畫論文——《花鳥敘論》,深入地論述了花鳥畫作為人類精神產品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闡述了花鳥畫創作「與詩人相表裡」的思維特點。此後,畫家輩出,流派紛呈,風格更趨多樣。在風格精麗的工筆設色花鳥畫繼續發展的同時,風格簡括奔放以水墨為主的寫意花鳥畫,水墨寫意「四君子畫」(梅、蘭、菊、竹)相繼出現於南宋及元代。以線描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興起於同時。隨著寫意花鳥的深入發展,以明末的徐渭為代表自覺實現了以草書入畫並強烈抒寫個性情感的變革。至清初朱耷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傳統,終於在近現代產生了齊白石這樣的花鳥畫大師。 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的傳統。 所謂寫生就是「移生動質」,就是「變態不窮」地傳達花鳥的生命力與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謂寓興,通過花鳥草木的描寫,寄寓作者的獨特感處,以類似於中國詩歌「賦、比、興」的手段,緣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謂寫意,就是強調以意為之的主導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國書法藝術一樣淋漓盡致地抒寫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對物像的描頭畫腳束縛思想感情的表達。 為此,中國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系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表現在造型上,中國花鳥畫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實現對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 在構圖上,它突出主體,善於剪裁,時畫折技,講求布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而且在寫意花鳥畫中,尤善於把發揮畫意的詩歌題句,用與畫風相協調的書法在適當的位置書寫出來,輔以印章,成為一種以畫為主的綜合藝術形式。 在畫法上,花鳥畫因對象較山水畫具體而微,又比人物畫豐富,所以工筆設色更具寫實色彩或帶有一定的裝飾意味,而寫意花鳥畫則筆墨更加簡練,更具有程序性與不可更易性。 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7013.htm
③ 花鳥畫都有哪些分類呢
用中國的筆墨和宣紙等傳統工具,以「花、鳥、蟲、魚、禽獸」等動植物形象為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中國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畫科之一。花鳥畫描繪的對象,實際上不僅僅是花與鳥,而是泛指各種動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蟲、禽獸等類。分類: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又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支科。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它往往通過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類題材的繪畫中表現出十分鮮明的特點。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④ [高分求圖]花卉白描圖/抽象花型圖
http://www.enet.com.cn/eschool/includes/zhuanti/cg/TrueSky/268394/img34.jpghttp://www.enet.com.cn/eschool/includes/zhuanti/cg/TrueSky/268394/img30.jpg 漂亮!王道中的 http://www.enet.com.cn/eschool/includes/zhuanti/cg/TrueSky/268394/img01.jpg http://www.enet.com.cn/eschool/includes/zhuanti/cg/TrueSky/268394/img87.jpg http://www.enet.com.cn/eschool/includes/zhuanti/cg/TrueSky/268394/img34.jpg http://pic2.997788.com/mini/shopstation/picture/KK/00/0038/003840/KK00384074b.jpg 這兒還有,N多頁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B0%D7%C3%E8%BB%A8%BB%DC&rn=21&pn=40&ln=247
⑤ 工筆花卉最基礎的追求是什麼
工筆畫,亦稱"細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工筆畫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於工整細致一類畫法,如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等。
⑥ 花鳥畫有哪些分類呢
在中國繪畫中,花鳥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鳥之外,還包括了畜獸、蟲魚等動物,以及樹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銅器上,「花鳥」充滿神秘色彩,遺留著圖騰的氣息。最早的「花鳥」或許與早期人類的生殖崇拜有一定關系。在中國畫中,凡以花卉、花鳥、魚蟲等為描繪對象的畫,稱之為花鳥畫。花鳥畫中的畫法中有「工筆」、「寫意」、「兼工帶寫」三種。工筆花鳥畫即用濃、淡墨勾勒動象,再深淺分層次著色;寫意花鳥畫即用簡練概括的手法繪寫對象;介於工筆和寫意之間的就稱為兼工帶寫。指用中國的筆墨和宣紙等傳統工具,以「花、鳥、蟲、魚、禽獸」等動植物形象為描繪對象的一種繪畫。
中國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的三大畫科之一。花鳥畫描繪的對象,實際上不僅僅是花與鳥,而是泛指各種動植物,包括花卉、蔬果、翎毛、草蟲、禽獸等類。花鳥畫是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又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等支科。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它往往通過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類題材的繪畫中表現出十分鮮明的特點。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⑦ 怎樣畫好白描牡丹或者說,有什麼技巧
牡丹畫繪畫步驟:
()花頭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羊毫配狼毫的兼毫筆)飽蘸大紅色,在調色盤上調和,使顏色向筆根滲透,再用筆尖蘸胭脂色,稍作調和後即在畫面上點畫。傳統的點牡丹方法是一筆緊挨一筆,整個花頭是由一筆筆由濃到淡的色點組成。花頭完成後,乘顏色尚未乾時,在花心和花瓣的交接處用胭脂加墨的重色進行調整,使花瓣的交接清晰生動。待顏色七、八成干時,用石青在花蕊處點上顏色,再用藤黃調白粉點花蕊。點花蕊時要按三筆一組的組織結構進行點畫,千萬不能無組織地隨意點畫。
(2)牡丹花朵畫法:
花朵和花頭的畫法相近,不同之處在於花朵有花萼和托葉,畫時一定要從花朵的整體考慮,使花萼和托葉成為花頭的有機整體。
(3)牡丹葉片的畫法:
用中號以上京提筆蘸花青加藤黃的淡綠色,在調色碟上調和,再用筆尖蘸墨,稍稍糅合一下,使墨色和筆上原有的顏色融合,用側鋒干凈利落地在畫面上畫上葉片。畫葉片要成組地進行,以三筆為一組由規律地點畫,這樣畫出的葉片就不會雜亂無章。寫意畫的魅力不僅表現在生動的筆觸,活潑的形象,還體現在滋潤的色彩和淋漓的筆墨上,所以畫葉片時要掌握用水和用色的技巧。起筆時色墨要飽和,下筆要迅疾,用一筆顏色畫一片葉片,這樣從起筆到收筆,自然就形成了干濕濃淡的變化。葉片色墨點畫完成後,待其晾至七、八成干時,用較重的墨(色)勾勒葉脈。勾葉脈是一個重要的步驟,葉片的轉折向背以及組織結構都是由它決定,因此要從畫面的整體結構出發進行調整,不能只從局部考慮。
(4)牡丹枝乾的畫法:
在一般情況下,枝幹在畫面上與花頭和葉片相比,所佔比重較少,但是在描繪時千萬不可低估它的重要性,更不能隨意點畫,要了解它的結構規律和生長特徵,畫時才能表現出主幹和嫩葉的不同質感。
⑧ 中國花鳥畫的定義
花鳥畫
中國畫的一種。北宋《宣和畫譜.花鳥敘論》雲:「詩人六義,多識於鳥獸草本之名,而律歷四時,亦記其榮枯語默之候,所以繪事之妙,多寓興於此,與詩人相表裡焉。」歷代花鳥畫家輩出,如唐代薛稷的鶴、邊鸞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暉的鷹,黃筌、徐熙的花鳥;北宋趙昌的花、崔白的雀、吳元瑜的花鳥;南宋吳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張守中的鴛鴦、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陳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魚、惲壽平的荷、華喦的鳥;近代吳昌碩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綿延不絕。參見「四君子」。
以動植物為主要描繪對象的中國畫傳統畫科。又可細分為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 鱗介等支科。中國花鳥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人與作為審美客體的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具有較強的抒情性。它往往通過抒寫作者的思想感情,體現時代精神,間接反映社會生活,在世界各民族同類題材的繪畫中表現出十分鮮明的特點。其技法多樣,曾以描寫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為工筆花鳥畫和寫意花鳥畫(又可分為大寫意花鳥畫和小寫意花鳥畫);又以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異,分為水墨花鳥畫、潑墨花鳥畫、設色花鳥畫、白描花鳥畫與沒骨花鳥畫。
早在工藝、雕刻與繪畫尚無明確分工的原始社會,中國花鳥畫已萌芽,發展到兩漢六朝則粗具規模。美國納爾遜、艾京斯藝術博物館所藏東漢陶倉樓上的壁畫《雙鴉棲樹圖》,是已知最早的獨幅花鳥畫,南齊謝赫《畫品》記載的東晉畫家劉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鳥畫家。經唐、五代北宋,花鳥畫完全發展成熟。五代出現的黃筌、徐熙兩種風格流派,已能通過不同的選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別表達或富貴或野逸的志趣。北宋的《聖朝名畫評》更列有花木翎毛門與走獸門,說明此前花鳥畫已獨立成科。北宋的《宣和畫譜》在總結以往創作經驗的基礎上撰寫了第一篇花鳥畫論文——《花鳥敘論》,深入地論述了花鳥畫作為人類精神產品的審美價值與社會意義,闡述了花鳥畫創作「與詩人相表裡」的思維特點。此後,畫家輩出,流派紛呈,風格更趨多樣。在風格精麗的工筆設色花鳥畫繼續發展的同時,風格簡括奔放以水墨為主的寫意花鳥畫,水墨寫意「四君子畫」(梅、蘭、菊、竹)相繼出現於南宋及元代。以線描為主要手段的白描花卉亦興起於同時。隨著寫意花鳥的深入發展,以明末的徐渭為代表自覺實現了以草書入畫並強烈抒寫個性情感的變革。至清初朱耷則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水平。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中國花鳥畫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獨特傳統,終於在近現代產生了齊白石這樣的花鳥畫大師。
中國花鳥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適應中國人的社會審美需要,形成了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
依的傳統。
所謂寫生就是「移生動質」,就是「變態不窮」地傳達花鳥的生命力與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謂寓興,通過花鳥草木的描寫,寄寓作者的獨特感處,以類似於中國詩歌「賦、比、興」的手段,緣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謂寫意,就是強調以意為之的主導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國書法藝術一樣淋漓盡致地抒寫作者情意,就是不因
對物像的描頭畫腳束縛思想感情的表達。
為此,中國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它不是為了描花繪鳥而描花繪鳥,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緊緊抓住
動植物與人們生活遭際、思想情感的某種聯系而給以強化的表現。它既重視真,要求花鳥畫具有「識夫鳥獸木之名」的認識作用,又非常注意美與善的觀念的表達,強調其「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張通過花鳥畫的創作與欣賞影響人們的志趣、情操與精神生活,表達作者的內在思想與追求。
表現在造型上,中國花鳥畫重視形似而不拘泥於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與「似與不似之間」,藉以
實現對象的神采與作者的情意。
在構圖上,它突出主體,善於剪裁,時畫折技,講求布局中的虛實對比與顧盼呼應,而且在寫意花鳥畫中,尤善於把發揮畫意的詩歌題句,用與畫風相協調的書法在適當的位置書寫出來,輔以印章,成為一種以畫為主的綜合藝術形式。
在畫法上,花鳥畫因對象較山水畫具體而微,又比人物畫豐富,所以工筆設色更具寫實色彩或帶有一定的
裝飾意味,而寫意花鳥畫則筆墨更加簡練,更具有程序性與不可更易性。
⑨ 中國畫的白描技法是什麼
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在文學創作上,「白描」作為一種表現方法,是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描繪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我國優秀的古典小說《水滸》、《三國演義》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魯迅的作品,也有許多使用白描手法的範例。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國繪畫的一種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徵更加突出;後者一般在需要強調突出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中的形象更鮮明突出。現廣泛運用於文學藝術創作,也是兩種為突出事物特徵的迥然不同的描寫手法。烘托主要指用乙物來托甲物,使甲物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是側面描寫的一種方式。根據甲物和乙物的關系,烘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兩種形式;根據甲、乙物的對象特徵,烘托又可具體分為以下幾類:
(1)以人烘託人。如樂府詩《陌上桑》中詩人分別借「行者」「少年」「鋤者」等人的反應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2)以物托物。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全詩除了首句點明描寫對象「微雨」外,其餘都是通過描寫其它景物來寫「雨」的,詩人成功運用以物托物的藝術手法,彷彿使人感覺到船帆上、鳥羽上、天際上、大樹上全都籠罩著蒙蒙細雨。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詩中描寫的對象是夜雪,但詩人卻從觸覺(衾枕冷)、視覺(窗戶明)、聽覺(折竹聲)烘托出雪之大、之猛。
⑩ 求工筆畫畫荷葉和上色全過程
1、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