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衣花卉
① 布藝的來源發展
縫紉刺綉在中國民間被稱之為「女紅」,勤勞智慧的中國婦女將自己美好的情感傾注入針線縫制之中,風格或細膩纖秀、淡潔清雅;或粗獷豪放、色彩鮮明,創造出了無數動人心弦的布藝作品。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民間布藝多用一些象徵性的圖形。花卉、蟲鳥、植物等表達作者祈盼吉祥,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祿、壽」題材,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兒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圖案,以取避邪鎮惡,希望小孩子象小老虎一樣健壯;新婚夫婦用品喜歡用鴛鴦戲水,蓮(連)生貴子,鯉魚鬧蓮(象徵婚姻和諧)圖案,期盼家庭美滿,多子多福;姑娘送給情郎定情香包、手帕等,以蝴蝶翩翩起舞之形或並蒂蓮花圖案含蓄地表達隱藏在姑娘心底的秘密,針針線線都浸染著愛慕之情。 挑花又稱十字綉,要求嚴格的按照面料經緯紋路,挑綉等距離、等長度的十字,排列成各種花紋圖案的刺綉形式,有獨特的變形吉祥幾何紋裝飾風格。刺綉時不傷
布絲,能加強布料的耐磨損強度,此種針法適用於服裝、手帕、頭巾、圍腰、門簾、窗簾等實用品,是刺綉中最早廣為流傳的一種針法。 布貼花是用小塊的不同顏色布料拼接而成各種圖案的刺綉手法,又稱「補花」。古代民間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即向鄉鄰收集各種顏色布料拼制童衣,取百家保護、護佑平安之意。
中國布藝代代相傳,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渴望,傾注了人們無盡的智慧,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② 中國古代傳統三大手工藝是什麼
中國三大傳統手工藝品是:中國結,刺綉,布藝.
中國結:
不知什麼時候起,現代人又把老祖宗那時候流行的飾物重新從箱子底下找出來,然後依葫蘆畫瓢,加上更多的想法,更多的點綴,於是,彩色絲線編紮成的粗粗細細帶子,有圖騰紋樣的小環兒,婀娜多姿的穗墜兒,這一切構成了美麗奇特的中國結。讓人驚嘆一根紅繩原來可以變出這么多的花樣。別看輕這小小的中國結,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人們追求隨意、祈盼平安的一種意趣。
「結」是繩編飾品,它同我國的布藝、刺綉並稱為祖國的三大手工藝品。它朴實無華,莊重雅氣。說起中國結可謂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於人類史始終,漫長的文化沉澱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感情的字眼,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流傳至今。
刺綉:
又稱絲綉,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手工工藝品之一。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另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綉」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綉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絲綉工藝的發展。明代刺綉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產生號稱「四大名綉」的蘇綉、粵綉、湘綉、蜀綉。其中蘇州的蘇綉和緙絲最為盛名。
蘇州刺綉發源於蘇州。蘇州女子性情柔和,心靈手巧,擅長慢針細活。蘇州綉娘有 10 多萬人,家家有刺綉,戶戶有綉娘。蘇綉工藝是以綉針引綵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在絲綢、棉布等面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綉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以取得藝術效果。蘇綉具有圖案秀麗、色彩典雅、針法豐富、綉工精細的特色。 手工刺綉是中國傳統的著名工藝品,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手工刺綉與養蠶、繅絲分不開。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手工刺綉工藝也逐漸興起,據中國史書《尚書》記載, 4000 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了服裝「衣畫裳綉」的裝飾,可見中國在四五千年前,手工刺綉品已經廣為流行了。
布藝:
即布上的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中一朵瑰麗的奇葩。
縫紉刺綉在中國民間被稱之為「女紅」,勤勞智慧的中國婦女將自己美好的情感傾注入針縫制之中,風格或細膩纖秀、淡潔清雅;或粗獷豪放、色彩鮮明,創造出了無數動人心弦的布藝作品。
中國古代的民間布藝主要用於服裝、鞋帽、床帳、掛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裝飾(如頭巾、香袋、扇帶、荷包、手帕等)、玩具等。這些生活日常用品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增強了布料的強度和耐磨能力。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民間布藝多用一些象徵性的圖形。花卉、蟲鳥、植物等表達作者祈盼吉祥,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祿、壽」題材,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兒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圖案,以取避邪鎮惡,希望小孩子象小老虎一樣健壯;新婚夫婦用品喜歡用鴛鴦戲水,蓮(連)生貴子,鯉魚鬧蓮(象徵婚姻和諧)圖案,期盼家庭美滿,多子多福;姑娘送給情郎定情香包、手帕等,以蝴蝶翩翩起舞之形或並蒂蓮花圖案含蓄地表達隱藏在姑娘心底的秘密,針針線線都浸染著愛慕之情。
中國古代的布藝主要有綉花、挑花、貼花等。
綉花的針法很多,有鋪針、平針、散針、打子,套扣、盤金,辮綉、鎖綉等。綉花以地域、風俗的不同也分不同的風格與流派。南方地區的織綉歷史比北方長,技術較北方高,風格細膩雅潔;北方用針較粗,配色亮麗。
挑花又稱十字綉,要求嚴格的按照面料經緯紋路,挑綉等距離、等長度的十字,排列成各種花紋圖案的刺綉形式,有獨特的變形吉祥幾何紋裝飾風格。刺綉時不傷布絲,能加強布料的耐磨損強度,此種針法適用於服裝、手帕、頭巾、圍腰、門簾、窗簾等實用品,是刺綉中最早廣為流傳的一種針法。
布貼花是用小塊的不同顏色布料拼接而成各種圖案的刺綉手法,又稱「補花」。我們古代民間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即向鄉鄰收集各種顏色布料拼制童衣,取百家保護、護佑平安之意。
中國布藝代代相傳,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渴望,傾注了人們無盡的智慧,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③ 歲布是什麼東西
歲布在劇中就是貢品,納貢的布匹,包含絲綢和蠶絲。
歲布消息出來後,宋憲首先和烏家建立了合作,壟斷了江南的布料材料——蠶絲。另一名官員韓主使找了有親戚關系的蘇家二房,壟斷了江北的蠶絲。
蘇家大房蘇檀兒這邊聽聞消息後,沒有蠶絲可以買,處於競爭劣勢。寧毅卻讓他們分店全部關閉,大量提現,用皮蛋這種低成本生意搞現金,做大數據分析。他怎麼搞垮烏家呢?
首先,寧毅分析需求,北方戰爭,梁靖之爭,武國如果沒有左右宰相的強力支持,大概率是要「割地賠款」,繼續給人家某一戰勝國上貢的。所以歲布就是從這來的。但是,寧毅和右丞相秦老頭交好,秦明顯是要報仇雪恥,趁機攻打「靖國」(貌似是它)。不可能有大量歲布需求了。烏家歲布只能砸手裡。寧為了繼續加碼,故意把二房吞了又吐出來的江北蠶絲(韓,他們舅舅知道了寧和秦的關系,把生意轉給了大房),做了個局,就是引誘烏家大公子高價買某商家的蠶絲。
蘇檀兒拿到蘇文興手上那筆蠶絲以後,沒有打算獨吞,以低價賣給了薛老闆,與他合作讓烏吐出江南蠶絲。寧毅則是利用自己的人脈,廣為宣傳朝廷高價收買蠶絲一事,還造謠自己借高利貸買蠶絲,炒高蠶絲價格。做局挑撥離間席掌櫃和烏,烏做事浮躁,怕寧毅搶占江北蠶絲市場,沒有他父親和助手盯著,就會犯錯。相當於,布行的上游供貨商薛老闆高價賣給了烏家,其他低成本賣給烏的供貨商不幹了,紛紛要求漲價,不然就投靠寧毅了。
烏被逼無奈,高價收購。加上烏家其他開支也很大,現金流斷裂,他只能去地下錢庄借高利貸了。一旦戰局已定,烏家勢必破產。二房還主動送人頭,把積蓄給了烏想分羹。等到烏家大量囤貨,高利貸還不上,面臨破產,勢必要低價出貨,這時候蘇家再買進,他們手裡有錢,繼續開分店,還有可能把烏家一並吞了。
④ 布藝有哪些歷史
傳統意義上的布藝,即指布上的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中一朵瑰麗的奇葩。中國古代的民間布藝主要用於服裝、鞋帽、床帳、掛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裝飾(如頭巾、香袋、扇帶、荷包、手帕等)、玩具等。以布為原料,集民間剪紙、刺綉、製作工藝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如動植物身上的裝飾性的花卉等,都是通過簡和綉的工藝製作而成。這些生活日常用品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增強了布料的強度和耐磨能力。到了現在,布藝有了另一種含義,指以布為主料,經過藝術加工,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的製品。當然,傳統布藝手工和現代布藝傢具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傳統布藝也可以自然地融入現代裝飾中。
一、傳統手工布藝
縫紉刺綉在中國民間被稱之為「女紅」,勤勞智慧的中國婦女將自己美好的情感傾注入針縫制之中,風格或細膩纖秀、淡潔清雅;或粗獷豪放、色彩鮮明,創造出了無數動人心弦的布藝作品。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民間布藝多用一些象徵性的圖形。花卉、蟲鳥、植物等表達作者祈盼吉祥,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祿、壽」題材,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兒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圖案,以取避邪鎮惡,希望小孩子象小老虎一樣健壯;新婚夫婦用品喜歡用鴛鴦戲水,蓮(連)生貴子,鯉魚鬧蓮(象徵婚姻和諧)圖案,期盼家庭美滿,多子多福;姑娘送給情郎定情香包、手帕等,以蝴蝶翩翩起舞之形或並蒂蓮花圖案含蓄地表達隱藏在姑娘心底的秘密,針針線線都浸染著愛慕之情。
中國古代的布藝主要有綉花、挑花、貼花等。
綉花的針法很多,有鋪針、平針、散針、打子,套扣、盤金,辮綉、鎖綉等。綉花以地域、風俗的不同也分不同的風格與流派。南方地區的織綉歷史比北方長,技術較北方高,風格細膩雅潔;北方用針較粗,配色亮麗。
挑花又稱十字綉,要求嚴格的按照面料經緯紋路,挑綉等距離、等長度的十字,排列成各種花紋圖案的刺綉形式,有獨特的變形吉祥幾何紋裝飾風格。刺綉時不傷布絲,能加強布料的耐磨損強度,此種針法適用於服裝、手帕、頭巾、圍腰、門簾、窗簾等實用品,是刺綉中最早廣為流傳的一種針法。
布貼花是用小塊的不同顏色布料拼接而成各種圖案的刺綉手法,又稱「補花」。我們古代民間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即向鄉鄰收集各種顏色布料拼制童衣,取百家保護、護佑平安之意。
中國布藝代代相傳,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渴望,傾注了人們無盡的智慧,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二、現代家裝布藝
布藝傢具在現代家庭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它柔化了室內空間生硬的線條,賦予居室一種溫馨的格調:或清新自然、或典雅華麗、或情高調浪漫。布藝裝飾包括窗簾、枕套、床罩、椅墊、靠墊、沙發套、檯布、壁布等。
選擇搭配
1、選擇布藝飾品主要是色彩、質地、圖案的選擇。進行色彩的選擇時,要結合傢具的色彩確定一個主色調,使居室整體的色彩、美感協調一致。恰到好處的布藝裝飾能為家居增色,胡亂堆砌則會適得其反。
2、在面料質地的選擇上,也要與布飾品的功能相統一。比如:裝飾客廳可以選擇華麗優美的面料,裝飾卧室就要選擇流暢柔和的面料,裝飾廚房可以選擇結實易洗的面料。
3、對於像窗簾、帷幔、壁掛等懸掛的布飾,其面積的大小、縱橫尺寸、色彩、圖案、款式等,要與居室的空間、立面尺度相匹配,在視覺上也要取得平衡感。如較大的窗戶,應以寬出窗洞、長度接近地面或落地的窗簾來裝飾;小空間內,要配以圖案細小的布料,只有大空間才能選擇大型圖案的布飾,這樣才不會有失平衡。
4、床上布藝一定要選擇純棉質地的布料,純棉布料吸汗且柔軟,有利於汗腺「呼吸」和體健康,而且觸感柔軟,十分容易營造出睡眠氣氛。除了材持販選取應特別講究外,色調、花型的選擇上也應下功夫,不大的卧室空間宜選用色調自然且極富想像力的條紋布作裝飾,會起到延伸卧室空間的效果;淺色調的傢具宜選用淡粉、粉綠等雅緻的碎花布料;對於深色調的傢具,墨綠、深藍等色彩都是上乘之選。
5、鋪陳的布飾如地毯、檯布、床罩等,應與室內地面、傢具的尺寸相和諧,要維護地面和床在販穩定感。地面多採用稍深的顏色,檯布和床罩應反映出與地面的大小和色彩的對比,應以低於地面的色彩和明度的花紋,在對比中取得和諧。
6、在居室的整體布置上,布飾也要與其他裝飾相呼應和協調。它的色彩、款式、意蘊等的表現形式,要與室內裝飾格調相統一。色彩濃重、花紋繁復的布飾表現力強,但較難配對,適合具有豪華風格的空間;淺色的、具有鮮艷彩度或簡潔圖案的布飾,能襯托現代感強的空間。在一個具有中國古典風格的室內,最好用帶有中國傳統圖案的織物來配襯。
特色
布質傢具具有一種柔和的質感,且具有可清洗或更換布套的特點,無論在清潔維護或居家裝飾都十分方便並富變化性。除全布質傢具外,布材常與藤材或紙纖搭配運用,讓使用者更舒適,並讓藤質與紙纖的色彩更豐富多變。
風格
布質傢具由於布花的多變,搭配不同的造型,風格便趨於多元化。但大多數布傢具所呈現的風格仍以溫馨舒適為主,以與布質本身的觸感相應。美式或歐式鄉村傢具,常運用碎花或格紋布料,以營造自然、溫馨氣息,尤與其他原木傢具搭配,更為出色。西班牙古典風也常以織錦,色彩華麗或夾著金蔥的緞織布品為主,以展現貴族般的華貴氣質;義大利風格運用布品時,仍不脫離其簡潔大方的設計原則,常以極鮮明或極冷調的單色布材來彰顯傢具本身的個性。
適用
適合各種家庭使用,尤其喜好創意變化的年輕夫婦小家庭,可在選購時訂購不同花色的椅套,隨心情或季節變換,花小錢即可享受居家變化的樂趣。有幼童的家庭,因布質傢具較為柔軟,即使碰撞也不會受傷的特質,值得考慮選用,建議您多做一套換洗布套,以防止幼童尿濕或打翻飲料時可立即換洗。
保養
布質的保養十分簡單,新品購入及每次換上清潔布套時,先噴上防污劑;平時用吸塵器(應換清潔之吸頭)清理即可;若有臟污,立即清潔是最高原則,以紙巾將污物去除,余漬再用泡沫式清潔劑清除。整套清洗時,需依照布質選用合適的清洗方法,需乾洗者切勿水洗,以防褪色或縮水。
⑤ 濟南有什麼特色的風俗民情,要詳細的具體的。
濟南話屬北方語言,冀魯官話-石濟片。而伴隨著城區的拓展,普通話的推廣以及外來人口的擁入,在七嘴八舌的城市語言中,濟南的母語正走向消隱。
濟南早在八九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就已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這一時期的遺址全省發現約七八處,其中僅濟南、章丘就有4處。
大汶口文化時期(距今6100~4600年),各地先民在濟南地區的活動更加頻繁,因而遺留下來分布較廣、數量較多的遺址,其中章丘的王官、焦家,長清的大柳杭。
岳石文化(距今3900~3500年)是山東地區繼龍山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夷人文化。濟南地區已發現該時期遺址達數十處,其中尤以章丘縣境內數量最多,城子崖遺址仍是這一期最為重要的遺址。
(5)百家衣花卉擴展閱讀
2019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地級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
濟南已成功舉辦亞洲杯、全運會、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藝術節等多項國際和國家級盛會,2015年舉辦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2016年4月舉辦中國綠公司年會。
⑥ 手工藝品是什麼
介紹手工藝品,俗稱「民間手工藝品」,是指民間的勞動人民為適應生活需要和審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產為主的一種工藝美術品。手工藝品的品種非常繁多,如宋錦、竹編、草編、手工刺綉、藍印花布、蠟染、手工木雕、泥塑、剪紙、民間玩具等。由於各地區、各民族的社會歷史、風俗習尚、地理環境、審美觀點的不同,各地的手工藝品具有不同的風格特色,充分的展示了中國手工藝術的風采。
手工製作工藝在我國民間有著悠久的製作歷史,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她以其悠久的歷史、精湛的技藝、豐富的門類、傳世佳作蜚聲海內外,幾千年來,傳統手工藝產品始終是代表中華民族的一大特色產業。傳統的工藝品既是文化藝術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時尚手工在現代都市如此紅火並流行,確實是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有人說這是因為懷舊,是一種對往昔手工歲月的追憶;
在追求個性化的今天,手工製作工藝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裝飾和實用的性能、手工隨心所欲的樂趣,已經不可抗拒的在我們身邊流行起來,她像風一樣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巨大的市場前景。
當今科技不斷發展,機器作為生產工具,已日益減少了人們的手工勞動;日益發展的電子計算機,不但准確無誤地進行數學運算,還能把一種語言文字譯成另一種語言文字,代替著人們的腦力勞動。現代機器人的出現,不僅可以代替人類雙手去操作危險的工作或試驗,且還在利用它從事藝術創作。如用它寫字、繪畫、綉花……推想不久的將來,人類手工創造的一切藝術品,漸漸就會被電子計算機之類的科技產品所代替。那麼,過去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陶藝、編織、紙扎、玩具……手工製作之技藝,慢慢就無人詳知了。現代化的沖擊,使傳統的手藝正從我們身邊悄然逝去。隨之消逝的,還有人與物的溝通,生命與自然的和諧。當今,日用品、工藝品琳琅滿目,但卻沒有了製作人留下的體溫和感情……」
手工製作工藝美術是生產者的藝術,它出自民間,服務於民眾始終把實用和審美融合於一體,帶有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性,非為純藝術現象。民間工藝美術植根社會最基層,在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生生不息,構築了基礎雄厚的大眾文化底蘊,並對其他文化藝術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編輯本段]中國結:不知什麼時候起,現代人又把老祖宗那時候流行的飾物重新從箱子底下找出來,然後依葫蘆畫瓢,加上更多的想法,更多的點綴,於是,彩色絲線編紮成的粗粗細細帶子,有圖騰紋樣的小環兒,婀娜多姿的穗墜兒,這一切構成了美麗奇特的中國結。讓人驚嘆一根紅繩原來可以變出這么多的花樣。別看輕這小小的中國結,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人們追求隨意、祈盼平安的一種意趣。
「結」是繩編飾品,它同我國的布藝、刺綉並稱為祖國的三大手工藝品。它朴實無華,莊重雅氣。說起中國結可謂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於人類史始終,漫長的文化沉澱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感情的字眼,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流傳至今。
樺樹皮工藝品中華福 [編輯本段]刺綉:又稱絲綉,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手工工藝品之一。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另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綉」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綉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絲綉工藝的發展。明代刺綉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產生號稱「四大名綉」的蘇綉、粵綉、湘綉、蜀綉。其中蘇州的蘇綉和緙絲最為盛名。
蘇州刺綉發源於蘇州。蘇州女子性情柔和,心靈手巧,擅長慢針細活。蘇州綉娘有 10 多萬人,家家有刺綉,戶戶有綉娘。蘇綉工藝是以綉針引綵線,按事先設計的花紋和色彩,在絲綢、棉布等面料上刺綴運針,通過綉跡構成花樣、圖案、文字以取得藝術效果。蘇綉具有圖案秀麗、色彩典雅、針法豐富、綉工精細的特色。 手工刺綉是中國傳統的著名工藝品,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手工刺綉與養蠶、繅絲分不開。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手工刺綉工藝也逐漸興起,據中國史書《尚書》記載, 4000 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了服裝「衣畫裳綉」的裝飾,可見中國在四五千年前,手工刺綉品已經廣為流行了。 [編輯本段]布藝:即布上的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中一朵瑰麗的奇葩。
縫紉刺綉在中國民間被稱之為「女紅」,勤勞智慧的中國婦女將自己美好的情感傾注入針縫制之中,風格或細膩纖秀、淡潔清雅;或粗獷豪放、色彩鮮明,創造出了無數動人心弦的布藝作品。
中國古代的民間布藝主要用於服裝、鞋帽、床帳、掛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裝飾(如頭巾、香袋、扇帶、荷包、手帕等)、玩具等。這些生活日常用品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增強了布料的強度和耐磨能力。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民間布藝多用一些象徵性的圖形。花卉、蟲鳥、植物等表達作者祈盼吉祥,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祿、壽」題材,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兒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圖案,以取避邪鎮惡,希望小孩子象小老虎一樣健壯;新婚夫婦用品喜歡用鴛鴦戲水,蓮(連)生貴子,鯉魚鬧蓮(象徵婚姻和諧)圖案,期盼家庭美滿,多子多福;姑娘送給情郎定情香包、手帕等,以蝴蝶翩翩起舞之形或並蒂蓮花圖案含蓄地表達隱藏在姑娘心底的秘密,針針線線都浸染著愛慕之情。
中國古代的布藝主要有綉花、挑花、貼花等。
綉花的針法很多,有鋪針、平針、散針、打子,套扣、盤金,辮綉、鎖綉等。綉花以地域、風俗的不同也分不同的風格與流派。南方地區的織綉歷史比北方長,技術較北方高,風格細膩雅潔;北方用針較粗,配色亮麗。
挑花又稱十字綉,要求嚴格的按照面料經緯紋路,挑綉等距離、等長度的十字,排列成各種花紋圖案的刺綉形式,有獨特的變形吉祥幾何紋裝飾風格。刺綉時不傷布絲,能加強布料的耐磨損強度,此種針法適用於服裝、手帕、頭巾、圍腰、門簾、窗簾等實用品,是刺綉中最早廣為流傳的一種針法。
布貼花是用小塊的不同顏色布料拼接而成各種圖案的刺綉手法,又稱「補花」。我們古代民間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即向鄉鄰收集各種顏色布料拼制童衣,取百家保護、護佑平安之意。
中國布藝代代相傳,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渴望,傾注了人們無盡的智慧,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蕪湖鐵畫
鐵畫,也稱鐵花,安徽蕪湖特產,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鐵畫是以低炭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裝飾畫。它將民間剪紙、雕刻、鑲嵌等各種藝術的技法溶為一體,採用中國畫章法,黑白對比,虛實結合,另有一番情趣。
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並逐漸享譽四海。
鐵畫是以鐵為墨,以砧為硯,以錘代筆鍛制而成。鐵畫的品種分為三類:一類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蘭、竹、菊、鷹等為題材,這類鐵畫襯板鑲框,掛於粉牆之上,更顯端莊醒目。第二類為燈彩,一般由4至6幅鐵畫組成,內糊以紙或素絹,中燃銀燭,光彩奪目,動人神魄。第三類為屏風,多為山水風景,古樸典雅,蔚為壯觀。
蕪湖瀕臨長江,交通便利,曾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來鐵冶業就十分發達。發達的冶鐵業和高超的鍛技,為蕪湖鐵畫的創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礎和條件。
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鐵畫始於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間,由蕪湖鐵工湯天池與蕪湖畫家蕭尺木相互砥礪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蕪湖鐵畫源於國畫,具有新安畫派落筆瘦勁簡潔、風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藝術特徵,是純手工鍛技藝術。它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後,再經鍛、鑽、抬壓焊、銼、鑿等技巧製成。既具有國畫的神韻又具雕塑的立體美,還表現了鋼鐵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是一種獨具風格的藝術。
蕪湖鐵畫曾參加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匈牙利布達佩斯造型藝術展,並赴日本、科威特、義大利、奈及利亞、沙特、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 1959年~1960年老藝人儲炎慶和幾位弟子製作的大型鐵畫《迎客松》、《梅山水庫》和鐵書法《沁園春·雪》等作品布置在人民大會堂。蕪湖鐵畫歷經了340多年的承傳和發展,在傳統形式的尺幅小景、畫燈、屏風基礎上,又創有立體鐵畫、盆景鐵畫、瓷板鐵畫和鍍金鐵畫,形成了座屏、壁畫、書法、裝飾陳設和文化禮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個品種,以其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在藝壇獨樹一幟。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安徽省蕪湖市的楊光輝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木雕工藝品
中國木雕工藝品藝術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那時就有了不少初具雛型的工藝品。到戰國時期,木雕工藝已由商代用於制陶工藝中的簡單刻紋和雕花板的陰刻,發展到立體圓雕工藝。漢代動物木雕用整木雕制,將中國木雕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唐宋時期,木雕工藝日趨完美。明清木雕則是中國古典木雕藝術成熟的時代,作品十分豐富,除了動物,還有人物。
⑦ 布藝這個詞彙產生於什麼年代啊 是什麼時候流行說"布藝"的 或者"布藝"這個詞彙是哪個國家先有的呢
傳統意義上的布藝,即指布上的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中一朵瑰麗的奇葩。中國古代的民間布藝主要用於服裝、鞋帽、床帳、掛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裝飾(如頭巾、香袋、扇帶、荷包、手帕等)、玩具等。以布為原料,集民間剪紙、刺綉、製作工藝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如動植物身上的裝飾性的花卉等,都是通過簡和綉的工藝製作而成。這些生活日常用品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增強了布料的強度和耐磨能力。到了現在,布藝有了另一種含義,指以布為主料,經過藝術加工,達到一定的藝術效果,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的製品。當然,傳統布藝手工和現代布藝傢具之間沒有嚴格的界限,傳統布藝也可以自然地融入現代裝飾中。
一、傳統手工布藝
縫紉刺綉在中國民間被稱之為「女紅」,勤勞智慧的中國婦女將自己美好的情感傾注入針縫制之中,風格或細膩纖秀、淡潔清雅;或粗獷豪放、色彩鮮明,創造出了無數動人心弦的布藝作品。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民間布藝多用一些象徵性的圖形。花卉、蟲鳥、植物等表達作者祈盼吉祥,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祿、壽」題材,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兒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圖案,以取避邪鎮惡,希望小孩子象小老虎一樣健壯;新婚夫婦用品喜歡用鴛鴦戲水,蓮(連)生貴子,鯉魚鬧蓮(象徵婚姻和諧)圖案,期盼家庭美滿,多子多福;姑娘送給情郎定情香包、手帕等,以蝴蝶翩翩起舞之形或並蒂蓮花圖案含蓄地表達隱藏在姑娘心底的秘密,針針線線都浸染著愛慕之情。
中國古代的布藝主要有綉花、挑花、貼花等。
綉花的針法很多,有鋪針、平針、散針、打子,套扣、盤金,辮綉、鎖綉等。綉花以地域、風俗的不同也分不同的風格與流派。南方地區的織綉歷史比北方長,技術較北方高,風格細膩雅潔;北方用針較粗,配色亮麗。
挑花又稱十字綉,要求嚴格的按照面料經緯紋路,挑綉等距離、等長度的十字,排列成各種花紋圖案的刺綉形式,有獨特的變形吉祥幾何紋裝飾風格。刺綉時不傷布絲,能加強布料的耐磨損強度,此種針法適用於服裝、手帕、頭巾、圍腰、門簾、窗簾等實用品,是刺綉中最早廣為流傳的一種針法。
布貼花是用小塊的不同顏色布料拼接而成各種圖案的刺綉手法,又稱「補花」。我們古代民間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即向鄉鄰收集各種顏色布料拼制童衣,取百家保護、護佑平安之意。
中國布藝代代相傳,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渴望,傾注了人們無盡的智慧,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二、現代家裝布藝
布藝傢具在現代家庭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它柔化了室內空間生硬的線條,賦予居室一種溫馨的格調:或清新自然、或典雅華麗、或情高調浪漫。布藝裝飾包括窗簾、枕套、床罩、椅墊、靠墊、沙發套、檯布、壁布等。
選擇搭配
1、選擇布藝飾品主要是色彩、質地、圖案的選擇。進行色彩的選擇時,要結合傢具的色彩確定一個主色調,使居室整體的色彩、美感協調一致。恰到好處的布藝裝飾能為家居增色,胡亂堆砌則會適得其反。
2、在面料質地的選擇上,也要與布飾品的功能相統一。比如:裝飾客廳可以選擇華麗優美的面料,裝飾卧室就要選擇流暢柔和的面料,裝飾廚房可以選擇結實易洗的面料。
3、對於像窗簾、帷幔、壁掛等懸掛的布飾,其面積的大小、縱橫尺寸、色彩、圖案、款式等,要與居室的空間、立面尺度相匹配,在視覺上也要取得平衡感。如較大的窗戶,應以寬出窗洞、長度接近地面或落地的窗簾來裝飾;小空間內,要配以圖案細小的布料,只有大空間才能選擇大型圖案的布飾,這樣才不會有失平衡。
4、床上布藝一定要選擇純棉質地的布料,純棉布料吸汗且柔軟,有利於汗腺「呼吸」和體健康,而且觸感柔軟,十分容易營造出睡眠氣氛。除了材持販選取應特別講究外,色調、花型的選擇上也應下功夫,不大的卧室空間宜選用色調自然且極富想像力的條紋布作裝飾,會起到延伸卧室空間的效果;淺色調的傢具宜選用淡粉、粉綠等雅緻的碎花布料;對於深色調的傢具,墨綠、深藍等色彩都是上乘之選。
5、鋪陳的布飾如地毯、檯布、床罩等,應與室內地面、傢具的尺寸相和諧,要維護地面和床在販穩定感。地面多採用稍深的顏色,檯布和床罩應反映出與地面的大小和色彩的對比,應以低於地面的色彩和明度的花紋,在對比中取得和諧。
6、在居室的整體布置上,布飾也要與其他裝飾相呼應和協調。它的色彩、款式、意蘊等的表現形式,要與室內裝飾格調相統一。色彩濃重、花紋繁復的布飾表現力強,但較難配對,適合具有豪華風格的空間;淺色的、具有鮮艷彩度或簡潔圖案的布飾,能襯托現代感強的空間。在一個具有中國古典風格的室內,最好用帶有中國傳統圖案的織物來配襯。
特色
布質傢具具有一種柔和的質感,且具有可清洗或更換布套的特點,無論在清潔維護或居家裝飾都十分方便並富變化性。除全布質傢具外,布材常與藤材或紙纖搭配運用,讓使用者更舒適,並讓藤質與紙纖的色彩更豐富多變。
風格
布質傢具由於布花的多變,搭配不同的造型,風格便趨於多元化。但大多數布傢具所呈現的風格仍以溫馨舒適為主,以與布質本身的觸感相應。美式或歐式鄉村傢具,常運用碎花或格紋布料,以營造自然、溫馨氣息,尤與其他原木傢具搭配,更為出色。西班牙古典風也常以織錦,色彩華麗或夾著金蔥的緞織布品為主,以展現貴族般的華貴氣質;義大利風格運用布品時,仍不脫離其簡潔大方的設計原則,常以極鮮明或極冷調的單色布材來彰顯傢具本身的個性。
適用
適合各種家庭使用,尤其喜好創意變化的年輕夫婦小家庭,可在選購時訂購不同花色的椅套,隨心情或季節變換,花小錢即可享受居家變化的樂趣。有幼童的家庭,因布質傢具較為柔軟,即使碰撞也不會受傷的特質,值得考慮選用,建議您多做一套換洗布套,以防止幼童尿濕或打翻飲料時可立即換洗。
保養
布質的保養十分簡單,新品購入及每次換上清潔布套時,先噴上防污劑;平時用吸塵器(應換清潔之吸頭)清理即可;若有臟污,立即清潔是最高原則,以紙巾將污物去除,余漬再用泡沫式清潔劑清除。整套清洗時,需依照布質選用合適的清洗方法,需乾洗者切勿水洗,以防褪色或縮水。
⑧ 手工藝品的代表
不知什麼時候起,現代人又把老祖宗那時候流行的飾物重新從箱子底下找出來,然後依葫蘆畫瓢,加上更多的想法,更多的點綴,於是,彩色絲線編紮成的粗粗細細帶子,有圖騰紋樣的小環兒,婀娜多姿的穗墜兒,這一切構成了美麗奇特的中國結。讓人驚嘆一根紅繩原來可以變出這么多的花樣。別看輕這小小的中國結,它身上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側面,是人們追求隨意、祈盼平安的一種意趣。
「結」是繩編飾品,它同我國的布藝、刺綉並稱為祖國的三大手工藝品。它朴實無華,莊重雅氣。說起中國結可謂年代久遠,其歷史貫穿於人類史始終,漫長的文化沉澱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感情的字眼,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流傳至今。 又稱絲綉,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手工工藝品之一。據《尚書》記載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畫而裳綉」;另在《詩經》中也有「素衣朱綉」的描繪。宋代時期崇尚刺綉服裝的風氣,已逐漸在民間廣泛流行,這也促使了中國絲綉工藝的發展。明代刺綉已成為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品,先後產生號稱「四大名綉」的蘇綉、粵綉、湘綉、蜀綉。其中蘇州的蘇綉和緙絲最為盛名。
手工刺綉是中國傳統的著名工藝品,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手工刺綉與養蠶、繅絲分不開。中國是世界上發現與使用蠶絲最早的國家,人們在四五千年前就已開始了養蠶、繅絲了。隨著蠶絲的使用,絲織品的產生與發展,手工刺綉工藝也逐漸興起,據中國史書《尚書》記載, 4000 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了服裝「衣畫裳綉」的裝飾,可見中國在四五千年前,手工刺綉品已經廣為流行了。 油紙傘是漢族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起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亦傳至亞洲各地如日本、朝鮮、越南、琉球、泰國、寮國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隨著大陸客家人遷移至台灣定居,也令中式油紙傘在台灣生根發展。油紙傘除了是擋陽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禮儀一項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國傳統婚禮上,新娘出嫁下轎時,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遮著新娘以作避邪。日本傳統婚禮上,新娘也會被紅色油紙傘遮著。琉球古代婚禮上也有用到油紙傘。老人喜好象徵長壽的紫色傘,送葬時則要用白色傘。日本傳統舞蹈也會以油紙傘作道具,茶道表演時有的要用「番傘」。
宗教慶典中,也常看到將油紙傘作為遮蔽物撐在神轎上,此是取其圓滿的意思,作為人們遮日避雨、驅惡避邪的象徵。現時日常所用的傘多是洋傘,油紙傘多作為藝術品和遊客紀念品售賣。 鐵畫,也稱鐵花,安徽蕪湖特產,為中國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鐵畫是以低碳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各種裝飾畫。它將民間剪紙、雕刻、鑲嵌等各種藝術的技法融為一體,採用中國畫章法,黑白對比,虛實結合,另有一番情趣。
鐵畫的製作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代康熙年間,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並逐漸享譽四海。
鐵畫是以鐵為墨,以砧為硯,以錘代筆鍛制而成。鐵畫的品種分為三類:一類為尺幅小景,多以松、梅、蘭、竹、菊、鷹等為題材,這類鐵畫襯板鑲框,掛於粉牆之上,更顯端莊醒目。第二類為燈彩,一般由4至6幅鐵畫組成,內糊以紙或素絹,中燃銀燭,光彩奪目,動人神魄。第三類為屏風,多為山水風景,古樸典雅,蔚為壯觀。
蕪湖瀕臨長江,交通便利,曾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自古以來鐵冶業就十分發達。發達的冶鐵業和高超的鍛技,為蕪湖鐵畫的創造提供了先天的基礎和條件。
蕪湖鐵畫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蕪湖鐵畫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工藝精湛、技藝高超著稱於世。鐵畫始於明末清初的康熙年間,由蕪湖鐵工湯天池與蕪湖畫家蕭尺木相互砥礪而成,至今已有340多年歷史。蕪湖鐵畫源於國畫,具有新安畫派落筆瘦勁簡潔、風格冷峭奇倔的基本藝術特徵,是純手工鍛技藝術。它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後,再經鍛、鑽、抬壓焊、銼、鑿等技巧製成。既具有國畫的神韻又具雕塑的立體美,還表現了鋼鐵的柔韌性和延展性,是一種獨具風格的藝術。
陳設和文化禮品等五大系列二百多個品種,以其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在藝壇獨樹一幟。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安徽省蕪湖市的楊光輝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布藝即布上的藝術,是中國民間工藝中一朵瑰麗的奇葩。
中國古代的布藝主要有綉花、挑花、貼花等。
綉花的針法很多,有鋪針、平針、散針、打子,套扣、盤金,辮綉、鎖綉等。綉花以地域、風俗的不同也分不同的風格與流派。南方地區的織綉歷史比北方長,技術較北方高,風格細膩雅潔;北方用針較粗,配色亮麗。
挑花又稱十字綉,要求嚴格的按照面料經緯紋路,挑綉等距離、等長度的十字,排列成各種花紋圖案的刺綉形式,有獨特的變形吉祥幾何紋裝飾風格。刺綉時不傷布絲,能加強布料的耐磨損強度,此種針法適用於服裝、手帕、頭巾、圍腰、門簾、窗簾等實用品,是刺綉中最早廣為流傳的一種針法。
布貼花是用小塊的不同顏色布料拼接而成各種圖案的刺綉手法,又稱「補花」。我們古代民間有給小孩穿「百家衣」的習俗,即向鄉鄰收集各種顏色布料拼制童衣,取百家保護、護佑平安之意。
縫紉刺綉在中國民間被稱之為「女紅」,勤勞智慧的中國婦女將自己美好的情感傾注入針縫制之中,風格或細膩纖秀、淡潔清雅;或粗獷豪放、色彩鮮明,創造出了無數動人心弦的布藝作品。
中國古代的民間布藝主要用於服裝、鞋帽、床帳、掛包、背包和其他小件的裝飾(如頭巾、香袋、扇帶、荷包、手帕等)、玩具等。這些生活日常用品不僅美觀大方,而且增強了布料的強度和耐磨能力。
「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國民間布藝多用一些象徵性的圖形。花卉、蟲鳥、植物等表達作者祈盼吉祥,趨吉避凶的美好願望;老年人的用品多用「福、祿、壽」題材,祝願老人健康長壽;兒童用品常用老虎、「五毒」(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等圖案,以取避邪鎮惡,希望小孩子象小老虎一樣健壯;新婚夫婦用品喜歡用鴛鴦戲水,蓮(連)生貴子,鯉魚鬧蓮(象徵婚姻和諧)圖案,期盼家庭美滿,多子多福;姑娘送給情郎定情香包、手帕等,以蝴蝶翩翩起舞之形或並蒂蓮花圖案含蓄地表達隱藏在姑娘心底的秘密,針針線線都浸染著愛慕之情。
中國布藝代代相傳,表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渴望,傾注了人們無盡的智慧,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 歷來是人們公認的高檔奢侈品,有關資料顯示,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利用牙角製成各種簡單的飾品來裝扮自己、美化生活。我國考古工作者曾在浙江省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鳥形匕、蠶紋象牙雕圓形器,就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牙雕作品。此後,隨著祖先們對現實生活和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及對生活質量的不懈追求,牙雕的形制與用途也由簡趨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所雕牙角作品,不僅精緻細巧、題材廣泛,其工藝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至唐代,牙雕越發精緻完美,呈現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新的雕琢技法。其中的撥鏤器更是唐代獨創,至今,日本正倉院還珍藏著唐代的「紅牙撥鏤尺」、「綠牙撥鏤尺」、「紅牙撥鏤琵琶撥子」 。到了明清兩代,牙雕工藝更是精品迭出,其中尤以乾隆年間的牙雕最為興盛,其時涌現出一大批藝匠和雕刻大師,同時還形成了蘇州、北京、廣東、上海等地的牙雕地方流派。蘇州牙雕典雅醇厚,以小件的文房用具居多,題材來源相當廣泛,人稱「蘇州樣,廣東匠」 。北京牙雕細巧生動,由宮中的「如意館」 玉匠兼作,民間也設有專業作坊。廣東牙雕精細工整、玲瓏剔透,其料出滇南、粵西,亦有專業加工,多製作梳子、簪、環、扇及文玩等,其在汲取外來文化的同時,在技藝上不斷創新,作品既具有民族文化內涵,又具有西洋文化風格,並以「工聚業精,流播閨閣」 而聞名全國。
竹雕
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陰線、陽刻、圓雕、透雕、深淺浮雕或高浮雕等。竹雕早期通常是將宮室、人物、山水、花鳥等紋飾,刻在器物之上。如今竹雕的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簡練、古樸大方,有的精工細作、紋飾繁密,變幻無窮。我國的竹雕藝術源遠流長,我們的學術、考古界一直認為,遠在紙墨筆硯發明之前,先民們已經學會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記事。這種最原始的竹雕,應該先於甲骨文。竹雕成為一種藝術,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並受到喜愛。竹雕發展到明清時期大盛,雕刻技藝的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
竹雕藝術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竹雕藝術品市場活躍,收藏和投資趨熱,價格也呈上升之勢。尤其是名家刻制的作品,更加受到追捧。
炭雕
炭雕是以高性能活性炭為原料,經過壓模成形噴砂雕塑手工上色等多道工序製成的高檔工藝品。在最大限度保留活性炭的活性的基礎上,炭雕又被賦予了藝術價值。不僅可以有效保護您和您的家人遠離室內空氣污染,還可以裝點您的家。
炭雕工藝品能吸附有害氣體:苯(C6H6)、甲醛(CH2O)、甲苯(C6H5CH3)、甲烷(CH4)、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氯(Cl2)、氨(NH3)、氡(Rn)等化學氣體以及煙霧及異味等不潔氣體,維護人體健康的空氣凈化目的,無二次污染。 中國木雕工藝品藝術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那時就有了不少初具雛型的工藝品。到戰國時期,木雕工藝已由商代用於制陶工藝中的簡單刻紋和雕花板的陰刻,發展到立體圓雕工藝。漢代動物木雕用整木雕制,將中國木雕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唐宋時期,木雕工藝日趨完美。明清木雕則是中國古典木雕藝術成熟的時代,作品十分豐富,除了動物,還有人物。
木雕工藝品分類
木雕工藝品是人們喜愛、收藏的藝術品類之一,在中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席位。它的種類很多,分類方法也不統一,在形形色色的木雕中,充分展現出其中蘊藏的由環保材質和工藝創造出的立體之美與手藝之巧。據專家介紹,木雕可以分為工藝木雕和藝術木雕兩大類。
工藝木雕又可分為觀賞性和實用性兩種。觀賞性是指陳列、擺設在桌台、幾、案、架之上的供人觀賞的藝術品。它是利用立體圓雕的工藝技術雕刻而成,比如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海洋生物、十二生肖等;實用性是指利用木雕工藝裝飾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藝術品,如宮燈、鏡框、筆架、筆筒、首飾盒、儲蓄罐以及傢具雕刻等。
藝術木雕通常是指構思巧妙、內涵深刻、能反映作者審美觀和藝術技巧的作品,充分體現出木雕藝術的趣味和環保的材質美。藝術木雕是雕刻家心靈手巧的產物,而且也是裝飾、裝潢、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的藝術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比如我們常見的根雕。
各地特色木雕
●東陽木雕
東陽木雕歷史上有名,居中國四大木雕之首。東陽木雕藝術性強,它以浮雕技藝為主,設計上採取散點透視、鳥瞰式透視等構圖,布局豐滿,
散而不松,多而不亂,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故事情節性強,因而深受收藏家喜愛。
●黃楊木雕
黃楊木雕以用黃楊木雕刻用材而得名。黃楊木雕的國際影響巨大,早在本世紀初,朱子常等創作出的「捉迷藏」等優秀作品,在南洋勸業會和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獲國際大獎,使黃楊木雕轟動海內外。另外,黃楊木堅韌光潔、紋理細膩,具有象牙效果,年代愈久愈深,古樸美觀。黃楊木雕雕刻技法豐富,除了圓雕、鏤雕、浮雕外,還創作了鑲嵌等多種技法,有很高的藝術性。黃楊木雕主要用於藝術欣賞品,因此雕工非常講究。
●龍眼木雕
龍眼木雕是以龍眼樹(即桂圓樹)的樹干,特別是根部為材料,其虯根疤節,姿態萬端,是木雕良材。龍眼木雕的投資價值在於它以天然逼真取勝,以人物為主,也有鳥獸花果,木材經磨光打蠟,近似紅木,顯得古樸、穩重、大方、精美。
●金漆木雕
金漆木雕用樟木雕刻,上漆貼金,特點是金碧輝煌,工藝秀美,以浮雕、通花透雕和立體通雕為表現形式,透雕經絡通暢,層次豐富,刻工細膩,立體感強。金漆木雕工藝流傳至今,其當代作品多次獲國際大獎。
●湘南木雕
湘南木雕有一種大巧若拙的風格,具有投資價值。
●歙縣木雕
安徽古董木雕自古有名,以歙縣木雕為代表。 晶體石膏燈是比較典型手工藝品,由於天然石膏儲量較少,開采及製造皆採用手工。以此材料作成的手工藝品,具有迎吉納祥、趨福除弊的特別含義。
在歐洲,尤其是在環保水平已經很高的德國,民眾更是對晶體石膏燈情有獨鍾,平均每個德國家庭中就擁有一件晶體石膏燈。再璀璨的人造寶石也不如天然寶石珍貴,再幻美的人造燈光也比不晶體石膏燈的天然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