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戰花卉
① 求評論:馬克呂布的經典作品《槍炮與鮮花》(1967)
戰爭與和平
——《槍炮與鮮花》圖片分析
這是一幅紀實類攝影作品。
在《槍炮與鮮花》中,一個少女舉著一朵小花面對著一群手持來復槍的美軍士兵,少女要在那些士兵面前溫柔的親吻那朵花。在這之中,最吸引人的是那朵花。
馬克·呂布通過《槍炮與鮮花》向每一位觀賞者表達著一種對於戰爭的控訴,在他看來軍隊是戰爭機器,但是士兵們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這是一種對於渴望和平的表現。
馬克·呂布使用中景拍攝《槍炮與鮮花》。完美的向人們展現了當時的環境,表現出少女在手持來復槍的美軍士兵面前親吻鮮花的情景。花朵是柔弱的,是美麗的,當面臨著戰爭之時,一切又顯得那樣美好與脆弱。每位觀賞者能看出攝影師馬克·呂布所希望表達的一種對於戰爭的唾棄,表達出對於和平的渴望與嚮往。
《槍炮與鮮花》中使用了小景深的手法。虛化了後景的士兵與其他遊行示威的人群,使前景的女孩與士兵的對視更加清晰。形成一定的視覺沖突,使觀賞者的目光更好的聚集在鮮花與槍炮之上,更好的表現女孩對於和平的嚮往,反映出馬克·呂布對於戰爭的控訴以及對於和平的嚮往與渴望。
採用逆光拍攝《槍炮與鮮花》,很好的展現了他們的輪廓,使士兵、來復槍、女孩、鮮花都有一層光環,表達出一種和平是美好的意思。反映出當時美國社會因戰爭而動盪不安,以及美國人民對於和平的渴望,更好的反映了和平的美好。
在《槍炮與鮮花》中使用九宮格式構圖,把鮮花和來復槍放在兩個黃金分割點上,更好的突出鮮花和來復槍,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和平與戰爭形成對比,表現馬克·呂布對於戰爭的厭惡以及對於和平的嚮往。
攝影師馬克·呂布通過《槍炮與鮮花》向人們表達著他對於戰爭與和平的看法,不論何時,何處,何人都應該是盼望著和平而不是戰爭。
求好評,謝謝
② 女孩將鮮花插在士兵槍口,士兵報之一笑,女孩最後怎樣了
戰爭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自古以來有戰爭則必有犧牲,而且連帶著國內的經濟都要受到影響,可是卻偏偏有一些國家,特別喜歡挑起矛盾。1955開始,美國一意孤行,不斷加入兵力投入到越戰之中。可是面對越南的舉國抗戰,竟一直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常年在外的士兵也開始有了反戰的情緒。
伴隨著一陣槍聲響起,警方一共射出了60枚子彈,當場就有13名學生倒地身亡。而其中就包括了哪位早上在士兵槍口上插花的女生。據說一直到最後在她的手中還緊握著一束鮮花。
而這些開槍的警衛隊卻被美國政府宣判無罪,也因此國內對戰爭的厭惡更深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遊行的隊伍中,美國不得不從越南撤兵以息眾怒。這場殘酷的戰爭最終以美國失敗而總結。可惜哪位插花的小女孩再也看不見了。
③ 五月的鮮花的背景資料
「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大型校園文藝演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年創辦以來,已連續於每年的五月在不同高校舉辦了十屆,演出期間,中國教育電視台、浙江電視台都聯合進行了現場直播。此項活動也成為了全國高校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和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了展示大學生奮發進取精神風貌的重要平台。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志堅說,「五月的鮮花」以不同形式、不同側面展現了高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弘揚了時代主旋律,它已經成為推進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展示大學校園文化、反映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與時俱進的偉大實踐、展現當代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的情懷和風貌的平台。 「五月的鮮花」不是一次文藝節目展演,而是每屆都有著當年鮮明主題的活動;它沒有通常晚會上少不了的明星大腕,全部是反映大學生能力素質、理想追求的自編自演的原創節目;它沒有晚間和室內舉辦晚會時的絢麗燈光,取而代之的是陽光下美麗的校園和大學生們燦爛的臉龐。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女大學生謝雨被十萬火急地帶到邊陲部隊,說有一位生命垂危的戰斗英雄一直在昏迷中喊她。謝雨站在病床前,才想起這個叫周北極的鄰家男孩。謝雨的呼喚,竟然使周北極奇跡般地生還了!原來,比謝雨小五歲的周北極一直暗戀這位美麗的鄰家姐姐。傷愈後,周北極隨部隊英模報告團來到了謝雨所在的大學。在向謝雨告別的時刻,周北極控制不住自己的激情,與謝雨發生了關系。事後,周北極痛悔不已。回到部隊,本來已被選送上軍校的周北極決絕地重返了前線!謝雨懷孕了,卻聽到了周北極犧牲的噩耗!謝雨毅然退了學,離開了原來深愛她的男朋友,回到了故鄉古鎮,生下了孩子。從此,這個美麗的女人帶著一個沒有父親的孩子,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驚心動魄的不幸和愛情,而當年被邊民救起的周北極,在經歷了種種坎坷後,又出現在謝雨的面前…… 現代國際形勢紛繁復雜,瞬息萬變,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升溫,海外反華勢力蠢蠢欲動。為了保證中國改革開放成果,保證人民安全,國家決心傾全軍之力,進行六國聯合反恐反戰演習。中國軍隊必須在演習中力把頭籌,高度展現我國赫赫軍威,給反華勢力以震懾。
未來戰爭拼的不僅是武力,更重要的是智慧和科技。中央決定大力發展高科技全能特種軍團,作為戰爭演習的秘密武器。因為演習時間定在五月,滿山鮮花怒放,此次行動被命名為「鮮花行動」。周北極受命組建特種軍隊,披堅執銳,作風過硬,氣貫長虹。一次親臨現場練兵,炮兵的失誤操作令他嚴重受傷,生命垂危。他的女友謝雨聞訊趕來,竟讓他奇跡般地復生。軍事演習時間緊迫,中央臨危換將,士兵情緒低落。周北極帶傷上陣,立下軍令狀,再次任特種軍軍指揮,挖地三尺,用各種手段搜羅高科技奇才為國效命……
④ 鮮花到哪兒去了,姑娘們拿去了;姑娘們到哪兒去了,姑娘們嫁給小夥子了;小伙了哪兒去了……
這是一首美國民間歌謠,原文:
鮮花都到哪兒去了?
都讓姑娘們采走了。
姑娘們都到哪兒去了?
都讓小夥子們娶走了。
小夥子們都到哪兒去了?
都去打仗當士兵了。
士兵們都到哪兒去了?
都戰死進入墳墓了。
墳墓都到哪兒去了?
都讓鮮花覆蓋了。
這是一首反戰歌曲,體現了熱愛和平的思想。
⑤ 反應一部美國人民反對越戰的電影,只記得最後一個小女孩把鮮花插入美軍槍口,最後槍響了,電影就結束了
電影《守望者》
⑥ 有誰能夠給出《槍炮與鮮花》這幅照片中女孩的詳細資料
這是17歲女孩簡·羅斯(Jan Rose Kasmir)用鮮花對抗槍炮的經典時刻。
別問我她詳細的資料,想必你也知道,她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馬克·呂布的這攝影作品。
可以了解下這次事件的歷史背景了:
1967年10月21日,數千名示威群眾呼喊著口號向五角大樓沖去,使得在華盛頓舉行的一次反對越南戰爭的和平集會變成了暴力沖突。成千上萬的示威群眾從美國各地湧向首都華盛頓,在林肯紀念碑前集合。他們高舉著「立即撤回軍隊」「廢除徵兵制度」「我們不去越南(打仗)」等標語牌。下午,舉行有10多萬示威群眾參加的大會,強烈譴責約翰遜政府執行的侵越戰爭,譴責徵兵制度。
會後示威者高唱反戰歌,高呼反對侵略戰爭的口號,向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樓進發。示威群眾包圍了國防部大樓,並向大樓沖擊。他們與手持各種武器的軍警發生了沖突,部分群眾還沖進了五角大樓,在走廊里和軍警進行搏鬥。保衛五角大樓的士兵和聯邦執法人員都裝備了步槍和刺刀,他們組成警戒線防止示威者的沖擊。而示威者仍勇敢地沖擊著警戒線,警戒人員迫不得已使用警棍和槍托擊打示威者。遊行示威活動中有數百人被捕,其中包括小說家梅勒和集會組織者——全國反對越戰、結束越戰組委會主席德林傑。入夜大規模暴力活動漸漸平息下來,只有數百人在重要地點舉行抗議。
在這次反戰大遊行中,時年17歲,被寄養在馬里蘭的女孩簡·羅斯出現了,她剛剛從大巴上下車就走進抗議的隊伍中,最後直面荷槍實彈的軍警。
她認為雖然軍隊是戰爭機器,但是士兵們都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她試圖勸說士兵放棄戰爭主張,後來,她手持鮮花站在全副武裝的軍警面前的歷史瞬間被馬克·呂布定格下來。
哦,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了,,,如果你真想查這女孩的資料,那最近比較有影響的就是在華盛頓反戰遊行後36年之後,2003年2月15日的倫敦,簡參加了倫敦的反對伊拉克戰爭的遊行。她站在自己當年的照片之下,再次主張她的反戰和渴望和平的立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次遊行中,馬克呂布就在她旁邊。
⑦ 鮮花與戰爭,反應一部美國人民反對越戰的電影,只記得最後一個小女孩把一朵插入美軍的槍口,最後槍響了
守望者 Watchmen;(2009)導演:;扎克·施奈德編劇:;大衛·海特;/;Alex Tse主演:;帕特里克·威爾森;/;卡拉·古奇諾;/;比利·克魯德普;/;瑪琳·阿克曼;/;傑弗里·迪恩·摩根;/;更多...類型:;動作;/;科幻;/;懸疑;/;驚悚;/;犯罪;/;奇幻製片國家/地區:;美國語言:;英語上映日期:;2009-03-06(美國)片長:;162 分鍾;/ 186 分鍾(導演剪輯版) / 215 分鍾(終極剪輯版)又名:;保衛奇俠 / 守護者
⑧ 少女時代《flower power》的中文意思
權利歸花兒象徵和平與愛情
是一句口號,非正式用語。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嬉皮士(尤指佩花嬉皮士)間興起的表達反文化或反傳統信仰和觀點的運動。根植於表達首創了美國詩人的越南戰爭的反對運動中阿倫 · 金斯堡在 1965 年,以變換的戰爭到和平肯定眼鏡抗議。嬉皮士擁抱服裝綉花的花朵和充滿活力的顏色,用敷料的象徵花戴在頭上,和分發公開,成為稱為花兒童花。後來一詞成了廣義為現代提嬉皮運動與文化的葯物、 迷幻音樂、 迷幻藝術和社會的放縱。原籍花的電源起源於加利福尼亞州伯克利作為象徵對越南戰爭的抗議行動。他 1965 年 11 月的文章標題為如何使 3 月/眼鏡,在金斯主張手與"群眾花"方式提供抗議者出到警察、 記者、 政界人士和觀眾。使用道具像花、 玩具、 標志、 糖果和音樂為了打開反戰集會到窗體的街頭表演,從而減少恐懼、 憤怒和抗議內固有的威脅。特別是,金斯想要對付地獄天使摩托車幫支持戰爭、 戰爭的抗議者等同共產黨人和曾揚言要用暴力破壞計劃的反戰示威,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幽靈"。使用 · 金斯伯格方法,抗議收到積極關注和使用"花電源"成了反主流文化運動中不可或缺的符號。運動由晚 1966年,游擊戰區的花卉功率方法了從加州蔓延到美國的其他部分。麵包和在紐約城的傀儡戲上演無數的抗議活動,其中包括發放氣球和鮮花與他們反戰的文學。講習班的非暴力 (贏),由紐約積極分子,出版的一本雜志鼓勵使用花卉電源。1967 年 5 月,冬天霍夫曼組織作為正式的特遣隊守在越南士兵的紐約城遊行的花卉旅。新聞報道捕獲花卉旅學員進行鮮花、 旗幟和粉紅色印有愛,被襲擊和毆打的旁觀者的海報。暴力事件響應,霍夫曼寫道: 在贏雜志,"正在制訂計劃在礦井水仙與東河。蒲公英鏈正在繞感應中心 … …。'花的力量' 的哭聲回響大地。我們須不枯萎。"在以下 1967 年 5 月,周日贏積極分子宣布為"花電源日 」 的武裝部隊天和中央公園對付傳統遊行集會。投票率低和依法霍夫曼,反彈是無效,因為游擊隊劇院需要更具對抗性。1967 年 10 月,霍夫曼和傑里 · 魯賓幫助組織 3 月五角大樓對使用花卉權力概念創建一個戲劇性的場面。這個想法包括遊行者以嘗試漂浮五角大樓的電話。當遊行者面臨對超過 2500 名陸軍國民警衛隊部隊形成人牆五角大樓的前面時,示威者將放在士兵的步槍桶的鮮花。花卉電源、 普利策提名照片由華盛頓明星攝影師伯尼波士頓,成了越南 War–era 抗議活動的經典形象。照片,1967 年 10 月 21 日在"3 月對五角大樓",表明高領衫毛衣,將康乃馨放入軍事警察的步槍桶,一個年輕、 長毛的人。(照片中的年輕男子不波士頓的命名的他的身份有爭議。他最常被認定為喬治 · 埃傑利 · 哈里斯 III,今年 18 歲的演員從紐約人稍後在舊金山 Hibiscus.The 年輕人的舞台名義執行也已確認作為國際青年黨的組織者,"超級 Joel"Tornabene Paul Krassner) 文化舊式標志性的花力量運動中心是在舊金山的高度阿什伯里區州加利福尼亞。六十年代中期的區域,由高度和阿什伯里的街道的交叉點標記已經迷幻搖滾音樂的協調中心。在 1967 年期間夏季的嬉皮士愛數以千計的聚集在那裡,如舊金山 (會確保你頭發中穿花) 歌曲的推廣。1967 年 7 月 7 日,時間雜志封面故事一對"嬉皮士: 哲學的亞文化,"和 8 月 CBS 新聞電視報告"嬉皮誘惑"以及其他主要媒體的興趣暴露到全國關注的嬉皮亞文化和推廣花卉力量運動在全國和世界各地。
少女時代日本二專的主打歌曲
Flower Power 講述了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愛情戰略,歌曲與舞蹈編排始終圍繞著「你我都是偽裝成butterfly的spider」展開著。特別是舞蹈,先是蜘蛛的樣子後來變成蝴蝶,黑色場景代表蜘蛛,白色飛機場景代表蝴蝶,交相呼應。少女時代化身空姐,變成衣著制服的「AIR GG(Girls' Generation)」。
⑨ veraf 這個詞究竟什麼意思啊
veraf是veraf ca,一個服裝品牌,屬於民族潮流,是國內原創潮流品牌,民族潮流是國內潮流品牌,為目前競爭割草機的新潮流品牌。
不同的品牌有相同的衣服,並攜帶這個詞,因為維拉夫卡設計了許多風格的衣服。
Veraf CA是杭州佳音貿易有限公司的品牌,其基本風格是年輕時尚,細分風格是潮流。
Veraf CA成立於2017年。主要銷售女衫、反戰印花帽夾克、情侶嘻哈藍白牛仔夾克、第二代反戰櫻花衛浴服等網紅項目,深受年輕人喜愛。屬於中檔服裝。春夏產品的價格在200到500元之間。
盛夏時節,一件輕巧簡單的Veraf第二代花朵T恤是最佳選擇,但T恤的控制也可以在夏天使用,以獲得各種魅力。
(9)反戰花卉擴展閱讀:
國內外部分知名潮牌:
ACEG是由香港新界地區知名夜店DJ、自由滑板玩家、潮流達人Kaviar於2009年夏季創辦的大碼男裝潮流廠牌。ACEG廠牌是一個LIFESTYLE形式的的服裝設計公司。
由創始人Kaviar和同樣身為街頭潮流達人的Osiris、Hassler等多位常年遊走於亞洲潮流前沿多棲身份的潮人為設計核心組建而成。
閃電潮牌於21世紀初在香港創立,是香港設計師潮牌男裝,品牌標志是由一道至上而下的閃電貫穿其中,象徵著崇尚「力量、激情、創新、顛覆」的精神內涵,從另外一方面,正式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引導著整個品牌的發展,並從始至終都融於設計與風格之中。
品牌的消費者定位是略帶叛逆、思想前衛、個性張揚追求生活品質的都市新時代潮男。
⑩ 海倫凱勒熱烈的反戰運動讀後感
1913年秋,我們又開始忙碌於訪問和演講旅行。在華盛頓,我們乘過搖搖晃晃的鄉下電車;在紐約州,我們搭過第一班早車,這班車子每經一處農舍就停下來收牛奶,一路上不知停了多少次。
我們到德克薩斯與路易斯安那時,正值洪水剛過不久,路面仍有不少積水。我們雖然安坐車內,仍然可以感受到洶涌的洪水沖打著車廂。忽然間傳來「砰!」的一聲巨響,乘客們紛紛探頭外望,原來有一截粗大的浮木撞在車廂上。水面上飄著許多牛馬的屍體,令人觸目驚心。我們搭乘的那列火車的車頭,竟然拖著一株連根拔起的樹木走了好長一段距離。
邀請我們去演講的有城市裡的學校、婦女團體,也有鄉村和礦區的組織,有時也到工業都市去對勞工團體演講。如此深入各階層後,我對人生又有了一番不同的認識,而且覺悟到自己過去的想法過於天真了。以往我常想,雖然我又育又聾,可是仍然可以獲得相當幸福的生活,可見天下無難事,只要肯認真去做,所謂的命運是奈何不了我們的。可是我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我之所以能克服許多困難都得力於別人的幫助。我如此幸運,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有疼愛我的父母親,然後又得到莎莉文老師及許多好友的協助,才能接受高等教育。可是一開始時我並沒有深切地體會到這一點。
現在,我深深懂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地達成自己的願望,環境的影響仍然很大。在看過工業區、礦區中那些貧苦的勞工後,我尤其深刻地體會到環境對一個人所造成的壓力。
這種想法逐漸變成了一種很深的信仰,不過我並不因此而感到悲觀,只是更加強了認為人類應該自助助人的觀念。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抱持希望,不斷奮斗,至於那些處於順境的人更是有義務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1914年1 月,我首次有機會橫越美國大陸。尤其令我高興的是母親能夠與我同行,給我帶來不少方便。母親喜歡旅行,而我終於有機會讓她一覽東起大西洋濱、面迄太平洋岸的美國大陸風光了。
演講旅行的第一站從加拿大的握大華開始,然後是俄亥俄州。途中曾一度轉往倫敦,再回到密西根州,隨後是明尼蘇達、愛荷華,如此一路向中西部行進。
母親在旅行中的興致一直都很高昂,只是不時擔心我會太勞累了。我們能到加州也令母親欣喜異常,因為她特別喜歡加州,尤其愛上了舊金山的海濱,經常在黃昏時倘祥於沙灘上。她一再對我表示加州的氣候是如此迷人,海邊風光更是令人流連忘反。
我和母親曾搭汽船出海,母親又愛上了尾隨在船後的海鷗。她拿出食物來喂它們,引誘它們停下來。母親還是個天生的詩人,她以吟詩般的口吻向我描述落日余暉下的金門橋。她以崇敬的口氣告訴我,美國杉是「自然界的王者」,因為美國杉的庄嚴肅穆令人折服,尤甚於那些山川大澤。
我現在一面寫作,一面重溫當時的愉悅,那一點一滴的快樂又浮現在眼前。我彷彿又看到「崖之家」,看到我與母親在用過早餐後走出「崖之家」,來到奇岩林立的海邊嬉戲,足跡踏遍那些長滿藍色、黃色小花的可愛沙丘。
當我站在雙子海角享受大自然的清爽空氣時,母親把我拉到她的身邊,無限感慨地對我說:「看了如此宜人的景色後,我過去的悲哀、不快都一掃而空了。」
由這個海岬,可以看到遠處的城市,以及從海岬沿著海岸延展著的繁華街道。我們還可以從海岬上望見街市上的鍾樓,每隔五六分鍾,就有一班渡輪從海港中鳴著汽笛緩緩駛出。
我第二次橫越大陸的演講旅行是在1914年10月開始的,這一次是由秘書湯姆斯小姐陪著我。
秘書的工作委實不輕松,從演講的接洽、訂約,乃至修改日程,收拾善後等等各類事情,無論巨細皆由秘書一手包辦。這些事情有時相當煩人,幸好湯姆斯小姐非常能幹,做事利落,處理問題井井有條,如有餘力還能照顧我的生活起居,整理內務。我真不敢想像,如果沒有湯姆斯小姐的幫忙,我們將面臨什麼樣的情況。雖然我們由卡內基先生那兒得到一筆款項,但仍不能放棄自己認真工作的原則,再說我們的開銷也相當大。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我們無法再像過去那樣隨心所欲地到各地走動演講了。我只要一想到正在進行中的戰爭浩劫,而且有越演越熾的趨勢時,就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輕松地說些慈善的話了。這段時期,我常常在夢里看到流血、目睹殺戮而驚醒過來。就在同時,一些出版社和雜志社向我索稿,希望我寫一些比較新潮有趣的文章,可是滿腦子充滿著機槍響聲與軍民慘狀的我,哪裡有心情寫這些文章呢?
當時,我覺得最遺憾的是,我收到數千封來自歐洲的求援信件,可是我卻一點辦法也沒有。說得難聽點,我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自己還要靠四處旅行演講來糊口。我們所屬的團體在這段時期,展開了熱烈的反戰運動,希望能阻止美國加入這場世界大戰。可是也有與我們持相反立場的團體,他們為了促使美國參戰不遺餘力,為首的就是過去的老羅斯福總統。
莎莉文老師和我都是堅決的反戰者,認為應該極力讓美國避免卷人戰爭的漩渦中。因此,從1916年開始,我們就到堪薩斯州、密西根州、內布拉斯加州等地四處做反戰演講,可惜的是,我們的努力沒有成功。
我們前往每一個可能的地方去鼓吹我們的想法,有時在最豪華的大禮堂,有時在臨時搭設的帳篷里。當然,有不少聽眾與我們起了共鳴,遺憾的是,當時的報紙卻多半不支援我們的立場,其中某些報刊態度的轉變令人感慨萬千。過去他們總極力誇大其辭,贊美我是「時代的奇跡」,或稱我為「盲人的救世主」,可在這個時候,只要我的內容稍有涉及社會或政治時,他們就視我為左翼走狗而大肆抨擊。
聽眾里當然免不了有些人不同意我們的反戰論調,再加上大眾傳播戰爭思想,因此,全美各地都在迅速地彌漫著參戰熱潮。
當時我的失望真是無法形容!1916年秋,我終於沮喪地回到連杉的家中,想撫慰一下疲憊的身心。可是連杉也無法令人愉快,因為湯姆斯小姐請假回蘇格蘭去了,梅西先生也已離開(編者按:梅西先生於1914年與莎莉文分居),只有女僕易安很高興地迎接我歸來。她把房子重新整理、裝飾了一下,要我靜待滿園的花開,可是她哪裡知道我連一點賞花的興致也沒有。最後,我想到打電話請母親來,才多少排遣了些寂寞的心緒。
又過了不久,莎莉文老師由於長期疲勞與煩憂交逼,再度病倒了。她咳個不停,醫生勸她在冬天時搬到布拉夕度湖畔去住。如果老師再離開的話,這個家將是人各一方,再也沒有能力僱用易安了,而我們又這么喜歡易安,捨不得讓她走,她再一走,連杉的生活必定整個停頓。
我一直為了這事感到煩惱,以致無心工作,甚至不能靜下來好好地思考。有生以來,我第一次感到人生乏味。
我常常恐懼地自問:「如果老師也像我有這種悲觀的想法,那該怎麼辦呢?」
這個世界上如果沒有了莎莉文老師,將會是多麼寂寞無趣呀!她不在我身邊的話,我一定什麼事情也沒辦法做的?每思及此,我就更為不安。
我之所以對一位青年動了感情,就是在這種極端無助的心情下發生的。
有一天晚上,我獨自在書房裡沉思,那位暫代湯姆斯小姐的年輕秘書忽然走了進來。他以平靜溫柔的態度向我傾吐對我的關懷,我當然深感意外,但隨即為他的真誠所感動。他表示:如果我們結了婚,他將隨時伴著我,為我閱讀,為我搜集寫作資料。總之,原先莎莉文老師為我做的一切他都可以做到。
我靜靜領會了對方這一份愛意後,心中不禁升起一股莫名的喜悅,幾乎無法自持地發抖。我從內心裡已經打算要把這件事對老師和母親公開,可是他卻阻止我說:「我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
停頓了一會,他又說道:「你知道,莎莉文老師目前正在生病,而你的母親又不喜歡我,如果這樣貿然地就去告訴她們,可以想像得到,一定會遭到反對。我看我們還是慢慢來,以後再找機會對她們說吧。」
此後,我倆共同度過了一段相當美好的時光,有時並肩在森林裡散步,有時則靜坐書房,由他念書給我聽。
直到一天早晨,我醒來後正在換衣服,母親忽然急匆匆地跑進房來問我:「今天的報紙上有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海倫,你已經答應要和人訂婚了?」
母親說話時雙手微微地發抖。這時我一方面由於沒有心理准備,相當驚駭,另一方面想替對方掩飾,因此隨口就撒了謊:「根本是胡說八道,報紙上每次都登載一些荒唐的消息,這件事我一點都不知情。」
不僅對母親如此說,連對老師我都不敢承認。母親迅速地辭退了他。我現在想起仍覺得很納悶,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何要撒謊,以致使母親、老師和那位年輕人都感到痛苦。我的一場戀愛便如此終結了。
這一年雖然充滿了煩惱,但終於也過去了。
布拉夕度湖的氣候相當寒冷,老師的病並沒有多大起色,因此,到了12月底,老師就和湯姆斯小姐一起前往暖和的波多黎各,一直待到翌年的4 月。她們在波多黎各其間,每個星期都寫信給我。
信上常常提到波多黎各的美麗風光、宜人氣候,還興奮地描述她們從未見過的各類花卉。就在這時候,美國參戰了!老師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因此提早在4 月回到連杉。不過老師的健康卻一直到次年的秋天才真正完全康復,因此,人雖然回到連杉,但仍有一年多的時間無法四處演講。
沒有工作,我們存款當然一天天減少,我們計劃把連杉的房子賣掉,另外找一幢較小的房子。
當真要離開一個居住多年的環境,那份依依之情真是令人鼻酸!室內的一桌一椅忽然都變得分外可愛,充滿了感情。尤其是那張我常常在上面寫作的書桌,以及書櫥,還有我經常仁立面對庭園的大落地窗、櫻花樹下的安樂椅等,更是讓我難舍。然而,離別的時刻一旦來臨,也只有酒淚揮別,而把它們裝在我記憶中最值得懷念的一角了。
我們帶著感傷與無奈離開這幢住了13年之久的屋子,心中惟一感到安慰的是,雖然不住在此地,但這幢可愛的屋子仍將對另一家人發揮它的用途。
目前,這房子成為波士頓的約丹·馬許百貨公司的女職員宿舍。雖然房子已經易主,但對於它,我仍然懷有一份主人的關愛。因為,那兒有我太多值得回味的往事,它代表了我生命中最精華的10年,有笑有淚,更重要的是充滿了生命的活力。